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危机干预论文
关于“心理危机干预”的论文
关于“心理危机干预”论文怀着虔诚而期待的心情,我听完了李德芳教授关于“心理危机干预”的讲座。
李教授言辞恳切,所讲内容贴近生活,我受益匪浅,亦感触良多。
根据李教授的讲座内容,现整理如下:一、心理危机及心理危机干预的含义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二、心理危机正常应对的三阶段第一阶段当事者表现麻木、否认或不相信;第二阶段感到激动、焦虑、痛苦和愤怒,也可有罪恶感、退缩或抑郁;第三阶段接受事实并为将来作好计划。
危机过程持续不会太久,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的居丧反应一般在6个月内消失,否则应视为病态。
三:心理危机的主要特征(1)通常为自限性,多于1-4周内消失。
(2)在危机期,个人会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并更愿意接受外部的帮助或干预。
(3)预后取决于个人的素质、适应能力和主动作用,以及他人的帮助或干预四、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1)防止过激行为,如自杀、自伤、或攻击行为等。
(2)促进交流与沟通,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
(3)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惹状态。
五、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1)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必须有其家人或朋友参加危机干预。
(3)鼓励自信,不要让当事者产生依赖心。
(4)把心理危机作为心理问题处理,而不要作为疾病进行处理。
六、心理危机干预的注意点1.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
这不是一种程序化的心理治疗,而是一种心理服务。
2.心理危机干预的最佳时间是遭遇创伤性事件后的24小时到72小时。
浅析中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析中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学生姓名毕光明学号*********指导教师张艳红年级2007年秋分校/学院保定电大提交日期2009年10月18日内容摘要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
近几年来,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负面影响很大。
因此,探索如何早期识别心理危机,并进行有效干预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文章立足在对中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的重要意义基础上,分析了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常见表现及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形成原因干预策略目录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和干预意义 (1)(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 (1)(二)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意义 (1)二、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常见表现 (2)(一)学习不适应 (2)(二)心理抑郁 (2)(三)心烦焦虑 (3)(四)害怕、回避交往 (3)三、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形成原因 (3)(一)个体主观原因 (3)(二)学校教育的影响 (3)(三)家庭影响 (4)(四)社会影响 (4)四、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5)(一)发挥教师心理教育主体作用 (5)(二)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5)(三)创造温暖的家庭气氛 (5)(四)注意与家长联系 (5)(五)加强心理教育力度 (6)参考文献 (7)浅析中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步入21世纪,我国现代化经济腾飞,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快节奏、高效率、充满竞争、富有创新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随之社会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社会需要人才,国家就要培养人才。
于是关注的焦点就落在了学校教育这块阵地上。
培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的人才就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
社会工作调研文章: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一、研究的背景在当今社会变革、人才竞争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正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他们在心理上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大学生因学业受挫、失恋、就业压力过大、心理疾病等原因而导致其自杀和伤害他人的事件时有发生,如马加爵事件震惊全国,发人深思。
这些触目惊心、令人心痛的自杀和伤害他人的事件,使我们感到高频率的心理危机的发生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影响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因而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刻不容缓。
[1]二、心里危机和危机干预的概述当一个人面临的困境超出了他解决或处理的能力时,就会产生心理失衡,这种暂时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通常由一定的负面事件引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突发性、紧急性、痛苦性、无助性和危险性。
危机之中隐含着危险,这种危险可能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交往,严重的还可能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大学生处于人生特殊发展时期,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探索求知的欲望和热情,但由于其身体早熟而心理晚熟的缘故,形成身心发展失衡,其心智能力还没有达到足以应对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挫折或打击,心理状态难免有可能被诱发为危机状态,这是导致今天大学生行为问题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某一事件对大学生心理状况是否会转化为心理危机,有三个影响因素:第一,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意义以及事件对自己将来影响的评价;第二,个体是否拥有一个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系统;第三,个体是否获得有效的应对机制,也就是从过去经验中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由于个体在这三个方面的情况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相同的事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构成心理危机。
[2]同样一个事件对大学生是否引发心理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个体自身心理素质状况。
心理危机本身蕴含着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一是危机得以化解,个体心理恢复到平衡状态,促进个体心理成长,获得应对危机的能力;另外一种是个体的心理紧张得不到缓解,心理危机加大,出现严重后果。
浅析心理危机干预论文(2)
浅析心理危机干预论文(2)浅析心理危机干预论文篇二《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摘要:本文以一例初二学生因人际交往冲突而产生焦虑情绪为个案,分析了缺少挫折体验和追求完美的性格,对中学生自我接受程度的影响,探讨了认知因素在中学生遇到挫折后对自我评价的作用。
结合个案,从认知理论探讨了因人际关系冲突而引发焦虑情绪的认知过程,帮助来访者矫正不合理信念,从而改善不良情绪,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提出了合理情绪疗法对未成年人改善该心理问题具有比较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挫折焦虑认知理论正文1案例简述1.1来访者一般情况:来访者张某,男性,汉族,14岁,身高1.60米,体重55公斤,初中二年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尚可,独生子。
1.2成长发育情况:张某是独生子,剖腹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
家族无遗传疾病,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
出生及发育正常,随父母生活,能与同龄人友好相处。
父母均为中学教师,工作稳定,但家庭经济条件欠佳,父母对他的教育总是高标准、严要求,其中,母亲性格强势,拥有家中绝大部分话语权和决策权。
张某8个月会说话和走路,1岁半上幼儿园,4岁上学前班,由于父母是教师的关系,他上小学一年级时不满6岁。
由于张某上学后自觉性、求知欲很强,所以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时常得到老师的表扬,还常常作为榜样树立给全班同学,每当受到表扬都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他性格活泼开朗,平时的生活中,张某很喜欢和同学们一起打篮球,几乎每天都去打一场,才感到正常。
也乐于尽己所能帮助其他同学,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并成为班里的小干部。
担任干部以来,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对老师交代下来的任务从来不敢懈怠,也主动承担许多的班级工作。
自认是对班级做出了许多贡献,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
2来访者的主诉及主要问题焦虑、烦躁、入睡困难,胸闷,紧张1周余。
一周以前,张某在安排同学做清洁的时候,依据规定没有同意几位同学的请假,同班的几位同学破口大骂了他,当时他觉得很委屈,很想哭,很焦虑,不知道工作该如何进行下去。
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论文
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论文结合学生个案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XXXXXX当代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或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等,导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研究困难、自卑怯懦、孤独自闭、惧怕挫折、缺乏毅力等心理问题。
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健康地成长。
对中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采取观察法、谈话法、游戏法、活动法、个案法等,这些方法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在班团工作中渗透、在创设育人环境中渗透、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等。
下面就结合中学生当中的一些案例谈谈心理干预的方法:案例一:XXX,男,研究成绩不稳定,上课爱搞小动作,有时也能积极发言,但自控能力差,他常常管不住自己的手脚,常常和同学打架,几乎每节课下课后都和同学发生矛盾,遭到同学们的投诉,老师经常进行说服教育,但效果不大。
根据以上情况,对其进行分阶段、有步骤的心理干预。
1.根据其动机外化强烈的状态,只要一有机会就安排适当的工作给他,特别是体育、文艺方面的工作,使他发挥自己在能力上优秀的方面,对其内在强烈外化的动机加以了自身技巧性的调整。
2.与其家庭密切配合,采用互具名法,催促完成家庭作业。
并使其家中对他发的钱有所节制,为小胡的研究动机向自动动机方面发生转化,提供契机。
3.通过班队会活动教给同学们一些正确的交往方法,大家一起谈谈不正当交往的感受和危害,生动的事例给了小胡很大的启发和感受。
4.对小胡的优点给予及时表扬。
而缺点,在课堂上尽量以语言体态暗示其改之;课外则多引导他提高认识,培养其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寓教于乐,使其发挥表演才能,也引导其强烈的外化向正确的内化偏向开展,从中促进其研究兴趣更为深化。
6.注意联合学生实际,合时改变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而对胡同学尤其强调启发性,使其动机能量处于了与研究对象的强烈联合态,一方面不压抑其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又使其步入到正规化研究的境地中来,充裕调动起他研究的自动性。
科研课题论文: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68799 心理学论文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一)环境适应问题环境适应问题,主要发生在大学新生群体之中。
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在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中,受教育环境、家庭因素、成长经历、学习基础等影响很大。
而学生一跨入大学的校门,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心理方式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很多学生感觉不适应。
由于目前大学生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普遍较弱,所以在大学生中环境适应问题广泛存在,使得某些大学新生感觉到一种难以消解的苦闷和忧愁。
(二)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危机,常常是由于人际关系的不协调而导致。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
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封闭、羞怯、敏感与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紧张、压抑、孤独与不安全感,这些问题,如果长此以往,心理上的各种危机就会产生。
(三)性与恋爱的方面的问题大学生的性生理发育已经成熟,性心理也有了发展,有了性的欲望和冲动,然而由于受到社会道德、法律、理智和纪律的约束,这种欲望和冲动被限制和压抑着。
一般情况下,大学生通过学习、工作和文体活动及社会等途径可以使自身的生理能量得到正常的释放,来减弱和抑制性的生理冲动,使之得到某种程度的宣泄、代偿和升华。
但也有的学生,由于对性缺乏健康、科学的认识和态度,对自己的性心理缺乏正确的认知和评价,因而对自己的性心理感到困惑、不适,对性欲和性冲动感到不安、羞愧和压抑。
大学生在性心理方面的问题还包括在恋爱方面的困扰。
如单相思而自困,因热恋影响学习而烦恼,因失恋而精神受挫,因多角恋爱难以自拔而内心焦灼,因看到周围的同伴成双成对而自惭形秽,甚至还有个别同学因恋爱发生越轨行为而懊恼、悔恨,因担心怀孕或已怀孕而不知所措,内心焦虑不安等。
心理危机干预的认识与体会范文
心理危机干预的认识与体会范文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于处于心理困境中的人群进行帮助和支持,以达到缓解和解决他们心理问题的一种干预方法。
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工作、学习等压力的增大,心理危机频繁出现,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心理危机干预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通过对心理危机干预的认识和体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心理危机的本质,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心理危机可以是任何能够对人的情绪、思维、行为产生强烈负面影响的事件。
例如,遭遇意外灾难、家庭关系破裂、工作压力过大、学习困难等各种突发事件,都可能引起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常常表现为心理反应异常,情感波动大,以及自我价值感下降等。
要有效地干预心理危机,需要对心理危机的种类、表现方式及处理方法有全面的认识。
其次,心理危机干预通常采取的方法可以分为预防性干预和应急性干预两种。
预防性干预是指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人们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
应急性干预是指针对已经发生的心理危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达到缓解、解决个体的心理问题。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需要建立一个理解、支持、安抚的环境,为受危机影响的人群提供一个积极疏导的渠道。
最后,个人、家庭、社区、学校、公司都可以参与到心理危机干预中来。
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包括开展接触时间,进行心理疏导,通过个人经验分享等方式,完善干预体系,提升干预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保障心理危机干预的机密性,尊重受危机影响人群的隐私权和自主权,需要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在心理危机干预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它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巨大影响。
同时,也意识到干预师要保持专业,具备较强的沟通、倾听和协调能力,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充分发挥学习和实践的经验,积极参与和推广心理危机干预,努力为更多心理危机处于窘境中的群体提供支持和帮助。
论文: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构建4500字
论文: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构建4500字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大学生面临着各种挫折与压力的挑战。
面对压力,一些相对脆弱的大学生容易陷入心理危机,出现过激行为。
酗酒、暴力伤人、杀人、自杀等都是大学校园常见的心理危机事件。
危机事件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危及当事人的健康及生命,而且会影响到家庭、校园乃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1]。
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迫在眉睫。
但是,目前各高校建立的危机干预体系的可操作性不强。
因此,充分考虑个体、学校、家庭、社会各种因素,从危机评估、危机即时干预、危机后干预的全程角度,建构多层次、全方位的生态化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心理危机干预g.caplan(1964)认为,当一个人面对困难情境,而他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时,这个人就会产生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2]。
心理危机干预则是在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创伤性事件后采取的迅速、及时的心理干预,通过告知当事人运用合适的方法处理应激事件,并采取支持性治疗帮助个体度过危机,恢复正常的适应水平,防止或减轻未来心理创伤的影响[3]。
一些学者认为,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短时的、急性的处理。
但事实上,危机干预并不仅仅是短期的一种处理,而应该关注到危机发生前、中、后各个阶段的处理。
二、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紧迫性随着社会压力的激增,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危机事件不断涌现,大学生自伤或伤人等危机事件时有发生。
笔者自连续四年对某高校入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发现,新生心理状况逐年渐差[4],级新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困扰的学生比例达到16.52%,有自杀想法的学生占3.1%,而级的比例分别为13.2%及2.3%。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逐年呈下降趋势,且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逐年提高。
因此,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至关重要。
尽管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近年来大学生自杀及伤人的惨剧仍屡见不鲜,这与现有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操作性不强有一定的关系。
对心理危机干预的看法和认识
对心理危机干预的看法和认识引言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面临突发事件或长期压力时,无法有效应对而产生的心理困扰和失衡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手段,帮助个体应对和处理心理危机,避免进一步的心理伤害。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因此,对心理危机干预的认识和看法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方法和效果。
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危机干预可以帮助个体保持心理健康。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以及突发事件的冲击等。
如果没有有效的心理干预,这些压力和困扰可能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如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因此,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对于保持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预防并减少不良后果心理危机干预可以预防并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心理危机往往是突发的,个体面临巨大的心理冲击和负面情绪时,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干预,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如自我伤害、自杀等。
心理危机干预旨在及时对个体进行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和处理心理危机,从而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提高个体应对能力心理危机干预可以提高个体应对能力。
在面对心理危机时,个体往往会处于一种困惑和无助的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个体分析、理解和应对心理危机,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和抗压能力。
通过心理危机干预,个体可以学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困境。
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评估和识别心理危机干预的第一步是评估和识别个体是否处于心理危机状态。
评估通常包括个体的自述和专业人士的观察及访谈。
通过评估和识别,可以确定个体所面临的心理困扰和压力,并为后续的干预提供依据。
建立安全环境心理危机干预需要在一个安全和信任的环境中进行。
个体在面临心理困扰时可能感到害怕和不安,因此,为其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帮助其放松和敞开心扉,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关键。
浅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
浅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摘要】大学生心理危机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给年轻人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本文围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心理危机的表现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其次探讨了心理危机干预的必要性和现有方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得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指出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探讨干预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为了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亟需加强对心理危机的关注和干预措施的研究,为年轻人提供更好的心理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表现、心理危机原因、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心理危机干预的必要性、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危机预防、心理危机干预效果、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体系、未来研究方向、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卫生服务、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大学生在心理上出现严重问题,导致其在心理上难以适应、失去控制力和对生活产生严重困扰的一种状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大学生心理危机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如自杀、抑郁症、焦虑症等。
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却很少有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全面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现有心理危机干预方法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更有效的干预措施。
的明确提出,为后续的与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以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改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和原因,探索有效的干预方法和策略,推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发展与改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浅析心理危机干预论文
浅析心理危机干预论文心理危机的提出最早始于20世纪40年代,来自Lindemann对丧亲事件的研究。
在20世纪60、70年代以后,经Caplan等人发展后逐渐形成心理危机理论。
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心理危机的论文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析心理危机干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析心理危机干预论文篇一《大学生心理危机分析及干预》摘要:社会进步与社会节奏的加快使心理危机的发生不再成为偶然,而处于各方压力交汇时期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一再降低的同时,由其心理危机所造成的危险事件也频频发生。
因此,以大学生心理危机特点及形成原因的分析为基础,做好大学生特殊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不容忽视,本文就此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危机干预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56-03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经济也面临着各方面的冲击,就业求职困难重重,社会问题频频出现,大学的校园已不是从前的安逸,遭受各方压力冲击大学生,心理危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大学生自杀、犯罪等事件的不断惊爆,大学生心理健康关注度的不断增加,频繁发生的大学生杀人、自杀、校园暴力等现象都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外在表现。
因此,关注大学生心理危机,及时做好危机干预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概念(一)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提出最早始于20世纪40年代,来自Lindemann对丧亲事件的研究。
在20世纪60、70年代以后,经Caplan等人发展后逐渐形成心理危机理论。
Caplan认为,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情景(Problematic Situation),而他先前的处理危机的方式和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即他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psychological distress),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
浅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
浅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概述现代社会压力大、变化快,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他们陷入心理危机的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心理危机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个体的心理状态发生孤独、无助、失落、绝望等负面状态的现象。
一些因素可以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如以下因素: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升学、找工作等强制性要求给大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在考试期间。
生活压力大学生们的生活压力也很大,包括身体健康、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导致大学生感到失落和孤独。
人身伤害一些大学生可能会面临人身伤害的威胁,如欺凌、暴力等。
心理危机干预研究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通过不同形式的援助来协助受心理危机困扰的人。
以下是常见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个人心理疏导个人心理疏导是干预心理危机的一种常见方法。
它包括了与受危机影响的人沟通、对其问题展开调查以及提供针对性援助等。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社会大环境对个体进行心理援助或各方面支持的一种方法。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另一种方法。
心理治疗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方法。
总结心理危机是现代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它的出现是由生活、学业、人际等多个方面的压力所造成的,对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心理危机干预是有效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之一,例如个人心理疏导、社会支持以及心理治疗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过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开展有效的心理援助,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探析论文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探析论文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探析全文如下:【摘要】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具有普遍性、复杂性、易察性、易发性等特点。
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应采取平衡、认知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制度,实现预警功能;加强重点时段和重点对象的排查;强化监督管理,保障规章制度的实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模式;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剧烈变化,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的各方压力也不断产生,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人群来说,来自学业方面的压力、情感方面的压力、就业方面的压力更是与日俱增。
再加上一些社会不良观点、理念、思潮的冲击,在大学生这个本身就较为脆弱的人群中自然会出现一些大学生因无法承受各方面刺激从而导致其心理崩溃,进而出现贪恋网络、离校出走、自残自杀、暴力倾向等严重问题。
虽然这一部分学生在整体学生中属于极小部分群体,但其危害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因为在我们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崩溃不论是对于社会、高校还是对于个人家庭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对于本该属于天之骄子的个人来讲更是可能断送其美好的未来。
因此,社会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关注和干预也就成了现今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概念与特征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起源于西方,因此心理危机及危机干预方面的理论研究也起源于西方,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荷兰等国便开始对危机概念进行探索和研究,最初由林德曼在1944年提出了心理危机不仅是一种心理问题,还是一种必须要去主动应对甚至是治疗的一种心理病态。
到1954年,美国人卡普兰则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了林德曼的理论,卡普兰认为人类的内心焦虑、忧愁等负面情绪的日积月累,便会导致思维混乱、行为混乱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形成了危机状态。
并于1964最终提出了心理危机干预理论。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征主要能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普遍性普遍性是指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中都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大学生这个群体也不例外。
浅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浅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危机的定义与特点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性,介绍了心理危机的常见类型、干预工作的目标和原则、方法与策略,以及实施步骤和效果评估。
结论指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并进一步完善干预机制。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引起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援助服务,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心理健康、定义、特点、常见类型、目标、原则、方法、策略、实施步骤、效果评估、重要性、教育、完善机制。
1. 引言1.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大学生作为青少年风险期的关键时期,承担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问题愈发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数据显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抑郁症、焦虑症、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的患者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一些严重事件甚至导致自杀事件的发生。
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成长和学业发展,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不仅需要个人自身的意识和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大学作为青年人发展成长的重要阶段,应该更加重视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资源支持。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才能有效应对潜在的心理危机,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2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定义与特点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在大学生个体发生心理问题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得到有效处理和干预,导致心理问题逐渐加剧、升级,最终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危机状态。
大学生心理危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发性: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频率较高,主要受到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大学生论文干预机制论文: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
大学生论文干预机制论文: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摘要:如何解除大学生心理危机,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辅导已经引起了我国各大高校的高度关注。
为此,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对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就如何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湖南衡阳421001)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大学生某种心理上的严重困境,当事人遭遇超过其心理承受能力的紧张刺激而陷入极度焦虑、郁闷和失去控制乃至不能自拔的心理状态。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
大学生自杀或致伤他人,给学生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也给高校和社会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些现象都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外在表现。
心理危机事件虽然发生在极个别学生身上,但却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2011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专家论坛公布了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结果。
这项名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课题显示,全国300多家高校接受调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中,有40%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心理危机情况比较严重。
68.1%的受访者表示,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积累,引起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首要原因是恋爱感情问题,其次是人际关系问题,占55.1%,接下来是心理疾病问题、学习问题等。
这项研究还发现,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时,显得自信心不足,对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认同度一般。
不少被调查者呼吁所在高校能够加强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专业队伍的培养,其次是“加强普及工作”和“建立危机干预机制”。
[1]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巨大的冲击。
教育部门希望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意识、心理疾病预防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获得心理支持的能力;为有心理困扰和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为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提供心理治疗服务;对校园内出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及时干预和转介。
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的研究论文
心理危机具有普遍性、突发性、紧张性、危险性和周期性等特点。
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模型
认知行为理论模型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个体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是由于错误的认知和观念导致的,通过改变个体 对事件的认知和观念,可以改善情绪和行为。
心理动力学模型
心理动力学认为个体的内心存在一种驱动力,推动个体去寻求满足和避免挫折,个体的不 良情绪和行为是内心冲突的表现,通过深入挖掘个体的内心世界,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并 加以解决。
04
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应用
心理危机干预在突发事件中的应用
总结词
必要性、应用现状、应用效果
详细描述
介绍心理危机干预在突发事件中的必要性,探讨其应用现状、应用效果及影 响因素,为完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应用策略、未来发展
详细描述
分析心理危机干预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其应用策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 学校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指导。
为受灾者、经历重大事件者等提供团体心理 辅导,通过团体的力量和支持,帮助他们共 同应对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宣传
心理咨询热线
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提高公众 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意识,增强公众的自我 调节能力和应对能力。
建立心理咨询热线,为需要心理危机干预的 人员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 度过难关。
提高应对能力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可以提高人们在面对突发事件、 重大灾害等方面的应对能力,减少恐慌和焦虑情绪的产 生。
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不仅可以帮助个体应对心理危机,还 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生 活质量。
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框架设计
建立多层次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包括国家、省市、县区、学校等多个层次,各层次之间相互协作,形成全面覆盖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高中生校园心理危机干预论文
高中生校园心理危机干预论文〔摘要〕危机事件发生时是应急处理,且每一件危机事件都有其个别性,需要针对不一样的对象进行调整,把握处理的度,因此,并不存在一个完美的、固定的危机预防和应对的方案与流程,本研究所制定的干预预案与流程仅为教育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现状调查;对策当前,由于学业压力、情感矛盾、人际冲突、精神障碍等原因,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屡有发生。
危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巨大的影響,许多影响甚至会延续干扰到其一生的成长。
而高中生爆发的危机大多是成长性危机,随着高考结束和巨大学业压力的消失,一些心理危机也会随之缓解和消失。
因此,在高中三年紧张的学习阶段,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及时的预警、预防和干预,帮助学生平安地渡过这一特殊阶段,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学生在走出危机,重建心理平衡状态的过程中,用来应对危机和挫折的技能也将会让他们终生受益。
当前,学校开展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在了解高中生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实践,从学校日常管理的角度对进一步规范高中生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出对策,以进一步规范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一、高中生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现状调查本研究中,高中生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学校针对高中生常见心理危机事件的干预工作在管理上的分工,包括学校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的建设、危机的预防、学生常见危机的应对预案等内容。
调查的教师被试群体来自上海市六个区县、八所高中学校不同岗位(校长或副校长、德育教导、班主任、心理教师、青保老师、卫生教师、学科教师),共200人,回收有效问卷195份,问卷有效率为97.5%。
学生被试群体来自上海市六个区县、八所高中学校的学生,共1100人,回收有效问卷1085份,问卷有效率为98.6%。
通过数据处理,发现不同学校之间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整体情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633>0.05),而在成立校园危机干预领导小组(P=0.031<0.05)以及清楚自己职责(P=0.000<0.001)两个子项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心理危机干预论文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浅析心理危机干预论文》的内容,具体内容:心理危机的提出最早始于20世纪40年代,来自Lindemann 对丧亲事件的研究。
在20世纪60、70年代以后,经Caplan等人发展后逐渐形成心理危机理论。
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心理危机的...心理危机的提出最早始于20世纪40年代,来自Lindemann对丧亲事件的研究。
在20世纪60、70年代以后,经Caplan等人发展后逐渐形成心理危机理论。
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心理危机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篇一《大学生心理危机分析及干预》摘要:社会进步与社会节奏的加快使心理危机的发生不再成为偶然,而处于各方压力交汇时期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一再降低的同时,由其心理危机所造成的危险事件也频频发生。
因此,以大学生心理危机特点及形成原因的分析为基础,做好大学生特殊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不容忽视,本文就此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危机干预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56-03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经济也面临着各方面的冲击,就业求职困难重重,社会问题频频出现,大学的校园已不是从前的安逸,遭受各方压力冲击大学生,心理危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大学生自杀、犯罪等事件的不断惊爆,大学生心理健康关注度的不断增加,频繁发生的大学生杀人、自杀、校园暴力等现象都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外在表现。
因此,关注大学生心理危机,及时做好危机干预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概念(一)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提出最早始于20世纪40年代,来自Lindemann对丧亲事件的研究。
在20世纪60、70年代以后,经Caplan等人发展后逐渐形成心理危机理论。
Caplan认为,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情景(Problematic Situation),而他先前的处理危机的方式和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即他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psychological distress),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
其后,随着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对于心理危机概念界定有很多种不同的定义。
但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Kristi Kanel从实质上分析,心理危机包括三个基本的部分,即:1.危机事件的发生;2.对危机事件的感知导致当事人的主观痛;3.惯常的应付方式失败,导致当事人的心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水平较突发事件发生前降低[2]。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大学生作为心理危机的限定词,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别于心理危机在其他群体发生时的特点的。
目前为止,心理学界的诸多学者给出了特殊的界定,主要是在心理危机的定义中注入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高校出现心理危机的特征等因素。
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危险期、断乳期,此阶段是各种人生压力相对集中的阶段。
广义上将大学生心理危机定义为:大学生个体或群体面临超出其承受能力范围的压力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
狭义的概念中则涉及到大学生心理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性,价值观的不确定性,自我意识的不明确性,思维观念的模糊性,理想现实的矛盾性等内在特点,还包括有大学生处于学业、就业、经济、情感发展等的特殊环境中,因此面对问题,无法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而出现的情绪与行为的严重失衡状态。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分析(一)个体因素1.生理因素。
大学生的处于青年中期的人生发展阶段中,其生理发育已完全成熟,且性生理也与成年人相同,因此有了强烈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需要。
我国法律在现阶段随意规定大学生有在校结婚的权利,但道德、学业、就业、生存等各方面问题任要求大学生以学业和自身发展为重,所以大学生处于性成熟到以合法婚姻形式开始正常的性生活的过渡时期,有人将这段时间称为"性饥饿期",从而产生因生理带来的心理困扰。
2.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影响包括大学生的人格结构不健全,价值观、人生观的不稳定性,心理素质过低等因素。
大学生的人格结构,主要影响在气质与性格层面中,现阶段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教养方式使其性格中带有自我、冲动、或孤僻、骄纵等特点,因此受挫力低,心理脆弱性高,危机承受能力不强。
而且我国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大多数中小学校对学生心理发展不重视,造成相当多的青少年人格不健全,心理素质较低,从而进入大学后其心理问题凸显。
(二)环境因素1.学校因素。
大学生的生存环境以学校为主,因此学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有直接影响。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学业压力,成绩的不合格影响毕业,中学的优秀和大学的平淡反差;情感问题,恋爱与失恋的困扰;就业压力,经济危机,就业困难加剧,求职屡屡受挫;人际关系问题,同学间的文化差异,生活处事方式的不同引起人际冲突等;个别学生的网络成瘾,使之感情缺失,脱离集体,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经济问题,我国大学生中贫困生占30%,其学费负担,生活来源问题等都会严重影响自尊心发展。
因此,诸如此类学校的正常事件均可能影响部分学生心理环境失衡。
2.社会因素。
许多研究也表明,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正相关。
其原因是由于社会支持能够从两个方面对危机起到缓冲的作用:一是社会支持能够影响大学生对潜在危机事件的知觉评价,即大学生如果知觉到他人提供的社会支持的内容和程度足以应付潜在的危机事件,那么潜在的危机事件就不会知觉为危机事件;二是在危机知觉之后,足够的社会支持能够导致危机的再评价、抑制不良反应或产生有利的调整性反应,从而降低甚至消除危机的反应症状,或者直接影响生理活动过程,从而达到缓冲的效果。
3.家庭因素。
学生的家庭环境不仅影响学生现在的心理环境,还影响将来的心理发展。
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不少心理问题是与家庭生活的不良背景、早期不良家庭生活经历联系呈现相关。
家庭的显性或隐性的文化环境,如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的人际关系、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的抚养方式以及家长的素质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心理健康水平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1.心理危机干预的概述。
心理危机干预,简称为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
其概念最初源于Lindemann和Caplna的军事精神病学实践工作,近几十年来在西方取得很大的发展,已成为一种在简单的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殊的心理技术的领域。
概括来说,危机干预是指心理学人员对心理危机者提供有效帮助和支持的一种技术,即给与及时适当的心理援助,防止其精神崩溃,防止意外发生,并使其尽快摆脱危机状态,重新建立和恢复其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
2.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问题评估):治疗师须全面且真实了解引起心理危机的外部诱因、内部诱因,危机者的心理特点,危机的影响程度,危机处理的影响因素,危机解决的协助条件,危机者的自杀自伤可能性以及危机干预的效果,如有需要应及时住院治疗。
在此同时,还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第二阶段(制定计划):危机干预不是注重人格塑造,而是要帮助危机者恢复其危机前正常的心理平衡水平。
因此在制定危机干预计划时,要根据前阶段了解的内容和危机者的生理心理及生活环境的特点,制定适宜的干预计划。
干预目标明确,干预技巧有效。
第三阶段(治疗干预):这是危机干预工作中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首先要帮助危机者正确认识与理解自己所处危机问题,其次要引导并帮助危机者释放压抑的危害情绪,再次帮助危机者总结原因,学习用正确的应对方式面对逆遇,最后要让危机者建立新的人际、生活环境,特别是对失恋或丧亲的危机者的干预。
第四阶段(治疗终止和随访):多数心理学家认为,一般经过4~8周的危机干预,大多数病人的危机问题会得到缓解或解决。
因此,应采取适当的技巧及时中断治疗,防治危机者形成依赖性。
同时对危机者给与鼓励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治理利用技巧的强化,便于避免或减少危机再次发生。
四、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针对性研究1.教育和引导。
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前期预防,应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着手。
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技能的宣传和教育。
让学生了解心理危机的内涵,最容易出现心理危机的情况,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特征和预兆,以及如何发现自己或身边的同学、朋友可能产生心理危机等。
学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宣传和心理素质训练活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大心理危机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同时,开展生命教育和价值教育,让他们对生命有更清晰的认识,学会珍惜和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培养学生对社会及他人的关爱,使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心理成熟度获得全面发展,学会有价值幸福地生活,从而减少危机现象的发生。
2.辅导和咨询。
辅导和咨询主要正对是有出现危机苗头或心理困扰的大学生进行的心理辅导,是心理危机形成和爆发前的预测和排除,通过对有危机可能的学生进行相关信息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或现实的危机因素,进行系统评估,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心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意外性。
学校心理工作教师可在每学期开学前,用标准心理测量工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和建档工作,根据普查结果和约谈情况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筛选出心理危机干预和预警对象,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发展档案,跟踪其心理状况的变化,从而有效并及时地发现可能有心理危机的学生,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
3.干预和处理。
这各环节是对已产生心理危机的大学生而进行的实际性的危机干预,使其摆脱危机状态,防止意外事件发生,恢复其心理平衡的环节,即对学生出现的危机给与危机应急处理,这是对高校心理工作者要求最高的环节,也心理危机干预的核心部分。
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处理应该遵循危机干预的原则和程序,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或中级职称以上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对危机者处于危机状态的程度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根据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确定干预方案,帮助其解除或降低危机状态。
对症状表现较重、危机程度较高者,应立即转介到心理专科医院或精神卫生医院进行治疗。
对于群体性、灾难性事件的危机干预,也可以采用紧急事件应激晤谈法(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CISD),包括导入期,事实期,感受期,症状期,干预期,再进入期七个环节,晤谈时间通常在危机事件发生的2~10天内进行,持续3~4小时;在重大灾难中通常在3或4周后进行。
4.处理网络建立。
高校应建立多级心理危机干预小组,一级由心理咨询专家、心理危机干预专家、保卫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医院、后勤服务部门等人员组成,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行监控、协调、教育、普查、建档,做到专家心理咨询服务制度、热线24小时开通制度、定期预测分析制度、心理危机会诊制度、危机分级报告制度等,确保大学生心理危机解决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