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合集下载

2024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2024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2024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时分秒2.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第三单元:测量长度4.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5.第五单元:角的初步认识6.第六单元:观察物体7.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8.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一、第一单元:时分秒1.教学内容:认识时间,学会看钟表,了解时分秒的关系。

2.教学过程: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钟表,引发学生对时间的兴趣。

讲解:介绍时分秒的概念,讲解钟表的构成和读法。

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钟表,表示不同时间。

3.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时间的掌握程度。

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教学内容: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能灵活运用。

2.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游戏或故事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讲解: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强调运算顺序。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3.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掌握程度。

三、第三单元:测量长度1.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2.教学过程: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发对长度的兴趣。

讲解:介绍长度单位,讲解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3.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四、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教学内容: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能熟练运算。

2.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实例引入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讲解:讲解万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强调运算顺序。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3.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万以内加法和减法的掌握程度。

五、第五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教学内容:认识角,了解角的分类和性质。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欢迎阅读与收藏。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1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

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

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全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全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全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共有四大部分,分别为:第一单元到第六单元的算术基础知识,第七单元的小数及应用,第八单元的计量单位,以及第九单元的图形认识。

第一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主要内容包括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以及应用题的解答。

第二单元:简单的乘法和除法。

主要内容包括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表内乘法和除法的运算,以及应用题的解答。

第三单元:混合运算。

主要内容包括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应用题的解答。

第四单元:小数及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以及应用题的解答。

第五单元:计量单位。

主要内容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和质量的计量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第六单元:图形认识。

主要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以及图形的面积计算。

第七单元:分数及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以及应用题的解答。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算术运算规则,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概念,熟悉常用的计量单位,以及认识和理解图形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主要包括小数的运算,分数的理解和运算,以及图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重点则是基本的算术运算规则,小数和分数的概念,以及常用的计量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主要包括黑板、粉笔、挂图、教具模型等。

学具主要包括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

4. 随堂练习:通过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结合课堂所学,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小数的运算小数的运算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特别是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14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14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14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篇1一、教学目标1、在回顾和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3、在复习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三、教学难点渗透学习方法四、教学具准备练习小篇子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内容。

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口算:用乘法口决计算再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笔算:从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究新知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4×60=(说算法) 80×5=(注意0的个数) 103×4=(十位要加进位数)2.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订正(3)全班交流3.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方法?(2)第2个问题你怎么选择笔算呢?(3)第3个问题可以估算吧吗?(4)小结:我们要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时候必须用准确值。

(三)拓展延伸1.快速抢答争第一(1)出示题目:(2)学生抢答2.认真观察填表格(1)出示题目:(2)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

(3)根据规律填数: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观察、计算,大家发现了第一行的数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把表格填写完全。

3.趣味数学找规律(1)观察: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2)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很有趣的数学算式,你能在方块里填上合适的数吗?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篇2一、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周长1、剪一剪,初识一周边线秋天的树叶色彩缤纷,形状各异,每一片叶子都是秋姑娘写给我们的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一、说教材:本节课的课题是毫米的认识,他是“毫米与分米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子度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定位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的产生的实际意义,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够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同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三、说重难点: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认识1毫米的认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学生在积极情感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五、说教学过程1.设置疑念,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的老师。

”我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测量比赛,在这个比赛中学生会遇到一个问题,量到不是整厘米时,学生会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我不失时机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入新课,学生自然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探究中。

2.观察实践,探索新知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

学生对毫米的感知并不是特别陌生,可以让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进行大胆猜测,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探索验证,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新知识,发展了能力,明白了“当测量的结果不能用整厘米表示时,可以用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表示”,还通过观察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在动手测量的基础上,感知1毫米有多长。

在认识1毫米上,分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1.观察尺子上的1毫米,体会一小格的长度就是一毫米,2.联系实际寻找实际生活中大学1毫米的舞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1.在回忆和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纯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进展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计算方法,灵敏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3.在复习过程中,浸透学习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正确的进展乘法口算、笔算、估算三、教学难点浸透学习方法四、教学具准备练习小篇子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内容。

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口算:用乘法口决计算再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笔算:从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究新知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4×60=〔说算法〕80×5=〔注意0的个数〕103×4=〔十位要加进位数〕2.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订正〔3〕全班交流3.选择适宜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方法?〔2〕第2个问题你怎么选择笔算呢?〔3〕第3个问题可以估算吧吗?〔4〕小结:我们要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时候必须用准确值。

〔三〕拓展延伸1.快速抢答争第一〔1〕出示题目:〔2〕学生抢答2.认真观察填表格〔1〕出示题目:〔2〕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

〔3〕根据规律填数: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观察、计算,大家发现了第一行的数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把表格填写完全。

3.兴趣数学找规律〔1〕观察: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2〕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很有趣的数学算式,你能在方块里填上适宜的数吗?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 教案:秒的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1分=60秒。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1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1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1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第一单元第一课我爱我的家教学目标:1、懂得人人都有自身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课程准备:1、教学课件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曲《可爱的家》,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曲子,会唱的一起唱。

2、听教师朗诵一首诗歌:《我爱我家》3、同学们,你们都有自身的家,你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关心照顾下健康生长,你们爱自身的家吗?现在请我们的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身的家。

二、认识自身的家庭1、让两名同学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绍自身家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

2、谈话,让学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点,每个家庭也各有特点,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和生活习惯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时候最想家1、看图说说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当时的情景。

说说他们为什么想家。

2、说说你什么时候最想家,为什么?四、有家感觉真好1、看照片评价照片中的小孩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2、教师给学生介绍自身也有一个温馨的家,以和家庭的基本情况,谈谈自身对家庭爱的一些体会和具体事例。

让学生感受到小朋友是在家人的关爱下生长的。

五、我爱我家1、请学生用彩笔在教材上画自身家居的外观或内景,或者把家居的特点和自身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动。

2、展示个别同学的作品,并让他说说怎样美化自身的家居。

比方,自制一张剪贴画,贴在墙上;将零乱地房间收拾干净、整齐。

3、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们应该用什么行动去爱我们的家?六、讲讲我家历史上的小故事1、教师先讲讲自身小时候的故事或自身家长小时候的故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旧知,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引入:热身小游戏二、复习旧知: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想一想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35+34= 48+29=230+540= 360+240=三、新课导入: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湿地吗?(学生自由回答)那么今天徐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一下湿地的美。

(出示湿地图片)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吧!(课件出示四种野生动物)2、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

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有用的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第36页表格)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从表格中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和这些湿地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关,大家有信心学好吗?四、新课教学1、教学例1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计算呢?生:就是把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数相加:271+122=师:这两个数有点大,而且不是整十整百数,不容易口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生:用竖式计算师: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算式:271+3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活动目标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教具准备挂图、计分表等。

活动建议一、宣布活动内容1、课题“森里旅游”。

2、出示挂图(课本插图)。

说明“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营造氛围。

二、活动形式把“森林旅游”的购物活动组织成同桌之间的数学游戏。

其中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个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

这里有两幅(二种情境),当购物地点从森林食品店转到纪念品商店,两人也随着对换角色。

三、活动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由顾客提出数学问题。

从容易到困难,从简单到复杂,并由服务员解决这些问题。

2、“服务员”、“顾客”都应该加强角色意识,讲究服务态度,讲究礼貌,言语文明。

3、教师巡视,帮助组织活动,注意保持课堂秩序。

四、活动过程1、出示两张情境挂图。

由于教材上的插图没有注明物品名称。

所以,先根据图形形状给物品标上名称。

2、宣布活动规则。

(1)每人有5分的.基础分。

(2)“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

这里的满意包含礼貌用语。

(3)“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1分。

(4)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失误的指控是错误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额外加1分,同样,“顾客”应该扣1分。

(5)在事先规定到每家商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获“优秀服务员”或“诚信顾客”荣誉称号。

3、发放记分表。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简洁(优秀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简洁(优秀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简洁(优秀8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把电影院的2个问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由学生最近看过什么电影,在哪个电影院看的,电影院每排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引出电影院座位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看电影,哪个同学说一说你最近看过什么电影?是在哪个电影院看的?请几个同学介绍。

师:谁仔细观察过,你去的电影院每排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生发言,教师对注意观察电影院座位的学生给予表扬。

师:-同学真不错,到电影院不光是看电影,还特别注意观察电影院的座位情况。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电影院的座位问题。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

2.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让学生读题,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说说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说电影院原来的座位情况和问题。

二、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1),师生共同列出算式,鼓励学生自主计算。

师: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呢?学生说,教师板书:36×30=师:36×30,这个算式你们都会计算,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吧!(2),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计算的?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1)先算10排共有多少个座位。

36×10=360(个)360×3=1080(个)(2)把30看成3个十,36乘3个十等于108个十,也就是108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美丽的小编为大家整编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2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教学例3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

?(图上标有)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4、同桌互相说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怎么走?三、巩固练习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课件)2、做一做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四、综合练习1、观察第2页天安门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3、第6页第3题、第7页第4题: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

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

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五、总结。

六、布置预习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推荐16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推荐16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推荐16篇)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并能指出和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认识周长”是一节帮助学生建立周长概念的一节课,这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认识平面图形是学习的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并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尝试探究,认识周长1、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师: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段动画好吗?(演示动画:两只小蚂蚁比赛谁爬得快,找了两片相同的树叶,要求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一周。

红蚂蚁爬到一半的时候,就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而是从树叶的中间先爬到终点;而黑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的,比红蚂蚁后到终点。

)师:你认为谁应该是冠军?说说你的理由。

(落实到规则上来。

强调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一周。

)师:你们真是公正的小裁判,黑蚂蚁才是真正的冠军。

师:(出现表示树叶周长的边框。

)我们的冠军黑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一周,那黑蚂蚁究竟爬了多长呢?同学们想想,这实际上是在求什么?生:求这片树叶一周的长度。

师:树叶一周的长度就叫做这片树叶的周长。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数学王国里的一个新朋友------周长。

(板书:周长)(齐读课题两遍)以前听说过周长,从字面上理解,周长是什么意思?生:周就是一周,长就是长度,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教师引导) 2、尝试操作,理解周长。

(1)摸一摸师:(拿一个三角板)孩子们,你能指出这个三角板的一周吗?(学生边指边说)师:(走到学生中间,任意拿起一本数学书)问:你会指出数学书封面的一周吗?学生回答。

师: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平面图形,放在课桌里的,请孩子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摸一摸它的一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五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五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五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篇一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图形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概念,发展数学思维。

初步具备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尺寸的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时安排:14课时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学内容:p1、2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长方体的特征1.教学例1(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生交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5篇教学是一种通过教育参观和虚拟实境等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国际意识和文化素养。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游戏:数字抱抱团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叫“数字抱抱团”,老师想请6名男同学和6名女同学上讲台来。

老师喊到数字几,你们就几个人抱成一团。

不过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希望台下的同学也参与到游戏当中来,你们要做什么呢?找出游戏当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能办到吗?生:能。

师:非常好。

游戏开始。

(面向台下学生)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生:4个3。

师:2(6个2),4(3个4),6(2个6)。

非常棒,同学们都说到了“几个几”。

2、出示PPT,看图说几个几。

接下来,我们来看这样几组图片(播放幻灯片),谁能快速的说出有几个几?生1:2个2生2:2个4师:非常棒,看来同学们知识掌握得很牢固。

同学们表现这么棒,连小兔子都被吸引来了。

(课件出示第50页主题图)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小兔子一起来探究关于倍的知识(板书课题:倍的认识)齐读课题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一)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1、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教材第50页例1(1)数一数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各有几根?(2)圈一圈,摆一摆,组内互说红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有怎样的关系,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有怎样的关系?(学具1)(3)完成例1的填空。

全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全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全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本册数学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力求体现数学的科学性、基础性和实践性。

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八个单元,分别为: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三单元《测量》,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八单元《认识分数》。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4.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进度本册教材共计18周,每周4课时。

具体教学进度如下:第一周: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二周: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三周: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四周: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五周:第三单元《测量》第六周:第三单元《测量》第七周: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八周: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九周: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十周: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十一周: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十二周: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十三周: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十四周: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十五周:第八单元《认识分数》第十六周:第八单元《认识分数》第十七周:复习第十八周:期末考试五、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小组合作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7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7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p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历,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根底上,使学生学习识别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道路图。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按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展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识别方向。

二、教学目的: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识别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2.结合详细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可以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道路图,并能描绘行走的道路。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的: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可以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识别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识别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开展学生的空间想象才能。

3.在观察主题图时,浸透爱国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识别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20xx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1.观察主题图〔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如今来到了北京的____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讲解。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诉老师他在干什么吗?大家想和他一样去我们的操场上认识这四个方向吗?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方向?学生互相说说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电子教案3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电子教案3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电子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本教案为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电子教案,共包括6个单元。

第一单元自然数和零学习目标:1.了解0、1、2.....自然数的概念,并能正确快速地写出前20个自然数;2.掌握零与自然数的关系,并能够正确运用0的特殊性质;3.能按大小关系将0、1、2、3、4从小到大排列;4.能正确快速地根据阿拉伯数字写出读音,按正确语音朗读。

教学重点:能正确快速地写出前20个自然数,能够按大小关系将0、1、2、3、4等数字从小到大排列。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运用0的特殊性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教师拿出0-4的数字牌,让学生快速用手指数出数字顺序。

2.教师出示数学算式0+5=5,询问学生答案为多少,引导学生思考0的特殊性质并说明0+任何数字=该数字。

二、自然数的概念1.教师出示数字0-20,介绍自然数的概念。

2.让学生尝试用小手指在空中数出前20个自然数。

3.教师出题:你能不能数出前40个自然数?现在开始,看看谁数得最多。

三、数的大小比较1.教师出示0,1,2,3,4数字牌,引导学生按大小从小到大排列。

2.让学生自己写下0-20的数字码表,并能按大小关系将数字排列。

3.让学生三人一组,在码表上标出三个自然数大小的顺序,并在黑板上比较大小,检查答案。

四、计数积木学生使用计数积木,以轻快的节奏将积木放入桶中。

并数出共有多少个积木,巩固数字的快速准确说法。

五、阿拉伯数字朗读1.让学生研究个位、十位和百位数的数字由哪些数字组成并自己写出自己的电话号。

2.教师呈现数字,让学生能从图中猜测数字,并指导学生正常朗读数字。

【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第二单元表达数量学习目标:1.了解用“___个”、“___只”、“___条”等词汇表达物品的数量;2.理解类别的意义,并能完成类别划分,组合拆分等活动;3.能用算式表示物品的数量,具有正确的算术思维。

教学重点:了解“___个”、“___只”、“___条”等表示物品数量的词汇,能完成类别划分、组合拆分等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毫米的认识学习设计共6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提出问题。

(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

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

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探究体验1、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提问:“从尺中,你发现毫米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吗?”。

(2)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

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让学生多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

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在尺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

”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三、实践应用1、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2、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3、师生共同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四、课堂练习1.练习一第1题。

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

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

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

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五、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2、师总结。

分米的认识学习设计共6课时总第2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方法、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以解分米与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一、学习分米产生的意义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先估计一下你们的课桌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

然后四人一小组的来测量课桌的长。

2、说一说你们在测量过程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吗?老师找一至三名学生回答他们的测量方法及结果。

老师根据学生口述的方法进行评价。

如用尺子的最大刻度连续量,量的次数少,但计算比较麻烦,也可以用10厘米为一份连续量,量的次数多,但计算起来较简单。

3、10厘米的这一份可以用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10厘米这一份的长度就是1分米。

)二、学习分米与米、厘米间的关系1、通过我们刚才的操作,再请同学们看看分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

(观察尺子,1分米中有10个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手对准尺子来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是多少。

2、你们还能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学生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关系吗?(1 米=10分米)你是怎样想到的?三、帮助学生建立1 分米的长度观念1、在数学书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用尺来量一量看看你的比划是否准确。

2、举出生活中长或宽或高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

3、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出来。

四、巩固练习1、填写上适当的单位1把米尺长1()1把米尺长10()1把米尺长100()2、书本第4、5题填写在练习本上,老师提醒学生看清单位名称。

3、练习6,7题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完成。

五、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2、师总结。

千米的认识学习设计共6课时总第3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长度。

2、口答:50毫米=()厘米5米=()分米60厘米=()分米9厘米=()毫米3、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铅笔的长15()门高2 ()橡皮长40()课桌长60()二、探究新知1、通过投影出示书本第7页的例3图,“图中的情境大家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找二至三名学生回答。

对,图上说的是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2、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境大家见过吗?找二名学生说说身边的类似问题。

你知道千米是个怎样的长度单位吗?(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3、出示例3的图,如果我们用毫米、厘米、米来作单位好不好?为什么?找一至二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原因。

(很不方便)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方便呢?(明确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4、你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哪个同学能说说?老师:其实昨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跑完了一千米的路程,很多同学都说跑完了很累,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昨天我们跑步时的情境,想想跑完这一千米我们用了多长时间。

我们的操作一圈是200米,跑5圈正好是1000米,看来1千米还是很长的。

板书:1千米=1000米三、巩固练习做练习二第1、2题第一题: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反馈。

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

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学习设计共6课时总第4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会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测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1千米=()米3米=()分米7分米=()厘米60毫米=()厘米300厘米=()米1000米=()千米并让学生说说7分米=70厘米,60毫米=6厘米是怎么想的。

二、探究新知1、出示题目:3千米=()米2、小组协作共同完成。

3、汇报讨论结果。

3千米=3000米,因为1千米是1000米,3千米就是3个一千米,就是3000米。

4、出示题目:5000米=()千米5、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6、引导观察:两个小题中等号两边的长度单位起了什么变化?数字是怎么样变化的?7、反馈练习:完成课本第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应用1、完成练习二第3题:提醒学生看清单位名称2、完成练习二第4题,先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小组讨论,对学生提出的出行方式及所需的时间的不同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3、作业:练习二第5题,这题可以有不同的路线,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课后交流。

4、第6题为完成作业的同学准备,提示学生早上8时出发到中午1 2点一共有几个小时,汽车就行驶了几个小时(共行驶了4个小时)汽车一小时行80千米,四个80千米是320千米,所以中午12点可以到达。

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

吨的认识学习共6课时总第5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测1000克=()千克5千克=()克说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二、探究新知1、导入,引出课题。

回答:谁能告诉大家这个情景里告诉我们了一件什么事情?限重一吨是什么意思?引出课题,板书。

2、认识“吨”:老师问“吨是个什么单位?你们知道1吨有多重吗?”1吨=1000千克,请同学们和教师一起读二次。

我们知道了1吨=1000千克,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小动物能不能一起过桥?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将四个小动物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

400+300+500 +100=1300千克,1300千克比1000千克要重,也就是比一吨要重,所以这些小动物不能一起过桥。

3、那它们应该怎么才能完全的通过桥到达对岸呢?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的讨论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最多。

4、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些小动物终于顺利的过河了,再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

5、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1)引导学生看情境图,“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如两头牛大约重1吨,两只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

等。

(2)同桌之间互相背一背说说自己的体重,互相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少。

几个同学的体重加起来大约是1吨重。

(3)千克与吨的换算出示例题:3吨= 千克6000千克= 吨让学生独立填写指名口答,你是怎样想的?(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三、实践应用1、完成例7下面“做一做”中的第1题,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品还有哪些。

2、完成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口述想法。

3、练习三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连线,再全班交流,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

生活中的数学学习共6课时总第6课时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及应用,巩固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及其简单的换算,加深学生对千米和吨的认识。

一、整理和复习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分别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想象一下1千米大约有多长?说出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

2、我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说出相邻单位的进率。

3、1吨=()千克1千米=()米7000米=()千米3000千克=()吨9吨=()千克5千米=()米4、写在黑板上指名写出,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下面各数6厘米6分米6千米6米6毫米(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2千克2500克1吨1500千克1500克二、巩固应用出示情境图“生活中的数”。

“我们学过的这些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谁能说一说测量在生活中的运用?”鼓励学生不仅说书上的例子,还可举出生活中一些其它的例子。

三、练习1、练习三第3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找到不同的装车方案。

2、作业:练习三第4题,课后同学互相交流。

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

加法学习共9课时总第7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计算法则,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4+3+1 7+4+1 8+9+1 8+7+19+7+1 6+4+1 7+6+1 6+5+1 8+3+12、用竖式计算:36+57 48+34 56+29 48+37找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二、探究新知1、出示课本第15页的主题图。

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