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以“支点”为话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以“支点”为话题

作文题目是一个名词。名词,往往含有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如果以名词为话题写作,多写其比喻义,写本义的少,因此,本义的范围狭窄,没有相当广博的课外知识是很难展开,把它写好的。一般来说,本义为实,比喻义为虚;本义为具体、有形之物,比喻义为抽象、无形之物。比喻义虽然抽象、无形,但它易为作者通过文学手段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可感,便于打开思维,拓宽写作思路。

写这种作文题,首先必须准确理解它的本义和比喻义。其次,要根据自己对话题的理解和对材料的掌握情况选择写本义还是比喻义(当然,一般是写比喻义了)。“支点”,顾名思义,即支撑的一个点,本义是指杠杆发生作用时起支撑作用、固定不动的一点,比喻义是指对事物的发展起支撑或关键作用的东西,主要是指无形的、非物质的思想、精神、理性、信念、勇气、感情(亲情、友情、爱情)、道德……,当然,也可以是具体可感的人,如父亲、母亲、老师、恋人等,所有这些,都应该是对我们或某一个人起到很大的正面影响的、支撑着他朝着积极、健康地向上、向前生活、工作、学习、进取的因素。

第三,在写作中必须体现出该名词的特点。“支点”,它最起码应该含有虽然小(只是一个“点”)却作用大(支撑事物)和固定不变这两个特点,尤其是第一个特点,是必不可少的。表述的时候,一定要体现出“支点”的支撑作用这个特点,要说明白什么是支点,为什么说它是“支点”。

第四,写任何作文,都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去构思。本次话题作文,就可以从“我(他、她)的支点是什么”、“A的支点是……,B的支点是……,C的支点是……,D的支点是……”“我(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支点”“我(我们)为什么要以这作为支点(为什么它是我们的支点)”。

第五,写任何话题作文,都可以采取把话题中的词语组合成一个短语或句子的形式(我们称之为“组词造句法”)来拟题目、定主题。比如“生命的支点”,“精神支点”;“找一个支点”“爱——生命的支点”等等范文

1. 生命的支点

生命的支点其实就是情感的“磁场”,是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凝成的“能量库”,它能在人生的苦涩处,给人信心,给人力量,给人果敢,给人希望,让因种种原因跌入低谷的生命,一步步振作起来,坚挺起来。

新情是生命的支点。

友情是生命的支点。

爱情是生命的支点。

生命虽然坚强,但有时也未免脆弱。坚强时不需要别人的启迪和教诲,但脆弱时,就离不开别人的开导和点化了,这开导或点化就是生命的支点,这支点需要每个人善待,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为别人提供支点,只有这样,每个人的情感世界里才时时吟唱着亲情、友情、恋情、爱情的音乐,才使生命的旅程增加无边的诗意和美丽。

生命的支点在于顽强

生命,一次人性的洗礼,一场激烈的战斗。我们是英勇的战士,在战场上,我们不懈奋斗,我们永不放弃,我们保持着了乐观的心态,自信的笑容。我们用信念诠释:生命的支点在于顽强。

生命的支点在于顽强,顽强就是朝着理想不懈的奋斗。

如果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外交的壮游,玄奘西游是宗教的壮游,那么徐霞客经16个省,游遍大半个中国就无疑是一次地理的壮游,一次打开古老地理学大门的壮举。徐霞客徒步跋涉,几乎没有骑马乘船,路途之遥远比起徐霞客的理想却不过咫尺;他徒手登上雁荡山,结冰的黄山,手抓荆棘下武夷,这一路摸爬滚打,受过的伤痛,遇到的艰险丝毫阻挡不到徐霞客前进的步伐。这位全世界对石灰岩地形作科学考察的第一人,这位享誉世界的“游圣”,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探索地理奥妙,让百姓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不再是井底之蛙。为了这个理想,他不懈奋斗,让生命因为顽强的拼搏而弥足珍贵。

生命的支点在于顽强,顽强就是永不放弃,是永不低头。

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却也是一位“迷惘中的顽强者”。他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那位高大的老人形象,实际上是他自己的毅力与决心。老人已经连续87天没有钓到一条鱼,甚至一只虾,这对于一个捕鱼者无疑是最沉重的打击。海明威赋予老人顽强的意志,永不放弃的信念,于是,最终老人战胜了绝望,成为一个精神上不可战胜的硬汉子!海明威宣扬着“硬汉子”精神,告诉我们,只要永不放弃,“太阳照样升起”。

生命的支点在于顽强,顽强更是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相信“沙漠中只要有一片绿洲,骆驼便能歇脚。”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不得全,月不得圆;人生就是残缺的维纳斯;世上没有绝对的完美,我们必须靠双手去创造相对的完美。所以,我们应用乐观的心态来对待挫折,与其因忧伤而忧伤,不如用快乐驱赶忧伤。

要相信,我们是顽强的战士。那么,让我们披上顽强的铠甲,奔赴沙场。

勇者无惧!

2.找好一个支点

似乎自从阿基米德说过一句“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之后,很多人就喜欢说,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如何如何。从而引发了对“支点”的思考。其实,生活中没有“假如”,我们不能靠想着别人给我们支点以成就我们的事业,而是要主动去寻找支点。

那么,我们要飞越浩瀚的人生之旅该如何选择支点呢?

首先,我们要选对支点,倘若选错支点,不仅不能助你一臂之力,反而还会增加你的阻力,甚至贻误你的一生。在这方面,春秋末越国的两位著名大夫范蠡和文种给我们上了一课。

范蠡选择“树枝”,以“道”为其支点,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时势必有盛衰,顺其自然,待机而动,方能取胜。他随勾践质吴三年,含垢忍辱,卑辞厚赂,终于使勾践化险为夷,平安返越。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兴越灭吴,完成勾践称霸大业。灭吴后,范蠡功成身退,经商治产,成为商贾巨人陶朱公。

文种虽同为越著名大夫,却缺乏慧眼,选错了支点。在勾践入质吴国时,他焦思竭力守越,“外守疆土之界,内修耕战之备,无遗荒土,百姓亲附”。灭吴后,范蠡功成身退,曾致书劝其应识“高鸟散,良弓藏;狡兔尽,走狗烹”之大势,早日离越。可惜文种却不以为然,他以为越王还是昔日的越王,自以为忠心耿耿,问心无愧。没想君王变脸那么快,终遭赐死。可惜啊!文种衔着“树枝”就不该再衔“果实”了。

其次,我们要明确,支点的选择与我们自身的实际能力很有关系。你想想,如果你也选择树枝,可你无法在树枝上睡觉,那还不掉海里淹死?如果站立在树枝上又没能力捕捉到鱼,那岂不是仍旧饿死?

杨修是一个聪明绝顶、极有才华的人,可他却跨越不了浩瀚的人生之旅,这是为何?他太喜欢揣度曹操的心思,太喜欢卖弄小聪明,太没有自知之明,终究招来曹操的忌恨,惹来杀身之祸。仔细分析,杨修属于没有分析清楚形势,自视太高,既不知人,又不知己。他衔的根本不能算是“树枝”,充其量是一片树叶,一放下就被水冲走,而无法立足的树叶。所以他难免一死。

最后,我们还要知道,支点的选择还要与时俱进。

我们就以大家所熟知的东坡居士为例。苏轼也是一个才华横溢之人,几经宦海沉浮,在黄州担任团练副使的时候,就带领全家种地,自号东坡,写下著名的《赤壁赋》,在宋哲宗时,因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而再度自求外调,回到杭州当太守。苏轼的这个太守当得很好,自己也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拣尽寒枝不肯栖”的苏轼既看清了自我,又认清了形势,给后世留下一个豪放可爱的形象。

我们要到达成功的彼岸,找好一个支点比什么都重要。请睁开你的慧眼,认真寻找!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随着日本经济逐渐萧条,许多日本企业的白领人士因无法挽救公司的业绩,精神上不堪重负,最终自杀。为什么?为什么他们置大好前程于不顾,以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其实,这就是因为他们未找到自己心灵的支点。

心灵的支点是一片绿洲,一片希望。理想与现实并不总是相符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努力,去进取,使之达到平衡。纵观历史,鲁迅先生在改革前程渺茫之时依旧呐喊“我以我血荐轩辕”。在他眼里,火光就在前头。革命英雄在革命危亡时依旧高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他看来,平衡的支点就是他的理想。爱国诗人屈原在亡国之时依旧慨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他看来,希望在于苦苦探索。而当年“东向扫六国,挥剑抉浮云”的秦始皇却因心灵的骄奢淫逸,专横跋扈,最终“楚人一炬,可怜焦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