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史料解密纳兰之死

合集下载

将相故事-清朝重臣纳兰明珠简介 纳兰明珠是怎么死的?

将相故事-清朝重臣纳兰明珠简介 纳兰明珠是怎么死的?

将相故事-清朝重臣纳兰明珠简介纳兰明珠是怎么死的?人物档案姓名:纳兰明珠别名:纳兰端范国家:中国民族:满族所处朝代:清朝旗籍:满洲正黄旗出生时间:公元1635年去世时间:公元1708年儿子:纳兰性德、纳兰揆叙、纳兰揆方职业: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师其他成就:居内阁十三年,掌仪天下之政纳兰明珠为康熙一朝权臣,也是号称“满清第一词人”纳兰容若的父亲,为满洲正黄旗人。

纳兰明珠生于公元1635年,去世于公元1708年,虽然叫纳兰明珠,但是他其实为叶赫那拉氏族人,祖父叶赫那拉。

金台吉是叶赫部统领曾经率九部联军征讨建州女真,后在征战中败亡。

叶赫那拉金台吉的妹妹孟古哲哲后来嫁给了努尔哈赤,生下了皇太极,所以叶赫那拉氏与爱新觉罗一家有亲戚关系。

纳兰明珠自幼跟随在康熙身边,在康熙刚刚登基的时候,担任侍卫、治仪正,不久后升迁为内务府郎中,后来又升任内务府总管,与康熙十分亲近。

在康熙一朝,明珠受隆恩浩荡,权倾一时,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

纳兰明珠受康熙器重信任,他也没有辜负康熙的这份恩德。

康熙一朝,三位外姓藩王勾结一处,隐隐有谋反之意。

因此在养精蓄锐,做好万全准备之后,康熙有了撤藩的想法。

因为但是三藩手中都掌有重兵,这些年又从朝廷盘剥了不少的军费,可以说是人强马壮,又有藩地为后方依靠,足以提供兵马所需的粮草。

所以当康熙提出此事的时候,朝廷诸位大臣莫不沉默不语,索额图更是强烈反对。

在当时纳兰明珠却顶着压力站了出来,与康熙站成一线,支持扯藩之举。

纳兰明珠所作所为符合康熙的想法,从此之后越发受到康熙重用。

纳兰明珠支持扯藩,随后又在收复台湾之后,建议齐勇台湾归诚部署,因而使得台湾上下顺利归心,为清朝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这位深受康熙器重的大臣,最后却受朋党之祸。

康熙一朝,尤以纳兰明珠和索额图两人为重臣权臣。

但是两个手握重权之人,却偏偏走不到一处去,更甚至以两人为首的党派互相倾轧,排除异己,构陷栽赃之事屡见不鲜。

历史趣谈清朝康熙大臣索额图及纳兰明珠的下场是什么样的?

历史趣谈清朝康熙大臣索额图及纳兰明珠的下场是什么样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朝康熙大臣索额图及纳兰明珠的下场是什么样
的?
导语:索额图因参与皇太子之争,1703年5月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因饥饿而死。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纳兰明珠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
索额图因参与皇太子之争,1703年5月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因饥饿而死。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纳兰明珠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索额图(1636年-1703年),赫舍里氏,清代康熙年间权臣,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索尼第三子,孝诚仁皇后叔父,世袭一等公。

出生年代推算当在崇德元年(1636年)前后,生于盛京。

康熙八年(1669)至四十年,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曾参与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活动。

康熙帝继位之初,鳌拜擅权,索额图辅佐计擒鳌拜,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故深受信任。

索额图因参与皇太子之争,1703年5月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因饥饿而死。

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叶赫那拉氏,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权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

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郭琇所列明珠八大罪状,直欲将明珠置于死地。

在处理明珠问题上,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纳兰容若和纳兰性德是一个人吗?

历史趣谈纳兰容若和纳兰性德是一个人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纳兰容若和纳兰性德是一个人吗?
导语:纳兰容若和纳兰性德是一个人,他本名纳兰成德,因为犯了太子的忌,因此改名纳兰性德,容若是他的字。

纳兰个人资料: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
纳兰容若和纳兰性德是一个人,他本名纳兰成德,因为犯了太子的忌,因此改名纳兰性德,容若是他的字。

纳兰个人资料: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留《纳兰词》着称于世。

被誉为清代词家三绝之一。

纳兰容若是清代文坛的一个奇迹,今天,年轻人对纳兰词的热情依旧不减,以致有“纳兰一族”之说。

纳兰容若是清代最为着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清贵公子,康熙御前带刀侍卫(错了,带刀侍卫是小宝,他只是侍卫,不带刀),亦会骑射,康熙出行,总爱令他随驾出征。

纳兰词名盛极一时,花间小词凄婉哀怨,冷峭绝伦,一些边塞词也写的极好(今古山河无定数,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等等,总之好词极多),当时名震海外,高丽人惊叹:“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王国维更是有言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本文不是评他的词,不多讲了。

但纳兰的身世与他的性格大有干联,不得不提一下。

满州统一前,有三部势力最大,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后来出了位人物努尔哈赤,“定国制,禁悖乱”,渐渐崛起于三部之间。

而纳兰容若的先祖“叶赫部”(叶赫纳兰氏)便是海西女真中最大的一个部落,势若鼎足,战争少不了,一场火拼后,努尔哈赤于白山黑水间大败敌兵,收服叶赫部,将海西女真吞并,纳兰容若的高祖便死在那场大战。

纳兰性德介绍

纳兰性德介绍

人物生平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纳兰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

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

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这一时期的纳兰性德发奋苦读,拜徐乾学为师。

在名师指导下,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

成长经历御前侍卫纳兰性德成为进士时年仅二十二岁,康熙爱其才,又因纳兰出身显赫,家族与皇室沾亲带故(纳兰的母亲出身爱新觉罗皇族;纳兰的曾祖父金台吉是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格格即是皇太极生母),故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

还曾奉旨出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寄情诗词作为当朝重臣纳兰明珠的长子,本来注定荣华富贵,繁花著锦。

作为皇帝身边的,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

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淡泊名利,在内心深处厌恶官场的庸俗虚伪,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一生虽懂骑射好读书,却并不能在一等侍卫的御前职位上挥洒满腔热情。

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

康熙十六年卢氏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再难超越。

纳兰性德24岁时将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

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合为《纳兰词》。

介绍一下纳兰性德的生平经历

介绍一下纳兰性德的生平经历

介绍一下纳兰性德的生平经历纳兰性德(1655 - 1685年),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原名纳兰成德,因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以下是对其生平经历较为详细的介绍:早年经历(出生 - 康熙十五年):- 顺治十一年(1655年)冬,纳兰性德出生于北京,因其出生于冬季,乳名“冬郎”。

- 他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五六岁时就开始接受骑射技艺、兵法知识和满汉两语的文化教育,启蒙老师丁腹松教其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和八股文章。

- 康熙十一年(1672年),17岁的纳兰性德入国子监,成为贡生,因文采出众得到国子监祭酒徐文元的赏识,后徐文元将他推荐给自己的兄长内阁学士徐乾学。

- 康熙十二年(1673年),纳兰性德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但因病错过殿试。

在此期间他开始撰写《渌水亭杂识》,并结识了严绳孙、姜宸英、朱彝尊等文人。

同年他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

- 之后他出资搜集著作,在老师徐乾学等帮助下,用近两年时间编订《通志堂经解》,收集了一百四十多种自宋元以来解释儒家经典的书籍。

仕途生涯(康熙十五年 - 康熙二十四年):- 康熙十五年(1676年),纳兰性德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

之后随康熙帝出巡昌平,期间作有《虞美人·峰高独石当头起》等词。

同年结识顾贞观,两人合编《今词初集》。

- 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1677年6月29日),妻子卢氏难产去世,纳兰性德此后创作了大量的悼亡词,如《青衫湿·悼亡》《沁园春》等。

- 康熙十七年(1678年)闰三月,顾贞观、吴绮辑《饮水词》成。

- 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二月,康熙帝东巡,纳兰性德作为护卫侍从,期间作有《长相思·山一程》等词作;八月,与副都统郎谈出使觇梭龙,期间作有《采桑子·塞上咏雪花》等词。

-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五月,纳兰性德扈从康熙帝至古北口外避暑,八月至十一月,扈从南巡,至金陵、扬州、苏州等地。

纳兰明珠生平简介 纳兰明珠是怎么死的?

纳兰明珠生平简介 纳兰明珠是怎么死的?

纳兰明珠生平简介纳兰明珠是怎么死的?纳兰明珠,清康熙朝大臣,权势最大时,人称名相。

纳兰明珠,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字端范。

天聪九年,即公元1635年,父亲是叶赫那拉尼雅哈。

纳兰明珠,在康熙朝权势极大,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

不仅如此,祖上还与爱新觉罗家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明珠的祖父,是叶赫部首领叶赫那拉金台吉,曾联合九部联军征讨建州女真。

只可惜旧部联合之战,最终是以建州女真的胜利告终,而叶赫那拉金台也在战争中去世。

建州女真的势力,经过九部之战后,越发凝结,在草原上的威名一时鼎盛。

失去了老统领的叶赫部,在明珠的父亲叶赫那拉尼雅哈的带领下,全部归顺努尔哈赤。

投降后,叶赫那拉尼雅哈被努尔哈赤授予佐领官职。

草原最重要的一种联盟,就是结为姻亲。

所以在叶赫部归顺之后,老首领的妹妹孟古哲哲成为了努尔哈赤的妃子。

要是对清朝历史比较熟悉的人,应对孟古哲哲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孟古哲哲是建立大清王朝的清太宗皇太极的生母,所以叶赫部实际上就是皇太极的母家。

后来明珠又娶了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与爱新觉罗家族的关系加深,若真论起来。

明珠还是康熙的堂姑父。

与皇家有亲戚关系,虽然对明珠的升迁有极大的益处,但是纳兰明珠最后能走到相国的地位,与其自身的稳扎稳打也离不开关系。

康熙初年,纳兰明珠担任侍卫、治仪正,后升为内务府郎中。

康熙三年,任弘文院学士,开始参与国政。

公元1668年,淮扬水患爆发,当地百姓受灾严重。

康熙皇帝下令,命明珠与工部尚书马尔赛前往调查。

在查明口为淮河、黄河交汇处后,上奏请求修复白驹场的旧闸口,并且开道引流。

因为处理水患得当,明珠自然而然的因功升为刑部尚书,九年又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担任经筵讲官,十一年改兵部尚书。

明珠真正受到康熙全心器重,大概在于总是与康熙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俗话说的好,跟着老大走,有肉吃,明珠严格跟着康熙的步调,如何不受器重。

从清朝入关以后,在当地雄踞一方的四位异姓王爷,就是皇帝心中悬着的一块石头。

促就纳兰性德悲情命运的三大原因

促就纳兰性德悲情命运的三大原因

促就纳兰性德悲情命运的三大原因文/赤道蚂蚁于古典诗词而言,我尤其喜欢纳兰的词,这个曾将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的清代词人,一直都是我心中最孤傲的美男子。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想,纳兰定然不会是滚滚红尘中的那个倦客,撇开驻留在他身上的所有悲情,倘若只是留下初见时的一切美好,倘若能够忘却旧时的背叛、无奈和伤心,纳兰的人生境界将会何等的灿烂美妙?然而,在纳兰短暂的一生里,当繁华过后,终是逃脱不了曲终人散的厄运。

他的一生都只活在澄澈碧洗而又冷冽清扬的诗词中,恰似三月的梨花,在春光最茂盛的时期中哗然凋谢,清丽背后一直都隐藏着浓浓的伤感,这个毕生都在追求完美的男子,终究摆脱不开孤寂和落寞,在时间的流水里,那些飘零的树叶漂浮成了他疼痛的一生。

纳兰的人生停止于烂漫的年华,短暂三十载,却唯美得容不下半点瑕疵。

因为《纳兰词》,初识纳兰,欣赏;再识纳兰,便是怜惜。

那么,到底是什么促就了这个才情男子的悲情命运呢?我想,横亘于纳兰生命中的悲情符号不过有三:一是烙印在他青葱年华中的那份可望不可及的爱恋;一是穿插进他坎坷仕途上灰色之痕;再就是飘荡在他夏花般唯美诗行里的短暂履历。

从纳兰的诸多词作里看,他一生最钟爱的女子,除了终不能死守的表妹之外,就是原配卢氏。

这个有幸成为纳兰笔下倾诉者的女人,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女子呢?纳兰的浪漫主义情怀,让他从小就对可爱淘气的丫环类型有所偏好,而后来遇到的卢氏正是如此,她虽然生于官宦之家,但是由于生就性情羞涩,又略带忧郁,没有严肃大小姐派头的她,很快就走进了纳兰的内心。

大约于康熙十二年,纳兰与卢氏成婚。

不久,也就是康熙十六年三四月,卢氏死于那个“葬花天气”。

昙花一现般的短暂婚姻生活,让一向多愁善感的纳兰因为有卢氏的陪伴,逐渐快乐了起来;同时,也因为卢氏的逝去,又让纳兰陷入无尽的悲伤。

从他之后的伤逝悼亡词里足以可见。

尽管后来纳兰又娶了一官氏之妻,但他一直都消沉于卢氏死去的阴影里,那位不幸的女子,到最后依然无法走进纳兰的心里。

百家讲坛-纳兰性德

百家讲坛-纳兰性德

摘自——CCTV《百家讲坛》北京后海宋庆龄故居里,有两棵明开夜合花,那是三百多年前,由一位少年公子亲手栽种的。

他的父亲是一代权相纳兰明珠,康熙皇帝是他的表哥,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出身富贵的相门公子,却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和谜团。

为什么他出身豪门,有享受不完的荣华富贵,而留在人世间的词作却充满了无尽的惆怅之情?“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纳兰性德年纪轻轻就高中进士,并很快成为康熙皇帝身边最亲近的红人。

然而,对于如此荣耀的地位与处境,他为什么会极力地排斥甚至鄙视,人在朝廷,却心在“江湖”?纳兰一生用情极深,对生命中先后出现的三名女性倾尽了所有的爱,最后她们为何却又纷纷离他远去?留给纳兰的只有彻骨之痛。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面对大喜大悲的坎坷经历,纳兰的心就像是一碗黄连熬成的苦汁,苦不堪言,并最终为情所累,生命在三十一岁这年戛然而止,犹如苍穹中划过的流星,短暂而震撼。

纳兰性德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珍世佳作,梁启超说他是“清初学人第一”。

国学大师王国维更是盛赞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那么,纳兰性德为什么能赢得后人如此的青睐?通过读他的词,我们又能看出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中南大学杨雨教授将带我们一起走进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的情感世界。

纳兰心事有谁知01我是人间惆怅客北京后海宋庆龄故居里,有两棵明开夜合花,那是三百多年前,由一位少年公子亲手栽种的。

他的父亲是一代权相纳兰明珠,康熙皇帝是他的表哥,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出身富贵的相门公子,却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和谜团。

为什么他出身豪门,有享受不完的荣华富贵,而留在人世间的词作却充满了无尽的惆怅之情?“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纳兰性德年纪轻轻就高中进士,并很快成为康熙皇帝身边最亲近的红人。

然而,对于如此荣耀的地位与处境,他为什么会极力地排斥甚至鄙视,人在朝廷,却心在“江湖”?纳兰一生用情极深,对生命中先后出现的三名女性倾尽了所有的爱,最后她们为何却又纷纷离他远去?留给纳兰的只有彻骨之痛。

满清第一才子纳兰性德生死之谜

满清第一才子纳兰性德生死之谜

满清第一才子纳兰性德生死之谜纳兰性德怎么死的纳兰性德是诗词史上一颗闪亮的明珠,素有“满清第一才子”之称。

或许天妒英才吧,纳兰性德年仅30岁就已离开人世,留给世人无限的悲伤与叹惋。

说到这儿不禁有人好奇,纳兰性德怎么死的呢?如果要探讨“纳兰性德怎么死的”这一话题,需要从纳兰性德的经历和性格开始说起。

首先历史提及,纳兰性德因病去世。

那纳兰性德得了什么病呢?有人说,纳兰性德死于寒疾,有人说纳兰性德郁郁而终。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很高的信服力。

在中医里面,寒疾是指因为感受寒邪而导致的疾病,经常便随畏寒、头痛、身通等症状。

也有书籍记载,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患有严重的寒疾,最终因病去世。

那么,纳兰性德又何来郁郁而终这一说法呢?纳兰性德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纳兰明珠将希望寄托于纳兰性德身上,但是纳兰性德根本不喜欢朝廷斗争,他早已看清楚朝廷官员之间的暗流涌动。

纳兰性德不想成为政治斗争的产物,但是没法忤逆父亲的意思,于是走进了朝廷担任一等侍卫一职。

纳兰性德在官场中活的非常压抑,他把淡泊名利的志向都寄托在诗词和山水之间。

公元1674年,时年20岁的纳兰性德娶了卢氏为妻,而卢氏也成为纳兰性德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

三年后,卢氏因难产去世,这无疑给了纳兰性德致命一击。

后来,纳兰性德郁郁寡欢,整日沉迷于哀伤词曲中。

加上,纳兰性德选择不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内心愁苦,让他的身心更加疲惫不堪。

公元1685年,年仅30岁的纳兰性德离开了人世。

纳兰性德名句提起纳兰性德,就会联想到纳兰词。

纳兰性德一生共作三百多首诗词作品,很多诗词作品引起了世人共鸣。

那今天就来总结一下那些脍炙人口的纳兰性德名句。

提起纳兰性德名句,首当一提的便是这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纳兰性德名句这句名句出自于纳兰性德所写《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一词,纳兰性德站在女性立场上描绘出“人心易变,人走茶凉”的悲伤画面。

词人娓娓道来女方遭到情变,无情地被男方抛弃,用“人生只若初见”写出了俩人刚相爱时美好的回忆。

中国历史故事-“满清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满清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满清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是怎么死的?纳兰性德此人,想来大家都不陌生。

纳兰性德的词,偏婉约清丽,不同于大多数男词人的报国壮志,他最擅长的是替闺怨的女子,道出心中的哀叹。

那句“人生若只如初相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想来大家应该都听过。

此句词,想来不知惹了多少女儿家的热泪。

纳兰性德,是满族中少有的才子。

他生于公元1655年,也就是清顺治十一年,父亲是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他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

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出生显赫,而他所在的纳兰家族,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隶属正黄旗。

说到纳兰氏,可能大家都不太了解,但若说到这姓氏的另一种说法,大家应该就有一个概念了。

纳兰氏,其实就是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后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因此后世人也叫他为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虽然出生显贵,但是真正让后世人记住他的还是他的词。

他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后世人也称其为“满清第一词人”。

纳兰性德自幼聪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饱读诗书。

不仅仅是侧重于文学方面,在武艺方面,纳兰性德也没有松懈,因此实际上纳兰性德是文武兼修。

所谓是金子总会要发光的,纳兰性德十七岁时进入国子监学习,被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当时有名的学者,内阁学士徐乾。

此后纳兰性德,便跟随徐乾学习。

在跟随徐乾学习的时候,在自己老师的指导下,主持编撰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

纳兰性德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第二年他又参加乡试,在乡试中中第,成为贡士。

历史趣谈:纳兰明珠是怎么死的 权臣纳兰明珠因何被罢免

历史趣谈:纳兰明珠是怎么死的 权臣纳兰明珠因何被罢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纳兰明珠是怎么死的权臣纳兰明珠因何被罢免
导语:纳兰明珠是清康熙年间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后来却因为朋党的罪名被罢黜职位,后虽官复原级,却在也受不到重用了,最后郁郁而死。

明珠个人魅
纳兰明珠是清康熙年间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后来却因为朋党的罪名被罢黜职位,后虽官复原级,却在也受不到重用了,最后郁郁而死。

明珠个人魅力非同一般,他精通满汉文化,做事干练,对人热情,能言善辩、正直不阿(早年),不惟权贵而又忠贞不虞,所以才能在康熙如此一代名君下仍有如此作为,历任邢部、兵部、吏部、礼部尚书,而后在“相位”二十载。

纳兰明珠,是满州正黄旗人,家族虽为清之望族叶赫氏,却几乎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叶赫氏在康熙年间益以没落,明珠也仅仅从其父继承到侍卫名而以,从此靠其双手打下一片天地。

明珠之岳父乃多尔衮亲弟英亲王阿济格,此人战功无数,但狂妄自大,自多尔衮死后继续无法无天,顺治为除此大患,将其与已得亲王爵的三子赐死,得公爵位的二子削爵,其余人一律扁为庶民。

明珠与其女的婚姻,非但没有给他丝毫好处,还给他的前途带来了那么一些黑暗。

但纳兰明珠始终是个璀璨的明珠,黑暗终究是掩盖不住光芒的。

明珠之罪名虽为朋党,但其的忠心却是可鉴的,他对清王朝付出了几乎一切,但在位及人臣之时,却了为了家族复兴留下了永久的骂名,也成为了他永久的痛。

他在三藩做大,毫不顾及自身,毅然上书议撤三藩,为收复台湾更以身入虎口,为抗击外敌,深入敌区,做为一位文官,是不易的,做为臣子,是尽忠的。

而其能力还不仅仅在此。

纳兰明珠初任云麾使,二任郎中,三任内务府总管,四任弘文院学士,五任加一级,六任刑部尚书,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八任都察院
生活常识分享。

纳兰词的悲剧意识探源

纳兰词的悲剧意识探源

纳兰词的悲剧意识探源纳兰词以其清新脱俗的风韵和卓尔不群的格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纳兰词是中国文学中悲剧意识最为明显的作品之一,他的悲剧意识来源于他的人生经历和文化环境。

首先,纳兰词的悲剧意识源自他的家族背景。

纳兰家是有名的进士世家,家族中曾出现过数十位进士。

然而,纳兰家族在崇祯年间因为反抗清朝而被诛,家族财产被没收,家族成员也被流放或斩首。

从此之后,纳兰氏族大为萧条,受到了难以抚慰的创伤。

纳兰词从小就经受了家族衰落的影响,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无法避免地被这种悲伤的氛围所深深地卷入其中。

因此,他的词作自然流露出了一种沉郁、忧怨的情绪,充满了对生命哀叹的感慨。

其次,纳兰词的悲剧意识源于他的个人经历。

他自幼聪慧,但自命不凡,常常骄傲自满,孤芳自赏。

然而,他的人生经历却颠沛流离。

他的父亲去世后,家境大为倾颓,他被迫放弃读书,而投身于商业活动之中。

虽然他曾在商场上屡屡获得成功,但他的人生路径始终无法摆脱浮沉起伏,命运多舛的命运与其才华横溢的天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这种反差在他的词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词作多数表现出一种悲凉、落寞的情调,拟写出一种挽歌之美。

最后,纳兰词的悲剧意识源于他的时代背景。

纳兰词是清代中期的作品,他所处的时代正经历着动荡不安的境况。

在这种情况下,纳兰词作者渐渐地丧失了对人生的信仰和对人性的信任,把世界视为一个充满苦难和不公的场所。

于是,他的词作就成为了他宣泄心情的方式,在沉重的文化氛围中悄然出现,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人类命运的悲观。

总之,纳兰词的经历、家族背景以及时代背景均形成了他的悲剧意识。

他的词作通过一种深层次的情感表达慨叹,表现出对人性探索的无望和对人生失去信仰的态度。

纳兰词的悲剧意识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成为了一个普遍人类的价值诉求。

从上文中的探究可以看出,纳兰词的悲剧意识来源于他的人生经验、家族背景和时代背景。

这些元素构成了纳兰词作的语境背景,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人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 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 ——纳兰容若《送荪友》 阶前双夜合,枝叶敷华荣。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 影随筠箔乱,香杂水沉生。对此能销忿,旋移近小楹。 ——纳兰容若《夜合花》 奈侧帽,风情断。觉弹指,韶光换,便飘香秀笔,总随云散。 —— 杜诏《满江红 过渌水亭》
第七幕 仕途 南雁归时更寂寥
文人儒子——皇帝侍卫
忆昔宿卫光明宫,楞(léng)伽(qié)山人貌姣好。
马曹狗监共嘲难,而今触痛伤枯槁。 ——曹寅《题楝亭夜话图》
《渌水亭杂识》 《通志堂经解》 《今词初集》
第八幕 绝恋
而今才道当时错
沈婉 江南乌程才女 惆怅凄凄秋暮天。萧条离别后,已经年。乌丝旧咏细生 怜。梦魂飞故国、不能前。 无穷幽怨类啼鹃。总教多血泪,亦徒然。枝分连理绝姻 缘。独窥天上月、几回圆。 ——沈婉《朝玉阶 秋月有感》
顾贞观 清代文学家。字远平、华锋,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 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zhuó)秘书院典籍。康熙二十三年 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 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 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兹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 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 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 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 君须记 ——《金缕曲 赠梁汾》 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 ——《金缕曲 简梁汾,时方为吴汉槎作归计 》

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

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

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

而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

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

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

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纳兰风光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考中二甲第七名。

康熙皇帝破格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

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

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

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

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编辑一处,合为《纳兰词》。

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

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

将相故事-纳兰明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纳兰明珠是如何得以善终的?

将相故事-纳兰明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纳兰明珠是如何得以善终的?

将相故事-纳兰明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纳兰明珠是如何得以善终的?纳兰明珠,满洲正黄旗人,字端范,为康熙朝重视。

在康熙前期和中期受到康熙极大的重用,后来因为结党营私被康熙惩处,罢去大学士之后,虽然官复原职,但是终其一生再没有得到康熙重用。

纳兰明珠,为康熙朝纳兰家族的掌舵人。

一听纳兰氏,大家可能没有什么印象,但是明珠绝对是出身世家贵族之人。

纳兰氏,实际上就是闻名后世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家族不仅自身实力强大,且与皇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努尔哈赤时期,叶赫那拉部曾联合其他各部,组成九部联军,共同征讨建州女真部。

在战争失败后,明珠的父亲带领叶赫部归顺努尔哈赤,并将叶赫那拉。

孟古哲哲嫁给努尔哈赤为妃。

叶赫那拉。

阿济格,实际上就是历史上生下了清太宗皇太极的孝慈高皇后。

叶赫那拉氏虽然在明珠时期,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没落的家族,但是他与爱新觉罗氏的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仍然支撑着这个家族。

在明珠还没有显大之前,英亲王阿济格就将自己的第五个女儿许给明珠为妻。

所以明珠是世家出身,血脉高贵。

除了身世清贵之外,明珠还是一个有实才的人。

明珠崛起于淮扬水灾,那个时候他奉康熙之命与工部尚书一起前往调查原因。

他们不仅找到了决堤口,并且还提出了确切可行的方案,为抗击洪灾提供了办法。

不仅如此,明珠在后来的三藩之乱以及平定台湾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藩问题一直都是帝王心中的一根刺,康熙亲政之后,实力渐强,国家安定,这就给康熙提供了削藩的倚仗。

而当平南王尚可喜递交奏折,希望告老还乡之后,康熙更是看到了撤蕃的时机。

当时吴三桂等人,还假惺惺的在平南王之后递交了请辞奏折。

康熙知道吴三桂狼子野心,不想再给他壮大自身实力的时间,于是将撤蕃一事在朝堂上提出来。

当时许多大臣都沉默不语,只有少数几人站出来坚决支持康熙的决定,明珠就是其中之一。

康熙二十年郑经病死,后嗣发生纠纷,郑经长子被杀,12岁的次子郑克塽袭延平王,部将刘国轩、冯锡范主事。

内乱之后的台湾,实力到了最弱的时机,并且因为兄弟争权,内部人心肯定不齐,再加上主位年幼,可以说是清朝收复台湾最好的时机。

历史趣谈:满洲第一美人纳兰明慧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历史趣谈:满洲第一美人纳兰明慧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满洲第一美人纳兰明慧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导语:了解纳兰明慧简介得知,纳兰明慧是满洲第一美人,父亲是纳兰秀吉,丈夫是多铎。

纳兰明慧简介不仅提及了纳兰明慧的基本资料,还讲述了纳兰明了解纳兰明慧简介得知,纳兰明慧是满洲第一美人,父亲是纳兰秀吉,丈夫是多铎。

纳兰明慧简介不仅提及了纳兰明慧的基本资料,还讲述了纳兰明慧的生平经历。

纳兰明慧是梁羽生作品《七剑下天山》和《塞外奇侠传》中的人物。

纳兰明慧是《塞外奇侠传》中第二个出场的主要演员。

纳兰明慧出场时,极富诗情画意。

纳兰明慧身穿猎装,坐在一堆花丛中,此时的纳兰明慧正在专心致志地阅读一卷书。

纳兰明慧是一位至情至性的女子,她不顾一切的爱上了父亲的敌人。

在亲情与爱情的抉择中,纳兰明慧最终选择了自己的家族,而牺牲了自己的爱情。

在梁羽生笔下,纳兰明慧是满洲的第一美女,拥有着显赫的家世和万千的宠爱。

纳兰明慧不但深受家人的宠爱,而且还深受太后的喜爱。

但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纳兰明慧并不快乐。

遇到杨云骢后,纳兰明慧仿佛重获新生一般。

明知道杨云骢和自己有着千万阻隔,但是纳兰明慧还是爱上了杨云骢,并且爱得轰轰烈烈。

不久后,纳兰明慧孕育了他们的爱情结晶易兰珠。

从人物设置和剧情走向来看,纳兰明慧是一位悲情人物,她不但懦弱,而且墨守成规。

当时,纳兰明慧的父亲让她嫁给满族第一勇士多铎,纳兰明慧本来不爱多铎,但是纳兰明慧却没有反抗的勇气。

纳兰明慧人物形象梁羽生在《七剑下天山》和《塞外奇侠传》中详细介绍了纳兰明慧人物形象。

看过《七剑下天山》和《塞外奇侠传》的读者,都会对纳兰明慧人物形象有个大致的了解。

在《塞外奇侠传》中,纳兰明慧是生活常识分享。

一代才子纳兰容若,竟因此事只活了30岁

一代才子纳兰容若,竟因此事只活了30岁

一代才子纳兰容若,竟因此事只活了30岁“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纳兰性德《画堂春》纳兰容若首先介绍一下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

是康熙年间内务府总管纳兰明珠之子,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在当时相当于清朝的贵族。

十七岁进入国子监,十八岁考中举人,十九岁考中贡士。

曾任康熙身边的一品带刀侍卫,官居正三品。

一辈子做词无数,词风婉约,善于用典,是清词三大家之一,有《饮水集》《侧帽集》流于后世。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容若之词已流芳后世,一个生于浊世的翩翩公子,一个文武双全的贵族。

他有着权倾朝野的父亲和皇亲国戚的母亲。

他的身世让男人羡慕,他的温柔让女人失去抵抗力,可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在三十岁的而立之年去世了。

究其去世的原因,不过因为一个“情”字。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世间文字千万个,唯有情字最杀人。

这句话在容若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为自己的词集取名为《饮水集》,因为那一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已,为了感情,自己付出了多少,自己失去了多少,自己的伤心和悲痛,他都写进了词集,对于自己的经历,唯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已。

一:“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这首减字木兰花是写容若的第一段感情的。

他遇到的第一段感情是他的表妹。

在容若年少时,还在懵懂的时候,还在畅游在别人的诗词歌赋的时候,他的表妹来了。

表妹无依无靠,只能寄养在明府,与纳兰为玩伴。

就在他们懵懵懂懂的时候,一段林黛玉和贾宝玉般的爱情故事慢慢点燃了。

一个女生寄人篱下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但还好有纳兰为伴,而且容若又是整个明府对她最为关系的人。

也许情愫在他们之前已经铺散开来但是因为他们的年少无知而未成察觉,也许是察觉到了但是因为他们不懂所以只是朦朦胧胧,他们还未知道心有灵犀是何意思的时候就已经从眉宇神情中了解了彼此情绪。

何谓八旗子弟纳兰家族

何谓八旗子弟纳兰家族

何谓八旗子弟纳兰家族篇一:何谓八旗子弟纳兰家族纳兰就在桑榆墅附近,纳兰家的另一处墓地中埋葬有纳兰性德生母,觉罗氏。

后来葬有纳兰性德长子福格、孙子瞻岱。

这些坟墓最后均迁至皂甲屯明珠家族墓地。

建园之后,这一带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原有的风物、地形已不复存在。

随之而起的有友谊宾馆、人民大学、双安商场、双榆树小区楼群等。

进一步勘察已很困难,但従现在人民大学校园内遗留的一些墓地松柏和这周围曾残留的碑碣来看,这一带也是建园、修墓的风水之地,而且这类建置的密度也是很大的。

纳兰④渌水亭:这是一个以纳兰性德的许多诗词和文集《渌水亭杂识》而闻名的处所,似乎成为这位伟大词人的形象标志。

正因如此,对于它的形制和准确地点,至今仍是学术争论的热点。

一说渌水亭是一亭式建筑,在后海明珠府中,并引后海之水于亭前。

一说渌水亭在玉泉山东,四槐居附近。

其间有客厅、书房、花园、果树等,食宿设施具备,是居住、游玩、郊猎、休闲、举办诗文聚会的好地方。

这里依山临水,玉泉山、金山分列西北,门前临湖泊,堤岸为弧形。

这里的水来自玉泉山,水量充沛。

加上垂柳、菱荷、稻菽千倾,颇有江南水乡情致。

正因如此,它成为纳兰性德最为喜爱、最为钟情的地方。

他于此著文、作诗词最多。

他任侍卫官以来,修学、养病、会友,大多数时间均于此地。

他有《渌水亭》诗:野色湖光两不分,碧云万顷变黄云。

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亭挂夕曛。

他的好友,同道朱彝尊、陈维松、严绳孙、秦松龄等,也有专辞写渌水亭。

由此可以窥视出这个文化沙龙对纳兰性德的生活、创作的重要意义,连他平生最后一次聚会和他辞世,也尽在此处。

另一说渌水亭在今上庄乡,皂甲屯明府花园一带。

这里也是河渠纵横,远山近水,水映山光,蒲苇丛生。

明府花园的西花园中,有荷池,有土埠草亭。

作为创作,这里也不失为一个理想所在。

有关渌水亭的记叙说渌水亭之水通皂荚(皂甲屯)。

如果従玉泉山的角度看,玉泉水系与榆河水系远非一脉,中间隔着红山口分水岭。

两条水流分居清河、沙河两个水系,在本区内没有合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家][录入]康熙二十八年即传纳兰性德为康熙所杀(出自丰润曹重之口)下文所录,是康熙二十八年朝鲜使臣带回国内的传闻,而不是今人YY出来的。

看到这个,不禁想到,纳兰表妹入宫说,也许确有其事。

不过我倒觉得,以康熙之宽仁,不太可能因为嫉才,而杀纳兰。

但当时有这样的传言,甚至连朝鲜人也有耳闻,应当事出有因吧。

特别补充:这是康熙二十八年当时的朝鲜使臣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发回国内的一个别单。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朝鲜人并没有特别提及纳兰,而是他们就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询问一个秀才,而这个秀才是“宦家子”。

你们猜猜他是谁,他是丰润曹重。

熟悉曹雪芹家族史的应当知道他是谁吧,我重新翻书才发现的,正在眩晕中。

为虾米又是曹家!红楼梦阴魂不散,曹雪芹家阴魂不散,莫非红楼梦所写真的是明珠家史!桐桐强烈吐血中!!!!
而且他们不仅仅问了这些话,谈到纳兰,朝鲜人还问朝廷大臣的操守问题,贪廉与否,答曰朝臣不贪者惟伊桑阿(伊桑阿的儿子伊都立是弘晓的六姨夫),其次是徐元文,还提到了徐乾学,说他有文学,但是他很贪等等,最后才扯到纳兰。

这个谈话是水到渠成的。

不过曹重他弟弟曹庶的岳父因为明史纪事本末获罪,而他本人其实也是对异族的统治没有好感的,甚至在言谈中谈到大明中兴指日可待,所以他可能言语中会有一定的情绪,对康熙未必客观吧,不过我一看到丰润曹重,不知道为啥,原来觉的不大可信,可是现在……
我严重郁闷中,红楼一梦有的时候真是噩梦啊!
曹重,字子郑,丰润县贡生,阜城知县曹邦的次子。

风度端凝,通经史,工诗赋,兼善草隶。

康熙三十一年侯补八品笔贴式哈番,后由例监例试一等五名授内阁撰文中书舍人,恩简督理浙江通省船政同知,康熙四十二年奏吏治第一,加二级卓异,升四川马湖府知府,后署四川按察司。

康熙四十六年任湖州府知府。

康熙五十二年任浙江宁绍台道,晋按察司副使,遂卒于官。

曹重的父亲曹邦乃丰润曹家第十二世,号柱清。

于崇祯二年以各地荒乱,遂赴辽东避兵,因彼地原有族人引荐入旗。

顺治十年,授吏部他赤哈哈番,旋擢户部启心郎。

后任湖广的慈利、直隶的阜城知县,皆有声称。

乞养归里后扶危济困,喜舍乐施,深受乡里称道。

曹邦生有三子:长子曹元、次子曹重、三子曹庶。

由于相同的经历,曹邦和曹寅的祖父曹玺、刘廷玑的父亲刘光荣以及清苑籍的刘斗都是好朋友。

据刘廷玑的《在园杂志》记载:“先君与刘公(斗,字耀薇)、曹公(邦)同为部属,一日并马而行,曹问刘曰:…君马何其肥也?两股真如柳(刘)斗‟。

刘笑曰:…可恨他近来不食草料,只啃槽(曹)帮(邦)。

‟相与大笑,可为雅谑。

刘后为浙闽总制,曹降阜城知县。

”而刘光荣则当上了广宁知府。

同样的经历造就了不同的命运。

康熙二十八年(1689)八月十一日,朝鲜国派第16代国王仁祖李倧的孙子、第19代国王肃宗李焞的堂弟东平君李杭、大臣申载厚、书状官权持组成谢恩兼陈奏奏请使赴北京朝贡。

十月初八日,李杭一行路过丰润县城,住到还是秀才的曹重家里。

书状官记载道;“重乃宦家子,年三十。

为人沉重且直文辞,可与语者也。

”由此,可知曹重时年三十岁,他的出生年份应该为1659年。

这为我们提供出了一个未曾找到的答案。

入夜,李杭等人与曹重笔谈,曹重的回答又让我们有了许多的收获。

“先问:县中谷应滕存否?答云:应泰。

云:渠寻曹庶?云:归西。

以著《明朝(史)纪事本末》获罪事死。

年今七十。

云:有子十余,而家贫无以资生。

”以前的国内资料认为,谷应泰的生卒年份是1620年至1690年,享年七十岁。

由此看来其卒于1689年才是正确的,因为古人当时是不讲究周岁的。

至于其死因,原来各种资料甚至其家谱都隐讳不载,这里终于找到了答案。

他们又谈到了时政,“又曰:皇帝政事、文学比前代何如?答云:皇帝精明而好小利矣。

试以一事言之,则义气。

满洲之蒙古及鱼海鞑子之来投者,而养之甚厚。

八旗之八固山也,乃伊根本之人,而不加抚恤。

然皇帝出猎则唯八旗从行,或往口北,或往塞外,一年之间无有数月在家之时。

虽有月给之金,亦不足以充其道路之费,以此者,皆怀怨毒矣。

问:塞外游猎,亦何其远出也。

答曰:名为出猎,而实为俄罗斯预防也。

问:俄罗斯是何种类?乃所
谓大鼻鞑子者耶?答曰:九大鼻鞑子也。

别有一种在西北方绝域,兵强马盛,数来侵伐,清人不能括衡,仅得讲和。

已遣佟舅舅、索额图割地定界而未来矣。

问:俄罗斯强盛,比台吉如何?亦与之结连否?答曰:台吉且待定也。

雄据西方,养兵蓄粮,将观中国有忧而□耳。

况台吉乃天顺皇帝之后,大明中兴可指日待矣。

问清国赋役视明时甚轻云,然否?答曰:一仿明朝。

”若不是从这本朝鲜使臣所著的《燕行录》中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曹重竟在康熙年代那种高压政策下,说出足可灭门的话来。

曹重的率直敢言,自然受到一向仇视大清、拥戴明朝的朝鲜官员的喜欢。

因此,赴京归来后,李杭等人再次住进了曹家。

夜晚再次笔谈,曹重还是语惊四座。

“副使又问朝臣廉贪。

则答曰:朝廷大臣不贪者唯伊桑阿,其次徐元文亦稍廉,徐乾学虽有文学而贪,其余无论矣。

问:文学之士,则答曰:在今王熙、徐乾学有文名而皆不及徐(可能为韩)菼,菼之文当属今世第一。

菼官知州,罢归家居。

”史上记载,韩菼于康熙二十六年托病回乡,一住就是八年。

只是辞官前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曹重何以说其知州尚不太清楚。

接着,曹重在谈话中提及:“又有成德者,满洲人,阁老明珠之子。

自幼有文才出群,年才二十擢高第,入翰苑为庶吉士。

皇帝忌其才而杀之。

明珠因此致仕而去矣。

”此时,距纳兰性德去世刚刚四年,距明珠罢相刚刚一年。

《明珠传》曰“明珠自罢政后,虽权势未替,然为内大臣者二十年,竟不复柄用。

”曹重之父曹邦和尚书明珠、张自德等高官同时随龙入关,又素有联系。

曹重所说异于正史,不知是否属实。

副使申载厚“又问其中国礼制,则重指其所着帽子曰:比帽恶,何足论理法哉。

仍嘘唏不已,其意可见矣。


由上可以看出,虽然大清入关已经过去了整整45年,可是曹重仍然持有“反清复明”的思想,并且敢于对外言及。

他的胆量和直率,真令人担心和钦佩。

从他身上,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作为同乡的谷应泰是为何获罪的了。

(完成于2013年8月2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