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多路径模式

合集下载

【精品PPT】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1]

【精品PPT】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1]

2001-12-18
8 8157 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Capinfo Co Ltd
2001-12-21
9 8197 吉林东北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Northeast Tiger Pharmaceutical Co Ltd
2002-2-28
10 8106 浙江浙大网新兰德股份有限公司
Zheda Lande Scitech Ltd
2. 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而且是唯一的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 账目清楚的会计账簿,该账簿须按照国际通用会计准则 进行过独立审计并有通用性。
3. 企业生产成本和财务状况不再因为过去的非市场经济制 度而受到严重扭曲,特别的考虑设备折旧、其他折旧、 以物易物和以债务抵销方式所列的支出。
4. 企业应受所有权法和破产法的管辖,由此保障企业管理 的法律安全和生产的稳定。
澳大利亚财务报告委员会
在2002年7月3日正式发布公告,澳大利亚报告主 体在2005年1月1日起采纳IAS 和IFRS
【精品PPT】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1]
主要国家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状况(2)
国家
状况
加拿大会计准则委员 会
对公众公司而言,主要的方向是转向会计准则的全 球趋同,即在预计5年的过渡期内使加拿大会计准则 与IFRS趋同,过渡期结束之后废止加拿大会计准则。
184
2
Enel
意大利
1999
170
3
Deutsche Telekon
德国
1996
130
4
中国银行
中国
2006
113
5
AT&T Wireless
美国
2000
106
6
Telstra Corp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多样性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多样性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多样性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国际贸易与投资规模也不断扩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多样性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会计准则在国际上的发展现状、趋向和影响。

首先,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指不同国家在财务报告准则和会计规定上趋向一致。

这种趋同的需求源于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企业需要适应跨国经营和投资的需求,国际投资者也需要更准确地理解不同国家企业的财务状况。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际会计准则逐渐形成并得到广泛应用。

国际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已被全球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采用。

这种全球接受度大大促进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然而,尽管国际会计准则的逐步趋同是不可否认的,但多样性依然存在。

不同国家的法律、经济制度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会计准则的差异性。

例如,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一定的差异,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法律、税收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事实上,绝对的国际会计准则完全趋同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会计目标和监管要求。

尽管如此,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益处。

首先,国际趋同使得财务报告更具可比性,提高了投资者对企业的理解和评估能力。

例如,当投资者比较两个不同国家企业的财务报表时,同样的会计准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比较和分析财务信息。

其次,国际趋同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和风险。

由于跨国投资的增加,采用不同国家会计准则的企业需要耗费大量资源来进行财务报告的转换和调整。

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可以简化这一过程,降低企业的成本和风险。

另一方面,多样性也不可忽视。

不同国家的经济环境、税收政策、法律制度等各方面的差异要求会计准则有所调整。

我国会计准则的架构国际趋同及等效

我国会计准则的架构国际趋同及等效

我国会计准则的架构国际趋同及等效我国会计准则的架构:国际趋同及等效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我国会计准则的架构也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重点讨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性。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架构概述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结构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其他规定组成。

基本准则包括:会计基本假设、会计要求和会计核算方法。

具体准则包括:资产、负债、共同控制企业、企业合并、收入、应收款项、金融工具等的会计处理等具体内容。

其他规定则是对应用会计准则实施的指导、解释和辅助性文件。

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国际趋同是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会计准则逐渐趋于一致,核算和披露的方式逐渐接近。

中国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中,积极借鉴和吸收国际会计准则的经验和成果,推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

财政部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参考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并在适应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和调整。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领域,如金融工具、营业收入、企业合并等,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较高的趋同。

财政部已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会计处理》,该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IFRS 9)的金融工具会计处理规定基本一致。

另外,财政部还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营业收入》,该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IFRS 15)的营业收入会计处理规定也基本保持一致。

三、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性等效性是指一个国家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核算和披露方面达成一致的程度。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要求完全一致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了国际金融报告准则(IFRS),为全球范围内的企业提供一个普遍适用的标准,同时也允许各国根据本国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和修订。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路线图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路线图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路线图思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国际社会对建立全球性会计准则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也在积极地朝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方向努力。

具体分析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于我国的意义以及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标签: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政策建议2010年4月2日,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表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进入后续趋同和发展阶段。

我国会计准则趋同的进展可追溯到上世纪90 年代,我国财政部和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展开了密切合作。

从2005 年11月8日签署《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趋同联合声明》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与财政部建立了持续趋同机制,2006 年2 月财政部一揽子发布了39 项会计准则(1 项基本准则和38 项具体准则),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国际社会认为我国会计标准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上的趋同。

1 会计准则趋同概述随着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对国际会计准则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以指导会计实务时,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提高各国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降低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和交易成本。

2001 年4 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并在其目标中明确了会计国际趋同的概念,指出要在准则制定的层面实现趋同以达到会计国际协调的状态,即通过一定的途径寻求出共同认可的一致内容,促进国际协调,促使各国会计准则向某套基准会计准则靠拢或与某套基准会计准则相似,建立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

趋同不等于相同,不是全盘接受,是进一步协调。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经济环境、法律制度和会计人员素质等方面,与其他发达国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中,我国必须坚持“尽力趋同、允许差异、积极创新”的原则,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

我国会计准则趋同的路径分析

我国会计准则趋同的路径分析

我国会计准则趋同的路径分析【摘要】本文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的三种制度变迁模式,结合我国会计准则所面临的特殊国情,分析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路径,提出若干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制度变迁;会计准则趋同;路径分析一、会计准则制度变迁的三种路径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会计准则属于制度,其发展变迁,与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一样,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即渐进式、突变式和平行推进式的制度变迁路径。

(一)渐进式会计准则变革路径渐进式制度变迁的基本路径是:制度变迁应按照制度体系之间的内在结构和关联性有梯度、分层次地逐步展开。

在这一路径中应先改革相对容易且在因果链条中处于上游位置的制度,到这部分制度改革到位、完成后再改革难度较大处于因果链条下游的制度。

这一制度能尽量使制度变迁所导致的混乱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但同时也存在三点缺陷:其一,在实际制度改革实践中往往很难确定哪个制度处于因果链条的上端而应该先进行改革。

对于改革的难易程度也难以准确认定,这使得改革顺序的确定变得很困难。

其二,这种路径下会使整个制度体系的改革时间比较长,效率降低。

采用这种路径时,排在后面的制度改革必须在前面的制度改革完成后才能启动,使得变革的过程漫长而不确定。

其三,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很难确定标准来检验之前的制度是否完成,所以循序渐进式的会计制度改革实际上是很难完全实现的。

(二)突变式会计准则变革路径这一路径采用的是一种“大爆炸式”(big bang)或“休克疗法”的改革思想,这一路径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废除所有旧制度并采用新的制度体系。

这一路径能够尽快的完成新、旧制度的转变过程,更有助于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更能让新制度尽早发挥其作用。

但在这样的路径下更有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震荡,但同时也能更有效的防止旧制度在转换过程中对新制度所带来的干扰。

(三)平行推进式会计准则变更路径平行推进式变更路径(parallel partial progress,简称ppp)其主要指从所有的制度上同时展开变革,在改革的同时,需要兼顾各种制度之间的相互协调性,避免由某一制度改革超前或滞后而导致“制度瓶颈”。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发展趋势及其对策摘要:会计国际趋同化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会计趋同是一个国际协调过程,其实质是利益之争,各国都要参与其中。

中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中应以积极的态度求同存异,积极促进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对策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概念在讨论会计准则趋同时,我们首先应明确两个概念:会计准则;趋同。

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专业技术标准;是资本市场的一种重要游戏规则;是国家经济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生活甚至国际经济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改组后的IASC正式提出了“趋同”(Convergence)的概念。

趋同意指趋近同一,也就是一体化,即在世界不同的司法管辖区,相同的经济交易事项都应该使用同一的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准则趋同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实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原则和方法来处理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

制定高质量、可理解和可实施的全球性会计准则,并促使这些准则得到“严格运用”,促使各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并得到高质量的解决。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的现状会计信息作为公共信息资源和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其相互可比、真实公允,对各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这种背景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际趋同化已成不一种必然的趋势。

从全球会计趋同情况看,各国和地区大都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模式。

许多国家已经同意在2007年1月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作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标准。

全球超过104个国家目前要求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允许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有与国际财务标准趋同的规划。

2005年11月中国政府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签署了联合声明,确认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研究:综述与启示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研究:综述与启示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研究:综述与启示【摘 要】 介绍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路径及最新进展,从盈余信息质量、会计信息可比性、资本市场等视角分析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效果,并指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不一定产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还受到管理层动机、制度环境、监管力度、社会文化等内外部因素的多重影响。

为此,提出要重视会计准则的实施成本与执行效果,结合制度环境、社会背景建立健全有效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加大对财务违规行为的监督和惩处力度。

【关键词】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国际趋同 自2001年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为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以来,IASB致力于建立一套高质量的全球通用会计准则,并与FASB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就GAAP(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与IFR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开展合作,进一步加快了IFRS的制定与修改进程,IFRS在全球得到广泛认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发展迅速。

近年来,各国会计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行了大量研究。

本文对近年发布的关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力求较全面地反映当今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效果。

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现状(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路径趋同是指各国会计准则在不断的比较和协调中,向建立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发展的动态过程(曲晓辉,2005)。

鉴于IASB的全球认可度和广泛代表性,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通常指各国和地区会计准则向IFRS趋同的过程。

各国和地区向IFRS趋同的方式和路径主要有三种:一是直接使用IFRS或只是对IFRS略加修订即采用,如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二是参与制定IFRS并参考IFRS 修订本国会计准则,如中国、印度;三是继续使用本国会计准则并努力使会计信息与IFRS相似,如美国、日本。

但趋同不等于各国均放弃准则制定权利,一些国家在通用会计准则外制定专门的会计准则,如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等。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自2005年以来,中国建成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性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新旧转换和平稳有效实施,并处于亚洲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前列。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G20)峰会、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将会计准则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采取了系列重要举措,加速了各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

在这一背景下,需要积极采取行动,以适应国际形势的最新变化。

一、响应G20峰会和FSB倡议,制定发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为应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11月15日,G20华盛顿峰会深刻分析和总结了金融危机的根源,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以及改进IASB的治理结构和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目标。

2009年4月,G20伦敦峰会要求各国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2009年6月26日至27日,金融稳定论坛(FSF)改组形成的FSB在瑞士巴塞尔举行成立大会,决定设立指导委员会以及脆弱性评估、监管合作和标准执行三个常设委员会,中国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分别作为其成员,其中标准执行委员会的工作之一是促进各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IASB根据G20和FSB的要求,积极研究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完善会计准则以配合监管机构加以解决,采取了以下行动:(1)2008年12月成立了金融危机咨询组,并于2009年7月发布了有关报告,系统提出了改进财务报告应对金融危机的建议。

(2)2009年5月28日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并计划于2010年上半年发布最终准则。

(3)2009年7月14日发布了《降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复杂性》综合性项目第一阶段的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针对顺周期性和贷款损失准备问题,简化金融资产减值,将于10月发布第二阶段征求意见稿;简化套期会计问题,计划12月发布第三阶段征求意见稿。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于2005年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G20)峰会、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着力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将会计准则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作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机构,采取了系列重要举措提高会计准则质量。

在此背景下,中国响应G20和FSB倡议,在现有基础上发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旨在实现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

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2005年,中国财政部在全面总结多年来会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制定完成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在此期间,IASB多次派专家与财政部会计司团队一起工作。

2005年11月8日,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CASC)与IASB签署联合声明指出:中国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同时,IASB确认了中国特殊情况和环境下的一些会计问题,涉及关联方交易的披露、公允价值计量和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在这些问题上,中国可以为IASB寻求高质量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解决方案提供非常有用的帮助。

2009年11月4日,IASB发布了新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关联方披露》,基本消除了与中国关联方准则的差异。

2010年,IASB通过年度改进项目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首次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了修改,允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将改制上市过程中确定的重估价作为“认定成本”入账,并进行追溯调整。

此举有效解决了中国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因资产重估引发的会计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所有上市公司、部分非上市金融企业和中央大型国有企业实施,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目前已扩大到几乎所有大中型企业。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启示-文档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启示-文档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启示一、引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是连接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重要桥梁。

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正式提出趋同(convergence)概念,指出各国会计准则应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在方向上保持一致,加速会计准则的国际认可度。

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向IFRS趋同的方式和路径主要有三种:直接使用IFRS、继续使用本国会计准则、参考IFRS修订本国会计准则。

目前,全球已有过半数国家和地区在形式上和IFRS趋同。

由于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全照搬国际准则不是很好的选择。

因此,我国的会计准则的趋同模式采用的是第三种:参考IFRS修订本国会计准则,这主要是基于对我国特殊的市场环境做出的审慎选择。

实践表明,会计准则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后,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优化会计信息环境,进而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科学的决策。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进程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加快,在考虑我国经济现状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国际财务报告体系的精华,保证了我国会计准则的高质量。

2006年2月,财政部在全面总结多年来会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蓝本,颁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生效,实施范围由上市公司、金融机构扩大到几乎所有大中型企业。

该准则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2010年4月,财政部颁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表明我国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认可,并且将推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

在2012年,欧盟委员会发布承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欧盟认可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最终等效,允许我国企业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不需要再调整,这将减少融资活动的资金成本,促进了中欧双方的经贸往来和资本流动。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成本分析及路径安排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成本分析及路径安排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成本分析及路径安排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发布了38项会计具体准则,此举标志着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同时由于这些准则在基本原则和实质上遵循了国际会计准则,也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早在2005年7月召开的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的年会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陈毓圭就“国际趋同”问题作了阐述,他指出:“国际趋同是指各国会计审计准则以国际会计审计准则为中心,在一个特定时间内收敛,从不同逐步走向相同的过程”,“趋同是一个过程,而且有时间表”。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认为,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但趋同不等于相同,趋同不是单向运动,而是一种互动,趋同需要一个过程。

既然“国际趋同”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那么财政部一系列会计准则的颁布就不是“趋同”的终结,而只是刚刚迈出第一步。

“趋同”的过程如何规划?是否存在一个最优的趋同路径?笔者认为,过程的规划与控制应充分考虑目前及将来的会计环境,分析不同的趋同进程可能产生的成本,并加以决策和适时调整。

1.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成本分析根据目前我国会计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本文认为我国的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的进程中将会遭遇如下几类成本:变更成本、遵从成本、协调成本以及机会成本。

1.1变更成本该成本是指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修订而发生的成本。

具体包括:(1)在准则修订前准则制订部门要进行调研、拟订征求意见稿、征求各方意见以及研讨、修改所花费的成本;(2)新准则发布后要进行的宣传、培训、试点、推广成本;(3)会计信息提供者在准则变更时需要在报表附注中增加准则变更影响的附加说明成本等。

一般而言,准则每次变更的成本与当次变更内容的多少相关,变更的内容越多,花费的变更成本会越多。

也就是说,变更成本与准则的趋同速度同方向变动。

1.2遵从成本更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影响以防做出错误决策税务部门需要协调税法与新准则之间的矛盾;监管部门需要关注准则变更对原监管、评价指标的影响,必要时甚至要修改原有的监管、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路径与策略研究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路径与策略研究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路径与策略研究作者:高珊来源:《商业时代》2014年第16期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明显加快,企业经济业务日趋复杂,跨国公司的竞争和兼并活动日益剧烈,对高质量、透明和统一会计语言的要求也日益强烈,也使各国政府意识到,减少会计准则的差异、推动各国会计准则的趋同,对于提供可比、透明的财务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峰会、金融稳定理事会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将会计准则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加速了各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

在这一背景下,需要积极采取行动,以适应国际形势的最新变化。

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潮流下,如何既顺应这种发展潮流,又适当照顾本国国情的需要,这是每一个主权国家都需要应对的重大现实问题。

会计准则变迁的路径(一)会计准则变迁的路径模式会计准则属于广义会计制度,因而,会计准则变迁实际上就是制度的变迁。

制度变迁是制度的替代、转变与交易过程,制度变迁就是行为主体为了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寻求动态的制度均衡的过程。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主要目的就是以高质量、统一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取代低质量而差异较大、缺乏一致性的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有三种变迁路径:渐进式变迁路径、突变式变迁路径和平行推进式变迁路径。

上述三种变迁路径各有优缺点,渐进式、平行推进式可以保持制度变迁中的稳定性,但周期长、速度慢、效率低;突变式变迁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震荡,但其改革速度快、效率高。

各国会计制度国际化变迁路径的选择,就是在社会承受能力既定的条件下,对改革速度的快与慢、改革成本与效益、稳定与混乱的一个判断、平衡与取舍的过程。

(二)世界各主要国家会计准则变迁的路径选择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道路上,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国家采用的是一种近似于“渐进式”的改革路径。

原因为:美、英、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都是有选择的、部分接受的渐进式态度。

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演进与路径

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演进与路径

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演进与路径2005年以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积极贯彻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原则并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和评价。

在趋同的过程中,我国坚持“趋同”而不“直接采用”的立场。

几年来,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在考虑各种国情基础上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

但一方面,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施加趋同压力;另一方面,美国却在2011年5月提出“趋同认可”策略以延缓趋同,趋同的国际环境极其复杂。

2011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合并财务报告》(IFRS10),替代了《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IAS27)及《解释公告第12号——合并:特殊目的主体》(SIC-12)中关于控制和合并的所有指引。

IFRS10中显著的变化就是规定不考虑被投资者的性质如何,均采用控制作为合并的单一基础,并界定了控制的三个要素。

在此背景下,从合并理论的探讨出发,研究合并范围及合并方法,并总结了我国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的历史沿革及趋同立场,提出直接趋同和“有过程”趋同两种趋同模式。

其中,由于原有会计模式接近,深入参与国际贸易,准则转换成本低和制定准则成本高等原因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起国及金砖小国等国家可采用直接趋同模式;而出于考虑国家利益,或经济政治体制的差异导致缺失直接趋同的制度及环境基础等原因,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可采用“有过程”趋同模式。

趋同也并未单方面,应该是互相趋同的过程。

各方应积极参与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并积极表达意见,才能使制定的准则极大程度符合自身国情和利益。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应允许各国从适应本国国情的角度渐进式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这样才能达到增强各国合并财务报表的可比性、促进资本全球流动、稳定全球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全球化的目标。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历程 进展与启示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历程 进展与启示

1、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接轨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接轨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2005 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其次,2010年我 国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明确 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的方向和时间表;最后, 2014年我国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推进了我国企 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接轨。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的历程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一直顺时应势,循 序渐进,积极推进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标志性的会计准则改革事件包括: 1992年发布“两则两制”,2006建成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 机爆发后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等。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的进展
尽管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经实现了实质性趋同,但在具 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减值、关联方关系 及其交易的披露等方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要求更为严格和详细,而我国企业 会计准则则更加注重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的路径选择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大趋势,我国必须积极推动企业 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进一步趋同。这不仅需要加强国内外会计准则制 定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需要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 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同时也要加强企业的自我约束和监管机构的监督。
4、促进会计服务市场的开放和 国际化
在推进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过程中,我国应促进会计服务市场的开放和 国际化。一方面,要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提供优质的会计服务;另一 方面,要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加强对海外业务的拓展和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同 时还应积极参与国际会计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会计合作和沟通。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路径与策略选择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路径与策略选择
最大 限度地维护发展 中国家的利益。中国会计准则 的国际趋 同既
等 国是 采取 这种模 式 的代表 。 三是 准则 等效 (q i ln) 即参 照 euv et , a IR , F S 独立制 定实施本 国的会计 准则 , 再通 过签订 双边或 多边等 效声 明 , 确认 本 国会计准则 与他 国( 地区 ) 会计准则 的实施效果一 致。 在很多时候趋 同和等效是交织在一起的 。 既然实现会计准则 国 际趋 同是 推动中国经济适应 经济全球化发展 的必然选择 ,也是履 行建立全球统一 的、高质量 的会计准则体 系的国际承诺 的必须行 动 , 么我 国应该采取何种模 式取决于以下关键 因素 : 那 ( ) 一 会计主权 会计准则 的制定权是一 国的会计主权 , 完全采 纳模式就意味着放弃了会计主权。 中国作为全球 日益重要 的经济体
和新兴市场经济 国家 的领头羊 , 可能接受丧失会计 主权 、 不 完全听
不能采取完全采纳方式 , 也不宜采取准则等效方式 , 理性选择是积 极参与 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 , 同时也必须尊重本国的特殊 国情 , 在 坚持全面趋 同目标前提下 , 允许保持其会计准则的合理差异 。 与发 达 国家不 同, 中国正处于 向市场经济转轨阶段 , 与成熟市场经济相 比还有相 当大的差 距。故不 能全盘照搬建立在成熟市场经济基础 上的IR 。 F S 会计信息 的根本 目的在于为利益相关 者提供决策有用 的信息。尽管许 多实证研究表 明会计 国际协调 、趋 同具有信息含 量, 但也有 一些 实证文献表明 ,会计 国际协调 以后并没有提高会 计信 息的含量 。所 以 ,会计准则趋 同的前提是更适合客观经济实 际、 更有利于改进会计信息的质量 , 而不应该为了保持准则 的形式 趋 同而牺牲会计信息质量 。 在这个 意义上 , 达成共 同的会计 目标才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分析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分析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分析作者:王珺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4期摘要: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行为指南,按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可以划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两种,其目的在于使会计处理能够科学、公允、合理的比较不同会计主体之间的会计结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会计准则日益国际化并在国际上获得高度赞誉。

本文将简要回顾我国会计准则发展历程,分析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原因、策略,并就目前存在的阻碍提出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1-0-02一、我国会计准则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我国处于经济转型阶段,这一时期,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外合营企业会计制度》并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草案)提纲》,促进我国经济顺利转型。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致力于发展市场经济,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下,财政部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准则》,明确了会计对象、财务报告要素以及借贷记账法,在之后的十年中,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不断发展和完善,会计理念也从关注企业经营成果转为关注企业营运效率、发展能力及风控能力等内容。

2005年,我国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逐步建立了中国会计准则新体系,同年,我国财政部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签署的联合声明中,正式宣布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有实质性的发展。

此后,我国会计准则体系逐步规范,如2006年发布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逐渐在亚洲国家及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位于前列,国际趋同下的准则体系也与中国市场经济更加契合。

2008年,财政部会计司分析了国内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信息及有效执行会计准则情况,证实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在上市公司得到有效的实施。

同年,欧盟在第三次中欧财金对话会议上决定与中国实现会计准则等效的基础上,发布接受中国会计准则的正式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多路径模式
核心提示:直接采用IFRS的经济体有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等。

本文相关专题: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动态
当前世界各经济体在处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关系时,大致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选择直接采用。

例如欧盟国家对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要求。

其他直接采用IFRS的经济体有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等。

另一种是趋同法。

但是这其中略有不同,例如美国发布的路线图曾指出,它将采用“消除差异、逐渐趋同”的方式,即在一个过渡期内,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努力消除美国公认会计准则与IFRS的差异。

在这个期间,美国准则将与IFRS逐步趋同,准则差异消除后,将直接采用。

研究发现,阻碍美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主要因素是基于经济的成本效益衡量以及国家间的政治博弈。

趋同方式各有不同
事实上,日本被普遍认为小心谨慎地跟随美国的步伐。

2012年7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其工作计划,没有直接宣布何时采纳IFRS后,日本也推迟宣布其何时采用IFRS。

目前,日本允许国际型大公司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其财务报告。

欧盟是帮助IFRS首先获得实际使用的经济体,过去一直被认为走在采用IFRS的前沿,欧盟采用评估认可后直接采用的方式引入国际会计准则。

但近年来屡次出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意见相左的情况,例如2004年末采用IAS3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时,删除了部分内容。

2008年金融危机后,法国政府曾对公允价值计量提出了激烈批评,认为其造成了金融行业的悬崖式下跌。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FASB与IASB更新了趋同备忘录,加拿大、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先后宣布将“直接采用”IFRS并放弃原先“逐渐趋同”的战略。

因此,以往的“协调”与“趋同”之争演化到新一轮的“直接采用”与“逐渐趋同”之争。

中国与IFRS的趋同是实质持续趋同,即中国的会计准则制订机构参考IFRS制订和发布自己的会计准则,中国会计准则的编号、体例都适应中国自己的需求,期望的是应用中国准则编制和发布的财务报告与按照IFRS编制的财务报告效果相同。

如果IASB发布新的会计准则,从过去几年的实践看,中国采用了发布解释或者定期更新中国会计准则的方式实现与IFRS的趋同。

IASB主席曾在不同场合提到希望中国加入到直接采用IFRS的行列,但是中国财政部有关人士曾多次重申中国不会采取“直接采用”策略。

IFRS基金会指出,IASB成立后的十年(2001年—2010年)中,其成功的主要因素是来源于3个关键因素:一是IASB本身作为一个组织所具有的优势及其制订的IFRS的质量;二是欧盟率先认可IASB作为其准则制订机构,这推动了IFRS获取世界其他国家的认可;三是美国有意将与IFRS趋同,并且允许非美国公司采用IFRS在美国上市且考虑是否允许美国公司采用IFRS。

同时,IASB还认为,他国准则与IFRS的趋同或者直接采用是其未来十年面临的挑战之一。

IASB认为趋同不能取代直接采用,趋同不能达到全球范围内使用一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目标。

未来美国和日本对IFRS的认可将对其是否能成为全球性准则产生重大影响。

完全采纳应成为各国的目标,因为采用趋同方式的国家其与IFRS的关系是不稳定的,可能某时接受,但随后又发生偏离。

目前,IASB还希望各个宣布采用或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经济体不仅遵循国际会计准则的文字,还能在实施层面保持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相同,而不是在各个国家层面,因其文化、监管、使用条件的不同导致实施的效果不同。

未来十年,IASB的工作重点之一是评估各国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的情况。

等效认可另辟蹊径
等效这一概念由欧盟率先提出,主要是指会计准则等效。

2007年,欧盟委员会对会计准则等效正式进行了定义:如果投资者采用第三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和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对证券发行者的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做出相似判断,并且很可能会做出相同的投资决定,那么就可以认为第三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等效。

据统计,全球已经有包括欧盟各成员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要求或允许采用IFRS。

有些国家和地区已推出或正要推出与IFRS趋同的路线图,有的国家虽然国内没有采用IFRS,但是允许外国证券发行人直接使用IFRS编制的财务报告(例如美国),或者允许其国际型公司采用IFRS编制合并报表(例如日本)。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领导人峰会多次申明要在全球建立一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2005年11月,中国与IASB签订声明,指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基本实现了与IFRS的实质趋同。

此后,中国开始与其他经济体启动会计准则等效工作,有的已经取得显著进展,突破性的进展首先从香港开始。

早在2005年,香港就开始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形式上还称为“香港会计准则”)。

2007年以来,香港会计师公会与内地就香港会计准则等效问题进行了若干次技术会谈。

双方一致认为,实现会计准则等效,有助于降低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成本,促进两地企业、证券市场和会计行业的长远发展。

经过一年时间的共同努力,除长期资产减值转回和关联方披露两项准则差异外,确认两地会计准则实现了等效,并于2007年12月6日签署了两地会计准
则等效的联合声明。

2010年12月10日,香港联交所正式公布:《上市规则修改》和《创业板上市规则修改》于2010年12月15日生效。

准许内地公司在香港上市可以采用内地会计准则和财务报表。

内地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获准自2010年12月15日或以后完结的会计年度期间,可以采用内地审计准则为内地在港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H股“双重审计”政策将被取消,内地与香港会计交流与合作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

2008年11月,欧盟成员国代表组成的欧盟证券委员会(ESC)就第三国会计准则等效问题投票决定,自2009年至2011年底前的过渡期内,欧盟将允许中国证券发行者在进入欧洲市场时使用中国会计准则,不需要根据欧盟境内市场采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财务报表。

目前,经过3年过渡期获得暂时认可后,欧洲议会颁布的第1606/2002号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按照以下会计准则编制的年报及中期报告应被认为与按照欧盟认可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年报及中期报告等效,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加拿大发布的会计准则以及大韩民国发布的会计准则。

这意味着中国会计准则获得了欧洲资本市场的长期正式认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