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深处话碑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山深处话碑林

如露亦如电

应做如是观

清乾隆御碑石高243*宽344*厚60cm 系乾隆四十五年(1779年)第五次巡幸焦山时所写碑阴阳两面均刻诗以整石雕成碑四周及底座镌刻九龙云水深浮雕刻工精湛在江南地区实不多见焦山深处话碑林刘媛媛

摩崖石刻局部

这大概是自古以来最有名、最死得其所的一对仙鹤了。它们也许是因为舟车劳顿,也许是途径江海交汇之处时受了惊吓相继夭折。爱鹤如子的主人悲痛难忍,埋葬这对仙鹤后并刻下《瘗鹤铭》以示纪念。这是《瘗鹤铭》的由来。或许是因为这是一件极其私人又有些奇特的悼念行为,作者没有写明时间和自己的名号。即便如此,千百年来,《瘗鹤铭》依然引发了一场场蝴蝶效应,后世历代文人墨客慕名而至,留下大量诗词及题名石刻,形成了焦山摩崖石刻群,焦山也因此声名远播。可以说,如果没有《瘗鹤铭》,就不会有摩崖石刻群,也不会有为保护《瘗鹤铭》而建造的宝墨亭,更不会有后来声著江南的焦山碑林以及今天的焦山碑林博物馆。我们由轮渡登上焦山,再穿过满目苍翠、庄严肃穆的定慧寺,便是焦山碑林博物馆。《城视》杂志本期国宝专题重点报道

之一,也正是从采访焦山碑林博物馆丁超馆长开始。博物馆占地七千余平方米,场馆庭院错落,回廊曲径,从博物馆到江边的摩崖石刻,全程约一个半小时。参观后,再次回到博物馆,满院的银杏和竹林随风回响,在这个江南园林长廊形式的碑林博物馆里,那些辗转流徙四方的碑刻得以重新聚集,那些散落在历史深处的记忆,那些一千多年以来的文人书风,在这些粗糙沉重的石头里,沉默着更生滋长。

摩崖石刻局部

城视:请问焦山藏碑何时开始?焦山碑林博物馆又是何时成立的?丁超:焦山藏碑始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时任镇江太守的钱彦远从江中打捞出瘗鹤铭残石一块,于是在焦山建宝墨亭,将这块残石与另外三块晋唐前贤遗刻一并藏于亭中,是为焦山碑林前身;明代,宝墨亭扩建为宝墨轩,藏碑渐多,初具规模。至乾隆时期,又重建宝墨亭,其后,焦山藏碑日渐丰富。及咸同后屡遭毁失,至新中国成立时,仅存碑刻一百余方。1960年,镇江政府将鹤林寺“古墨林”全

部碑刻和东郊大港华阳观唐代《魏法师碑》以及散落于市郊的碑石集中移至焦山宝墨轩、香林庵、槐阴精舍等旧址内,又将《瘗鹤铭》残石从焦山定慧寺迁入宝墨轩内,并专门立亭庇覆;1962年建立焦山碑林(当时石刻不过200余块);1986年,江苏省文化厅又拨款30万,并征集了一批碑刻,把院子重新修整后碑刻上墙陈列(300余块);1988年,焦

山碑林被评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成为继西安碑林后又一个国家重点保护的古代碑林。1991年,组建焦山碑林博物馆,2002年又对碑林进行了维修、扩建。目前,馆内碑帖共485方,上承六朝,下迄民国,分序馆、史料碑刻、文苑碑刻、瘗鹤铭厅。除镇馆之宝《瘗鹤铭》,还有唐刻《金刚经偈句》、唐《魏法师碑》、宋《章岷墓志》、清刻全套《澄鉴堂石刻》等弥足珍贵的上品。

瘗鹤铭石高235*宽204cm

城视:请问你何时来这里工作的?期间重点着手推进了哪些工作?丁超:博物馆91年刚成立,90年我就被调到这里,当时碑林还未完全通电,只有6个工作人员,成立博物馆后,慢慢有10个人。一开始是慢慢熟悉了解这里的石刻,花了很长时间把每一块摩崖石刻做成图片保存,基建、扩建时又挖出了一批,目前基本已无遗漏。担任馆长是在2007年,当时举办了“瘗鹤铭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并宣布打捞瘗鹤铭残片。2009年我们开始打捞了疑似《瘗鹤铭》的残片,中央台《探索·发现》为此做了上下两集专题;2012年我们举办了《中国瘗鹤铭》书法大赛。近几年,我们完善了摩崖石刻周边的环境整治,包括石坡防滑处理,对摩崖石刻本体也进行了相应的保护,每一块石头表面不清晰的地方、有病虫害或长青苔的地方,都要做清理、保护。目前前期工作已经做完,当时跟国家文物局申请了资金,

仅仅是前期工作就花费了150多万,总共20多人针对试验区域,确定了配方、工艺方案,申报后,省文物局已经通过审核。

唐《金刚经》偈句石高180*宽110cm 楷书

城视:你们对碑刻如何分类?丁超:主要是三大分类:1、史料类,比如寺庙建庙碑记、祠堂/文庙碑记以及反映地方经济、文化、慈善业等方面的碑记;2、文人雅集类;3、纯粹的书法刻贴。陈列时大概这样分类,但也要考虑上墙的效果,现有空间陈列满后,以后会考虑往东边扩散,我们的征集工作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宋赵孟奎书《浮玉》刻于焦山浮玉崖焦山屹立于长江中宛如浮玉一般故古时又称“浮玉山” 此刻结体丰腴布局严

谨是焦山摩崖石刻中为数不多的大字作品之一

城视:除了摩崖石刻是完全露天的,其他碑刻主要陈列在场馆内和长廊内墙上,对这些碑刻需要如何保护?丁超:摩崖石刻石头表面的虫害,软刷只能除尘,酸雨以及空气中的其他有害物质和病虫害必须专业手段清理干净,上面再做保护层,延缓石刻的风化。有些岩石中有些裂缝还必须灌浆。至于非露天陈列的碑刻,最初我们都用玻璃罩罩起来的,但是日常不容易打扫,而且到了梅雨季节,石头里面的水汽出不来,就像淌汗一样,玻璃罩不透气,石头不能呼吸不容易干,反而对碑刻不利,后来都拿掉了。我们的碑刻主要陈列在场

馆里或回廊里,并非露天陈列,所以问题不大。西安碑林博物馆在北方,空气干燥就不存在这个问题,除了一些极其重要的碑刻,其他的都不用玻璃罩。其实相对于自然风化,游客人为划损才更严重,甚至明清佛像碑刻都被划上“到此一游”,实在令人痛心。

清洪亮吉题记石高85*宽125cm 题刻全文清新恬淡流露出归隐山林后寄情山水的惬意之情书法清秀润泽柔中有

刚行笔流畅自然

城视: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焦山碑林之所以被称为”江南第一大碑林“,除了这里位置独特,是否和焦山的佛教氛围有关?丁超:据史书记载,古代焦山以东就是大海,滚滚长江经过长途跋涉由此汇入大海。焦山在江中心,虽然古时轮渡不方便,但是依然不乏达官贵族或文人士大夫慕名前来,当时焦山还有很多修道的僧人、隐士。尤其是长江三鲜正当时的季节,很多文人雅客聚集在此游山玩水、写诗作赋,随之留下特别多的碑刻。特别是明清时,江苏一带的官员甚至乾隆都会特意登临焦山,所以焦山有行宫,在他六下江南的记载中,曾有八次登临焦山,可见他对焦山情有独钟,焦山有乾隆的多块御碑,还建有御碑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焦山在古时候是寺庙群,板桥有诗为证,“静室焦山十五家,家家有竹有篱笆”。寺院大多掩映在山荫云林丛中,故有“山裹寺”之谚,那时候每个寺庙都有名僧,善诗词歌赋琴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