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工程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边县魏家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袁岩煤矿防治水工程

二00九年三月

盐边县魏家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袁岩煤矿

防治水工程设计书

矿 长: 李 富 君

编 制: 杨 文 渊

审 核: 王 小 龙 总 工 程 师: 杨 文 渊

编 制 单 位:盐边县魏家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日 期 :2009年3月12日

文 字 目 录第一节 前 言

第二节 矿井地质特征

第三节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第四节 地表踏勘现状

第五节 防治水工程

第六节 当发生水灾时的应对方案

附图:

1:地表防治水工程设计平面图

第一节 前 言

一、概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

全生产方针,全面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有效促进企

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使地方煤矿建立起自

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高安全生产整体水

平。盐边县魏家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袁岩煤矿)按照国家煤

矿安监部门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有关要求,特编制

盐边县魏家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袁岩煤矿防治水工程设计书

2、 位置

盐边县红坭煤田卷子坪井田西段袁岩矿井位于卷子坪井田西段。东以3号勘查线(即C—C/线地质剖面线)为界,南以76号煤层+1000米标高的地表投影线与滑石板井田分界,西以倒回龙—阿卡尼河一线为界,北部以红果段(T3h)的80号煤层露头为界。矿区东西长约1.656

km,南北宽约1.120km,面积约1.313km2。开采标高:从1620米至1100米。开采煤层:76、80号煤层。行政区划属盐边县红坭乡八村所辖。地理坐标:东经101°43′25″~101°44′22″,北纬26°47′50″~26°48′05″。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01°43′53″,北纬

26°47′57″。

三、、交通

红(坭)岔(河)公路穿越矿井西缘。有两条公路可达攀枝花市区,一条经红坭乡、邓家垭口务本到达市区,约76公里。另一条经二滩电站至桐子林火车站约30公理,到市区约62公里,其中八村至二滩水电站的公路级别为三级,二滩电站以外为二级公路,公路运输较为方便。

四、自然地理

区内山峦起伏,沟谷发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高标

高+1765米,最低标高+1140米,相对高差625米,属高中山侵

蚀型地貌。

五、以往地质勘查工作

1956年2月,原西南地质局547地质队到矿区踏勘,以云南永仁煤田煤系与矿区含煤地层地进行对比,认定本区煤系时代为晚三叠系。对矿区的构造复杂程度有了初步认识。

1957年四川省地质局白果湾队盐边普查小组进入矿区系统地开展了找煤工作,划分了矿区地层,采取了煤样,对媒质作了初步的评价。

1958~1962年,四川省地质局204队在矿区进行了普查找煤及勘探工作。其成果经四川省储委审查认为工程质量低劣,构造不清,地层划分不统一,煤层对比有误等问题,不能作为建井之依据。

1970~1972年8月,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在红坭矿区卷子坪井田进行普查勘探,于1972年11月提交了普查报告,经省煤管局审查后以(1974)264号文批准。

1978年10~12月,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在充分分析研究上述各阶段地质成果的基础上,编写了《四川省盐边县红坭煤田地质工作总结报告》,对矿区地层进行了统一划分,煤层和构造进行统一编号。

1990~1991年4月,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为攀枝花市红坭矿区进行总体规划需要,再次对矿区生产矿井、小煤矿进行了调查及地质、水文地质编录,结合以往地质工作成果,编制了《红坭矿区(煤)地质报告》。

2002年8月,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提交了《盐边县红坭乡茶花煤矿袁岩矿井储量核实报告》,计算了122b+333储量63万吨,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51万吨,可采储量(122)35.7万吨推断的内蕴资源量(333)12万吨。

第二节 矿井地质特征

一、矿区地层

(一)区域地质

红坭矿区出露的最新地层为三叠系上统大荞组,最老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组。遍布全矿区的主要是三叠系上统大荞地组。根据岩性,含煤性分为三滩段、滑石板段、伙房段、红果段。

(二)工作区地层

本区出露地层由新至老为三叠系上统大荞地组滑石板段一亚段、伙

房段、红果段以及在河谷、坡地等分布的第四系。

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Q)

为坡积及冲洪积形成的砂土、碎石土、卵石、漂石层等。在坡地以风化堆积的碎石土为主。在河谷两侧以沙土、卵石、漂石层较常见,漂石、卵石分选性差。厚度在0-10m之间,一般小于3.00m。

2、滑石板段一亚段(T3hs1)

上部以深灰色粉砂岩为主,夹粗粒砂岩;下部以浅灰色、杂色细砾岩及粗粒砂岩为主,夹细粒砂岩及粉砂岩。厚度在90.95~289.95m之间,一般132.0米。与下伏伙房段为明显接触。

3、伙房段(T3hf)

岩性以灰色巨厚层状砾岩含砾粗砂岩为主,夹有少许粗粒砂岩、粉砂岩及煤透镜体。砾石成分复杂,以花岗岩、石英岩燧石及碎屑岩为主,见云母片岩、片麻岩、玄武岩等,泥质及硅质胶结。该段含煤性差,煤层多呈透镜状分布,局部见可采点。厚度130.0~190.0米,一般180.0米。与下伏红果段冲刷接触。

5、红果段(T3h)

是矿区的主要含煤段,亦是工作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一套河流,湖泊及沼泽相粗、细碎屑岩、泥质岩夹煤层的沉积。以岩石粒度细、含煤性好为特征。该段岩石粒度上部较细,下部较粗。厚度133.64-650.0米,一般392.00米。

二、构造

本区位于北西向林蛇旋扭构造带与南北向的共和短轴背斜之间,褶曲较发育,断裂不甚发育。其中,F23逆断层分布于工作区西缘,对煤层无甚影响。褶曲有B18、S20、S21、B17、B21、S22、S23、S24等,大多分布在工作区北缘和南缘,除S20外,其余褶曲对煤层无甚影响。

S20向斜位于本区中西部,又称“滑石板向斜”。是本区的主体构造,全长1800米,区内延伸长550米,轴面产状NE∠80~90°,向南东倾伏。两翼地层产状35度左右。向斜轴部及两翼有工程控制,其形态及对煤层的影响均已查明。

综上所述,本区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较宽缓的向斜构造,断层稀少,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

二、煤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