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黄金时代观后感600字
《黄金时代》观后感(6篇)

《黄金时代》观后感(6篇)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
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金时代》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黄金时代》观后感1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并不是现实意义上的年代,而是自己内心追求并实现的精神世界,可以自由滴呼吸,自由滴放声大笑,放声大哭。
一切都是自由的,唯有自由才能找到自己的属性。
《黄金时代》的背景是人人称之为自由的民国时代。
可现实的民国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而是由于诸多党派别系之间的斗争给民国造成了一种自由的假象,就像连清川先生的著作《不合时宜的阅读者》里第一篇文章《民国,就是那扇窗》提到的那样,民国不是自由的,孙中山尊崇的也不是自由开放,他内心深处想要的还是政党专制,一家做主,只是当时的年代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去实现。
但,不可否认的事,民国史后来一切崇拜自由的开端,它就是那扇窗,照亮了每一个向往自由的人。
在《黄金时代》中,最让我动情的是袁泉,一直喜欢袁泉这个女子,喜欢她深凹而纯净的眼眸,一如她水晶的昵称,透着心底的那洁白与神秘,还有那一层暖意,包围着你的心灵。
初来片场,最先吸引我的就是这幅海报,袁泉在《黄金时代》里饰演的是梅志,作家胡风的夫人,她在戏中的出场并不多,最后一个镜头便是告知汤唯所饰演的萧红有关萧军在延安结婚的消息。
那一刻,原本还在兴奋着要为女伴做件漂亮旗袍的萧红,凝固了,转瞬间仓皇的逃离。
心痛,是为着萧红,慨叹,是为着她和梅志。
同样的两位丽人,都是那么娇弱,惹人怜惜,可是一个夫妻相敬,儿女绕膝,另一个却苦恋不得,孤苦伶仃。
萧红的悲剧在于她爱上萧军,即使她和萧军彻底分开,即使她和端木结合,这都没法改变那个男人在她心里的地位。
女人,把男人当成她的世界,男人,却只想女人在他的世界中驯服。
我不知道萧军为何会对深爱他的这个女人如此粗暴如此不屑,怎么能够忍心摧残花一般的人生。
也许,他们也是在互相折磨互相纠缠,缺爱的人抓住了茫茫人海中的那根稻草就拼命的紧握不放,可惜手握的越紧,对方的抗拒就越大,爱,忧,怖,交织在两个人之间,只让那一生之缘燃烧的殆尽,最后只余苍白的印记,永远刻在她的心上。
黄金时代读后感(通用24篇)

黄金时代读后感黄金时代读后感(通用24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金时代读后感(通用24篇),欢迎大家分享。
黄金时代读后感篇1第一次看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
给人感觉至少得再看两遍才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挖掘到更多作者的思想。
能让我产生研究心态的书十分少,一则我比较懒,二呢,之前看过的书表达比较直白。
以下是我第一遍阅读的一些感悟。
王二和陈清扬两人无论外形还内在,都十分不同。
但是他们有一个最重要的共同点,建立伟大友谊的重要原因—他们都是独特的人,与外界有些格格不入,不随波逐流。
从一开始陈清扬找王二去证明她不是破鞋,王二语不惊人的回答,看似荒唐,实际却包含哲学道理—你永远不能证明别人心里的既定偏见,与其想方设法证明,不如自动过滤掉这些恶意眼光,别给自己添堵。
王二并不是一个绅士,甚至有些混蛋臭流氓的形象。
但是他真干了混蛋事吗?跟清扬的关系都是你情我愿,他从来没有欺骗,没有强迫。
就像他第一次跟陈清扬说伟大友谊,这是“半真不假”的。
别人想伤害陈清扬,他会挺身而出。
王二爱陈清扬吗?我觉得不爱,他是一个21岁的青年,处于不大要脸的黄金时代,陈清扬对他来说,更像是一个伴侣,和他一起度过孤独的日子。
陈清扬身上有股文艺女青年的劲儿,有自己的世界。
她不想爱任何人,因为她觉得没有人值得她爱,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她,她十分的孤独。
当王二跟他说伟大友谊的时候,她有一丝感动的,在以为王二要瘫痪的时候,她哭着说要照顾他一辈子。
她说王二是混蛋,因为王二不懂她的感性。
她说为王二生孩子时,是想跟他在山上过一辈子吧,可是王二当时拒绝了这个提议,也就是把陈清扬难得产生的情感依赖推开了。
所以以后王二提出生小孩的想法,都被陈清扬拒绝了。
陈清扬爱王二吗?爱过。
二十年后老朋友相见,没有浪漫,又敦了一场伟大友谊。
之后再无音讯,但是两人心里的黄金时代永不会忘。
黄金时代读后感(精选4篇)_黄金时代观后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精选4篇)_黄金时代观后感黄金时代读后感(精选4篇)由作者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第1篇:黄金时代读后感篇1:黄金时代读后感黄惜时生活在美丽如画的江南小镇,家庭殷实富裕。
他不满于现状,不甘心住在宁静安详的农村,常年在省城读书的黄惜时早已习惯了都市的繁华,没有波澜的乡村生活让他感到寂寞难耐,因此便一心想到大城市的北平去求学,对父母说是去求学,实质就是为花父母的钱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满脑子想的是如何在都市中享乐,至于发奋读书对他来讲就是不值一提的事情,因为他家里本来就有钱,他没有必要非要走读书这一条路,当然也不会把读书放在心上了。
可是他这种想法却可怜了父母,以为他真是为了求学上进,他的父母怎么也不会想到去外面读书只是为了找个更好的借口找他们要钱。
在家乡的小河上偶然遇到了动人冷艳的白行素,被她得美貌所吸引,便心驰神往的幻想能同白行素一同到北平求学,可是白行素先走了一步,正为其苦恼时,却在火车上巧遇白行素,两人在旅途中相识成为了朋友,到达北平黄惜时便对白行素追求不舍,白行素在黄惜时猛烈的追求攻势下,对黄惜时心生好感,同意了黄惜时上同一所学校的建议。
可是来到都市的黄惜时,看到打扮时髦,穿着华丽的都市女性一个个的映入他的眼中,他立刻便不觉的白行素美丽动人了,还嫌弃白行素对他冷淡,狠心的抛弃了善良的白行素,来到都市很短的时间他便意识到了金钱的魔力,他认为只要有钱想找什么样的女人都是可以的,当他遇到热情妖艳漂亮的交际花米锦华,为她散尽金钱,挥霍无度。
甚至为了获得米锦华的好感在其面前冒充阔少爷,整日的在都市中同米锦华享乐,不去上课,浪费父母的钱财。
黄惜时的父亲黄守义千里迢迢从乡下来看望他,他不仅不关心感谢自己的父亲,他还嫌弃自己的父亲老土,在外人面前毫无人性的不认自己的父亲,当黄守义在其米锦华面前揭开他的真面目后,米锦华气愤异常,怒其分手,黄惜时却不知悔改,责备父亲,对父亲恶言相向,黄守义在儿子语言侮辱中,愤怒的和黄惜时断绝了父子关系,可他依然不害怕,因为身上还有钱,还可以继续享乐。
《黄金时代》观后感(精选20篇)

《黄金时代》观后感(精选20篇)《黄金时代》观后感(精选20篇)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金时代》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金时代》观后感篇1期待了许久的影片《黄金时代》,终于上映了。
如果说《匆匆那年》的主题曲比电影闪耀许多,《黄金时代》的海报语也比影片亮色三分。
犹记得经典人物搭配时代金句,振奋人心。
如“天地”和“笔锋”两款海报,泼墨背景,萧红独立天地间,是缥缈孤鸿影。
她坚定立场,“我不能选择怎样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这是我要的自由,我的黄金时代”。
鲁迅表明态度“呐喊由心,狂人如我,这是一个要破旧立新的时代,一切都是自由的!”笔锋尖锐深刻,直抵人内心深处。
文化和思想大解放,一次发生在春秋战国时代,一次发生在民国时代。
许鞍华和李樯用纪录片的形式阐述了萧红的一生,别出心裁的手法试图演绎跌宕起伏的故事。
一来文艺本身的小众化,许多人不熟悉萧红;二来纪实而平淡如水的叙述手法无法煽动人心、牵发泪腺。
最终导致票房不理想,兴许读完萧红的书再看影片,又是另一番感受。
在旁人眼里,萧红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矛盾性的人物,萧军说她容易上当,丁玲说她感性控制了理性。
为了反对封建压迫,她拒绝家里给她安排的婚事,跟着已婚的表哥私奔,男方因受不了社会舆论压力而弃她而去。
萧红不愿回家,却去投靠被她悔婚的汪恩甲,两个人在旅馆里坐吃山空七个月。
后未婚夫销声匿迹,留下她和肚子里的孩子,以及拖欠旅馆的一笔不菲房租。
萧红被关进破房子后,写信向报社求救,后邂逅萧军,两人坠入爱河。
她怀着未婚夫的孩子跟萧军在一起,孩子出生后便送人。
后来,她写了《弃儿》一文,只言片语交代往事。
萧红文学天赋比萧军高,两人机缘巧合认识了鲁迅先生,如千里马遇上伯乐。
萧红深受鼓励,文坛地位亦起到了麦子拔节的作用。
萧军的粗犷武断,以及他对萧红文学创作的讥讽,二人貌合神离。
观看《黄金时代》小说的个人观后感5篇

观看《黄金时代》小说的个人观后感5篇《黄金时代》是作家王小波创作的中篇小说,是作品系列之“时代三部曲”中的一部作品,该系列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观看《黄金时代》小说的个人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观看《黄金时代》小说的个人观后感1这几年我形成一个习惯,每晚必看经典,夜不上网。
天天看,读一本买一本。
东阿的大喜润超市有专营图书的专区,买书可打八折,感觉很便宜。
一次就看到了王小波的一套专集,有四本书组成:《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
我过去没看过王小波的作品,但听说过他的大名,尤其前些年在报上看到他死在电脑前的报道,又知道他原是一位大学教师,后辞去教职专事写作,就对他充满了尊敬之情。
我还在一篇小小说《离婚》里提到他的死因。
看到他的书,不买是不合我的行事风格的。
但不知内容如何,就先买下《黄金时代》来看看,好就再买另外几本。
现在把书读完了,有所感,记之。
总的感觉王小波算不上经典作家,其实当代的中国还找不出几上称得上经典的作家,我们也不该对他刻求。
原以为这是部长篇,买回来才知道是五部中篇的合订。
但每部中篇的核心人物都起名“王二”,而且每篇里的事件也多有相关联的地方。
这就给人一种似是长篇的错觉。
如果从肯定的角度出发,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正如王小波在书的“记后”中所说,他是写出那个时代的生活。
不过在他的笔下,那个所谓的时代生活,已是变了味的生活,突出了作家的感觉和印象,是漫画化了的生活。
书中的人物,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中,穷到了只剩下“性”这个东西,而且也算不上可供欣赏的“性”。
另外一点就是他在叙事中,是以最粗俗、最赤裸、最不雅的语词来讲述。
以上两点,在他执笔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确属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一位作家。
我想这是受到一些文学评论者首肯的吧?由此也可看出为什么在他生前他的作品大多不能在中国出版,而只等到他于一九九七年死后才得以陆续面世。
电影黄金时代满分观后感

电影黄金时代满分观后感电影黄金时代满分观后感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
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黄金时代满分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黄金时代满分观后感1电视有点播功能,也是极好的。
每天一部电影,今天的是《黄金时代》。
看之前并不知道讲述的是萧红的故事,看介绍以为是部普通国产文艺片,但开片就挺吸引眼球,一个只活了31岁的女人,一段勇敢的逃婚和大胆的爱,再一些文艺的诗,慢慢知道,贯穿全片的那个人是只有所耳闻过的萧红,也对这样一个人产生了些好奇。
不得不承认,挺不会欣赏艺术。
至今看了两部许鞍华的片子,都有打盹,中间部分有些遗漏,不过不影响整体感受。
这样一个女人,给我的震撼还是极大的,忍不住百度了下萧红的生平。
更愿意理解成共经历过四个男人,而且在那个时代,倒不觉得是放荡。
与已婚中学同学的同居,到与未婚夫汪恩甲经历的一年多,再与萧军的命中注定、共同创作和相念一生,到最后的与端木蕻良共结连理走完余生。
给我印象,这是一个敢于抛开世俗尊崇自己内心,有想法有才华,善良正义,经历过贫苦与富足,孤苦的女人。
用了很多对我来说极少用的赞美人的词语,除此也不完全认同,对于没有亲身经历的事也不能作过多评价。
短暂却也精彩的一生,羡慕的是她的创作热情,留下很多好文。
一个人活着的时间是有限的,但一些东西,却可以长久地流传再流传,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这也便是文学与各艺术于人类最大的意义了吧。
曾经说过,老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也许碌碌无为的人健康无病地活了很久,也许给你一身才华的同时,却也收走你一部分健康或是其他。
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即便不是大环境下需要的主旋律。
戏里,每个人物都很深刻,不过每个都细说就有些不大合适了。
正如这片长,导演也是没法再剪了吧,剪哪儿,都会不合适。
一个个小小的人物,一份份小小的信念,一点点小小的努力,构成了一个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读后感(精选32篇)

《黄金时代》读后感《黄金时代》读后感(精选32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金时代》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黄金时代》读后感篇1现在是凌晨十二点,我终于读完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记得大约一个月前,在新浪专栏里看到了几篇回忆王小波的文章,无一例外地提到了《黄金时代》这本书。
书名似乎之前也听过,重要的是当时想要找一本看,于是就选择了这本书。
我从书旗小说APP中下载的全本,没有花一毛钱。
也因此不能避免地看多看一些夹杂在正文中广告,也难以避免地将各个故事串联在一起读。
实际上这本书是分为五卷的,每卷除了共用名字叫“王二”的主人公外,都有一个独立的卷名,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
而我阅读的电子书,各卷之间是没有卷名的,我曾一度怀疑为什么在读的故事跟上一个故事没有太多的关联,而是另起炉灶呢?百度百科里介绍这本书时说,它是知青文学的突破之作,以特有的写作方式和写作视角给知青文学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
百科里还说,它是《亚洲周刊》选出的100部亚洲小说之一。
这些评价毫无疑问地可以权威地证明这是一本好书,是开卷有益的典范。
可以作为一名普通读者的我,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其定性为一本好书呢?曾几何时,沉浸在《平凡的世界》里,被深深地感动着。
少平用劳动和读书来追求生命的意义之所在,少安则用劳动和实干为自家和村民创造着物质的财富;金波和藏族的姑娘仅仅是因为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就可以谈一场精神上的恋爱,润叶在努力追求幸福失败之后才发现幸福不在彼岸而就在触手可及的身边。
读完此书,感受受到一场精神上的洗礼,自己的灵魂在那段日子里实现了升华。
可读完《黄金时代》呢?完全的一脸茫然,不知道在表达怎样的主题,不知道故事背后是怎样的意图?王二是一个怎样的人?一个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经历过文革、上过大学、留过洋、在大学任教的社会上层人士。
这里的上层不是指拥有多少的财富或者拥有多大的权利,而是指拥有知识和智慧。
观后感:黄金时代观后感

观后感:黄金时代观后感《黄金时代观后感》在一个慵懒的周末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沙发上,我决定打开电脑,观看那部一直被朋友们强烈安利的《黄金时代》。
这一观,就仿佛让我掉进了一个充满情感与故事的漩涡,被深深吸引。
影片一开始,那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画面质感就让我眼前一亮。
它没有那种常见的线性叙述,而是通过不同人物的回忆和讲述,一点点拼凑出主角萧红的一生。
这种方式就像是在玩一个拼图游戏,每一块拼图都是一个人的记忆碎片,慢慢地,一幅完整而又动人的画卷在我眼前展开。
萧红,这个名字在影片中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历史人物,而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女子。
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却始终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她逃离了封建家庭的束缚,却在爱情和生活中屡屡碰壁。
她的经历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为了梦想,不顾一切地去闯荡的日子。
记得那时候,我刚刚毕业,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
没有人脉,没有资源,只有一腔热血和一个装满梦想的背包。
我租住在一个小小的出租屋里,每天奔波在面试的路上。
有时候,为了节省几块钱的公交费,我宁愿步行好几公里。
那段日子真的很苦,但每当我想到自己的目标,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回到电影中,萧红在困境中依然坚持写作,她的文字充满了力量和生命。
她的爱情故事也让人感慨万千。
她与萧军的爱情,热烈而又充满矛盾。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相互扶持,却又因为性格和观念的差异而分道扬镳。
这让我明白了,爱情不仅仅是花前月下的浪漫,更是相互理解和包容的陪伴。
影片中的画面和音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泛黄的色调,仿佛带着我穿越回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而背景音乐则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了每一个场景的氛围,让人的心情也随之起伏。
看完这部电影,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萧红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无比绚烂。
她用自己的笔,书写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而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平、繁荣的时代,又该如何去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呢?也许,我们不需要像萧红那样经历那么多的苦难和挫折,但我们同样需要有她那种对梦想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
黄金时代观后感作文

黄金时代观后感作文黄金时代观后感作文(篇1)作为一个天才女作家,萧红注定了要和张爱玲一起被谈论的。
张爱玲18岁的时候发表《我的天才梦》,对自己除了文学天赋外一无所有的人生进行了深刻反省,留下了大量的名言警句:“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
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张爱玲早早的意识到自己除了天才梦之外,有的只是天才的乖癖缺点,世人不会原谅她,所以她选择了避世隐居。
晚年的张爱玲深居简出,连作品获奖,也没有去领,只是拍了一张照片寄过去,照片上有非常醒目的“金日成昨猝逝”字样。
半年后,张爱玲收拾好自己的一切,躺在寓所的行军床上安静去世,几天后才被发现。
张爱玲真是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她走完了贵族般气定神闲的一生。
用后人亦舒的话来说:吃相好看。
上面的这些话是我在看完《黄金时代》之后领悟的。
因为萧红,实在有违一个文艺女青年的基本修养。
她的一生,缺少自省和克制,只活了短短_年,却处处碰壁,吃相难看。
萧红短短的一生经历了4个男人,都以遇人不淑黯淡收场。
第一个是陆哲舜——萧红的表哥,萧红和他私奔的时候他已结婚,很快他们就受不了没有经济****的日子,各自回家。
表哥回到老婆那里,大概没怎么受罪就被接纳,萧红却回到自己的未婚夫汪恩甲那里!只得到7个月的收留,最后挺着大肚子被遗弃在旅馆里,欠下巨额债务。
这时候的萧红才20岁。
张爱玲当年错爱胡兰成,也是青春年少,不过24岁。
张爱玲最后也被胡兰成抛弃,并且为他背负了骂名。
但是,人们怜惜张爱玲,觉得她是“无瑕白玉遭泥污”,是胡兰成配不上张爱玲。
因为张爱玲心高气傲,胡兰成是她从成千上万人中挑选出来的才子,他懂她,欣赏她,也给过她神仙眷侣般的日子,所以后来胡兰成落魄后,张爱玲还愿意接济他,而后优雅地转身离开。
观《黄金时代》有感3篇

观《黄金时代》有感3篇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黄金时代》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观《黄金时代》有感1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里面让我最上心的电影因素有两点:配乐和色调。
一、配乐一部节奏如此慢的电影,竟然演了好一会儿了还不见配乐,让我怀疑导演是不是想整部电影都不用配乐,幸好后来证明是我猜错了。
第一次出现配乐大概是在萧红和萧军相遇那一段,是一段比较浪漫的慢节奏音乐,因为一直在注意这个东西,所以当时实在让我激动了一把;第二次出现是发洪水、萧红要从旅馆逃生的时候,配乐是很轻快的,预示着萧红的命运开始转折了(在这部电影里),从这点来说的话,这段音乐用的还是很成功的。
根据我的记忆,电影中正儿八经的配乐总共出现了四次,前两次是让我印象比较深的,后面两次记不太清楚了。
除了正式的配乐之外,电影里还出现过例如“有人在弹钢琴”之类的音乐,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电影的单调(不过形成这部电影的独特风格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单调”),但是导演更进一步的意图我是猜不到了。
二、色调这部电影色调基本是偏冷的,这跟电影中多是冬天有关,但是我猜想,导演大概也是在暗示主人公们所面对的严峻的生存环境吧。
在我的印象中,电影的色调有一个分界点,大概就是在发洪水的那时候起(大片的黄色,暖色调)电影的色调不再是单纯的白色,而是加入了很多暖色调进,就算是在大雪里,也要有黄色的墙出现,或者是黄色的太阳光,这时候正是二萧热恋的时候,这种色调跟前面的单调的纯白形成了很强烈的反差,我觉得是用的比较成功的。
到后面,色调基本上也是一直在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毕竟没有前面明显和令人印象深刻了。
除了这两点之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导演的另一个尝试——像采访一样的拍摄,这点是更大胆的一个尝试,因为它很容易把观众从”戏“里面打出来,而不是带进,这当然跟它是一部传记片有关系,但是毕竟这样一来观众是不容易”入戏“的,不过我觉得自己还是看进了,所以我觉得这一点也是比较成功的。
《黄金时代》读后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相关推荐《黄金时代》读后感(通用23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金时代》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金时代》读后感篇1前几天重看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今早看完。
我初次看这篇小说时,不到20岁,在淮南师范同学宿舍,早上起来,坐在桌前,看见架上有一本书,取下来看,就在那个上午,看完了《黄金时代》。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
”我二十一岁生日那天,是圣诞节前两日,身在同越南接壤的广西百色。
有一个同学在那边念书,若无同学,我不会去那样的地方。
不是说我不喜欢那样的地方,山清水秀云白风轻,我很喜欢那里,而是我去某个地方,总要找个因由。
白天我沿着右江乱走,又去了澄碧湖,回来时经过百色学院,进去看看,正在建设。
夜里朋友过来,一块喝啤酒,谈谈朋友往事,那是我最后一两次喝啤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质,放到合适的地方就大放光彩。
”有人在此处如槁木死灰,到别处又生龙活虎。
人生多有不得已,到放开束缚随心所欲时,自然山高海阔,鱼跃鸢飞。
《黄金时代》读后感篇2王二像一个孩子一样直抒胸臆,喜欢望着天空沉思,有无数奇思妙想。
用理工男的思维分析一切事情,包括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
在黑白颠倒的年代里,一个人笑看疯癫,不理解也不去迎合,这样的人,在每个年代应该都能活出自己的黄金时代。
大约在一年之前翻开这本书,没啃下去。
当时是这种感觉:不想看到这么丑陋的真实,消化不了。
受八股文熏陶长大,有一种喜欢华丽词藻的惯性,看世界也总喜欢加上一层滤镜。
后来重新打开,才理解了它的魅力,特别痴迷王二,迷恋真实,真实才是艺术,只有现实才会像掷骰子一样,出人意料、荒诞不经。
经常回忆起《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画面,感觉有时候连空气中的味道都一样。
王二跟陈清扬告别之后,一个人背着锅碗瓢盆走向后山的背影,让我想起电影里的夏雨在胡同里的屋顶上走来走去,脸上总是汗津津的。
黄金时代的观后感600字

黄金时代的观后感600字《黄金时代》是王小波创作的一部小说,通过女主角陈清扬的视角,描述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知识分子生活和情感纠葛。
小说以幽默的语言和独到的观察力展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这部小说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尖锐观察和揭示。
小说中的人物都身处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无法逃脱社会的束缚,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断努力,但却往往事与愿违。
作者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和人物的对话,把那个特殊时代的种种矛盾和荒谬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深思。
小说中的女主角陈清扬是一个独立、坚强而又深情的人物。
她身处变革的时代,为了爱情和事业付出了很多,但最终却发现一切都是虚幻的。
她在求学时结识了师兄冯浩然,两人因为他们对文学的热爱而走到了一起,但最后却分道扬镳,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和理想不一样。
陈清扬后来又与弟弟的导师李先生发展出了一段感情,在那个封闭的时代里,他们的感情被种种因素所束缚,最终以分手告终。
这些故事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在感情和婚姻选择上的困惑和无奈,也让我想到了现在社会中许多人面临的问题和抉择。
通过阅读《黄金时代》,我还对作者王小波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的写作充满了幽默和讽刺,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人物性格的展现,展示了作者深刻的洞察力和对社会现象的敏感。
他通过女主角的视角,关注女性在特殊时代的生存和自由,让读者对女性权益有了更多的思考。
同时,他也对那个时代的政治和文化进行了批判,揭示了特殊时代的荒诞和虚伪。
总的来说,《黄金时代》是一部让人思考的小说。
它通过一个女人的故事,展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它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看到了人性和社会的种种矛盾。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为那个时代的人们感到惋惜和无奈,同时也让我对自己和现在的社会有了更多的思考。
《黄金时代》读后感精选范文6篇

《黄金时代》读后感精选范文6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金时代》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金时代》读后感篇1关于-时代的故事,大部分分为两种:第一个,是所谓的伤痕文学。
应该是反思-对社会的摧残和对那代人的伤害。
不过讲道理,这种没看过,电视上也没放过。
应该是哭哭啼啼式的。
第二种是讲那个青春,激情的时代。
比如都梁的《血色浪漫》,就感受不到任何的悲伤,只有那个激情的岁月。
还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不过,感觉《阳光灿烂的日子》更好像是少年的成长,里面有些情节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有点像,不过,一个是在火热的年代,一群人的青春故事。
另一个是战争年代,一个少年的内心。
这中类型的应该是人生是豪迈的。
电视上放的也是这种。
黄金时代应该不属于这两种吧?书里面描写了大量的陈清扬和王二同志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各种时节的巫山云雨。
不得不说,在那个时代,能这么大胆的写作的人,应该没有几个吧?这种描写和《白鹿原》中的明显不一样,其中细节描写确实很有意思,不是很露骨也不是很晦涩,绝对不是小黄书。
里面有一段很有名的话,具体记不清了。
在我的黄金时代里,我觉得我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但是生活就是一个慢慢受锤的过程。
毋庸置疑,生活可能就是这样。
所以希望大家至少是慢慢受锤,不能一下被锤废了,这就不好了,哈哈哈。
这让我想起微博上的那句话,尚未配妥剑,出门便已是江湖。
最后一句是:愿千帆过尽,内心仍是少年。
《黄金时代》读后感篇2书里有一句话:一本书,你看它写得好不好,译得好不好就行了,害臊干什么。
开始的时候被这样的写作风格震撼到了,后来读多了渐渐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借用一个词来评价这本书,厚重。
表面上看起来是用了无数粗俗的故事,恶心的描述,然而论其中的道理,能看明白的可能不过百分之一,乃至更少,佩服作者的写作功底以及对问题的思考。
《黄金时代》电影观后感

《黄金时代》电影观后感《黄金时代》电影观后感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金时代》电影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金时代》电影观后感1《黄金时代》这部电影其实就是主要讲述了萧红的一生。
整部影片,给我印象非常深的,是几个句子。
“你我的相识就是最好的纪念。
”人生中路过的人有那么多,别人都说你我相见一面就是上辈子修来的缘,所以你我的相识就是给彼此最好的纪念。
“有各式各样的作者就应该有各式各样的小说。
”有1万个人就有1万个哈姆雷特。
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个性特点亮点我们不应该沉浸于他人的两点钟而是应该发现自己的亮点却将自己的亮点发扬光大站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享受短暂的人生美好。
“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只不过是在笼子里。
”这是萧红在电影里所说,不过也是现实中的黄金时代是指人生的巅峰。
在笼子里是指被囚禁住了意外演绎软件。
黄金时代我们就应该是站在自己的舞台上,将自己的亮点交给每个人,让每个人看到自己吗?可是在笼子里,又能怎样呢?人们都说什么是自由?我想自由是在道德规则之中最大限度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在笼子里也只不过有那一亩三分地,又能做些什么呢?与其被困在笼子里的黄金时代,还不如到一天光阴的大地里自己去拼搏拼搏出自己的黄金时代。
“我并不大度。
”这是萧红在电影里所说的,只不过因为环境不同,所以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不同。
我并不难。
属于我的东西,我为什么要给别人属于我自己拼回来的东西?我又为什么要给别人属于我的幸运,我的机遇我又为何要拱手让人?对于自己的东西并不代表我看好你,我对你我好就可以给你,而是我的东西我可以给你,但并不是让你用到的法规来压榨我。
“不必问自己要什么,只要自己能做什么。
”为什么要问别人可以给你什么好处,而不是你能给别人什么好处呢?自己的东西自己去拼搏,人家辛苦得来的,为什么又要给你,人家给你只不过是人家好心罢了。
黄金时代观后感(精选18篇)

黄金时代观后感(精选18篇)黄金时代观后感(精选18篇)黄金时代观后感篇1《黄金时代》这部电影其实就是主要讲述了萧红的一生。
整部影片,给我印象非常深的,是几个句子。
“你我的相识就是最好的纪念。
”人生中路过的人有那么多,别人都说你我相见一面就是上辈子修来的缘,所以你我的相识就是给彼此最好的纪念。
“有各式各样的作者就应该有各式各样的小说。
”有1万个人就有1万个哈姆雷特。
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个性特点亮点我们不应该沉浸于他人的两点钟而是应该发现自己的亮点却将自己的亮点发扬光大站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享受短暂的人生美好。
“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只不过是在笼子里。
”这是萧红在电影里所说,不过也是现实中的黄金时代是指人生的巅峰。
在笼子里是指被囚禁住了意外演绎软件。
黄金时代我们就应该是站在自己的舞台上,将自己的亮点交给每个人,让每个人看到自己吗?可是在笼子里,又能怎样呢?人们都说什么是自由?我想自由是在道德规则之中最大限度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在笼子里也只不过有那一亩三分地,又能做些什么呢?与其被困在笼子里的黄金时代,还不如到一天光阴的大地里自己去拼搏拼搏出自己的黄金时代。
“我并不大度。
”这是萧红在电影里所说的',只不过因为环境不同,所以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不同。
我并不难。
属于我的东西,我为什么要给别人属于我自己拼回来的东西?我又为什么要给别人属于我的幸运,我的机遇我又为何要拱手让人?对于自己的东西并不代表我看好你,我对你我好就可以给你,而是我的东西我可以给你,但并不是让你用到的法规来压榨我。
“不必问自己要什么,只要自己能做什么。
”为什么要问别人可以给你什么好处,而不是你能给别人什么好处呢?自己的东西自己去拼搏,人家辛苦得来的,为什么又要给你,人家给你只不过是人家好心罢了。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只有自己自强自立,我们才能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只要自己能做什么,自己先把自己管好做好自己一亩三分地里的事情再慢慢去影响身边的人这不就最好了嘛。
黄金时代600字观后感

黄金时代600字观后感《黄金时代》是我所看过的一部非常独特的电影,在描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种种情景时,导演用了一种独特的手法,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当时人们的苦难和希望。
电影从主人公阿牛的视角叙述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经历,通过他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日常百态。
电影中的一些情景令人难忘,比如在食堂里吃饭时,所有人都抢着把吃不完的饭端给猪,而自己却只能饱受饥饿;还有在工厂里工作时,大家连续加班,工资却不断被克扣,十分辛苦而无奈。
通过这些情景,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面临的困境和压力。
电影中的音乐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旋律凄美的音乐配合着剧情的发展,更加突出了电影的主题。
尤其是结尾部分的音乐,以及脸上沧桑印记的阿牛,让我动容不已。
他的经历和心情在那时那地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感受到了他的痛苦和内心的扭曲。
《黄金时代》中塑造的角色形象也非常出色。
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立体。
特别是阿牛的形象,他是一个朴实、单纯的人,但也有自己的理想和坚持,对于面临的困境没有放弃,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出路。
他的形象让我深受触动,使我想到了身边很多默默耕耘的人,他们也在为了自己的梦想和生活坚持不懈。
通过《黄金时代》,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民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所经历的苦难和坚持。
他们面对的是种种艰难和不公平的待遇,但他们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正是这种坚持和勇气,最终使得他们走出了黑暗,走向了黄金时代。
综上所述,《黄金时代》是一部用独特的手法描述了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电影。
通过描绘主人公阿牛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人们的苦难和希望。
通过音乐、角色形象等方面的塑造,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那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这部电影让我思考和反思,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人们充满了敬意。
黄金时代观后感600字(通用15篇)

黄金时代观后感600字(通用15篇)黄金时代观后感600字(通用15篇)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
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金时代观后感6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黄金时代观后感篇1言归正传,黄金时代。
电影之所以最终命名《黄金时代》,源自萧红写给萧军信中的一句话“这不正是我的黄金时代吗?” 折射了1930年代民气开放、自我意识觉醒,百舸争流的年代,那是萧红这样的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也是追求自我的女性的黄金时代。
萧红,一个民国女子,经历了逃婚、未婚先孕、生子后被弃、母子分离、幼子夭亡、颠沛流离、与四个男人发生情感纠葛,这还只是她人生的一部分,真正贯穿她生命的主旋律——是以写作为武器,唤醒更多人的自我觉醒意识。
她一生如同动荡尘埃,从未停歇,直到最终客死异乡,她几乎经历了那个时代的女性不敢想象的所有事情。
她的文字、她的感情生活和她坎坷的命运,本身就比一部电影还要精彩跌宕。
王安忆曾说,有故事有才华的女人很多,萧红之所以能被历史记住,是因为她把自己的热情转化为更巨大的东西,去影响其他人。
萧红骨子里有东北女人的热烈,她和张爱玲都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女性,都忠于自我。
北国冰雪中长大的萧红活得炙热投入,燃烧自己,心怀天下;而上海风骨的张爱玲活得冷峻淡然,永远冷眼旁观,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气度,只活自己的。
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身处的还是女性的黄金时代吗?我们生活的氛围更开放,机遇更多元化,但要做到忠于自我,仍然需要很大勇气,追求自我的道路仍然有很多障碍,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顺从,会选一条好走一点的路,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
真正的黄金时代,只能靠自己强大的内心和清醒的意识去争取,不光是女性,男人也一样。
黄金时代观后感篇2我们在喧杂的尘世中唱着自己的歌,站在爱中迎接属于我们的黄金时代。
——题记20世纪初,在呼兰河边的一个村庄里,有一个单纯的小女孩,她虽然家庭不幸,但那时的她,单纯的期待着长大,不曾思虑一路坎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金时代观后感
提起萧红,更多的人想到的是她和祖父在花园内无忧无虑的生活,很少有人能够想起她一生颠沛流离,四处流浪。
萧红一生都未曾得志过,正如汤唯主演的《黄金时代》里所描述的,萧红没有按照别人的思路来写文章,因此不是很受欢迎。
更别提正值抗日时期,许多作家忙着写抗战小说时,她却在写《呼兰河传》,得不到时代的认可,自然未能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
萧红的性格极为坚韧,哪怕她一次又一次被别人抛弃,被命运玩弄,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辗转生活,可她在哭过之后,总会坚强起来去继续战斗,“这个世界上还存在一些让我死不瞑目的东西。
”这便是萧红活着的理由,也是女性在乱世之中难得拥有的一些可贵品质。
从整体上来讲,我不太欣赏和佩服萧红。
她一直在寻找着爱她的人,自始至终她都相信这着爱情,相信有一天她会和爱她的人能安安稳稳的生活在一起,只是可惜,所有她爱过的男人都未能如其所愿。
不是将其抛弃,就是自己参军,或好或坏,上天一直在和她开玩笑。
可是,她为什么不尝试着一个人独立生活下去呢?既然找寻不到自己的爱情,她大可以交一大堆朋友,谈天说地,交流写作,这也是一种动乱中的安稳。
可她没有这么做。
我想,她还是没有从封建的圈子中彻彻底底地跳出来。
也不止是她,乃至那个时代的中国人都认为,女子必须早早出嫁,相夫教子,萧红怕也是这样的想法。
一方面是为了顺应时代,一方面又可以找到感情上的寄托。
但孩子也算是一种感情寄托啊,她却弃之不顾,我至今也不解其是何用意。
萧红临死时倒也不算孤独,端木就陪在她的身
边。
尽管如此,萧红的一生都未曾圆满过,甚至可以说,想得到的从未得到过。
时代背景决定了多数人的命运,国难当头,谁都不会有安稳日子可言。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