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两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反思第【1】篇〗(一)、准确把握教材本课是观察蜗牛这样的小动物,在活动中,我从动物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入手,在环境布置和材料选择上有的放矢,考虑较为周详。
由于蜗牛具有胆小、怕受惊扰、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等生活习性,在环境布置上,我利用窗帘遮挡光线,要求学生较为安静,不能惊吓我们的动物朋友,营造了一个适宜蜗牛出来爬行的物理环境,课堂上的蜗牛表现得很活跃。
在材料选择上,蜗牛爬行的地方是一张明胶片,底下衬一张白纸。
白纸是为了防止桌子与蜗牛相近的颜色混淆学生的观察判断,明胶片的利用有两大作用,第一是减少磨擦,利于蜗牛的爬行;其二是让学生能多角度地对蜗牛进行观察。
在材料中还用到了纸杯,一方面是蜗牛会乱爬,会影响到课堂秩序;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把蜗牛套入纸杯中,减少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倾听同学的发言。
(二)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
本课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样的理念。
课堂中第一个活动,学生小组观察研究蜗牛用时13分,汇报交流6到7分钟。
第二个活动学生小组观察蜗牛壳用时6分,汇报交流9分。
从时间上来说,保证了学生探究的时间,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使探究的理念较好地落实在了课堂上。
从学生的反映来看,学生对蜗牛的描述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个小组观察描述的方法并不雷同,学生有了自己的观察和思想。
学生对蜗牛的观察也不局限于课堂,通过教师送给学生的蜗牛食物,学生对蜗牛食物的探究自然就延伸到了课外,通过课外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对蜗牛依然是兴趣盎然、气氛热烈,令我颇为欣慰。
(三)对本课以及科学教学的一些探讨 1、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过去的教学是一个个知识点的连接,而现在的科学教学强调的是一个个活动的连接,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去体验,从而获得儿童成长所需要的经验。
因此他关注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以及活动的价值。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37《小蜗牛》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37《小蜗牛》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ji ǔ w án b ɑ p á y ɑ p á m ā ma好 久 玩 吧 爬 呀 爬 妈 妈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翘舌音“住”,前鼻音“全、变、玩”,“子”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吧、呀”是轻声。
有错及时纠正。
3.学习新部首“”,“王”当偏旁时,最后一笔横变成提。
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4.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2-5段,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
分组赛读、指名读。
奖励读得好的同学再得一颗星。
三、学习生字,规范书写 1.出示生字。
(课件出示4)对 妈 全 回 自己读一读,指名读,读准音。
2.指导书写“对 妈 全 回”。
(课件出示5)课件出示这四个字的笔顺。
3.教师范写,相机指导。
“对”左边“又”的第二笔变长点;右边“寸”的横画变短,竖钩要写直,点要落田字格的中心点上。
“妈”注意女字旁的提从横中线起笔,往右上略斜,竖折折钩起笔的竖则落在竖中线上。
“全”的人字头盖住下面的“王”部,“王”部的第一横落在横中线上,最后一长横要舒展。
“回”国字框,字体显宽扁。
竖画都要微微往里斜,四横、四竖的间距要均匀。
4.学生描红,练写。
(课件出示6、7:出示坐姿图和握笔姿势图。
强调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教师巡视指导。
写完后自己对照例字,不满意的再练写一个,教师反馈,写正确,写整洁。
5.自己采用“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练习书写《习字册》生字,端正写字姿势,做到正确、整洁。
【设计意图:能正确地书写生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部编版教材规定的小学语文的重点学习内容。
】37《小蜗牛》教学反思《小蜗牛》是一则童话故事。
它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
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耍,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了下一个季节的风景。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
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
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已经被这个小故事吸引,被蜗牛妈妈的爱吸引,被小蜗牛的韧劲吸引。
尽管小蜗牛一次次空手而归,但学生能感受到小蜗牛的快乐,能感受到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教育,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其中,使学生在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第【2】篇〗《小蜗牛》是一则童话故事。
它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
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耍,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了下一个季节的风景。
课文借助小蜗牛先后3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教学重点为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先引导学生识字、写字。
学生初读课文时,遇到一些未加注音的字,对于这些不认识的字,引导学生看图,大胆猜读。
如,“蜗牛、草莓、蘑菇、发芽”。
图画已经做了明显的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能准确猜出字音。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第【1】篇〗14 小蜗牛【教学分析】《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
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但有毅力、有恒心。
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这个故事是本册书中首篇去掉拼音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的课文,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来自主识字、阅读。
所以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以“猜”为主线,贯穿全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图来读文并随文识字,以激发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本次教学设计呈现的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随文识字,认识“住、孩、玩、吧、发、芽、爬、呀、久、回、满、碧”12个生字,会写“回”字,认识新偏旁“王”;2. 认识叠词“碧绿碧绿”,拓展学说ABAB式词语;3. 在图画的帮助下进行猜字练习,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4. 借助图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尝试背诵,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文字;5.产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 随文识字,认识“住、孩、玩、吧、发、芽、爬、呀、久、回、满、碧”12个生字,会写“回”字,认识新偏旁“王”;2. 借助图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认识叠词“碧绿碧绿”,拓展学说ABAB式词语;【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生字词卡片、绘本《犟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课件:蜗牛图)猜图,师问:这是什么呀?(蜗牛)引出老师给学生讲有关小蜗牛的故事。
2.师讲述《小蜗牛》的故事。
3.导入新课,学生书空跟着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
(贴蜗牛图,提示学生根据图可以认识词语“蜗牛”)二、新授:图文结合,随文识字,借助插图朗读课文(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1. 引导学生发现这篇文章与前面文章不同;师:孩子们,打开课文,你发现这篇课文与前面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呀?(预设:拼音宝宝不见了,这篇课文的插图好多)2. 让学生借助图,尝试自己自由读课文师:是呀,拼音宝宝不见了,怎么办呢?没关系,刚刚你们不是说课文里还有很多插图吗?这节课我们就借助插图来读读课文吧。
2021年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2)小蜗牛
小学生对动物特别喜欢,但限于他们的观察水平,他们的认识是浅显的。
《小蜗牛》一课的教学,我采用了“问题式”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们通过视频,直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他们通过观察,会有很多提问和设想,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相关科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课堂的整个氛围也被调动起来了。
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
在教学中我也注重了对学生的环境、思想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应保护好小动物,体会到小动物的乐趣。
课外拓展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感谢观赏——。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第【1】篇〗【课前解析】这是一篇童话,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
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下一个季节的风景。
课文通过小蜗牛三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关注朗读:课文主要由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对话组成,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身份的不同读出不同的语气。
如蜗牛妈妈的话要读出亲切、温和的语气,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天真、可爱的感觉。
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蜗牛妈妈或小蜗牛,分角色来进行对话。
关注连环画课文学习方法:本课是小学阶段第一篇连环画课文,四幅插图对应课文中春夏秋冬文字,形成时间推演的连环内容。
教学中结合课后题,鼓励学生借助图画信息进行猜读,同时运用以前学习的形声字识字、在语境中识字,利用课文反复结构进行猜读等方法,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时不宜布置预习,尤其避免一上来就是老师的范读或播放录音。
关注科普常识:本文理解中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对于蜗牛爬行速度的认知,影响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可以利用或者视频扩展有关蜗牛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蜗牛以及其行动方式,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
也可向学生推荐《动物百科全书》,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动物,关注自然。
关注识字与写字:本课没有全文注音,教学中要突显教材编排意图,充分发挥连环画的作用,结合课后题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大胆猜读。
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本课要写的字都是合体字,要适当提示合体字部件之间的关系,引动学生初步认识写合体字要左右、上下、里外相互协调。
【教学目标】1.认识“住、孩”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
会写“对、妈”等4个字。
2.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猜读不认识的字,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猜读不认识的字,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小蜗牛》教学反思
《小蜗牛》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一直被认为是教师成长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回顾和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教学优点和不足之处,并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围绕着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上《小蜗牛》这一课文的教学反思展开。
首先,教师在教学准备方面做了充分的工作。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明确了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和情感体验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同时,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这些都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阅读课文《小蜗牛》之前,教师通过展示蜗牛的图片和描述蜗牛的特点,引发学生对蜗牛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课文阅读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团体讨论环节中,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另外,教师在课堂组织和管理方面也做得较好。
课前,教师准备了相应的教学物品,确保了教学进行的顺利。
在课堂上,教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而又秩序井然。
同时,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了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教师在启发学生思维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
虽然在团体讨论环节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表达观点,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方面还不够深入。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深度。
另外,教师在课堂组织和管理方面也需要不断改进。
在课堂上,教师虽然采用了多种活动形式,但有时未能将时间把握得很好,导致活动时间过长或过短,影响了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更具体的时间安排和活动设计,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此外,教师在评价学生表现时也需要更加全面客观。
在课堂上,教师主要关注学生的发言和参与程度,但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其他方面评价较少。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课文
《小蜗牛》教学反思《小蜗牛》是一则童话故事。
它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
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耍,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了下一个季节的风景。
课文借助小蜗牛先后3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教学重点为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先引导学生识字、写字。
学生初读课文时,遇到一些未加注音的字,对于这些不认识的字,引导学生看图,大胆猜读。
如,“蜗牛、草莓、蘑菇、发芽”。
图画已经做了明显的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能准确猜出字音。
在写字环节中,本课4个要写的字都是合体字,首先学生观察字形“对”“妈”是左右结构,偏旁相让后字形的变化,师相机板书,学生再练写,效果显著。
因此学生字写得规范认真。
2.朗读指导。
本课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因此让学生自己尝试借着连环画独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
本课两个主人公:“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人物身份读出不同的语气。
男女生分角色扮演,参与度高,效果明显。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读出感受。
比如“已经”一词,强调小蜗牛错过了原来的季节,分别遇到了“夏天、秋天、冬天”;读“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时语速慢一点,进一步感受小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在朗读中就将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亲切温和慈爱的蜗牛妈妈活灵活现地呈现在面前。
3.理解运用。
小蜗牛爬行速度慢,很多学生对小蜗牛完全不熟悉,不知道蜗牛是一种爬行速度特别慢的动物,因此,课上用图片和视频补充蜗牛的行动方式,从而扫清这个潜在的认知难点。
一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文14.小蜗牛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课文14.小蜗牛(部编版)》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住、房”等14个生字,会写“吗、吧”等3个字,认识“、”和“?”两种标点符号。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问答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问答的乐趣。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蜗牛的品质。
3.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的答案。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歌曲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小蜗牛的世界。
(2)自主探究让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并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
(3)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体会问答的乐趣。
(5)深入理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蜗牛的品质。
(6)巩固拓展进行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并进行拓展阅读。
(7)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蜗牛的品质,教育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二、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1)情境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2)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朗读和深入理解,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课文内容,感悟了蜗牛的品质。
2. 不足之处(1)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巩固拓展环节时间较短。
(2)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练习。
3. 改进措施(1)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进行。
(2)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4课《小蜗牛》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4课《小蜗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童话,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
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了下一个季节的风景。
课文借助小蜗牛先后3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课文以小蜗牛的视角,生动鲜活展现了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
本课的最大特点是第一、三、四自然段结构相同,小蜗牛的动作和蜗牛妈妈的语言不断反复。
这种不断复现的情节,有利于学生习得语言,发展思维。
这是本套教材首次出现的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配有4幅色彩艳丽、季节特征明显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旨在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思路教材编选这篇课文,除了想要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之外,更重要的是用来训练孩子们朗读、帮助孩子们识字写字。
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发挥这篇短文作为教材的作用,将朗读贯穿始终,在朗读中理解内容、积累语言、获得语感,在朗读中与生字反复见面、加深印象。
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语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
会写“对、妈”等4个字。
2.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
会写“对、妈”等4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五、教学策略教法:听读看图想象随文识字情境教学。
学法: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合作交流游戏互动。
六、教学设计(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谜语: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
《小蜗牛》说课稿(通用10篇)
《小蜗牛》说课稿《小蜗牛》说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蜗牛》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小蜗牛》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一)教材解析《小蜗牛》是部编本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4课。
这是一篇童话,以一只小蜗牛和它妈妈之间的对话,生动鲜活展现了四季的不同特点。
部编本教材强调阅读与语言积累。
一年级教材的编写也遵循着这一特点。
《小蜗牛》这篇课文的特色鲜明:首先是篇幅特别长,是其他课文的两到三倍。
其次,教材只给难字注拼音,每两个自然段对应一幅季节分明的插画。
编者的意图显而易见:借助图画,习得识字方法,积累语言经验。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性,很容易对新鲜的,活动的事物产生兴趣。
思维方式以形象,直观为主。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写特点,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及低年级学生的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识王字旁。
会写“对”“妈”两个字。
2、借助图画认识“发芽”“草莓”“蘑菇”“雪”等难字,学习看图识字的方法,进而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3、通过听故事、读故事积累课文语言,并练习用课文中的语言讲故事。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读懂课文,认识生字。
2、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感受故事中的“反复”表达。
二、说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启发性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本节课我将采用看图识字法,情景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说学法与教学相应,以学生为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质疑,探索,感悟,朗读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一)教、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板贴卡片。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
本次授课成功之处
教学中教师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读出感受。比如通过“已经”一词,可以强调小蜗牛错过了原来的季节,分别遇到了“夏天、秋天、冬天”;读“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时,可以读得慢一些,进一步感受小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本次授课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安排不太恰当,模仿练习对话环节显得仓促,学生说得不充分,效果不理想。
改进措施
教课前需要提早细心备课,规划好上课时间安排,才能更好地分配充足的时间到各个上课环节。
备注:1.每学期教学反思的篇数不少于10篇;
2.本表可针对整节课教学进行反思,也可就某个环节进行反思总结;
3.本表手写、电脑排版均可,不限定字数,如有未尽内容可补充到背面。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小蜗牛》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小蜗牛》教案及反思《小蜗牛》课文原文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
春天来了,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它说:妈妈,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秋天了!快去采几个蘑菇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它说:“妈妈,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儿全掉了。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冬天了!唉,你就待在家里过冬吧。
”《小蜗牛》语文教案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和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
(教师)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
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
(板书:小蜗牛)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
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歌曲和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以”故事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为引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随课文题目识记、学写“牛”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zhùzài háizi wánquán biànhuífāyá住在孩子完全变回发芽hǎojiǔwōniúwánbɑpáyɑpá好久蜗牛玩吧爬呀爬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
蜗牛(一)教学反思
蜗牛(一)教学反思1. 前言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和人才培养也随之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优秀的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成为有用的人才。
因此,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这篇文章将讨论我在一次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总结出我应该如何改善我的教学方式。
2. 教学评价蜗牛是一种小动物,它慢慢爬行,不给人造成麻烦,但是也不能快速完成任务。
这就是我今天所教授的主题:如何面对制约我们的限制。
本次课堂是一次小型讲座,我负责在60分钟内向学生介绍限制和如何面对它们。
课程结束后,我收到了我的学生的反馈。
他们普遍认为讲座内容丰富,案例鲜活,并且我的讲课方式也很生动有趣。
但是一些学生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他们认为我在讲解问题的时候有时过于模糊,没有让人清晰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此外,一些学生也觉得我的讲课方式太过轻松,缺乏一些严肃的氛围。
针对这些反馈,我开始思考如何改进我的教学素质。
3. 教学反思3.1 涵盖细节一次成功的教学需要很多方面的考虑。
即使是一个小问题,也可能会对学生的理解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我在下一次的讲座中会更加注重每一个小细节,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每个重要的概念和实例。
同时,我还将介绍更多案例、实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以便理解和解决问题。
3.2 以严肃的态度面对问题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严肃的态度。
学生们的学习也需要严肃的氛围和态度。
因此,我要努力使自己在教学时表现得更加严肃和专业,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尊重这个讲师和科目。
3.3 优化讲课方式我认为优秀的教师需要可以用简单但生动的方式准确的传达思路和观点。
为此,我将在下一次的讲座中去除遮掩性和模糊性语言,使每个衔接条目都更加便于學生理解。
同时,在探讨难题等方面,我将邀请更多有相应领域的人士和专家共话,让学生们能够获得更多实例和思路。
4. 结论作为一名教师,我理解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重要性….点……通过反思并改进教学方式, 我相信我可以让我的课程变得更丰富、更生动,更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方法。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14《小蜗牛》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14《小蜗牛》教研记录教学反思两篇第一篇:《小蜗牛》是本学期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是课本上唯一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文章,而且课文较长,学生读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以小蜗牛的视角,生动鲜活展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
对于学生来说有吸引力的,学生乐于去读!本节课我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追问对小蜗牛的了解,学生说出蜗牛爬得慢的特点,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做铺垫。
通过阅读,不难发现第3、4自然段和第5、6自然段,还有第7、8自然段结构相同,小蜗牛的动作和蜗牛妈妈的语言不断反复,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课文,复述课文。
通过小组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分角色读,齐读,在不同形式的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找,读中悟,既把四季中小树的变化找出来,又读了课文。
我一边板书四季的变化,春天:小树发芽了;夏天:小树长满了叶子、地上长着许多草莓;秋天,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冬天,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
一边让学生根据板书的内容,来复述每一段的内容。
因为本节课重复性的语言较多,所以学生应该是可以完成这样的任务。
本课的另外一个重点是能借助图画插图,猜一猜不认识的生字。
这也是课后练习2的要求。
学生在读的过程,确实是遇到了难处,比如“草莓”,我提示:你能看看插图再来认一认吗?还有的学生说,因为“莓”下面是“每天”的“每”,我再看看插图,就知道他的读音了。
是呀,这样的探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第二篇:《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一年四季的变化及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
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图文并茂,教学时我们要以图画为抓手,鼓励学生大胆猜读并借助图画读懂课文,了解四季的变化。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几点努力:一、多种方式识字。
借助图画大胆猜读生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因此,课始,我首先出示谜语引导学生猜出谜底,然后出示小蜗牛的图片,学生看图识字、看图猜字,认识“蜗”。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描述《小蜗牛》是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适合一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
本文以小蜗牛的生活为主题,通过描述小蜗牛的自然习性和努力向前的精神,引导学生懂得努力、坚持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奋努力的精神。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珍惜每一个细节,激发学生勇于追求梦想的信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导入:通过图片或教具展示蜗牛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以导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快速了解文章大意,梳理文章结构。
3.朗读: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培养语感和语音语调。
4.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5.表演:安排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反馣与改进1.教学反思:–学生参与程度不够。
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缺乏兴趣,导致课堂氛围稍显冷淡。
–学生对课文情节理解不深。
部分学生对小蜗牛的顽强精神理解不够,缺乏深入探讨。
2.改进措施:–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互动。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提出开放性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五、教学总结通过对《小蜗牛》教学的反思与总结,我们发现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辩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以上是对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学反思的文档,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小蜗牛教学反思
一年级小蜗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年级小蜗牛
在这次教学中,我负责教授一年级学生蜗牛的知识。
经过反思,我意识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取得的成果。
我认识到我在进行教学前没有预先了解学生对蜗牛的了解程度。
因此,我没有准备足够的教材和教具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下一次,我会在教学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或者简单的讨论,以了解学生对蜗牛的了解程度,然后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准备相应的教材和教具。
我在教学中没有设置足够的互动环节。
我主要采用了讲解和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参与到教学中来。
下一次,我会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者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我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但我没有及时地给予帮助和指导。
下一次,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他们的困惑并提供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蜗牛的知识。
在这次教学中,我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例如,我能够清晰地向学生介绍蜗牛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环境,他们对蜗牛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另外,我还能够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这次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通过反思和总结,我会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注重互动和引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统编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14 小蜗牛教学反思(4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篇)《小蜗牛》教学反思《小蜗牛》是一则童话故事。
它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
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耍,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了下一个季节的风景。
课文借助小蜗牛先后3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教学重点为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先引导学生识字、写字。
学生初读课文时,遇到一些未加注音的字,对于这些不认识的字,引导学生看图,大胆猜读。
如,“蜗牛、草莓、蘑菇、发芽”。
图画已经做了明显的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能准确猜出字音。
在写字环节中,本课4个要写的字都是合体字,首先学生观察字形“对”“妈”是左右结构,偏旁相让后字形的变化,师相机板书,学生再练写,效果显著。
因此学生字写得规范认真。
2.朗读指导。
本课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因此让学生自己尝试借着连环画独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
本课两个主人公:“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人物身份读出不同的语气。
男女生分角色扮演,参与度高,效果明显。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读出感受。
比如“已经”一词,强调小蜗牛错过了原来的季节,分别遇到了“夏天、秋天、冬天”;读“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时语速慢一点,进一步感受小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在朗读中就将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亲切温和慈爱的蜗牛妈妈活灵活现地呈现在面前。
3.理解运用。
小蜗牛爬行速度慢,很多学生对小蜗牛完全不熟悉,不知道蜗牛是一种爬行速度特别慢的动物,因此,课上用图片和视频补充蜗牛的行动方式,从而扫清这个潜在的认知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蜗牛》教学反思(两篇)
(一)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
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
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一.教学效果:《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所以,课堂上我非常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语言的表达。
抓住“碧绿碧绿”引导学生积累ABAB式的词语,抓住“旁边”“已经”训练学生表达。
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练习自己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
二.成功之处:《小蜗牛》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故事中运用夸张幽默的手法来描述故事的发展。
活动中正是
通过慢吞吞的小蜗牛,以它慢为线索,来解读四季的特征。
小蜗牛在来来去去小树林和家的途中,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故事。
在充满趣味的故事情节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春夏秋冬时刻变化着的小树林。
通过小蜗牛不厌其烦的爬行,让幼儿感受到了小蜗牛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妈妈对小蜗牛的那份隐形的爱。
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捉蜗牛、画蜗牛、设计实验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给蜗牛设计一个家,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
并在活动中改善了交往和语言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到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三.不足之处:有趣的故事,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并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给孩子们以享受。
但孩子们在听故事时,往往只注意到故事中显著的特点,易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吸引,而其中隐含着的美是不易被孩子注意,甚至易被老师所忽略的,而这些东西有的是相当有益于孩子的。
在故事中,试着和孩子们一起去挖掘隐含于故事中的美,感觉是有益有趣又可行的。
四.改进措施: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每一个学生,都对课文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我们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思想、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学习。
所以本课,针对春夏秋冬蜗牛眼中四个季节,进行了充分的引导和想象,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使课堂真正属于学生。
《小蜗牛》教学反思
(二)
《小蜗牛》是一则童话故事。
它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
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耍,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了下一个季节的风景。
课文借助小蜗牛先后3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教学重点为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先引导学生识字、写字。
学生初读课文时,遇到一些未加注音的字,对于这些不认识的字,引导学生看图,大胆猜读。
如,“蜗牛、草莓、蘑菇、发芽”。
图画已经做了明显的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能准确猜出字音。
在写字环节中,本课4个要写的字都是合体字,首先学生观察字形“对”“妈”是左右结构,偏旁相让后字形的变化,师相机板书,学生再练写,效果显著。
因此学生字写得规范认真。
2.朗读指导。
本课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因此让学生自己尝试借着连环画独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
本课两个主人公:“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人物身份读出不同的语气。
男女生分角色扮演,参与度高,效果明显。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读出感受。
比如“已经”一词,强调小蜗牛错过了原来的季节,分别遇到了“夏天、秋天、冬天”;读“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时语速慢一点,进一步感受小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在朗读中就将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亲切温和慈爱的蜗牛妈妈活灵活现地呈现在面前。
3.理解运用。
小蜗牛爬行速度慢,很多学生对小蜗牛完全不熟悉,不知道蜗牛是一种爬行速度特别慢的动物,因此,
课上用图片和视频补充蜗牛的行动方式,从而扫清这个潜在的认知难点。
4.课后练习。
学生弄清了四季代表的事物,尤其是树叶的变化。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四季里大自然还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养成乐于观察自然的好习惯。
二、成功之处
1.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引导学生识字时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识字,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让学生通过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朗读、小组内对读等形式,了解小蜗牛和蜗牛妈妈不同身份不同特点以及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2.《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读写不分家,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自己说一说,四季里大自然还有哪些变化,学生参与积极性高,符合课标要求。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本课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学生朗读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先自己读一遍,不会的字做标注,可询问老师和组内同学解决并给不会的字注上拼音,由于学生刚接触,因此教师给予越详细的
指导教学效率越高。
课上,指导不够细致,需要改正,备学情还需想全面一些。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对学生课前预习朗读课文做详细指导
——先自己拼读课文,标注不认识的字,可询问父母解决并标注拼音,读熟。
能组词两个,用词语说一句话,指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小蜗牛爬行方式”,先讲给同桌听,然后再课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