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备成功经验的启示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刘备成功经验的启示意义
中国历史上真正能从平民阶层一跃而登上皇帝宝座的人是不多的,三国蜀汉之主刘备是少数中的一个。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州人。传说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由于支系疏远,到他这一代已经沦落到“以贩履织席为业”的平民百姓。同鼎足而立的另外两个国主相比,他不像大宦官家庭出生的曹操,有家财可作兴兵立业的资本。也不像破虏将军的后人孙权,可以承袭父兄的大业,自擅江表。刘备既无钱财又无地盘,他完全是白手起家,赤手空拳打天下。从公元184年兴兵起事,到公园221年建立蜀汉政权,从“贩履织席”的一介布衣,到蜀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备传奇般的戎马生涯值得关注。他平地崛起的成功奥秘又是什么呢?
一、出身、机遇、辅佐之臣不是刘备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对于刘备的成功有几种比较常见的观点。有人把他的成功归为诸葛亮的辅佐。的确,诸葛亮的辅佐是刘备成功的重要因素。诸葛亮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他制定了“联吴抗曹”的方针,使他从屡遭挫折、寄人篱下的困境中走了出来,进而又帮助他先后获得荆、益两州地盘,从而开创了三国鼎力的新局面。但不能因此而说光武、曹操是“身取”天下,刘备只是“臣助”而取天下。刘备决不是一个坐享其成的人,他和光武、曹操一样,用自己的全部心身在开创事业。“三顾茅庐”前,没有诸葛亮时,他是自己事业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三顾茅庐”后,有了诸葛亮的辅佐,他依然是自己事业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当然它是借助了诸葛亮的才能和智慧,为自己的事业开辟了胜利的坦途。但诸葛亮只是他的助手和参谋,他则是历史行动的主角,而不是相反。诸葛亮成为历史活动的主角实在刘备死后而非生前。
也有人认为刘备的成功得益于“帝室之胄”的政治优势。确实帝王后裔这块金字招牌是刘备成功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刘备以远代皇亲的身份,打出“匡扶汉室”的旗号,在政治策略上与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异曲而同工。但尽管如此,“帝室之胄”依然不是刘备成功的主要因素。试想,中山靖王妻妾成群,仅儿子就一百二十余人,从西汉到东汉,子子孙孙数不清。如此说来,能够凭借出身这一优势号召天下的有岂止刘备一人?可又有谁取得了成功呢?不要说像刘备这样没有地盘的皇亲后裔,就是如刘表、刘璋这样有地盘的皇族还不是照样垮台!
还有人认为刘备的成功得之于机遇。恰逢孙权为保江东而力主抗曹,也恰好他在逃离荆州的路上遇到了鲁肃,他才有机会成了联合的对象,更为幸运的是他恰好遇到了曹操不习水战,这才有可能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赢得发展的地盘。我们不否认以上这些因素给刘备成功带来的好运。但是这些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为什么同在荆州的刘琦、刘琮却没有从这些机遇中获得成功,却偏偏让寄寓在荆州的刘备反客为主,抓住了这些机遇成就帝王之业呢?
可见,无论是出身、机遇、或辅佐之臣都是刘备获得成功的外在因素,绝非刘备成功的根本原因。尽管外在因素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甚至在一定条件下会影响整个历史的进程。但他不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事物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隐藏在偶然性背后的必然性。探究刘备成功公的奥秘,必须从偶然的现象中去寻找隐藏在事物内部的必然因素,这样才能找到刘备成功的必然因素。
二、奥秘之一:团结人才、任用人才、以诚待人
刘备是一个非常善于团结人才、任用人才的人。世界上一切事情都是人去做的,艰巨的事业必须依靠卓越的人才。人才是一切事业的基础。现代领导科学甚至认为,团结和任用人才是领袖人物最重要的素质。谁能团结人才、任用人才,谁就能开辟成功之路。没有人才,也就没有事业的成功。正是在这一点上,刘备具有了一个领袖人物应有的素质。
刘备团结人才,武有“万人之敌”、“勇而有义”的关羽、张飞、赵云等,文有“达治知变”、“正而有谋”的能臣诸葛亮、庞统、法正等。正是依靠这样一批人才,刘备开创了蜀汉政权,成就了帝王霸业。在识别人才方面,刘备的眼光是非常锐利的,他在这方面的才能甚至超过了诸葛亮。任用庞统、马谡、魏延就是几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刘备知人善任,用人不讲资格年龄,只要有才干就可以后来居上,所以蜀汉的人才对刘备怀有感遇之恩,在国内形成了同心同德的政治局面。刘备死后,诸葛亮几次北伐,就是凭借了刘备身前造就的这一优势。在团结任用人才方面,刘备与他的臣属大都能保持善始善终,没有出现离心离德的情况。他能得人真心,得人“死力”。他一旦同一个人结好,这个人就不大会背离他。无论生前或死后,无论此地或彼处,都会为他尽忠效力。张飞、关羽、诸葛亮、赵云、黄忠等皆忠于刘备,至死不悔。刘备能得人真心,就在于他能尊重人才,理解人才。
三、奥秘之二:对武装力量这个基点始终抓的很紧
刘备是靠组织私人部队起家的。他出身平民百姓,没有家财可以招兵买马,但他从小就尚武勇,又爱结交天下豪杰。就在二十四岁那年,他得到了“中山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的千金资助,和结义兄弟关羽、张飞在涿县乡里纠合徒众成为一支武装队伍。虽然这支队伍在以后的征战中不断受到损耗你,但又能不断得到补充而继续发展。这支武装队伍的存在是刘备事业成功的基础。尽管从184年兴兵起事,到公元201年投奔荆州,多年来一直没有一块立足之地,但因为有这支武装,他没带一处都会受到当地军阀的欢迎和重视。
例如,公元196年,刘备失去徐州败走许昌,曹操对刘备仍非常重视。当他败走青州,投奔袁绍时,又收到袁绍父子的热情接待。史称“备归绍,绍父子倾心敬重”。青州袁谭将步骑迎接刘备,袁绍则“遣将道路逢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其相见”。当他投奔荆州刘表时,也受到了刘表的欢迎。“表自郊迎,以上宾待之”,并给刘备补充兵马,让他屯兵新野,“使拒夏后淳、于禁于博望”。后来,孙权要与刘备联盟共抗曹军,也是因为刘备拥有一支实力可观的武装力量。赤壁之战以后,刘备的武装队伍又有了很大的扩充,并在夺取荆、益,争夺汉中的各大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奥秘之三:终于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路线
刘备不是从一开始就有正确的发展路线的。他初起事时,虽有成就王霸事业的壮志,又有猛将关羽、张飞的辅助,但因为没有一条正确的发展路线,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被动局面。刘备三顾茅庐敦请诸葛亮,是在屡经挫败,从失败的反思中作出的决定。他访问荆州名士司马德操寻求人才,司马德操告诉他:“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卧龙即诸葛亮。不久,他又从徐庶那里得知诸葛亮当时躬耕于隆中,于是,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终于以真诚的态度,争取到了诸葛亮的辅佐。诸葛亮给刘备指出了一条正确的发展路线,也就是后人说的“隆中对”。诸葛亮的隆中对给出与迷茫之中的刘备指明了方向。从此,刘备与诸葛亮“情好日密”,不久之后就摆脱了被动的局面。
五、奥秘之四:注意争取民心,获得声誉
在任何一个时代,民心的向背都是夺取和巩固政权的决定性因素。在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三国时期尤为如此。刘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很注意争取民心,获得声誉。曹操与陶谦争夺徐州时,刘备曾率兵援救陶谦,徐州牧陶谦感刘备之义,临终时与别驾糜竺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下邳陈登、北海相孔融等也都赞成刘备继任徐州牧。当时刘备位卑兵少,实力薄弱,却获得那么多人的拥戴,这与他爱民的声誉有关。
六、奥秘之五: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刘备在性格上属于强型,他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无论碰到什么打击、挫折、失败,他都不灰心。刘备出身贫苦,但是这一性格优势,使他具备了众多富家子弟不可企及的最大财富。有了这一精神财富,他就可以从无到有。
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性格是任何一个从平民中崛起的英雄人物必备的基本素质。如果没有这一点,一个出身地位的平民就没有获得成功的希望。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从平民中崛起的人,在他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数不清的艰难险阻,只有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希望获得成功。刘备的一生是一个艰辛曲折的历程。早年他凭借“讨黄巾”有功,得到县尉的官职,但是他没有后台,督邮来了,想淘汰他。他求见督邮,督邮不理会他。张飞气急,把督邮绑在树上,鞭笞督邮。督邮哀求,刘备乃自解其印绶“系督邮颈”,而弃官亡命。后来,好不容易有了徐州的地盘,又在群雄角逐的兼并战争中失落了。以后有多次失败,颠沛流离,寄人篱下。但是无论他走到哪里,依附何人,他总是壮志不衰,败而不馁。尽管一次次失败,但仍然一次次东山再起。他绝不自暴自弃,绝不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处于依附他人的境地,仍然不断的访求人才。正是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刘备成就了帝王之业。
09广告四班
沈煜
学号:200953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