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备成功经验的启示意义

合集下载

历史人物刘备的故事及其启示

历史人物刘备的故事及其启示

历史人物刘备的故事及其启示诸葛亮对刘备的评价: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历史上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一起来看看吧!刘备人生第一大转折点:鱼入大海、鸟上青天刘备曾对关羽说:“吾乃笼中鸟、网中鱼。

——此一行如鱼入大海、鸟上青宵,不受笼网之羁绊也!”说的是刘备离开许都,挣脱曹操的束缚,有惊无险地脱离了虎口。

那刘备是如何脱离曹操束缚的呢?不靠别的,靠演戏。

刘备在下邳投了曹操,处决吕布后跟随曹操一起回许都。

在许都期间,刘备和董承等人预谋诛杀曹操。

为了不让曹操看出自己的志向,刘备“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刘备种菜的这一招没能够骗过曹操。

曹操为了进一步试探,请刘备去喝“青梅酒”,酒桌上,曹操说出了那句惊天劈地的话:“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曹操想要通过这句话来试探刘备,进一步确定刘备有没有野心。

结果,刘备的表演成功打消了曹操的疑虑。

刘备因为曹操看穿了自己的心迹,筷子都吓掉了。

他一定觉得这下完蛋了。

这时恰好响起了雷声,刘备借雷说事,轻描淡写且不乏幽默和自嘲地说了句:“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这时候的曹操,已经没有了顾虑,他相信了刘备的话,所以大笑说:“丈夫亦畏雷乎?”刘备于是借题发挥说道:“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一个害怕雷声的男人,有何前途?曹操因此不疑刘备。

还是郭嘉、程昱等旁人看得清楚,说曹操放走刘备是“放龙入海、放虎归山”,把刘备比喻成龙、虎,可惜曹操终被刘备表演所迷惑,说了句“我有朱灵、路昭二人在彼,料玄德未必敢变心。

”为什么要把“煮酒论英雄”这一节当作是刘备人生的转折点?因为,通过曹操的口,刘备从此声名远播。

刘备还和董承等结盟,“皇叔”的头衔得到了汉献帝的认可,用行动确立了正统的地位。

从此,刘备正式与曹操对立。

所以,这是刘备人生的第一大转折点。

刘备人生第二大转折点:夺取西蜀、奠定版图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主要包括荆州大部、益州、汉中等地,征服孟获后还包括南蛮(云南、贵州的一部分),但蜀国的根基乃是益州,都城成都即属益州。

三国演义中刘备占荆州的心得和感悟

三国演义中刘备占荆州的心得和感悟

三国演义中刘备占荆州的心得和感悟
1. 人才的重要性:刘备在占荆州期间,得到了许多有才干的人的辅佐,如诸葛亮、关羽、张飞等。

这些人才在刘备的统治下,为荆州的治理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刘备也因此能够迅速地在荆州建立起自己的声望和权威。

2. 忠诚和信任的重要性:刘备及其手下的将领们对彼此都非常忠诚和信任,这种忠诚和信任在刘备占荆州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为荆州的繁荣和稳定努力。

3. 坚持正义和为百姓着想的重要性:刘备在占荆州期间,始终坚持正义,为百姓着想。

他对于荆州的治理和改革非常重视,不断为荆州的百姓谋福利,使得荆州的社会秩序得到了稳定,经济得到了发展。

4. 智谋和策略的重要性:刘备在占荆州的过程中,展现出了自己的智谋和策略。

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联合孙权、攻占益州、笼络人才等,逐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综上所述,刘备占荆州的心得和感悟告诉我们,成功需要依靠人才、忠诚和信任,同时还需要坚持正义和为百姓着想,只有具备这些品质和素养的人,才能够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刘备的职业规划能力

刘备的职业规划能力

刘备的职业规划能力引言在现代社会,职业规划能力被广泛认为是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于每个职场人士来说,职业规划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实现职业目标,还能让他们在职业发展中更加有信心和方向。

刘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虽然生活在古代,但他在职业规划能力方面的表现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本文将以刘备的职业规划能力为例,来探讨其在古代的成功规划。

背景介绍刘备,字玄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生活在东汉末年,经历了动荡不安的三国时期,最终建立了蜀国。

在其职业生涯中,刘备表现出了卓越的职业规划能力,帮助他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达到了自己的职业目标。

具体表现1. 明确目标刘备在职业规划过程中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他希望能够重建汉室,让民众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刘备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寻找机会建立自己的势力。

2. 深入思考刘备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

他不仅考虑了目标的实际可行性,还考虑了自己的人脉资源和政治气候等。

通过深入思考和权衡利弊,刘备做出了抉择,并且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

3. 与贤才合作刘备非常重视人脉资源,并且善于发掘和利用身边的贤才。

他与关羽、张飞等好友结为兄弟,与诸葛亮等智者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通过与他们的合作,刘备得以分享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4. 沟通和协调能力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刘备展现了出色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他能够与各种各样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且能够促成各方的合作。

他善于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解决各种问题,推动职业发展。

5. 持之以恒刘备在职业规划过程中从不放弃,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

他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始终保持对成功的追求。

他的坚持和毅力成为他最终成功的关键。

结论刘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展现了非常出色的职业规划能力。

他的明确目标、深入思考、与贤才合作、沟通和协调能力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都是我们在现代职场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刘备创业新启示

刘备创业新启示

刘备创业新启示每一个胸怀大志而又白手起家的男人,创业的第一桶金尤为重要,刘备自不例外。

对于志在四方的刘备来说,要想攫取创业的第一桶金,必须拥有两方面的前提条件:内在的因素与外在的条件。

内在的因素包括个人的意愿及自身的能力。

外在的因条件则涵盖时运、人脉、资金、人才等方面。

刘备在创业之前,是否具备这些因素?他又是如何聚集这些因素,最终成就一番伟业的呢?一、刘备创业的先天优势与先天不足刘备创业的先天优势主要体现在志向、血统、相貌及信义四个方面。

一个有志创业的人,必然具备胸怀壮志的远大理想,这一点在刘备身上凸显得非常充分。

《三国志·先主传》中曾记载:“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

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由此可见少年刘备的宏阔远志。

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则干脆宣称他“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三国志》作者陈寿更是将刘备与“尽吞天下”的刘邦相提并论,认为他“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郭嘉也曾赞许刘备“素有雄才而甚得人心”,可见刘备之志不在小也。

此外,皇族血脉和奇异的长相也为刘备的创业立下汗马功劳。

就身世来说,刘备贵为帝室之胄,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其父刘弘也曾官至东郡范令,虽然传至刘备一代已家贫如洗,但皇室宗亲的血脉多少还是有一定的号召力。

就相貌来看,《三国志》说他“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顾自见其耳”,《三国演义》说他“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由此可概托刘备相貌的两大特点:垂手下膝,目自顾其耳,这一迥异于常人的奇人天相,为他赢得了“贵人”的名声,关羽、张飞之所以心甘情愿为他效力,中山大商之所以欣然赞助,刘备的贵相在此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不能排除仁德信义对刘备创业成功的重要性。

《三国演义》第1回描写刘备“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三国志》也说他“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

刘备人生经历给你的启示

刘备人生经历给你的启示

刘备人生经历给你的启示刘备的一生那可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就像一部超级精彩的大电影,让人看了不禁感慨万千。

刘备出身贫寒,就是个卖草鞋的,可他心里却怀着大大的梦想。

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很多人起点低得不能再低了,可能是个小职员,可能是个打工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有远大的志向啊。

刘备可没因为自己是个卖草鞋的就自暴自弃,他始终相信自己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这种信念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始终照亮着他前行的路。

我们也应该这样,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觉得自己行,那才能有可能真的行呢!再看看刘备四处奔波的经历。

他没有自己的地盘,到处投靠别人,今天在这儿,明天在那儿。

这过程中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白眼,那肯定是数都数不清。

可他没有放弃啊,就像一个执着的旅行者,不管路途多么坎坷,都要向着自己的目的地前进。

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事儿,那可真是经典中的经典。

一般人被拒绝一次可能就灰心了,他倒好,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

这要是换了别人,可能早就不耐烦了,可刘备就是有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儿。

这告诉我们什么呢?在生活中我们想要得到一些东西,尤其是那些对我们很重要的东西,比如一个好的工作机会,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那是得付出努力的,不能轻易放弃。

如果遇到一点挫折就退缩,那还能做成什么大事呢?刘备为人宽厚仁慈,他对待自己的手下就像家人一样。

他的手下跟着他,那可真是死心塌地的。

这就像我们在一个团队里,一个好的领导者要是能真心对待自己的成员,大家肯定会齐心协力,劲儿往一处使。

刘备从来不会因为一点小错误就对自己的手下大发雷霆,他总是能包容他们。

这就好比我们和朋友相处的时候,谁还没有个犯错的时候呢?要是能互相包容,那友谊肯定能长长久久。

要是因为一点小事就和朋友闹掰了,那可就太不划算了。

刘备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遭遇了很多次失败。

比如说他被曹操打得那叫一个惨啊,丢盔弃甲的。

但是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一次次地重新站起来。

刘备初入职场经历的启示

刘备初入职场经历的启示
刘备引关、张来到皇甫嵩、朱隽军时,皇甫嵩、朱隽已经用火攻之计攻破了黄巾军。他们推测残敌可能投奔与卢植正在对抗的张角,要刘备即刻会师相助。刘备领命,引军复回。
在路上,他们发现了被关押在囚车中正被解押的卢植。“只见一簇军马,护送一辆槛车;车中之囚,乃卢植也。玄德大惊,滚鞍下马,问其缘故。”原来是卢植因为没有贿赂朝廷派来的黄门左丰,被左丰怀恨在心,打了小报告。被免职拿问,并由董卓取而代之。张飞听罢大怒,要斩护送军人,营救卢植。被刘备制止了:“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刘备不营救卢植,是对卢植没有感情吗?卢植是刘备往日的恩师,从刘备积极投奔并欲相助卢植的心理来看,往日的师徒之谊应该是深厚的,并且在见面之后,卢植积极的帮助刘备,补充了他的实力,并让他充当与同僚之间的联络使者,使其能在社交舞台上得到展现的机会。从“玄德大惊,滚鞍下马,问其缘故。”的惶恐和震动来看,刘备与卢植的交往早已超越了昔日的师徒之谊,而把卢植作为自己事业前进中依靠的重要力量,刘备的惶恐可能如一个见到大树将倾倒的猢狲。但是刘备作为一个刚从社会底层模爬出来草根英雄,不得不惘顾规则而生存,他不能像梁山好汉一样砸了囚车,去占山为王。他一直渴望在主流社会中扬名立腕。感情屈服于理智:“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这句话看似说给张飞听的,实际上是对卢植的一种劝慰,表达了自己的一种微妙的立场。“朝廷自有公论”说明现在卢植的遭遇是不公正的,“汝岂可造次”——现在武力营救卢植,虽然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属于破坏国家司法制度,不仅自己违法,卢植都可能回引火上身。
刘备被任命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克日上任,“玄德将兵散回乡里,”连带队老大也还是这么费周折才讨得个七品小官,二当家、三当家也还是白身,跟随三人起兵的三五百乡勇和卢值拨付的一千人马也难讨得什么封赏,刘备也实在没有余财去维持一支军队。更重要的恐怕是刘备还不到而立之年,一个从草根社会爬出来的青年就做了县处级干部,心里应该还是比较满意的,东汉王朝刚比较成功的镇压了一次农民起义,这座大厦还算维持了下去,虽然这个职务虽然微小,但是毕竟走上了仕途的正轨,作为一方父母官也的确没有需要去培育一支私人军队——队伍实力并不强大,办不成什么大事,弄不好还坏了自己的名声。所以刘备遣散了军队,“止带亲随二十余人,与关、张来安喜县中到任。”

我们可以从三国成功的创业者刘备身上学到哪些素质

我们可以从三国成功的创业者刘备身上学到哪些素质

我们可以从三国成功的创业者刘备身上学到哪些素质展开全文刘备(161年-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早期极为穷困潦倒,曾被东吴陆绩说成“织席贩履”之辈,这样一个人物,在三国纷争的年代,早期东奔西走,无容身之地,最终却能坐拥西川,建立蜀国,成为蜀汉开国皇帝,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这比如今一个白手起家之人,通过自身奋斗成为全国排名前三的富豪,难度要大的多了,刘备能够达到这样的成就,其身上的值得当代创业者学习的素质实在太多太多了,笔者在此只捡几个重要的说说。

1、善于借势刘备的父亲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但是刘备却有远大的志向,曾在树下玩耍之时就称“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但他深知,在当时的环境下,想要成就一番事业,依靠自己的能力绝难实现,因此,他对外宣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但刘备究竟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虽然《三国志》上是这么记载的,但是,其实还是很值得怀疑的,当时就有东吴陆绩之言,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

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但不管怎样,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就表明了他是皇室血统。

正因为皇室血统,让他在三国乱世后,具有很高的号召力,也获得了刘皇叔的美誉,这就是借人之名,成己之事,刘备当真将借势运用的炉火纯青。

现代社会,靠着老老实实的打拼想要闯出一条路,获得巨额财富非常困难,有时候,借助别人的名气成就自己也是一条迅速成功的捷径。

现在很多创业公司想尽办法榜上阿里、腾讯、今日头条、美团、京东、百度也是运用的借势之法。

2、了解时局,站上风口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二十三岁的刘备也拉起一支乡勇,带领关羽、张飞投奔涿州校尉邹靖,借机参加了镇压黄巾军的行列,后因军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其实官职甚小,后面还被朝廷颁令裁撤,但是总归是一个开始,而且在东汉末年的历史进程中,刘备在士农工商之外选择了军事领域,后面才一步步的入主徐州、依附刘表、对抗曹操、入主西川,终能成就霸业。

刘备信守承诺,结果导向,永不言败读后感

刘备信守承诺,结果导向,永不言败读后感

刘备信守承诺,结果导向,永不言败读后感一、刘备信守承诺1.1刘备作为三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领袖,他的信守承诺精神是倍受人称道的。

刘备曾与关羽、张飞结义为兄弟,三人共同誓言“生死与共”,并坚守承诺,互相信任,共同战斗。

这种信守承诺的品质使刘备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支持,也成为他成功的关键之一。

1.2现实生活中,信守承诺同样至关重要。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商业合作中,信守承诺都是构建信任、维持关系的基础。

只有信守承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结果导向2.1刘备在历史上的成就,与他的结果导向思维密不可分。

他注重结果、注重实效,而非空谈和浮夸。

在统一中原的过程中,刘备一直以结果为导向,全力争取胜利,不被困难和失败所动摇。

2.2如今,结果导向也成为了企业管理和个人成长中的重要理念。

只有将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结果为导向,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个人和团队的突破。

三、永不言败3.1刘备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也凸显了他永不言败的品质。

无论是在遭遇挫折还是面对敌军压力时,刘备从不气馁放弃,借助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始终坚持战斗,最终取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3.2对于每个人来说,永不言败的态度都是成功必备的品质。

只有永不放弃,才能在逆境中找到希望,在困难中迎来转机,最终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个人观点与理解:刘备信守承诺、结果导向、永不言败的品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只有拥有这些品质,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这些品质也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去锤炼和展现,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的优秀品格。

总结与回顾:刘备信守承诺、结果导向、永不言败的品质,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只有在信守承诺的基础上,以结果为导向,永不言败,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希望每个人都能从刘备的故事中汲取力量,智慧和勇气,不断努力,追求成功。

刘备信守承诺、结果导向、永不言败的品质,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韬光养晦的历史名人

韬光养晦的历史名人

韬光养晦的历史名人引言韬光养晦是一种智慧的应对策略,意味着在困难时期保持低调,并积极准备应对未来的挑战。

许多历史名人都运用了这一策略,以在逆境中维护自身实力,最终获得成功。

本文将深入探讨几位使用韬光养晦策略的历史名人,并分析他们的成功经验。

一、刘备——韬光养晦的明智选择1. 高山流水遇知音刘备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深谙韬光养晦的重要性。

在三国时期,刘备面对强敌曹操,选择了先与孙权结盟,避免了内忧外患。

他在南阳经营势力,并积累实力,为未来北伐奠定了基础。

2. 巧妙避开战祸刘备在公元214年至219年间利用对比年轻的刘禅进行“登基之争”,极大地降低了自身的战争风险。

这样的韬光养晦策略使他能够稳定地治理国家,为后来的蜀汉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掌控荆州闲置资源刘备在刚刚获得荆州之后,选择了长江以南的边境作为管理范围,与东吴线条分界,强化荆州的稳定。

这种韬光养晦的策略让他能够有更多时间来巩固自己在蜀汉的基础,而不必一下子涉及过大的领土。

二、陈寿——韬光养晦的智慧历史学家1. 不借纸墨传奇陈寿是东晋末年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以书写《三国志》而闻名于世。

在南朝时期,由于动荡的局势,他选择了避居乡间并闭门不聊天,仅与数个亲近之士交流,以免被连累。

这种韬光养晦的智慧使他能够庄重地完成著作,为后代人所传颂。

2. 忍辱负重保安全陈寿见证了南朝历史剧变,但他以深藏不露的本领避免了直接受牵连。

他当时虽然被诬陷并流放,但凭借其谨慎的行事风格,最终躲过了祸患,得以继续研究和编纂历史。

3. 以史为鉴助未来陈寿坚持隐藏自己的才能,避免参与政治和军事上的纷争。

相反,他将重心放在了编写历史上,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教训。

这种韬光养晦的策略使他能够将自己的智慧发扬光大,并为后代提供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三、宋元明——韬光养晦的文化巨擘1. 守固文化底蕴在长时间的封闭与一体化的时代里,宋元明文化备受磨难。

文人士大夫选择韬光养晦,保护自己的文化底蕴,避避难,以求能在逆境中生存与发展。

1.历史人物告诉我们刘备的经历告诉我们:老板,完全可以从摆地摊做

1.历史人物告诉我们刘备的经历告诉我们:老板,完全可以从摆地摊做

1.历史人物告诉我们刘备的经历告诉我们:老板,完全可以从摆地摊做1.历史人物告诉我们刘备的经历告诉我们:老板,完全可以从摆地摊做起。

吕布的经历告诉我们:频繁的跳槽,直接导致没老板敢录用你。

马谡的经历告诉我们:专业课学得再牛B,工作时基本用不上。

杨修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公司里,总搞得比领导高明,会死得很惨。

关羽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你专业再厉害,一时失误,也可能让你输给一个跨行业人。

2.人生有三次成长第一次是发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

第二次是发现自己不能改变世界。

第三次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只有现实的残忍与绞杀,才能真正锤炼一个人的能力与意志,勇气与决心。

温室里的花朵,永远无法经受暴风骤雨的肆虐。

靠山会让你变成一个没有战斗力的软体动物,而不是一个有狼性和血性的战士。

保持孤独,保持饥饿,保持狼性,是你走向强大的唯一出路。

3.只要是人,他就逃不开人性的控制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是在看不见的地方干出来的。

好人也有干坏事的时候,坏人也有干好事的时候。

很少有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

你可以相信人性中的善,但也要警惕人性中的恶。

人性的善恶,是随着利益的改变在发生改变的。

哪怕是你的亲生父母,如果你在你兄妹当中是收入最低的那一个,你父母对你的爱也会有差别。

只要是人,他就逃不开人性的控制。

4.怎么对付自己讨厌的人?稍微圆滑一点的人,都懂得逢场作戏,比如心里明明很讨厌你,但是表面上还会装作若无其事,对你以礼相待、甚至对你毕恭毕敬。

但是大多数心软老实、偏内向的人往往经受不住这种逢场作戏,他们很容易被这些圆滑人的表面友好所迷惑,甚至高估他们的友善和人品。

因此对他们掏心掏肺的展露自己的所谓真诚,结果导致别人对自己的一切知根知底,甚至轻而易举的抓住了自己的把柄,让自己陷入被动之中,从而吃亏不断。

所以,大多数圆滑有心计的人,都非常擅长伪装自己的内心,进行“违心社交”,通过克制、压抑自己对你的讨厌情绪。

用假意的“热情”和“友好”来套取你的真心,先实现表面上的和谐,再取得你的信任,从而让他自己实现利益最大化。

刘备的成功带给后人的启示

刘备的成功带给后人的启示
刘备的成功带给后人的启示
儒家很早就提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道理,他们认为凡事都应遵守规律和制度,这样才能走向成功。不过,这样被历朝历代捧为经典的儒学名言似乎并不那么灵验。三国时的开国君主便是如此。
儒家有个很有名的故事孟母三迁,讲述的是孟子的父亲早逝,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求学耗竭心力。当然,这个不是不仅仅讲述环境能改变人生的道理,也告诉人们孟母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个人将孟子含辛茹苦的养大,并且还供孟子读书。而反观三国时期,刘备的遭遇与孟子颇有几分相似。
其次,小时候不成器长大之后未必就是歪瓜裂枣。刘备小时候给我们的印象,始终就是那种典型的败家子、地痞流氓的样子。他不仅不能体恤家庭的贫困,反而挥霍青春,将心思全放在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小时候还大言不惭,说出一些离经叛道的话。若是刘备放在今天,估计小时候就要被判为坏孩子的典型。一般人想来,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肯定没什么好,可是刘备再一次向人们证明,小时候坏不能代表整个人生。
刘备父亲早逝,刘备从小与母亲靠贩卖草鞋、编织草蓆为生。刘备小时候也如孟子一样不能体会到母亲生活的辛苦,他厌恶学习,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一点儿也没有寒门子弟当用心读书,好混出个功名来光复门楣。在他小的时候,因他家门口的桑树像车盖一样。刘备就说长大之后一定要用这样的羽葆盖车。刘备十五岁的时候,求学于经学大家卢植。但是在卢植身边学习的刘备并没有潜心学习,而是与社会上的各种人物交往。正由于刘备广交朋友,因此得到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赠送的第一桶金,由此开始从草根走向帝王的成功之路。
而刘备成功的案例,并不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同时他也带给我们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如少年时二流子的刘备,不安心于学习,喜欢那些奢华的东西,从小离经叛道,更重要的是他还出生在单亲家庭之中,可是他却能走向最后的成功。在三国这段极不寻常尔虞我诈的时代中,能最终存活下来并能成为一方诸侯。那么,至少当我们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刘备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几点做人的要素。

论刘备的读后感500字5篇

论刘备的读后感500字5篇

论刘备的读后感500字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方案、述职报告、思想汇报、演讲稿、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job reports, thought reports, speeche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论刘备的读后感500字5篇一篇优秀的读后感需要通过实际的故事内容来丰富和补充我们的思考,使其更加全面和深入,每当我读完一本精心挑选的好书,我都会坐下来,写下自己的读后感,留住那份宝贵的感受,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论刘备的读后感500字5篇,供大家参考。

白手起家到三分天下,刘备的“创业”成功给我们哪些启示?

白手起家到三分天下,刘备的“创业”成功给我们哪些启示?

用现代商业的眼光来探究压黄巾军,给了刘备一个带队伍的好机会。乱世最需要的是英雄,枪杆子里才出政权,刘备举着“光复汉室”的大旗创业,找准了一个能做大的好项目。
二、定位精准,会炒作自己
从创业开始,刘备就给了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这是刘备很高明的一着棋,虽然身为下贱,却给自己安了一个贵族血统,在那个没有户籍管理没有计算机查询的年代,谁知道你是谁的后代啊?既然姓刘,当然就有机会能沾点光了!所以,光这王室后代,就给他不知带来了多少无形资产效益了。“刘皇叔”三个字,炒作起来可是字字万金!
创业是当下一个热点话题,金融危机让很多失业的人士想到通过创业上岗,一些成功的白领金领们也有着创立自己事业的愿望,国家也在发布政策大力扶持大学生创业。可是,谁都知道,创业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看《三国演义》,我们也许能从三国刘备的身上学习到一些创业的经验。
刘备的成功,绝对堪称是白手起家的典范,他立业之前,只不过是一个潦倒的卖草席的小贩而已。
大胆起用精英人才,通过制度来管理约束,通过激励让他们充分发挥才能,也是创业成功的充分条件。
当今的商业环境下,创业绝对不是简单的事情,大多数创业者可能都会遭遇失败。你准备好了吗?如果还在困惑中,有时间多看看三国吧,多悟悟刘备的成功之道,或许能对你有帮助。
摘自《白手起家到三分天下,刘备的“创业”成功给我们哪些启示?》�
而且,有了诸葛亮之后,刘备居然还想尽办法得到了庞统这样的高级人才。可惜,庞军师一时大意英年早逝,凤雏未能发威,否则可能就不是三分天下,而是一统天下了。
还有,赵子龙长板坡救出少主阿斗的那出戏,刘备居然把阿斗摔地上并大骂“竖子,差点让我折损一员大将”,你想想,赵云在他心里是多有分量,这是真的爱才啊。就这句话,也就足够让赵云誓死跟随一生了。

三国演义第一回的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第一回的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第一回的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第一回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本回以桃园三结义为主线,讲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位主要英雄的相识、结义的过程,以及他们立下的大功一件。

同时,也引入了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军起义,并以刘备帮助平定起义的事迹作为开篇,为后续故事的展开提供了背景。

通过阅读本回,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启发和思考:
1. 结义情谊: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虽然来自不同的背景和家族,但在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下,他们选择结为兄弟,共同奋斗。

这种结义的情谊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忠诚和合作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团结一致的力量。

2. 经验与实力:在与黄巾军的战斗中,刘备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聪明才智成功地提出了消灭黄巾军的计策,为整个战局的扭转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告诉我,只有通过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才能在面对挑战和困境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3. 持之以恒:在与黄巾军的战斗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展示了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到底,不轻言放弃。

无论是在战斗中还是在生活中,只有坚持不懈,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第一回,我对历史人物的背景和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从中汲取了一些有益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我期
待通过阅读后续的章节,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从中获取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三国演义刘备传读后感仁义与智慧的领袖之路

三国演义刘备传读后感仁义与智慧的领袖之路

三国演义刘备传读后感仁义与智慧的领袖之路三国演义刘备传读后感:仁义与智慧的领袖之路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响彻千古的英雄人物,而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备受赞誉的领袖之一,刘备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一个仁义而智慧的领袖,刘备在整个故事中展现了他的非凡魅力和领导能力。

本文将从仁义和智慧两个方面来探讨刘备在《三国演义》中的领袖之路。

首先,刘备的仁义之道令人钦佩。

仁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而刘备无疑将其发扬光大。

他不仅尊重敬重他的亲人和朋友,还对待下属、百姓和敌人都如同亲人一般。

刘备的仁义之举可以从他对待关羽和张飞的关系中得到体现。

无论是在艰难时期还是成功时期,刘备始终保持着对关羽和张飞的同等关心和尊重。

他凭借这种真挚且真实的情感,建立起了一个坚固的忠诚关系,这极大地加强了他们团结的力量。

其次,刘备的智慧也是他成为一个优秀领袖的重要特质之一。

智慧是一个领袖的核心素质,对于刘备来说也是如此。

面对艰难的局势和复杂的政治斗争,刘备始终保持着冷静和明智的头脑。

他敏锐地观察到各种形势的变化,并利用自己的智慧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例如,在被曹操围困的危机中,他采取了“苦肉计”,成功地脱离了险境。

在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的战略上,他也展现了出色的智慧和谋略。

同时,刘备对待人才的包容性也展现了他的智慧。

他知道一个人不能成就大业,需要有一支能力出众的团队。

刘备招揽人才,无论是来自士人还是平民百姓,他都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机会。

正是因为他的包容与信任,他才得以吸引了像诸葛亮和庞统这样的杰出人才,并建立起了一个稳定且协作高效的团队。

总结起来,刘备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展现了他作为一位领袖的仁义和智慧之道。

他以仁义之心感召人心,建立了忠诚的团队;他以智慧之道引领着团队走向胜利。

通过刘备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伟大的领袖所应具备的品质和智慧。

他的仁义和智慧无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领导力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从刘备的领袖之路中汲取智慧,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刘备的成功带给我们的启示作文

刘备的成功带给我们的启示作文

刘备的成功带给我们的启示作文刘备的成功带给我们的启示作文中国古代有四大名著,流传甚广。

其中,《三国演义》的主人公刘备,也得以英名远播,常为世人称道。

那么,刘备为什么能从一个贩屐平民逆袭成为一代圣主?其实不仅仅是运气在作怪,与刘备自身也颇多关联。

首先,刘备很会识人,在事业刚起步时,他拜靶子,找了两个勇力过人,胆识超群的兄弟。

那关羽和张飞可谓是刘备的根基,从平息黄巾之乱起到帮刘备达到他建立帝业的整个过程中,可以说他俩在建立帝业中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刘备自己。

在事业困顿时,刘备开始求贤纳士。

他先是找了徐庶,却不幸半途被曹操骗走。

虽然如此,却深深抓住了徐庶的心,让他身在曹营却不为曹操设一谋。

而且,一次失败怎能打倒刘备,何况不是完全失败。

于是,他又三顾茅庐,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求来了被世人称为“卧龙”的诸葛亮,从此如鱼得水,在中西部地区混的风声水起。

刘备慧眼识人,收买人心的.事例不胜枚举,这并不是坏事不这样做,那么谁来为他开创帝业呢?除此之外,刘备还懂得心计。

刘备以仁德布于天下,世人皆知,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世人所垢骂。

近来细读《三国演义》,无意中又找到了证明刘备有心计的证据。

且说刘备急于兄弟的仇恨,贸然伐吴,最终被陆逊火烧八百里,仓皇逃入白帝城,以后便有了白帝城托孤一事。

问刘备哪有心计,便是在那托孤的事上。

对于托孤主要的对象还是丞相诸葛亮。

刘备对孔明说,若是刘禅可以辅佐便辅佐他,若是不能辅佐,就让他自为成都之主。

此言一出,吓得孔明汗流背,磕头出血,可以说,这是诸葛孔明第一次吓成这个样子。

刘备并未收手,继续他的知遇,激励之路。

他又让自己的儿子像对待自已一样对待诸葛亮,一个被皇帝当爹一样对待的人,还有什么理由造反呢?这还不是刘备的全部措施,要是诸葛亮一心想称王怎么办?办法自然是有的,难道刘备只有一个诸葛亮吗?因此,他在嘱咐过诸葛亮之后又叫来了赵云。

赵云对刘备的忠心,刘备毫不怀疑,只因他出生入死为刘备做了很多的事,实在没什么反心,他交代赵云,看在自己和赵云的情分上,让赵云看护,照料他的儿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刘备成功经验的启示意义
中国历史上真正能从平民阶层一跃而登上皇帝宝座的人是不多的,三国蜀汉之主刘备是少数中的一个。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州人。

传说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由于支系疏远,到他这一代已经沦落到“以贩履织席为业”的平民百姓。

同鼎足而立的另外两个国主相比,他不像大宦官家庭出生的曹操,有家财可作兴兵立业的资本。

也不像破虏将军的后人孙权,可以承袭父兄的大业,自擅江表。

刘备既无钱财又无地盘,他完全是白手起家,赤手空拳打天下。

从公元184年兴兵起事,到公园221年建立蜀汉政权,从“贩履织席”的一介布衣,到蜀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备传奇般的戎马生涯值得关注。

他平地崛起的成功奥秘又是什么呢?
一、出身、机遇、辅佐之臣不是刘备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对于刘备的成功有几种比较常见的观点。

有人把他的成功归为诸葛亮的辅佐。

的确,诸葛亮的辅佐是刘备成功的重要因素。

诸葛亮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他制定了“联吴抗曹”的方针,使他从屡遭挫折、寄人篱下的困境中走了出来,进而又帮助他先后获得荆、益两州地盘,从而开创了三国鼎力的新局面。

但不能因此而说光武、曹操是“身取”天下,刘备只是“臣助”而取天下。

刘备决不是一个坐享其成的人,他和光武、曹操一样,用自己的全部心身在开创事业。

“三顾茅庐”前,没有诸葛亮时,他是自己事业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三顾茅庐”后,有了诸葛亮的辅佐,他依然是自己事业的决策者和执行者。

当然它是借助了诸葛亮的才能和智慧,为自己的事业开辟了胜利的坦途。

但诸葛亮只是他的助手和参谋,他则是历史行动的主角,而不是相反。

诸葛亮成为历史活动的主角实在刘备死后而非生前。

也有人认为刘备的成功得益于“帝室之胄”的政治优势。

确实帝王后裔这块金字招牌是刘备成功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刘备以远代皇亲的身份,打出“匡扶汉室”的旗号,在政治策略上与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异曲而同工。

但尽管如此,“帝室之胄”依然不是刘备成功的主要因素。

试想,中山靖王妻妾成群,仅儿子就一百二十余人,从西汉到东汉,子子孙孙数不清。

如此说来,能够凭借出身这一优势号召天下的有岂止刘备一人?可又有谁取得了成功呢?不要说像刘备这样没有地盘的皇亲后裔,就是如刘表、刘璋这样有地盘的皇族还不是照样垮台!
还有人认为刘备的成功得之于机遇。

恰逢孙权为保江东而力主抗曹,也恰好他在逃离荆州的路上遇到了鲁肃,他才有机会成了联合的对象,更为幸运的是他恰好遇到了曹操不习水战,这才有可能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赢得发展的地盘。

我们不否认以上这些因素给刘备成功带来的好运。

但是这些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为什么同在荆州的刘琦、刘琮却没有从这些机遇中获得成功,却偏偏让寄寓在荆州的刘备反客为主,抓住了这些机遇成就帝王之业呢?
可见,无论是出身、机遇、或辅佐之臣都是刘备获得成功的外在因素,绝非刘备成功的根本原因。

尽管外在因素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甚至在一定条件下会影响整个历史的进程。

但他不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事物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隐藏在偶然性背后的必然性。

探究刘备成功公的奥秘,必须从偶然的现象中去寻找隐藏在事物内部的必然因素,这样才能找到刘备成功的必然因素。

二、奥秘之一:团结人才、任用人才、以诚待人
刘备是一个非常善于团结人才、任用人才的人。

世界上一切事情都是人去做的,艰巨的事业必须依靠卓越的人才。

人才是一切事业的基础。

现代领导科学甚至认为,团结和任用人才是领袖人物最重要的素质。

谁能团结人才、任用人才,谁就能开辟成功之路。

没有人才,也就没有事业的成功。

正是在这一点上,刘备具有了一个领袖人物应有的素质。

刘备团结人才,武有“万人之敌”、“勇而有义”的关羽、张飞、赵云等,文有“达治知变”、“正而有谋”的能臣诸葛亮、庞统、法正等。

正是依靠这样一批人才,刘备开创了蜀汉政权,成就了帝王霸业。

在识别人才方面,刘备的眼光是非常锐利的,他在这方面的才能甚至超过了诸葛亮。

任用庞统、马谡、魏延就是几个典型的例子。

由于刘备知人善任,用人不讲资格年龄,只要有才干就可以后来居上,所以蜀汉的人才对刘备怀有感遇之恩,在国内形成了同心同德的政治局面。

刘备死后,诸葛亮几次北伐,就是凭借了刘备身前造就的这一优势。

在团结任用人才方面,刘备与他的臣属大都能保持善始善终,没有出现离心离德的情况。

他能得人真心,得人“死力”。

他一旦同一个人结好,这个人就不大会背离他。

无论生前或死后,无论此地或彼处,都会为他尽忠效力。

张飞、关羽、诸葛亮、赵云、黄忠等皆忠于刘备,至死不悔。

刘备能得人真心,就在于他能尊重人才,理解人才。

三、奥秘之二:对武装力量这个基点始终抓的很紧
刘备是靠组织私人部队起家的。

他出身平民百姓,没有家财可以招兵买马,但他从小就尚武勇,又爱结交天下豪杰。

就在二十四岁那年,他得到了“中山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的千金资助,和结义兄弟关羽、张飞在涿县乡里纠合徒众成为一支武装队伍。

虽然这支队伍在以后的征战中不断受到损耗你,但又能不断得到补充而继续发展。

这支武装队伍的存在是刘备事业成功的基础。

尽管从184年兴兵起事,到公元201年投奔荆州,多年来一直没有一块立足之地,但因为有这支武装,他没带一处都会受到当地军阀的欢迎和重视。

例如,公元196年,刘备失去徐州败走许昌,曹操对刘备仍非常重视。

当他败走青州,投奔袁绍时,又收到袁绍父子的热情接待。

史称“备归绍,绍父子倾心敬重”。

青州袁谭将步骑迎接刘备,袁绍则“遣将道路逢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其相见”。

当他投奔荆州刘表时,也受到了刘表的欢迎。

“表自郊迎,以上宾待之”,并给刘备补充兵马,让他屯兵新野,“使拒夏后淳、于禁于博望”。

后来,孙权要与刘备联盟共抗曹军,也是因为刘备拥有一支实力可观的武装力量。

赤壁之战以后,刘备的武装队伍又有了很大的扩充,并在夺取荆、益,争夺汉中的各大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奥秘之三:终于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路线
刘备不是从一开始就有正确的发展路线的。

他初起事时,虽有成就王霸事业的壮志,又有猛将关羽、张飞的辅助,但因为没有一条正确的发展路线,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被动局面。

刘备三顾茅庐敦请诸葛亮,是在屡经挫败,从失败的反思中作出的决定。

他访问荆州名士司马德操寻求人才,司马德操告诉他:“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卧龙即诸葛亮。

不久,他又从徐庶那里得知诸葛亮当时躬耕于隆中,于是,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终于以真诚的态度,争取到了诸葛亮的辅佐。

诸葛亮给刘备指出了一条正确的发展路线,也就是后人说的“隆中对”。

诸葛亮的隆中对给出与迷茫之中的刘备指明了方向。

从此,刘备与诸葛亮“情好日密”,不久之后就摆脱了被动的局面。

五、奥秘之四:注意争取民心,获得声誉
在任何一个时代,民心的向背都是夺取和巩固政权的决定性因素。

在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三国时期尤为如此。

刘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很注意争取民心,获得声誉。

曹操与陶谦争夺徐州时,刘备曾率兵援救陶谦,徐州牧陶谦感刘备之义,临终时与别驾糜竺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

”下邳陈登、北海相孔融等也都赞成刘备继任徐州牧。

当时刘备位卑兵少,实力薄弱,却获得那么多人的拥戴,这与他爱民的声誉有关。

六、奥秘之五: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刘备在性格上属于强型,他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无论碰到什么打击、挫折、失败,他都不灰心。

刘备出身贫苦,但是这一性格优势,使他具备了众多富家子弟不可企及的最大财富。

有了这一精神财富,他就可以从无到有。

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性格是任何一个从平民中崛起的英雄人物必备的基本素质。

如果没有这一点,一个出身地位的平民就没有获得成功的希望。

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从平民中崛起的人,在他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数不清的艰难险阻,只有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希望获得成功。

刘备的一生是一个艰辛曲折的历程。

早年他凭借“讨黄巾”有功,得到县尉的官职,但是他没有后台,督邮来了,想淘汰他。

他求见督邮,督邮不理会他。

张飞气急,把督邮绑在树上,鞭笞督邮。

督邮哀求,刘备乃自解其印绶“系督邮颈”,而弃官亡命。

后来,好不容易有了徐州的地盘,又在群雄角逐的兼并战争中失落了。

以后有多次失败,颠沛流离,寄人篱下。

但是无论他走到哪里,依附何人,他总是壮志不衰,败而不馁。

尽管一次次失败,但仍然一次次东山再起。

他绝不自暴自弃,绝不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

处于依附他人的境地,仍然不断的访求人才。

正是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刘备成就了帝王之业。

09广告四班
沈煜
学号:20095310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