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棵树》教案三篇
7.4《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7.4《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为1-10的树,并能够用数字进行表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数数: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为1-10的树。
2. 写数:学生能够用数字1-10表示数量。
3. 认识和理解数:学生能够理解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数量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为1-10的树,并能够用数字进行表示。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数量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挂图、计数器。
2. 学具:学生用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树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教室里的树木,然后让学生用数字进行表示。
3. 活动一: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每组数一数自己组内的树木,并用数字进行表示。
4. 活动二:让学生用计数器进行数数,数一数有多少棵树,并记录下来。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
六、板书设计1. 有几棵树2. 内容:- 数数:1, 2, 3, ..., 10- 写数:1, 2, 3, ..., 10- 认识和理解数:每个数字代表一定的数量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数一数自己家里的树木,并用数字进行表示。
2. 让学生用计数器进行数数,数一数自己家里的树木,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为1-10的树,并能够用数字进行表示。
同时,通过让学生用计数器进行数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4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7.4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7.4有几棵树(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7.4节——有几棵树。
我们将通过观察图片,学习如何数数并说出树的数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地数出图片中的树的数量。
同时,同学们也能够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学会数数,能够准确地数出树的数量。
难点在于让同学们能够独立地观察图片,找出树的数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图片,每张图片上都画有一些树。
同学们需要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来记录树的数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向同学们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片树林。
我会问同学们:“大家看看这张图片,你们能数出图片上有几棵树吗?”2. 讲解:我会向同学们演示如何数数。
我会从图片的一边开始数,一直数到另一边。
我会告诉同学们,数数的时候要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一直数下去,不要漏掉任何一棵树。
3. 练习:我会给同学们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观察图片,数出树的数量,并在白纸上记录下来。
我会鼓励同学们互相交流,看看大家的答案是否一致。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有几棵树”这个问题,并在旁边画上一张图片。
然后,我会写下同学们数出的树的数量,并注明“正确”或“错误”。
七、作业设计同学们今天的作业是数数练习。
我会给同学们发放一些图片,每张图片上都画有一些树。
同学们需要数出每张图片上的树的数量,并将答案写在纸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在数数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大部分同学能够准确地数出图片上的树的数量。
但是,也有少部分同学在数数的时候出现了遗漏。
在课后,我会继续加强对这部分同学的关注,提供更多的辅导。
对于拓展延伸,我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数数。
他们可以在家里数数家具,或者在公园数数树木。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教案教学内容:有几棵树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保护树木要靠大家来完成,为了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我们国家就将每年的3月12日做为中国植树节。
教学重点: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是重点;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是难点。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黑板、小棒。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1.出示图片:主题图2.教师谈话树林中有一些小树,分两排种植,少先队员大哥哥、大姐姐们要为小数浇水,第一排有8棵树,第二排中了6棵树,你知道大哥哥、大姐姐们工需要为多少棵树浇水吗?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一)教学“8+?”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2.小组交流.3.全班讨论.(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二)比较1.计算对比9 + 6 = 158 + 6 = 14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2.口算9+9 =9+8 =9+7 =9+6 =9+5 =9+4 =9+3 =9+2 =8+9 =8+8 =8+7 =8+6 =8+5 =8+4 =8+3 =3.小组交流心得.4.全班交流小结.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8+8 7+8 8+45+8 8+6 8+38+5 2+8 4+88+7 9+8 8+93+8 6+8 8+2(三)作业布置、教学目标:1.使同学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加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有几棵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有几棵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能够正确地数出树的数量,并能够用数字表示出来。
2. 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字1-10的意义,能够正确地数数。
2. 数的表示:让学生学会用数字表示树的数量。
3. 数的运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正确地数数,用数字表示树的数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图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一些树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树的数量。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字1-10的意义,并学会正确地数数。
3. 案例分析:教师出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用数字表示树的数量,并讲解数的表示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教学重点与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数的概念、表示和运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有几棵树》2. 主要内容:数的概念、数的表示、数的运用3. 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地数数、用数字表示树的数量、观察力、思维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的物品,用数字表示出来。
2. 提高题:让学生观察家里的物品,用数字表示出来,并说明是如何数出来的。
3. 拓展题:让学生调查一下自己所在社区有多少棵树,用数字表示出来,并分析数据。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有几棵树-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有几棵树北师大版教案:有几棵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教材的第二章“多彩的数学世界”,具体是第3节“有几棵树”。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计数来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计数,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计数,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计数任务,并能够准确地用数词来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树木贴纸、计数棒学具:练习册、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幅画面,画面中有几棵树,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树的数量。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数量的概念,并用计数棒演示如何表示物体的个数。
然后,教师用树木贴纸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并计数。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练习题,题目包括观察图片并计数,以及用数词表示物体的个数。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如何通过观察和计数来确定物体的数量,并让学生跟着一起动手操作。
5. 小组活动(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用树木贴纸和计数棒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的任务是通过观察和计数来确定树木的数量,并用数词来表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几棵树1. 观察图片,计数树木的数量。
2. 用数词表示树木的数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观察图片,计数树木的数量,并用数词表示。
2.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家里找到一些物品,让孩子通过观察和计数来确定物品的数量,并用数词表示。
作业答案:1. 根据图片,树木的数量是____棵。
2. 我找到的物品是____个,用数词表示是____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计数,让学生理解了数量的概念,并学会了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教案第一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目标:、经历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相应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的“凑十”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小棒。
教学过程:前活动:放音乐《小小智慧树》。
师:同学们今天上的精神状态都很好,真棒!老师看谁今天的表现是最棒的,能坚持到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找信息。
师:刘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小小智慧树,今天也请来了一些智慧树,树上还结了很多的智慧星,我要把它奖励给爱动脑筋、积极发言的同学,你们想不想得到这些智慧星?现在就用我们的智慧来找到智慧树吧。
师:(拿下一道口算题)看来我们要做对这些口算,智慧树才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师:(做10加几的口算)。
做对一道口算题,刘老师就奖励你一颗智慧星。
师:刚才我们做的都是10加几的口算,10加几就是?生:十几。
师:左边藏了几棵智慧树?生:8棵。
(板书:8)。
师:我们再来看看右边藏了几棵智慧树。
(做9加几的口算)。
师:刚才我们做的都是9加几的口算。
看到9(,想到1),9和1(凑成十),这样计算起来很快。
右边藏了几棵智慧树?生:6棵。
(板书:6)。
2、提问题。
师:智慧树中藏着什么数学问题?谁能说两句话,提一个数学问题?左边有……,右边有……。
生:左边有8棵树,右边有6棵树,一共有多少棵树?师:(你说的非常完整)集体说一遍。
师小结: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有几棵树。
)二、探索新知。
、解决问题:一共有几棵树?师:我们要求一共有多少棵树,谁会列式?生:8+6=14或6+8=14。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生:求两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师:那么8+6=14对吗?我们可以请出我们的学习小帮手小棒来摆一摆。
《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有几棵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认识数字3》,其中第5节《有几棵树》。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认识并数出树的数量,从而加深对数字3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数出树的数量,理解数字3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数出树的数量,理解数字3的含义。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细节,准确数数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树图片,数字卡片。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幅有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请大家数一数,这幅图片上有几棵树?”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数量的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出树的数量,同时解释数字3的含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纸,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合作(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幅树图片,要求学生合作数出树的数量,并解释数字3的含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树图片数字3数量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在家门口数一数,家门口有几棵树?并画下来。
答案:家门口有几棵树,画在作业本上。
2. 请学生观察教室,数一数教室里有几棵树?并画下来。
答案:教室里有几棵树,画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树图片,让学生认识并数出树的数量,理解数字3的含义。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能够准确数出树的数量。
但在数数时,有些学生对细节观察不够,会出现数错的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数一数生活中其他事物的数量,如:车辆、书本、椅子等,并尝试用数字3进行表达。
《有几棵树》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几棵树》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公园或者学校里,有没有数过树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数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数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数一数教室里的椅子数量。
2.实验操作:为了组数一数指定区域内的树木数量,并记录下来。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数数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有几棵树》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有几棵树》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对应章节: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数》第2节。本节课主要内容为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和数一数周围环境中的树木,学习掌握数量概念。具体内容包括:
1.认识数量,理解数的概念;
2.学会使用数词,如“一”、“二”、“三”等;
3.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数的概念,能熟练运用数词表达数量;
(2)学会从1开始按顺序数数,培养数感;
(3)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数树木。
举例解释:
(3)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数数的方法运用到其他场景。
举例解释:
-在数树木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跳过某个数字,或者重复数同一个数字,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按照顺序逐个数;
《有几棵树》数学教案设计
《有几棵树》數學教案設計标题:《有几棵树》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计数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观察力和注意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主题:《有几棵树》重点:理解计数的概念,并学会正确计数。
难点:准确地识别和计数物体的数量。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先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说出图片中有多少棵树。
然后引出今天的主题——《有几棵树》。
2. 新课讲解(20分钟)(1)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一棵树”、“两棵树”等数量的概念。
(2)教师演示如何计数,强调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并提醒学生注意不要重复计数或遗漏计数。
(3)让学生自己动手计数,教师在一旁指导,纠正错误。
3. 练习与巩固(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含有树木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计数练习。
(2)小组活动:每组分发一些画有树木的卡片,让他们合作完成计数任务,然后汇报结果。
4.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计数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实践。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计数过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正确的计数方法。
2. 检查学生的计数结果,看他们是否能准确无误地计数。
3. 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计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五、作业布置:回家后,让家长配合,在家中找一些物品,让孩子进行计数练习。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数的基本概念,通过实物或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数量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计数的概念。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优秀教学案例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案例的又一亮点。通过合理的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成长。
4.反思与评价提高自我认知
本案例强调学生的自我反思和互相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提高自我认知。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给予及时、具体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的概念,培养他们的数感和空间观念。
2.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2.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关注同伴的优点,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首先通过展示一幅五彩斑斓的树林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中有多少棵树吗?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数这些树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各小组讨论如何用数字和图形表示树的数量,并进行分类和统计。
3.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共同完成任务。
4.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数、分类和统计的方法,强化知识点。
《有几棵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有几棵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有几棵树》教学内容:1. 学习通过数数来确定物体的数量;2. 学习用数字和数量标志来表示物体的数量;3. 学习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数数来准确地确定物体的数量;2. 学生能够使用数字和数量标志来正确地表示物体的数量;3.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数数,如何让学生理解数字和数量标志之间的关系;2. 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苹果树模型;2. 学具: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拿出苹果树模型,让学生数一数苹果树上有几棵树。
2. 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数一数,并说出答案。
二、例题讲解(10分钟)1. 出示例题:有一排苹果树,每棵树上都有5个苹果,问一共有几棵树?2. 讲解解题思路:先数一数每棵树上的苹果数量,再数一数一排里有几个这样的树。
3.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并说出答案。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有一排苹果树,每棵树上都有8个苹果,问一共有几棵树?2. 让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讲解解题思路。
四、教学难点与重点讲解(10分钟)1. 讲解如何正确地进行数数,如何理解数字和数量标志之间的关系;2. 讲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
五、作业设计(5分钟)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数一数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并用数字和数量标志表示出来。
2.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能答案会有所不同,例如:我有2个兄弟姐妹。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板书题目:有几棵树?2. 板书解题过程:数一数每棵树上的苹果数量,再数一数一排里有几个这样的树。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数量的基本认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在进行数数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练习;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数一数身边的物体数量,例如:数一数家里的家具数量,数一数学校的教室数量等。
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教案、教学设计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教学评价:
-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
-给予学生及时、具体的反馈,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1.完成课本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包括数一数、填一填、比一比等题目,旨在让学生通过书面练习,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及数量比较的理解。
2.观察家里的植物或周围的树木,记录下它们的名字和数量,并与家人分享你的观察成果。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设计一道与“有几棵树”相关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小明有5棵苹果树,小华有3棵梨树,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棵果树?”这样的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内分享一下,你是如何快速记住数的顺序的?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1.数一数,填一填:给出几组不同数量的树木,让学生填写对应的数字。
2.比一比,说一说:展示几组树木,让学生比较数量,并用数学语言描述。
3.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 10以内数的认识,特别是数的顺序和数量比较。
-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量关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
-理解数的概念,将具体物体与抽象数字相结合。
-独立进行数量比较,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
《有几棵树》数学教案设计
《有几棵树》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有几棵树》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数数,准确判断出一定数量的树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地数数。
2. 教授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计数。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树的数量。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去数一数周围的树,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游戏教学法:设计一些与数树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树的故事或者展示一些有关树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 新课讲授:(1)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树,然后让他们数一数,看看有多少棵树。
(2) 在学生数完之后,教师可以问他们是如何数的,有没有什么技巧。
(3) 教师再解释正确的数数方法,并让学生再次数一数。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与数树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做一做,巩固所学的知识。
4.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数数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数一数家附近有多少棵树,然后把结果记录下来。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数数过程进行观察,看他们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数数方法。
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看他们是否能正确数出树的数量。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那些数数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犯错误,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掌握数数的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几棵树|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几棵树|北师大版教案:有几棵树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110,理解数字的含义。
2. 学习加法运算,理解加法的意义。
3. 学习减法运算,理解减法的意义。
4. 通过实例理解数量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10,理解数字的含义。
2. 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理解数量的关系,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加法和减法意义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并能够理解和运用数量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挂图、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小树贴纸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教师提问:“如果有更多的树木,我们怎么才能知道一共有多少棵树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例题讲解(10分钟)1. 教师展示挂图,上面画有3棵树和2棵树,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两棵树加起来一共有多少棵树。
2. 教师解释加法的意义,即把两个数量合并在一起,求出总数。
3. 教师引导学生用卡片进行实际操作,将3棵树和2棵树放在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棵树。
三、随堂练习(5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本,让学生完成练习题:1+2=?2+3=?3+4=?2.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四、教学难点与重点讲解(10分钟)1. 教师再次展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4棵树减去2棵树还剩下多少棵树。
2. 教师解释减法的意义,即从一个数量中减去另一个数量,求出差值。
3. 教师引导学生用卡片进行实际操作,将4棵树减去2棵树,数一数还剩下多少棵树。
五、教学过程(10分钟)1. 教师再次发放练习本,让学生完成练习题:42=?53=?64=?2.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例题和练习题的答案,让学生跟读并理解。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4有几棵树|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4 有几棵树|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4 有几棵树|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选择了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具体是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主题是“有几棵树”。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并掌握“几”的概念,能够用数词表示物体的数量。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几”的概念,能够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并且能够通过实际的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上,我认为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的概念,能够用数词表示物体的数量。
而难点则是如何通过实际的情境,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为了进行有效的教学,我准备了教具和学具,包括树木的图片,数数的小棒,以及写有数字的卡片。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一些树木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并在图片旁边写上相应的数词,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的概念。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学生回家后,数一数家里或者小区里有几棵树,并用数词来表示。
这样的作业既能够巩固学生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上,我认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几”的概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课后,我需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我也可以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多类似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我选择了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这是因为我认为教材的内容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的概念。
我通过实际情境引入课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几”的概念。
然后,我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了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互相数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布置了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数一数家里或者小区里有几棵树,通过实际的操作,巩固他们所学的内容。
《有几棵树》(教案)
《有几棵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有几棵树”这个问题;2. 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或场景,确定树木的数量;3. 能够运用加法、减法和乘法等基本运算,解决有关树的数量问题;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2. 教学难点:在实际操作中如何通过观察图片或场景,准确地判断出树木的数量。
三、教学步骤1. 热身铺垫(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加强“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发现周围校园里有几棵大树?如果在花坛里种一排小树,树的数量是多少棵?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表示树木的数量(10分钟)通过图片和实际地物,让学生了解表示树木数量的方式,如用数字、图片等。
老师通过投影图片,要求学生观察,数出图片中树木的数量,以及组合树的数量,如两个老师带了9名学生,在公园里看到了16棵树,请问公园里有多少棵树?3. 运用基本运算(20分钟)在前一个部分的基础上,老师要求学生运用基本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来解决有关数量的问题。
先给学生列举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一个公园里有4排小树,每排有5棵树,公园里总共有多少棵树?然后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提出更有挑战的问题,如我们班级有35个学生,老师带着我们去公园,公园里有15排小树,每排有11棵树,请问公园里总共有多少棵树?这些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4. 综合运用(15分钟)在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组和合作进行讨论和解决。
例如,一个学校要在校园周围种树,要求每20米种一棵树,如果校园周围的一条边长180米,请问需要多少颗树?经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思路和结果,进行验算和纠正。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在教学的最后阶段,老师要求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和技能,检查学生对树木数量表示和基本运算的掌握程度,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小学一年级数学 《有几棵树》
《有几棵树》一年级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理解和掌握8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8加几。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吗?星期天,淘气也高兴地到公园玩了,在游玩时,他学到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想和大家分享,下面我们就随他一起看看吧。
(情境一:淘气在公园的路上有8棵柳树、6棵杨树。
)2、根据小淘气在路上数树棵数的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示:一共有几棵树?)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探究。
(1)想一想,一共有几棵树,怎样解决?( 8+6或6+8)(2)到底有多少棵树呢?请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如果需要,可以利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
(3)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2、组内交流方法。
你一定想出了自己的好方法,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吗?下面请小组长组织,先在组内商量计算的方法,再选出代表一会儿在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成果。
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讨论的情况?谁要补充?他的方法怎么样?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出现的情况有:(1)从8接着数8,9,10,11,12,13,14;(2)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3)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4)9加6得15,8比9少1,15减1得14;(5)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4、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1)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那么多的方法来计算,我们利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8加6得14,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棵树》教案三篇
篇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理解和掌握8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8加几。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进位加法的第二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以及简单的10加几的运算,并且有刚学习的9加几做基础。
教材首先利用“有几棵树”引导学生思考学习8加几的多种计算方法,然后安排了“试一试”与“练一练”,内容是关于 8加几的用方块摆摆算算与看蝴蝶蜻蜓图列式、帮小蚂蚁找家的连线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学校是驻城实验小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已经实现了教育联网,教师配备了计算机,学生有专门的微机教室。
全班学生40人,经过近两个月的常规培养,大部分学生已经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合作学习的意识。
近阶段主要培养:积极动脑,大胆发言。
课前我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只知道8加几的答案,但基本上说不出怎样算出来的。
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教学时各有侧重。
由于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之处,所以对课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自身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吗星期天,淘气小朋友也高兴地到公园玩了,在游玩时,他学到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想和大家分享,下面我们就随他一起去看看吧。
(情境一:淘气在公园的主路上先后看到工人师傅在为8棵、6棵树涂防护漆的情境。
) 师:根据小淘气在路上数大树棵数的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对本节学习有关系的出示。
7.4《有几棵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7.4《有几棵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因此,我将以严谨的态度,详细阐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4节《有几棵树》。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加法和减法,学会数数和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计数器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题、小棒、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提问:“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2. 知识讲解:讲解加减法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3.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练习,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加减法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示例。
七、作业设计(1)3 + 2 = ?(2)5 2 = ?(3)小华有4个篮球,他借给了小明2个篮球,小华现在还有几个篮球?2. 答案:(1)3 + 2 = 5(2)5 2 = 3(3)小华现在还有2个篮球。
《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能够将具体的物体与数字建立联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准确地数出物体的数量。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数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1-5,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2. 学会使用“有”字句描述物体数量,如“有几棵树”。
3. 学会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能够准确地数出物体的数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并能够用“有”字句描述物体数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数字卡片、图片等。
2. 学具:彩色笔、图画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物体的数量,引导学生用“有”字句描述物体数量。
2. 新课:讲解数字1-5的认识,让学生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通过实例演示“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数出教具中物体的数量,并用“有”字句描述。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数字1-5的认识和“一一对应”的方法。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有几棵树》2. 内容:数字1-5的认识、一一对应的方法、有字句描述物体数量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数出家中或学校周围的物体数量,并用“有”字句描述。
2. 让学生用彩色笔在图画纸上画出5个不同数量的物体,并用数字标注。
3. 让学生用剪刀剪出5个不同数量的物体,并用数字卡片表示。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观察和描述物体数量。
2. 在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于“一一对应”的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棵树》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理解和掌握8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8加几。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是进位加法的第二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以及简单的10加几的运算,并且有刚学习的9加几做基础。
教材首先利用“有几棵树”引导学生思考学习8加几的多种计算方法,然后安排了“试一试”与“练一练”,内容是关于 8加几的用方块摆摆算算与看蝴蝶蜻蜓图列式、帮小蚂蚁找家的连线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们学校是驻城实验小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已经实现了教育联网,教师配备了计算机,学生有专门的微机教室。
全班学生40人,经过近两个月的常规培养,大部分学生已经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合作学习的意识。
近阶段主要培养:积极动脑,大胆发言。
课前我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只知道8加几的答案,但基本上说不出怎样算出来的。
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教学时各有侧重。
由于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之处,所以对课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自身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吗?星期天,淘气小朋友也高兴地到公园玩了,在游玩时,他学到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想和大家分享,下面我们就随他一起去看看吧。
(情境一:淘气在公园的主路上先后看到工人师傅在为8棵、6棵树涂防护漆的情境。
)师:根据小淘气在路上数大树棵数的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对本节学习有关系的出示。
) (示一共有几棵树?)(评析新的教学理念是注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此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去公园游玩为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 学生独立探究。
师:想一想,一共有几棵树,怎样解决?(学生可能列式:8+6或6+8)师:到底有多少棵树呢?请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如果需要,可以利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
(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或借助学具想一想、算一算。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2. 组内交流方法。
师:你一定想出了自己的好方法,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吗?下面请小组长组织,先在组内商量计算的方法,再选出代表一会儿在全班交流。
(学生在组内讨论的时候,可以选一名或几名代表,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及时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的讨论。
)3.全班交流成果。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讨论的情况?谁要补充?他的方法怎么样?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出现的情况有:(1)从8接着数8,9,10,11,12,13,14;(2)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3)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4)9加6得15,8比9少1,15减1得14;(5)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在学生汇报时,可以让学生拿着手中的学具边演示边说,也可以直接口述。
其他的同学可以补充,不明白的可以相互质疑。
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简单地板书其相应的思考过程,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肯定或适当奖励,也可以适当地选择其他同学加以评价。
) (评析在此环节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8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教师敢于放手,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学习,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别在组内、全班交流,层次感强,有实效性。
评价时,不仅肯定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那么多的方法来计算,我们利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8加6得14,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同桌相互交流。
)师:小淘气就采用了其中“8加2得10,10加4得14”的计算方法,你们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了吗?做题时,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评析对多种方法的选择与理解不加限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理解知识,实现有个性化的学习。
)(三)实践运用,拓展提高1. 搭积木。
师:小淘气知道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很愿意和大家交朋友,我们看看,他又会带领我们到哪里去呢?(示课件:对75页的摆一摆、算一算加工动画,小朋友们在公园游乐场的一角玩搭积木的游戏。
)师:我们也像公园里的小朋友那样玩一玩、做一做吧。
(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方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摆摆算算8加5,加深对计算算理的理解。
)2. 百花园。
师:走出了游乐场,我们再一起到百花园里去看一看吧。
(分别出示对75页加工的课件: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蜻蜓在草丛中飞来飞去。
)师:你看到了什么漂亮的景色?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共同理解图意,计算8加7,并根据情况引导学生利用“8加4”计算“4加8”。
学生做对后,课件示微风吹来,花园里的花开得更艳了,音乐响起,学生可以稍作休息。
)3.蚂蚁搬家。
师:我们刚才只是看到了漂亮的花园上面的景物,其实在花丛的下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说悄悄话呢。
他们是谁?在干什么呢?(示课件:加工的75页第4题,小蚂蚁在搬家并说明搬家的要求。
) 师:我们怎样做能帮小蚂蚁找到自己的家呢?(学生回答后,教师点击课件。
)师: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帮小蚂蚁找到了自己的家,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购买食品。
师:小淘气和大家一起逛了一会儿公园,他想请大家一起到公园的小店里吃点东西,你能帮他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吗?(示课件:食品的价钱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汉堡8元、巧克力7元、鸡腿9元、可乐5元。
)(1)帮小淘气选择一个汉堡和另一种食品并计算价钱。
(学生选择后练习8加几的计算。
)(2)自己任意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
(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任意两个数的计算。
)(评析练习题的设计生动、有趣,在愉悦的气氛中,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又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特别是购买食品这一练习的设计,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5.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小淘气一起逛了公园,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努力,在成长的路上有更大的收获。
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及概括能力、动手能力和对知识迁移推类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数学应用的意识;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教学难点: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根据 8加几进位加法的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教学准备:教具:相关课件、口算练习卡;学具: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1.师:我们来口算,会做的小朋友请举手(出示口算练习卡)(当出示9+5=卡片时)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师:小朋友做的真好,静息。
2.(出示准备课课件)师:1、2!请看大屏幕,会做的小朋友请举手。
(当显示8+2+1= 时)这道题该怎么算?师:**同学真棒,回答问题不仅正确而且声音洪亮,表扬他!全班一起说一说!先算,起!二、新课1.新课引入(出示8+3情景图课件)师:继续看大屏幕,请小朋友观察这幅图,盒子里有几支铅笔,我们一块儿数数!(生答:8支。
接着按鼠标确定是8支)盒子外呢?(3支)(师指图比画)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吗?生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师:提的真好!谁会列算式解决他的问题?生答:8+3=11。
师:真不错,答案都知道!我们再来看这幅图,谁能拖一拖盒子外的铅笔,就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支铅笔?请小朋友想一想,会的举手!(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边拖边说)师问:小朋友,你们看明白了吗?师:真能干!谁能根据这个小朋友拖的过程,想一想,8+3我们可以怎么想,怎么算?(生说一步,师电脑演示一步)师:谁还会说,请举手!师:现在静息!(师准备小树吹塑纸)2.主题图的学习师:1、2!听徐老师讲一个数学故事: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植很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环境。
现在老师就带我们一。
三(四)班的小朋友去植树,好吗?师:一块儿数数第一排我们要种几棵树?(老师贴小朋友们数一数。
生答: 8棵)第二排呢?(师快速贴出,生数6棵)要求一共要植多少棵树,谁来列个式?(生:8+6,师板书8+6)师:现在分小组学习,要求:1. 用你们手中的小棒来代替小树,摆一摆,你怎样分一分,重新放一放小棒,就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2.由各组小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学习;听明白没有?(生:明白)现在开始!(切换投影,师巡视指导,挑出不同摆法的两组)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怎样分的?(一组请2人,1个说)师:你们看明白了吗?谁能根据刚才那个小组的方法,说一说,8+6我们可以怎么想怎么算?(请一生答师板书)师:还有不同摆法的小组请举手。
师:谁来说说他们小组又是怎么想怎么算8+6的?(请一生答师板书)8+6=148+6=14/\/\2424师:你们都会说了吗?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三、8加几进位加法的规律探索师:请小朋友想想,说说还有哪些8加几的算式我们没学过?(生答师板书)8+3= 8+4= 8+5=篇三教学目的: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3、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4、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重点让学生感受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情境图及一些实际数学问题的用品。
教学步骤: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图和环保教育相结合,让学生生活经验与情境相映合,并从中产生数学问题。
(积木型板图)1、树林中有20棵小树,分两排种植,可是过不了多久一些小树死了,第一排死了2棵,第二排死了4棵,你说怎么办?(一些为几棵树发问,一些为小树的死着急)。
2、给小树浇了水,施了肥,还给小树带来了一个朋友,小草、小树快乐地生长,又活了两棵,长哪儿好呢?3、小朋友去树林玩,去跳皮筋,P树,摇树,还把小草带回家给自己的小兔朋友吃,小树又生病了,有3棵小树生病了,怎么办呢?在众多连续情境的呈现下,学生情感与小树产生关系,达到环保教育这一目的,又引导学生去研究所产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