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言语理解:行文脉络分析

合集下载

国考言语理解备考技巧:巧用行文脉络

国考言语理解备考技巧:巧用行文脉络

国考言语理解备考技巧:巧用行文脉络通常来说,行文脉络就是文章的行为结构。

以议论文为例,作者通常会确定论点,紧接着会用一系列的论据来进行论证,所以如果能找到文章的论点就能理解文章大意了。

一般在划分行文结构的时候,会把论点划分为“总”,论据划分为“分”,常见的行文结构有“总分”、“分总”、“总分总”、“分总分”、“分分”这五种。

接下来,我们用具体的例题来给大家讲解。

【例1】溃疡病是可以由不同因素引起的一类疾病,患者可以因为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原因致病。

中国约92.6%的溃疡病患者由幽门螺杆菌感染。

而另一些研究表明,约30%—65%的溃疡病是由精神压力引起的。

另外,过去药物引起的溃疡病很少,但是随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越来越多,药物引起的溃疡病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A. 现在中国溃疡病患者数量越来越多B.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造成溃疡病发生的重要因素C.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溃疡病发生D. 造成溃疡病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答案】D【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

文段首先阐述溃疡病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后面列举了三种可能会导致溃疡病的原因:病菌感染、精神压力和服用阿司匹林。

文段是“总—分”结构,即“提出观点—解释说明”,主要讲溃疡病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第二步,对比选项。

D项是对重点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文段只是阐述多种因素可以引起溃疡,并未阐述患溃疡的人数越来越多,属于无中生有。

B项和C项:解释说明部分的内容,非文段重点。

【例2】莫高窟是古代先民聪明智慧的结晶,莫高窟选址在戈壁荒漠的绿洲之中,体现了佛教与世俗隔离、与自然融合的思想,洞窟依山面水,河水滋润着莫高窟周围的绿树,形成了独特的清幽风光。

莫高窟呈蜂窝状排列的洞窟最高处不超过40米。

冬季,从西边刮来的风沙经窟顶而过,吹不到洞窟;夏季,对面的三危山又成了天然屏障,使东边刮来的风沙无法威胁到洞窟。

这样,莫高窟便成了干燥区域里一个最安全的地带。

公务员行测片段阅读技巧:理清行测段落脉络,做题先行一步

公务员行测片段阅读技巧:理清行测段落脉络,做题先行一步

公务员行测片段阅读技巧:理清行测段落脉络,做题先行一步公务员行测片段阅读技巧:理清行测段落脉络,做题先行一步在谈行文脉络之前,先和大家聊一聊言语理解与表到达底是什么。

从这一名称来谈谈我们解题的角度。

顾名思义,我们可以把这一概念分为两个局部,一是言语理解,二是言语表达。

言语无需赘述,试卷从封皮到结尾都是言语的表达。

咱们先来谈谈理解:顺着脉理或条理进展剖析称作理解。

面对一道言语题,我们所做的第一步就是理解,也就是顺着行文逻辑去把握文字材料内涵,正确的理解材料中的词语含义,并能觉察作者想要透露的意思。

再来看表达:表达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

那么在行测考试中,表达就是将你思维的成果与题中给予的选项进展匹配。

无论理解还是表达都要通过字词句这一载体来实现,这就需要我们去分析^p 文段的构造与表达的重点。

今天就带大家来学习一下。

例1:全世界有超过 15000 个海洋保护区,绝大多数保护区都允许商业活动。

人类已经充分利用甚至开发了全球 89%的鱼类资,并且摧毁了世界上近半数的珊瑚礁。

科学家认为,为保护海洋生物健全的多样性,全球至少 30%的海洋需要划入保护区。

重要的是,大局部保护区应该靠近繁华的海岸。

假如一片海域被隔离了足够长的时间,鱼类和生物多样性就会出现反弹。

繁盛的鱼类也会逐渐向邻近的水域扩散。

智能化的海洋保护区甚至可以在多种压力(如污染、变暖和酸化)下使海洋生态系统具有更强的恢复力。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意在呼吁:A. 加大海洋保护区的建立B. 应该大力去保护珊瑚礁C. 制止海洋保护区商业活动D. 防止过度捕捞,保护鱼类【解析】读完这个文段,我们发现整个文段都在围绕海洋保护区做的相关阐述。

文段在一开场,是描绘了一些事实。

第一个,关于当下海洋保护区的事实:全世界有超过15000个海洋保护区,绝大多数保护区都允许商业活动。

第二个:通过并且告诉我们,开发有点过度,并且珊瑚礁被摧毁了。

考言语理解:行文脉络做题技巧

考言语理解:行文脉络做题技巧

考言语理解:行文脉络做题技巧
考言语理解的关键在于要能够抓住文章的行文脉络,只有把握住文章的主旨思想才能更好地做题。

因此,如果要在考言语理解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学会分析文章的行文脉络。

首先,在阅读文章时,要仔细观察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其次,要仔细阅读每一段落,注意时间、空间、人物之间的关系,看清楚每一段落的主旨;再次,要结合文章主题,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将文章中每一段落都归类整理进行总结,从而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

最后,通过对文章行文脉络的分析,就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从而在考言语理解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公务员事业单位录用考试行测+申论主要知识点笔记(详细版)

公务员事业单位录用考试行测+申论主要知识点笔记(详细版)

行测+申论笔记目录行测——方法精讲 (7)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运用 (8)第一章片段阅读 (8)一、中心理解题 (8)二、细节判断题 (12)第二章语句表达 (14)一、语句排序题 (15)二、语句填空题 (18)三、接语选择题(省考题量不大) (18)第三章逻辑填空 (18)一、词的辨析 (18)二、语境分析 (20)第二部分判断与推理 (21)第一章图形推理 (21)一、图形推理命题形式 (21)二、快速定位某一图形考点 (22)三、位置规律 (23)四、样式规律 (25)五、属性规律 (29)六、数量规律 (31)七、特殊规律 (41)八、空间重构(广东省考近年来只在2016年考查1道空间重构图,可以选择性复习).. 43第二章类比推理 (46)一、语义关系 (46)二、逻辑关系 (48)三、语法关系 (51)第三章定义判断(广东省考不考) (51)一、快速识别有效信息 (51)第四章逻辑判断 (55)一、翻译推理 (55)二、组合排列 (60)三、逻辑论证 (63)四、日常结论 (66)第三部分资料分析 (66)第一章统计术语 (66)一、增长类相关 (67)二、比重类相关 (68)第二章速算技巧 (68)一、计算类 (68)二、比较类 (70)第三章简单计算 (71)第四章高频考点——增长类 (73)一、增长率 (73)二、基期与现期 (76)第五章比例类 (78)一、现期比例 (78)二、基期比例 (78)三、两期比重(得分难点,拉分重点) (80)第六章综合分析 (84)第四部分常识判断 (84)一、语义分析法 (84)二、矛盾分析法 (85)三、法律判断 (85)四、联想法 (85)五、绝对选项排除法 (85)第五部分数量关系 (86)第一章数量关系 (86)一、代入排除法 (86)二、数字特性 (88)三、方程式 (94)第二章工程问题 (95)一、工程问题 (95)第三章行程问题 (99)一、行程问题 (99)二、平均速度 (99)三、火车过桥 (100)四、直线相遇与环形相遇 (101)五、流水行船 (104)第四章经济利润问题 (105)一、经济利润 (105)二、经济利润涉及的方法 (106)三、分段计价 (108)四、合并费用 (108)第五章排列组合与概率 (109)一、分类与分步 (110)二、排列与组合 (110)三、概率 (111)第六章容斥问题 (112)一、容斥原理 (112)申论——方法精讲 (117)第一章申论基础 (118)一、申论能力考查 (118)二、答题要素与基本题型 (118)三、申论答题步骤 (119)第二章单一题 (121)一、问题原因 (121)二、影响 (121)三、对策 (122)第三章综合题 (123)一、概括主要内容 (123)二、词句解释题 (123)三、观点、现象分析题 (124)第四章公文题 (124)一、典型例题 (125)二、阅卷要求 (125)三、格式 (125)四、公文类别 (126)第五章作文题(大作文) (130)一、作文的评分规则 (130)二、作文的主题与观点 (131)三、文章结构 (132)行测+申论——广东省考专项 (137)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138)第一章实词强化 (138)一、实词辨析 (138)二、固定搭配 (142)第二章词语理解 (142)一、代词指代题 (143)第二部分判断推理 (143)第一章位置规律 (143)一、平移特殊考法 (143)二、位置复合趋势 (147)三、局部位置变化 (148)第二章翻译推理(“所有”和“有的”、“必然”和“可能”) (149)二、“必然”和“可能” (150)三、同意替换 (151)第三章论证(因果关系实验) (153)一、实验论证 (153)二、因果论证 (156)第四章特殊规律(图形间关系、功能元素) (157)一、图形间关系 (157)二、功能元素 (162)第五章真假推理 (164)一、矛盾关系 (164)二、反对关系 (165)三、两真两假 (166)第三部分科学推理 (167)第一章电学 (167)一、基础知识 (167)二、考点 (169)第二章光学 (175)一、基础知识 (175)第三章力学(每年都考) (182)一、基础知识 (182)二、受力分析 (189)三、平衡力与作用力 (191)第四章运动相关问题 (200)一、基础知识 (200)二、牛顿运动定律(主要考第一、第二定律) (201)三、直线运动 (203)四、曲线运动 (204)五、功与机械能 (205)第四部分资料分析与数学问题 (206)第一章计数问题 (206)一、植树问题 (206)二、方阵问题 (212)三、爬楼问题 (213)第二章数字推理 (213)一、基础数列 (214)二、特征数列 (214)三、非特征数列 (223)第五部分申论——广东大作文 (226)一、基本知识 (226)行测——方法精讲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运用第一章片段阅读解题顺序:提问→文段→选项一、中心理解题【题量】10【提问方式】这段文字主要/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的是……这段文字的主旨/主题/观点是……这段文字概况最恰当的一项是…………【解题思路】1、重点词语(微观)关联词、主题词、表强调、突出的程度词。

国考省考通用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

国考省考通用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分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逻辑填空、篇章阅读四种,题量一般为 30~40 道题。

片段阅读题型题量片段阅读共分为中心理解题(标题填入题)、细节判断题、词语理解题三种。

考查找到重点,留心细节、正确理解。

片段阅读再国考和大部分省考中题量为15 道左右,占比 40% ~50% 。

在言语模块中,先看提问,辨清题型,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顺序为:理解提问-阅读文段-匹配选项。

记住:内容至上。

中心理解题考察目的:中心理解题,即理解给出文段的中心思想。

考察频次:必考题型,考点最多、题量最大,占到阅读理解的 50%以上的比重。

题型特征:题干中出现“主要 /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主旨/主题/观点/概括”等标志词。

解题思路:寻找中心句或整体把握文段中心。

微观到文段和选项中的重点词语,宏观到文段的整体结构,都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文段中心,做出正确选项。

一、重点词语三类词语是分析文段结构、把握重点内容的必备,分别是:关联词——结构担当主题词——内容担当程度词——精彩担当(一)结构担当:关联词帮助理顺文段脉络,分清文段主次的标志性词汇。

常见类型包括转折、因果、条件、并列四大类。

分别搞清楚各类关联词的不同侧重点。

1、转折关系转折之后是重点。

标志词:(1 )典型转折关联词:然而、不过、可是、但是、却、事实上、实际上、其实。

( 2 )非典型转折关联词(表语义相反或不同):殊不知、截然不同、全新的、误读、相对而言。

2、因果关系结论是重点,更有助于我们确定正确答案。

标志词:( 1 )最常考:因此、因而、故而、所以、从而。

( 2 )易忽略:可见、看来。

( 3 )文段选项均可能出现:导致、致使、使得、造成。

( 4 )少见但需注意:为何、归咎。

ps :其他常表示总结的标志词:也可以这么理解,换句话说,也就是说,于是 ......当因果关联词引导的结论句出现在文段末尾时,其作为文段中心句的可能性比较大,因而应重点关注。

2019省考言语备考:如何活学活用行文脉络法

2019省考言语备考:如何活学活用行文脉络法

2019省考言语备考:如何活学活用行文脉络法陕西华图教育在做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片段阅读部分,尤其是主旨题和意图题时,考生们往往不知所措,一些基础比较弱的考生拿到一个文段完全不知该从何下手,有的考生通读文段后从整体上把握,还有的考生知道要找文段的重点句,但经常定位出错。

考生之所以不能准确把握文段重点句,根本原因就在于仅仅是简单地知道需要看关联词和行文脉络,而对这两种方法在具体的题目中要如何运用却非常模糊。

下面我们就把这两大方法的运用思路进行一次系统梳理。

关联词和行文脉络这两大方法是做片段阅读题型的两把利剑。

关联词法从微观着眼,通过抓住连接句子与句子的纽带——关联词,从而定位重点。

片段阅读中常见的关联词有转折、递进、因果、必要条件、并列五种。

行文脉络法则从宏观着眼,通过分析文段结构定位总句,常见的行文脉络有总分总、总分、分总、分总分、分分五种。

分句情况比较复杂,可以是背景铺垫、援引观点、举例论证、解释说明或者反面论证,而总句通常只有两种情况:作者观点或解决对策。

这两大方法的运用必须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宏观高于微观,也就是在找重点句时,优先考虑行文脉络法,其次再考虑关联词法。

因为关联词法是有局限性的,一个文段如果没有出现关联词或者出现了太多的关联词,这两种情况下关联词法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

以上五种行文脉络只是理论上的划分,考生在做题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文段并不是严格按照以上五种行文脉络来划分的,这就涉及到运用问题了。

在具体做题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种变形的文段结构,比如:背景铺垫+援引观点+作者评价、援引观点+提出观点+举例说明+反面论证、背景铺垫+提出问题+提出观点、背景铺垫+提出观点(提出问题+解决对策)+反面论证等等。

面对具体文段时,由于考生往往无法将文段结构与理论体系一一准确地对应,因而经常出现不会用行文脉络的尴尬情况。

殊不知,其实只要抓住两点就可以抓住总句,其他部分都属于分的部分,都可以略看的。

这两点就是观点和对策,当然,要抓住作者观点对很多考生来说有些难度,因为作者观点并不是一定有“我认为”“我觉得”“在我看来”等非常明显的字眼作为标志,可能只是作者简短的评论或隐晦的反面论证。

公考笔记-言语理解

公考笔记-言语理解

公考学习笔记——言语一.中心理解题【提问方式】这段文字主要/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主旨/主题/观点/概括的是……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态度是……适合做这段文字关键词的是……解题思路:寻找中心句有中心句-同义替换无中心句-全面概括解题技巧:重点词语行文脉络(整体系统分析)(一)重点词语(1)关联词1.转折关系标志词:虽然…但是…;尽管…可是…;…不过…;…然而…;…却…;其实/ 事实上/ 实际上…转折之后是重点(2)主题词:文段围绕的核心话题(文段围绕其展开;一般高频出现;多为名词;前有引入或后有解释说明(补充)正确选项中需包含文段主题词(3)程度词:更、尤其、正是、特别是、真正、根本、最核心、最突出等(程度词可提示重点位置)2.因果关系格式:因为…所以…;由于…因此…结论是重点(结论标志词:所以、因此、因而、故而、于是、可见、看来、故;导致、致使、使得、造成;也就是说、也可以这么理解、换句话说、总之...)选项新宠——形象化表达正确答案对中心句进行拟人、比喻等形象表达的同义替换注意:结论句出现在文段开头/中间,之后仍有其他语句,出现并列、因果、转折等,需结合多种关联词共同分析。

3.必要条件关系格式:只有……才……必要条件是重点必要条件即“只有”和“才”之间的部分对策是必要条件的一种变形对策标志词:1.应该、应当、必须、需要、应、须、要+做法2.通过/采取……手段/途径/措施/方式/方法/渠道,才能……3.前提、基础、保障4.负有……的义务/……的必由之路/……的法门之一/要领在于/势在必行问题标志词:挑战、瓶颈、软肋、难题、不足、缺陷、风险等(选项中既有问题,也有解决问题的对策时,对策为重点,出题人常将问题放在选项中来迷惑大家,需学会躲“坑”。

)对策行文脉络: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解释说明(意义效果)3.对策+正反论证/原因论证/举例论证反面论证:如果/倘若/一旦……+不好的结果(把前面的做法反过来,即为对策)当文段中只出现“问题”表述时,“解决问题”可能作为正确答案出现在选项中,但对策不万能,要有针对性!错误选项特征:(1)非重点:①转折前的内容。

2020江西省考行测言语理解主旨观点题的解题技巧

2020江西省考行测言语理解主旨观点题的解题技巧

2020江西省考行测言语理解主旨观点题的解题技巧在历年省考中,言语理解与表达这部分题目是各位考生初步了解省考时最熟悉的题目类型,然而深入接触后发现最熟悉的题目如今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部分考生做题时会感觉某个选项是正确的,但是具体分析之后发现主观的理解与题目本身的意思相去甚远,于是陷入深深的迷惑中难以自拔。

那么在面对这样的困境时改如何去化解呢,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以主旨观点题为例携手各位考生一起攻克言语难题。

一、主旨观点之主题词各位考生在面对主旨观点题目时常常会有“我怎么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我怎么知道出题人怎么想的”这样的困惑。

其实有这样的困惑也是正常的,那怎么去解决呢?今天给大家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技巧和方法。

其实作者写文章时都会围绕一个主题来阐述,各位考生在做题时只要能够通过高频词和关键句中的论述对象两个方法抓住体现文段核心内容的主题词,那将会事半功倍。

【例】写作事实上不但是为了向外发表,贡献社会,同时也是研究工作的最后阶段,而且是最重要、最严肃的阶段。

不形成文章,根本就没有完成研究工作,学问也没有成熟。

常有人说“某人学问极好,可惜不写作”,事实上,此话大有问题。

某人可能学识丰富,也有见解,但不写作文,他的学问就只停留在简单看法的阶段,没有经过严肃的思考与整理,就不可能真正是系统的。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了( )A.论文写作的重要性B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C.研究工作的评价标准D.知识与实践的内在【中公解析】A。

文段第一句话指出“写作是研究工作最重要、最严肃的阶段”;后接着以反面论证的说明“形成文章”的重要性;而后以“常有人说”进行举例,说明“形成文章”的重要性。

由此可知,整段文字的主体说的都是“写作”,根据主题词可排除B、C、D三项。

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此题分析完文段发现文章中的主题词为“写作”,而只有A项有主题词,则可快速确定答案,不必详细分析其它无主题词选项。

主题词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各位考生在做题时可以通过锁定主题词的方法,快速解题。

事业单位行测片段阅读找主旨技巧

事业单位行测片段阅读找主旨技巧

事业单位行测片段阅读找主旨技巧在行测言语理解考题中,主旨观点题是考试的重点,怎么去分析查找主旨句呢,看看本网带来的事业单位行测片段阅读找主旨技巧在我们做主旨观点题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找一些标志词语,然后层层划分来确定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文段,所以分总文段也是一样,可以通过找关联词的方式确定出本文的行文脉络,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一、判定标志(一)总结词:因此、总之、总而言之(二)对策词:需要、必须、务必(三)指代词:这是、有鉴于此(四)引出观点词:相信、认为、可以说、建议二、行文脉络(一)事实陈述——说明做法、评价说明、给出结论(二)个体——普遍三、主旨观点:在总结的内容上【例题】虽然各种环境保护政策已经出台,并做了广泛的宣传,但依然有很多偏远地方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要么是水土流失严重,要么是污染物遍地,与国家所提倡的生态文明发展主题大相径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显得极不和谐。

由于国家直接监管的力度有限,无法延伸至这些地方,图书、电视、网络等便成了号召的手段。

因此广大群众对环境政策的响应与自觉性显得更为重要。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宣传途径和力度的不足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B.政策只是一种警示,人们应该在这种警示的作用下自觉地培养爱护环境的习惯C.国家应加大对偏远地区环境保护的监管投入D.地处偏远是这些偏远地方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的原因之一【答案】B。

解析:文段的开篇说了环境保护政策的出台对于解决生态环境破坏起不到作用,水土流失等问题还是非常严重。

接着引出国家监管力度其实是有限的,最后由“因此”得出了需要广大群众的响应和自觉性。

所以这是一个分总文段,行文脉络是事实阐述—结论,那么重点在最后的结论上,故正确答案选B。

以上就是主旨观点题分总文段的解题技巧分析,希望通过上述的讲解对大家以后解决相应问题会有所帮助,后期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也会给大家进行其他题型的解题技巧进行详细讲解,请大家敬请期待!。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论行文脉络的重要性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论行文脉络的重要性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论行文脉络的重要性片段阅读在省考行测考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很多同学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平时在做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对行文的分析,更多的是凭着自己的阅读记忆和感觉选出答案。

对一部分题目而言,这样做无可厚非,答案也能选对,但是一旦遇到偏难一点的题目,正确率就会迅速下降。

还有一点,语句衔接的正确率也和行文脉络有直接的关系,往往不会阅读方法的同学,语句一般也做不好。

所以,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就像爱德华的墨菲定律,没学好的部分往往就是在考试中会遇到的。

【例1】一些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存在着思想误区,对薪酬、职位、地域等工作条件的要求过高,导致职业定位存在偏差。

有的大学毕业生对一、二线城市的期望过高,而忽略中小城市,存在“扎堆”现象。

同时,许多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较为薄弱,更加剧了就业问题。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A.大学生自身职业定位的偏差加剧了就业问题B.一些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存在着思想误区C.许多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较为薄弱D.一些大学生职业定位存在偏差【答案】A。

解析:“一些”“有的”“同时”,从句式上和关键词上,不断给同学们提示,这是一个并列文段,命题人实在是善良,害怕大家读不出围绕的中心话题,在最后一句用一个“更”字直接点明中心话题“就业问题”,锁定答案是A。

这样做题的感觉是不是够酷?!既减少了阅读量,还能够保证正确率,直接碾压对手。

【例2】心理学家让94名大学生进行一次模拟法庭实验,对一起案件进行审理。

不过在开庭前,一半学生受到了正面情绪的熏陶,心情愉悦;另一半则心态适中。

结果两组学生审理案件的结论大为不同,后者做出的判断更符合事实。

过于快乐的情绪往往容易让人陷入固定模式,更急于做出判断,其中夹杂着复杂的其他因素,从而在判断时出现偏差。

而人在情绪低落时,更注重细节,也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影响,人们往往以更系统化的方式进行思考。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A.个人情绪会影响执法的公正性B.情绪会对系统化思维方式产生影响C.过多正面情绪会使人的判断出现偏差D.大学生的认知判断能力还未达到成熟阶段【答案】C。

行测片段阅读技巧 行文脉络分析

行测片段阅读技巧 行文脉络分析

行测片段阅读技巧行文脉络分析大家在做行测逻辑填空题时常常会被虚词所困扰、干扰,下面由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片段阅读技巧:行文脉络分析”,持续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言语理解中的短文阅读题中要分析行文脉络,行文脉络分析是指布局谋篇的思路;其方法主要是在分析句义和句间关系的根底上,归类语句,确定语句在文段中所起的作用,理清文段的行文路线,进而确定文段内容间的附属关系。

在此进行分析。

一、没有明确给出观点句,但有倾向句告知观点的文段。

整个行文涉及到问题+危害、问题+原因、重要性+缺陷等等,那文段一般主要重在解决问题。

这种文段一般比拟有难度,需要找出文段隐含的重要信息。

题目再现:炮制技术被认为是中医药的核心技术,也是中医独有的传统技能,掌握它就等于掌握中医药市场。

国外企业通常通过在我国开办饮片厂、聘请国内炮制专家“偷学”炮制技术,目前这样的外资企业到达几十家。

这是因为,一些地方对国家在特殊领域的规定并不了解,无从管起;还有一些地方虽明知这些规定,但为了经济指标,对此不管不顾。

调研说明,国内实际饮片厂数量比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多几百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国家应加强对炮制技术保密工作的管理B、应加强对设立中药饮片厂的资格审查C、我国中医药行业的开展受到外资企业的威胁D、地方应加强对中医药行业相关规定的了解【解析】这段文字先说炮制技术的重要性,接着说现在炮制技术面临被“偷学”的问题,并且问题还很严重,还讲了严重的原因。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直接从原因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A选项国家“应”,说明从问题的原因出发说明具体解决措施,可选;B选项对“中药饮片厂”的资格审查,论述主题不符合题干信息,不选;C选项这个题干没有提及,不选;D选项加强对···规定的了解,有些模棱两可,不选。

所以答案选A。

二、一些复杂型的文段。

这类文段一次划分找不到重点,需要耐心屡次进行划分文段。

重在阅读、分析、理解和概括文段内容。

2023年公务员行测复习言语理解题解读

2023年公务员行测复习言语理解题解读

2023年公务员行测复习言语理解题解读在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是占比比较重的部分,对其考查主要以逻辑填空和片段阅读为主。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复习言语理解题解读,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复习言语理解题解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主旨观点题的提问方式,如:1.文段意在说明/意在强调/意在表明的是......2.文段主要说明/主要谈论/核心观点是......3.对文段内容/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4.文段/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当看到类似问法,我们可以判定题目为主旨题,需要准确抓住文段的重点。

那么我们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找到文段主旨呢除去结构明显、关键句清晰的文段,我们可以直接抓取重点句进行同义转述选择答案之外,对于没有标志性关联词,或者有迷惑性的句子,又或者出现复合结构的嵌套,更重要的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需要认真阅读题干,不要放过任何关联词语,并充分理解句意。

通过逐层分析句间关系,划分层次,最后确定重点。

下面我们分析一道经典例题,一起学习如何对文段脉络进行分析:经典考题在美国,学术界、工业界、主管部门和多数消费者倾向于认为用豆浆代替牛奶是一种更健康的选择。

不过,绝大多数西方人很不喜欢豆味,所以美国的豆浆有进一步去除或掩盖豆味的操作,而中国人就会觉得这样一点儿豆浆味也没有。

对奶味的偏好和对豆味的排斥,是豆浆在西方不够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此外,豆浆在保存过程中比牛奶容易发生聚集下沉,这也给豆浆成为牛奶那样的方便食品带来了难度。

保存难度高,加上市场需求量不是那么大,导致美国豆浆的价格远远高于牛奶。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A.对比中国人和西方人对豆浆口味的不同喜好B.剖析豆浆在美国市场上价格偏高的原因C.探究豆浆在西方市场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D.指出豆浆打入美国市场所必需的技术手段文段脉络分析文段首句告诉我们,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豆浆比牛奶更健康一些,接下来“不过”一词表示转折,引出豆浆相较于牛奶,在美国市场中还是存在不足之处的。

军队文职理论攻坚之言语理解(一)

军队文职理论攻坚之言语理解(一)

军队文职理论攻坚-言语理解(一)1.尝试转变为言语的思维:(1)循规律:许多同学做题均凭语感,不但不准且不利于提升。

寻找言语中的规律,要想攻克言语,需要寻找其规律和普适性的方法,不能太过主观也不要用语感做题。

(2)重对比:做言语题要掌握对比择优思维,因为可能选出的正确选项不尽完美,也可能错误答案的问题没有特别大,言语题的答案需要对比选择出,要“矬子里拔大个”,选出相对来说可以接受的,大家不要“钻牛角尖”。

(3)灵活:言语没有特别绝对的东西和放在四海皆准的方法。

2.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在平时:这是我们学习言语的基础,言语再多的方法、技巧也无法弥补基础理解能力的缺陷,大家要在平时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需要读规范性的语言文字内容,如:人民日报、学习强国、新华网、光明网等主流报刊、网站的文章,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可以帮助培养正确的语感,这不是主观的语感,而是通过平时训练积累出的趋近于考试的正确语感。

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一章:片段阅读中心理解、细节判断、标题填入、词句理解第二章:语句表达语句排序、语句填空、接语选择、病句辨析第三章:逻辑填空实词填空、成语填空、混搭填空其他类:诗词鉴赏、标点符号、字词运用【注意】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分为四大类。

1.第一章:片段阅读,即给出一段材料和设置一些问题,考生要根据问题选出正确的选项。

(1)中心理解题:问主旨、大意。

(2)细节判断题:问“以下哪一个选项说法正确/不正确/……”“以下哪一个选项符合/不符合原文”,是判断正误的题型。

(3)标题填入题:要求给材料添加标题或问材料中某个词、某个句子的含义。

(4)词句理解题:问文段中的某句话、某个词的意思。

2.第二章:语句表达。

(1)语句排序题:材料中给出标有序号的几个句子,但是这些句子的序号是打乱的,需要大家排序得出一段逻辑通顺的话。

(2)语句填空题:给出一段不完整的材料,在其中挖空,大家需要结合选项填入句子使其完整。

(3)接语选择题:问“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2018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阅读题行文脉络分析之分总结构

2018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阅读题行文脉络分析之分总结构

2018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阅读题行文脉络分析之分总结构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题目按照题型特征分为逻辑填空、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

2017年国考中出现了篇章阅读;题量来说,逻辑填空题量减少,阅读题目题量增大。

一直以来考生认为可以不通过培训学习就能做出来的题目,其实并不然。

阅读量的增加,其实已经在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阅读速度需要提升,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握文段的重点,理解文段的主旨思想变得尤为重要,并成功为其他的题目节省时间。

华公教育专家给考生们介绍一种在文段阅读中的如何快速解决一类主旨类的题目的方法——行文脉络分析之分总结构。

行文脉络指的是作家在文章生成过程中的谋篇布局的过程,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也强调谋篇布局的重要性,为了表达一定的观点,如何有条理的表达观点,就需要精心的谋篇布局。

行测考试遇到的文段多数是议论性质的文段,考生在做此类题目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文章解构的过程。

所以,必须通过行文脉络的分析去把握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思想。

分总结构,分句是为总句提供论据和支持。

重点应该在总句,正确答案是总句的同义转述。

分总文段之一:事实介绍+得出结论一个善于思考、用心思考、有强烈创新欲望的人,哪里都是他产生创新火花和灵感的风水宝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创作、创新还是创造,都永远属于那些用心思考、积极思考的人。

作为教学一线的课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创新场所,有许多知识和学术问题等待人们去研究,这里应该成为科技创新的不竭源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课堂也可以成为创新的重要场所B.教师应在课堂上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C.善于思考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火花D.课堂教学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创新思维【答案】A。

华公解析:文段一、二句讲用心思考、积极思考的人容易创新,其后引出观点“作为教学一线的课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创新场所”,整个材料构成“事实介绍观点——提出观点”的分—总结构。

“总”的部分是材料的主旨,即课堂也可称为创新的重要场所。

2025年安徽省考言语部分高频考点分析和技巧解读

2025年安徽省考言语部分高频考点分析和技巧解读

安徽省考言语高频考点及技巧在安徽省考行测科目中,必考且题量较大的一部分就是言语理解与表达。

它主要考查考生快速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近年来言语部分总题量稳定在25道,只是考查题型略有不同,包括阅读理解、逻辑填空和语句表达。

在上述题型中,中心理解题、逻辑填空题、语句填空题较为重要,各位考生在备考时应将这几种题型作为复习重点,掌握其解题方法、解题技巧,通过不断刷题,拿下这些题型。

接下来,就围绕这三种题型,给大家介绍一下需要掌握的解题技巧。

一、阅读理解——中心理解题中心理解题有一个特点——字数比较多。

很多考生看到一大段文字后,会觉得整个文段都是重点,每一个字都不能放过,这就导致部分同学做中心理解题耗时较长。

但是,掌握了该题型的解题方法就可解决此问题。

其中常考的解题方法就是准确把握文段的行文脉络,即从宏观角度整体分析文段,找准中心句和分述句。

若能做到准确区分中心句与分述句,快速找到文段中心句,便可“轻松”解决中心理解这类题目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分析文段的行文脉络。

行文脉络较为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分总、分总分。

分析行文脉络,简单来说就是学会区分“总句”与“分句”。

“总句”是文段的中心句,也就是文段的重点所在,而“分句”是服务于总句,起到解释说明或加强论点的作用。

“总句”常以下面的方式呈现:1.从形式看,是由重点词(如关联词、程度词等)引出的中心句;2.从内容看,是核心观点。

可以是解决问题的对策,可以是文段论点或结论,以及体现作者态度的评价。

“分句”出现的形式常有以下几种:1.举例子:当文段中出现“比如”“例如”“……就是例证”“诸如”“譬如”或者“具体的人名/地名/作品名”等时,其所在句子往往是在举例论证;2.数据资料:当文段中出现一些具体的调查报告、数据资料时,其作用相当于举例子,起到论证作用;3.正反论证:当文段前文提出观点,后文出现“正说说,反说说,换种说法再说说”的内容时,后文即为正反论证的内容,起到论证作用;4.原因解释:当文段中出现“因为”“由于”等表原因的关联词时,其引导的内容是对中心句进行原因解释;5.并列分述:前文提出观点,后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证。

行测行文脉络分析技巧

行测行文脉络分析技巧

⾏测⾏⽂脉络分析技巧 ⾏⽂脉络分析有哪些技巧,怎么才可以提⾼分析效率,想学习的朋友可以来看看,下⾯店铺⼩编为你准备了“⾏测⾏⽂脉络分析技巧”内容,仅供参考,祝⼤家在本站阅读愉快!⾏测⾏⽂脉络分析技巧 我们正在⼀年⼀度的上海公务员考试的备考过程中。

在上海公务员考试的⾏测考察部分会有关⽚段阅读题⺫的考察。

在这七道左右的题⺫中,考⽣往往觉得阅读量笔较⼤,准确率不是很⾼。

其实,只要掌握好⽅法,往往会事半功倍。

接下来以转折⽂段为例,给⼤家介绍⼀种解决转折⽂段的⽅法--⾏⽂脉络分析法的话题转换的解题情况。

例题1: 改⾰开放以来,中国⼀直依靠外向型的制造业拉动经济增⻓,虽然现在正努⼒转型,但庞⼤的⼈⼝基数决定了中国在很⻓⼀段时间内仍将⾛⽣产⼤国的道路,中国经济在很⼤程度上还必须依赖于贸易出⼝。

⺫前中国的出⼝企业主要集中在南⽅沿海城市,出⼝路径主要依赖于海上运输和空中运输。

海上运输的缺陷在于耗时过⻓,空中运输的缺陷在于运载量过⼩。

⽽向⻄向南两个⽅向出境的⾼铁⺴络,直接陆路联通中亚、南亚、⻄亚⼀直到⼈⼝密集的欧洲,甚⾄北⾮,将极⼤激活中国内陆的贸易潜⼒。

这段⽂字旨在强调: A.中国经济已到必须转型升级的历史关头 B.⾼铁⺴络对中国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C.陆上运输将成为贸易出⼝的主流路径 D.出⼝路径的改变将刺激经济发展 解析:B。

⽂段第⼀句:步⼊改⾰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很⼤程度上依赖贸易出⼝。

第⼆句:我国贸易出⼝的途径主要是海上运输和空中运输。

第三句:我国贸易出⼝的途径海上运输和空中运输相应的缺陷。

第四句:“⾼铁⺴络”⽅式可以极⼤激活中国内陆的潜⼒。

所以,⽂段分为两部分:⼀部分是第⼀句⾄第三句。

重在论述我国贸易出⼝的⽅式主要在于海上运输和空中运输,但都有相应的局限性。

第⼆部分:第四句以转折词“⽽”引起话题的转换,起到强调突出的作⽤。

讲“⾼铁⺴络”⽅式可以极⼤激活中国内陆的潜⼒。

论述“⾼铁⺴络”对于我国贸易出⼝的积极意义性。

2言语-行文脉络

2言语-行文脉络

题型补充:标题填入题(考少)=中心理解题 标题特征:契合重点、短小精悍、吸引读者
【细节判断题】 1、细节主旨化 问法:①以下对文段理解正确/不正确的是… ②符合/不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③以下说法正确/不正确的是… ④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不符的是… 理论要点:优选契合主旨的选项 2、细节题 典型错误类型总结: ①无中生有②偷换概念(扩大、缩小)③偷换时态:将来时(将要、立刻、趋势、以后);完成时(已、已经、了、完成)④程度轻重-相对绝对法 相对绝对法 (错误选项)绝对标志词:一定、全部、完全、所有、均、永远、任何、取代、主导、唯一、只要…就…、无论…都… 等 (正确选项)相对标志词:可能、也许、或许、大概、一般、尽量、往往、容易、…之一 等
言语理解与表达
二、行文脉络
结构: 1、总-分 (观点+解释说明)
2、分-总 3、总-分-总
4、分-总-分 5、分-分 中心句特征: ①中心句位置特征:首/尾 ②中心句内容特征: 观点、对策、结论
分句特点: 1、不同角度并列分述
2、调查/资料/报告结果 3、正反两方面论证
4、原因解释 5、具体/详细的解释说明 6、“比如”、“例如”、“…就是例证”等 典型例子引导词 注:“这”引导的尾句需关注
【词语理解题】 问法:①某词的意思是…②某词可以理解为… 理论要点: 首尾:把握整个文段;
中间:①即②“:”③“--”④也就是说,重点理解之后的内容。
【代词指代题】 重点关注代词前的内容,如纠结再看其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考试中,主旨观点题无疑是一个重要考点。

很多同学在做这类题目时总会感觉时间紧、阅读量大,那么如何把快速握文段主旨呢?就需要我们分析文段的行文脉络了。

行文脉络其实就是作者谋篇布局的思路,把握住句间关系,自然也就能知道作者想要强调的主旨是什么。

行文方式千千万,今天我们通过两道题目来聊一聊常见的一种行文脉络:带有因果词的简单文段。

【例题1】群租房问题是个老问题,群租房存在社会治安、消防安全隐患和扰民等问题,所以群租房加强管理和整治十分必要,但如果将群租房“一棍子打死”,不仅造成了住房资源限制和浪费,也可能会“误伤”低收入人群的生存权和居住权。

值得一提的是,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居住权比杜绝群租房更重要。

因此,政府及住建部门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综合治理群租房的同时,将主要力量花在加大廉租房建设上,使这项惠民政策惠及到更多的人群。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A.群租房建设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管理和解决方式
B.综合治理群租房乱象的同时,需切实加大廉租房建设
C.群租房治理应考虑到低收入人群的居住权保障问题
D.群租房有利也有弊,一味杜绝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解析】B选项。

文段中出现了一个因果词“因此”,“因此”前在说群租房存在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又不能“一棍子打死”,否则也会造成一些问题。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因此”之后给出了结论:应该加大廉租房建设,重点应该在得出的结论,和“因此”后意思一致的只有B选项。

可见当行文为分析+结论时,结论也就是“果”,确实有重要的时候。

那么是不是所有行文“因此”后都是重点呢?我们来看一下例题2。

【例题2】纵观各国货币发展史,货币国际化虽然给所在国带来一定风险,但却远远低于带来的好处。

从老百姓的角度看,本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就意味着在出国旅游、消费、留学的过程中,可以较为便利地用本币进行支付,不必经过繁琐的汇兑程序。

从政府的角度看,国际货币发行国可通过发行本国货币为国际赤字融资,相当于对别的国家征收了“铸币税”,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

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都“争先恐后”地走向国际化。

这段文字意在:
A.揭示促使货币国际化的原因
B.说明实现货币国际化的结果
C.提醒货币国际化潜藏的危险
D.剖析货币国际化的实现途径
【解析】答案是A选项。

文段在“因此”前从老百姓和政府两个角度说明了货币国际化的好处,“因此”后告诉我们许多国家“争先恐后”地走向国际化,这已经不是作者的观点了,而是一个事实,文段的结构为分析+事实,这时作者想强调的是事实产生的原因,与此相符的是A选项。

带有因果词的文段在考试中常见的就是这两类行文脉络,当分析+结论时,重点在结论;分析+事实时,重点在事实产生的原因。

我们在做题时也需要注意区分,并不是看到因果词便直接选因果词之后内容的同义转述。

希望大家能熟悉掌握主旨观点题,使之成为考试中的得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