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叠音词分类及句法功能探析

合集下载

《诗经》中叠词的功能探析

《诗经》中叠词的功能探析
变格叠词是正格叠音词的变例是指字面上由不同的两个字即由一个音节助词加上形容词单字构成的作用相当于普通叠音词且该音节助词有使与之结合的形容词单字叠音化的功能的双音词
文 史艺术 2 0 1 4年 3月 ( 中)
《 诗经 》中叠词 的功能探析
贺 雨
( 湖北 省武汉 市洪 山区 1 5 2号华 中师范大学 ,湖北 武汉 4 3 0 0 0 0)
节 的一个词 。从 以上观点中可以看出 ,叠词 是 重叠 两个相 同的音节构 成 的一个双 音节 单纯词 。根据人前的研究 , 本文将叠词定义 为:指重叠同一个音节构成的双音词 ,包括 字 面上两 字相 同的双音结 构形式 和字 面上 不同 , 即由一个音节助词 加形容词单字构成 的作用相 当于普通叠词 的双音结构形式。
能 ( 一 )叠音单纯词

叠词在传统语言学上又称叠字 、重言或 重文 , 现今学界 多称作重叠词或叠音词。黄
叠音 单纯词 的两个 音节 仅是 由一个 语
素构成 的,不 能够单独使用。叠音单纯 词的
伯荣 、廖序东所 编著 的 《 现代汉语 》中对叠 词 的界定为 ,由两个相 同的音节相叠而成的 词 。《 中国大百科全书 ・语言文 字卷 》中对
嗟 ,重叹以乎之日:我臣之下诸官 ,谓诸侯 之卿大夫也。 ”由此可以看 出, 单独一个 ‘ 嗟’
表示感叹之意 , 叠词形式的 ‘ 嗟嗟 ’ 则是使 感叹加深。
( 三 )变格叠词 从词 的句 法功 能上讲 ,变格叠 音词是
来 用。通常在语 言里所用的叠字 , 包括书面 的和口语 的,实际就是叠音 ,也就是两个音
《 诗经 》中的叠音单纯词 由语法意义的
分析 中可知 , 大多数 的叠音单纯词都可以认 为是用来模拟声音的 ‘ 摹声词 ’ 。 如 :‘ 喈喈 ’ ‘ 嘤嘤 ’ ‘ 丁 丁 ’等 。( 不包括一 些是 由于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摘要】叠词在文学创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通过重复同一音节或字母的方式,增强了作品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在《诗经》中,叠词的运用更是突出,充分展现了古代诗人的技巧和创意。

本文首先探讨了叠词的定义和特点,然后分析了《诗经》中叠词的应用方式,从而解读了叠词在《诗经》中的深层意义。

通过比较不同叠词在《诗经》中的运用,我们可以看到叠词对于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探讨了叠词对于古代文学的影响,指出叠词为诗歌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修辞手法。

《诗经》中叠词的应用丰富多彩,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生动而美丽的古代诗歌世界。

【关键词】叠词、《诗经》、文学创作、重要性、定义、特点、应用方式、意义、比较、影响、应用丰富多彩、艺术魅力、修辞手法。

1. 引言1.1 叠词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叠词在文学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还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丰富。

叠词通过重复相同或类似的音节或字词,形成韵律感和节奏感,给人一种律动之美。

在文学作品中,叠词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时更易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叠词还能够突出作品的重点,使重要的词语更加突出,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叠词的运用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语言的巧妙运用和把握,也体现了作者对情感和思想的深刻把握。

在文学创作中,叠词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效果使之成为作品中的亮点和亮眼之处。

通过叠词的应用,文学作品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意境和情感,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1.2 叠词在《诗经》中的重要性《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大量运用了叠词这一修辞手法。

叠词在《诗经》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音韵美,还增强了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在《诗经》中,叠词的应用是精彩而丰富的。

通过重复同一个音节或音节组合,叠词可以使诗歌更加优美动听,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最珍贵的一部分。

其中,叠词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重复相同的词语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声音的韵律美。

下面将对《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进行浅析。

一、美化意境叠词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在《诗经》中大量使用,起到美化意境的作用。

例如《关雎》中的“翩翩者归”,“匪石匪金”就是一种叠词的使用,通过“翩翩”、“匪石匪金”等多次重复,时而表现出动人的情感,时而表现出冷静的评价,从而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二、强调语气叠词还可以用于强调语气,让句子更具有感染力和情感。

例如《国风·周南·关雎》中,“维天之命,于穆不已”,通过“不已”这个叠词的使用,加强了语气的强烈和情感的深刻,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明白诗人内心的感受。

三、增强韵律美叠词的使用还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美,这种美感主要来自于同一个音节相互呼应、反复回荡的效果。

例如《国风·周南·关雎》中的“翩翩者”,“匪石匪金”,就是通过重复的“匪”的音节,形成了完美的韵律美。

四、表现节奏感叠词的使用也可以表现节奏感。

例如《国风·召南·采葛》中,“廓如舍牛,未尝佗牛”,通过重复的“牛”,让整个句子感觉有一种慢慢推进的感觉,使人不由得陷入一种沉思的状态之中。

总之,《诗经》中叠词的应用丰富多彩,不仅可以美化意境,强调语气,增强韵律美,而且可以表现节奏感,让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这种抒发情感、表现语言韵律美的技巧已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而且也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启示和滋养。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摘要】《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充满了叠词的应用。

叠词即同音字或同义词重复出现,是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法。

本文首先介绍了《诗经》中叠词的定义,然后对叠词进行了分类和分析,探讨了叠词在诗歌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通过具体示例,展示了叠词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

结论部分指出,《诗经》中叠词的应用丰富多彩,叠词在《诗经》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们为诗歌赋予了特殊的审美风格,展现了古代诗人的智慧和文学才华。

叠词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同时也能丰富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使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关键词】《诗经》、叠词、应用、定义、分类、作用、示例、表现形式、丰富多彩、重要性、独特的审美风格1. 引言1.1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在《诗经》中,叠词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出现在诗歌的标题中,还贯穿于诗歌的各个部分。

叠词的使用不仅能够增加诗歌的音韵美感,还能够突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对《诗经》中叠词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表现形式和美学特点,欣赏其中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诗经》中叠词的定义、分类、作用、示例和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旨在揭示叠词在《诗经》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探讨叠词对古代诗歌审美风格的塑造,为读者呈现出《诗经》中叠词的丰富多彩之美。

2. 正文2.1 《诗经》中叠词的定义《诗经》中叠词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在一诗句中,重复相同字母或相同音节的现象。

叠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同一音节或字母的重复使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和表现力,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和富有节奏感。

叠词在《诗经》中被广泛运用,展现出古代诗人对音韵美的追求和对情感表达的深入探索。

叠词可以让诗句更加朗朗上口,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乐趣,也能够加深诗句的印象和表达力,使得诗歌更富有个性和独特性。

叠词在《诗经》中的运用丰富多彩,充分展示了古代诗人对于语言艺术的探索和创造力。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它的内容丰富多样,形式也多样化。

叠词是一
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重复词语的使用来增强语气,加强表达的力度。

叠词广泛运用于《诗经》中,成为其中一个独特的文学特点,今天我们就来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叠词在《诗经》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加强表达力度
叠词可以加强语气,让诗歌更加动感和有力。

比如《关雎》中“彼尔”、“瞽瞽”、“匪匪”,《国风·郑风》中“衣裳楚楚”,这些重复的词语给人一种强烈的印象,让人
更加容易记住和感受到诗歌的情感。

二、塑造形象鲜明的诗人形象
叠词还可以用来表现出诗人的性格和情感。

比如《国风·邶风》中“婉娈”、“婉娈”,就生动地描绘了女子的娴静姿态,展现了诗人细腻、温柔的情感。

三、增加语言的魅力和节奏感
叠词可以增加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让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比如《国风·周南》中“绿竹翩翩”,“翩翩”两字的重复,使得整个句子更加流畅和优美。

在《诗经》中,叠词的应用丰富多样,充分展现了古代诗人的丰富想象力和精湛的艺
术功底。

叠词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而且为后人赏析《诗经》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诗经》中叠词的应用是丰富多彩的,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而且
对我们理解古代诗歌和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挖掘《诗经》中
叠词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诗歌之美,同时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悟其中蕴
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诗经》中大量运用了叠词,使其成为其独特之处。

本文将从叠词的定义、功能及应用等方面对《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进行浅析。

了解叠词的概念是理解《诗经》中叠词的基础。

叠词,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词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字,构成一个新的词。

叠词对于语言的表达有着特殊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增加语言表达的力度,还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叠词的应用尤为突出。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叠词。

这些叠词虽然使用频率较高,但每一个叠词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表达方式。

叠词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使诗句更加明确有力。

例如《诗经·邶风·击鼓》中有“击鼓其镗,踊跃用兵”一句,其中的“踊跃”一词就是通过重复的方式强调了人们积极向上、奋勇向前的精神风貌。

叠词可以使诗歌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诗经·国风·召南·东方之日》中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一夕不足”一句,其中的“既醉”、“既饱”等叠词使得诗歌更加丰满而生动,能够更好地描绘出宴会的热闹气氛。

叠词还可以使诗歌节奏感更强。

例如《诗经·周南·白华》中有“白华常怀,言之教矣”,其中的“白华”、“怀”等叠词使得整首诗歌的节奏感更加明显,有如音乐般的韵律。

《诗经》中叠词的应用不仅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还能够通过表意来加深作品的表达。

叠词可以通过词义的重复来强调事物的特征或状况,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如《诗经·秦风·无衣》中有“无衣,无衣,何以袭绣衣?”一句,其中的“无衣”一词通过重复来强调了人们贫穷的状况,对比之下更加突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叠词还可以通过声音的重复来表达事物的声响或动作,使作品更加生动。

例如《诗经·国风·秦风·无衣》中有“无衣之丧”,其中的“無衣”、“丧”等叠词通过声音的重复来表达贫穷、哀悼的情绪,增强了抒情的效果。

《诗经》叠音词研究

《诗经》叠音词研究

参 考 文 献 【 l 】蒋绍愚 . 古汉语词汇纲要. 大学 出版社, 8. 北京 1 9 9
【】 2 程湘清 . 汉语史专书复音词研究. 务印书馆, 0 . 商 2 3 0
俩俩——( 小雅 ・ 支页弁 >“ : 未见君 子, 忧心俩俩。 中的“ ” 俩情” , 毛传释为 :俩俩 , 满也。” “ 忧盛
2 6 | 敏 ≈ i 3 f r ‘
【】 3 贺凯. 中的重言词和连绵词的分合运 用. 诗经 山西师范学院学报, 5(. 19) 9 3 [ 4 】杨合鸣. 诗经叠根词皆为形容词. 河南师大学报, 9(. 1 7) 9 4
责任编辑
李 叶亚

熵 熵— —《 大雅 ・ :多将熵熵 , 可救 药。” 板》 “ 不 中的“ 煸熵 ”毛 , 传释为 :熵煸然 , “ 炽盛也 。”皇帝 内经 ・ 《 素问 ・ 刺疟》 中也同样 出现 了这 个词 “ 先寒后热 , 煸熵喝喝” 熵熵 , 。“ 甚热貌 。” 上面的这 些词 都不能分开理解 , 而许慎在他 的《 文解字》 说 中, 把这些 词当成 了叠音合成词 , 将它们叠音形式下 的词义作为了单字 的词义, 例如:俩 , “ 忧也 , 从心丙声。《 日 : 诗》 ‘ 忧心俩俩 ’ 这些词 。” 在后代的发展中 , 有的 出现 了单字独用 的现 象, 如柳宗元的《 咏史》 中 :宁知世情异 , “ 嘉谷生嫡焚 。 这里的“ 有炙烤 的意思 。 ” 熵” 这样的 词在《 诗经》 中还有一些 , 但是其发展的轨迹都是从叠音单纯词原有 的词义中直接衍生 出后来的单音词 , 而决不是 由单音词经过重叠之
后形 成了叠音合成词 。
23 叠 音 合成 词 .
1语法分类
据统计 , < 诗经) 中的叠音词一共有 39 。 5 个 从意义角度划分 。 大 致有绘景和象声两大类 , 但在 古代 汉语中 , 象声 词可以用作句子里 的定语 、 谓语 、 状语 , 因此它 的性质和形容词很相 近 , 很多学者认为 可以将其归入形容词 的范畴。但 是在汉语 中, 声词是只用其声 , 象 而不管字形的 ,各家在作注 的时候也都 是翻译为 “ ……声”或者 的声音 ”例 如“ , 关关雎鸠 ”关关 : , 雌雄两鸟的和鸣声 ; 玉将 “ 佩 将”将将 : , 佩玉撞击的声音。 象声词是介乎实词和虚词之间的—个独 立的词类, 既是一种语法现象 , 同时也属于修辞的范围 , 以把象声 所 词和形容词同等看待是不对 的,而况且其在句子中的位置也不是 固 定的, 以在前 , 以在后 , 以本为对这一类词不作重点研究 。 可 也可 所 2 结 构 分 类 本文将《 诗经> 中的叠音词分 为叠音单纯词 和叠音合成词两大 类。叠音单纯 词由两个完 全相 同的音节组成 , 重叠之后形成的新 词 与原来的词没有意义上 的联 系, 而是形成 了新词 。叠音单纯词只由 个语素构 成 。 不能 拆开理 解 , 这实 际上是 一种构词重 叠。例如 : ‘ 大雅 ・ 执竞> 中的“ 威仪反反 ……福禄来反 ” 中的单音词“ 是反复 反” 的意思 , 而叠音词 “ 反反 ” 则是举止慎重 的样子 。叠音合成词是由一 个单音词重叠之后 叠音合成词大部分是 在原有 的词义上进行 了引 申, 其词义和原词既 有联系 , 也有区别。

《诗经》中叠词的功能探析

《诗经》中叠词的功能探析

《诗经》中叠词的功能探析诗经的叠词是以叠说、重叠等手法,重复使用一个或多个词语来表达思想的一种文体特点。

叠说的基本原则是:"叠叠必彰、叠叠可彰",即特定的叠说可以使表达的含义更加清楚。

下面将探讨叠词在《诗经》中的功能。

一、增强表达能力。

诗经有大量重复使用叠词的情况,这可以表达出诗人情绪的强烈,增加语言的表达能力,以书面形式传输深情的情思。

例如:“楚楚桑衣,以心恋恋而流泪,以言思思而沉默”,“楚之绿鬬,以言犒赏而肃静,以心长望而抑郁”,用叠说将深沉的心声表达得柔美而充实。

二、营造抒情气氛。

诗经运用叠词,让诗人形象化地表达自己的抒情情感,同时营造出俗语言中抒情的气氛。

此外,叠词也可以表达诗人对情感的热情,并刻画出来。

例如:“求之不得,愿之不愿,思之又思,念之又念”,“无尔欢娱,有尔忧愁,有尔思多,有尔夜夜”,叠词重复表达出情绪的活跃,刻画出激昂的情感。

三、表达诗人的哀痛。

叠词在《诗经》中也可以表达诗人深沉的悲伤情绪。

例如“愿言欢娱,而心不足,愿心欢喜,而叹不已”,“嘆嗟伤怀,愿降哀戚,心恨细思,叹嗟祈求”,通过叠说将诗人的伤感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历史的痕迹。

叠词再《诗经》中也可以流传下历史的痕迹。

因为诗经曲调经过层层折叠,将某种历史事件的记忆传承下去,而这种“超越时空”的传承被叠词形式体现。

总之,叠词在《诗经》中具有增强表达能力、营造抒情气氛、表达诗人的哀痛和传承历史痕迹等功能。

它们不仅在文学上作为丰富语言表达的文体特点,而且也起到了重要的抒情作用,将深沉的情思传达给世人。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文集之一,其中的诗歌作品丰富多彩,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在《诗经》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经常被用来表达情感、加强语气,甚至起到韵味增强的作用。

本文将从叠词的定义、分类、特点、功能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叠词的定义叠词是在一个词的基础上重复一部分或全部的音节形成一个新词的现象,也叫做字音重叠或词音复制。

例如:九九归一、格格不入、咔嚓声、咕咚声、搓搓手等。

二、叠词的分类叠词可以按照重复音节的位置分为开头叠词、中间叠词、结尾叠词。

开头叠词:重复音节出现在词的开头,如:“衣裳慢慢横”、“赤壁楼船水悠悠”中的“悠悠”。

中间叠词:重复音节出现在词的中间,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的“平野”、“大江”。

结尾叠词:重复音节出现在词的结尾,如:“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中的“淡”、“飘”。

三、叠词的特点1. 突出音韵美叠词的重复音节可以使诗歌的音韵更加和谐,增强诗歌的韵味,例如:“搓搓手”、“倚倚门前”等。

2. 强调语气叠词的重复音节可以加强语气,表达情感,让人印象深刻,例如:“泪湿罗巾梦不成”、“长夜难明烛泪红”。

3. 提高修辞效果叠词可以凸显诗歌的意境,表达诗人的情感,达到修辞效果,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叠词的功能叠词在《诗经》中的应用多种多样,具有以下几种功能:1. 表达感情叠词可以用来表达情感,表现出诗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如:“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咕咚喝饱牛”等。

2. 描绘景象叠词可以形象地描绘出景象,使诗歌更加生动,如:“飒飒东风细雨来,借问过路君如何?”、“雪花飘飘北风萧萧,早已魂断白发腰”。

3. 强调情感叠词可以加强语气,表现出诗人的决心和坚定信念,如:“虎啸龙吟何患无辞,胸中有甲兵何惧不战”、“悠悠我心,忧忧难忘”。

五、叠词的应用《诗经》中的叠词应用十分广泛,下面列举部分: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其中以叠词的应用而著称。

叠词是指在一个词中,利用音节或音素的重复来加强语气或者表达情感的修辞手法。

在《诗经》中,叠词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韵味和美感,也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本文将从叠词的定义、功能和在《诗经》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叠词在《诗经》中的独特魅力。

叠词在《诗经》中的应用具有多种功能。

叠词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味和音乐感。

在《诗经》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叠字词的应用,比如“美美”、“思思”、“瞻瞻”等,这些叠词的应用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也使诗歌更具有音乐性。

叠词可以加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情感色彩。

通过叠词的应用,诗人可以更加生动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让人更容易感同身受。

比如在《诗经》中,有“鸿鹄”、“嘉辰”、“思量”等叠词的应用,都能够更加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叠词还可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形象感。

叠词的应用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和节奏感,使诗歌更加有画面感和形象感,让人更容易产生共鸣和联想。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诗经》中的具体例子来看一下叠词的应用。

比如《诗经·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关关”就是一个叠词,通过“关”字的重叠,使得整句诗歌更加有韵味和音乐感;再比如《诗经·小雅·谷风》中“彼其之子,俟我于河之洲”中的“彼其”也是一个叠词,通过“彼”字音节的重叠,使得整句诗歌更加有表现力和情感色彩。

另外还有诸如“回车”、“深深”、“惟此”等等,都是《诗经》中众多叠词的应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有趣。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一、叠词的概念和特点叠词是指一个词汇中重复了两个或多个相同的音节或字母,如“咕咕”、“悠悠”、“绿沉沉”等。

叠词在汉语中广泛存在,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它的特点是: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色彩和音乐韵律感,鲜明地表现出事物的特征,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文学,共收集了305篇歌谣,其中有不少叠词,这些叠词都很自然、流畅地融入古代诗歌中,增强了它们的音乐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下面结合若干典型例子对《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进行浅析: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是此曲的开头,连续出现两个相同的音节,“关”表示出小鸟叫声的清脆感;“窈窕”中的“窈”和“窕”都有“娇小美丽”的意思,给人以美好的印象。

这两处的叠词,使该曲朗朗上口,自然流畅,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2、《木瓜》:“劳矣哀哀,号咷百草。

锵锵玉鸟,方喙乌鹊。

”“锵锵”和“哀哀”反复出现,将动物的叫声表现得淋漓尽致,然后又用“方喙”来描绘鸟的形状,从音韵上和视觉上都强化了表达的形象,具有生动的形象描写和感情表达的作用。

3、《泰伯》:“君子辅以礼,不废玉石。

老夫人千里,来偏袒妾。

”“千里偏袒”中的“千里”和“偏袒”对应,从音韵上旋律优美宛转,从意义上也突出表达效果,将长途奔波的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叠词在《诗经》中承载的文化内涵《诗经》中叠词的应用,不仅是对于诗歌的装饰增色,还深刻地传达了中国文化和思想。

例如在《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通过“窈窕”这个叠词来形容女子,强调女性的柔美与娇媚;在《周南·关雎》中,叠词“关关”则被视为女儿之唱,突出了女儿的纤巧和香软。

这就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崇尚和关爱。

此外,在《木瓜》中“劳矣哀哀,号咷百草”这叠词的运用,也显示出古代中国文化中对于自然万物的热爱与尊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除此之外,叠词还可以强化感情表达,增强诗歌节奏感和吟咏的美妙感受,同时体现出古典诗歌中音乐美和意蕴美的双重魅力。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之一,其中叠词的应用十分广泛。

叠词是指在一个词中重复相同或相似的音节,这种语言现象既增强了韵律的节奏感,又丰富了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叠词的形式和功能两个方面对《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进行浅析。

叠词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完全叠词和偏叠词。

完全叠词是指两个音节完全相同的叠词,例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这个叠词就是完全叠词。

而偏叠词是指两个音节相似但并非完全相同的叠词,例如《国风·唐风》中的“初唐”、“初唐”这个叠词中的“唐”和“唐”虽然音节相同,但意义不同。

叠词的形式多样,既有竖攒重叠的音节,也有部分叠词。

叠词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叠词能够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叠词的叠加使诗歌的节奏更加明显,让读者在朗诵或听诵时能够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节奏美。

例如《诗经·小雅·常棣》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叠词“呦呦”使整首诗的节奏感更加突出,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叠词能够增加诗歌的音乐性。

叠词的重复和反复营造出一种音韵的和谐感,给人以美好的享受。

例如《诗经·国风·陈风》中的“月月杨柳德”,叠词“月月”使整首诗具有优美的音乐性,让人感受到一种美妙的旋律。

叠词还能够增强诗歌的意象效果。

叠词的重复和叠加常常能够突出诗歌中所描绘的事物或情感的特点,给读者以强烈的形象感受。

例如《诗经·国风·鄘风》中的“怀怀父母,生我劬劳”,叠词“怀怀”“劬劳”分别表示了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和对生活的辛勤劳动,通过叠词的运用,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叠词还可以起到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通过叠词的应用,可以使诗歌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诗经·小雅·鹿鸣》中的“鹿鸣何危,百谷既藏”,叠词“鹿鸣”使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描绘了鹿的叫声,给人以鲜明的感觉。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其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

叠词作为修辞手法之一,在《诗经》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本文将对《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进行浅析。

在《诗经》中有一类双叠词的运用,即将一个词重复两次,形成双重的韵味和节奏感。

例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里的“关关”、“窈窕”、“君子”都是叠词,通过叠词的运用,呼应了诗歌表达的主题,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在《诗经》中还运用了单叠词,即将一个词重复一次。

这种叠词的运用通常能够增强诗歌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例如《鹿鸣之什·抑》中的“鼓瑟希,钟鸣鼓瑟,鼓琴鸣鼓。

”中的“鼓”,以及《郑风·子衿》中的“云兮云兮,何所之?”中的“云”等等。

这些诗句通过叠词的运用,使诗歌的内容更加深入人心,让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感受。

还有一种特殊的叠词运用是诗歌中的倒叙叠词。

倒叙叠词是指将一个词的第二个字与第一个字顺序相反。

例如《郑风·有女同车》中的“尨也”、“都也”等。

这种叠词的运用能够给诗歌增添一种别样的神秘感,增强了诗歌的独特性。

在《诗经》中还有一些形声叠词,即通过叠词的运用,呈现出声音连续性的感觉。

例如《邶风·静女》中的“柔则敷乎天下,刚则继乎天上。

”中的“敷乎”、“继乎”。

通过这种叠词的运用,使诗歌的内容更加生动,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真实的情感表达。

《诗经》中叠词的应用丰富多样,包括双叠词、单叠词、倒叙叠词以及形声叠词等等。

这些叠词的运用能够使诗歌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了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叠词还能够增强诗歌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诗歌。

因篇幅有限,本文只是对《诗经》中叠词应用的简要浅析,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同时也希望读者在阅读《诗经》时,能够更加仔细地体味叠词的妙用,感受其中的韵味与美感。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其中叠词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叠词是指将一个词或者词组的一个字重复一次或者多次构成的词语。

叠词在《诗经》中的应用丰富多样,不仅增加了表达的力度和丰富性,也体现出古人对语言的巧妙运用。

叠词的应用在《诗经》中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增强形容词的表达力。

《诗经》中的很多叠词用来形容事物的性质或者状态,如“青青”、“纷纷”、“戚戚”等。

这些叠词的重复使得形容词更加生动鲜明,让人感受到了事物的真实与鲜活。

例如《国风·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通过重复“桃”和“夭”两个字,形容了桃花盛开的娇艳和美丽,使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其次是强调动词的程度和频率。

叠词在《诗经》中经常用来表示动作的激烈程度或者频繁程度,如“怒从中来,鬻贼于溉”(《国风·周南·关雎》),“骖骖”(《国风·郑风·蓼汉》)等。

这种叠词的使用使动作更加有力和迅猛,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最后是注重音韵的表达。

古人十分注重音韵的美感,在《诗经》中叠词的应用使得古琴的音乐特征得以体现。

比如《国风·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重复的“关”和“雎”字让人想到琴音的回响声。

这种叠词的应用使诗歌的音韵更加悦耳动听。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叠词在《诗经》中还有其他的应用。

比如通过叠词的出现,可以突出某一词的特定含义,增加词语的表义力。

例如《国风·郑风·蓼汉》中的“乘以骖骖”,通过重复“骖”字,强调了交通工具的形象。

或者通过叠词的运用,产生视觉上的效果,使诗歌形象更加鲜明。

例如《国风·郑风·羔羊》中的“羔羊”一词,通过重复的方式,给人一种羊儿在跳跃奔跑的形象。

《诗经》中叠词的应用丰富多样,不仅增加了表达的力度和丰富性,也体现出古人对语言的巧妙运用。

叠词的出现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引人入胜。

《诗经》叠音词探微

《诗经》叠音词探微

《诗经》叠音词探微叠音词,是《诗经》中一个激起闪亮的语词现象,林林总总,璀璨晶莹。

我们现在研究它,是颇有学术意义的。

由于叠音词在《诗经》中大量的存在与衍演,使得这部巨作声色俱佳,鲜活有力,在世界文学史的长河里,永远激越的流淌。

笔者对《诗经》之叠音词进行专论,旨在帮助大家更好的品读和鉴赏《诗经》,感受其中的审美情趣,带大家到一个绮丽优雅的境界。

本文将从对叠音词的内涵、表现形式、性质、作用诸方面进行探微析疑,希望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叠音词之概念叠音词,即同一音节重叠构成的一种双音词。

它又被称作叠字、重言。

叠音词在汉语词汇中很早就已经出现,甲骨卜辞和西周钟鼎铭文已有用例,但使用频率很小,到了《诗经》时代才蔚为大观。

《诗经》中的叠音词与现代意义上的叠音词相比,重在音节上的复叠,而不是词义上的变化,因为他为了强烈表达作品要求的乐感美,重叠反复,悠扬婉转,从而使人如临其境,若声在耳际,景在眼前。

《诗经》本来就是一部可以配曲吟唱的作品。

《论语》载:“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即是从声音方面赞美《诗经》作品的音乐美的。

《史记·孔子世家》亦言:“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同时,《诗经》还能配以一定的舞蹈。

《毛诗序》中有这样的评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如此可以既歌且舞,《诗经》的语言特色确实符合这方面的需求,即语言简洁明快,句式整齐;辞藻优美清丽,琅琅上口;声律和谐合韵,缓急自如。

其中叠音词的作用,功不可没。

在《诗经》时代,汉语词汇还是以单音词为主,但口语中存在很多双音节的单纯词,这些双音单纯词是由语音关联的造词法构成的。

其中那些具有同音重叠、双声或叠韵关系的双音单纯词,极为适应《诗经》的声律要求。

这样,《诗经》的作者们便自然的大量使用叠音词了。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诗经》以古代中国的“诗”为主体,通过对人生、爱情、家国等重要主题的歌颂和表达,展示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情感。

在《诗经》中,叠词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它的应用极为丰富多样。

叠词是指在一个词中重复一个或多个音节,以达到加强表达力,为诗句增添节奏感和韵律美的目的。

叠词在《诗经》中常用于形容诗人对感情的迸发和表达。

比如《卫风·硕人》中就有“硕人其颜,非天子之邦,黄绶百两,迁于九山。

九山之阳,崇丘是翱。

”这首诗中的“硕人”一词通过叠词的手法,使得形容词更加凸显出来,使诗歌具有感染力和生动感。

通过叠词的运用,使得诗歌节奏感更强,也增添了一种特殊的美感。

叠词在《诗经》中也被用来描绘自然景物,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具体。

例如《国风·邶风·四月》中就有“四月维时,序乎上帝。

是月也薪,其人也兹。

”其中的“序乎上帝”、“薪”、“兹”等叠词,通过重复相同的音节,使得诗句中的形容词和动词更加生动鲜明,增强了人们对自然景物的感知和理解。

叠词还可以用来表达诗人对别离、离别的情感,使得诗句更加悲切婉转。

例如《国风·召南·北山有枥》中就有“蔽芾甘棠,勿翦勿割。

南山有台,北山有枥。

”其中的“蔽芾甘棠”、“南山有台”等都是通过叠词来表达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诗经》中的叠词还可以用来强调诗歌表达的内容和意义,使得诗句更加深入人心。

比如《小雅·车辖》中就有“骏马仰秣,岂不正蹏。

如犬如豕,如马如狗。

”这里的“如犬如豕”、“如马如狗”等叠词通过重复的音节,加强了诗歌表达的力度,突出了诗人对中心思想的强调,使得诗句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其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叠词是由相同字形的词语重复使用形成的,通过重复强调一个含义或形象,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下面将从叠词的形式、功能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叠词的形式多样。

《诗经》中的叠词既有完全重复一个字的形式,如《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也有部分重复一个字的形式,如《郑风·风雨》中的“风雨无阻。

”,还有重复连续两个字的形式,如《郑风·野有死麕》中的“死且不僵。

”等。

叠词的形式多样,使得修辞效果更加生动丰富,给读者带来鲜明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叠词在《诗经》中的功能也各不相同。

一方面,叠词可以加强对一种意象或情感的强烈表达。

比如《邶风·击鼓》中的“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通过叠词“击鼓”来表现出战士们奋勇向前的英勇形象;还有《鄘风·采薇》中的“维叶萋萋,载笑载兮,神纷若以。

”,通过叠词“载笑载兮”来表现出女子幸福愉悦的心情。

叠词也可以强调对象的数量或程度。

比如《邶风·击鼓》中的“三兮其有成,朅兮不可胜。

”,通过叠词“三兮”和“朅兮”来强调敌人的众多和无法战胜。

叠词在《诗经》中的应用也产生了独特的效果。

一方面,叠词可以增强作品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比如《国风·卫风·鹿鸣》中的“食野之苹,遂矢其景。

”,通过叠词“食野”和“遂矢”增强了句子的流畅感和韵律美。

叠词还可以使作品的意境更加深刻。

比如《郑风·野有死麕》中的“死且不僵,中心如箭。

”,通过叠词“死且不僵”将死者坚强不屈的精神状态生动地展现出来。

叠词的运用使得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叠词是《诗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形式多样的叠词,可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叠词在《诗经》中的应用丰富多样,既可以增强对一种意象或情感的强烈表达,也可以强调对象的数量或程度,同时还能产生节奏感和音韵美,以及使作品的意境更加深刻。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收录了早期诗歌作品。

在这部诗歌集中,叠词的应用非常丰富,有很多重复的词语和音节,给人一种朴素而又深刻的感觉。

本文就来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叠词在《诗经》中常常用于表达感情和情感。

例如《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这里的“击鼓”、“踊跃”就是叠词,通过重复的动作和音节来强调战士们的兴奋和激情。

又如《旱》:“旱旱山原,旱旱社稷。

”这里的“旱旱”用于修饰山原和社稷,以突出干旱的严重程度和对作物的影响,表达了作者的愁苦之情。

叠词的应用还可以起到增强语感和节奏感的作用。

在古代诗歌中,叠词的重复有时会产生一种回旋的效果,使诗句更加流畅和抑扬顿挫。

例如《黍离》:“黍离之子,乐只君子。

”这里的“黍离”和“离只”是叠词,通过重复的音节和意义来赋予这首诗歌一种舒缓的节奏感。

又如《采蘩》:“采蘩于宇,或升之舆。

”这里的“采蘩”也是叠词,它的重复不仅增强了节奏感,同时也通过这种重复的形式来强调动作的重复和坚持。

叠词的应用还可以起到强化描绘和表达形象的作用。

古代诗歌一般是通过比喻和象征来表达意思,而叠词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加强这种比喻和象征的效果。

例如《卷耳》:“嘒彼(陀螺)卷耳,言私其里。

”这里的“嘒彼”是叠词,通过重复的音节和意义来描绘陀螺旋转的形象,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

又如《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妾之退兮。

”这里的“静女”就是叠词,通过重复的音节和意义来强化女子的安静和深情的形象,使诗歌更加饱满和细腻。

叠词的应用还可以起到增加语义的丰富和层次的作用。

通过叠词的重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词语的意义,使其更加具体和丰满。

例如《载驰》:“载驰载驱,岁亦蹇祁。

”这里的“载驰”和“载驱”就是叠词,通过重复的动作和音节来描述驾车的轰鸣声,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

又如《东风》:“东风被服,四野翕(喜悦)动。

”这里的“东风”和“被服”是叠词,通过重复的词语和音节来形容风的轻柔和服饰的飘动,使诗歌更加具体和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亚科(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02)摘要:《诗经·国风》中有220个叠音词,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

在这两类叠音词中,最多的是形容词,其次是拟声词、副词和动词。

《诗经·国风》中的叠音词的语法功能较之现代汉语,显得单纯,有较强的侧重性。

关键词:叠音词;单纯词;合成词;句法功能中图分类号:H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 2012)05-0161-03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重叠组成的词,前人称之为“重言”、“重文”、“重语”或“叠字”等。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对叠音词进行研究。

《尔雅》中专设《释训》一篇收录同义叠音词;许慎著《说文解字》,“收字10516个,其中重文1163个”,同时还大量引用《诗经》叠音词说解字义。

以后,历代训诂学著作都对叠音词进行过研究,作出了精辟的论述。

现代学者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对叠音词进行了更全面的研究,使我们对叠音词的认识更加清楚。

但是,我们对叠音词的研究还未结束。

笔者最近对《诗经·国风》中的叠音词进行了考察,发现其中的叠音词分类情况较为复杂,其句法功能有很强的侧重性。

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论述。

一一般的古代汉语教材对叠音词的论述都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或者简单地认为组成叠音词的两个字不能拆开来理解。

邵晋涵《尔雅正义》从叠音词的词义与单字字义关系的角度,将叠音词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单举其文,与重语同义者,如肃肃敬也,丕丕大也,只言肃只言丕,亦为敬也大也”。

一类为“单举其文即与重语异义者,如坎坎喜也,居居恶也,只言坎言居,则非喜与恶矣”。

这种观点是比较科学的.本文按照这种观点,将叠音词分为叠音单纯词和叠音合成词两大类。

(一)叠音单纯词所谓叠音单纯词,指由两个完全相同的音节组成一个语素的叠音词。

据笔者统计,《诗·国风》中这样的单纯词为数较多,有146个,占《诗·国风》中叠音词总数的66.3%。

叠音单纯词中,我们最熟悉的当数拟声词,其次是一些形容词和少数副词。

拟声词在《诗·国风》中有31个,多为同音假借。

例如:关关:《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说文·门部》:“关,以木横持门户也,从门卯声。

一关关”为同音假借,或作“响响”,表雎鸠的呜叫声。

坎坎:《诗·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说文·土部》:“坎,陷也,从土欠声。

”“坎坎”为同音假借,犹咔咔、铿铿,拟伐木之声。

丁丁:《诗·周南·兔置》:“肃肃兔置,椓之丁丁。

”《毛诗正义》:“丁丁,椓杙声也。

”《说文·丁部》:“夏时万物皆丁实,象形,丁承丙象人心,凡丁之属皆从丁。

”“丁丁”,为音近假借,也表伐木之声。

喈喈:《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说文·口部》:“喈,鸟鸣也,从口皆声,一日凤皇鸣声喈喈。

”“喈喈”实为摹拟鸡等动物呜叫而专造之字。

叠音单纯词中,形容词最多,有95个。

例如:济济:《诗,齐风·载驱》:“四骊济济,垂辔弥你。

”《说文·水部》:“济水,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诋,从水齐声。

”“济济”,此处假借来形容马美盛的样子。

粼粼:《诗·唐风·杨之水》:“杨之水,白石粼粼。

”《说文·水部》:“粼粼,水生厓石间。

粼粼也,从巜粦声。

”“粼粼”,此处转指水清石净之貌。

悠悠:《诗·唐风·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说文·心部》:“悠,忧也,从心攸声。

”按:“悠悠”本为忧思之貌,此处引申为遥远\长久之意。

在这类叠音词中,或通过“本无其字,依声托声”的假借方法来表本字,或通过词义的转移、引申,或直接用本字本义,其作用一般是描写事物的性状。

叠音单纯词中,副词最少,《诗·国风》中共有6个,例如:僮僮:《诗·召南·采繁》:“被之僮僮,夙夜在兮。

”《说文·人部》:“僮,未冠也,从人童声。

”按:“僮”,本义为未成年的童子,此处“僮僮”用来形容蚕妇假髻高耸的样子。

脱脱:《诗·召南·野有死麇》:“舒尔脱脱兮!”《说文·肉部》:“消肉腥也,从肉兑声。

”《毛传》:“脱脱,舒迟也。

”“脱脱”,意即舒缓的样子。

(二)叠音合成词所谓叠音合成词,指由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单音节语素组成的叠音词。

据统计,这类叠音词在《诗·国风》中共有74个,占《诗·国风》叠音词总数的33.7%。

这类叠音词多为形容词或副词,例如:纠纠:《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屦霜?”《毛诗正义》:“纠纠为葛屦之状,当为稀疏之貌。

”《说文·丩部》:“纠,绳三合也,从糸丩声。

”此处“纠纠”指编草鞋的葛丝纠缠在一起,当为“纠”本义的引申。

悄悄:《诗·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毛传:“悄悄,忧貌。

”《说文·心部》:“悄,忧也,《诗》曰:‘,陇心悄悄。

¨’又《诗·陈风·月出》:“劳心悄兮。

”毛传:“悄,忧也。

”故,此处“悄悄”与“悄”义同。

悠悠:《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

”《说文·心部》:“悠悠,忧也,从心攸声。

”又《诗·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郑笺:“思之哉,思之哉,言已诚思之。

”此处“悠悠”与“悠”义同。

俣俣:《诗·邶风·简兮》:“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说文,人部》:“俣,大也,从人吴声,诗曰:硕人俣俣。

”“俣俣”,此处形容舞师高大英武的样子,与“俣”义同。

除形容词和副词外,还有少量叠音合成词表动作的重复,这类叠音词在《诗经,国风》中共有8个。

例如:采采:《诗·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说文,木部》:“采,捋取也,从木从爪,,”又《诗·周南·芣苜》:“采采芣苜,薄言采之。

”此处,“采采”表示采摘、捋取这一动作的重复,与“采”义同。

招招:《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印否。

”《说文,手部》:“招,手呼也,从手召。

”“招招”此处指反复用手势向人打招呼,与“招”义同。

组成叠音合成词的单音节语素,本身就有实,义,在重叠之后,表示的意义更为丰富,加强了拟情;状物的气势。

需要指出的是,《诗·国风》中大多数叠音合成词的单字与合成词意义相同或相近,但有部分词,意义差别较大或完全不同,如:汤汤:《诗·卫风·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说文·水部》:“汤,热水也,从水汤声。

”此处,“汤汤”显然不是指热水,而是指水大的样子。

晏晏:《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说文·日部》:“晏,天清也,从日安声。

”“晏晏”为温和愉快的样子,与“晏”之本义不同。

二《诗·国风》中叠音词主要就是形容词、拟声词和动词,他们的句法功能较之现代汉语显得单纯而有很强的侧重性。

(一)叠音形容词形容词在甲骨文中主要作定语,也用作状语和谓词。

而到了周代,作谓语和状语也成了形容词的主要功能。

据统计,《诗·国风》中形容词共有161个,而作谓语的就有113个,约占70%;其次是作定语的40个,约占25%;作状语的有8个,约占5%。

作谓语的如:“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诗·卫风·氓》)“汤汤”作谓词,描写水大的样子。

“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诗,齐风,甫田》)“怛怛”作谓词,表忧伤不安的样子。

作定语的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郑风·子衿》)“青青”、“悠悠”作定语。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

”(《诗·邶风·雄雉》)“泄泄”作定语。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诗·鄘风·于旄》)“孑孑”作定语。

作状语的如:“舒而脱脱兮。

”(《诗·召南·野有死麇》)《毛传》:“脱脱,舒迟也。

”“脱脱”作状语。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诗·卫风·伯兮》)“杲杲”作状语。

《诗·国风》中的叠音形容词,多为不能受“很”修饰的状态形容词,也有一些叠音形容词,其单字为性质形容词,但重叠之后由于表示出一定的程度而成为状态形容词,如:(1)青青青迟迟迟很青+很青青—很迟+很迟迟—(2)汤汤悠悠很汤汤—很悠悠—(+表示此种情况成立,—表示不成立)因此,可以说,《诗·国风》中的叠音形容词其功能主要就是描写事物的状态;采用叠音的方式来表达,而不用程度副词加形容词的方式,除了当时词汇不够丰富,语法比较简单的因素之外,诗、歌、舞一体的诗歌创作原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节重叠之后,再加上对偶、押韵等修饰手法的运用,自然产生一种音乐抑扬的美感,自然非常适合吟唱。

(二)叠音拟声词用于摹拟事物声音的拟声词,在《诗·国风》中可以作定语、谓语,也有作状语的,如:“黄鸟于飞,集于灌水,其鸣喈喈。

”(《诗·周南·葛覃》)“喈喈”作谓语。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诗·齐风·卢令》)“令令”作谓语。

“交交黄鸟,止于桑。

”(《诗·秦风·黄鸟》)“交交”作定语。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诗·魏风·伐檀》)“坎坎”作状语。

(三)叠音动词叠音动词在《诗,国风》中数量不多,其句法功能主要是构成动宾结构或作定语,表示动作的重复,读起来简捷明快,音节铿锵,生动形象,如:“采采芣苜,薄言采之。

”(《诗·周南,芣苢》)“采采”构成动宾结构。

“招招舟子,人涉印否。

”(《诗·邶风·瓠有苦叶》)叠音动词“招招”作定语,修饰“舟子”。

《诗经·国风》中叠音词数量繁多,正是民歌民谣的特色。

“《诗》以长言咏叹为体,故重言视他经为多。

”这些叠音词,有形容草木鸟兽虫鱼人物外貌的,有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有摹拟声音的,有表示动作的,运用得精纯自然,恰到好处,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优美动人,抑扬顿挫,而且也能更有效地表情达意。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家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风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物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濂濂拟风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皎日噫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

……虽复历经千载,将何易夺?”这段话,对《诗》中叠音词的作用作了确切的评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