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数学第四周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周

粤华学校小学部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师教学资料目录
第4 周
年级:四年级
学科:数学
制作:刘强
审核:
粤华学校小学部周教学计划一览表
2015-2016第一学期
班前将电子文档上传江伟老师处;
2、同年级同学科两个以上备课组必须进行集体备课,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各层次学生都必须要完成的作业一定要统一;
3、堂清题和课外作业要指明题源;堂清题需附电子稿。

4、周教学计划要根据学期教学计划制定,注意可控性和实用性。

学部教学常规检查将以周教学计划为依据。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15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15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15篇四班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小数的数位挨次表的整理和小数的读、写法。

教材例2首先呈现了一幅长颈鹿父子比高矮的情境图,由它们的身高给出两个小数:1.8、5.63,再另外出示一个小数12.378。

由这三个详细的不同位数的小数,说明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构成;然后说明小数各数位上的数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小数的数位挨次表。

例3结合古钱币的有关数据教学小数的读法。

例4由广播的形式呈现四个小数,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时需要将听到的小数记录下来,引出小数的写法。

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时,老师还要留意强调: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出几个0,可以通过创设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同学理解、巩固。

在写小数时,要完全根据小数的读法,写出每个数字,不能有遗漏。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同学了解了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把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基础上学习的。

同学在三班级时曾学习了“分数的初步熟悉”和“小数的初步熟悉”,对常见小数的意义、两位小数的读写、两位小数的大小已有初步熟悉,但对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关系不是很了解。

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小数数位挨次表的整理和小数的读、写法。

小数数位挨次表可以为同学系统理解小数的意义,同时为学习“小数读写”“比较小数大小”“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供应重要的基础。

课时目标:1、熟悉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理解小数数位挨次表,能正确地读写小数。

2、通过观看、比较,把握新知,培育归纳概括的力量。

重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把握小数的读写法。

突破方法:引导同学通过学问的迁移及生活阅历,把握小数的正确读写法。

难点:理解数位挨次表,能娴熟、正确地读写小数。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沟通,利用整数数位挨次表进行迁移把握。

教法:老师通过引导,利用学问的迁移,关心同学把握和理解学问。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2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2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2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1一、教学内容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P52——P53例4、例5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 例4)(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4(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2、教学例5出示例题,独立解答(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9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9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9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课文第37-38页的内容,“做一做”)教学目标:1、熟悉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

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看、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受和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亲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预备:量角器、尺或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以下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爱坐哪种椅子,为什么?学生答复后作如下小结:依据刚刚同学们的沟通,看来椅子*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特地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背的角度,你有方法知道它的角度吗?(依据学生的答复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熟悉量角器。

1、熟悉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师:请大家认真观看自己的量角器,仔细地讨论讨论,看看你有什么发觉。

(2)小组合作讨论量角器。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留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依据学生的答复,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

依据答复作出以下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假如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以下问题启发:依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嬉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争论,得出同学们刚刚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4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4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一、教学内容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1.口算、估算融入到笔算教学中。

2.增加了一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对比较熟悉的单价、数量和总价的例题进行概括、总结。

3.以填空的形式,给出了积的变化规律文本。

三、具体内容1.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材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一是体会计算的现实需要,二是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积累一些经验。

因为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估算后直接揭示145×12的笔算过程,另外,把估算融入笔算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2.例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第1小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确定。

第2小题的重点则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例2的编排把口算融入了笔算教学中,通过呈现两位学生的不同算法,意在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下面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格子乘法”,使学生了解“格子乘法”的计算过程与笔算乘法的密切关系,也可作为整数乘法算理的一种解释方式。

3.例3:积的变化规律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思路的引导非常清晰:(1)研究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乘法算式,在观察、计算、对比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2)归纳规律:结合广泛交流,畅说发现的规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验证规律: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普适性。

与实验教材相比,这里的编排还给出了规律的文本表示,便于学生系统掌握规律。

4.例4: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提供两个典型购物问题,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从两个问题的相关性入手,提炼出单价、数量、总价,明确这三个概念的内涵。

然后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分析“单价、数量与总价”三量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数量关系。

5.例5:速度、时间与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四、图形的变换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图形的旋转二、教材分析: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本单元学习的图形变换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在旋转、平移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

在教学本单元的内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

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第53页),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而得到的。

教学中,可以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

在旋转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并思考:图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以便操作用,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也通过学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全班来说一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活动中去,从中发现学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给予鼓励与肯定,为学生互相学习与交流提供条件。

3、在图形的欣赏中,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就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

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

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学生用硬纸剪任意一个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变换制作。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5乘法分配律(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5乘法分配律(北师大版)

教案标题: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5乘法分配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知道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喜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乘法运算定律,如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等;(2)情景导入: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2. 探究新知(1)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2)探究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引导学生将乘法分配律的规律用字母表达式表示出来,并进行验证;(3)探究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设计一些基本的乘法分配律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2)提高练习:设计一些含有乘法分配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解决;(3)拓展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解决。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字母表达式及其应用。

5.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2)预习下节课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交流意识等;2. 结果评价:检查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2.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最新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买文具》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最新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买文具》教案设计

《买文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买文具”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意义,会用小括号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首先通过创设“买文具”这个与生活密切相连的具体情境,让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再让学生有选择地解决有关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回忆含有小括号的试题的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去思考如何让“9÷3×5-2=1”这个等式成立的问题,自然引入中括号;最后,在认识中括号的写法和用法后,师生共同交流归纳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新课改也指出要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探索、大胆交流,让学生在热烈、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新知的学习。

但要注意及时发现学生可能或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及时的纠正,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二、课时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巩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懂得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能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四、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练习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练习本练习册六、教学过程(一)引导谈话,导入新课师:我们学习了有关乘法的计算、神奇的计算工具和一些有趣的算式,发现数学世界真是奇妙无比。

其实在数学计算中,还有许多运算规律,你们想去研究、学习吗?师引入新课: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探索和学习一些有关数学计算的规律。

(板书课题:买文具)(二)互动新授,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交流算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分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分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分数的加减法运算1.3 教学步骤引入分数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如$\frac{a}{b}$ 的读写方式。

演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运算规则。

练习题:让学生解决一些与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二章:角的初步认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测量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图形理解角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角的定义与分类角的大小比较角的测量方法2.3 教学步骤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了解角的特征。

讲解角的分类,如锐角、直角、钝角等。

演示角的大小比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较规则。

讲解角的测量方法,如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练习题:让学生解决一些与角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三章:混合运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规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混合运算的定义与规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3.3 教学步骤引入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混合运算的组成。

讲解混合运算的规则,如先乘除后加减等。

演示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计算规则。

练习题:让学生解决一些与混合运算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认识多边形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多边形的定义,掌握多边形的性质。

培养学生通过图形理解多边形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多边形的定义与性质多边形的分类4.3 教学步骤引入多边形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了解多边形的特征。

讲解多边形的性质,如边数、内角和等。

讲解多边形的分类,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

练习题:让学生解决一些与多边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五章:认识小数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表示方法。

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小数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7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7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7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引出规律在课的一开始,让学生把双手背到后面去,不看手指,说一说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5根)每两根手指之间有一个空挡,一共有几个空挡?(4个)想一想,手指数和空档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得出:一只手上有5根手指,有4个空档,手指数比空档数多1,空档数比手指数少1。

指出:其实像这样的有规律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首先我们一起到小白兔家去看看吧!(板书:找规律)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1、呈现例题情境图,看看图上有什么?你能从图中找出像我们刚才游戏中手指和空档这样排列的事物吗?看看哪个同学找到的最多?生1:夹子和手帕。

生2:兔子和蘑菇。

生3:木桩和篱笆。

(板书:夹子和手帕兔子和蘑菇木桩和篱笆)2、观察“夹子和手帕”(出示部分手帕图)师:夹子和手帕是怎样排列的?生:一个一个排列的。

师:一个一个排列就是手帕、手帕、手帕……夹子、夹子、夹子……来排列的,它们是这样排列的吗?生:不是。

是按照一个夹子、一个手帕……这样排列的。

师:对,它是按照夹子、手帕、夹子、手帕……顺序排列的。

(板书:夹子、手帕、夹子、手帕……)师:第一个是什么?最后一个是什么?生:夹子。

师: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都是夹子。

还可以说成两端都是夹子。

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夹子、手帕、夹子、手帕……夹子)。

3、小结:像以上这样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间隔的排列,叫间隔排列。

板书:间隔排列。

师:看一看,图上一共晒了多少块手帕?用了多少个夹子?想一想,你发现夹子的个数与手帕的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 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 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版)

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材第48页的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八的第3~7题。

本课学习的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一个知识块,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

因此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师准备】PPT课件。

1.出示口算卡片:40×50=12×30=130×4=80×70=700×8=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预设生1:40×50,先计算4×5,在后面加上两个0。

生2:12×30,先计算12×3,在后面加上一个0。

生3:130×4,先计算13×4,在后面加上一个0。

生4:80×70,先计算8×7,在后面加上两个0。

生5:700×8,先计算7×8,在后面加上两个0。

2.用竖式计算。

102×5=140×7=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预设生1:我用的竖式计算,列竖式。

生2:100×5+2×5。

生3:140×7,先计算14×7,在后面加上一个0。

【参考答案】1.2000360520560056002.510980方法一(出示课件)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1.学生说题意。

预设生1: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生2: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是两个问题。

2.说一说这个问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预设生:160×30,106×30,因数的末尾有0或者因数中间有0。

小学四年级上数学第四周教案 (2)

小学四年级上数学第四周教案 (2)




卫星运行时间
1 1 4(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2 1
1 1 4……114×1
2 2 8……114×20
2 3 9 4
总计第16节
课题
卫星运行时间
第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
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4.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5.锐角的度数小于()度;大于()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度的角是直角,()度的角是平角,()度的角是周角。6.1个周角=()度=()个平角=()个直角。
(三)画一画,量一量。
1.请分别画出90°、40°、125°的角。2.过A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3.过B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114×2=228分114×5=570(分)114×10=1140(分)
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
三、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
列出算式表示114×21=(分)
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4)具体计算:
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解决方法1:
114×20=2280114×1=1142280+114=2394
环节
师生活动
备 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实践练习
一、认一认
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
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度、中心、零刻度线)
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出数的数值。

2. 能够掌握1至999之间的数的读法。

3. 能够认识千位以内的数,如:1000、200、30等。

4. 能够初步理解“几百”、“几十”等表达方式。

5. 能够认识数字“0”和“1”。

二、教学重难点1. 1至999之间的数的读法。

2. 数字“0”和“1”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课前导入通过举例子、出图片等形式,引起学生注意力,导入本节课主题。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尝试读出一些数,并请多数学生报出结果,引导其自行总结规律。

3. 正确读出3位数引导学生正确读出3位数的数值,如:156、450等,并结合实际情境进行练。

4. 会读千位数介绍千位数的概念,引导学生读出如1000、3480等数,并且帮助学生通过练快速掌握千位数的读法。

5. 探究“几百”、“几十”介绍“几百”、“几十”这类表达方式的意思,通过多种形式辅助理解和记忆,如:游戏、图片、数字卡片等。

6. 认识数字“0”和“1”介绍数字“0”和“1”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其代表的意义,如:0个单位、1根勺子等。

四、作业布置完成课上出的练题,复千位数的读法,巩固方法与技能。

五、板书设计1. 1至999之间的数的读法。

2. 数字“0”和“1”的认识。

3. 千位数的记忆和惯。

4. “几百”、“几十”的认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数字的基本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取得了预期效果。

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对数字的记忆能力较弱,难以较快地掌握知识点,明确了后期教学的方向和重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第1节买文具∣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第1节买文具∣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节买文具∣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解决购物问题。

(2)理解元、角、分的概念,能够进行人民币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2)通过解决购物问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方法和人民币的换算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遵守购物规则,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购物问题中的基本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2. 人民币的换算: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购物问题中的基本运算方法。

(2)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能够熟练进行换算。

2. 教学难点:(1)解决购物问题中的复合运算。

(2)人民币换算中的进位与退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购物问题中的基本运算方法和人民币的换算方法。

2. 情境教学法: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解决问题。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购物场景,引出购物问题。

2. 探究新知:(1)讲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在购物问题中的应用。

(2)讲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3. 操练巩固:(1)布置购物问题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

4. 课堂小结:总结购物问题中的基本运算方法和人民币的换算方法。

5. 课后作业:布置购物问题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交流能力。

2. 练习评价:检查学生购物问题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小学四年级上数学第四周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数学第四周教案
3、还有别的画法吗?
用量角器画角。思考讨论用量角器画一个60度 的角,该怎么画?
(1)学生尝试画角
(2 讨论得出
:画角方法
1、画一条射线
2、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度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3、量角器60的刻度线的地方记一个点.
4、射线的端点出发,通过新记的点,再画一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夹的角就是60的角.
实践练习
教学要求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直观地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可能有些角的大小在比较接近时无法进行比较,这时引出量角器。
量角时,重点突出“点与点重合、边与边重合”的量角方法。开始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交流量角的方法,随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量角的经验,并概括出基本的方法。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师 生 活 动
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
练一练
一、引入:
1、出示角的图片∠A∠B,让学生比较大小
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
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1,用∠1分别度量 ∠A、∠B的大小。
4、想一想 ,认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
2、第二题
说一说,在你的学校附近,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垂直的?
可以让学生画个草图
3、第三题
先估计,再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思考,角的边不够长,不能指到量角器上的准确度数,
该怎么办?(把角的一边延长)
因为∠4+∠3=180°
∠5+∠6=180°
所以:∠4=∠5
用平移方式,验证∠6、∠7中的上下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4、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4、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4、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内容教科书6页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

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教学提示让学生清楚知道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一般先比较最高位,如果最高位相同再比较下一位的比较方法,并通过练习达到熟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经历比较两个多位数大小的过程中,利用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类推出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中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难点:位数相同的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老师在课下与同学们的交流中知道,同学们的课外知识非常丰富。

今天老师就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地理知识了解多少。

师和学生交流:请同学们看,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出示课件1:中国地图)师质疑:你知道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北面,这片辽阔的土地是哪个国家吗?(出示课件2:中国和俄罗斯地图)师质疑:与我们国家隔太平洋相望的这个国家是哪个国家?(出示课件3:中国、俄罗斯和美国地图)师和学生交流:老师也在相关资料上搜集了这样一条信息,(出示课件4:三个国家的面积数据)下面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师质疑:看到这组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提问题)有的学生可能提出有关“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问题,这时老师要顺势引导:要比较“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问题,必须解决如何比较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大,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小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比较数的大小)设计意图:针对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课外地理知识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4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44554和366128 16499和16504师质疑:要想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你想怎样比较?请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比较方法。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1 教学目的:1、通过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究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究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才能。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展一些简便计算重点难点:1、指导探究乘法分配律。

2、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方法指导: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详细内容一、激趣导入(约3分钟)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小公司,有4名员工,她想给公司的员工每人买一套工作服,她去商店看中了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想选一套衣服做工作服。

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搭配?2、学生考虑:(1)有几种搭配方案(2)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案,并算出总价。

(学生自己选择方案并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强调:是买4套衣服)二、自主学习(约7分钟)(一)组内研讨,确定方案1、组内研讨(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你推荐的理由。

(3)说说你推荐的方案,需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合作交流(约10分钟)2、汇报交流师: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老师推荐他的方案?师:要想求4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分别列式解答师:因为总价相等,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学生答复后,师在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 师:这个等式怎么读呢?生尝试读等式。

(预设学生读法:A.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乘225乘4加75乘4B.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225和75分别与4相乘的积再相加。

)3、研究其它方案由学生依次汇报出其余3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并引导说出是怎么想的。

计算后分别加上等号。

老师板书一套×4 = 4件上衣+ 4条裤子(225+75)×4 = 225×4 + 75×4(225+125) ×4 = 225×4 + 125×4(175+75)×4 = 175×4 + 75×4(175+125) ×4 = 175×4 + 125×4精讲点拨(约8分钟)(二)观察比拟、猜测验证1、观察比拟2、提出猜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组织学生交流:如何找到50°和140°的角?
3.讨论度量角的方法。(1)课件出示教材26页∠1和∠2,要求学生先估一估这两个角各是多少度,然后尝试用量角器度量这两个角的度数。并说一说量角的方法。
练一练2.3.
有些学生由于在使用量角器时,经常会出现内外圈不分的现象,对此,在指导时应着.估一估。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度量角的单位是1°,现在请大家估一估三个滑梯中的角分别是多少度。(学生尝试估计三个角的度数)
2.折一折,剪一剪。组织学生利用教材附页中的图1剪出不同度数的角,感知角的大小。
25页练一练
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用多种方法尝试测量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培养估计角的大小的意识。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备 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尝试探究,建构知识
深入实践,感受方法
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24页滑梯情境图提问:你能用“角”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一)
1.自主探究,比较测量方法,引发思考。(1)讨论:如何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呢?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研究、实践后进行汇报
(2)质疑:看来大家的测量结果都不够准确,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更准确呢?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如果用来度量的角再小一点就能更准确了
(3)总结:要想准确知道角的大小,必须有一个标准的度量角的单位。
2.认识度量角的单位。(1)说明:在数学王国中,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2)(课件出示圆中的5份、10份)你知道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吗?(5°10°) (3)请大家找一找,看看你能不能找到直角、平角和周角。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找角,观察后发现: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
板书
设计
1角的度量(一)
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
总计第15节
课题
角的度量(二)
第6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
目标
1、认识量角器,能在量角器上找出响应度数的角。2、理解和掌握用量角器量教的方法。3、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难点
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3、引出平角,周角,说明是如何构成的。
4、生活中还有哪些自己看到的平角和周角。
1、观察表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P24)。
2、画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交流本节课的体会和感受。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角的大小变化情况,理解各种角可以由旋转变化的。
板书
设计
旋转与角
平角
周角{画图}
教学反思
本节课很好地遵循了这一理念,将教学置于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通过动手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广泛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掌握新知
通过用三角尺画角的开放性讨论,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经历画角的过程,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角的度量(二)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2.找到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应的量角器上的刻度。3.在角内标出测
总计第16节
课题
角的度量(二)
第7课时
教具
总计第14节
课题
角的度量(一)
第5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
目标
1、经历角的度量过程,体会角的度量本质,了解1度实际有多大。
2、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并会估测生活中角的大小。
3、体会角的大小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
体会角的度量本质,了解1度实际有多大。
难点
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并会估测生活中角的大小。
总计第13节
课题
旋转与角
第4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
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重点
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难点
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备 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旋转角
练一练
交流体会
1、让学生用活动角演示各种角。
2、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画角后,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表示方法。如∠1=60°等。
2、27页第6题三角尺画角
学生先猜想一下,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度数的角?用三角板拼出这些角,再用量角器来量角验证。
1、师生共同小结: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的特殊角有:30°、45°、60°、75°、90°、105°、150°等。
2、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这些知识都在我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备 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实践练习
巩固练习
1、出示角的图片∠A和 ∠B,让学生比较大。2、你知这两个角相差多少吗?
探究新知1.认识量角器。
(1)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后汇报。①量角器是一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180份,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就是1°的角。②量角器上有内、外两圈刻度: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表示,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表示。③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叫作量角器的中心点。中心点两边各有一条零刻度线,两条零刻度线组成的角是180°。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运用课件逐一向学生介绍中心点、外圈刻度、内圈刻度、零刻度线
3、2、在量角器刻度线的地方点上一个点
教学反思
堂上给学生充分操作的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教学上的重点。本节课在探究新知时,让学生以尝试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先试着画角,然后小组交流,谈谈自己画60°角的方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画角的技能。
(3)在量角器上找一找外圈刻度的45°、85°、165°和内圈刻度的30°、60°、150°的刻度线。学生找刻度线,教师巡视指导,共性问题全班指导
2.找角、读角。
(1)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师:了解了量角器,看一看,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出50°和140°的角吗?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辨何时看内圈刻度,何时看外圈刻度
多媒体
教学
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重点
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的角。
难点
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的角。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备 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实践练习
课堂小结
有了量角的基础,学生在画角时的困难相对来说已减少了。因此,指导学生画角时,重点放在让学生的自主探索上,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引导学生小结画角的步骤,总结画角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新知,用自己的语言把画角的过程描述出来,再经过交流思考、升华知识,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
通过用三角尺画角的开放性讨论,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经历画角的过程,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板书
设计
角的度量(二)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