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课程之一,其中复习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是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
本文将重点从劳动价值论的概念、决定劳动价值的因素以及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劳动价值论的概念与基本原理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即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的价值体现了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劳动量,这是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二、决定劳动价值的因素1. 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决定商品价值的主要因素之一。
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就越高。
而劳动时间的长短又取决于生产者的劳动技能和产品的生产工艺等因素。
2. 劳动强度:劳动强度是决定劳动价值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同样是生产同一种商品,如果一个工人的劳动强度高于另一个工人,那么前者生产的商品价值会更高。
3. 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决定劳动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劳动力,从而节约生产时间,降低商品的劳动价值。
三、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价值论起着指导经济运行和分配领域的重要作用。
1. 价值规律的运行: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实行计划经济,但在资源配置和产品分配方面仍然需要考虑商品的价值,劳动价值论为这种计划提供了理论指导。
2. 价值评价的依据:劳动价值论为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商品价值评价的依据。
通过劳动价值论,可以根据不同商品的劳动量来确定其价值,从而合理地进行商品交换和资源配置。
3. 价值分配的原则:劳动价值论指导着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价值分配原则。
在这个社会中,按劳分配是一种基本的分配原则,劳动者的劳动量与其收入直接相关。
四、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和发展劳动价值论虽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但它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容和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容和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的基础理论。
从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出发,马克思发展出以劳动为中心的“劳动价值论”,形成了完整的物质社会经济史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主要认为:物质生产过程,产品的价值等于劳动者在制造它时所投
入的劳动价值。
劳动力是永恒的价值标准,所有价值都可以用它来衡量,任何其他价值都
是从劳动力价值衍生出来的。
劳动力产生的价值称为使用价值,形成物品的使用价值越高,它的价格越贵,使用价值与它的实际成本没有直接的联系。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在于: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物品价值,物品价值决定物品价格,是物质生产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物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点。
它提出买卖法与生
产法及价值观念等观点,即人类经济活动乃物质和精神结合的历史活动,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劳动创造了物质价值,从而完成了人类经济行为的根本目的,从而提出了劳动的本质
与关系的理论体系。
劳动价值论对于揭示物质社会经济史观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其对社会主义秩序的构
建和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劳动价值的角度,分析物质社会的经济结构,把马克思劳
动价值论从中获得的理论推动到现实,就能够给资本主义社会的改革指出方向。
由此可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仅为物质社会经济史观提供了一套有效的理论结构,而且为资本的实
践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方向。
劳动价值论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劳动价值论对我国的现实意义一、劳动价值论概述(以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为例)1. 基本内涵- 马克思认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例如,生产一个普通茶杯,在正常的社会生产条件下,平均花费的劳动时间就决定了这个茶杯的价值量。
如果某个生产者花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市场交换中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反之则处于不利地位。
- 劳动价值论还强调劳动的二重性,这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木匠制作桌椅,裁缝缝制衣服,这些都是具体形式的劳动,它们创造出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产品。
抽象劳动则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价值的源泉。
2.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剩余价值的产生,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资本家购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这部分差额就是剩余价值。
通过对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阐述,马克思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不平等和经济运行的内在矛盾。
1. 在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方面- 激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原理促使企业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管理。
例如,我国的一些制造业企业,像华为、格力等,深刻认识到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降低个别劳动时间。
华为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不断提高通信设备生产的技术水平,格力注重生产工艺的改进和管理创新,使得它们生产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能够在市场上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获取更多的利润,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 引导企业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由于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企业越来越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在知识经济时代,脑力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我国的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等,注重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员工培训。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的总结和概括。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劳动价值观马克思认为,物质财富的产生只可能由劳动产生,而劳动能够改变自然物质,产生物质财富,是社会物质财富生产的基础。
劳动不仅能产生价值,而且还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有机组成部分,贯彻了劳动的“价值观”。
二、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认为,劳动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和在劳动过程中耗费的工作时间决定的,即劳动价值由两个部分组成:显性劳动和隐性劳动。
由此可以推出劳动价值理论,即劳动时间长,价值大,劳动时间短,价值小。
三、劳动力和资本的价值马克思认为,劳动力和资本都具有价值,这两者都是物质财富的组成部分,相当于一种劳动力的储蓄,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进行交换,发挥作用。
四、价值交换和价值分配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劳动者与资本家、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价值交换,即劳动者与企业之间交换劳动力和资本,企业以资本的价值抵以劳动的效用。
当劳动者把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到生产过程中,便可以换取货币财富,以实现价值分配。
五、价值理论马克思认为,劳动价值理论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是唯一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物价和利润的改变,以及物价和货币价值之间的关系。
关于价值理论,马克思提出了许多概念,如价值的三个原则、价值的真实性、价值的流动性等。
总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的总结和概括,以劳动为财富生产的基础,价值是基于劳动和资本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并由此分配给劳动者。
此外,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并拓展了价值理论,据此可以解释价格和物价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分析价值变化的真实性。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最有代表性的经典理论之一,它在经济学史
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其他经济学家研究的对象。
它以十九世纪初期马克思著作中的
《资本论》为主要来源,着重从劳动的视角来研究价值的形成。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以劳动活动为出发点,认为物价是由劳动产出的价值大小来决定的。
它把物价解释为劳动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即所谓的“以劳动支付”。
劳动始终是价值支付
的唯一来源,本质上就是以劳动改造物质基础来创造价值。
劳动的数量就相当于物价的价
值的大小,产生价值的因素就是劳动的数量,而物价的形成就是由“劳动价值”决定的。
因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中心观念,就是以劳动改造物质基础来创造价值,决定价
值的因素是“劳动价值”,由此产生的价值大小决定了物价。
然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并
不是说物价等于劳动价值,它认为物价与劳动价值是不同的,前者要比后者高出一定数量
的价值。
马克思认为,这种差距部分来源于在劳动中所耗费的资本,比如生产器具和资本
性支出等,而另一部分便是由商品使用价值所产生的溢价,这种溢价就是商品的附加价值(surplus value)。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由劳动改造物质基础来创造价值为基础,并将物价解释为劳动
价值的假设,从而理解价值形成的原动力。
它的延伸是许多以劳动改造物质基础创造商品
价值的经济理论,它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然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有一些模糊和不明
确之处,如劳动力及劳动力市场如何管理、劳动作业的有效性如何改进等,其解释也须结
合实际改进以不断完善。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价值----------------抽象劳动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
4)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逻辑线索和基础地位:(1)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比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最大贡献是证明了“劳动的二重性”;(2)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3)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概括地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揭示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灭亡的历史规律的基础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基石,是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为工人阶级争取经济和政治主体地位的学说。
马克思从“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入手,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和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罪恶,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结论。
劳动价值论出自 MBA智库百科(/)劳动价值论(Labor theory of value)[编辑]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代表亚当·斯密特别是李嘉图对劳动形成价值的理论和价值量的分析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还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的资本家、雇佣工人、土地所有者这一阶级结构,并阐述了三者之间的阶级矛盾。
五个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五个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他在《资本论》中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用于解释商品价值的来源。
以下是五个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要点:
1. 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数量决定的。
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来源。
2. 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马克思将劳动分为两个层面: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指的是一种普遍的、抽象化的劳动,是商品价值的衡量标准。
具体劳动则指生产某种特定商品所需的具体操作和技能。
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特定的生产条件下,以社会平均劳动强度和技术水平进行生产所需的时间。
4.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马克思对资本的分类包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指购买生产资料(如机器、原材料)所花费的资本,它们的价值在生产中不会改变。
可变资本指支付给工人的工资,由于工人提供的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所以可变资本的价值会增加。
5. 剩余价值和剥削:马克思认为,劳动者创造出的价值远大于他们所得到的工资,剩余的价值归资本家所有。
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取剩余价值,从而实现利润的增长。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简要概述,对于更深入的理解和详细的阐述,建议阅读相关的文献和专业书籍。
解析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见解
解析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见解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解析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解析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劳动价值论进行深入的解析和探讨。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商品生产中,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价值的衡量是通过劳动时间来实现的,即所需劳动时间越多,价值越高;所需劳动时间越少,价值越低。
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深刻而详尽。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两个基本要素来决定的,即劳动时间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这里的劳动时间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则是劳动者的技能和技术水平。
二、劳动价值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价值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商品生产和分配的方式。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成为一种商品,劳动力的价值由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来决定。
资本家利用劳动者的劳动力来生产商品,并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然而,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它导致了剩余价值的不公平分配。
剥削阶级通过剥夺劳动者的劳动价值来实现自身的利益。
这种剥削关系使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的根源。
三、劳动价值论对于社会主义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超越和替代。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价值论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社会主义经济追求的是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力的价值不再被资本家所占有,而是为整个社会、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经济为特征,通过合理的调配和配置资源,实现社会财富的公有化和共享。
劳动价值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劳动价值的正确衡量和评估,社会主义经济可以更好地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观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揭示了商品交换背后的本质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观进行详细阐述。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1.1 商品和使用价值商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或愿望的物品或服务,具有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所具有的直接满足人们需求的性质。
1.2 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指商品在市场上可以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的相对价格。
它是由供求关系和生产成本等因素决定的。
1.3 劳动价值劳动价值是指生产一种商品所需要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完成某种产品所必需的平均劳动时间。
二、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批判2.1 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李嘉图等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他们把劳动价值看作是自然规律,而不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矛盾的表现。
2.2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认为,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没有认识到商品交换背后的本质规律,即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劳动力商品化和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他批判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劳动价值论的错误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三、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阐述3.1 劳动力商品化和剩余价值生产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售给资本家,成为一种商品。
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并支付工资。
但实际上,工人所创造出来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得到的工资。
这种剩余价值就成为了资本家的利润。
3.2 商品交换和等价物交换马克思认为,在商品交换中,不同种类商品之间是通过等价物交换来实现的。
等价物是指具有相同劳动价值的商品。
在交换过程中,每种商品的价值都是由它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3.3 商品交换和货币交换马克思认为,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商品交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使得不同种类商品之间可以通过货币来实现等价物交换。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容及其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容及其意义?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它主要阐述了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且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具体来说,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商品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交换价值则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商品的二因素决定了商品生产者既要关心使用价值,也要关心交换价值。
2.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重性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则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3.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4.价值形式: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四个阶段。
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最高阶段,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在于:1.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2.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证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虽然现代经济学在研究对象、方法等方面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很大差异,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仍然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现代经济学中的许多概念、范畴和理论都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劳动是价值的源泉: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只有人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2.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一个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与价值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4.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5.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只有通过市场交换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形成价值。
6. 价值规律的作用:马克思认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通过市场竞争和价格波动来调节生产和需求,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揭示了商品经济的本质,而且阐明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它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阐释
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阐释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它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深刻的阐释。
劳动价值论是指在商品经济中,商品价值的决定因素是商品生产所包含的劳动量。
在马克思主义中,劳动价值论是贯穿始终的核心概念之一,对于理解商品经济、剥削和阶级斗争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商品和劳动价值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单位。
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方面。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而价值则是商品的一种抽象社会属性,表现为商品生产所包含的劳动量。
在马克思看来,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以普通社会劳动能力和普通劳动强度进行生产所需要的时间。
马克思通过劳动时间的概念,揭示了劳动在价值形成中的核心地位。
二、剩余价值和剩余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剥削的现象。
剥削的实质是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的形式占有工人创造的价值。
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超过其自身价值的价值部分,也就是劳动多余部分。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与资本家占有和支配着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密切相关。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工人出卖劳动力,而资本家占有并支配着生产资料,通过掌握剩余价值实现对工人的剥削。
剩余劳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源泉。
剩余劳动是指工人在完成劳动价值交换所必要的劳动后,为资本家创造的不属于其自身价值的劳动。
马克思通过对剩余劳动的分析,揭示了剥削的实质和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的根源。
三、价值规律和商品交换马克思主义将劳动价值论应用到商品交换中,分析了商品交换的规律。
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交换是通过市场进行的。
马克思认为,商品交换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规律,即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指商品在交换过程中以其劳动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
价值规律的本质是劳动价值论,它决定了商品交换中的相对价值和交换比率。
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商品交换中,劳动成为价值的量度尺度和交换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对于经济现象的理解和解释一直是重要的课题。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提出,为我们认识经济世界提供了深刻而有力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是,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这一观点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入研究和批判之上。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是最常见的经济现象。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比如食物可以充饥,衣服可以保暖。
而价值则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正是这种劳动,决定了商品的价值量。
那么,为什么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呢?这是因为,只有通过人类的劳动,才能将自然资源转化为有用的物品,赋予它们满足人类需求的能力。
例如,一块铁矿石本身并没有价值,但经过工人的开采、冶炼和加工,变成了钢铁,进而制成各种工具和机械,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就创造了价值。
劳动不仅创造了价值,还决定了价值的大小。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如果某个生产者能够在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情况下生产出商品,那么他就能够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反之,如果生产耗费的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可能面临亏损甚至被淘汰。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还揭示了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比如农民种地、工人织布等。
而抽象劳动则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体现了人类劳动的共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得工资,但工资往往只是工人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剩余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的不平等。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经济现象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浅谈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
浅谈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概述2. 劳动价值论对经济思想的影响3. 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4. 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在现代经济中的应用5.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与现代价值理论的比较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概述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劳动价值观是其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此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即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认为,个体的劳动力是一种商品,其价值取决于其所含有的必要生活资料的数量。
因此,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所剥削的价值。
二、劳动价值论对经济思想的影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激发了经济学家对劳动和价值关系的深刻思考。
它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价值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和价值分配理论等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成为了经济学中的经典命题。
三、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是一种矛盾的价值理论。
虽然其有着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劳动价值论同样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如:它只能适用于简单商品经济,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复杂商品经济的形式也更加普遍。
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需要与现实经济相结合,不断改进、完善。
四、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在现代经济中的应用在现代经济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当重要。
例如,劳动力的薪酬、商品的定价、纳税方法和政府公共物品的提供等都与劳动价值学说有关。
然而,随着现代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变化,劳动价值学说的适用性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与现代价值理论的比较在现代经济学领域,有许多不同的价值理论,如效用价值学派、主观价值学派、价值链理论等等。
相对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些价值理论更加现代化和科学。
在理论和实践中,价值理论的适用性更为广泛。
案例:1. 一部手机的价值大约是人工制造所需劳动时间的10倍。
解析:换句话说,这就是说,对于一部手机的价值来说,其中90%来自非物质价值,而仅有10%的价值是由劳动力所创造的。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2)人民是一切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和享用者的统一。因此只有依靠人民自己来创造价值,由人民自己来占 有价值和掌握实现价值的条件,才能使人类的真正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和丰富发展;
(3)现实人类所追求的最高价值,是实现人的彻底解放,达到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其原则的社 会历史阶段。真、善、美的充分发展及其高度统一一自由王国,是当代人类价值追求的理想境界;
(1)它首先是把价值现象置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践中考察,指出价值是人类特有的对象性活动中的普遍内 容。而不是外在于人类生存发展活动的、某种先验的、神秘的现象。它对价值现象产生和存在的基础的理解,坚 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不同于从某种客观理念或人的抽象本性中得出价值的唯心主义学说。
(2)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立足于对人类对象性活动、主客体关系中的“两个尺度”的理解,用主客体 相互关系的客观过程和结果,来说明价值产生的秘密和价值的本质。它指出,价值的本质是客体属性同主体需要 和能力之间的一种统一,是世界的存在对人的意义;价值产生于人按照自己的尺度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之中。这样,它对价值的本质和来源的理解,就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实际过程相联系,同确认人在改造世界 方面的权利和责任相联系。而不是象主观主义和唯意志主义那样,把价值看作人的主观精神绝对自由的表现,也 不是象庸俗唯物主义和自然主义那样,把价值看作是与主体的创造活动无关的自然本性。
浅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浅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引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价值论是指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理论,也是阐述商品交换价值的理论基础。
然而,由于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阐述相对复杂,很容易被人们理解错误。
本文将浅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性,并从劳动价值的本质、劳动价值的量和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劳动价值的本质劳动价值的本质是指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商品的有用性和价值。
商品的有用性是指它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价值则是指商品在社会交换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普遍属性。
劳动价值是劳动创造的价值在商品交换中的体现。
劳动价值的本质是指劳动是所有商品价值的根源,没有劳动,就没有商品的价值。
马克思强调了劳动价值的社会性,即任何一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社会劳动创造的,而不是个别劳动。
二、劳动价值的量劳动价值的量是指劳动所含的劳动时间。
这是马克思对劳动价值量的核心概念之一。
马克思认为,劳动时间是劳动价值的衡量尺度。
不同商品的劳动价值数量上的不同,是由生产这些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的长短来决定的。
例如,生产一个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多,那么这个商品的价值就相对较高。
劳动价值的量与具体的劳动形式、技术水平、劳动者的熟练程度等因素有关。
马克思强调了劳动价值量的现实性,即劳动价值量是在实际生产中形成的,通过商品交换来反映出来。
三、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与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中的重要关系。
马克思认为,价值是商品内在的衡量标准,而价格则是表现商品在市场上实际交换的价格。
价格与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完全一致。
商品价格受到供求关系、市场竞争、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与商品的劳动价值会有一定的偏离。
马克思将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差异称为商品的价值形式与交换形式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表明,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矛盾。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几个重大问题.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几个重大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的关系三、生产资料对劳动价值的影响四、商品交换与价值量的确定五、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现实应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本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重大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深入研究之后予以理解和解决。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一种以劳动为基本物质价值的经济理论,其核心是通过劳动价值来分析商品交换和价值实现的原理,并从而解释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决定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特定的生产条件下,必须消耗的劳动时间。
当生产一种商品所需要的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要长时,这种商品的价值就会上涨,反之则会下降。
三、生产资料对劳动价值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对劳动价值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生产资料中包含了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条件,其中包括了技术水平、自然资源和社会组织等因素。
而各种生产资料的效率和适用能力的差异,也影响了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劳动时间和产出的商品价值。
四、商品交换与价值量的确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交换是利用劳动价值来确定,也就是说,在商品交换中,每种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
因此,在商品交换中,如果一方具有更高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那么就会在商品交换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五、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现实应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概念和原理对于我们理解经济社会的运行规律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价格与劳动价值的关系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同时,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还可以作为一个识别和评价国家经济政策的目标,以此为基础制定合理的计划和政策。
马克思主义与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与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了人们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等领域的认识。
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了解商品交换和社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与劳动价值论展开论述,旨在深入剖析这一思想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理论体系。
其核心是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刻分析,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劳动价值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劳动价值论是指商品交换中的价值问题。
马克思认为,商品交换的价值取决于其中所包含的劳动时间。
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即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是与劳动的数量相关的。
二、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和应用劳动价值论的提出对于我们认识社会经济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它揭示了商品交换背后的社会关系和生产方式。
通过劳动价值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商品交换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1. 揭示商品交换的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交换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交换的本质,即通过劳动创造的价值在交换中得到体现。
商品通过交换来实现价值的转换,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分工和生产力的发展。
劳动价值论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商品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2. 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劳动价值论还帮助我们分析和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矛盾在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
通过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资本家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而无产阶级则受到剥削和剥夺。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生产关系中的阶级对立和剥削现象,对于我们认识和改变社会现实具有重要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与劳动价值论的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与劳动价值论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尤其是在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与劳动价值论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现象和问题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1、商品的价值量及其决定
(1)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劳动时间 劳动量
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 的多少有关
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 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价值规律的消极后果:
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可能出现比例失调,造成社会劳动资源的浪费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存在,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 既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又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
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劳动生产率 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
价值的效率或能力,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
产的产品数量来恒量,也可以用单位产品
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测量。
用公式 表示为:劳动生产率﹦ 产品数量
劳动时间
制衣商 提高劳动生产率,8小时生产8 件衣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1小时。
2、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
(1)价值形式及其发展
价 值 形 式 发 展 的 四 个 阶 段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 一般的价值形式
货币形式
过值 价 交的 值 换表 形 价现 式 值形 商 表式 品 现。 价 。通 :
局限:没有一个公认
的统一的一般等价物, 交换仍然是物物交换
由此可见,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 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 品 二 因 素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形式
价
值
基础
价值的特点
价值 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体 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一定的 社会关系,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在商品的两个因素中,价值是商品最本 质的因素。
三者之间的关系
★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价值
价格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价格波动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价格波动始终 以价值为轴线 商品总价格与 总价值相等
深入的看 价格归根到底是由价值决定 的,价格波动受价值的制约
长期的看 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跌部分 可以相互抵消,因而价格与价值具有一致 性
2、 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 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 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 第二 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
社会分工的存在,使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 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通过交换),是具有社 会性质的社会劳动. 但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各个商品生产者 的劳动又都是个人的私事,因此他们的劳动又是具有 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一 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六、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 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 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 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 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2、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
第二 第三
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
南京出租车行业 “文明服务特色车队”
(3)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价值创造属于生产领域的问题,而价值分配是属于分配领域的问题。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 价值分配又不仅仅取决于价值创造。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
【思考题】
1.货币流通与经济的关系如何? 如何运用货币流通规律的理论 防止通货膨胀? 2.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 作用是什么? 如何运用价值规律促进我国 生产力的发展? 3.评析以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 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 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 力和脑力消耗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商 品价值的源泉
商 品 二 因 素 劳 动 二 重 性
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
价
值
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它们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 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流通手段 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职 能 ﹙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货真价 实的货币或法定的纸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称作商品流通, 其公式为:W——G——W。 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其形态经历了:条块 形态、铸币形态、纸币、电子货币、信用货 币.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当纸币充当媒介,执行商品交换流通手段 的职能时,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 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 价上涨的现象,称作通货膨胀。
一只羊换三把斧子,这三把斧子 就是一只羊的交换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 的物质承担者
商 品 二 因 素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价
值
交
换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劳动
价 值
25公斤米能够与10尺布相交换,是因为生 产25公斤米所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同生产10尺布 所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相等
★ 价值 是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无差别 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们体力和脑力的耗费﹚
物价飞涨,男子 抱现金去抢购。
贮藏手段(是指人们把货币当作社会财富的 一般代表加以贮藏,以备后用)。 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货真价实 的贵金属为质地的货币。 支付手段。它是指因赊帐买卖而发生的延期 支付的手段。 目前的纳税、交租、支付利息、工资, 则是支付手段的发展。
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充当一般 等价物的职能时,执行的就是世界货币的 职能。 作为世界货币,只能是以重量计 算的黄金或白银。 世界货币的职能有三: 支付国际收支的差额; 购进外国商品; 作为财富的化身,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要点】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迄今为止,人类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时主要采用了自 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两种形态.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 过程,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剖析私 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就 自然成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出发点。
货币的作用: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
但没能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货币的职能 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职能
价 值 尺 度
流 通 手 段
贮 藏 手 段
支 付 手 段
世 界 货 币
价值尺度 是指货币充当恒量其他一切商 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 (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可以是观念 上的货币,而不必是现实的货币)。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 值与货币价值的比率。 商品价格的变化,同商品本身的价 值成正比,同货币本身的价值成反比。
随着货币的出现,整个商品世界就划分 成了两极
W
使用价值 价值
W
W
W
G G
★四、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基本内容 价值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实现: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价值量 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格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波动
基本特征:交换 产生条件:A社会分工的出现(交换的前提)
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 所有者(生产者不同的物质利益 ——等价交换成为可能)
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 同的所有者
等 价 交 换
买卖成交才是商品
商品经济
★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 的劳动二重性
1、商品二因素
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1)自然经济 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本身 需要而生产的一种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
生产形式 以分散的 家庭生产为基础 生产目的 生产使用价值 生产产品的主要特征 自给自足
(2)商品经济 指的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具
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进行 劳动联系的特定方式,即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 生产的经济形式。
缺陷: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还不固定, 在不同地区、时期存在差异。
优点:充当一 般等价物的商品固 定,价值大,易于 存储、分割。
(2)货币的本质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表明:货币的产 生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价值形 式完整的形态。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
物的特殊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
社会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
价值量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 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 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指在现有的社 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 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 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商品生产者具有重要意义
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从物 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英国亚当·斯密虽认识到劳动创造价值,但 在《国富论》中又说:“水的用途最大, 但我们不能以水购买任何物品· · ·金 刚钻虽几乎无任何使用价值可言,但须有 大量其他货物才能与之交换。” 大卫·李嘉图认识到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 会必要劳动量,而不是生产商品实际耗费 的劳动量。
的创立奠定了基石;
与物关系的背后揭示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