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辅导: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范围
安全生产法规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的内容

安全生产法规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的内容
安全生产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给企业和社
会带来极大的损失。
为了减少这些损失,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有相关的法规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规定了相关内容。
1. 法规定位
根据《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主管人员对安全生产目标的责任。
2.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内容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 隐患的识别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识别。
包
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的老化、工艺流程的不合理、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等方面。
2.2 隐患的评估
对识别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安全风险程度,以确定隐患
的严重程度和紧迫性,为隐患的整改提供依据。
2.3 隐患的整改
对评估确认的重大事故隐患,企业应当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制定整改方案,明
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并及时进行整改。
2.4 隐患的监督检查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对整改后的隐患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整改措施的
有效实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3. 处罚措施
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规规定,对未按照规定进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或者未
按照规定整改的企业,相关主管部门将依法给予处罚,包括罚款、责令停产整顿等。
结语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法规规定履行排查义务,确保安全生产,保障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

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
安全生产是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事关企业生存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一、重大事故隐患的基本情形
1.涉及重大燃烧、爆炸、中毒、坍塌等危险因素,可能导致10人以上死亡的;
2.设备、装置、管线等存在严重缺陷,可能导致10人以上死亡的;
3.作业场所容纳人数超过核定上限50%以上,且未采取相应安全防范措施的;
4.未经批准擅自进行爆破、吊装等高危作业的;
5.其他可能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情形。
二、重大事故隐患的认定程序
1.单位自查或监管部门检查发现隐患线索;
2.成立专家组进行评估,认定是否构成重大事故隐患;
3.对认定的重大事故隐患下达整改指令,并跟踪督办整改情况;
4.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依法实施查处。
三、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要求
1.立即停止违法违规行为;
2.立即消除或控制已发现的重大隐患;
3.全面排查同类隐患,制定整改方案并严格执行;
4.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四、重大事故隐患查处依据
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构成重大事故隐患的,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暂扣或吊销相关许可证件、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提请有关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等处罚。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是关于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的基本内容,旨在加强源头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准确理解重大隐患判定标准

准确理解重大隐患判定标准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一项文件,旨在促进安全生产,严格规范重大事故隐患检查工作,提高重大事故隐患检查的科学性、准确性、可操作性和规范性。
本文将对其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一、重大事故隐患的定义
根据文件的规定,重大事故隐患是指会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安全生产活动中,由于设施、设备或管理有缺陷、技术不健全、操作不当等,容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情况。
二、重大事故隐患的分类
重大事故隐患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二是设施设备安全技术状况较差,容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三是管理措施不足,容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
三、重大事故隐患的等级
重大事故隐患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其中一级隐患具有较强的危害性,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故;二级隐患有一定的危害性,可能导致较大安全事故;三级隐患危害性较弱,可能导致一般性安全事故。
四、重大事故隐患的检查
重大事故隐患的检查应从生产经营活动、防范措施、设施设备状况、操作过程、安全服务、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确保重大事故隐患的精准发现。
五、重大事故隐患的控制
重大事故隐患的控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防止或减少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安全技术管理,改善设施设备安全技术状况;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监督,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以上就是有关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全部内容,通过本文的解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把握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 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
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并公布具体目录, 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 对设前备款予规以定淘以汰外。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应当淘汰的危及 令停产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照
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 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 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 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 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 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 款: (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 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 道路运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
检查依据
法律责任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 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 装、使用、检测、维修、改 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 准或者行业标准。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 范》(GB50160-2009)第 6.3.16条 液化烃储罐开口接 管的阀门及管件的管道等级 不应低于 2.0MPa,其垫片应 采用缠绕式垫片。阀门压盖 的密封填料应采用难燃烧材 料。全压力式储罐应采取防
置紧急切断装置;毒性气体的设施, 设置泄漏物紧急处置装置。涉及毒性 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或
检测、改造和报废不符合国家标 准或者行业标准的。
者二级重大危险源,配备独立的安全
仪表系统(SIS)
六、全压力式液化烃储 罐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注 水措施。
检查内容
六、全压力式液化 烃储罐未按国家标 准设置注水措施。
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规定》 (43号令)第七条 禁止光气、氯气等
(六)使用应当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
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标准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标准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一般隐患与重大隐患如何区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来》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源理上的缺陷。
百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度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2、“重大隐患”、“较大隐患”、“一般隐患”的定义是什么?1、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2、较大事故隐患介于重大事故隐患和一般事故隐患之间,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可能导致较大人身伤亡或者较大经济损失,发现后不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3、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标准扩展资料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煤矿重大安全隐患认定标准

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第一条为了准确认定、及时消除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判定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判定各类煤矿重大事故隐患。
第三条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包括以下15个方面:(一)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二)瓦斯超限作业;(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依照规定实施防突出措施;(四)高瓦斯矿井未建立瓦斯抽采系统和监控系统,或者不能正常运行;(五)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六)有严重水患,未采取有效措施;(七)超层越界开采;(八)有冲击地压危险,未采取有效措施;(九)自然发火严重,未采取有效措施;(十)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设备、工艺;(十一)煤矿没有双回路供电系统;(十二)新建煤矿边建设边生产,煤矿改扩建期间,在改扩建的区域生产,或者在其他区域的生产超出安全设计规定的范围和规模;(十三)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或者及时变更安全生产许可证而从事生产,或者承包方再次转包,以及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十四)煤矿改制期间,未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和安全管理机构,或者在完成改制后,未重新取得或者变更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十五)其他重大事故隐患。
第四条“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矿井全年原煤产量超过矿井核定 (设计)生产能力110%的,或者矿井月产量超过矿井核定 (设计)生产能力10%的;(二)矿井开拓、准备、回采煤量可采期小于有关标准规定的最短时间组织生产、造成接续紧张的,或者采用“剃头下山”开采的;(三)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不达标组织生产的;(四)煤矿未制定或者未严格执行井下劳动定员制度的。
第五条“瓦斯超限作业”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瓦斯检查存在漏检、假检的;(二)井下瓦斯超限后不采取措施继续作业的。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规定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隐患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及相关场所的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工作。
第三条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
第二章安全隐患分类第四条安全隐患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分为以下四类:一般隐患:指对安全生产影响较小,整改难度不大,不会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隐患。
较大隐患:指对安全生产有一定影响,整改需要一定时间或投入,可能导致一般人员伤亡或一定财产损失的隐患。
重大隐患:指对安全生产影响较大,整改难度较大,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隐患。
特别重大隐患:指对安全生产影响极大,整改难度极大,可能导致特别重大人员伤亡或特别重大财产损失的隐患。
第五条安全隐患的分类应综合考虑隐患的性质、影响范围、持续时间、整改难度等因素,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确定。
第三章安全隐患分级第六条安全隐患按照其整改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分为以下四级:一级隐患:指需要立即整改,否则可能导致严重安全事故的隐患。
二级隐患:指需要在较短时间内整改,否则可能导致一般安全事故的隐患。
三级隐患:指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整改,但长期存在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隐患。
四级隐患:指需要长期关注和持续改进,但对当前安全生产影响较小的隐患。
第七条安全隐患的分级应综合考虑隐患的严重程度、整改的难易程度、可能造成的后果等因素,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确定。
第四章安全隐患管理第八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活动及相关场所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记录隐患。
第九条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进行分类分级,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计划。
第十条对一级、二级隐患,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对三级、四级隐患,应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并按照计划进行整改。
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严重威胁员工和设备安全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及其解决方案。
1. 电气设备安全隐患:老化设备、电线老化或临时接线、过载、短路等,容易引发火灾。
解决方案:定期检查设备和电线的状态,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和电线,将电线敷设整齐并合理布线,确保电气设备的可靠性。
2. 危险品泄漏隐患:如化学品、危险气体等泄漏,可能导致中毒、火灾和爆炸事故。
解决方案:加强危险品储存管理,建立专门的危险品储运区域,采取密封、装置报警等措施,定期进行泄漏和泄压装置的维护和检查。
3. 高空坠落隐患:高处作业中没有安全网、护栏或不正确使用安全带等,容易导致坠落事故。
解决方案:制定严格的高处作业管理规定,设置安全网和安全护栏,明确使用安全带的要求,并进行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4. 机械设备运行隐患:机械设备没有定期维护和保养,缺乏安全防护装置,容易导致设备故障和人身伤害。
解决方案:制定设备定期维护和保养计划,加强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的安装和维护,进行员工培训,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操作安全。
5. 消防安全隐患:缺乏合格的消防设备、疏散通道被堵塞、员工对火灾逃生安全知识了解不足等,容易导致火灾事故。
解决方案:配备合格的消防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备的状态,保持疏散通道畅通,开展消防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火灾逃生自救能力。
综上所述,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是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认识,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新安全生产法规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新安全生产法规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全生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我国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
新安全生产法强调了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要求,为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指导与规定。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的意义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实施,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的排查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从而降低发生事故的风险,保障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新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主要内容根据新安全生产法规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建立台账记录: 企业应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详细记录各类安全隐患情况,包括隐患发现时间、处理责任人、整改进度等信息,以便监管部门进行查验。
2.制定排查计划: 企业应依据生产经营特点和安全管理需要,制定定期的事故隐患排查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开展排查工作。
3.加强监督检查: 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追究责任。
4.建立考核奖惩制度: 针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对企业进行考核评定,奖励表现良好的企业,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
推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落实为了推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切实落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强宣传教育力度,引导企业和社会公众重视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的重要性。
•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形成强有力的合力,确保排查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排查治理效率和监管能力。
通过新安全生产法规定的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我们将能够更加有效地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为构建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重大隐患判定标准2023解读

重大隐患判定标准2023解读
一、重大安全隐患判定标准
1、二十条重大安全隐患判定标准如下:
(1)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2)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3)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
【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1、事故隐患分类:包括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
2、排查:隐患的排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分厂(车间)、处室应对各自管辖区域内按照公司《安全检查制度》中规定时间、内容和频次对隐患进行排查,及时收集、查找并上报发现的事故隐患,积极采取措施对隐患进行整改;
3、报告:隐患的报告,发现隐患一般采用逐级报告的方法,即员工
报各部门、车间领导或安技员,各部门、车间报安督办,安督办对各类隐患进行登记分类;
4、整改及其结果:各车间发现或接到员工事故隐患报告后,应立即按照隐患排查领导小组的职责分工组织本单位专业人员对隐患进行核实,并在24小时内作出书面整改意见。
各部门自己能够解决的隐患应立即整改;需其他部门协助解决的,能自己联系解决的自己联系解决,不能自己联系解决的,应立即报安督办,根据隐患的种类移交给相关职能部门,由各职能部门负责进行整改并且对隐患的整改进行全程跟踪监控;
5、奖励办法:报告隐患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年终评先进的重要依据。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规定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规定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是指根据隐患的性质和可能引发的危害程度,对安全隐患进行分类和分级管理。
根据具体的规定可以将安全隐患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1. 重大隐患:可能引发重大事故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安全隐患。
这类隐患的存在和发展可能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2. 较大隐患:可能引发较大事故或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安全隐患。
这类隐患虽然不具备重大事故的威胁,但也需要采取措施及时整改,以防止潜在风险的扩大。
3. 一般隐患:可能引发轻微事故或造成轻微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安全隐患。
这类隐患的危害性较低,但仍需要及时整改,以避免其发展为较大隐患。
4. 清单隐患: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虽然不会引发事故或造成损失,但仍需要整改,以确保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安全。
对于不同级别的安全隐患,应根据其危害程度和紧急程度,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和时间要求,并加强监督和督促,确保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到位。
此外,还应建立安全隐患的台账,记录隐患整改情况,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以持续改进安全管理工作。
第 1 页共 1 页。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范围和内容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范围和内容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范围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作场所环境:包括建筑物、道路、通风系统、消防设施等。
2. 机械设备:包括所有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如生产线、起重机械、发电设
备等。
3. 物质:包括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物品等。
4. 劳动保护用品: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5. 人员安全:包括员工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等。
6. 火灾隐患:包括防火设施的完善性、逃生通道的畅通性、火源和燃料的存放情况等。
7. 电气设备安全:包括电气线路的绝缘情况、用电设备的安全使用情况等。
8. 环境污染:包括噪音污染、粉尘污染、废水废气排放等。
9. 其他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安全标志、应急预案、事故应对措施等。
在进行隐患排查时,要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的内容,全面评估工作场所的安全情况,
及时发现并排除各种安全隐患,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标准

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标准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公共安全事故的隐患。
按照我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对于具有重大安全风险的企业或者项目,应当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价与控制措施,并组织进行隐患排查。
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包括以下几方面:1. 设备设施隐患:包括设备老化、磨损、故障频发等问题,以及相关设施的设计不合理、存在缺陷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设备事故、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的发生。
2. 生产工艺安全隐患:包括工艺流程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作业人员操作不当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化学品泄漏、有毒有害物质暴露等危险,对人员和环境造成重大威胁。
3. 员工安全隐患:包括员工缺乏相关安全培训、个人防护措施不到位、违章操作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工伤事故的发生,对个人和企业造成伤害。
4. 管理制度隐患:包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未能有效执行制度、缺乏应急预案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后无法及时应对,扩大事故损失。
针对以上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了相应的标准和要求:1. 设备设施标准:明确设备使用年限、检修周期和方法,要求设备安全保护措施完备,能够及时排除故障,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2. 工艺流程标准:要求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安全程序操作,防止危险物质泄漏和暴露。
3. 员工安全标准:要求提供全面的安全培训,确保员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并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工具。
4. 管理标准:要求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权限,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危险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综上所述,对于安全生产重大隐患的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从设备设施、生产工艺、员工安全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控制,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试行)

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试行)第一条为了准确认定、及时消除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违法行为,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认定。
第三条 "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矿井全年产量超过矿井核定生产能力的;(二)矿井月产量超过当月产量计划10%的;(三)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布置3个(含3个)以上回采工作面或5个(含5个)以上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的;(四)未按规定制定主要采掘设备、提升运输设备检修计划或者未按计划检修的;(五)煤矿企业未制定井下劳动定员或者实际入井人数超过规定人数的。
第四条 "瓦斯超限作业",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瓦斯检查员配备数量不足的;(二)不按规定检查瓦斯,存在漏检、假检的;(三)井下瓦斯超限后不采取措施继续作业的。
第五条"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依照规定实施防突出措施",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未建立防治突出机构并配备相应专业人员的;(二)未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和抽放瓦斯系统,未设置采区专用回风巷的;(三)未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的;(四)未采取防治突出措施的;(五)未进行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的;(六)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七)未按规定配备防治突出装备和仪器的。
第六条 "高瓦斯矿井未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和监控系统,或者瓦斯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1个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大于5米3/分钟或1个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于3米3/分钟,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而未建立抽放瓦斯系统的;(二)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达到《煤矿安全规程》第145条第(二)项规定而未建立抽放瓦斯系统的;(三)未配备专职人员对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进行管理、使用和维护的;(四)传感器设置数量不足、安设位置不当、调校不及时,瓦斯超限后不能断电并发出声光报警的。
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判定标准

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安全生产是企业运营的基础,也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为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来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
本文将详细介绍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隐患判定标准,以帮助企业识别和防范潜在的安全风险。
1. 重大隐患的定义根据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重大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严重伤亡事故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安全隐患。
这类隐患一旦发生,后果往往非常严重,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并采取紧急措施予以消除。
2. 常见重大隐患类型- 设备设施类:包括老化、损坏的设备,未经定期检查和维护的特种设备,以及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建筑结构等。
- 操作管理类:指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如无证上岗、违章指挥、违规操作等。
- 环境因素类:如工作场所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易燃易爆物质的管理不善,以及不良的工作环境等。
- 应急管理类:缺乏有效的应急预案,应急设施和装备不齐全,或应急演练不到位等。
3. 重大隐患的判定原则- 科学性原则:依据专业知识和技术标准进行判断。
- 客观性原则:基于事实和数据进行评估,避免主观臆断。
- 及时性原则:一旦发现重大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4. 重大隐患的判定流程1. 隐患排查:通过日常的安全检查和专项检查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
2. 隐患评估:对发现的隐患进行分类和风险等级评估。
3. 隐患报告:将评估结果上报给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4. 隐患整改: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
5. 整改验收:完成整改后,由相关部门进行验收确认。
5. 法律后果与责任追究对于未能及时发现或整改重大隐患的企业,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可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停产整顿、吊销许可证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等。
结语安全生产关乎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通过上述重大隐患判定标准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企业和员工的根本利益。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范围和内容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范围和内容第一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范围和内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范围和内容(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3)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交纳等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4)企业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置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5)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6)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7)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8)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的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9)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10)新建、扩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执行情况;(11)道路设计、建设、维护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等情况;(12)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治和治理情况等。
第二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来安县气象局2008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方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和来安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第一次会议精神。
为落实推进“隐患治理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特制定《来安县气象局2008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方案》。
一、工作目标在2007年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全面排查治理本单位、全县建筑物防雷安全事故隐患,狠抓隐患整改工作,进一步深化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为实现我县社会经济又好有快发展转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范围和内容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范围和内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是指在企业、工厂、建筑工地等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的安全隐患的检查、排查和整改工作,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消除安全事故,保障工人安全。
安全生产隐患检查的范围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 生产设备的安全性检查。
检查生产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设备是否经过定期保养维护,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2. 作业环境的检查。
检查工作现场是否符合安全环境要求,如空气质量、光照度等。
3. 人员行为的检查。
检查员工是否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佩戴好防护设备,是否在操作设备时存在安全隐患。
4. 物料储存的检查。
检查企业的物料储存情况,防止不当储存造成安全隐患。
5. 应急预案的检查。
检查企业是否制定了应急预案,并进行了演练。
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面对疏漏问题及时处理。
在排查工作中可能出现疏漏问题,需要及时发现并加以处理,避免其发生安全隐患。
2. 向相关人员汇报工作。
排查结果需向责任人进行反馈,让他们了解排查的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
3.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通过增加员工安全意识来减少事故发生,如及时通报近期的安全事故,进行安全培训等。
4. 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虽然重要,但效果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上来,如加强安全教育、在设备上安装安全装置等。
在日常工作中,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有效的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能够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减少事故的发生,加强企业的安全防范工作。
隐患排查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秩序、社会稳定和企业合法权益等多方面问题。
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
针对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工作,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应制定与其主营业务相适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制度加以落实。
制度要详细规定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职责与权利、隐患排查及整改、安全培训和事故处理等方面。
安全生产法和重大安全隐患

安全生产法和重大安全隐患安全生产法和重大安全隐患引言:安全生产法和重大安全隐患是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的法律和问题。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分别介绍安全生产法以及重大安全隐患,旨在提高人们对于安全生产法和重大安全隐患的认识和意识。
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是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而制定的法律。
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1日颁布,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基础法律。
该法共分为六章,具体规定了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责任、安全生产基础与建设、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监督、法律责任以及附则等内容。
安全生产法的出台是我国国家安全政策的一部分,旨在加强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减少和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根据安全生产法,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整改等工作。
重大安全隐患: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潜在风险。
重大安全隐患往往是由于企事业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缺陷,导致重大事故可能性的增加。
重大安全隐患的种类繁多,如化学品储存不当、高空作业安全措施不到位、作业人员缺乏安全培训等。
重大安全隐患不仅给企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造成人员伤亡甚至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发现和解决重大安全隐患是企事业单位的重要任务之一。
结论:安全生产法和重大安全隐患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法律和问题。
安全生产法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要求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责任制度。
重大安全隐患是由于安全生产管理不善而导致的潜在风险,必须及时发现和解决。
为了减少和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我们应积极宣传安全生产法,提高人们对于安全生产的认识和意识,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监管和监督力度,促使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重大安全隐患的发生,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法规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及时向

安全生产法规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根据我国《安全生产法》,各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重视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工作,确保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稳定。
特别是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单位需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整改和处理,以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事故隐患排查事故隐患排查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单位需要定期组织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隐患进行全面排查。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场所环境安全:对单位的场所环境进行检查,包括建筑结构安全、消防通道畅通、安全出口设置等。
2.设备设施安全:对生产设备、机械设施等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性能。
3.作业流程安全:对生产作业流程进行全面审查,排查潜在的作业风险点,制定安全作业规程。
4.从业人员安全: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事故隐患治理发现事故隐患后,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和治理。
具体包括:1.立即停止相关作业:一旦发现事故隐患,需要立即停止相关作业,避免造成事故扩大和加重。
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专项治理:针对不同的隐患,需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专项治理,确保治理效果。
3.整改计划落实: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限,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4.加强监督检查:整改完成后,需要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治理。
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如果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单位需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汇报隐患情况和治理措施。
上级主管部门会根据报告情况进行指导和督促,确保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总之,安全生产是每个单位的基本责任,排查和治理事故隐患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是单位应尽的法定义务,也是为了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单位应当充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安全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生产法辅导: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范围第五章安全生产行政法规
第二节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大纲要求:
第二节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一、掌握重大安全隐患的范围;
二、熟悉煤矿行政许可的规定;
三、熟悉停产整顿的规定;
四、了解关闭煤矿的要求;
五、了解违反本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本讲大纲变化情况:无变化
本讲要点:
1、安全隐患的范围
2、煤矿行政许可
3、停产整顿的规定
内容讲解:
2005年9月3 日国务院第446号令公布《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以下简称特别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并排除煤矿安全生产隐患,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安全生产。
一、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范围
当前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主要来自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煤矿安全违法行为。
如果这些隐患和行为得不到及时排除和纠正,必将引发煤矿生产安全事故。
过去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虽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防范作出了一些规定,但并没有对其作出过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使得煤矿安全管理缺乏严格的法律规范。
“隐患险于明火”。
要从根本上防止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必须防患于未然,加强对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和治理。
因此,《特别规定》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总结大量煤矿生产事故教训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了需要重点预防的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应当纠正的违法行为。
这就为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提供了法律依据。
《特别规定》第八条第二款明确列举了15种必须排除的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应当及时改正的严重违法行为。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治理规定》又从实际出发,将《特别规定》明确的15种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应当及时改正的严重违法行为具体化为60种。
《特别规定》列举的15种必须排除的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应当及时改正的严重违法行为是:
(一)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的;
(二)瓦斯超限作业的;
(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依照规定实施防突措施的:
(四)高瓦斯矿井未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和监控系统,或者瓦斯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
(五)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的;
(六)有严重水患,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七)超层越界开采的;
(八)有冲击地压危险,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九)自然发火严重,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十)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设备、工艺的:
(十一)年产6万吨以上的煤矿没有双回路供电系统的:
(十二)新建煤矿边建设、边生产,煤矿改扩建期间在改扩建的区域生产,或者在其他区域的生产超出安全设计规定的范围和规模的:
(十三)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从事生产的,或者承包方再次转包的,以及煤矿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的:
(十四)煤矿改制期间,未明确安全生产负责人和安全管理机构的,或者在完成改制后,未重新取得或者变更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
(十五)有其他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