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

合集下载

古人训子七不责

古人训子七不责

古人育子七不责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该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

”孩子犯错不可避免,批评深了,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批评浅了,又怕孩子不当回事。

怎样批评才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又不伤到孩子呢?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已经在《黄帝内经育胎智慧》中提出了育子“七不责”的教育方法,这些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经验与智慧,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1. 当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发展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3—6岁的孩子已开始维护尊严”了。

孩子越小,心理上越需要家长保护。

所以,在孩子犯错时,家长应尊重其感受与人格,尽量避免在他人面前训斥孩子,也不要将孩子的糗事当笑料,反复说给别人听。

常让孩子出丑,不仅会伤了孩子的自尊,更会使其不以为耻,习以为常,在无形中强化其错误行为。

“对众不责”并非姑息纵容,如果是原则性错误,家长应马上制止,并严肃但不严厉地告知这种行为不可容忍,并马上将孩子带到安静的地方,及时帮他分清是非曲直。

2. 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有些孩子智商和情商都很高,在交往中很会照顾人,也非常懂事。

但毕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难免头脑一热做错事。

他们此时已经很内疚了,也会主动道歉,可家长如果不依不饶,继续批评训斥,就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一种道不道歉都要挨骂的体验,可能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布森博士说:“有干百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失去自尊心,但重塑自尊却是一个缓慢而困难的过程。

”聪明的家长会及时表扬孩子知错就改,同时也简单地强调类似的错误不可再犯。

这样会消除孩子的内疚感,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态度更加积极乐观。

3. 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

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睡前责备孩子,不仅会让孩子的心理处于压抑和紧张状态,难以入睡,影响其体力与脑力的恢复,而且还会因睡眠不足而影响生长发育。

家庭教育黄金法则六尊重原则

家庭教育黄金法则六尊重原则

家庭教育黄金法则六尊重原则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决定了孩子的个性和行为习惯,还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和成就。

家庭教育黄金法则六尊重原则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下面将对这六个原则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

每个人都应该被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感受和权利。

家长不应该对孩子过度干涉,要尊重他们的隐私和独立性。

同时,家长应该尽量避免辱骂、贬低或伤害孩子的行为,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尊重。

其次,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需求。

孩子是有自己的意愿和需求的,家长应该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给予他们更多的选择权和决策权。

在家庭教育中,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他们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孩子是情感世界比较敏感的,家长要理解和体谅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倾听他们的烦恼和不愉快。

在与孩子交流时,家长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情感支持,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帮助他们调节情绪,解决问题。

第四,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潜力,家长要接纳和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不要过多地期望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优点和潜能,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第五,尊重孩子的学习需求。

家庭教育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生活和情感需求,还要重视他们的学习需求。

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和条件,鼓励他们热爱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步和成绩,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最后,尊重孩子的人生选择。

孩子长大后,他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和决策,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生选择,不要过度干涉和指导。

家长可以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做出合理的选择,但最终的决策权应由孩子自己拥有。

总之,家庭教育黄金法则六尊重原则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意愿和需求、感受和情绪、个体差异、学习需求以及人生选择。

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是什么

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是什么

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是什么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一、教育的前提是理解“理解万岁”在社会上已经流行多年。

把理解上升到万岁的高度,可见理解之重要,亦可知理解之困难。

事实上,大到国家、民族之间,小到单位、部门以及个人之间,很多矛盾都是缘于互相之间的不理解。

不理解,就难以配合,不理解,就不可能形成合力,不理解,就会互相抵触甚至大动干戈。

父母和子女之间也是如此,由于不理解,父母要孩子做的孩子听不进,孩子想干的父母不支持;父母觉得孩子不懂事,孩子认为父母太苛刻;父母觉得孩子太前卫,孩子认为父母太保守;父母讲孩子是“众星捧月”的小皇帝,孩子说父母是垂帘听政的太上皇;父母最真诚的话“我是真心为你好”,孩子们恰恰最反感;父母叫苦为了孩子已心力交瘁,孩子痛心因为父母想跳楼自尽;父母认为自己对孩子最爱,孩子的看法却是“父母皆祸害”(这是一个很有影响的80后论坛名称)……无疑,父母与孩子之间处于如此不理解的状况,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更不可能有良好的教育。

所以说,教育的前提是理解。

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怎么样才能达到互相理解?二、理解的前提是了解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互相存在不理解的方面,是十分正常的。

因为家庭出生、成长环境、知识结构、工作经验、生活阅历特别是身份地位等等的不同,对同样的事情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要想达到互相理解,就必须换位思考,就必须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要做到这些,首先要互相了解。

因为你不了解对方,就很难理解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

而父母和子女之间难于理解,也是因为不了解。

尽管最为亲近,且长期朝夕相处,却并不一定互相了解。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类似的报道,孩子做出一些很特别的事情,甚至违法犯罪,父母开始都觉得不可能、无法理解,其根源就在于对孩子的了解不够。

而处于主导方面、强势地位的父母,是形成互相不了解的关键所在,一般而言,主要是三大原因。

一是做父母的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家养的,看着他一天天长大,没有不了解的。

孩子需要父母尊重

孩子需要父母尊重

孩子需要父母的尊重【摘要】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给他们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离不开家庭、社会带给他们的正面影响。

家长一定要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尊重孩子,建立平等的家庭成员关系,对孩子成长、将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尊重孩子;走出家教误区;孩子健康成长在家庭教育中,孩子需要父母的尊重,这当然是毋庸质疑的。

许多家长越来越认识到: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需要时时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发展,培养孩子的感受力、情绪控制力与心理承受的能力,避免孩子遭遇不必要的挫折、伤害和打击,这要求父母确实需要采用一种更加民主的教养方式和态度与孩子交往和进行家庭教育。

由于在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此也相应地出现了几个教育孩子的误区:误区一:民主就是溺爱。

现代父母经常犯的错误之一:认为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就是一切按孩子的意志为转移,凡事都要满足孩子的需要,容不得孩子有一点的委屈。

并且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这种认识是越来越普遍,许多家长认为这是一种尊重孩子的表现,实际上这是一种溺爱。

尊重并不意味着溺爱,更不意味着娇惯。

父母需要与孩子建立民主的平等的教养关系,然而,任何的民主与自由都是有前提的、有条件的,要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允许的范围之内,特别是当孩子年龄小,孩子并不能了解父母行为的意义,而往往认为是父母在疼爱自己,从而养成一种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这时,父母要小心防范的是:当父母沉迷于自己的民主与自由的“梦幻”中时,孩子却“利用”了这种自由与民主,从小养成了一系列的生活上的坏习惯、一种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从行为上表现的就是:不听话、不服管教、到处惹事生非和脾气恶劣等。

因此,父母们这样的教育态度和方法的结果就是:不仅不能达到教育好孩子的初衷,相反,许多事实表明,这样看来是用尽了自己的所有爱心养育出来的却是一个专横跋扈、唯我独尊的小霸王!误区二:轻易原谅孩子。

家庭教育在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在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在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中的作用再次,家庭教育能够弥补幼儿园教育的不足。

幼儿园教育虽然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但由于师资力量和场地的限制,很难做到对每个幼儿的个性化教育。

而家庭教育则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喜好,为他们报名参加各类兴趣班,发展幼儿的特长。

同时,家长还可以在家中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学习能力。

家庭教育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家庭中,家长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多与幼儿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

家长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避免过度溺爱或严厉对待幼儿,以免对他们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学会赞扬和鼓励幼儿,让他们建立自信心,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家庭教育还能弥补幼儿园教育的不足。

幼儿园教育虽然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但由于师资力量和场地的限制,很难做到对每个孩子的个性化教育。

而家庭教育则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为他们报名参加各类兴趣班,发展孩子的特长。

同时,家长还可以在家中引导孩子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学习能力。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家庭中,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多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避免过度溺爱或严厉对待孩子,以免对他们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学会赞扬和鼓励孩子,让他们建立自信心,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重点:1.家庭教育作为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基石,通过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幼儿产生深远影响。

2.家庭教育的巩固作用,通过与幼儿园的配合,在家中强化幼儿在园所学到的好习惯。

3.家庭教育对幼儿个性化的培养,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发展。

4.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难点:2.家长如何与幼儿园老师保持有效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不仅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也是当代教育进步的基础。

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就是尊重学生的价值和人的品质,不仅包括尊重学生的优点,而且包括宽容学生的缺点,教师不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但应该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需要尊重的人。

1、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并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教师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尊重学生,鼓励其自由发展的:一种是不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工具来操纵、控制的。

如果教师认为学生只是受教育者,他们是不成熟的,没有思想的,是需要教育来“管”的,师生关系是从属关系,学生就得服从教师,那么教师就可能倾向于俯视学生。

如果教师能清醒地认识到,人人都是平等的自由的,每一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关系,学生与自己一样,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只要辅以适当的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成功,教师才会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来面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个行为,愿意耗费智慧和精力去探寻他们的行为。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做教师的有时会因情绪原因说出一些伤害学生自尊的话。

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无意的一句话,都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因此教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鼓励会让学生自信,从而不断努力,使自己的潜力得最大限度地发挥。

教师的每一句花对学生影响有时超出我们的想象,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有时会成就一个学生,有时也会挫伤一个学生。

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言行,真正做到尊重学生。

2、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才会让学生克服自身的缺点每一个学生都要求周围的人能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这是他们健康成长、奋发上的一种精神力量。

尊重学生,就能发扬他们身上积极美好的东西,就能让他们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他们就容易接受教育,并且能自觉地自身的缺点。

首先,尊重学生可以赢得学生的信任。

教育孩子的八条戒律

教育孩子的八条戒律

也看到有一些孩子, 吃饭非常快 , 为什么很快 呢?
பைடு நூலகம்
和孩 子交 流 越少 , 就越 不懂 得 和 孩 子怎 么 就 为 了使 你来 不及 批 评他 。他 吃这 么 快 , 胃也 你 对
交流 ; 越不 懂 得 和 孩 子 怎 么 交 流 , 肯 定 就 越 不 不 好 , 食 物 的 吸 收也 不好 , 谈 不 上 有 什 么 餐 你 对 更 理解 孩子 。 么 , 时如 果有 机会 和孩 子交 谈 , 那 平 你 桌 礼仪 。 会和 他说 什么 呢 ?
戒律 二 : 不能 生气 了就教 育
而 在生活 中这 样 的悲剧实 在不 少 。 育最 重要 的 教
是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 ,要保护孩子的心灵,
做不 到这 一点 , 有真 正 的教育 可言 。 就没
我们 要 意 识 到无 论 对 孩 子 的表 扬 与批 评 都 在教育 中 , 重 要 的不是 宣 泄而 是 克制 。 当 更
不 悄 温 尽, 还要做饭 , 却看到孩子不但不在做作业 , 还把 要 谨 慎 , 妨 用 私 下 的 、 悄 的 、 和一 些 的 方
玩具扔了一地, 马上火就上来了, 准备把孩子“ 式 。 智慧 的教师 不 需 对学 生 严辞 斥 责 , 智 慧 扁” 有 有

下, 就把 客厅 的窗 帘拉 开 , 想 到一 拉开 , 到 没 看
“ 义正词婉 ”管教从严 , 。 讲
的 也是 原 则 从 严 ,心思 从严 ,态 度
则 要尽 可能 地诚恳 、 温
和、 耐心 。
戒 律 三 : 能 当 众 教 育 孩 子 不
美 国 著 名 的小 学 教 师 保 罗 ・ 拉 克 写 克
过一本书 《 优

叛逆教育日常心得体会

叛逆教育日常心得体会

自从我开始接触叛逆教育这个领域,我就深深地被它吸引。

叛逆教育,顾名思义,就是针对青少年叛逆行为的教育方法。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叛逆现象日益严重,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共同关注点。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对叛逆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了解叛逆的根源叛逆教育首先要了解叛逆的根源。

青少年叛逆行为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是导致青少年叛逆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缺乏责任感;有些家长过于严厉,让孩子感到压抑。

其次,学校教育也存在一定问题,应试教育使学生承受巨大的压力,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此外,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网络、影视作品等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一定影响。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叛逆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信任。

其次,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再次,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

最后,要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三、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叛逆教育需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方法:1. 沟通技巧: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是解决叛逆问题的关键。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避免强行灌输自己的观点。

2. 榜样示范: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孩子往往模仿大人的行为,因此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3. 赏罚分明:在教育孩子时,要奖罚分明,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但要注意,惩罚不是目的,而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改正。

4. 引导孩子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承担责任,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助于他们树立自信心,减少叛逆行为。

四、关注特殊群体在叛逆教育中,我们要关注特殊群体,如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孩子等。

教师读书笔记《向儿童学习》

教师读书笔记《向儿童学习》

教师读书笔记《向儿童学习》《向孩子学习》这本书通过讲述61个关于家人、教师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

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记得《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

全文表达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像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

”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

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翻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

那位父亲郑重的说道:“是我搞错了。

我实在是有钱买冰淇淋。

要什么味的?”……当那位父亲拿着两支冰淇淋回到车子上时,他吐掉了雪茄,因为此时雪茄的味道已经变的苦不堪言。

自那以后,那位父亲竟然奇迹般的戒掉了烟。

在这个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无心的话,让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

孩子这句无心的话,充分表达了孩子纯真的一面。

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让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读完这篇小故事,我不禁自问:孩子的这份纯真我还有吗?模糊记得孩提时,也曾这么天真,也曾这么纯真。

简单的思考问题,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

孩提时的我们,就象一张白纸,一片空白,没有受到任何的涂鸦,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比拟单纯,往往想的比拟简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一天天丰富起来,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此时,思考的模式就变的复杂了,没有那么单纯,没有那么简单。

如何尊重和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 讲座内容

如何尊重和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 讲座内容

如何尊重和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讲座内容《尊重和保护孩子人格尊严之我见》在我们的生活中,尊重和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记得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孩子正兴高采烈地拿着自己画的一幅画给我们看。

那幅画说实话,在我们大人眼里真的就是涂鸦,线条歪歪扭扭,颜色也涂得乱七八糟。

但是孩子的眼睛里满是期待,他特别希望得到肯定。

这时候朋友走过来,看了一眼画,就很不耐烦地说:“哎呀,这画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一边儿玩去。

”孩子的眼神一下子就黯淡了下来,低着头默默走了。

我能感觉到孩子那一刻是多么失落,他的热情和自信就被这么一句话给打击没了。

从这件小事上,就能看出我们大人有时候多么不注意呀。

我们总觉得孩子小,不懂事,随便说几句没关系,却不知道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伤害到他们稚嫩的心灵。

我们应该蹲下来,真正从孩子的视角去看世界,去理解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

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就要认真听他们说话,不要随意打断;要认可他们的努力和成果,即使那些成果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要给他们选择的权利,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被重视的。

不要总是拿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他们有他们独特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体现。

当我们能做到真正地尊重和保护孩子时,我们会发现孩子会变得更加开朗自信,他们会更愿意和我们交流分享。

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给孩子一片充满尊重和爱的天空,让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成长。

这才是我们应该给予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呀。

所以说,尊重和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真的太重要啦。

希望我们每一个大人都能时刻牢记这一点,让孩子们快乐地长大。

家庭教育观

家庭教育观

家庭教育观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

”人民日报总结了9个最重要的家庭教育观,家长可以好好地看一看。

一、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当了“甩手掌柜”,可能会为孩子未来的人生留下隐患。

不少父母,觉得家庭教育只是学校教育的“附庸地位”。

这个观念显然是错的,因为:第一、老师不能保证你的孩子良好的品行。

第二、老师不能帮助你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老师无法让孩子对读书感兴趣。

第四,老师培养不了孩子的意志力。

第五,老师给不了孩子生活中的幸福感。

好的和睦的家庭,注定要比糟糕的家庭带个孩子更多的阳光。

这个幸福感老师给不了,但是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

所以,父母肯定是孩子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二、拒绝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暴力无论以什么形式出现,对孩子的伤害都是巨大的。

拒绝暴力是家庭教育的底线。

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打骂和指责。

那么这样长大的孩子,会性格内向,孤僻自卑。

孩子在家庭暴力的反复刺激下,会可能从逐渐的紧张焦虑转变为感情冷漠。

最后对父母产生怨恨甚至仇视,严重一点的会报复父母。

所以,打骂棍棒并不会使得孩子更好,棍棒很有可能给孩子日后的犯罪带来诱因。

三、尊重和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面对错误,要教会孩子有承担责任的勇气。

批评孩子的时候,不要总是“翻旧账”。

孩子一般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因为如果他们自己承担了相应的后果,往往就会纠正自己的行为。

比如孩子做事磨磨蹭蹭,那么最后就只能一个人下楼,玩耍的时间也会减少。

比如孩子把东西搞坏了,那就要自己修好。

比如孩子发脾气乱扔东西,那么最后就只能自己去收拾。

比如孩子疯狂地吃零食,最后就会肚子疼。

这就是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当孩子知道承担后果后,就会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

哪些事情不可以,比父母不停的说教了唠叨效果来得更好。

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那么孩子就失去了承担后果的机会。

孩子永远不会长大,更不要说承担后果了。

而翻旧账是指不断的重复提醒别人过去犯过的错误,并且埋怨别人。

2023教育随笔:尊重孩子(通用15篇)

2023教育随笔:尊重孩子(通用15篇)

2023教育随笔:尊重孩子(通用15篇)教育随笔:尊重孩子1每天早晨孩子们来幼儿园见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好”。

我也会高兴地回一句:“某某小朋友好”,然后,孩子们便各忙各的:有的玩玩具,有的做游戏,有的围在老师身旁跟老师说这说那,一天活动便拉开了序幕。

楠楠是我班一位非常活泼的男孩子。

他每天快乐的像一只小鸟。

可今天不知怎么回事,我迎上去拉住他的手,他却没吭声。

然后又有小朋友陆续走进来,我又去接待别的小朋友和家长。

等孩子们来齐了以后,趁他们自由活动的时间,我和毅明交流了一会。

原来是这样的:昨天早上,楠楠在奶奶的带领下入园,我正在跟一位家长谈话,楠楠大声地问“老师好”,我只顾跟那位家长说话,没有回应他,他很不满。

于是今天见了老师就不再主动的问好了。

为了弥补的过失,我主动地向楠楠道歉,说明那天的原因。

我拉拉他的手、摸摸他的头、亲亲他的脸。

他的脸上也露出了害羞的笑容,以后的每一天,“老师好”“老师早”又轻快地从他口中飘出,而且还增添了几多甜蜜。

孩子虽然小,但他们也有人格尊严。

我们在强调孩子向老师问好时,往往疏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若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

所以,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珍惜孩子的问好。

教育随笔:尊重孩子2又到了户外活动的时间,我带着孩子到了草坪上的大树底下乘凉。

不一会儿,有位老师走过来说:“坐在你后面的几个孩子在捡树叶,等会儿不要把树叶乱丢。

昨天活动课后,走道上都是树叶。

”说实话,听到这位老师这么一说,我心里也不好受,当然这气还得撒在孩子身上。

随后,我便喊来了这几个捡树叶的孩子说:“叫你们不要捡,坐下乘凉,总是坐不住,那就把草坪上的树叶全部捡完再来乘凉,一片也不能剩。

”这时,亭亭小朋友居然还给我来了个火上浇油,她愁眉苦脸地走来说:“老师,肚子疼。

”一听这话,我不假思索的大声说到:去去去,不就是不想捡树叶嘛,不差你一个!大概是我粗暴的面孔,她一言不发,悻悻地走开了……中午刚吃完饭,配班老师突然喊起来:“快来呀,亭亭吐了。

(精)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言行举止礼仪

(精)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言行举止礼仪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言行举止礼仪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言行举止礼仪发布时间:2020-05-01孩子的言行举止礼仪需要从小培养,否则就会形成坏习惯,一旦形成坏习惯,再改就很难。

下面是宝岛优品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言行举止礼仪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言行举止礼仪一、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注重个人礼仪父母在平时要有意识地向孩子强调注重个人礼仪的重要性,父母应该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孩子注重个人礼仪。

1.仪容仪表教育孩子保持仪容仪表的整洁,要把脸、脖子、手都洗得干干净净;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注意口腔卫生;经常洗澡,保证身体没有异味;衣着要干净、整洁、合体。

2.行为举止目标就是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主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方面提出要求。

优美的站立姿态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身体直立、挺胸收腹、脚尖稍向外呈V字形。

要避免无精打采、耸肩、塌腰,千万不能半躺半坐。

走路要昂首挺胸,肩膀自然摆动,步速适中,防止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3.表情神态教育孩子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

与人交往要面带自然微笑,千万不要出现随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痒、抠脚等不良习惯动作4.言谈措辞要求孩子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

要求孩子做到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语言,简洁得体,既不能沉默寡言,也不能啰嗦重复。

父母向孩子强调文明礼貌的常识时,不要用教训、命令的口吻,而是要循循善诱、谆谆教导。

同时,父母还要让孩子明白,人与人之间若出现互相挤撞,不要恶言恶语,要抱理解、宽容态度;要求孩子做到行为文明,如,和人见面时主动打招呼、和别人说话时专心、爱护公共环境、遵守交通规则等。

二、家长率先垂范为孩子树立榜样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良好的行为举止是对孩子最生动、最有效的教育。

父母应该利用家里来客的有利时机提醒孩子,并给孩子做出榜样。

浅谈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浅谈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浅谈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孩子是弱势群体,他们不会像成年人那样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能够进行自我
保护,所以,我们更不能忽视了孩子的人格尊严,而是和家长共同担负起尊重孩子人
格尊严的责任。

我认为孩子在幼儿园也好在家也好,需要的不是是严格管教,不是一切事情都得
服从老师的命令,父母的命令。

如果孩子做错事情,要顾及孩子的感受少点严厉批评。

刚从事幼教行业时我认为孩子不听话是因为他们不怕我,所以有时候对他们很凶,觉
得严厉的老师才能有魄力,慢慢的我发现他们在我对他们施展师威的时候他们心里并
不是真正的服我,但是如果我能够多点耐心,顾及他们的“面子”时,他们心里记得我
的好,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待我。

这就是你尊重他人,他人也会尊重你这个道理吧。


过当孩子做错事情时也并不是说不能批评,而是要在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的原则下用
正确的方式去批评。

我们幼儿园每个班上都有3个老师,其中保育员每天的工作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我觉得也不平凡。

她们主要负责孩子生活方面,如何悉心照料孩子配合老师提高孩子的
生活技能。

但是我认为她们的一言一行也应该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她们的评价对
于孩子也很重要。

所以我觉得老师们应该多和保育员统一教育观念,尊重儿童的思想
感情、兴趣、爱好、愿望、自尊心等。

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水平也是不可或缺的。

家长、老师、全社会都应该提高尊重幼儿人格尊严和保护幼儿合法权益的自觉性。

尊重孩子作文五篇

尊重孩子作文五篇

尊重孩子作文尊重孩子作文五篇尊重孩子作文一:尊重孩子:让孩子不在害怕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组织我们去山上采茶,回来写一篇作文,我记得我当时写了一段关于去之前的准备活动,但老师在讲评作文的时候去点名批评我,说我写的是废话连篇,根本不需要写之前的准备。

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老师那天的批评,之前的准备活动能不能写,姑且不论,我想当时的老师还是对幼小的学生缺乏一点点尊重。

文章写不好,可以从写,但时间却不可以从来。

不管他写得怎样,他在动笔,我们就要尊重他的劳动成果。

否则,还没有开始就遭到老师无情的抹杀,这是多么残忍的事情。

为此,我想说:让我们一起来尊重孩子的写作!另外,我认为小学生害怕作文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缺乏作文的兴趣或愿望;二、作文“言之无物”即无话可说;三、作文时有话可说但说不具体:四、语言表达欠缺个性。

尊重了孩子的写作,孩子的表达愿望得到尊重之后,也许兴趣会提高不少。

其次,我们提倡老师教给孩子观察生活的方法,用生活化的语言写生活中的事。

有一次,我的嫂子给我打个电话,要我赶快去她家一趟,我去后才知道:侄儿不会写作文,急的哇哇大哭,作文题目是:二十年后的我。

他边哭边说他不知道写,二十天后,都不知道干嘛,我哪里知道二十年后呢?我无语。

孩子的写作,的确不能离他的生活太远。

另外,我们教孩子写作时,可以先写好一句话,再写好一段话,最终写好一篇文章。

最后,我们提倡尊重孩子的个性,“一样米样百样人。

"对每一个独一无二的孩子我们应该包容的对待,只要这样他们才能在文章中畅所欲言!尊重孩子作文二:尊重孩子我今天被妈妈打了,为什么呢?因为呀,我和妈妈赌气了,她答应给我买干吃面的,因为我不能吃辣的,妈妈不准我一个人自己买,只能什么事都让妈妈做而我却在那儿干等着,唉,妈妈为什么不相信我呢,她说我总是偷吃辣的因此总让我的旧病复发,妈妈呀妈妈,你怎么就不相信你儿子呢?为什么你总是让我们相信你而你却不相信我们呢?为什么呢?难道就因为我们是孩子吗?我今天告诉妈妈你,我们孩子也是有尊严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你们高兴的时候就不打骂我们,不高兴的时候,就是你们的撒气筒!我只是和你赌气闹着玩的,没想到你却当成真的反而和我叫板起来了。

尊重幼儿简论

尊重幼儿简论

尊重幼儿简论
坚守儿童立场,首要的是尊重儿童。

尊重儿童是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坚守儿童立场的起点所在。

一是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

卢梭指出,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12]儿童立场的核心主体是儿童,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就是把儿童看作是同成人一样具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的人,把儿童的存在看作是具有独特价值的存在。

只有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心中悦纳儿童,儿童才会更愿意走近我们。

我们也才可能得以窥见儿童深层次的“秘密”。

二是要尊重儿童的话语权。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是儿童的内在需求,也是法律赋予儿童的基本权利。

用儿童语言表达和交流,积极探索外面的世界。

儿童立场注重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和感知。

这和孩子的话语表达是分不开的。

尊重孩子的话语权,就是给孩子充分表达的机会,其核心是尊重孩子的参与权,让孩子以主人的姿态参与学前教育课程。

三是要尊重儿童的兴趣需求。

兴趣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动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充分强调了儿童兴趣的价值,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学习兴趣。

儿童立场的出发点应当基于儿童的兴趣需求,因为儿童的兴趣需求是教育的起点。

尊重儿童是坚持儿童立场的出发点和前提。

但是,尊重孩子绝不是无条件迁就和盲从孩子。

【育儿知识】大人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

【育儿知识】大人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

【育儿知识】大人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日本作家池田大作说过: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便学会尊重他人。

在家里,父母要从小就把孩子当做独立的社会人来养育。

这样培育出的孩子,走上社会就能够成为独立的社会人,并具有“后生可畏”的劲头。

许多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

小孩子有什么性格?事实上,孩子们也渴望得到尊重。

他们怎么会没有个性?因此,父母不容易尊重孩子的个性,也不容易教育他们的孩子。

所谓人格是人能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

不尊重人格就不尊重人家的权利和义务,也就是父母必须认识到孩子也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许多父母经常用他们的“权威”来恐吓他们的孩子,甚至使用武力,有时在公共场合愚弄他们的孩子。

有时候,如果你不用心,你会在孩子的屁股上留下自己的指纹。

不可否认,父母的愿望是好的,是为了教育孩子成材。

但有一个事实你必须明白,你伤害了孩子,让孩子的人格遭到侮辱,孩子对父母失去了尊重和信任,教育的效果就降低了,这样怎么培养孩子呢?专家认为,尊重儿童也就是尊重自己。

因为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才能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这样,孩子们就会尊重父母的个性,而教育的效果在相互尊重中就会显而易见。

孩子是需要教育的,不经过长期的科学的教育,孩子不能成人,也不能成才。

然而,教育只有在尊重人格、维护尊严、保证权利的前提下进行,才可能培养出“人”来。

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会使孩子更加自尊,有了自尊,才可能自强。

凡破罐破摔的孩子,首先是失去了自尊,为什么失去自尊,因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这里,列出一些父母不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几种表现,以吸引父母的注意。

1)居高临下,指挥一切父母高高在上,面容端庄。

你必须努力学习,给我一次高考;你必须把它交给我××班,如果你不相爱,你就得走,不要讨论;你的未来,服从我的设计。

这样的命令将孩子视为一台“小机器”。

2)宠爱笃深,呵护备至爱情需要理性,而溺爱往往误入歧途。

把孩子当掌上明珠。

张开嘴吃东西,伸出手穿衣服,吃高档,穿名牌。

文明礼仪相互尊重的关键

文明礼仪相互尊重的关键

文明礼仪相互尊重的关键文明社会是每个人努力追求的目标,而文明礼仪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无论是官方场合还是私人场合,文明礼仪都是必不可少的。

文明礼仪的核心是相互尊重,只有通过相互尊重,我们才能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互尊重是文明礼仪的基石。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相互尊重是彼此关系健康发展的关键。

在家庭中,夫妻双方应互相尊重对方的意见和想法,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空间。

在社会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遵守公共场合的行为规范,不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秩序。

只有通过相互尊重,我们才能建立起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

除了相互尊重,文明礼仪还包括了诸多待人接物的基本规范。

首先,我们要注重言行举止的文明礼貌。

在与他人交流时,要注意用词得体、说话文雅,不使用粗俗、侮辱性的语言。

凡事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急躁,尊重别人的意见,不随意批评指责他人。

其次,我们要注重仪容仪表的整洁得体。

穿着得体,注意卫生,不盛气凌人,不夸夸其谈。

第三,我们要注重公共场合的行为规范。

在公共场合,要保持队伍整齐,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的权益,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文明礼仪的核心是传递友善和善意。

每一个人都应该用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表达善意和关爱。

不管是家庭成员、朋友还是陌生人,我们都应该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在与他人交谈时,要倾听对方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避免过于强硬的语气,以免引起争执和冲突。

同时,文明礼仪还包含了一些特定场合的礼仪要求。

比如,在商务场合,我们要尊重对方的身份和地位,注意礼貌用语,遵守商务礼仪。

在餐桌上,我们要注意使用餐具的正确方式,不大声喧哗,不随意吃东西,尊重餐桌礼仪。

在公共场所,我们要注意排队等候,尊重他人的权益,不占用他人的公共资源。

总的来说,文明礼仪相互尊重的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如何依法维护儿童权益

如何依法维护儿童权益

如何依法维护儿童权益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权益保护至关重要。

依法维护儿童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依法维护儿童权益呢?首先,要增强全社会的儿童权益保护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当人们充分认识到儿童权益保护的重要性,才能在行动上积极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

这需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来实现,例如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包括电视、广播、网络等,传播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

同时,学校也应当将儿童权益保护纳入教育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自己的权益,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社区可以开展相关的讲座和活动,提高家长和居民对儿童权益的关注度。

其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依法维护儿童权益的重要保障。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于儿童权益的保护,法律应当更加明确、具体和有力。

要对涉及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梳理,及时修订和完善那些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儿童保护需求的条款。

比如,在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网络侵害等方面,应当明确法律责任和处罚标准,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此外,还应加强法律的执行监督,确保法律法规能够真正落实到位,不让法律成为一纸空文。

再者,建立健全儿童权益保护机制是关键。

这包括建立专门的儿童权益保护机构,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为儿童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

同时,要建立儿童权益投诉举报渠道,方便儿童及其监护人能够及时反映问题。

对于接到的投诉举报,相关部门应当迅速响应,认真调查处理,给儿童一个满意的答复。

还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比如,公安、司法、民政、教育等部门应当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做好儿童权益保护工作。

家庭在儿童权益保护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应当切实履行监护职责,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健康、温馨的家庭环境。

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不打骂、体罚孩子,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陪伴。

同时,家长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育水平,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人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
日本作家池田大作说过: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便学会尊重他人。

在家里,父母要从小就把孩子当做独立的社会人来养育。

这样培育出的孩子,走上社会就能够成为独立的社会人,并具有“后生可畏”的劲头。

许多父母对尊重孩子的人格不理解,小的孩子有什么人格呢?其实小孩子也渴望尊重,怎么会没有人格呢?所以,认为孩子没有人格的父母,就不会尊重孩子的人格,也就不容易把孩子教育好。

所谓人格是人能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

不尊重人格就不尊重人家的权利和义务,也就是父母必须认识到孩子也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许多父母常以自己的“权威”威慑孩子,甚至动之以武,有时让孩子当众出丑。

有时稍不随心,就在孩子屁股上烙上自己的手印。

不可否认,父母的愿望是好的,是为了教育孩子成材。

但有一个事实你必须明白,你伤害了孩子,让孩子的人格遭到侮辱,孩子对父母失去了尊重和信任,教育的效果就降低了,这样怎么培养孩子呢?
专家们认为,尊重孩子,同时也是尊重自己。

因为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这样孩子才会尊重父母的人格,在相互尊重中,教育的效果才会明显。

孩子是需要教育的,不经过长期的科学的教育,孩子不能成人,也不能成才。

然而,教育只有在尊重人格、维护尊严、保证权利的前提下进行,才可能培养出“人”来。

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会使孩子更加自尊,有了自尊,才可能自强。

凡破罐破摔的孩子,首先是失去了自尊,为什么失去自尊,因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在此,列出某些父母不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几种表现,以期引起父母重视。

1)居高临下,指挥一切
父母高高在上,一副威严的面孔,指挥孩子的一切,你必须好好念书,给我考大学;你必须给我上××班,不爱上也得上,没商量;你的前途,服从我的设计……这样指挥,已经把孩子当成一架“小机器”。

2)宠爱笃深,呵护备至
爱需要理智,宠爱往往走偏。

视孩子为掌上明珠。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要高档,穿要名牌。

只要求念书,什么活也不用干,即使孩子该干、能干的事情,也一律由父母包办代替……在这种状态下,孩子还能学会过正常的人的生活吗?做人的尊严被“瓜分”了。

3)训字当头,不许发言
有的父母误把“训”当教育,天天训孩子,有事没事训几句。

最令人遗憾的是,不允许孩子解释,更不许提出不同意见,不能表态:“懂了”,“是”,“我改”。

这种情况下,孩子也没有了尊严,没有了权利。

4)滥施惩罚,不顾后果
有的父母不只口头上对孩子进行精神虐待,还滥用惩罚。

调查发现,从城市到农村,有8%—12%的父母对孩子常常采取打一顿的方法。

挨打的孩子,往往开始害怕,过一段时间就被打“皮”了,更难教育。

触及皮肉的结果,可能造成灵魂麻木,或者造成怨恨反抗心理,孩子的人格就会扭曲。

以上列出的几种现象,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

父母们是否察觉到,的确有不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问题。

因此,父母需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施教言行,认真想想“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的道理。

下面这则案例不妨值得我父母们学习。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非常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他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

高尔基工学团创办不久,马卡连柯到监狱去领学员卡拉巴林。

当马卡连柯和监狱长一起替卡拉巴林办理出狱手续时,马卡连柯要卡拉巴林暂时离开办公室。

当时,卡拉巴林对此并不理解。

十年后,当卡拉巴林已经是一名人民教师时,马卡连柯才告诉他说:“我当时所以叫你走出监狱长的办公室,是为了使你看不见担保你出去的条子。

因为这个手续,可能会侮辱你的人格。


卡拉巴林说:“马卡连柯注意到我的人格,可是那时,我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是人格。

这是他对我的第一次温暖、人道的接触。


从监狱回来的路上,马卡连柯和卡拉巴林并肩而行,同时跟他谈话,但是,所谈的都是关于工学团的事,只字不提监狱的情况和有关他过去的事。

有一次,卡拉巴林询问马卡连柯:“请你直爽地告诉我,你相信我吗?”
马卡连柯诚恳地回答说:“过去的事不必提了……我知道你这个人跟我一样的诚实。


马卡连柯还接连两次把带枪取巨款的重任委托给卡拉巴林去办理,这使这位学员深受感动。

后来,卡拉巴林终于成了自己老师马卡连柯的得力助手和继承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

把孩子当“人”,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尊严,父母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清除头脑中的封建父母制余毒,改变“我说你听”、“我打你通”那种支配一切、指挥一切的错误观念。

孩子必须管教,但又必须把孩子作为家庭的一个平等成员。

父母与孩子,既有“领导”关系,又有“同志”关系。

在施教中,要时刻提醒自己听一听孩子的想法。

孩子年幼无知,认识可能片面,可能错误。

父母了解了,才好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其次,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绪。

父母对孩子的爱,天经地义,但是决不可信马由僵,走向极端。

任何事情,物极必反。

面对孩子,父母应有一种自控意识,保持理智,保持清醒的头脑。

即使在孩子令自己特别生气的情况下,也要暗示自己;我如果失控,教育就会失败。

总之,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是每个父母的责任。

不论孩子的大小,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这就是说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平等相待,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欣赏的眼光,鼓励性的话语去真诚而积极地评价孩子。

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父母要鼓励孩子去承担一定的任务,让孩子拥有自主权、选择权,独立去完成。

当预见到任务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时,成人可先让孩子想办法解决;若完成任务确有困难,成人要采取“帮助而不是替代”的态度,去帮助解决。

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不畏困难的精神、健康自我意识等良好个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