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class)
地球概论教学PPT
天体系统从小到大: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星系群——星系团——总星系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星系团
星系群
1.银河系
银河结构示意图
(1)侧视 (2)俯视
2.太阳系 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卫星、彗星、 流星体、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和大行星轨道构成太阳系结构的 骨架。大行星的轨道具有近圆性、共面性 和同向性。
郑志秀
本课程基本内容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3学时) 二、地球的结构(7学时) 三、地球的运动(4学时) 四、地球的物理性质(2学时)
本课程基本内容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 2.天体系统
二、地球的结构 三、地球的运动 四、地球的物理性质
本课程基本内容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地球的结构
1.地球的圈层结构 2.地球的表面结构
行星的分类:
内行星 类地行星 外行星 类木行星
水 金 地 火 小 木 土 天 行 王 星 星 球 星 星 星 星 星
巨行星
地内行星
海 王 星
远日行星
地外行星
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天体。太阳系 八大行星除水星和金星外,都有卫星。 彗星:就是在偏心了很大的轨道上 绕太阳运行的冰冻物质。它的奇特外表, 是通过近日点前后的暂时现象。 流星体:就是行星际空间绕太阳运 行的微小天体。
一线潮
交叉潮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以其巨大的质量所产生的强大引 力控制着地球的运行,地球的公转引 起了季节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是地球表面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 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许多自然现象 起决定性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也很大,它是 联系日地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纽带。
地球概论第六章
三、 地理纬度和地心纬度
q 地理纬度是地面法线同赤道面的交角q 强调弧的度数q 地心纬度是地球半径同赤道面的交角q 强调弧所张的球心角q 地理纬度>地心纬度q 因经线曲率自赤道向两极递减q 南北纬45度, 二种纬度的差值最大(11 32 ) q
因南北纬45度的经线曲率是平均值, 是两种纬度间差值持续增加的终点和持续减小的起点
二、 地球内部的热源和温度的演变
q 地面热能来源: 太阳 + 地球内部 q 地球内部热源v 地内物质因受到压缩增温而放出热量;v 内物质分异成地壳、地幔和地核过程中,重物质下沉轻物质上升,因降低重力位能而产生大量热能;v 而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过程中所消耗的动能一部分转化为热能。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15
3.31
2 878
5.62
外核
2 878
9.89
5 161
12.70
内核
5 161
12.70
6 371
13.00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地球的质量和密度
一、 地面重力及其纬度分布地面重力因纬度而不同, 其原因是由于地面上的引力和自转的惯性离心力, 都因纬度而不同。地面上的引力两极最大、赤道最小。二、 地球内部的重力q 地面以上, 重力因高度而不同q 地面以下, 重力因深度而不同
v 大西洋;v 印度洋;
v 边缘海
v 北冰洋。
。
q 大洋海底地形的共同特征v 大洋边缘有海陆间的过渡地带;v 大陆架向海的一方有大陆坡; v 海盆是大洋的主体部分。
第十五节 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
磁轴
一、 地磁和地磁要素磁北极磁极磁南极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课程编码:1201300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时数:54学分数:2.5考核方式:考试制订日期:2004年执笔者:谢献春《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地球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Earth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范围:04地理科学其中:实验/实践学时:9学时先修课程:无制订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审核者:林媚珍一、教学大纲说明(-)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根据全国高师或综合大学《地球概论》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的,结合中学教学和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参照现行的高中地理课本的教学内容,介绍现代天文学的基本知识和最新成就,包括、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以及宇宙学、天体起源、地外文明等内容,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本课程授课一学期,每周3学时, 总计为54学时。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及其宇宙环境;使学生理解天体运动规律及其运动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掌握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
并通过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通过学习了解开展天文活动的方式、方法;掌握组织野外天象观测方法和技能。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采用CAI课件、录象、VCD、幻灯、投影等电化设备等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感性认识,结合较大量的实验实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锻炼综合技能。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后续课程主要有:气象与气候学、自然地理学等(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简明天文学教程》作者:余明等科学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教学参考书:《地球概论教程》作者:刘南等科学出版社《地球概论》作者:金祖孟高等教育出版社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地球与天球第一节地球坐标\地球自转与地理坐标二、地球是的方向和距离第二节天体与天球坐标、天体和天体系统:天休概念及主要天体简介;天休系统概念和主要的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概论课件
并且距赤道愈远,圆半径愈小,到两极变成点。 南北极点是特殊的纬线圈。 经线和经圈 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同地球表面相割的大圆称经 圈。 所有经圈均通过两极并被两极分割成两个1800的 半圆,称经线。
二、地球上的方向和距离
1、方向
l 天顶、天底:由观测者所在的点做铅垂 线,向上延长与天球的交点称天 顶,记Z, 向下延长与天球 的交点叫天底,记Z′
l 天赤道:地球上的赤道无限扩展与天球 相交的大圆;记做Q,Q′。
l 地平圈 :通过地心即天球的球心与铅垂 线垂直的平 面,叫地平面称 E,S, W, N
天 球 坐 标 圆 圈 系 统
③第二坐标系黄道坐标系
黄纬不同于赤纬, 黄经不同于赤经。
沿天赤道逆时针方向0°—360°,也可0h—24 h 特殊的赤经圈: 二分圈:过春分点、秋分点的赤经圈,分春分圈、秋分圈 二至圈:过二至点的赤经圈。
4、黄道坐标系
l 基本圈是黄道,基本点是黄北极、黄南极。 l 平行黄道面在天球作无数小圆称黄纬圈。
黄纬度量:黄道为零点 0°—90°( K) ,到; 0°— -90° (K′) l 通过黄极作无数大圆称黄经圈。 黄经 a 的度量:春分点为起点,沿黄道逆时针量算 0°—360°,黄经、黄纬是固定不变的。
5
仰极高度(NP)即北点的极距,天顶的赤纬(QZ) 即上点的天顶 距均等于地理纬度 即:仰极高度=天顶的赤纬=地理纬度
②第一赤道坐标和第二赤道坐标
同一天体的赤经与当时当地 的时角之和等于上点的赤经,
即春分点当时的时角 S=ax +tx
这种关系式用于计算恒星时
天津:39°08′N,117°10′E 。
公选课《地球概论》简介及教学进程
公选课《地球概论》简介及教学进程主讲:靳海亮一、课程编号、类别与授课学时课程编号:601020101类别:自然科学类授课学时:16学时二、课程教学内容《地球概论》的内容是关于行星地球的基础知识,分为两个方面,即地球的天文学和地球的物理学。
前者主要讲述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四季五带、历法和时间),以及地球和月球的关系(日月食与天文潮汐),这是本课程的重点所在;后者简要讲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内外结构以及它的物理性质。
地球的天文学还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
从远到近,由大及小,这部分普通天文学知识,被概括为恒星和星系,太阳和太阳系,月球和地月系。
此外,为了地理定位和表示天体——特别是太阳和月球的视运动。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性质、特点、形成和运动规律,以及各种天文、地理现象的特点和成因。
课程的任务是阐述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特征和规律,阐述行星地球整体的知识,解释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性质、特点、形成和运动规律以及各种天文、地理现象的特点和成因。
揭示这些规律同地球自然环境形成的本质联系及制约全球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宇宙因素。
三、课程修读要求1.先修课程:2.适合专业、年级:所有专业各年级学生四、教学进程说明:每次课2学时五、参考资料(至少5本、种)[1] 《地球概论》金祖孟陈自悟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 《地球概论》徐庆华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 《地球概论教程》徐宝棻、应振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4] 《行星地球概观》刘南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5] 《地球概论》刘南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6] 《地球概论参考资料》徐宝棻、应振华编著陕西师大出版社。
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一、《地球概论》的内容是关于行星地球的基本知识。
它讲述的是地球的整体而其他课程讲的是关于地球的某一圈层,如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二、《地球概论》的内容包括○1地球的天文学:讲述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四季五带,历法和时间),以及地球和月球的关系(日月食与天文潮汐);○2地球的物理学:讲述地球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以及它的物理性质。
三、地球的天文学还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
从远到近,由大及小,这部分普通天文学知识,被概括为恒星和星系,太阳和太阳系,月球和地月系。
此外,为了地球定位和表示天体——特别是太阳和月球的视运动,《地球概论》首先讲述的是地球坐标和天球坐标。
四、1、经线: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即经线。
2、纬线: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即纬线。
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3、春分点:黄道和天赤道的交点,第一、二赤道坐标的起点4、白道:月球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及白道。
五、天球和天体1、天球:以地心为球心,以无限远为半径的假象球体,表示天体运动的工具。
2、天球的视位置:从测站中心到天体的连线在天体上的交点,即天体在天体面上的投影点。
4、天球的周日运动:对于地球观测者,天体围绕我们以与地球自转相反的方向(向西)和相同的周期(1日)旋转。
6、地平圈: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体相隔而成的天体大圆,它把天球分成可见和不可见两部分。
7、黄道与天赤道的两个交点为二分点(黄对于天的升交点为春分点,降交点为秋分点),黄道的两个远距点为二至点(北至点为夏至点,南至点为冬至点),天对于黄的两个远距点称为无名点。
8、中天:天体在周日视运动过程中其高度和方位角都在不断改变,当天体恰在观测者子午圈位置时,叫做天体中天。
每个天体每天都有两次中天,当天体高度达到最大时的中天,亦即距天顶较近的中天叫上中天。
当天体高度达到最小时的中天,亦即距天底较近的中天,叫下中天。
地球概论 绪论
8 、 《时间简史》 ,史蒂芬·霍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年。
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
9 、其他天文学方面的普及读物。
《地球概论》这门课与天文学密切相关。它所讲的是地球整体,把地球作为一个动态的天体,整体地讲地球。
二、《地球概论》的讲授内容
《地球概论》讲三方面的内容:
1 、地球物理学基本知识
主要讲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的基本结构;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的演变等。
2 、普通天文学基础知识,即一般天文学知识。
三、《地球概论》的特点
1 、涉及知识面广泛、深入。 要求有比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比较容易理解。尤其是在进一步学习时,更需要有较深的空间几何与天体物理知识。
2 、研究对象是动态的天体。 无论是太阳、地球、月球、恒星等,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因此,我们要用“动”的观点来学习。
主要讲天球;天体概述(恒星、行星、卫星等);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地球和地理坐标;天球坐标系等。讲这些内容主要是要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
3 、地球的天文学基本知识
主要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地理现象(时间、历法、四季和五带等)。还讲地球的卫星——月球和人造卫星,以及月球与地球的相互作用(如日、月食、天文潮汐等)。
绪 论
一、《地球概论》的学科范畴与研究对象
《地球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是关于地球整体的基础知识。因此,它 属于地球科学范畴 。
基础科学有六门,它们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和生物学。 Βιβλιοθήκη 其中的地学就是地球科学。
地球概论大纲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地球概论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地球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它主要阐述宇宙中各种天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同地球环境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学习其它地球科学的课程提供地球整体的知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二)教学目的通过《地球概论》的学习,掌握地球天文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认识它们对地理环境形成过程的重要意义。
掌握一般天象的形成原理和观测一般天象的基本技能,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四)教学方式讲授及视频资料演示(五)考核要求1.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期末考试实行闭卷考试。
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课后作业20%,讨论10%,考勤10%)2.考题设计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都是考题的重点,试题覆盖到每一章,适当的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等题型。
二、本文第一章地球坐标与天球坐标教学要点:地理坐标、天球坐标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地理坐标(2学时)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地球上的方向和距离;经度和纬度;地理坐标。
第二节天球坐标(6学时)天球和天穹;天球的视运动;天球上的圆、点、方向和距离;球面和地平坐标系。
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地理坐标的基础上,了解四大天球坐标系的内涵及相互联系。
考核要求:1.地理坐标和天球坐标的相关概念(理解)2.经度、纬度和各种坐标系的内涵及地理意义(掌握)3.各种天球坐标系之间的区别(了解)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要点:恒星和星系、太阳和太阳系、月球和地月系教学时数:1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恒星和星系(4+2学时)恒星及其自行;恒星的发光和光谱;多普勒效应;恒星的亮度和光度;恒星的多样性;恒星的演化;银河与银河系;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河外星系;宇宙和天文新发现。
地球概论全部
内容简介:《地》分为两个方面,即地球的天文学和地理的物理学。
前者主要讲述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四季五带、历法和时间),以及地球和月球的关系(日月食与天文潮汐),这是本书的重点所在;后者简要讲述地球的形状,内部结构以及它的物理性质。
1经线: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面而成的圆,即经圈纬线:一切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即纬线经度:(二面角)本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形成的夹角纬度:(线面角)本地法线同赤道的夹角地理坐标系:度量全球各地的地理坐标,需要一个统一的制度,叫地理坐标2天球:天球就是一个以地心为球心,以任意为半径的一个假象的球体,天文学用作表示天体视运动的辅助工具。
地平圈: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天赤道:打球赤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黄道:地球公转的轨道片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也是太阳周日远动的视行路线。
3地平坐标系:表示天体在天空中的高度和方位1)圆圈系统:地平圈、子午圈(通过南点和北点)、卯酉圈(通过东点和西点)2)基本要点:a基圈是地平圈b南点是原点,始圈是午圈c地平纬度称高度,是天体相对于地平圈的方向和角距离d地平经度称方位,是天体所在的地平经圈相对于午圈得方向和角距离4第一赤道坐标系:(时间坐标系)用于时间度量圆圈系统:天赤道、子午圈、六时圈(通过东点和西点的赤经圈)基本要点:a基圈是天赤道b原点是上点,始圈是午圈c纬度是赤纬,是天体相对于赤道的南北方向和角距离d经度称为时角,是天体所在的赤经圈相对于午圈的方向和角距离5第二赤道坐标系:表示天体在天球上相对不变的位置,用于编制星表圆圈系统:春分圈、秋分圈基本要点:a基圈是天赤道b原点是春分点始圈是春分圈c纬度是赤纬d经度称赤经,天体所在的时圈相当于春分圈的方向和角距离6黄道坐标系:表示日月行星在星空间的位置和运动圆圈系统:黄经圈、黄纬圈、无名圈(通过二分点的黄经圈)基本要点:a基圈是黄道b原点是春分点,始圈是无名圈c纬度称黄纬d经度称黄经7恒星时:天体的中天时刻,要按其赤经的次序而定,且中天恒星的赤经即为当时的恒星时。
地球概论教学大纲
地球概论教学大纲《地球概论》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Theory of Earth 课程代码:0707012021总学时数:64 其中讲课学时: 48 实验学时:16 总学分数:4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授课对象:地理科学类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教学目的、任务《地球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的一门先行的基础课程。
地理科学专业有一系列地学课程,《地球概论》要为其它地学课程提供地球整体知识,即提供关于地球系统科学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提供同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和变化以及与地球运动参数有关的天文知识。
着重阐述地球的整体知识,为以后将要学习的课程奠定基础;培养本科生能够胜任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地球概论》是地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以及地球和月球的关系;地球的形状大小,内外结构以及它的物理性质。
从而掌握有关地球的整体知识(地球的天文学和地球的物理学)、外部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球表面能量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规律性。
使学生确立科学地宇宙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地球概论》的课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如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其相互关系的知识,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历法和时间的知识,日、月食和天文潮汐的知识。
《地球概论》的课外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如下的基本技能,即认识主要星座,并且在其中识别行星,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面和行星,从而为中学地理课程提供地球整体知识,同时使师范生在走上教学岗位后能带好中学的第二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可以通过对日月星辰的位置变化观察,来帮助学生理解天体运行的状况,特别是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状况,通过对月相圆缺的观察,帮助学生理解日、月、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现象的成因。
要求学生养成细心观察、逻辑判断、正确结论的学习习惯。
地球概论
天球:以地心为球心,以任意远为半径的假想球体,表示天体运动的辅助工具。
仰极:天球的南北。
一个在地平以上,叫做仰极。
另一个在地平一下,叫做俯极。
对于北半球来说,仰极就是天北极。
恒星时:天体离开上中天的时间。
回归年:太阳连续两次回归在同一恒星的方向上,长度是365.2564日。
留:由顺行转为逆行或由逆行转为顺行时,天体在天球上停止不动,称为留。
太阳日:太阳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的周期,平均长度24小时。
白道:月球的公转轨道面。
顺行:行星的视行路径,有时与太阳的周年运动方向一致。
第二赤道坐标系:天赤道,二分圈,二至圈。
决定昼夜长短的因素:当地地理纬度和当时的太阳赤纬。
全食的4个时相:初亏,食既,生光,复圆。
引潮力:一地所受天体引力同全球平均引力的差值。
地理坐标的基圈:赤道,始圈,本初子午线。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表示天体亮度等级的叫视星等,表示光度等级的叫绝对性等。
月相变化的因素:太阳的照射方向,地球的观测方向。
太阳高度决定于:太阳赤纬。
当地纬度,当地太阳时。
恒星时=春分点的时角、太阳时=太阳时角+12 时日食过程就是月轮向东赶超并掩蔽日轮的过程;月食就是月轮向东赶超地球本影,从而被掩蔽的过程。
潮汐的基本周期:每太阳日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每朔望月两次大潮和两次小潮。
赫罗图的结构和意义:光谱光度图也叫赫罗图,它以恒星的光谱性为横坐标,光度为纵坐标,每颗恒星在图上都占有一定的位置。
①求主序星的距离:只需要知道恒星的光谱型,就可以在赫罗图上得知其光度,在根据恒星的视亮度,得知其距离。
②反应恒星的演化进程演化机制模型,诞生,主序星,红巨星,变星,新星,致密星。
开普勒:①所有的星星分别在大小不一的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在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②行星的矢径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③任何两个行星围绕太阳的公转周期的平方比等于这两个恒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比。
极移和劲动:①移不受外力作用,自转轴在地球体内自由摆动,运动轨迹复杂,极移不改变天极和天赤道的位置,只能使地理坐标发生微小的变动。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普通天文学基础知识、地球天文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以后将要学习的课程奠定基础。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理解它们在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为以后从事中学地理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简易天象观测的基本技能,培养空间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借助对日月星辰位置变化的观测,理解天体运行的状况,养成细心观察、逻辑判断、正确结论的学习习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学生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发展观,认真对待地球、呵护地球环境,建立和谐人地关系,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3
4
5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金祖孟、陈自悟.地球概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主要参考书
余明.地球概论(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胡中为、朱慈墭等.天文学教程(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
《地球概论》教学大纲
《地球概论》教学大纲主讲曾承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地球概论2、课程类别:必修3、适用专业:地理科学4、课程地位:专业基础课程5、总学时:60学时6、总学分:47、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目标《地球概论》是地理科学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分为两部分,即地球的天文学和地球的物理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关于行星地球的基础知识,包括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地球和月球,以及地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并通过现代宇航工业发展中一些典型案例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状况,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精神、国际主义精神,从而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添砖加瓦,为世界宇航事业发展出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能判读地球经纬度和第一、第二赤道坐标。
重点:地理坐标和天球坐标的判读;难点:天球坐标的判读。
第一节地理坐标1、经线和纬线2、经度和纬度第二节天球坐标1、天球2、天球坐标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1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能识别常见天体。
重点:星系、太阳系、地月系;难点:星系。
第三节恒星与星系1、恒星2、星系第四节太阳和太阳系1、太阳2、太阳系第五节月球和地月系1、月球2、地月系第三章地球的运动(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证据、规律和后果。
重点:地球运动的规律和后果;难点:地球运动的后果。
第六节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及其证明2、地球自转的规律性3、地球自转的后果第七节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及其证明2、地球公转的规律性3、地球公转的后果第四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包括四季、五带、历法和时间。
重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难点:历法和时间。
第八节四季和五带1、太阳的回归运动2、昼夜长短3、太阳高度4、地球上的四季5、地球上的五带第九节历法1、历法概说2、阴历3、阴阳历4、阴历第十节时间1、时间和时间单位2、钟表时刻与量时天体3、钟表时刻与地方经度第五章地球和月球(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规律;掌握海洋天文潮汐的成因和规律及作用。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31301001课程名称:地球概论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Earth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4学分: 4适用对象: 地理科学本科专业先修课程:无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地球概论》是地球系统科学基本物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第一门基础课。
它是对全球概括性论述的一门学科,它的内容是关于行星地球的基础知识,内容首先是天文学,其次是物理学;地球的天文学还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概论》起着为其它学科开路的作用,在《地球概论》以后,地理专业还有一系列地理课程。
《地球概论》的任务,首先在于为所有这些课程提供关于地球系统科学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提供同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和变化以及与地球运动参数有关的天文知识。
关于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础知识也是中学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和难点所在。
因此,作为以培养中学地理教师为主要任务的高师地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地球概论》课程也是为中学地理教学服务的。
同时,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关于天体和宇宙的知识在内,都是人类认识自身生存环境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都是同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相联系的。
因此,《地球概论》的教学,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方面,在科学普及宣传方面,起着有益的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地球概论》的教学力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明有关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础知识,以地球和天体运动的客观事实,揭示自然界的相互联系和运动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从现象到本质的辩证过程。
《地球概论》的教学力求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务使教学内容符合高师地理系地理专业和其它专业以及中学地理教学的需要;对于天文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注意适可而止。
《地球概论》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如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其相互关系的知识,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历法和时间的知识,日、月食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第一节地理坐标1.经线1O为111.1km2.地理上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在读取和书写地理坐标时,总是纬度在先,经度在后;数字在线符号在后。
3.经线等于经圈的一半,纬线等同于纬圈。
第二节天球坐标1.天体周日运动行经的路线叫周日圈。
天体愈接近天极,其周日愈小;离极愈远,周日愈大。
这里要先提请注意:天体的周日圈,就是它所在的那条赤纬圈。
2.天球上有三个基本大圈:地平圈、天赤道、黄道1)地平圈的两极是天顶(Z)和天底(Z’)2)天赤道的两极是天北极(P)和天南极(P’)3)黄道的两极是黄北极(K)和黄南极(K’)4)天赤道与地平圈的两个交点是东点和西点。
东西南北四点是地平圈的正点。
5)地平圈对于天赤道的二个远距点是南点和北点。
6)天赤道对于地平圈的两个远距点是上点(Q)和下点(Q’)。
7)天赤道与黄道的交点称二分点(春分点,秋分点)8)子午圈的两极是东点和西点。
9)卯酉圈的两极是北点和南点。
10)六时圈的两极是上点和下点。
11)子午圈与地平圈的交点是北点和南点。
12)子午圈与天赤道的交点是上点和下点。
13)子午圈与卯酉圈的交点是天顶和天底。
14)子午圈和六时圈的交点是天北极和天南极。
3.在天外俯视天北极,天球周日运动(向西)是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地球上仰视天北极,则天球周日运动(向西)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4.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的联系:仰极高度=天顶赤纬=当地纬度。
5.基圈和始圈上的点,其纬度或经度为零;极点的纬度为900,经度则为任意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三节恒星和星系1.恒星都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2.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α(中文名南门二),其距离是4.22光年。
距离地球最近的是太阳。
3.标准距离(10秒差距)下的恒星亮度称绝对亮度,其星等叫绝对星等。
1秒差距(1PC)=3.26光年4.赫罗图的一项应用,是求主序星的距离。
只需要知道恒星的光谱型,便可以从它的赫罗图主星序的相应位置,直接得知其光度,再根据恒星的视亮度,就能按平方反比定律求知其距离。
(位于主星序上的恒星则被称为主序星)5.我们太阳(或太阳系)的位置,很接近银河系赤道平面(即银道面)。
太阳的位置距银心约2.4万光年,向银心所在方向(在人马座),太阳距银盘边缘约6.4万光年。
6.我们的太阳率领其行星家族,向着天空中武仙座方向(近织女星)前进,这个方向所指的点,被称为奔赴点。
7.像银河系这样包含大量恒星的天体系统,被叫做星系。
所有这些星系(除银河系以外)称河外星系。
8.一等星与六等星,星等相差5等,他们的亮度相差100倍。
比5等星亮100倍的星是0等星。
第四节太阳与太阳系1.平均来说,在日地处于平均距离,太阳光垂直照射并排除大气影响的条件下,地面上单位面积每分钟所接受的太阳热量为8.16焦耳。
这是一个重要的数据,被称为太阳常数。
2.太阳大气可以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光球是太阳大气的低层;色球是中层;日冕是外层。
3.黑子和光斑在光球层上;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上。
4.太阳系由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组成,除了行星和卫星外,太阳系的成员还包括彗星和流星体。
5.下半夜的流星比上半夜的多而且明亮?原因:下半夜的流星是与地球迎面相遇(速度高)或地球赶上流星(出现频率高);而上半夜出现的只是追上地球的流行。
6.带内行星带外行星类地行星类木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内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地外行星第五节月球和地月系1.月球表面包括月海(高原、)月陆(平原)、月坑(环行山)、亮线(辐射线)2.按参考点的不同,天文上月的长度有四种,他们是恒星月、近点月、交点月和朔望月,分别以恒星、近日点、黄白交点和太阳为参考点。
3.月相和朔望月月球本身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的光芒,因此产生了月相的变化。
这种变化视日,月,地三者的关系变化二定。
它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太阳照射月球的方向;二是地球上观测月球的方向。
4.上弦月在天空中东距太阳900,继日而入,上半夜见于西部天空(上半月初八)下弦月在天空中西距太阳900,先日而出,后半夜见于东部天空(下半月二十三)两者区别:前者位于太阳之东,明亮的凸面向西;后者位于太阳之西,明亮的凸面向东。
5.从这一次新月到下一次新月所经历的一段时间,即月相变化的周期,称为朔望月,其长度为29.5306日,或29日12时44分3秒,比恒星月约长2.2日。
6.上半月由亏转盈,凸面向西;下半月由盈转亏,凸面向东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指何种月相?满月(月出黄昏)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夜半月落,该是什么月相?上弦月9.月相、方位和时刻月相距角太阳出没比较月出中天月落见月时间新月0º偕日升落清晨正午黄昏彻夜无月满月180º此起彼落黄昏半夜清晨通宵见月上弦月90º迟升后落正午黄昏半夜上半夜西天下弦月270º早升先落半夜清晨正午下半夜东天10.月相的变化(如左图)旧历上半月傍晚所见的月亮旧历下半月清晨所见的月亮第三章地球运动第六节地球的自转1.南北两极在地面上的移动,叫做极移。
2.南北天极在天球上的移动,反映了地轴在宇宙空间的运动,叫地轴进动。
3.地轴进动有多方面的表现:1)地轴进动表现为天极的周期性圆运动。
2)地轴进动表现为赤道面(和天赤道)的系统的变化。
赤道永远垂直于地轴,当然要随着地轴的进动而进动,从而使天赤道与黄道的交点(二分点)以同样的方向(向西)和速度(每年50.29”)在黄道上移动,约71年又7个月移动10。
这就是所谓的“交点退行”4.按参考点的不同,天文上的日的长度有三种,它们是恒星日,太阳日,太阴日,分别以春分点,太阳和月球为参考点。
1)恒星日是指同一恒星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的周期。
长度:24小时2)太阳日就是太阳连续2次在同地中天所需时间。
长度:24小时04分3)太阴日就是月球连续2次在同地中天所需时间。
长度:24小时54分5.地球的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和高度而不同高度:在同一高度,例如海平面,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减小。
纬度:在同一纬度,地球自转的速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6.与赤道上的自转速度比,其它纬度的自转速度的大小,唯一决定于纬线的半径r,而r=Rcosφ,因此,任意纬度φ的自转速度为Vφ=V0cosφ=465m/s·cosφ在南北纬600时,自转速度为赤道的一半在赤道上,,高度每增加100米,自转速度就增加26m/s。
7.(见右图)8.地球自转另一个效应是使地面上的水平运动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半球是逆时针方向,即自右向左移动;在南半球是顺时针方向,即自左向右。
因此,北半球的经线和纬线都向左偏转,以至那里的水平运动方向相对右偏;同理,南半球向左偏。
第七节 地球的公转1.恒星距离的秒差距数与其周年视差的角秒值互为倒数即"11"ππ==D D 或(π为周年视差,D 为秒差距)秒差距是恒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2.光行差和恒星的周年视差是地球公转的证据。
3.由于参考点的不同,天文上的年的长度有四种:恒星年、回归年、近点年、交点年(食年)它们分别以恒星、春分点、近日点和黄白交点位度量年长的参考点。
4.年月日长度主要以周期=参考点和点的移动为内容考察,若参考点移动的距离变短,说明点向西移;若参考点移动的距离变长,说明点向东移。
5.地内行星的公转速度大于地球,它在天球上相对于太阳来说是东行,其回合运动表现为上合——东大距——西大距——上合的依次出现和反复循环。
地外行星的公转速度小于地球,它在天球上相对于太阳是西行,其回合运动表现为合——西方照——冲——东方照——合的依次出现和反复循环。
这就是“内外有别”(地内行星的最大距金星450~480,水星180~280不超过900)第四章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八节 四季和五带1.地球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
2.发生极昼极夜的条件:φ=±(900-δ)(φ为当地地理纬度,δ太阳直射点纬度)3.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太阳直射半球,昼长夜短,高纬度地区有极昼,昼长达24小时。
非太阳直射半球,昼短夜长,,高纬度地区有极夜,昼长为0。
4.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 =90︒-ϕ+δ(式中δ以夏半年为正,冬半年为负) 5.白夜的纬度极限:-18︒=ϕ+23︒.5-90︒ 6.我国四季的划分:(四立划分,强调天文特征) 春季:立春为起点,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 夏季:立夏为起点,夏至为中点,立秋为终点 秋季:立秋为起点,秋分为中点,立冬为终点 冬季:立冬为起点,冬至为中点,立春为终点 西方以二分而至划分,侧重气候季节。
7.如果无黄赤交角,那么五带宽度相同如果黄赤交角变大,那么热带和寒带扩大,温带缩小(45度时无温带) 第九节 历法1.阴历是使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阳历是使平均历年等于回归年。
2.历法一般分为三类: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 阴历,侧重协调朔望月和历月的关系; 阳历,侧重协调回归年和历年的关系; 阴阳历,侧重阴历兼顾阳历。
3.二十四气与太阳黄经严格对应,存属阳历范畴,是阳历的一种特殊形式。
第十节 时间1.求时区差: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时,用减法;分在东,西时区时,用加法。
2.求区时: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区时±时区差(注意0时区,12时区为一个时区)3.北京时间20点,全球位于同一天内(0点线与日界线重合)第五章地球月球第十一节日食和月食1.日食分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
月食分月全食和月偏食。
2.本影的长度因射影天体的大小和它对于太阳的距离而不同。
天体半径越大,其本影越长。
3.七月初,地球的本影最长(远日点);七月满月时,月球本影最长。
4.月球没有月环食是因为月球没地球本影截面大。
5.日食必发生在初一(朔),月食必发生在食物(望)6.日月食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偏食——全食——偏食。
划分这三个阶段的是四种食相:初亏--食既--生光--复圆。
日食总是在日轮的西缘开始,于东缘结束。
月食总是在月轮的东缘开始。
7.此图(上右)所示是发生在北纬45度冬季傍晚的一次日全食过程。
读图可知:——天赤道向南倾斜,天北极位仰极,可知是北半球。
——天赤道与地平圈交角即位当地余角,故为45度——太阳周日圈(赤纬)在天赤道以南,故北半球是在冬季。
——日月正在向西方地平落下,可见时间为傍晚。
8.发生日月食的两个具体条件“1)朔望条件:日食必发生在朔,月食必发生在望。
2)交点条件:日食必发生在朔,月食必发生在望。
但逢朔未必发生日食,逢望未必发生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