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合集下载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课件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课件
神 沉奇郁《异顿采梦挫、游:瑰天沉丽姥郁动吟指人诗留的歌别意内》境容与。深《广登,高意》境都雄属浑于,登感临情高深沉地;的顿抒挫怀,之主作要。指诗
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内容有
关李,诗顿留挫别则述与情作,品借的述节梦奏于、别表现友技之巧际有,关写。遭谗去京、意欲访道求仙的愤懑。 杜诗则写登高所见江上秋色,抒写了晚年到处漂泊、艰难潦倒的处境和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月夜》、《春望》、《羌村三首》、“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江村》、《登岳阳楼》
【学习任务二】比照研读,赏诗风特色
前人总结两位诗人的风格离不开“豪放飘逸”“沉郁顿挫”,这样的诗 风具体有哪些体现?看似迥异的风格为什么都是盛唐气象的代表?在理 豪解放诗飘意逸的:基浓础烈上的,富各于组自进我行表讨现论的交主流观。抒情色彩,具有排山倒海、一泻千
里气势的感情的表达;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
【学习任务一】观图识人,鉴诗人才性
1.观图识人,知人论世:判断下面图中哪位是诗仙?哪位是诗圣?
郭沫若先生曾著有《李 白与杜甫》一书,书的封面 就是此图,不仅简单勾勒, 连五官也省了,可是两位诗 人的姿态毅然为我们给出了 答案,李白昂首云天、傲视 八极,而杜甫则立足大地、 直面眼前。
2.文如其人,涵泳唱叹:评判下面两首诗的作者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神奇巍峨 景仰向往
(二)梦中仙境写了哪些图景? 提示:可以参照地点和时间的变换 月夜——剡溪清幽
白昼——山中壮美 傍晚——洞外恐怖
魂归枕席——梦幻破灭
夜晚——洞中仙乐
请你用独特的手法描绘各自画面的意境 。
你可以设想自己是李白然后去描绘, 你可以从摄影师的角度去拍个场景, 你也可以用你散文化的语言描绘, 你还可以……
“赐金放还”无疑是李白政治生活的一次大失败,《梦游天姥吟 留别》正是他政治失意的反映,那么是不是说他从此就真的退出 “江湖”,不问世事呢?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以57岁的李白怀着消灭叛乱, 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后因事被流放夜郎, 晚年流落江淮。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 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因病半途折回。次年去世。 综观李白的一生,可以说是为理想奔忙的一生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 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 如对其妻所说:“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
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 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 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 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 (yǎn) 州话别,临行作本诗。
(五)诗人梦游仙界,为什么只写了一次“自己不在其中” 的仙人盛会呢?(神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何在呢?)
明确
一说:梦中仙境象征着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 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 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 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 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课件6: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件6: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让我们想到了东晋时候
延 “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彭泽小令陶渊明,他终辞小令
一职,最后躬耕南亩。 这一切在我们的心目中叠合出
伸 了一位傲视权贵却又才华横溢的诗人形象,诗人气质不
俗,潇洒浪漫,富于幻想充,对自由充满向往。
以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作为内
容,以“尊严”为话题,谈谈人生。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 奉诏来到京城长安,做了翰林供奉。当他得知自己被玄宗召幸 时,曾写诗道:“仰天大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 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 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 “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 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准备南游吴越, 临行作本诗,借以表白心情。
的是为了什么?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
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瀛洲


山 : 蓬
天 台
天姥
莱山
方 丈 瀛
五岳 赤城
微茫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入 梦


对比、衬托 伟



拔、掩

对比、衬托、夸张手法
2.入梦——可分为几个境界?景色有什么特点?作者 的心情怎样? ——缘景明情
在这样的评价中,我们似可以感到,衣袂翩翩的诗仙李白, 那样的洒脱,那样的超拔不群,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著名 诗篇《梦游梦游天姥吟留别》,感受他的浪漫豪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43张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43张
“怎么能够低头弯腰去侍奉有权有势的人,让我不能够心情愉快 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主要是积极方面 的,富有反抗精神的,是诗中的思想精华。这铿锵有力的十六个字, 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 屈服,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 在。
文体介绍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
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的。“七言”分 两种:一种是以七言为主,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 的长短句,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歌行体”;另一种
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本诗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第 五 部 分
课堂小结
小结
这首诗中,诗人用奇特的夸张描写了天姥山的雄姿,以主 要的笔墨借助想象描绘了梦游天姥的情景,突出地展现了诗人 的浪漫主义风格。
第 六 部 分
布置作业
作业
1.熟读诗歌,背诵第1段内容。 2.理解翻译第2、3段。
第 二 课 时
第 一 部 分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导入
背诵第1段
第 三 部 分
方法总结
研习第3段
本诗是李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品,那么本诗是如何体现浪 漫主义特色的?
(1)丰富的想象。(2)大胆的夸张。(3)神话传神。
总结
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大胆的夸张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神仙世 界,塑造了幻想世界中的诸多形象,他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 霓衣风马……把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令人眼花缭乱,充分体现 了他的浪漫主义特色。
理清思路
(2)学生讨论:概括诗歌的脉络。 入梦缘由 梦游仙境 梦中惊醒 梦后别语
第 四 部 分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教学课件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教学课件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
4
二、一词多义
1.欲①②我云欲青.青因兮之梦欲.吴雨越
___想____ __将__要__
2.行①②世须间行.行即.乐骑亦访如名山此
__实__行__,__在__此__是__“__享__受__”__的___意__思___ ___走___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
第三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语文
第三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
1
01
课前预习 基础梳理
02
课堂探究 读文品析
03
课后提升 积累借鉴
04
课下练兵 巩固运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
2
一、读准字音
1.天姥.(mǔ) 3.向天横.(hénɡ) 5.渌.水(lù)
5
3.忽①②迷忽.花魂倚悸石以魄忽.动已暝
__不__注__意__、__不__知__不__觉______ __忽__然__
4.事①②古安来能万摧事眉.东折流腰水事.权贵
_事__情____ _侍__奉___、__服__侍________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
6
三、词类活用
1.对此欲倒东.南.倾 方__位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_向__东__南___ 2.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__方__位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从__中__间________ 3.云青青兮欲雨. 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下__雨_______ 4.虎鼓.瑟兮鸾回车 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弹__奏__ 5.栗.深林兮惊.层巅 _动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战__栗__;__使__…__…__震__惊___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

字音:
天姥(mǔ)
瀛洲(Yínɡ)
向天横(hénɡ) 剡溪(Shàn)
渌水(lù)
脚著(zhuó)
谢公屐(jī)
殷岩泉(yǐn)
水澹澹(dàn) 霹雳(pī)(lì) 訇然(hōnɡ)
霓为衣(ní)
鸾鸟(luán) 魂悸(jì)
长嗟(jiē)
折腰(zhé)
怳惊起(huǎng)
诵读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功成名就,飘然而去
61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归隐山林,求仙学道
62岁 病逝当涂
人生经历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725)
初入长安 无功而返 (730)
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742)
奸佞当道 赐金放还 (744)
坐李璘罪 流放夜郎 (757)
溘然长逝 (762)
大应鹏念一覆日盆同下风,独起雪大酌,泣鹏聊扶拜飞自摇天兮勉直光振,上。八谁九裔贵万,经里中纶。天才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玉兮—真万仰—公世天《主— ,大狱别游— 笑中馆扶出《上苦桑门上崔雨兮去李相赠挂,邕涣卫石我》》尉袂辈((张。岂727卿是05)二7蓬)首蒿》人(。731)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南?陵别儿童入京》(742)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临露路华歌浓》。(762) ——《清平调》(743)
提示: 由于诗人的感情和思维发展变化很快,全诗的节奏也颇
多变化,要用心领会诗句内容,读得节奏鲜明。 问题: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你在?归纳段意。
一、梦游之 由(起) ——叙述 二、梦游之 景(见) ——描写 三、梦游之 吟(叹)——议论、抒情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感受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 色。 2.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结合具体诗句,理解诗人的思想 情感和人生态度,理解本诗的主题思想。 3.品味诗歌中夸张、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理解诗中的意象?”或“诗人的情感是如何通过文字表达的?”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践活动。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首诗歌,通过朗读和解析来体验诗歌的美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践活动的情况。
2. 文化理解: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深入理解古代文学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思维品质: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文本内容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琵琶行并序》的诗歌意象、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2. 文化背景知识:古代诗人的生活背景、创作风格和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难点:
1. 诗歌意象的解读:如何理解诗中的奇幻景象和寓意。
2. 艺术手法的鉴赏:如何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韵律美和意境美。
解决办法:
1. 引导学生运用朗读、默读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感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教案 部编版必修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主要涉及部编版必修上册的相关内容。本节课将重点讲解《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琵琶行并序》两篇文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的奇幻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超脱生活的向往。文章辞藻华丽,想象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高中语文 第0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0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0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1.作者简介李白,字,号,唐代诗人,后人称之为。

著有《李太白全集》。

少年时代是在四川度过的,25岁时,出三峡,泛洞庭,冬游吴越,北上太原,开始了漫游生活。

天宝元年,李白应召入京,供奉翰林。

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仅一年多就被排挤出京,开始了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他将离开东鲁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以答东鲁诸公。

2.创作背景本诗题目一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天宝三年(744),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在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有更高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此时李白在政治上遭挫折的愤怨仍郁结于怀,所以才在诗末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3.文体知识七言古诗简称“”。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瀛.洲②天姥.③谢公屐.④渌.水⑤殷.岩泉⑥訇.然5.解释下列加线词的含义。

(1)烟涛微茫信难求(2)云霞明灭或可睹(3)天姥连天向天横(4)势拔五岳掩赤城(5)我欲因之梦吴越(6)渌水荡漾清猿啼(7)迷花倚石忽已瞑(8)栗深林兮惊层巅(9)水澹澹兮生烟(10)失向来之烟霞(11)且放白鹿青崖间(12)恍惊起而长嗟1.太白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仙 3.七古歌行体歌行体 4.yínɡ;mǔ;jī;lù;yǐn;hōnɡ 5.(1)确实;(2)或许;(3)遮住天空;(4)超出;(5)依据;(6)清澈,凄清;(7)天黑;(8)使……战栗,使……震惊;(9)波浪起伏;(10)原来;(11)暂且;(12)恍然,猛然。

课件33: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件33: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势 拔 五 岳 掩 赤 城。天 台四万八千丈,对 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对着天姥
此欲

东 南 倾。 连天:与天相连。
这座山,就好像要拜倒在它的东南面一样。横:遮蔽。势:山势。
拔:超出。掩:

掩。此:指天姥山。
我 欲 因 之 梦 吴 越, 一 夜 我想依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
天宝三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 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段时期。这时东鲁 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 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 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 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 之作”。
答案 B 解析 这六句诗是登山途中所见所闻,“壮美绮丽的意境”错,应该是“凄清幽 静的意境”。
7.“脚著谢公屐……水澹澹兮生烟”十句诗描写了登山的所见所闻,那么诗
人在登山过程中看到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
情感?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表格。
答:
景象
特点
情感
青云梯、海日、天鸡、千 岩、花、石、熊咆、龙吟
4.诗人是如何表现天姥山的与众不同的? 答: (1)用瀛洲衬托天姥山。瀛洲“烟涛微茫”,天姥山“云霞明灭”,由此 来表现天姥山的神秘和美妙。(2)用五岳、赤城和天台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神 奇,因而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二、阅读课文第 2、3 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通假现象]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列缺霹雳(_“_列__”__通__“__裂__”__,__分__裂_______)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精品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精品
这言是,:许是度上道追自道之孟主是 言本实,,要信程》 是 行 诚 诚中“。慎历史同上看称这虽个理时期求为然“开也元道盛世子”要,李从白一直行是内以诗可仙而的形切 求 。 颐 认 做 相 实 也象诚活在在人义们,的心有目、中的诚。固他渴。酒也“天曰子是呼来天不上船一”涵;李靠白且诗自忌 人 ” 认 为 人 符 无 。然,隽《永,等雄“奇飘区逸规,充信满有着超”尘;脱俗:的从浪漫道主义情致调也。然。而要现实大 们 可 为 “ 的 , 欺 ”生信活说中的值李诚白并别非律人们,所之想象的诚那般风人流倜而傥。他、有是“济而苍求生,话 说 见 : 人
做相实也诚在义,有、诚固。也曰是天 人符无。,《等“区规信有”;:从道
一 致唐·涵 也李白靠。
且 要
忌 大
人 们
” 可
认 为
为 “
的,欺”信说值诚别律,之 诚 人而 、是而求话说见:人

”,。 ,
、,
基表信基也文的与但二这效“之“道言“诚信“做空话““言《
本里守本。解概“从者是法诚者诚而,诚实守信事话诚信以为说
而是借题发挥,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
基表信基也文的与但二这效“之“道言“诚信“做空话““言《
本里守本。解概“从者是法诚者诚而,诚实守信事话诚信以为说
要 如 诺 涵 ” 字 念 信 道 在 做景天背” , 者 言景“ ” 不 诺 ” 也 、 实 ” 实 信 文
做 相 实 也 诚 在一吐义就,是半有个、盛唐诚。固”杜。甫也评价曰他是“笔天落惊风一雨涵,诗靠成且泣 忌 人 ” 认 为

《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观点2:描写的梦境是阴森恐怖的。 从诗歌描写的梦中景物本身来看,如果这“神仙世界”真是诗人“追
求”“向往”的理想乐土,那么,诗人选景取物理应是美好而绚丽的。然 而,呈现在面前的竟也有许多阴森恐怖的景象:野兽咆哮,岩泉震荡;深 林战栗,层巅震惊;电闪雷鸣,天崩地陷……令诗人不胜惊惧与恐慌。诗 人遣词写景,由晨至暮,由晴入雨,由绚烂美丽转为阴森恐怖,实际上正 是写自己欣喜入朝,然朝中多谗佞,仕途艰险……即一种由欣喜到悲观, 由希望变失望,进而化为愤激的感情生活历程。景物与诗人自身的经历相 吻合,故所写梦境是阴森恐怖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答案:D 解析:诗中有“逃避现实”的思想,但在逃避中也体现了积极的一面,那就是蔑视 权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反抗思想。
深入探究
1.诵读全诗,想象诗中神奇瑰丽的诗境,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开篇,天姥山云霞明灭,山势超过五岳,天台山 也为之拜倒,其雄姿令人向往。进入梦境后,湖月、渌水、海日、天鸡、 千岩万转、迷花倚石等景物变化多端。之后“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 兮鸾回车”的仙人从天而降,一幅仙界景象展现眼前。诗人借由梦境,展 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了海日升空、天鸡高唱、霓衣风马等超现实的景象, 各种意象的跳跃渲染出了仙界的瑰丽和美好。
2.《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诗人是按怎样的顺序将叙事、 写景、抒情融合成诗的?
以“梦游”为核心,从自然环境起始,到社会环境结束;以写景始,以抒情 终。第一段用对比、夸张、衬托的手法极言天姥山之高大,隐含向往之情,为梦 游的缘起。第二段开头两句与结尾四句是由现实到梦境,又由梦境回到现实的连 接点。中间部分集中渲染梦境,又可分为两个层次:浅层次是写山景,诗人从时 间、方位、感觉等方面绘声绘色地描绘天姥山的高峻、雄伟和奇特;深层次则是 写仙境,从“列缺霹雳”起,景色大变,金碧辉煌、壮丽无比的天上宫阙和云中 神仙即刻呈现在读者面前。第三段写梦境破灭后的心情,画龙点睛,揭示主题。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李⽩的诗作。

这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由的渴求,对⿊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部编版⾼⼀上册语⽂第⼋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原⽂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城。

天台四万⼋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夜飞度镜湖⽉。

湖⽉照我影,送我⾄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澹澹兮⽣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照耀⾦银台。

霓为⾐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来下。

虎⿎瑟兮鸾回车,仙之⼈兮列如⿇。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青崖间。

须⾏即骑访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颜!2.部编版⾼⼀上册语⽂第⼋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教学⽬标: 1.知识与能⼒:通过了解李⽩的⽣平思想,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

2.过程与⽅法:诵读、讨论全诗,重点鉴赏诗歌中的景物。

3.情感⽬标: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的遭遇和苦闷等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讲解第三段梦境的内涵,进⽽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复杂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导⼊ 通过学⽣在初中时学过的诗歌,引⼊到本课。

(让学⽣在温故中知新) ⼆、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写作背景 李⽩早年就有⼤济苍⽣的志向,唐⽞宗天宝元年,朋友道⼠吴筠推荐李⽩,⽞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

李⽩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但⽞宗只把他看做⼀介词⾂,并不重⽤。

课件2: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件2: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3.精练清新,表现力强 诗人在表现梦中奇景时,用精练清新的语言向 读者展示了四幅画面,色彩和情调各不相同。 同时,诗人还注意用句式的变化表达感情,全 诗的句式以七言为主,交错运用四言、五言、 六言和九言句式,节奏有缓有急,取韵换韵也 平仄相间,富有音乐美,使诗歌具有极强的表 现力。
谢谢观看
2.构思新奇,风格独特 李白这首留别诗,突破了一般赠别诗的惜别伤离的 老套,而是借留别的机会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品 格和飘逸豪放的禀性。全诗围绕一场游仙的梦幻而 写,由瀛洲引出天姥,再由天姥引出仙洞,由梦醒 而生感慨。这样从现实到梦境,又从梦境到现实, 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在叙述的时候,没有采取平 铺直叙的办法,而是围绕着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构造,
(2)请以抒情散文的语言描写一下仙境及仙人盛会 的情境。 明确:忽然间,电闪雷鸣。一声霹雳过后,山峦 崩裂,轰的一声巨响,通往神仙洞府的石门被打 开了。啊,只见一望无边、湛蓝明净的天空中, 显现出日月照耀的金银楼阁,缤纷多彩,令人目 眩。这时候,从远处浩渺的天空中纷纷走出众多 神仙。他们穿着用绚丽彩虹缝制的衣裳,驾驭长
结构图解
揣摩领悟
1.《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 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 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即可睹”开头? 明确:不能。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岛,已暗含寻 仙的意思。诗人想寻仙,而瀛洲不可寻,这才转而 寻天姥。有此两句,下面再写梦中所见仙府图景, 才不会使人感到突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相关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奉召来到京城长安。 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 如意;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
天宝三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 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开长安后,他曾与杜甫、 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 段时间。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 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 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 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

课件3: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件3: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 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 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意旨探微
全诗通过对梦中天姥山的描述,表现了自己徜徉山 水的乐趣。诗歌后两句更是点亮了全诗的主题,表 现了对权贵的蔑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体感知
梦 入梦之由——天姥连天
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 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消失了,面对 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
4.“且放白鹿青崖间”的想法反映了诗人什么样 的人生态度? 【参考思路】 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生活的积极人 生态度。 离开长安,诗人除去了无聊的宫廷词臣 的束缚,脱离了丑恶污浊的官场,“仰天大笑出门 去”,大有陶渊明的“归去来”之意。
难以寻觅,那就在人世间像神仙一样纵情山水恣意 游乐吧,决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表现了诗 人蔑视权贵、放达乐观的精神。
3.诗人是如何由现实过渡到梦境,又由梦境过渡 到现实的? 【参考思路】 从现实到梦境由过渡句“我欲因 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衔接,既写出梦之 所源,又写出了梦之所向。“之”代指越人语, 承上;“飞度镜湖”这一神来之笔突出梦境,从 而引出下文对梦境的描写。 由梦境到现实的过渡
属避世,却表现了李白与恶势力势不两立的决心。也 正因为有此决心,诗人才昂首挺胸地喊出了“安能摧 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心声。这心声在 诗末喊出,犹如一盏聚光灯,照亮全诗。灯光下,我 们看见了李白飞扬的神思、飘逸的风采;灯光下,我 们看见了李白豪迈的气概、傲岸的风骨。
于是,我们真正读懂了这首诗,也读懂了李白。诗 人为什么要用烘托、夸张等手法把天姥山写得那么 高峻挺拔、举世无双?是因为诗人要借此入梦,追 求理想。诗人为什么要把梦境描写得那么清幽壮 美?渲染得那么热烈辉煌?是因为现实世界的丑 恶,让诗人憎恶;是因为“洞天福地”的平等自由

2020高中语文 第0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20高中语文 第0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0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1.作者简介李白,字 ,号 ,唐代 诗人,后人称之为 。

著有《李太白全集》。

少年时代是在四川度过的,25岁时,出三峡,泛洞庭,冬游吴越,北上太原,开始了漫游生活。

天宝元年,李白应召入京,供奉翰林。

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仅一年多就被排挤出京,开始了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他将离开东鲁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以答东鲁诸公。

2.创作背景本诗题目一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天宝三年(744),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在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有更高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此时李白在政治上遭挫折的愤怨仍郁结于怀,所以才在诗末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3.文体知识七言古诗简称“ ”。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 ”;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 ”。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瀛.洲 ②天姥. ③谢公屐. ④渌.水 ⑤殷.岩泉 ⑥訇.然 5.解释下列加线词的含义。

(1)烟涛微茫信难求 (2)云霞明灭或可睹 (3)天姥连天向天横 (4)势拔五岳掩赤城 (5)我欲因之梦吴越 (6)渌水荡漾清猿啼 (7)迷花倚石忽已瞑 (8)栗深林兮惊层巅 (9)水澹澹兮生烟 (10)失向来之烟霞 (11)且放白鹿青崖间 (12)恍惊起而长嗟1.太白 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 诗仙 3.七古 歌行体 歌行体 4.yínɡ;m ǔ;jī;lù;y ǐn ;h ōn ɡ 5.(1)确实;(2)或许;(3)遮住天空;(4)超出;(5)依据;(6)清澈,凄清;(7)天黑;(8)使……战栗,使……震惊;(9)波浪起伏;(10)原来;(11)暂且;(12)恍然,猛然。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1.作者知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

生于中亚碎叶城(现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家迁绵州明县(现四川江油)。

二十五岁时出蜀东游,十年内,游历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

终年62岁。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静夜思》等。

对李白的评价:(1)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

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

”(《书黄子思诗集后》)(2)高棅:“太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词咸善。

”2.背景知识天宝二年(743),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这时他已42岁了,满以为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

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载(745),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一带)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诗,向朋友表明自己的心情。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3.知识链接(1)李白诗歌特点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以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2)游仙诗游仙诗就其本义而言,指的是古代借描述仙境以寄托个人思想感情的诗歌。

游仙诗至汉魏六朝基本成型,魏晋南北朝以后,尽管游仙诗不像此前那样兴盛,但作此类诗歌者依然大有人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作者简介】李白(701—762,或谓699生,或谓763、764卒),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故世称“李青莲”。

排行十二。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他的出生地,众说纷纭,当以大致划定在西域为近是。

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少年即博览群书,喜纵横术,击剑任侠,求仙学道。

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安陆(今属湖北)与故相许圉师孙女结婚。

后移居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天宝元年(742),因玉真公主荐,玄宗诏入长安,供奉翰林,故世称“李供奉”、“李翰林”。

往见贺知章,贺奇其文才风骨,呼为“谪仙人”,故世称“李谪仙”。

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称为“饮中八仙”。

后遭谗谤,不被重用。

天宝三载赐金还山,在洛阳与杜甫相识,同游梁宋、齐鲁等地。

关于李白入长安的次数,学术界有一入、二入、三入三说,迄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安史之乱爆发,参加永王李璘幕府。

后李璘兵败,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以东归。

后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家。

代宗时,诏授左拾遗,时李白已卒,故世又称“李拾遗”。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杜甫并称为“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韩愈写诗赞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调张籍》)对后世影响至为深远。

他的诗现存约千首。

有《李太白集》传世。

【原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 [1]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2] ,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3] 。

天台四万八千丈 [4] ,对此欲倒东南倾 [5]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6] 。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7] 。

谢公宿处今尚在 [8] ,绿水荡漾清猿啼 [9] 。

脚着谢公屐 [10] ,身登青云梯 [11] 。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情景默写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情景默写

《梦游天姥吟留别》情景默写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情景默写(13)“ ,”两句回扣题目中的“梦游”,写诗人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

两句中连用“悸”“动”“恍”“惊”“嗟”五字,极写梦中仙境之奇幻。

(14)诗中“ ,”两句,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流露出诗人的消极情绪。

(15)A.诗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

B.卒章显志,揭示全诗主旨的句子是“ ,”。

【答案】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能力。

注意以下重点词语的写法:“瀛洲”“茫”“睹”“倾”“度”“渌”“著”“屐”“壁”“暝”“殷”“栗”“层巅”“扉”“訇”“青冥”“霓”“鸾”“悸”“摧眉”“事”。

3.(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两句,描写神仙世界出现前,天空黑云笼罩、水面烟雾迷蒙的景象。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两句,描写神仙洞府即将打开时,突然电闪雷鸣的震撼场面。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在电闪雷鸣中“ ,”,走过它就来到了一个光辉斑斓的神仙世界。

(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一句描写有的仙人穿着七彩仙衣御风而来的景象,“ ”一句描写有的仙人在音乐的引导下乘车而来的景象。

【答案】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
1.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感受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2.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理解本诗的主题思想。

3.品味诗歌中夸张、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

“吟”,诗体名称,属歌行体,即乐府诗的一种。

留别,留恋作别。

此诗是一篇临别赠友表心情之作,故题又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一般被读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

李白的出生地尚无定论,只知他少年时居于四川青莲乡。

二十六岁以后离开四川,到处漫游,求仙访道,又好击剑任侠。

四十多岁时进京,曾获唐玄宗赏识,但后因得罪权贵而失意离京。

安史之乱时,李白被永王李璘延揽为幕僚,后来永王起兵造反,李白受到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幸中途遇赦。

晚年依附族叔当涂令李阳冰,最后病逝于当涂,终年六十二岁。

1.“谪仙人”。

贺知章见到李白和他的文章,赞赏他说“此天上谪仙人也”,并把他引荐给唐玄宗。

2.傲视权贵的狷介之士。

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期高自许,以布衣之身来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于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的鲜明特点。

他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召李白到长安。

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很想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为。

因此他得意地给妻子赋诗预告:“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享受过“御手调羹”“金龟换酒”。

但不久他就发现玄宗并不是重用他来治国安邦,只把他看作粉饰太平、调剂业余精神生活的词臣,所封的“翰林供奉”一职竟与斗鸡遛狗的“供奉”同一级别,其失落感可想而知。

于是他流连酒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居然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为其脱靴,得罪了权贵,屡次受到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

第二年,饱含着政治理想破灭的愤懑,他由东鲁(今山东省南部)南游吴越(今浙江省一带),《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临行前向朋友们一泄激愤的告白。

1.本诗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何开篇要“谈瀛洲”?除了瀛洲,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什么作用?
2.你认为全诗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1.第2段结尾“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反映了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
2.诗人为什么要不惜花费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诗歌最后一段流露的思想情感?
4. 这首诗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诗的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历来诗评家都认为是全诗的“诗眼”,试结合全篇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比较,这首诗写的仙境有什么不同?
2.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说说最后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知识记忆与理解
自主学习导引
1.(1)因为“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

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却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除了瀛洲外,诗中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以此衬托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诗人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2)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诗人神游天姥的念头。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思维探究与创新
1.这两句诗是说,无论梦境多么美妙,最后梦终归要醒来,梦中的一切顿时破灭。

一方面,这反映了李白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

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有些消极,是可以理解的。

另一方面,李白表达的是不管怎样,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不能在梦中过日子。

因此,李白人生态度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

2.梦中仙境象征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

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诗歌的最后一段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了全诗的主旨。

短短的几句诗,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矛盾,迸发出诗人强烈的感情。

他认为,如同这场梦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还是骑着白鹿去名山寻仙访道的好。

这种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表现了李白思想中消极的一面。

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

在污浊的封建官场,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

因此,我们在评价这首诗所表现的李白的思想时,更应该看到另一面,更强烈的一面。

在李白的思想当中,和“人生无常”相伴而来的,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

他的求仙访道实际上表示他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正像诗的结句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能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4.(1)丰富的想象。

诗人善于描写想象中的世界,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写得活灵活现,惊心动魄。

诗人用想象世界的美好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用自己在想象世界中的游历,表示不肯与现实中的权贵们沆瀣一气。

(2)夸张的手法。

诗人大胆地运用夸张来写想象中的事物,塑造想象中的形象。

在夸
张的描写中,诗歌融会着诗人的感情。

例如,对天姥山横空出世的形象的描写,正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

5.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有人才都摆脱不了依附封建王朝的屈辱地位,无所谓人的尊严。

李白却继承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优良传统,敢于向权贵挑战,与权贵决绝,追求自己的个性自由。

这是李白的高贵品格,是他的伟大之处。

说这两句诗是“诗眼”,因为它点明了这首诗的主旨。

这个主旨是统率全诗的。

这首诗的主要部分是写梦境,写幻想世界。

这是用幻想世界的美好衬托现实世界的丑恶,用诗人在幻想世界的自由遨游衬托他在现实世界的失意和碰壁。

就是说,诗人即使写梦境,也是着眼于现实,为了一吐在长安三年所累积的怨愤之气。

技能应用与拓展
1.(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虽然热闹、欢乐,但诗人却不在其中;而《古风》中的诗人则应邀与仙同游。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古风》则表现了诗人出世的思想。

2.最后四句描写了现实生活景象,此处由幻想到现实,抒发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残暴叛军的切齿痛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