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1)
《政治经济学》各章节必背大题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3.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1. 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是什么?2.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有哪些?3. 在生产力中生产工具的作用是什么?4.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5. 试论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6. 论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7. 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第三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1. 何为再生产?它的内容是什么?2. 怎样理解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及其实质?3. 国民经济中有哪些主要比例关系?4. 产业结构的类型及其演进趋势是怎样的?5.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何联系与区别?6. 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7. 经济增长方式有哪些类型?第四章商品经济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势1. 说明价值、交换价值、价格的区别与联系。
2. 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3. 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4. 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价值量有什么影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什么劳动为基础计量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区分、劳动生产率的两种表示方法)5.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6.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7. 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或简单商品经济)有哪些作用?(价值规律在简单商品经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的资本主义中发生作用的形式有什么不同)8.价值规律为什么能自发地刺激生产力的发展?或为什么说价值规律对我国国有企业重视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起着促进作用?第五章市场经济和资源配置方式1. 社会资源配置的原因、任务、目标是什么?2. 社会资源配置的机制是什么?资源配置有哪些方式?3.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4. 市场经济具有哪些基本特征?5. 市场机制包括哪些内容?它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6. 什么是市场调节?实行市场调节需要具备哪些条件?7. 市场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它具有哪些作用?8. 市场体系是怎样构成的?9. 为什么必须建立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第六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l、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怎样产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2. 货币是怎样转化为资本的?或货币和资本有什么区别?(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的区别、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3.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是什么?4. 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或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5. 资本总公式、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
农信社经济学知识(备考必看)
第一部分 经济学一、政治经济学(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4)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与经济运行机制。
3.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研究对象的异同统一面: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律。
差异面: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
【练习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D )。
A.劳动对象B.物质资料的生产C.生产力D.生产关系【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则是社会生产关系。
【练习2】首先提出“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A )。
A.蒙克莱田B.配第C.亚当.斯密D.李嘉图【解析】: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先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
此后,由配第创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形成。
【练习3】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ABCD)。
A.生产关系B.交换关系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解析】: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分配关系、消费关系的有机整体。
(二)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原因:①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三章 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
(1)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作用的方式不同,相应地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二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2)粗放型增长方式是在生产要素质量、结构和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通过扩大生产场地、添加原有技术水平的机器设备、增多劳动力投入等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实质就是单纯以数量的增长速度为中心,即单纯数量扩张型的增长方式。
(1)两大部类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制造消费资料部类所占比重逐渐下降,制造生产资料部类所占比重逐渐上升;
(2)农轻重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农业比重逐渐下降,工业比重逐渐上升;工业中的轻工业的比重逐渐下降,重工业比重逐渐上升;
(3)传统与新兴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传统产业逐步被新兴产业所代替,新兴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
(3)广义的产业结构,是将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综合起来加以考察,通常划分为三次产业,形成一、二、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一般来说,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
7、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是怎样的?
各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总的来说,呈现出逐步优化升级、由低级向高级逐渐演进的趋
12、怎样考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速度就是一定时期内物质资料生产和劳务发展变化的速率。它通常以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总量指标的增长率,以及按人平均的增长率来表示。国民生产总值是国际上通常使用的反映一国经济增长水平和经济活动总成果的重要综合性经济指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它不包括能源、原材料等各种中间消耗的价值。从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国外净要素收入后的社会最终产品价值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就构成国内生产总值。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1、社会再生产的含义及其内容、简单再生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方式?答:社会再生产的含义及其内容:(1)社会生产、总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进行的。
再生产就是、生产的不断重复和更新,再生产过程就是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
(2)任何社会再生产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另一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因此,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答:简述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社会再生产按照他的规模来划分。
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1)简单再生产是指规模不变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指超过原有生产规模的再生产。
(2)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和出发点,如果简单再生产都不能维持,就根本谈不到进行扩大再生产。
(3)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再生产总是包含在扩大再生产之中。
答: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方式:(1)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
(2)外延扩大在生产是指在生产技术和劳动效率不提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扩大再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
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来扩大再生产规模。
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2)经济增长是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而经济发展是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
(3)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1)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者的素质。
(2)科学技术及其应用。
(3)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
(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5)自然条件。
(6)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
(7)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1)粗放型经济增长是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扩张来实现的经济增长,它是在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实现的经济增长。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
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XXX和XXX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讨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讨对象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13章 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四篇经济发展第十三章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1.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划分社会总产品按照价值构成来说,由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组成,按照最终用途的实物构成来看,可分为两种形态,即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与社会总产品的实际用途相适应,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1)生产资料的生产部类,简称为第Ⅰ部类;(2)消费资料的生产部类,简称为第Ⅱ部类。
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按价值构成分为c、v、m三个部分的原理和社会生产按社会总产品实物构成划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使我们能够科学地分析社会总产品在交换关系中的实现过程,是揭示社会再生产运动规律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2.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
其特点是社会总产品中的全部剩余产品都用于个人消费,不进行积累。
马克思在分析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时,把每个部类的产品价值分成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
(1)三大交换关系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有三大交换关系:①第Ⅰ部类内部c的交换。
②第Ⅰ部类内部v和m的交换。
③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第Ⅰ部类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v和m需要与第Ⅱ部类交换,而第Ⅱ部类以消费资料形态存在的c,需要与第Ⅰ部类交换。
(2)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应该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
用公式表示:()ⅠⅡ+=v m c这个公式表明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以及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途径和方式。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4.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时,应重视对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和运行机制的研究,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某些有效措施。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因为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劳动过程的三要素是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其中生产工具是最重要的,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水平。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
3.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其中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着根本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因是因为它能提高生产力。
4.劳动生产率提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了解生产力状况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5.生产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其中生产居于首要位置,起决定作用,其他三个方面反作用于生产,促进或制约着生产的发展。
6.社会生产方式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社会生产方式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7.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经济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互作用,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点在于它们是由人类社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经济规律的类型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共有的经济规律、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和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第三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本章主要讨论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社会再生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了维持和扩大社会生产,必须重复进行的生产过程。
政治经济学各章节试题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A.15世纪中叶产生的B.16世纪中叶产生的C.17世纪中叶产生的D.19世纪中叶产生的2.政治经济学研究研究的是A个人的经济行为B家庭的经济行为C厂商的经济行为D社会的经济行为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C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与其相连系的经济机制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C.经济体制及经济运行方式D.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5.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家庭关系B.生产关系C.宗教关系D.政治关系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为两个对立阶级的利益服务的B.为某几个阶级的利益服务的C.为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科学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唯物主义8.19世纪中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 )A.封建主义生产关系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D.共产主义生产关系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是()A. 分工学说B. 货币学说C. 资本积累学说D. 剩余价值学说、10马克思并不是孤立地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他同时分析和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中生产力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是A简单协作、机器大工业、工场手工业B工场手工业、简单协作、机器大工业C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D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简单协作二、多项选择题1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来看A政治经济学为各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B政治经济学是具有鲜明阶级性的学科C揭示客观规律的政治经济学具有科学性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科学性E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物质资料的消费B.物质资料的生产C.物质资料的交换D.物质资料的分配2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劳动者的劳动B社会产品分配C劳动的分工协作D物质资料的生产3.劳动对象是指()A.人们用来传导劳动的物件B.人们把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C.劳动过程中各种必要的物质条件D.劳动过程中除生产工具以外的其他要素4生产资料是指A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之和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和C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之和D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之和5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生产资料D劳动工具6划分经济时期的主要标志是A劳动对象B科学技术C生产工具D生产要素7.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标志是()A.劳动对象B.生产工具C.劳动者D.原材料8.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生产资料9.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科学技术B.生产资料C.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10.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集中表现为()A.生产工具的发展B.管理水平的改善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D.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11生产力状况包括A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变化B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布局C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发展D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水平12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生产效率或能力是A劳动能力 B 劳动效率C 劳动生产率D劳动速度13人类最早出现的和最简单的分工是A社会分工B性别分工C 年龄分工D自然分工14许多劳动者共同参加同一生产过程,或分别参加彼此有密切联系的生产过程进行协同劳动是( ) A分工B协作C劳动D分配15.社会生产总过程内部的四个环节包括()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E.协作16社会生产关系又称( )A行政关系B经济关系C政治关系D宗教关系17分配、交换同生产之间的关系是A分配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交换不是B交换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分配不是C分配、交换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D生产、消费是联系分配和交换的中间环节18在社会总生产过程中的四个环节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是A分配 B 生产C消费D交换19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整个社会生产关系性质,从而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的是( )A生产资料B生产资料所有制C生产工具D生产力20社会生产方式是A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B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C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有机结合和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2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可概括为A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反作用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决定作用,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反作用C生产关系永远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二者不会发生矛盾22.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是()A.生产关系B.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A生产资料B生产关系C生产工具D生产力24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的是A经济本质B经济规律 C 经济现象D经济过程25.产生经济规律的主要经济条件是指( )A.由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生产力水平B.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C.由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分配关系D.在一定经济时期人们的劳动交换方式26.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是指人们( )A.不会违背客观经济规律B.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C.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余地D.必须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27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能够A创造经济规律B利用经济规律C消灭经济规律D改造经济规律28.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A.体现一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有本质B.体现几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共同本质C.决定各个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区别D.决定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29.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意味着人们( )A.只能接受经济规律的摆布B.无法改变经济规律作用的后果C.认识和不认识经济规律都一样D.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30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之一在于A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经济规律不具有客观性B自然规律能够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不能够被人们认识和利用C自然规律大多数是经常变动的,D经济规律大多数是长久不变的31.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并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按劳分配规律32支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是A价值规律B社会基本经济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3.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 )A.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B.生产关系的历史进程C.自然经济的历史进程D.上层建筑的历史进程34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联系A、生产力和上层建筑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D、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35.决定一个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即起着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是()A.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D.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二、多项选择题1.劳动资料的内容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A.生产工具B.各种容器C.原材料D.燃料、辅助材料E.厂房、仓库等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劳动过程中,除了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外,新加进来成为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的有( )A生产工具B科学技术C经营管理D经济信息E生产知识2社会生产力是A社会活动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B由生产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构成C由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所构成D社会生产过程中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E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3.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是( )A.生产的主体B.首要的生产力C.起着最重要和主导作用的因素D.生产工具的制造者和使用者E.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最主要的标志4生产工具是A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因素B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C生产力发展状况的集中表现D生产力性质和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志E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5.科学技术( )A.是第一生产力B.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C.是生产关系的标志D.推动了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E.在发展中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6在人类古代社会,出现了三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社会大分工是( )A畜牧部落和其他原始部落之间的分工B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C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分工D产生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层7社会分工如果从生产领域的空间范围划分,可分为( )A生产单位内部分工B国家内部分工C第二次社会分工D国际分工E第一次社会分工8 生产关系是指A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B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C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D在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本的关系E社会生产中生产的社会形式9.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是指()A.生产关系B.分配关系C.交换关系D.消费关系E.信贷关系10社会生产总过程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是A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B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C分配对其它三个环节有决定作用D分配和消费是中间环节E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1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A.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D. 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E.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1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明A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并发挥作用B经济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C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D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E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13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说明A人们不能创造经济规律B人们不能违反经济规律C人们不能消灭经济规律D人们不能改造经济规律E人们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14共有经济规律和特有经济规律的密切联系是A共有经济规律为特有经济规律发生作用创造条件B特有经济规律为共有经济规律的作用开辟场所C各个社会形态以自己的特有经济规律相互分开D各个社会以共有经济规律互相联系E二者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都同时存在和起作用15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都包括( )A.共有的经济规律B.特有的经济规律C.基本经济规律D.价值规律E.剩余价值规律16 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能够A创造经济规律 B 消灭经济规律C利用经济规律D改造经济规律 E 认识经济规律17.人们要利用经济规律来为社会谋福利,就要做到( )A.深刻认识经济规律B.为某些经济规律提供发挥作用的场所C.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D.改造或废除某些经济规律E.选择有利于某种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实现形式第三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一、单项选择题1.任何社会的再生产都是()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统一B.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2.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是()A.商品的再生产B.物质产品的再生产C.劳动资料的再生产D.简单再生产3.按照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方式,扩大再生产可划分为( )A.生产关系再生产和生产力再生产B.劳动力再生产和物质资料再生产C.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4.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 )A.粗放型的扩大再生产B.没有积累的扩大再生产C.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扩大再生产D.靠增加生产要素实现的扩大再生产5.单纯依靠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属于()A.外延扩大再生产B.内涵扩大再生产C.质量型扩大再生产D.效益型扩大再生产6国民经济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实质上是A生产力发展的反映B消费生活资料的反映 C 物质资料消费的反映D把社会劳动按照一定比例分配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环节、各地区的反映7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具有综合性和重大影响的比例关系是A综合性比例B部门之间的比例C部门内部的比例D地区之间的比例8.构成人类生存和一切生产的历史起点与先决条件的生产部门是( )A.工业B.农业C.建筑业D.交通运输业9.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商业和服务业属于A.第一和第二产业B.第二和第三产业C.第三产业D.第二产业10既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是A经济发展B经济增长C经济过热D经济形势11一定时期时期内物质资料生产和劳务发展变化的速率被称为A经济发展速度B经济增长速度C经济过热速度D经济趋势12社会总产品是A当年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合B当年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C当年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D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合13.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就是()A.社会总产值B.国民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净值D.国内生产总值14.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就是()A.货币资本的价值B.流通资本的价值C.商品资本的价值D.社会总产值15.从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国外净要素收入后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构成(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生产净值C.国内生产净值D.国民收入16社会总产品扣除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那部分产品价值是A工农业总产值B社会总产值C国民生产总值D国民收入17.反映一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富裕程度的基本经济指标是()A. 国有收入B. 社会总产值C. 国民生产总值D. 人均国民收入18.为了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当采用国内生产总值来比较不同时期国民经济量的变化时要用( )。
社会再生产通俗理解
社会再生产通俗理解引言社会再生产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社会经济体系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对生产要素进行再分配、再配置,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通过分析社会再生产的概念、目的和过程,以及它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深入探讨这个重要的经济现象。
什么是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是指社会经济体系持续地进行的一种经济活动,它包括对生产要素的再分配和再配置,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并推动经济的发展。
从更具体的角度来说,社会再生产包括个人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两个方面。
个人再生产是指个体通过工作获取收入,然后用收入购买商品和服务来满足自身生活需求的过程。
这种再生产是个体和家庭经济活动的基础,也是社会再生产的基础。
社会再生产是指社会组织整体进行的再生产,它主要包括生产要素再分配和再配置两个方面。
生产要素再分配是指通过收入再分配和税收再分配等方式,将社会资源从一方再分配给另一方,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公平。
生产要素再配置是指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出质量。
社会再生产的目的社会再生产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实现社会的繁荣。
具体来说,社会再生产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社会再生产通过生产和分配资源,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它涉及到食品、衣物、住房、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是人们正常生活的基础。
2.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再生产通过再分配和再配置资源,可以促进各个行业和产业的发展。
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3.实现社会的繁荣:社会再生产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繁荣。
通过社会再生产,社会可以平衡各个阶级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社会再生产的过程社会再生产包括两个基本过程,即生产要素的再分配和再配置过程。
社会再生产通俗理解
社会再生产通俗理解社会再生产通俗理解一、概念解析社会再生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活动和商品交换,经济系统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和扩张的过程。
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物质资本的再生产,即生产和流通领域中的各种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再生产;第二是人力资本的再生产,即劳动力的再生产。
二、物质资本的再生产1.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1)固定资本固定资本是指那些用于生产过程中不被消耗或者只有部分被消耗而能够持续使用多年甚至几十年以上的物品。
如厂房、机器设备等。
固定资本需要进行定期维修和更新,以保证其正常运转。
(2)流动资本流动资本是指那些在一个周期内被完全消耗掉或者只剩下极少数残留价值的物品。
如原材料、燃料等。
流动资本需要及时补充,以保证正常的生产运作。
2. 消费品的再生产消费品是指直接为满足人们日常需求而消费掉的物品。
如食品、衣服、住房等。
消费品的再生产需要根据人们的需求和消费能力,进行相应的生产和流通。
三、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具有的知识、技能、经验等非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的再生产需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
四、社会再生产的作用1. 维持经济稳定社会再生产可以保证经济系统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和扩张,从而维持经济稳定。
2. 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再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商品供给,促进社会发展。
3.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社会再生产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4. 促进就业增长社会再生产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增长。
五、结语综上所述,社会再生产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概念。
它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方面,在整个经济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合理的再生产,才能实现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原理 自考速成笔记旧版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第四节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第一节物质资料生产第二节社会生产力第三节社会生产关系第四节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第五节经济规律第三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第一节社会再生产及其类型第二节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和产业结构第三节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第四章商品经济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第一节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第二节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第三节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第四节商品价值的形成和创造第五节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第六节货币的产生和职能第七节价值规律第五章市场经济和资源配置方式第一节资源配置方式第二节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第三节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第四节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嗣度第六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第二节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三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四节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第五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第六节资本积累第七章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一节资本的循环第二节资本的周转第三节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第四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第八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第五节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第九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二节垄断在经济生活中的统治地位第三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十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和经济全球化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对外经济扩展第二节垄断资本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第三节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经济集团化第四节当代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第十一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第二节垄断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第三节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历史过程第三篇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第十二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三节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第一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二节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容和实现形式第三节我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第四节非公有制经济第十四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与消费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第二节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制度第三节多种分配方式的调节和理顺分配关系第四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第四篇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节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节我国的渐进式改革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第一节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地位第二节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第三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十七章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和市场第一节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第三节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第四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第十八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第一节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第二节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第三节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十九章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宏观调控第一节社会主义宏观调控及调控体系第二节宏观调控的任务与目标第三节宏观调控方式和手段第四节宏观调控政策第五篇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第二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增长速度第二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第三节社会主义的产业结构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第一节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现代化第二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第四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二十二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第三节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第四节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1.1.经济学的出现是在(B)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2.经济学最初是指(A)A.对奴隶制的家庭管理B.时国民经济的管理C.对社会经济的管理D.对商品经济的管理1.3.政治经济学一词最早出现在(B)A.16世纪初B.17世纪初C.18世纪初D.19世纪初1.4.政治经济学最初研究的内容是(C)A.家庭管理经济B.庄园经济C.国民经济D.商品经济1.5.我国现在将政治经济学作为(A)A.理论经济学科B.应用经济学科C.管理经济学科D.技术经济学科1.6.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D)A.古典政治经济学B.庸俗政治经济学C.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D.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1.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是(B)A.劳动价值论B。
政治经济学复习填空题doc
一、填空题l、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3、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
4、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
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
它实现了的紧密统一。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一、填空题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经济规律是指。
经济规律的种类有;;。
3、物质资料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是、、。
4、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从的发展变化开始的。
生产力发展的状况集中表现的发展与变化上,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的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5、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生产效率或能力。
它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以来表示;二是以来表示。
6、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的分工。
7、在生产过程中,全体劳动者之间如果没有分工,只是共同协力完成同一种工作,这叫做;而许多劳动者在分工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协同劳动,则叫做。
8、社会再生产过程或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是由这四个环节所组成的运动过程。
第三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一、填空1、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类:。
2、再生产就是生产的不断重复和更新,再生产过程就是的生产过程。
3、社会再生产是的统一。
4、广义的产业结构,是将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综合起来加以考察,通常划分为三次产业。
一般来说,第一产业是,第二产业是,第三产业是。
5、社会总产品,是由所创造的。
谢地、宋冬林《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题库-第13章 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圣才出品】
第13章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一、名词解释1.社会总资本答:社会总资本是指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单个资本的总和。
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单个资本的运动总和就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即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单个资本是在运动中即不断的循环和周转中彼此发生着关系,在数量上,社会总资本是所有单个资本量的总和。
从这个角度看,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运动和个别资本再生产的运动一样,都必须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等形式,都是不断进行价值增殖的过程。
但社会总资本并不是单个资本运动的简单加总。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比单个资本运动具有更为复杂的关系。
因为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运动不仅包括预付资本价值的运动,而且包括全部剩余价值的流通;不仅包括生产消费和资本流通,而且包括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消费以及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
2.社会总产品答:社会总产品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它是由一个国家的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共同创造的。
社会总产品既是生产过程的结果,又是再生产过程的条件,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三部分构成,而它的实物形态按产品的最终经济用途,则区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
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也划分为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即第一部类(Ⅰ)和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即第二部类(Ⅱ)。
每个部类中包括若干生产部门,每个部门中又包括若干企业。
3.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答: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就是生产规模不变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其特点是全部剩余价值都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不进行资本积累。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①第Ⅰ部类新创造的价值产品必须全部用于补偿第Ⅱ部类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第Ⅱ部类产品中相当于不变资本的部分必须能够维持第Ⅰ部类工人和资本家原有的生活需要,即Ⅰ(v +m)=Ⅱc;②第Ⅱ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价值应该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第Ⅱ部类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必须和两大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个人消费品的需要相等,即Ⅱ(c +v+m)=Ⅰ(v+m)+Ⅱ(v+m);③第Ⅰ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价值应该等于两大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第Ⅰ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必须全部用来补偿两大部类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即Ⅰ(c+v+m)=Ⅰc+Ⅱc。
政治经济学原理串讲笔记
政治经济学原理串讲笔记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单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7世纪中叶产生的。
最初出现的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单选]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单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单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其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单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单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紧密统一。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第一节物质资料生产[单选]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多选]生产要素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和因素。
人们为了实现物质资料的生产而进行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的生产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单选]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多选]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就是生产工具,此外还包括各种容器,如导管、桶、瓶等等。
广义的劳动资料还包括劳动过程中所必要的各种物质条件,如厂房、仓库、道路、土地等。
第二节社会生产力一、社会生产力的构成[单选]在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单选]生产力发展的状况集中表现在生产工具的发展和变化上,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的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发展篇
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发展篇社会再生产是指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稳定的过程,它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在现代经济中,社会再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涵盖了各个方面,如生产、消费、投资和贸易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 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社会再生产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活动的不断进行和循环,从而为社会创造持续发展的条件。
经济发展则是指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不断提高和进步,包括经济产出的增长、技术创新的推进以及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等。
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社会再生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而经济发展则为社会再生产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和机会。
只有通过持续的社会再生产,经济发展才能得以持续,并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福利和发展机会。
2. 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再生产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基础展开的。
生产力是指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包括劳动力、技术、设备和资源等因素。
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和制度。
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产生矛盾时,社会再生产就会受到影响。
经济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再生产,提高生产力的水平,改善生产关系的发展。
经济发展可以通过增加投资、推动科技创新和提升劳动力素质等方式,增强生产力的能力,使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2.2 技术进步与经济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推动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技术进步可以改变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经济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推动社会再生产的进程。
经济发展可以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并提供支持和保护,以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同时,技术进步也需要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市场,以支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2.3 消费与市场的需求社会再生产需要有足够的消费和市场需求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十三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
二 社会再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
1、社会再生产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首先, 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发展可以影响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其 次,社会再生产的类型可以影响经济增长方式;再次, 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也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实现条 件。
一 经济增长及其衡量标准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产品与劳务 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经济的更多产出。它意味 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按严格 的经济分析来定义,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 地区在扣除价格因素后,通过本期(一般为一 年)比上一时期国民生产总值所增加的百分比 表现出来的商品和劳务生产能力的增加。
一 经济增长方式类型
3、社会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 如果从再生产 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增长,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 还有两种类型或两条道路:一是外延的扩大再 生产;一是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外延的扩大再 生产,是指通过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 模。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技术进步,提 高资金有机构成和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来扩大 生产规模。
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要求 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第一部类和第二部 类再生产顺利发展,表现为国民经济的协调发 展。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
(1)农业和工业的协调发展。 (2)农业内部的协调发展。 (3)工业内部的协调发展。 (4)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经济增长
一 经济增长及其衡量标准 二 社会再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 三 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
2、经济效益与经济效果不同。经济效果是指人 们从事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有用成果。经济效益 是指人们对取得的经济效果进行的社会评价。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章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学习目的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A、17世纪初期产生的B、17世纪中叶产生的C、18世纪初期产生的D、18世纪中叶产生的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A、政治法律关系B、神会历史关系C、人文教育关系D、经济利益关系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A、宗教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家族关系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A、利益性的统一B、科学性的统一C、抽象性的统一D、规范性的统一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古典政治经济学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B、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D、在19世纪中叶所建立的E、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同时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C、资源配置方式D、经济增长与发展E、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4、政治经济学之所以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因为()A、它所研究的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B、经济利益关系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C、对一定性质的经济关系和对阶级有不同的态度D、它研究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规律E、它是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学科5、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参考答案:1、ABCDE 2、ABCDE 3、ABCDE 4、ABC 5、DE三、简答题1、马克思为什么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答:(1)马克思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历史趋势,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武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ppt
9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扩大再生产必须要有可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 资料,即社会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为:
从第Ⅰ部类来看,如果Ⅰ(v+m)=Ⅱc, 则第Ⅰ部 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需要。 如果Ⅰ(v+m)<Ⅱc,则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 扩大再生产必须有追加的生产资料,作为两大 部类追加不变资本之用。
(2)I (c +v +m) = I c+ II c,这个公式表明整个社会生产资料的生 产同两大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
(3)II (c+v+m) = I (v+m) + II (v+m) ,这个公式表明第二部类消费 资料的生产同两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
可编辑ppt
8
13.1.4 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前提 条件和实现条件
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图式:
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2000c+500v+500m=3000 其中,第Ⅰ部类的全部产品是价值6000的生产资料,
第Ⅱ部类的全部产品是价值3000的消费资料。为了使 第二年的再生产能够正常进行,社会总产品的各部分
必须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实物上得到替换。
在每个部类内部,又分为许多不同的生产部门, 如第Ⅰ部类中有采矿、冶金、燃料、动力、机 器制造等重工业部门和为重工业提供原料的农 业生产部门;第Ⅱ部类中有纺织、食品等轻工 业部门和农业中的大部分粮食生产等。
可编辑ppt
4
13.1.3 社会简单再生产及 其实现条件
社会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其特点 是社会总产品中的全部剩余产品都用于个人消费,不 进行积累。
可编辑ppt
5
Ⅰ:4000c+1000v+1000m=6000
1 3
Ⅱ:2000c+500v +500m =3000
2
可编辑ppt
6
这种社会总产品是通过三种交换实现的。
第一,第Ⅰ部类内部的交换。第Ⅰ部类的4000c,是由生产资料构 成的,代表本部类生产所消费的不变资本价值,可以在本部类内 部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换实现价值的补偿和实物的替换。
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组成; 按照最终用途的实物构成,可分为两种形态,
即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可编辑ppt
3
13.1.2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
与社会总产品的实际用途相适应,社会生产划 分为两大部类:
一类是生产资料的生产部类,简称为第Ⅰ部类
另一类是消费资料的生产部类,简称为第Ⅱ部 类。
Ⅱ(c+v+m)= Ⅰ(v+△v+m/x)+ Ⅱ (v+△v+m/x)
因此,扩大再生产的第一个前提条件应是: Ⅰ(v+m)>Ⅱc......(1)。
可编辑ppt
10
从第Ⅱ部类来看,如果
,
则第Ⅱ部类提供的消费资料只能维持简单再生
产的需要。
如果
,连简单再生产也维持
不下去。扩大再生产还必须有追加的消费资料,
作为两大部类追加可变资资本之用。因此,扩
大再生产的第二个前提条件应
是:
......(2)
其中:m/x为消费,m-m/x为积累。
可编辑ppt
11
上面的是两个不等式
,只
是表明社会扩大再生产必须具备的可能条件。要把这
种可能条件变为现实,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
比例关系。假定:两大部类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第Ⅰ部
类积累率为50%,以 或
表示资本有机
构成,△C表示追加不变资本,△V表示追加可变资本。
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内在联系,即第Ⅰ部类 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第Ⅱ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 之间,以及第Ⅱ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同第Ⅰ部 类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比 例关系。
可编辑ppt
14
Ⅰ(c+v+m)= Ⅰ(c+△c)+ Ⅱ(c+△c)
即第Ⅰ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不变资本价值和 追加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表明了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第Ⅰ部类的生 产资料的生产与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包括追加的生产资料)的需 求之间的关系。
经济发展篇
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有赖于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和经济 稳定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和高度化,以及经济 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政治经济学需要 在上述关系中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本篇各章, 主要阐述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经济增长规 律,分析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以 利于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和跨世纪经济
可编辑ppt
7
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总产品各部分不仅发生三大交换关系,而且必须保持一定的 比例,使两大部类所生产的产品在价值上和实物上都按比例地得 到相应的补偿。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互相交换的比例关系,构成 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即:
(1)I (v+m)= II c,这是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最基本的实现条 件,它表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着互为条件,互相依赖的内 在关系;
(参见教科书290页,108)
可编辑ppt
12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图式
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1500c+750v + 750m =3000
可编辑ppt
13
社会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
Ⅰ(v+△v+m/x)= Ⅱ(c+△c) 即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着
第二,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第Ⅱ部类的500v和500m,是由消费 资料构成的,在第Ⅱ部类内部通过各个部门的交换就可实现价值 的补偿和实物的替换。
第三,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第Ⅰ部类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 1000v和1000m需要与第Ⅱ部类交换,而第Ⅱ部类以消费资料形态 存在的2000c,需要与第Ⅰ部类交换,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Ⅰ部 类的1000v和1000m同第Ⅱ部类2000c相交换,两个部类产品便全 部得到实现,
第十三章 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
可编辑ppt
2
13 . 1 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13.1.1 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产品就是一国的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者
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出来的物质 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按照价值构成,由不变资本价值(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