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土壤知识讲解及典型试题训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土壤(含答案)
5.2土壤考点基础练考点一观察土壤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在野外对土壤观察所需进行的方面有()①土壤颜色②土壤水分③土壤质地④土壤剖面构造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从土壤质地看,土壤可分为()A.砂土、黑土、壤土B.砂土、壤土、黏土C.壤土、黏土、黑土D.壤土、黏土、红土【答案】1.C2.B【解析】1.土壤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其中最直观也是最容易观察的是土壤颜色。
土壤的水分不属于土壤的观察内容。
①③④正确,C正确。
C正确。
2.中国主要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系列。
按土壤质地,土壤一般分为三大类: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土壤质地分类是指根据土壤颗粒组成比例对土壤进行分类,通常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B正确。
ACD错误。
故选B。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把甲、乙、丙、丁四份质地不同的土壤堆成形状大小相同的圆锥体,在其中三个土堆上覆盖一层相同的草皮。
通过模拟实验观测相同降水强度下土壤质地、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量的关联性。
壤土质地中,三类不同粒径土壤比例差别较小,砂土、粉土、黏土均以一种粒径为主。
读实验相关数据表,回答问题。
C.黏土D.粉土4.丁土壤属于()A.砂土B.壤土C.黏土D.粉土5.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土壤质地()A.砂粒与黏粒比重接近B.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C.粉粒与黏粒比重接近D.砂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答案】3.B4.C5.D【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砂土是指土壤颗粒组成中砂粒含量较高的土壤,砂粒(粒径1-0.05毫米)含量大于50%为砂土,A错误;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甲土壤中砂粒、粉粒、黏粒各自比重相差不大,含量适中,因此应为壤土,B正确;黏土是含砂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而具有较好可塑性,甲土壤中砂粒比重占40%,黏粒较少,不是黏土,C错误;粉土砂粒比重小于20%,介于砂土和黏性土之间,D错误。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经典大题例题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经典大题例题综合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中国东北黑土地是发育于冲积—洪积物、砂质风积物等成土母质,有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壤,这类土壤颗粒较细、性状好、肥力高,是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
中国的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行政区域涉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东部的部分地区。
但自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东北黑土区逐渐由林草自然生态系统演变为人工农田生态系统。
长期的高强度利用,加之土壤侵蚀,东北黑土区由“生态功能区”逐渐变成了“生态脆弱区”,严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图是东北黑土地开垦后有机质变化图。
(1)推断黑土颗粒较细、均匀一致的原因。
(2)下列黑土保护措施中,请选择一例说明其提高土壤肥力的原理。
①大豆—玉米轮作;②秸秆免耕覆盖还田。
答案:(1)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地表多流水或风力沉积物;成土母质的颗粒大小决定土壤的性状,以流水或风力沉积物为主的成土母质颗粒较细且均匀。
(2)①:玉米、大豆轮作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大豆根部可以固氮,轮作玉米可以使土壤营养物质富集更加全面,维持土壤养分平衡;可显著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通水透气的能力。
选择②:秸秆免耕覆盖还田是将产自土壤的有机物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也可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使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向良性转化;还可保护土壤免受风蚀和水蚀,减少黑土流失。
解析:本题以东北地区为背景资料,考查土壤的形成,以及人类对土壤的改良措施,难度一般。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土壤的形成因素,以及影响土壤肥力高低的因素,并能理解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的影响。
(1)根据所学知识,成土母质的颗粒大小决定土壤的性状;根据材料,“中国东北黑土地是发育于冲积—洪积物、砂质风积物等成土母质”,说明东北黑土地颗粒较细且均匀的原因是流水或风力沉积物为主的成土母质颗粒较细且均匀;而其分布区由于分布在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地表多流水或风力沉积物。
高考地理《土壤》考点真题复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土壤》考点真题复习含答案(2023·新疆)小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为研究“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野外挖掘了一处土壤剖面,并带回少量土壤用于实验研究。
下图为“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各土层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①-淀积层B.①-腐殖质层C.①-母质层D.①-有机层2.小李同学欲增加带回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以提高该土壤肥力。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浇纯净水B.倒入熟石灰C.加入腐烂食物D.拌入细沙【答案】1.B 2.C【解析】1.根据森林土壤一般结构特征判断,图中①位于最表层,应为有机层,①位于有机层之下,应腐殖质层,①位于淋溶层之下,应为淀积层,①位于母岩层之上,应为母质层。
由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净水、熟石灰、细沙均不含有有机质,且对有机质的补充和分解影响不大,因此浇纯净水、倒入熟石灰、拌入细沙并不能直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排除ABD;腐烂食物含有大量有机质,加入腐烂食物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以提高土壤肥力,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在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从下至下依次分为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颜色较深)、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淀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坚实)、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
(2023·北京)读“黑龙江省沿47°N附近地形剖面、植被与土壤分布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3.(1)小兴安岭的主要植被类型为,三江平原的主要植被类型为,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2)松嫩平原的主要土壤类型是。
这里气候湿冷,枯草、落叶等有机残体分解速度(快、慢),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腐殖质含量(高、低),土壤肥力(高、低)。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
该省黑土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其数量和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2 土壤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地理试题
第二节土壤知识点一观察土壤1.按照土壤的质地可以分为( )A.黑土黄土紫色土 B.砂土壤土黏土C.黄土黏土红壤 D.水稻土黑土砂土2.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是( )A.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B.土层的疏松程度C.土壤颗粒的大小 D.水分的多少读耕作土壤剖面图,完成3~4题。
3. 图中②层为( )A.腐殖质层B.淋溶层C.犁底层D.耕作层4.关于图中①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B.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C.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组成D.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当某一土壤中体积比分别为: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和空气各20%~30%时,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称为理想土壤。
下图为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图。
读图回答5~6题。
5.该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是( )A.母质 B.气候C.地形 D.生物6.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高温多雨,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B.该土壤矿物质比重大,应发育在酸性母质上C.该土壤水分较多,空气偏少D.该土壤水分和矿物质偏多,有盐碱化现象知识点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7.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8.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B.在寒冷条件下,有机质分解缓慢C.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减弱D.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牙刷草是找铜矿的指示植物。
“牙刷草,开紫花。
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
据此完成9~10题。
9.牙刷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来自( )A.生物 B.气候C.地形 D.成土母质10.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B.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C.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D.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壳逐渐加厚知识点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
高一地理《土壤》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土壤》练习题含答案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问题。
1.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A.黑土B.红壤C.水稻土D.寒漠土2.在适宜的日照和温度条件下,岩石表面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的沉积作用B.风力的侵蚀作用C.苔藓类生物活动D.高等植物的生长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影响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的主要因素是()A.生物B.气候C.成土母质D.人类活动4.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②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5.下列地区中,风化壳厚度最厚的是()A.热带雨林B.热带荒漠C.温带草原D.亚寒带针叶林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
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成土母质B.气候C.生物D.地形7.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A.赤红壤B.砖红壤C.红壤D.黄壤8.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和地质B.气候和岩石C.气候和生物D.成土母质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多,保肥、保水性强,是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土壤。
20世纪50年代以来,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
近年来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1示意东北平原黑土的分布,图2示意东北平原黑土厚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建设人工水渠C.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D.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10.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A.实现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B.发展畜牧业,压缩耕作业规模C.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D.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案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
高中地理土壤知识讲解及典型试题训练
高中地理土壤知识讲解及典型试题训练澳大利亚地势低平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盐分容易随地下水蒸发而上升到地表,造成盐碱危害。
科学家发现在南部小麦带(下图中阴影区)盐渍化农田上种植一种根系发达、吸水性强的盐生灌木滨藜,3~4年后,土壤盐分明显降低,并可在盐生灌木行间种植大麦、燕麦等作物,发展畜牧业。
据此完成1~2。
1.图中M地土壤盐分含量最低时为该地A.春季 B.夏季C.秋季D.冬季2.种植滨藜能使土壤盐分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降低地下水位,吸收土壤盐分B.枝叶茂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C.增加大气降水,稀释土壤盐分D.根系较发达,增加土壤地下水知识讲解:概念: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物质的主要作用:(1)土壤矿物质:种类繁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
(2)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矿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
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酶的转化所形成的灰黑土色胶体物质,通过阳光杀灭了致病的有害菌病毒寄生虫后,保留其营养物质的土壤,一般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以上。
腐殖质的主要作用有:①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腐殖质既含有氮、磷、钾、硫、钙等大量元素,还有微量元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以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
②增强土壤的吸水、保肥能力:腐殖质是一种有机胶体,吸水保肥能力很强。
③改良土壤物理性质:腐殖质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可以提高粘重土壤的疏松度和通气性,改变砂土的松散状态。
同时,由于它颜色较深,有利于吸收阳光,提高土壤温度。
④促进土壤植物的生长:腐殖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能量,土壤酸碱适宜,因而有利植物生长,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
⑤作物生长发育:腐殖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有机酸、维生素及一些激素,对作物生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呼吸和对养分的吸收,加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第六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土壤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是:A、气候因素B、生物因素C、地形因素D、母质因素2、下列哪种生物对土壤形成有显著促进作用?A、真菌B、细菌C、动物D、所有生物3、土壤的质地主要受哪种因素影响?A、气候因素B、生物因素C、地形因素D、母质因素4、下列哪种因素最能加速土壤形成过程?A、降水稀少B、气温低C、地表植被覆盖率高D、坡度陡5、(选择题)下列哪项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不如气候、母岩和生物因素显著?A. 地形B. 气候C. 母岩D. 生物6、(选择题)以下说法中,哪一项与土壤层次结构无关?A. 土壤质地B. 土壤肥力C. 土壤颜色D. 土壤pH值7、题干:以下哪种因素不是土壤形成的非生物因素?A. 气候B. 母质C. 生物D. 地形8、题干: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以下哪种生物活动对土壤形成有促进作用?A. 蚯蚓挖掘土壤B. 树木根系固定土壤C. 草原植被覆盖土壤D. 食物残渣积累土壤9、下列哪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最小?A、生物因素B、气候因素C、地形因素D、地质因素 10、以下哪种气候条件最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寒带气候11、下列哪项不属于土壤形成的成土母质?()A. 岩石B. 沉积物C. 农作物残留物D. 水体12、影响土壤形成最直接、影响范围最大的因素是()。
A. 地形B. 气候C. 生物D. 成土母质13、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非生物因素?A. 气候B. 地形C. 地质D. 植被14、在下列土壤类型中,哪一种土壤的形成主要与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有关?A. 黄土B. 黑土C. 红壤D. 沙土15、土壤中的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石的风化作用,这一过程主要受哪种因素影响最大?A、生物因素B、气候条件C、母质D、地形条件16、在以下哪个气候条件下,土壤的形成速度会相对更快?A、寒冷湿润B、炎热干燥C、温暖湿润D、温带海洋性气候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分析下列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并说明其作用原理。
土壤的组成试题及答案高中
土壤的组成试题及答案高中土壤是地球表面覆盖的一层松散物质,它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关于土壤组成的一些高中水平的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A. 矿物质B. 有机质C. 生物D. 空气和水分E.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 E. 所有以上选项试题二:土壤中矿物质的主要来源是什么?A. 岩石风化B. 植物残体C. 动物排泄物D. 人为添加E. 空气和水分答案: A. 岩石风化试题三: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哪里?A. 岩石风化B. 植物残体C. 动物排泄物D. 人为添加E.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 E. 所有以上选项试题四:土壤中生物的作用是什么?A. 促进矿物质的风化B. 分解有机质C. 调节土壤的物理性质D. 所有以上选项E. 以上都不是答案: D. 所有以上选项试题五: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是什么?A. 提供氧气B. 供应水分C. 调节土壤温度D. 促进根系发展E.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 E. 所有以上选项试题六:土壤的pH值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A. 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B. pH值对植物生长没有影响C. 只有碱性土壤适合植物生长D. 只有酸性土壤适合植物生长E. 土壤的pH值只影响土壤的微生物活动答案: A. 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试题七: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是什么?A. 矿物质含量B. 有机质含量C. 微生物数量D. 土壤结构E.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 E. 所有以上选项试题八: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过度耕作B. 缺乏植被覆盖C. 土壤结构不良D. 所有以上选项E. 以上都不是答案: D. 所有以上选项试题九:土壤改良的方法包括哪些?A. 施用有机肥料B. 种植覆盖作物C. 改善土壤结构D. 所有以上选项E. 以上都不是答案: D. 所有以上选项试题十: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A. 工业排放B. 农业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C. 生活垃圾D. 所有以上选项E. 以上都不是答案: D. 所有以上选项结束语:通过这些试题,我们可以看到土壤的组成是多样的,包括矿物质、有机质、生物、空气和水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2土壤》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2土壤》练习题及答案第二节土壤基础练知识点1土壤的颜色土壤颜色是土壤的重要特征,根据颜色命名土壤是土壤重要的命名法则。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地区中,根据黑色命名土壤的是( )A.东北地区B.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D.西北地区2.关于土壤颜色与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A.华北地区—红色B.南方地区—蓝色C.四川盆地—青色D.北方地区—黑色和黄色知识点2土壤的物质组成和质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红壤、黑土、水稻土的土壤成分构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分别对应( )A.水稻土、黑土、红壤B.红壤、水稻土、黑土C.黑土、水稻土、红壤D.红壤、黑土、水稻土4.关于土壤透水性的比较( )A.甲最好B.乙最好C.丙最好D.三者一样知识点3土壤剖面构造如图为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腐殖质层B.②为淋溶层C.③为有机层D.④为淀积层6.关于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知识点4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2023·江苏徐州期末]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密切相关。
如图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变化图。
读图,完成7~8题。
7.东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低山丘陵区最主要的原因是( )A.植被生长迅速B.地形平坦,土层深厚C.微生物分解缓慢D.成土母质矿物质多8.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除了气候外,还有( )A.成土母质B.地质条件C.岩石性质D.生物种群知识点5土壤的功能和养护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
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
据此完成9~10题。
9.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A.土层薄B.降水变率大C.坡度大D.植被覆盖率低10.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A.调节大气温度B.提高土壤肥力C.增大空气湿度D.增加日照时数易错练易错点1对土壤的质地及剖面判读不清我国南沙群岛多为珊瑚礁岛,大部分岛屿呈椭圆形,土壤发育于大小不同的礁盘上。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总结归纳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总结归纳综合题1、下图为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看,字母a、b、c、d组成的水循环属于________。
(2)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图中可见参与土壤形成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
答案:海陆间循环(或大循环)成土母质(或风化壳)生物气候地貌生物生物促进有机质的积累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解析:考察水循环和土壤的相关知识。
(1)由图可知,a为蒸发,b为水汽输送,c为降水,d为地表径流,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汽,在水汽输送的作用下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等落到地面,部分成为地表径流等,最后回归海洋,所以由他们组成的水循环属于海陆间循环。
(2)土壤的发生起始于母岩的风化过程,坚硬的裸露岩石,在日积月累的风化作用下形成成土母质。
接下来,这些成土母质在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的作用下,逐渐演变为原始的土壤,然后再经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熟化,最终产生肥力,形成成熟土壤。
小提示: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分布着以栎属高山栎组为主要建群种的硬叶常绿阔叶林,是分布区主要的薪柴来源,砍伐后其萌生能力很强。
该森林类型既有由高大乔木构成的森林,又有由小乔木构成的矮林,还有灌木林,其分布范围可从海拔1200米,一直到4200米的林线附近。
研究发现,硬叶常绿阔叶林在青藏高原大幅度隆升前分布广且连续,其目前分布状况与青藏高原隆起有直接关系。
左图示意我国目前硬叶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右图示意硬叶常绿阔叶林中高山栎植株平均高度与海拔的关系。
(1)简述我国目前硬叶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特点。
(2)分别指出海拔3.2km以下、以上我国高山栎林植株平均高度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形成原因。
(3)说明青藏高原大幅度隆升对我国西南地区硬叶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影响。
6.1 土壤专题——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讲义附真题及解析
图示
2.土壤剖面构造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这 些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 土壤剖面一方面反映了土壤的发育程度: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土层薄、层 次少或分层不明显,表明土层发育程度低。 自然土壤剖面及各层特点(以森林土壤为例)
(4)地形 地形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影响土壤与环境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海拔高度、坡度、坡向 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物质的转化。
从山顶到低平洼地,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和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5)时间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在自然状态下,形成 20 厘米厚可耕作的土壤,一般 需要 100 至 1000 年。
土壤肥力最终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的需要。
土壤的组成
矿物质 有机质 水分 空气
状态
固态 固态 液态 气态
体积比例
45% 5% 20%~ 30% 20%~ 30%
肥力特征
作用
肥力
由成土母质发育。是土壤中矿物
养分的主要来源
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
于土壤中水、肥、气、
自然土壤层
特点
有机层 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
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 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淀积层
淋溶层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 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母岩层 坚硬的岩石 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层特点。
植被 热带雨林 热带季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荒漠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4.2土壤(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4.2土壤(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境内富锌土壤广泛发育。
研究人员分别对区内酸性岩类风化物母质区(a)、深变质岩类风化物母质区(b)、变质酸性岩类风化物母质区(c)、红色碎屑岩类风化物母质区(d)等不同区域、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富锌含量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对表层土壤锌富集影响最小的风化物母质是()A.酸性岩类B.深变质岩类C.变质酸性岩类D.红色碎屑岩类2.该区不同风化物母质区土壤锌含量()A.表层数值相近B.深层高于表层C.受气候影响显著D.与成土母质有关3.该省农业区的土壤类型多为()A.黑土B.白土C.青灰色土D.紫土气候是影响植被类型和土壤性质的重要因素。
秦巴山区是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山区土壤有机碳受气温和降水影响呈现有规律的时空变化。
下图示意秦巴山区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系数(绝对数越大,相关性越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土壤有机碳与气候相关性最强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5.海拔大于1000米,夏季降水与土壤有机碳呈正相关的理由是()A.降水多,植物生长茂盛B.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多C.气温高,矿物质风化快D.降水多,土壤淋溶性强大兴安岭北部分布着四季常绿、生长缓慢的原始泰加林,叶片小,成针状,表面有蜡质,树木直根较短、侧根发达。
泰加林下发育着漂灰土,因土壤中有灰白色的灰化层而得名。
灰化层是含有有机酸的渗透水下渗通过表土层,使铁铝矿物元素遭到淋失,氧化硅成粉末状残留下来而形成,土壤厚度一般50至60厘米。
下图示意漂灰土和黑土土壤剖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泰加林植被典型特点可以反映出其生长区()A.炎热干燥,蒸发强B.四季分明,降水多C.地势起伏,河湖少D.冻土广布,多大风7.与黑土相比,漂灰土()A.土层深厚,质地黏重B.腐殖质含量高C.矿物淋失,颜色较浅D.过渡层厚度小土壤水分消耗与植被根系分布直接相关。
土壤的考察热点及答题技巧解读(原卷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专题20 土壤考察的热点及答题技巧解读土壤是新教材体系的内容,但土壤的考察由来已久,常见的方向是将其作为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之一。
在近些年的考察中,土壤成因、剖面特征,土壤的物质组成及变化,土壤质地及与土壤与农业的关系等考频较高。
一、土壤中的物质成因(一)土壤成分及作用:土壤的成分比较复杂,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水分和空气组成。
矿物质直接或间接来自岩石风化物,是土壤的“骨骼”。
有机质包括动物和植物的残体,以及其经过微生物作用形成的腐殖质。
有机质比重远低于矿物质,但对土壤肥力影响很大,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水分和空气贮存在土壤固体颗粒之间的孔隙中,两者的比例并不固定,常会随着外界气温、湿度、降水等条件的变化而此消彼长。
土壤孔隙也是细菌、真菌等土壤微生物和蚯蚓、线虫类等土壤动物的生存空间。
土壤中的微生物虽小,肉眼无法看到,但其数量十分惊人,而且作用很大,如分解有机质释放出营养元素,供植物利用。
(2)物质的成因1.成土母质2.气候3.地形4.生物1.(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
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
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
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2)。
(1)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夏季风北边缘线表示夏季风到达的最北边界,其位置随夏季风强弱而移动。
毛乌素沙地在距今约10000~8500年期间风沙堆积,约8500~3000年期间土壤发育。
下图示意最近几十年夏季风北边缘线的平均位置。
完成下面小题。
2.毛乌素沙地湖沼沉积增强期间,河西走廊中部地区广泛发育( ) A .森林土B .草原土C .荒漠土D .高寒土二、土壤剖面1.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土壤剖面一方面反映了土壤的发育程度: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土层薄、层次少或分层不明显,表明土层发育程度低。
高三复习地理“土壤”专-题复习解读
四大 肥力
水 水过多
根系缺氧,植物死亡
通气透水、蓄水保温
因子
气 空气过多
养分水分供应不足,植物枯萎
热
基础知识—土壤的结构
根系密集, 有机质丰富 保水保肥, 养分含量低 质地粘重, 通气不良
基础知识—气候与土壤
岩石矿物的气Fra bibliotek风化强度
降水量越多, 温度越高, 岩石矿物风化作用越强
候
有机质的积
潮湿、寒冷有利于积累
立
土壤即土地 ?
地上层
体
土地是指陆地表层一定范围内 地表层
全部自然要素(气候、地貌、岩石、
空
土壤、植被和水文等)相互作用形 成的自然综合体。
地下层 间
基础知识—土壤的组成及肥力
矿物养分
肥
以氮素为主的养分
基础知识—土壤的组成及肥力
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 协调程度, 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其中有机质 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
“土壤”专 题复习解读
土壤的作用
1.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
光照 热量
空气 水分(土壤提供) 养分(土壤提供)
土壤的作用
2.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圈(pedosphere)
大气圈
生物圈
岩石圈
水圈
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土壤的作用
大气圈 释放CO2、CH4.H2S、
N2O,吸收O2
C. 有利于山药的充分采光 D. 便于果实的收获
均匀受到光照, 内部糖分分布会均匀, 提高瓜果的品质 立体栽培, 提高瓜苗密度, 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充分通风透光, 避免西瓜和地面接触,, 减少病虫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土壤知识讲解及典型试题训练
澳大利亚地势低平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盐分容易随地下水蒸发而上升到地表,造成盐碱危害。
科学家发现在南部小麦带(下图中阴影区)盐渍化农田上种植一种根系发达、吸水性强的盐生灌木滨藜,3~4年后,土壤盐分明显降低,并可在盐生灌木行间种植大麦、燕麦等作物,发展畜牧业。
据此完成1~2。
1.图中M地土壤盐分含量最低时为该地
A.春季 B.夏季C.秋季D.冬季2.种植滨藜能使土壤盐分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降低地下水位,吸收土壤盐分B.枝叶茂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C.增加大气降水,稀释土壤盐分D.根系较发达,增加土壤地下水知识讲解:概念: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物质的主要作用:
(1)土壤矿物质:种类繁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
(2)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矿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
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酶的转化所形成的灰黑土色胶体物质,通过阳光杀灭了致病的有害菌病毒寄生虫后,保留其营养物质的土壤,一般占土壤有
机质总量的85-90%以上。
腐殖质的主要作用有:①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腐殖质既含有氮、磷、钾、硫、钙等大量元素,还有微量元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以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
②增强土壤的吸水、保肥能力:腐殖质是一种有机胶体,吸水保肥能力很强。
③改良土壤物理性质:腐殖质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可以提高粘重土壤的疏松度和通气性,改变砂土的松散状态。
同时,由于它颜色较深,有利于吸收阳光,提高土壤温度。
④促进土壤植物的生长:腐殖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能量,土壤酸碱适宜,因而有利植物生长,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
⑤作物生长发育:腐殖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有机酸、维生素及一些激素,对作物生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呼吸和对养分的吸收,加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3)土壤微生物:种类很多,人类利用微生物产生植物需要的一些养料。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如下:①分解有机质:作物的残根败叶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只有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腐烂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供作物利用;并且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②分解矿物质:例如磷细菌能分解出磷矿石中的磷,钾细菌能分解出钾矿石中的钾,以利作物吸收利用。
③固定氮素:土壤中有一类叫做固氮菌的微生物,能利用空气中的氮素作食物,在它们死亡和分解后,这些氮素就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固氮菌分两种,一种是生长在豆科植物根瘤内的,叫根瘤菌,种豆能够肥田,就是因为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了土壤里的氮素;另一类单独生活在土壤里就能固定氮气,叫自生固氮菌。
(4)水分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体,其中布满着大大小小蜂窝状的孔隙。
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同时,还能溶解和输送土壤养分。
(5)土壤空气:土壤空气对作物种子发芽、根系发育、微生物活动及养分转化都有极大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1)不利影响:由于违反自然成土过程的规律,人类乱砍乱伐,乱扔垃圾、以及对有毒化学制剂的超量使用,水源污染,土壤污染,一些破坏良田土层的错误做法,造成了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和荒漠化等。
(2)积极改良
a排水与灌溉通过合理的喷灌、滴灌、渗灌等灌溉技术及排水措施,对农田土壤水分进行调节,并影响其他因素,使土壤的水、肥、气、热及微生物状况处于良好状态,减轻土地盐碱化,向提高土壤肥力方向转化。
(图片来自百度)
b平整土地如坡改梯田,从地形地貌发生改变,使坡地变为梯田和台地,可以减轻水土流失,从而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改善了土壤的生产条件。
(图片来自百度)
c、地膜覆盖具有减轻雨滴打击、防止冲刷与土壤结皮形成的作用;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天旱保墒(土壤中水分)、雨后提墒,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生长发育,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能使土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使地温下降慢、高温持续时间长,利于肥料的腐熟和分解,提高土地肥力;还可抑制杂草生长。
(图片来自百度)
d、秸秆还田
优点:①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补充了土壤养分,改良土壤、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②能有效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
③能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对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矿物质养分的转化,提高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④秸秆还田可减少化肥使用量。
⑤秸秆还田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缺点①秸秆还田量过大或不均匀易发生土壤微秸秆还田生物(即秸秆转化的微生物)与作物幼苗争夺养分的矛盾。
②秸秆翻压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孔隙大小比例不均、大孔隙过多。
③易发生病虫害。
秸秆中的虫卵、带菌体等一些病虫害,在秸秆直接粉碎过程中无法杀死,还田后留在土壤里,病虫害直接发生或者越冬来年发生。
现还没有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e、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
我国旱地多采用以禾谷类为主或禾谷类作物、经济作物与豆类作物的轮换,或与绿肥作物的轮换,有的水稻田
实行与旱作物轮换种植的水旱轮作。
主要作用:
①防治病、虫、草害如将感病的作物与未感病的作物实行轮作,可消灭或减少这种病菌在土壤中的数量,减轻病害。
合理的轮作是综合防除杂草的重要途径,因不同作物栽培过程中所运用的不同农业措施,对田间杂草有不同的抑制和防除作用。
水旱轮作可在旱种的情况下抑制,并在淹水情况下使一些旱生型杂草丧失发芽能力。
②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各种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各种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各不相同。
因此两类作物轮换种植可保证土壤养分的均衡利用,避免其片面消耗。
③调节土壤肥力谷类作物和多年生牧草有庞大根群,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绿肥作物和油料作物,可直接增加土壤有机质来源。
水旱轮作还可改变土壤的生态环境,增加水田土壤的非毛管孔隙,有利土壤通气和有机质分解,消除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并可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殖。
f、锄地用锄头将土壤翻新,可以除去杂草,让农作物快速生长。
天气干旱时,通过锄地翻动土壤表面形成一个疏松的隔离层,切断上下层毛管的联系,防止跑墒。
同时有利于植物的根向土壤深处生长,以便获取更多的水分和营养。
g、碾压土地当土壤含水量较低时,进行碾地,使地表形成略为紧实的土层,一方面可以接通已断的毛细管,使底墒借毛管作用上升;另一方面可减少大孔隙,防止水汽扩散损失;同时使耕层上再形成一个平整而略松的薄层,保墒效果更好。
h、种植绿肥作物等栽培绿肥以豆科作物为主,如紫云英、苜蓿、草木樨、柽麻、田菁、蚕豆、苕子、紫穗槐等;非豆科作物有肥田萝卜、荞麦等,以及各种水生绿肥。
①丰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绿肥作物施入土壤后,直接增加土壤养分。
豆科绿肥的生物固氮作用,在氮素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
②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
增强土壤缓冲性,加速脱盐和消除活性铝及游离铁的危害。
③保护土壤净化、美化环境,抑制杂草危害等。
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割青沤肥、草田轮作、粮肥间套、扩种绿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越种越肥,产量越来越高。
实行深耕、增施有机肥料、给过酸的土壤(如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红壤)施石灰等措施,可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发挥微生物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答案解析:
1.D 图中M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气温较低,返盐作用弱;降水较多,淋盐作用强,故土壤盐分含量最低时为该地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