2020最新中考作文素材典故: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春秋时期,有位叫俞伯牙的人,他在弹琴方面很有天赋,他的琴声高妙,优美动听,但是能听懂其中韵味的人却没有。
有一年,伯牙坐船出去旅行。
船走到一座山下时,突然下起了雨,伯牙就把船停在山脚下,在船舱里弹起琴来。
正当他沉浸在优美的琴声中时,忽然看到江边有一个樵夫,心里一惊,弹断了一根琴弦。
这位樵夫正是钟子期,不管伯牙弹奏什么曲子,他都能听出琴声所表达的意境。
俞伯牙为自己遇到了知音而高兴,请钟子期喝酒。
两人约定来年还在这里相会。
第二年,俞伯牙如期赴约。
他在江边弹奏一曲又一曲,却没有等来钟子期。
伯牙四处打听才知道,子期前不久得病去世了。
去世前,子期让家人把他葬在江边,他还要听伯牙的弹奏。
俞伯牙很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墓前,悲伤的弹奏了《高山流水》。
弹奏完,伯牙将琴摔碎了,直到去世也没有再弹过琴。
1 / 1。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
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
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
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
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
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
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
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
”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
[作文素材]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哲理故事
[作文素材]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哲理故事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哲理故事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荆州)人俞伯牙在山西做官,有一次与晋国君出来办事,由于留恋故土,就推病迟回,泛舟江上。
时值八月十五中秋节,俞伯牙泛舟汉阳江口,忽然狂风大作,便避山崖之下,命书僮取琴来弹,弹的是"孔子哭颜回"。
四句歌词才弹了三句,忽然弦断。
俞伯牙说:"莫非有人偷听?莫非有刺客?"命书僮寻找。
这时,忽然听见一个人说:"大人休怪!我是一个樵夫,因为避雨躲在山崖之下,听您弹琴。
"俞伯牙便叫这樵夫上船来,询问他关于弹琴的道理,樵夫对答如流。
俞伯牙便为他弹了一首曲子,此人说:"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
"(多么美的曲子啊,广阔高远,您此时的心情在高山啊。
)俞伯牙又为他弹了一曲,此人说:"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
"(多美的曲子啊,浩渺无际,您此时的心情在流水啊。
)俞伯牙大惊,没想到一个憔夫,居然如此知道我的琴音、心音,真是难得的知己啊。
于是以礼相待,询问他的.姓名。
樵夫说:"我是汉阳钟家村人,姓钟,名子期,二十七岁。
"俞伯牙说:"我大你一岁。
"于是两个人约定第二年中秋节的五、六天之内再相会。
第二年,俞伯牙果然如约而至。
来到后,便到钟家村寻访钟子期,村里人告知说:"钟子期已经死了。
"俞伯牙便拿着琴到钟子期坟前凭吊,边弹琴边唱着悲伤的歌。
众人都笑俞伯牙太傻,伯牙听后愤而碎琴。
一个老头问他:为什么要把好好的琴摔碎呢?俞伯牙说:"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说完扬长而去,从此以后再不抚琴。
小故事大道理: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伯牙再会子期伯牙到子期的坟前,面对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捧无情的黄土。
伯牙失声痛哭,说着:子期你去世后叫我怎么办?你是我的知音,今日是我与你的相会之日,我见到的却是你的墓碑,你死了,我谓世再无知音。
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相传在中国古代,有一位琴师名叫伯牙,他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音乐家,擅长弹奏古琴。
而他的好友琴友子期,也是一位琴艺精湛的音乐家。
两人情投意合,常常一起探讨琴艺,互相切磋琴技。
有一天,伯牙邀请子期到他家中听琴,子期欣然前往。
伯牙在琴前弹奏起来,音乐如梦如幻,令人陶醉。
而子期却面露不悦,伯牙问及其原因,子期却说,“伯牙兄,你的琴艺虽然高超,但你的琴曲却无法打动我的心灵。
”。
伯牙听后大为震惊,他深知子期的琴艺非同凡响,竟然无法打动他的心灵,这让他感到十分沮丧。
于是,伯牙决定前往山林隐居,专心修炼琴艺,希望能够弹奏出能够打动子期心灵的琴曲。
在山林中,伯牙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每天都沉浸在琴声中,苦练琴艺。
经过数年的苦心修炼,伯牙终于感觉自己的琴艺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决定再次邀请子期前来听琴。
子期收到伯牙的邀请后,依旧欣然前往。
伯牙在琴前弹奏起来,音乐如泉水般清澈,如山涧般悠扬,如春风般温柔。
子期闭上双眼,聆听着音乐,渐渐地,他感到心灵被琴声所触动,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伯牙见状,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动。
他知道自己终于弹奏出了能够打动子期心灵的琴曲。
两人相拥而泣,彼此感激对方的真诚与执着。
从此以后,伯牙与子期成为了知音,他们琴艺更上一层楼,互相切磋琴技,共同探讨音乐的奥秘。
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人们常常用“伯牙摔琴谢知音”来形容真挚的友谊和执着的追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诚和执着是成功的关键。
伯牙为了打动好友的心灵,不畏艰辛,毅然隐居修炼琴艺,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而子期也因为伯牙的真诚和执着,感受到了真挚的情感,两人的友谊也因此更加坚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伯牙一样,对待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坚持不懈地追求,不畏艰难,不怕困难。
只有真诚和执着,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而在友情中,我们也应该像子期一样,珍惜那些真诚而执着的朋友,共同分享友谊的美好,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和琴,钟子期和鼓,这是两对知音。
伯牙是战国时期的古琴演奏家,钟子期是鼓手。
他们是一对知音好友,因为他们都对音乐有着共同的热爱。
伯牙弹琴钟子期击鼓,两人合作默契,音乐声声入耳,感情深厚。
然而,伯牙的知音好友钟子期突然去世了。
伯牙悲痛欲绝,他不愿再弹琴了。
他觉得没有了知音,音乐就失去了意义。
他决定去寻找另一个知音好友,以继续他们的音乐梦想。
伯牙辗转来到了越国的朝廷。
他听说了一个鼓手名叫鼓子期的人,他听说鼓子期的鼓艺非常高超,可以与伯牙的琴相媲美。
伯牙心中一动,他决定去找鼓子期,看看他是否可以成为自己的新知音好友。
终于,伯牙见到了鼓子期。
他们一见如故,心心相印。
伯牙拿出琴来,开始弹奏起来。
可是,鼓子期却没有击鼓,而是默默地听着。
伯牙弹了很久,可是鼓子期依然没有击鼓。
伯牙感到非常奇怪,他问鼓子期为什么不击鼓。
鼓子期却说,“我不会击鼓了,因为我知道我和钟子期是一对知音,而你和钟子期也是一对知音。
我不愿意替代钟子期的位置。
”。
伯牙听了,陷入了沉思。
他明白了鼓子期的心意,也明白了自己的心意。
他明白了,知音是无法替代的,每一对知音都是独一无二的。
他再也不愿意去找替代钟子期的知音了。
于是,伯牙放下了手中的琴,他再也不愿意弹奏了。
他明白了,知音是无法取代的,失去了知音,音乐就失去了灵魂。
他不愿意再去寻找新的知音了,因为他知道,再也找不到第二个钟子期了。
伯牙的这个决定,让人们感到非常震惊。
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伯牙会放弃音乐,放弃寻找新的知音。
可是,伯牙却坚定地坚持着自己的选择。
他明白了,知音是无法取代的,失去了知音,音乐就失去了灵魂。
伯牙的故事,让人们深思。
知音难觅,失去了知音,音乐就失去了灵魂。
伯牙的故事,让人们明白了,知音是多么的珍贵。
生活中,我们要珍惜身边的知音,因为他们是我们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俞伯牙摔琴谢知音_55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俞伯牙摔琴谢知音_550字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是一个历史典故,讲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两个好友俞伯牙和钟子期相识于山中,两人志趣相投,共同酷爱音乐。
俞伯牙善奏琴,钟子期则喜欢吹笛。
两人经常结伴而行,互相欣赏对方的音乐才华。
某一天,俞伯牙与钟子期一起上山游玩。
在山上的一座亭台上,俞伯牙开始弹奏琴声,声音悠扬而优美。
而就在这时,壮美的山风吹起,将钟子期的笛声吹得狼狈不堪。
钟子期心生自卑,觉得自己的音乐才华寒酸不堪,与俞伯牙相比简直无法相提并论。
于是,钟子期决定采取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伤心,他站起来,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笛子摔在地上。
俞伯牙愣住了,面对这突然发生的情况,他不禁感到吃惊和心痛。
俞伯牙知道,钟子期这并不是真的要摆脱他们之间的友谊,而是钟子期觉得自己与俞伯牙在音乐上的差距过大,无法相提并论,所以他选择了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懊悔之情。
俞伯牙深深地理解钟子期的心情,他也非常珍惜与钟子期之间的友谊。
于是,俞伯牙决定放弃自己的琴,他知道,在钟子期的眼中,他的琴声是如此激昂而高亢,使钟子期的笛声相形见绌。
俞伯牙当场把自己的琴摔在地上,表示自己也不能与钟子期相提并论。
他不希望钟子期因为音乐上的差距而感到自卑,甚至放弃音乐。
两人相互抚摸着摔坏的乐器,面对眼前的情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眼中都流露出泪花。
二人毫不犹豫地决定继续他们的音乐之旅,他们约定再次相聚时,用更美妙的音乐彼此打动对方,让音乐成为他们永远的纽带。
这个故事意味深长,它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和理解。
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音乐才华不是问题的焦点,而是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彼此之间真诚的友谊。
他们不会因为音乐上的差距而产生嫉妒和争执,而是选择互相理解,相互鼓励,让友谊得以继续。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一个典型的比喻,用来形容在团队或者友谊中互相理解和包容的重要性。
人们在面对差异和问题时,不应该急于利用极端的方式来摆脱彼此,而是应该以更加和谐的方式互相协作,相互支持,从而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六年级作文】伯牙绝弦_1200字
【六年级作文】伯牙绝弦_1200字相传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伯牙的音乐家,他非常擅长弹琴。
一天,他听说了有一位琴音很美的知音,便决定拜访这位知音。
伯牙来到了知音的家门口,却得知知音已经去世了,心中非常悲伤。
他决定在知音的坟前演奏一曲《高山流水》,以示哀思。
伯牙弹奏的声音震动了整个山林,引来了一群鹤鸣而过,令人感叹不已。
伯牙弹琴,声音中蕴含了对知音的思念和感慨,鹤儿也似乎在为他的琴音而舞蹈一般,这一切都彰显出了他的音乐才华和真挚情感。
此时,一个少年闻声而来,他看到了伯牙的表演,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少年问伯牙,你的琴声为何如此悲伤?伯牙解释说,我是在缅怀一个过世的知音,他也是一名琴师,我们曾约定互相弹奏琴音,但因为病故而没有实现。
少年被伯牙的故事深深打动,他对伯牙说,请你在我坟前弹奏琴音,让我们在另一个世界再次相遇吧。
伯牙点头答应了,他随着少年来到了一个茂密的树林,树下躺着一个黯然的坟墓,仿佛在等待伯牙的琴音。
伯牙端坐在坟前,开始弹奏起了《高山流水》,他的手指轻轻地拨动着琴弦,琴音如泉水般悠扬澄澈,仿佛在述说着一段美丽的往事。
而周围的鸟儿也被琴音所吸引,纷纷飞来围观,仿佛在为伯牙的琴音而翩翩起舞。
少年在旁静静地听着,眼中满是感动和敬仰。
伯牙的琴音如泪如诉,感动了天地,也感动了少年的心灵。
此时,天空中飘过了一群白鹤,它们也被伯牙的琴音所感染,纷纷鸣叫飞舞,仿佛在为伯牙的表演而唱和。
琴音回荡在山林间,仿佛唤起了一段段过往的美好故事,也唤起了伯牙心中那份对知音的深情。
伯牙和少年闭目聆听,心中都油然而生了一种深深的悲壮之感。
伯牙的琴音回荡在山谷中,仿佛在述说着一个流逝的故事。
这样的琴音却也给人以希望,希望在另一个时空,知音能够听到伯牙的琴声,再次相会,再次演奏。
少年看着伯牙,心中也产生了一种愿望,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伯牙一样的音乐家,用琴音来传递真挚的情感和美好的情谊。
当《高山流水》演奏结束时,伯牙和少年的心中都充满了敬仰和敬畏,他们互相目视一笑,仿佛在默契地说着一句话:“琴音永恒!”这段琴音,不仅感动了天地和鸟兽,更感动了少年和伯牙自己的心灵。
伯牙鼓琴摔琴断弦的悲痛欲绝的情形作文150字
伯牙鼓琴摔琴断弦的悲痛欲绝的情形作文150字第一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山高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领会.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边停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伯牙弹琴,他的朋友钟子期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泰山.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泰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钟子期患病死了,伯牙心里非常悲伤,他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像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值得自己为他弹琴了.不仅弹琴是这样,有才德的人也是这样.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是自己变成千里马的,而是等待伯乐然后变成千里马。
第二篇: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钟子期就成了俞伯牙的一个知音。
钟子期去世了以后,俞伯牙以为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就摔坏了琴,折断了弦,终身不再弹琴了。
我很了解他的这种心情,因为我也想找到我自己的知音,我的手风琴已经练到八级了,可是还是没有遇到我的知音,我好伤心呀。
俞伯牙学琴时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这个故事是这样讲得:俞伯牙和他的师傅学琴,可是他弹得音准了,却没有感情。
他的师傅就把他带到一座岛上,让他感受大自然。
十几天后他的师傅来接他,他不但弹得有感情了还做出了《高山流水》这首曲子。
后人就用“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来比喻知音难觅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读懂了干什么都要重情重义,还懂了知音难觅——寻找知音真困难呀!。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_名人故事素材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俞瑞,字伯牙,春秋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
春秋时代的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
钟子期钟子期,名徽,字子期。
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
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历史上记载俞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
”两人就成了至交。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都氏人,即今湖广荆州府之地。
俞伯牙身虽楚人,官星却落于晋国,仕至上大夫之位。
因奉晋主之命,来楚国修聘。
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顺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
待公事办完后,伯牙张着风帆,乘着大船,准备返回晋国。
不到一天,就到了汉阳江口。
那时正是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忽然遇到狂风暴雨,船只不能前进,只得停靠在山崖之下。
没等多久,风恬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
那雨后的月亮越发明亮。
伯牙在船舱中,一个人感到有些无聊,于是就叫童子在炉内焚香,准备抚琴一操,以遣情怀。
等童子把香焚好、琴摆好,伯牙开始调弦转轸,弹出一曲。
曲犹未终,指下“刮刺”一声响,琴弦断了一根。
伯牙感到吃惊,叫童子去问船头:“这船住所在什么地方?”船头回答:“就停在山脚下,虽然有些草树,但没有人家。
”伯牙说:“是荒山了。
若是在城郭村庄,或有聪明好学之人,盗听琴声,所以琴声忽变,弦即会断。
这荒山野岭的,哪里会有听琴之人?哦,说不定有仇家差来的刺客!”然后叫上左右:“到处去检查一番吧!”这时,岸边传来话音:“船中大人,不必见疑。
小人并非强盗之流,只不过是一樵夫。
因为打柴回去晚了,又遇上狂风暴雨,就躲在山崖下。
突然听到您优雅的琴声,所以停下来听听。
”伯牙大笑说:“山中打柴的,也敢称‘听琴’二字!左右,让他走吧!”那人就是不走,在崖上高声说道:“大人的话可不对哦,岂不闻‘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会有抚琴之客了。
知音难觅作文素材
知音难觅作文素材《知音难觅》素材一《伯牙绝弦》伯牙那可算是古时候的超级大音乐家了,琴弹得那叫一个绝。
他整天在那弹琴,周围的人就知道听个响,觉得好听是好听,但也就是纯当背景音乐了。
有那么一天,伯牙在山上抚琴,心里想着那巍峨的高山,手下的琴音就如同高山一样雄伟壮阔。
这时候路过个打柴的,叫钟子期。
这钟子期一听琴音,就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心里一惊,嘿,这小子有点东西啊。
接着伯牙心里又想到了滔滔的流水,琴音也变得如流水般灵动,钟子期又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这下伯牙可高兴坏了,终于碰到个懂自己音乐里心思的人啦。
就这么着,俩人成了知音。
可是好景不长,钟子期突然得病去世了,伯牙那叫一个伤心啊,觉得这世界上再没人能懂他的琴了,直接就把琴给摔了,发誓再也不弹。
你看,多可惜,伯牙等了那么久才等来一个知音,结果子期一走,就感觉天都塌了。
素材二《我和漫画的孤单》我这人特喜欢看漫画,那些热血的打斗场面,还有那种奇幻的冒险世界,都特别吸引我。
可是身边就没几个能真正懂我为啥对漫画这么痴迷的。
有次我在课间看一本新出的漫画,里面有个超级酷炫的主角,他的大招能把敌人打得屁滚尿流。
我一边看一边忍不住笑,还小声地嘀咕这个招式太帅了。
这时候同桌凑过来看了一眼说,这画得也太花里胡哨了,有啥好看的,还不如看小说呢。
我心里就特委屈,这漫画里每一个分镜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那些战斗的细节就像电影一样精彩。
你看那主角挥剑的角度,敌人惊愕的表情,这些都是看点啊。
而且看漫画的时候就感觉自己能进入到那个幻想的世界里,跟主角一起冒险。
但是跟同桌就是说不通,感觉自己像个孤单的小怪兽,守着自己心爱的漫画,却找不到能一起分享快乐的人。
这知音啊,找起来真难。
素材三《歌者的无奈》我有个朋友是唱歌的,自己还写歌,那声音就像夜莺一样好听。
有一回他在一个小酒吧里唱自己写的歌,那歌里表达的是对自由的向往,旋律里有着那种特洒脱的感觉。
酒吧里的人呢,大多数都在那喝酒聊天,就没几个人真正在听他唱歌。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馮夢龍俞伯牙是楚國人,但在晉國做大官。
有一次,晉君派他出使楚國,他也樂得回鄉走走。
船行到漢陽江口,正遇中秋之夜,偶然來了一場風雨,船隻好泊在山崖之下。
不久風雨過了,雲散了,一輪明月當空,俞伯牙對著這景色,忽然想彈一彈琴。
他彈琴很鄭重,先叫童子擺好囊,焚香爐,他情緒飽滿之際,才開囊取琴,彈出一曲,曲猶未終,忽然琴弦斷了一根。
他認為必是有人偷聽,或者來了刺客。
叫人上岸去搜查。
果尋一人,那人說是樵夫,卻又說在此“聽琴”,俞伯牙覺得是個笑話。
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稱”聽琴”二字!此言未知真偽,我也不計較了。
左右的,叫他去罷。
”誰知那個樵夫卻很有水準,一句話反駁得很尖銳而有力:“……大人若欺負山野中沒有聽琴之人,這夜靜更深,荒崖下也不該有撫琴之客了。
”這智慧的答語驚動了俞伯牙,於是把那人請上船來。
這人就是鐘子期。
他上得船來,不行跪拜之禮,不卑不亢。
這種態度令俞伯牙很不痛快。
俞伯牙面對著這個樵夫,一時不知怎樣對付才好,便先考一考他對音樂到底懂得多少。
不料鐘子期把琴的來源與構造原理,說得頭頭是道,他態度才有些改變了。
再進一步,考考他“聽琴”的能力:鐘子期完全說出了俞伯牙的心思,“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
”“美哉湯湯乎,志在流水。
”使他大驚,推琴而起,連呼“失敬失敬”。
重新與樵夫行了賓主之禮,以平等的態度對待鐘子期了。
因為這樣的知音人實在很難得,這一夜,兩個知音人,談到了天亮,十分投機。
還結拜了兄弟。
俞伯牙年二十八,鐘子期二十七,俞伯牙做了哥哥。
故事中的俞伯牙,發現鐘子期是他的“知音”之後,不但放棄了地位不同的優越感,與他長談到天亮,結拜為兄弟,而且在一年之後,又去探望他。
誰知鐘子期在這一年中,因得他的贈金,買了好些書,日間采樵,夜間苦讀,“心力耗廢,染成怯疾,數月之間,已亡故了。
”俞伯牙聽了,“五內崩裂,淚如湧泉,大叫一聲,傍山崖跌倒,昏絕於地。
”隨後在鐘子期墓前撫琴為吊,一曲終了,把琴摔碎。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俞伯牙摔琴谢知音_55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俞伯牙摔琴谢知音_550字俞伯牙(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80年)是中国战国时期音乐家、古琴演奏家。
他和钟子期是知音,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在中国古代的故事中,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叫做“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故事发生在中国战国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是好友,两人常一同演奏古琴。
他们会合的地方是在攸县初城,因此他们把初城称为“知音城”。
俞伯牙是一个音乐家,钟子期是一个地方官员。
两人在音乐上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理念,所以他们交情深厚,并且成为了知音。
他们常常一同演奏古琴,即使他们各自在不同的地方工作,也会定期相聚。
战国时期的中国非常动荡,战争频繁,俞伯牙和钟子期经常因为战乱而无法相聚。
一次,俞伯牙因为战争被迫离开攸县,去了陈留。
多年后,百废待兴,俞伯牙终于回到了攸县。
心中充满了对知音的思念和期望,他立即去了初城,希望能和钟子期再次相聚。
当俞伯牙来到初城时,却发现城市完全变了样,变成了一片废墟。
他四处寻找钟子期的踪迹,但却没有找到他。
俞伯牙心灰意冷,深感伤心和失望。
他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家中,想起了他和钟子期共同演奏古琴的美好时光。
他想用美妙的琴音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但他的琴在长时间没有使用后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演奏状态。
他尝试弹奏,但发现琴声沉闷、音调不准,非常难以听受。
于是,俞伯牙摔琴摔在了地上,泪如雨下,大声痛哭起来。
他的邻居听到了哭声,纷纷前来询问。
俞伯牙告诉他们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和钟子期的友谊。
人们被俞伯牙的悲伤深深打动,他们纷纷为他解忧。
其中一个人告诉俞伯牙,自己有一架古琴,早就厌倦了弹奏。
俞伯牙对这个人表示感激,并请他把琴借给自己。
准备好琴后,俞伯牙紧闭门户,开始演奏起来。
他的琴音被风吹进初城的废墟中,如黄鹤大鸣,震动了整个城市。
在这美妙的音乐中,钟子期突然从废墟中出现,在俞伯牙的演奏下,两人再次相聚了。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真正的知音难求。
人生很多时候都是孤独的,人们相互交往难免会遇到误解和疏离。
伯牙绝弦作文350字
伯牙绝弦作文350字伯牙绝弦作文350字第一篇:伯牙绝弦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的鉴赏力。
俞伯牙四处寻找能理解他琴外之音的知心人。
一天,俞伯牙来到一座山上,看着山中美景,情不自禁的弹起琴来。
他将情感融入在乐曲中,心里想着,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巍峨高山,路过砍柴的钟子期一听,脱口而出:“太好了,这琴音简直像有巍峨泰山屹立在我身前!”俞伯牙心中又想到蹦腾宇宙间的滔滔江水。
钟子期又道:“太妙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留过!”不管俞伯牙心中所想是何,钟子期都能听琴音到出。
俞伯牙大喜,世上知音难求啊!钟子期与俞伯牙变成了知音好友,亲密无限。
事不如人意,钟子期突然因病去世,俞伯牙伤痛欲绝,心想世上再无人能如此真切的理解他,黯然神伤,毅然决然的摔碎心爱之琴,发誓终身不再弹一首曲子。
第二篇:伯牙绝弦古人云:千金难遇知音。
知音,一个我们不敢奢望词,知音,一生难求。
可是古时候的俞伯牙却遇到了一生的知己——-钟子期。
这段文言文写的是俞伯牙在高山上弹琴,巧遇的樵夫钟子期。
俞伯牙谈什么钟子期就能体会出他的感受。
钟子期死了之后,俞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了知音,因此把琴给摔了。
伯牙到了泰山,突然下起了暴雨,他回想起了从前与钟子期的情谊。
其实现代生活中也有友谊,虽然不发生在我的身上。
但我为王翊骄傲,有施冰清这么一个死党。
这件事发生在一个晴天。
我们去评选星级学生,我被率先踢到了四星级,体育不及格。
五个已经评上了五星级,还有两个。
候选人是王翊,施冰清,章王超。
小章以高人气夺得第六宝座。
看着剩下两个患难之交,我们开始投票,意想不到的.是,两人的票数一样!第二次,两人的票数还是一样。
那对患难之交手拉着手,异口同声地说:“我不需要这个荣誉,让给她吧!”两人嗖的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我们全班的眼眶都湿润了,谢老师也流泪了。
令我们欣喜若狂的是两人都晋级了,我们感动了。
友谊之美,永远会闪烁耀眼的光芒。
在那对患难之交的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友谊真谛!第三篇:伯牙绝弦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来到了子期的坟前,想起了以前自己与子期弹琴听琴的时候是多么开心。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冯梦龙俞伯牙是楚国人,但在晋国做大官。
有一次,晋君派他出使楚国,他也乐得回乡走走。
船行到汉阳江口,正遇中秋之夜,偶然来了一场风雨,船只好泊在山崖之下。
不久风雨过了,云散了,一轮明月当空,俞伯牙对着这景色,忽然想弹一弹琴。
他弹琴很郑重,先叫童子摆好囊,焚香炉,他情绪饱满之际,才开囊取琴,弹出一曲,曲犹未终,忽然琴弦断了一根。
他认为必是有人偷听,或者来了刺客。
叫人上岸去搜查。
果寻一人,那人说是樵夫,却又说在此“听琴”,俞伯牙觉得是个笑话。
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此言未知真伪,我也不计较了。
左右的,叫他去罢。
”谁知那个樵夫却很有水平,一句话反驳得很尖锐而有力:“……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
”这智慧的答语惊动了俞伯牙,于是把那人请上船来。
这人就是钟子期。
他上得船来,不行跪拜之礼,不卑不亢。
这种态度令俞伯牙很不痛快。
俞伯牙面对着这个樵夫,一时不知怎样对付才好,便先考一考他对音乐到底懂得多少。
不料钟子期把琴的来源与构造原理,说得头头是道,他态度才有些改变了。
再进一步,考考他“听琴”的能力:钟子期完全说出了俞伯牙的心思,“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
”“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
”使他大惊,推琴而起,连呼“失敬失敬”。
重新与樵夫行了宾主之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钟子期了。
因为这样的知音人实在很难得,这一夜,两个知音人,谈到了天亮,十分投机。
还结拜了兄弟。
俞伯牙年二十八,钟子期二十七,俞伯牙做了哥哥。
故事中的俞伯牙,发现钟子期是他的“知音”之后,不但放弃了地位不同的优越感,与他长谈到天亮,结拜为兄弟,而且在一年之后,又去探望他。
谁知钟子期在这一年中,因得他的赠金,买了好些书,日间采樵,夜间苦读,“心力耗废,染成怯疾,数月之间,已亡故了。
”俞伯牙听了,“五内崩裂,泪如涌泉,大叫一声,傍山崖跌倒,昏绝于地。
”随后在钟子期墓前抚琴为吊,一曲终了,把琴摔碎。
2020中考作文素材典故: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2020中考作文素材典故: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考作文如何复习呢?为了让考生写出优秀的作文,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考作文素材典故: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中考作文素材典故: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一、事例内容春秋时期有位出色的琴师名叫俞伯牙。
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据说连吃草的马也会抬头倾听。
伯牙创造出许多优美的乐曲。
其中他最满意的是《高山流水》。
虽然人们都喜欢听这首曲子,但是却不能理解它的含义。
后来,伯牙遇到了一个能听懂高深音乐的人。
他就是钟子期。
一次,伯牙向钟子期弹起了这首曲子。
钟子期闭上眼睛,静心聆听。
当弹完一个段落后,钟子期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伯牙没有答话,继续弹下去。
琴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演奏停止后余音袅袅。
钟子期深情地说:“真妙啊,我仿佛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啊!”伯牙激动地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分别时两人相约,一年后的今天再到这里来相会。
但到了那一天,钟子期却爽约了。
几经打听,伯牙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在不久前去世了。
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
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
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二、解读因为这则故事,后世人们用“知音”代指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用“高山流水”来形容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用“伯牙绝弦”来形容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2020中考作文历史典故:唾面自干一、事例内容娄师德是唐代的一位名臣。
他性情温和,为人厚道,为官四十年,从不与人结怨。
武则天欣赏他的才能,委以重任。
一次,他的弟弟被提拔到代州去做刺史。
临行前,娄师德对弟弟说:“我和你都蒙受皇上的恩宠,待遇十分优厚。
这是很容易招惹别人妒忌的,一定有人想找我们的过错。
如果遇到这样的人,你将怎样应对呢?”他的弟弟想了想,说:“假如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脸上,我绝不和他计较,擦干净就是了。
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相传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叫伯牙的琴师,他是一位琴艺精湛的音乐家,深受人们的敬重和喜爱。
而他的知音好友则是名叫钟子期的瑶池宫乐师。
伯牙和钟子期两人相识于瑶池宫,二人志趣相投,情投意合,成为知音好友。
伯牙和钟子期常常一起琴酒相伴,畅谈音乐人生。
他们深信音乐是心灵的交流,是超越言语的情感表达。
他们的琴音相和,意趣相投,深受彼此的赏识与喜爱。
然而,有一天,钟子期突然去世了,伯牙非常悲痛,他不愿相信这个残酷的现实,他失去了知音好友,也失去了灵感。
伯牙因为思念钟子期,便离开了瑶池宫,开始四处游历,想要寻找新的知音。
他来到了齐国的陈留城,希望在那里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陈留城,伯牙遇到了一个年轻人,他的名字叫子期。
子期是钟子期的儿子,他也是一位热爱音乐的年轻人,对伯牙的琴艺十分钦佩。
伯牙和子期成为了朋友,他们常常一起弹琴论道,畅谈音乐人生。
然而,伯牙却发现子期对音乐的理解和钟子期有所不同,他觉得子期的琴艺还不够纯熟,对音乐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伯牙开始觉得失望,他觉得再也找不到像钟子期那样的知音了。
一天,伯牙和子期一起登上了一座高山,俯瞰着陈留城。
伯牙情不自禁地拿起琴来弹奏,他的琴音悠扬动听,如泣如诉。
而子期却没有表现出对伯牙琴音的欣赏,他只是默默地听着,没有任何反应。
伯牙感到非常失望,他觉得自己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来,伯牙的琴弦断裂了,琴身也摔得支离破碎。
子期见状,忙上前去帮忙,他拾起了琴身和琴弦,放在一起,然后用手指轻轻地拨弄起来。
伯牙听到了这个声音,他感到非常震惊,因为这个声音竟然和钟子期的琴音如出一辙,如同钟子期的精神附体一般。
伯牙终于明白了,他找到了新的知音,这个知音就是钟子期的儿子子期。
虽然子期的琴艺还不够纯熟,但他对音乐的理解却是深刻的,他继承了父亲钟子期的音乐天赋和情感。
伯牙为自己的狭隘和固执感到羞愧,他明白了知音不一定要琴艺高超,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共鸣和情感的交流。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俞伯牙摔琴谢知音_55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俞伯牙摔琴谢知音_550字
俞伯牙与他的知音钟子期在西陵峡听琴时,起了一场不愉快的误会。
一天,钟子期约
伯牙去听琴,约定好在西陵峡碧水亭相会。
银子山上有一洞,名叫凝碧,碧水亭下有一潭,名叫明瑟。
伯牙忘了约会,独自来到明瑟潭边。
不料,钟子期等候了许久,误认为伯牙不
来了,便匆匆而去。
伯牙琢磨着:钟子期这么忙,竟然不来?或许他在凝碧洞现学去了。
伯牙来到凝碧洞,在那里听到了钟子期的琴声,琴声那么慷慨激昂,明显表达着他对伯牙
的不满。
这时,伯牙也开始弹琴,他的琴声反映了他内心的悲哀,表达了他为失去钟子期
平淡无奇的友情而感叹。
钟子期在洞口听到伯牙的琴声,被感动了,放下琴走进去,他们
相见,相视而泪下,再一起合奏琴音,这时洞里的鸟儿、动物都凑了过来听,可惜这场演
奏是一次告别演奏,伯牙摔琴,友情为之结束,定格在了这场演奏,而俗话说俞伯牙摔琴
谢知友,应用广泛,成为一个历史典故。
这则典故说明了:友谊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维系的,如果只有一方撑起友情这架子,
长久来看也是走不远的。
这件事在古今中外都发生过,道理也是相通的。
没了友情的人生
无异于无味的水逆,所以,我们要时刻珍惜身边可爱的人。
伯牙抚琴的典故
伯牙抚琴的典故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
那伯牙抚琴的具体典故是什么呢?下面请欣赏小编给大家带来伯牙抚琴典故,欢迎阅读伯牙抚琴典故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叫俞瑞的人,字伯牙。
是晋国的大夫职位。
老家湖广荆州之乡。
一日,俞伯牙受晋主之命,回湖广省亲。
俞伯牙离家乡多年,想故国江山揽胜,提以兴趣致博,故从水路而去。
只因揽胜好奇,不顾山遥氺远。
俞伯牙是一个风流才子。
欣赏不尽的千层叠浪,看不尽的遥山翠嶂,那远氺漪潋好不悠然。
时值八月中秋时节,十五之夜。
突然狂风浪涌,雨如倾盆。
俞伯牙的行舟泊于山崖之下。
不多时,风恬浪静,雨止云开,一轮明月照在湛蓝的天空。
月之光,更倍晰。
时值风光,俞伯牙焚香抚琴。
一曲犹未终,指下断了一根琴弦。
俞伯牙大惊,有人在偷听琴音。
命人寻找,找来一个身披蓑衣的樵夫。
俞伯牙认为是刺客就将樵夫询问,才知道是因雨而躲避山崖,又听俞伯牙抚琴忘而回家。
俞伯牙藐视,你一个村夫能懂什么琴音?唤人将樵夫撵走。
樵夫不愿意走就此道:大人出言谬了!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大人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荒崖下野也不该有抚琴之人。
俞伯牙见他出言不俗,就考考他是否真的懂琴,就问刚才所弹之曲。
樵夫当场答道:小的若不知就不来听大人抚琴。
大人所抚是孔仲尼叹颜回,谱入琴声。
其词:可惜颜回命蚤亡,教人思想鬓如霜。
只因陋巷箪瓢乐--,琴弦就断。
俞伯牙仍旧抚琴。
樵夫答道意在高山。
俞伯牙仍旧抚琴。
樵夫答志在流水。
俞伯牙闻言大喜,将琴一扔,走下官座,亲手搀樵夫上座。
樵夫怎敢坐?在俞伯牙的再三要求下,樵夫才坐在次座上。
两人从伏羲造琴谈到后来周文王被囚,伯邑考添一哀弦。
两人越说越和谐。
俞伯牙就问明了樵夫的姓名,姓钟,名子期。
这一夜两人直谈到东方大亮。
在俞伯牙的再三要求下,钟子期和俞伯牙拜了把子兄弟,并相约明年中秋十五仍旧在这儿相约赏中秋。
光阴迅速,又到中秋,俞伯牙心怀钟子期,时刻挂在心上,来到去年和钟子期聚会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事例内容
春秋时期有位出色的琴师名叫俞伯牙。
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据说连吃草的马也会抬头倾听。
伯牙创造出许多优美的乐曲。
其中他最满意的是《高山流水》。
虽然人们都喜欢听这首曲子,但是却不能理解它的含义。
后来,伯牙遇到了一个能听懂高深音乐的人。
他就是钟子期。
一次,伯牙向钟子期弹起了这首曲子。
钟子期闭上眼睛,静心聆听。
当弹完一个段落后,钟子期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伯牙没有答话,继续弹下去。
琴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演奏停止后余音袅袅。
钟子期深情地说:“真妙啊,我仿佛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啊!”
伯牙激动地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
分别时两人相约,一年后的今天再到这里来相会。
但到了那一天,钟子期却爽约了。
几经打听,伯牙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在不久前去世了。
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
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
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二、解读
因为这则故事,后世人们用“知音”代指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用“高山流水”来形容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用“伯牙绝弦”来形容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一、事例内容
娄师德是唐代的一位名臣。
他性情温和,为人厚道,为官四十年,从不与人结怨。
武则天欣赏他的才能,委以重任。
一次,他的弟弟被提拔到代州去做刺史。
临行前,娄师德对弟弟说:“我和你都蒙受皇上的恩宠,待遇十分优厚。
这是很容易招惹别人妒忌的,一定有人想找我们的过错。
如果遇到这样的人,你将怎样应对呢?”
他的弟弟想了想,说:“假如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脸上,我绝不和他计较,擦干净就是了。
”
没想到娄师德却说:“人家既然把口水吐到你脸上,表示心中在怨恨你,擦干净一定会增加他的怒意。
所以,你应该让口水自己干掉,含笑承受,这样他的怒气才会消失。
”
弟弟大为折服,忙说:“谨受教。
”
二、解读
古圣贤一直提倡“以德报怨”,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并包容他人的错误,可以避免冲突,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唾面自干”无疑是一种“以德报怨”的态度。
然而,“以德报怨”也应当是有限度的,无原则的妥协退让,不仅不能从根本上消解矛盾,反而可能纵容坏人,埋下更大的祸患。
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好宽容的“度”。
一、事例内容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各方面均处于劣势地位。
一天,听说袁绍的谋士许攸(yōu)来投奔自己,他竟顾不得穿衣服,打着赤脚慌忙出来迎接,对许攸十分尊重。
许攸被曹操的诚心所感动,于是尽力为他出谋划策。
他建议曹军偷袭袁绍屯粮之所乌巢,曹操依计而行,果然大败袁绍于官渡,从而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然而,曹操也吃过不尊重别人的亏。
当时的益州牧刘璋管理着川蜀一带,一次他听说有人要来攻打自己,束手无策。
属下张松自告奋勇前去许都,想说服曹操前来救援。
张松原准备把西川(现在的成都)地图献给曹操,不料曹操见其相貌猥琐,为人高傲,不予礼遇,还乱棍打出。
张松在归川的路上,受到了刘备的热情款待,他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所感动,就将西川地图献给了他,为其建立蜀汉政权立下了大功。
在这件事上,曹操因为自己的傲慢无礼遭受了重大损失。
二、解读
所谓“谦受益,满招损”,同样是曹操,谦和待人就能赢得他人倾力相助,从而成就大事;傲慢无礼就会让人背心离德,从而蒙受巨大损失。
一、事例内容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他博学多才,为人豪爽大方,又极其幽默,同时又有点痴呆,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
现存于世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就是顾恺之的传世名作。
顾恺之曾经跟随大司马桓温做过参军。
有一天,顾恺之跟着桓温去江陵视察,当地官员来拜见桓温,带来了当地的特产甘蔗。
桓温见了十分开心,说:“这里的甘蔗非常有名,大家都尝一尝。
”于是,大家都吃起了甘蔗,并且不断夸赞甘蔗很甜。
唯独只有顾恺之一人出神地望着江面没有去拿甘蔗。
桓温见他出神,于是就故意挑了一个很长的甘蔗,把甘蔗尖头给了顾恺之。
顾恺之也没注意,就开始啃了起来。
桓温看到顾恺之的吃相,笑了起来,说:“甘蔗甜吗?”周围的人也跟着笑了起来,说:“我们的甘蔗可甜了,不知道顾参军的甘蔗如何?”
这时,顾恺之才回过神来,看到自己吃的是一根甘蔗的尖头,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嘲笑自己。
他顺手举起甘蔗,说:“你们根本不懂得如何吃甘蔗,吃甘蔗可是有很大的讲究的。
”大家看他这么认真回答,笑着说:“那你说怎么个讲究法?”顾恺之说:“你们一开始就吃这么甜的部分,后来就越吃越不甜,最后就反胃了。
而我从尖子开始吃起,到最后越来越甜,这就叫做‘渐入佳境’。
”
后人常用“顾恺之吃甘蔗”形容先苦后甜、从坏到好的过程。
二、解读
与之类似的还有一个吃葡萄理论:一串葡萄,有人先挑最大最好的吃,有人先吃最小最差的。
于是有人得出结论:第一种人乐观,因为他所吃的每一粒葡萄都是所剩葡萄中最好的;而第二种人悲观,因为他所吃的每一粒都是最差的。
还有另一种结论却恰恰相反,理由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而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聪明的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