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课外天天练(20)
2018年高考生物课外天天练(19)
课外天天练(19)一、选择题1、广西桂林市、崇左市、百色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某细胞能合成mRNA,说明该细胞也高度分化B.细胞内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细胞内的DNA和蛋白质C.抑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分裂和生长进程D.人口腔上皮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答案】B【解析】已经分化的细胞和未分化的细胞均能合成mRNA,A错误;根据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细胞内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细胞内的DNA和蛋白质,从而导致细胞的衰老,B正确;细胞中的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分裂和生长进程,C错误;人口腔上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具有分裂能力,D错误。
2.淋巴因子在人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淋巴因子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淋巴因子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C.淋巴因子主要通过加强抗体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D.再次感染相同的抗原时,记忆细胞会立即分泌大量的淋巴因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淋巴因子在免疫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效应T细胞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淋巴因子在这一过程中起加强作用,A项错误;淋巴因子可促使B细胞转化为效应B(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又可促进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裂解作用,参与细胞免疫,B项正确;淋巴因子主要通过加强其他免疫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故C项错误;产生淋巴因子的是T细胞而不是记忆细胞,故D项错误。
答案 B3.下列有关T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形成的B.T细胞只分布在淋巴中,能识别并呈递抗原C.效应T细胞能增殖、分化并分泌淋巴因子D.T细胞与细胞免疫密切相关,与体液免疫无关解析T细胞能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并能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包括体液免疫)。
2018年高考生物课外天天练(27)
课外天天练(27)一、选择题1、(2017年江苏卷,16)假如下图是某生物体(2n =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C.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2 对同源染色体【答案】A2.下列有关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核酸的合成有关B.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C.受抗原刺激后的B细胞周细胞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加强D.叶绿体光合作用中产生的葡萄糖可直接转移到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解析内质网与核酸的合成无关,A错误;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不断接收由内质网转来的囊泡,同时又产生转向细胞膜的囊泡,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这个过程加快,高尔基体的更新速度也加快,B正确;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C错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葡萄糖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D错误。
答案 B易错点拨不熟悉分泌蛋白的形成、光合作用的过程和B淋巴细胞的特征导致错选。
3.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 )。
①具有双层膜②分解有机物,合成ATP ③利用气体和产生气体④消耗水并生成水⑤含有DNA ⑥内部含有多种酶⑦含有丰富的膜面积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两者都具有双层膜结构,线粒体通过内膜的突起形成嵴,扩大了膜面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的堆叠扩大了膜面积;两者都含有丰富的酶,虽然酶的种类有所差别;都含有DNA,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在功能上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都有气体的消耗与释放,都能产生ATP,但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合成ATP,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合成ATP。
答案 C4.(2015年福建卷,3)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
2018年高考生物课外天天练(23)
课外天天练(23)一、选择题1、(辽宁省沈阳市省示范协作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变形虫的细胞衰老并不意味着个体的衰老B.大量的细胞凋亡会抑制正在发育的生物体C.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周期、形态、结构等都发生了变化D.细胞的凋亡和癌变,从根本上来看,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答案】C2.某研究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T2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五种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以下分析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含有水、DNA、RNA、肝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B.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成分的样品是T2噬菌体C.含有水、DNA、RNA、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和乳酸菌D.既有DNA,又有RNA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乳酸菌和酵母菌解析小白鼠组织含有肝糖原;T2噬菌体是病毒,只由DNA与蛋白质组成;乳酸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除病毒外,所有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具有DNA和RNA。
答案 C3.如图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m为胸腺嘧啶,则b一定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B.若m为胞嘧啶,则a为核糖或脱氧核糖C.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D.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解析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DNA和RNA均含有胞嘧啶、腺嘌呤,若m为胞嘧啶或腺嘌呤,a可能是核糖或脱氧核糖,故b可能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或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也可能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答案 D易错点拨结合碱基的种类和五碳糖类型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4、(2015年武汉模拟)下图中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
2018高考生物高考题型天天练答案
高考题型天天练答案选择题天天练(一)1.D 动物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弥散在全身各处,其运输不是定向的;在植物体内生长素除能进行极性运输外,还能进行非极性运输;膜上载体只能协助物质跨膜运输,不能决定运输方向,如协助扩散,其转运方向取决于膜内外的浓度;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及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相关,可实现细胞内物质的定向转运。
2.C 对比正常光照和强光照下四种色素带的宽度,可发现Ⅰ(胡萝卜素)和Ⅱ(叶黄素)在强光下更多,Ⅲ(叶绿素a)和Ⅳ(叶绿素b)在强光下减少,因此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使强光下的幼苗相比正常光照下的绿色更浅;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可溶解于无水乙醇,色素分离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因而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率不同;操作中如果滤液线触及层析液,将得不到分离的色素带。
3.C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只是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是: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让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充分分开;离心的目的是让大肠杆菌沉淀并和蛋白质外壳分层。
4.B 因为注入的是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所以不会侵入细胞内,不需要细胞免疫攻击靶细胞。
5.D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都是估算值,操作过程越规范,所得结果越接近真实值,要获得真实的种群密度值只能逐个计数;性别比例并不是决定种群数量稳步增长的唯一因素;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能量传递属于生态系统水平研究的问题;果树与草菇、桉树与菠萝分别生活在群落的上层和下层,形成了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因此可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6.C 假设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与B、b。
实验1中有毛A与无毛B杂交,子一代均为有毛,说明有毛为显性性状,由实验三:白肉A与黄肉C杂交,子一代均为黄肉,说明黄肉为显性性状;实验一中的白肉A与黄肉B杂交,子一代黄肉∶白肉=1∶1,说明黄肉B是杂合子Bb,其自交后代无毛白肉所占比例为1/4;实验2中,由于无毛黄肉B是杂合子aaBb,根据后代全部是无毛黄肉,说明无毛黄肉C是纯合子aaBB,则后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为aaBB、aaBb;实验3中,有毛白肉A基因型为AAbb,无毛黄肉C基因型为aaBB,则子一代为AaBb,子二代无毛黄肉aaB 所占比例为1/4×3/4=3/16。
2018年高考生物 课外天天练(22)
课外天天练(22)一、选择题1.(四川省雅安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综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B.衰老的细胞体积变大,细胞核体积增大C.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D.癌变细胞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容易在体内分散转移【答案】B【解析】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A正确;衰老的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B错误;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全部遗传物质,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C正确;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所以容易扩散和转移,D正确。
2.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C.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解析使用显微镜必须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换高倍镜时,因视野范围要变小,视野变暗,所以要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并增加进光量。
答案 A2.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下面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一种蛋白质中都含有20种氨基酸B.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多肽时就可执行特定的生理功能C.蛋白质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与Cu2+结合生成紫色化合物D.生物界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蛋白质具有多样性解析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多肽只有折叠成特定的空间结构进而形成蛋白质时,才能执行特定的生理功能;生物界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基因)具有多样性。
答案 C3.生物体内的某多肽是由几种不同的氨基酸分子构成的,其中含有三个氨基和两个肽键,下列分子中能构成该多肽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④⑤解析根据氨基酸的通式,可以判断①、③、④、⑤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专题02 选择题精选-2018年高考生物黄金20天黄金30题 含解析 精品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线粒体中的基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实现C.某些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可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D.没有叶绿体的细胞就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C2.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雄果蝇与一只红眼长翅雌果蝇交配,F1中有白眼残翅果蝇出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雄蝇的基因型是BbX R Y B.F1中白眼残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1/8C.亲本雌蝇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D.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8【答案】B【解析】一只红眼长翅雄果蝇(B_X R Y)与一只红眼长翅雌果蝇(B_X R X-)交配,F1中有白眼残翅果蝇(bbX r Y)出现,因此雌雄果蝇分别为BbX R X r、BbX R Y,A正确;由A的分析可知,亲本果蝇基因型分别为BbX R X r、BbX R Y,因此F1中白眼残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1/4×1/4=1/16,B错误;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可以产生BX R、BX r、bX R、bX r四种基因型的配子,C正确;亲本果蝇基因型分别为BbX R X r、BbX R Y,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4×1/2=3/8,D正确。
3.下面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中都有细菌B.—条蛇吃了一条蜥蜴,可获得该蜥蜴同化能量的10%~20%C.抵抗力稳定性很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可能很低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B【解析】硝化细菌是生产者,根瘤菌是消费者,大多数细菌是分解者,A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一条蛇和一条蜥蜴都是个体,不能代表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 错误;如苔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由于环境恶劣,其恢复力稳定性也很低,C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是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分层现象,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反映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2018春高考生物周练课外题20及答案 精品
2018春高考生物周练(课外)题(20)及答案一、选择题(一)1.下列有关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头发变白是由于黑色素细胞凋亡导致细胞内酪氨酸酶减少B.效应T细胞与癌细胞结合,使癌细胞裂解后被清除属于细胞凋亡C.细胞凋亡是在不利的环境下发生的D.细胞凋亡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解析头发变白属于细胞衰老的现象;体内细胞的自我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的清除均属于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细胞在基因控制下的程序性死亡,与环境无关;细胞凋亡发生在整个生命过程中。
答案 B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度减慢是细胞衰老的重要特征B.癌变是细胞的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的过程C.寄主细胞因病毒的增殖释放而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现象D.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解析细胞癌变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寄主细胞因病毒的增殖释放而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现象,但若是机体主动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则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 B规律总结衰老细胞的特征可概括为“一大一小,一高两低”,即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体积变小,色素含量增高,大多数酶的活性和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下图表示人体的一些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过程的细胞核膜、核仁始终存在B.②过程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③过程中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下降D.④过程中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会发生变化解析人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为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膜、核仁发生周期性的解体和重建。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一般不发生改变。
衰老细胞中的多种酶活性下降。
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引起的。
答案 C(二)1.下列食物网中,其营养结构最不易被破坏的是()。
解析A、B各有2条食物链;C、D各有4条,但D生产者有3种,故D稳定。
答案 D2.在辽宁西部某地区的“三北防护林”,单一种植的是樟子松。
高考生物 课外天天练__2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课外天天练(20)一、选择题1、(重庆市九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上的糖类既可与蛋白质结合,又可与脂质分子结合B.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器数量存在差异C.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D.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答案】C2.不同的细菌具有不同的表面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甲、乙两种沙门氏菌,一段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并且把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
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将会产生免疫反应B.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免疫反应C.每一种培养液只能使一种细菌失去活动能力D.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
大鼠体内因为有两种抗原,所以会产生两种相应的抗体,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只有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才能产生免疫反应;每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相应的抗体。
答案C3.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
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
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是其免疫反应的唯一表现B.靶细胞死亡后,侵入靶细胞的病毒也就死亡了C.在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中高尔基体起重要作用D.在上述效应T细胞的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抗体解析靶细胞死亡后,只是暴露出抗原;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抗体只能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
答案C4、(四川卷,6)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
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
2018年高考生物课外天天练(1)
课外天天练(1)一、选择题1.(河南省百校联盟2017届高三3月联考理科综合试卷)下列据图描述细胞周期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S期位于丙图中的a→b段B.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乙的a+b段或b+c段C.用秋水仙素作用于丙细胞可使细胞分裂停留在a→b段D.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的时间段是M或b、d或a→b段【答案】C【解析】甲图中的S期属于间期,而丙图中的a→b段是分裂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乙的a+b段或c+d段;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留在a→b段;图中M或b、d或a→b段均表示分裂期,分裂期的后期和末期无染色单体,间期的G2期已形成染色单体。
***历经一个多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B.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恩格尔曼的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H2O 而不是CO2解析恩格尔曼的实验能够证明氧气由叶绿体释放出来,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而不能定量分析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答案 C2.将竖直放置的水绵和某种好氧细菌的混合溶液放在暗处,白光透过三棱镜照在混合液处,一段时间后,好氧细菌的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A.随机、均匀分布在混合液中B.集中分布在上下两侧C.集中分布在中央位置D.集中分布在溶液的下层解析白光经三棱镜分解成七色光,其中上下两端的红光和蓝紫光被植物吸收利用最多,故两端产生的氧气最多,因此好氧细菌集中分布在两端。
答案 B3.下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在适宜的条件下栽培小麦,如果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绿体中含量的变化将会是( )。
A.a上升、b下降B.a、b都上升C.a、b都下降D.a下降、b上升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及物质变化规律,难度中等。
18年高考生物课外天天练(4)
18年高考生物课外天天练(4) D【答案】C【解析】由题干可知处于各时期细胞数目的关系是:前期>末期>中期>后期,所以,各个时期的时间关系为:前期>末期>中期>后期。
依据公式“某时期在细胞周期中的时间=(该时期细胞数目/细胞总数)×细胞周期”,分裂中期持续时间为:105/6 000×12=0.21 (h)。
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在一定浓度的CO2同光照强度下放有某双子叶植物叶片的密闭装置中CO的变化量,结果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2不正确的推论是( )。
少A.光照强度为1 klx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B.光照强度为2 klx时,该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应为0C.光照强度由5 klx增强为7 klx时,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大D.光照强度为9 klx时,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之一解析光照强度为1 klx时,CO2变化量为正值,说明此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大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光照强度由1 klx到3 klx时,CO2变化量由正值变为负值,说明在1~3 klx某点时,植物净光合作用速度为0,但不一定是2 klx时;光照强度由5 klx增强为7 klx时,CO2变化量最大,说明在这段时间内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大;光照强度由8klx增强为10 klx时,CO2量不变,说明此时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之一。
答案 B2.右图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与植物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
图示中,CE段是增大了光照强度后测得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植物体鲜重的增加量是光合作用强度的重要指标B.出现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C.叶绿体内的三碳化合物含量,C点时大于B 点D.在E点后再次增大光照强度,曲线有可能为EG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二氧化碳含量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及分析推理能力,难度较大。
2018年高考生物课外天天练(14)
课外天天练(14)一、选择题1.(山东省济南市2017届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生长,其表面积增大,导致细胞的物质交换效率升高B.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末期和间期是连续的C.细菌在无丝分裂过程中需进行DNA复制D.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答案】D2.某生物小组为测定适合杨树枝条扦插的最适NAA(α萘乙酸)浓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①配制相对浓度依次为2、2.5、3、3.5、4、4.5、5、5.5、6的NAA溶液9份,并编号为1~9。
②将杨树枝条随机均分为9份,并将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在1~9号NAA溶液中。
③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
④十天后,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进行统计并记录。
下列选项中,依次属于该实验单一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是( )。
A.枝条的生根数量;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B.NAA的浓度;枝条生根数量C.NAA的浓度;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D.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NAA的浓度解析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且要控制无关变量,单一变量要根据实验目的而定,如本实验中的NAA浓度;各组的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如本实验中的枝条粗细、长度、生长状况、扦插环境等。
本实验中枝条最终的生根数量是因变量。
答案 C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B.细胞分裂素促使果皮细胞转变成与母本相同的基因型C.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D.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多种组织,主要促进果实的发育解析防止果实脱落应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
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分裂。
乙烯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答案 C4.(2015年新课标Ⅰ卷,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答案】D***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是( )。
2018年高考生物课外天天练(11)
课外天天练(11)一、选择题1、(2016年江苏卷,3)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虫发育过程中细胞数量减少,是细胞衰老死亡的结果B.恶性肿瘤细胞有无限增殖的特性,所以不易被化疗药物杀死C.人的造血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D.体外培养时,儿童的成纤维细胞传代次数多于成人的成纤维细胞【答案】D【解析】线虫发育过程中细胞数量减少,是细胞分化的结果,A错误;恶性肿瘤细胞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强,不易被化疗药物杀死,B错误;人的造血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C错误;儿童成纤维细胞分化程度低,成人的成纤维细胞分化程度高,体外培养时前者传代次数多,D正确。
2.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A.②⑤ B.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⑦解析分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是将病原体阻止在皮肤、黏膜(如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之外,使其不能进入机体组织细胞中,因此①②④⑤都是第一道防线。
值得注意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第二道防线,体液主要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及细胞内液等,而胃液、唾液不属于体液,故其中的杀菌物质对细菌的杀灭作用,不属于第二道防线,应是第一道防线。
答案 C3.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B.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C.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防卫过度所致D.浆细胞分泌的抗体、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和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解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细胞造成,过敏反应是因为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抗原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二者都是因为机体免疫过强造成;抗体和淋巴因子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2018年高考生物 课外天天练(15)
课外天天练(15)一、选择题1、(河南省百校联盟2017届高三3月联考理科综合试卷)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均不表达B.基因表达可以发生在动物细胞的细胞器中C.体积越大的细胞越有利于进行各项生命活动D.发生质壁分离后,正在复原的植物细胞只吸水不失水【答案】B2.下列哪一观点缺乏科学依据( )。
A.由于存在生殖隔离,转基因植物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B.许多农作物花粉的传播距离有限,绝对不会造成其他生物的安全问题C.植物花粉的存活时间有限,一般不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D.转基因农作物若缺乏配套的种植技术,也会造成减产答案 B3.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C.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Ⅳ染液来鉴定,而一般不选用苏丹Ⅲ染液来鉴定D.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解析鉴定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它由两种试剂组成:质量分数为0.1 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分数为0.01 g/mL的CuSO4溶液,斐林试剂也由两种试剂组成:质量分数为0.1 g/mL 的NaOH溶液和质量分数为0.05 g/mL的CuSO4溶液,故双缩脲试剂可由斐林试剂和蒸馏水配制而成,A项正确。
食用花生油颜色较深,而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染色较浅,不易区别,故最好选用苏丹Ⅳ染液,它可以将脂肪染成颜色较深的红色,C项正确。
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含有较多的蔗糖,蔗糖不是还原糖,不能进行还原糖的鉴定,D 项错误。
答案 D4、(2015年新课标Ⅰ卷,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答案】D【解析】D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ATP的元素组成是C、H、O、N、P;A叙述正确。
2018年高考生物三月课外天天练21及解析 精品
2018年高考生物(三月)课外天天练(21)及解析一、选择题1、(太原市2017年高三年级模拟(一)试题试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有研究表明并非所有肿瘤细胞都能无限制生长。
肿瘤细胞生长、转移和复发的特点与干胞的基本特性十分相似。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器官体现细胞具有全能性B.肿瘤细胞发生转移的直接原因是细胞内的糖蛋白减少C.采用放疗化疗等常规手段必然导致癌细胞凋亡D.定向杀死与肿瘤直接相关的致癌遗传物质是治疗的关键【答案】D【解析】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器官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未体现细胞具有全能性,A 错误;肿瘤细胞发生转移的直接原因是细胞外的糖蛋白减少,B错误;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采用放疗化疗等常规手段导致癌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C错误;癌细胞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故定向杀死与肿瘤直接相关的致癌遗传物质是治疗的关键,D正确。
2.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D.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减少后增加解析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于分离微生物以及对微生物计数;接种时要连续划线,这样可以获得单个菌落;大白菜腌制过程中开始时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含量下降。
答案 D3.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10 mL不同的培养基,然后接种相同的大肠杆菌样液。
培养36 h后,计算菌落数,结果如下表。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B.该实验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C.Ⅰ和Ⅲ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不需要生长因子D.Ⅱ和Ⅲ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葡萄糖解析该培养基加入了琼脂,故为固体培养基,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宜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而不是平板划线法)接种;稀释涂布平板法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Ⅰ与Ⅲ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生长需要葡萄糖,但不能证明是否需要生长因子;Ⅱ和Ⅲ对照,自变量是有无葡萄糖,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碳源如葡萄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天天练(20)一、选择题1、(重庆市九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上的糖类既可与蛋白质结合,又可与脂质分子结合B.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器数量存在差异C.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D.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答案】C2.不同的细菌具有不同的表面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甲、乙两种沙门氏菌,一段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并且把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
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将会产生免疫反应B.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免疫反应C.每一种培养液只能使一种细菌失去活动能力D.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
大鼠体内因为有两种抗原,所以会产生两种相应的抗体,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只有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才能产生免疫反应;每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相应的抗体。
答案 C3.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
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
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效应T 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是其免疫反应的唯一表现B .靶细胞死亡后,侵入靶细胞的病毒也就死亡了C .在效应T 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中高尔基体起重要作用D .在上述效应T 细胞的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抗体解析 靶细胞死亡后,只是暴露出抗原;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抗体只能由效应B 细胞(浆细胞)产生。
答案 C4、( 2015年四川卷,6)M 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
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 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 ,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M 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B .在M 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C .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D .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 参与【答案】C***根据表中分析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氧化分解时的差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各元素比例 氧化分解时 C O 耗氧量 释放能量 产生的水 脂肪75% 13% 较多 较多 X 糖类 44% 50% 较少 较少 YB .脂肪中的H 的比例是12%C .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量X <YD .脂肪中H 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的能量较多解析 糖类和脂肪都是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脂肪中的H 的比例是1-75%-13%=12%,糖类中H 的比例是1-44%-50%=6%。
且脂肪中C O比值大,故相同质量条件下,脂肪氧化分解耗氧量多,产生的水多,即X>Y 。
答案 C5.科学家在用电子显微镜清晰地观察到细胞膜之前,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
你认为当时确定细胞膜存在的依据最可能是( )。
A.动物细胞有明确的边界B.植物细胞有明显的固定形态C.细胞能够分裂D.物质进出细胞受到控制解析从题目的四个选项分析可知,D项能够体现出细胞膜的特性;植物细胞具有明显的固定形态是因为具有细胞壁;动、植物细胞都有明确的边界;细胞能够分裂不能体现细胞膜的存在。
答案 D6.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称为膜蛋白。
不同的膜蛋白具有各自的特殊作用和功能,下图体现了膜蛋白的部分功能。
下列选项中有关膜蛋白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表明膜蛋白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图2说明膜蛋白能够催化膜表面的代谢反应C.图3表明膜蛋白有利于细胞接收膜表面的化学信息D.三个图能够说明膜蛋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解析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但题中三个图并未体现。
答案 D7.下列关于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幼嫩组织较成熟组织易培养成功B.给外植体消毒用70%的酒精C.接种花药后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光照,但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光照D.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含量之比较高时有利于芽的分化解析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含量之比较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较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二者相当时,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
答案 D8.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其简要过程如右图所示。
下列关于PCR技术叙述不正确的是( )。
A.PCR技术是在实验室中以少量DNA制备大量DNA的技术B.反应中新合成的DNA又可以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C.PCR技术中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指数方式扩增D.应用PCR技术与探针杂交技术可以检测基因突变解析PCR技术是人工合成DNA的方法,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
答案 C9.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在凝胶中的行进过程可表示为下图中的哪一个( )。
解析当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不能进入凝胶内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快。
B项符合。
答案 B二、非选择题1、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该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肽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状分子。
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
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___。
(2)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________种单体组成,有________个肽键,在形成该片段时要脱去________分子水。
(4)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_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个羧基,它们的位置________。
解析从题图及题意(由两个亚单位组成,且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可知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高温能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其变性。
图中有4个肽键,5个氨基酸,每形成1个肽键脱去1分子水。
在肽链的两端,各有1个羧基和1个氨基,若R 基中不含氨基和羧基,1条肽链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
答案(1)蛋白质(2)高温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3)5 4 4 (4)1 1 分别位于两条肽链两端2、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RNA病毒。
下图表示HIV通过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受体识别T 淋巴细胞并侵染的过程,其中①~⑧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T细胞表面CD4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2)与③过程相比,②过程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________。
②过程的完成需要________的催化。
(3)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增殖。
他们用CD4受体修饰过的成熟红细胞引诱HIV识别并侵染,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请简要说明其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图解表示HIV感染人体过程中的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
答案(1)蛋白质(糖蛋白) (2)U—A 逆转录酶(3)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病毒在其中无法增殖(4)3、(2016年浙江卷,30)下面是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的问题。
请回答:(1)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_____中,H2O在光反应中裂解为____。
(2)若以14CO2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在卡尔文循环中首先出现含的三碳化合物是____。
该三碳化合物在NADPH的氢和ATP的________等物质存在的情况下,被还原为三碳糖磷酸。
(3)给某植物提供C18O2和H2O,释放的氧气中含有18O是由于______,H218O又作为原料参与了光合作用之故。
(4)植物光合作用光饱和点可通过测定不同的_________下的光合速率来确定。
在一定条件下,某植物在温度由25℃降为5℃的过程中光饱和点逐渐减小,推测该植物在光照充足时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_____(选填: <、≤、=、≥、>)25℃。
【答案】(1)类囊体膜氧气、H+和电子(2)三碳酸磷酸基团(3)C18O2的部分氧转移到H218O中(4)光强度≥【解析】(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基粒或类囊体薄膜上,水在光反应中裂解为氧气、H+和电子。
(2)卡尔文循环的第一个反应是RuBP和二氧化碳结合形成三碳酸。
然后在酸在NADPH中的氢和ATP的磷酸基团还原为三碳糖磷酸。
(3)碳反应的过程也有水的产生,所以C18O2参与光合作用会产生部分带有放射性的水。
(4)植物光合作用光饱和点可通过测定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来确定。
某植物在温度由25℃降低到5℃的过程中光饱和点逐渐减小,推测该植物在光照充足时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