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下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下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班级:姓名:目录: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期中课外古诗词诵读五、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六、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七、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八、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23.诗词曲五首九、十五从军征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十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十二、过零丁洋/文天祥十三、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十四、南安军/文天祥十五、别云间/夏完淳十六、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十七、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主题思想】《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部编版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部编版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部编版带答案)《渔家傲·秋思》1.塞下秋来风景异,。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3.,燕然未勒归无计。

4.,人不寐,。

5.《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

6.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7.《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8.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9.《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10.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11.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江城子·密州出猎》1.为报倾城随太守,,。

2.持节云中,?3.,西北望,射天狼。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两句:,。

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是:,,。

7.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

8.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醉里挑灯看剑,。

2.五十弦翻塞外声,。

3.,。

可怜白发生!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主题思想】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诗人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习题】一、赏析选择题:1、对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温馨的边塞夕照图。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解析】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2、下列对《浣溪沙》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成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部编版九下期中课外古诗词四首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期中课外古诗词四首练习及答案

期中课外古诗词四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期中课外古诗词诵读目录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二、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四、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苏轼【习题】1、对苏轼的《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本首词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B.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不仅描绘出雨骤风狂,而且又以“莫听”二字表达了对狂风骤雨的厌恶之情。

“何妨吟啸且徐行”,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

C.“竹杖芒鞋轻胜马”,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D.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2、根据对本词的理解,完成下列选择题。

1、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词小序中的“狼狈”是说在雨中感到窘迫、难堪,“不觉”指不在乎。

B. 首句中的“莫听”意思是不用管;“吟啸”的意思是放声长啸。

C. “一蓑烟雨”一句是说自己对披蓑衣、冒风雨的生活,向来处之泰然。

D. “山头斜照”一句是说云开雨霖,落日有情,脉脉斜辉,映照我身。

3、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词的上阙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 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阙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诗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部编版九下期中课外古诗词四首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期中课外古诗词四首习题及答案

期中课外古诗词四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期中课外古诗词诵读目录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二、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四、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苏轼【习题】1、对苏轼的《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本首词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B.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不仅描绘出雨骤风狂,而且又以“莫听”二字表达了对狂风骤雨的厌恶之情。

“何妨吟啸且徐行”,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

C.“竹杖芒鞋轻胜马”,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D.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2、根据对本词的理解,完成下列选择题。

1、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词小序中的“狼狈”是说在雨中感到窘迫、难堪,“不觉”指不在乎。

B. 首句中的“莫听”意思是不用管;“吟啸”的意思是放声长啸。

C. “一蓑烟雨”一句是说自己对披蓑衣、冒风雨的生活,向来处之泰然。

D. “山头斜照”一句是说云开雨霖,落日有情,脉脉斜辉,映照我身。

3、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词的上阙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 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阙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诗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 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以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诗人的襟怀、个性。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主题思想】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诗人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2、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的句子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二、赏析选择题:1、对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温馨的边塞夕照图。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解析】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2、下列对《浣溪沙》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精编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精编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精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带答案)课本目录: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课外古诗四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岑参 /辛弃疾 /文天祥 /张养浩 /文天祥/夏完淳/张养浩 /王磐《渔家傲·秋思》 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白发征夫泪。

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江城子·密州出猎》1、《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方面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句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主题思想】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诗人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

2、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的句子是:,。

二、赏析选择题:1、对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温馨的边塞夕照图。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2、下列对《浣溪沙》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成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知识储备】一、导入清代有一位著名的词人——纳兰性德,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赞他:“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习气。

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故纳兰性德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一点都不为过。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纳兰性德,走进他的文学世界。

二、目标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理解这首词的写作内容,体会这首词白描手法的巧妙运用。

3、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三、原文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四、注释《浣溪沙》:选自《纳兰词笺注》卷一。

浣溪沙:是词牌名。

那畔:那边。

若为:怎样的。

戍垒:边防驻军的营垒。

关城:关塞上的城堡。

五、词意向着北方边疆那边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一缕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上空,西下的斜阳映照着旧日的边塞城堡,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六、赏析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赏析:起句点明此行的目的地和路途的遥远。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吹断”写尽了北国秋冬之险恶。

“若为情”的发问中带出了作者对到任的迷茫与不安。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赏析:前两句写眼前景色,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满目萧瑟的冷清与破败。

古今幽恨几时平!赏析: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末句画龙点睛,指出了这首词的主旨在于“古今幽恨”: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七、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纳兰成德,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九下语文】《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知识点

【九下语文】《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知识点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文 | 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注释】①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

②那畔:那边。

③若为情:何以为情。

④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边防驻军的营垒。

⑤戍:保卫。

⑥关城:关塞上的城堡。

【诗词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性德奉命赴梭龙打虎山巡边,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诗词意义】极目远眺,云山苍茫;纵马驰骋,北风呼啸。

在这深秋的边关,应该用怎样的情怀去感受这苦寒这空旷呢?晚烟飘过,斜阳返照,那荒凉的营垒,那破败的关城,显得更加萧索,更加寂寥。

天高地远,古今浑茫,个体生命有限,浩浩宇宙无穷,这样的“幽恨”悄然而生,来去无端,何时能平!词人的感觉细腻而敏锐:马嘶的声音是被北风吹断的,烟霞是“一抹”,残阳是“半竿”。

一切似乎都可以度量,一切最终又难以度量。

这就是词人惆怅而放歌的动因吧!以小词写豪迈情怀,尺幅之间,收放自如。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语文部编版九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中考真题及答案

语文部编版九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中考真题及答案

九下语文第三单元课后古诗词一、定风波(2016杭州中考)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宋元丰五年(1802),苏轼谪居黄州第三年春天。

1.词中描写了哪两个情景?(2分)2.这首词景、理、情水乳交融,历来为词评家所称道。

说说你的理解。

(4分)参考答案:1.一是风雨中吟啸徐行:二是风雨后都日旧迎。

2.作者在词中描绘了淡然面对风雨斜阳的情景,在叙事绘景中含蓄表明了面对人生高低起伏的际遇应泰然处之的人生道理,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和随遇而安的坦荡胸怀。

二、临江仙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描写往昔情景的用意是什么?(3分)2.请指出此诗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

(4分)参考答案:1.词的上片描绘了往昔一幅闲适的图景:大家曾在午桥豪饮,座中多是杰出的英雄。

月光随着长沟的水波静静东流。

在杏花的疏影里,词人与朋友们借着酒兴,畅谈理想,尽情游乐吹笛直到天明。

(2分)与下片如今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进而感慨抒怀。

(1分)2.①对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之情。

②对时光飞逝,闲居湖州,功业未成的感慨之情。

③对二十年颠沛流离、知交零落,如今独登小阁的伤感之情。

④感慨古今兴衰变幻,看新晴,听渔唱,自我排解的旷达之情。

(答对其中的三点即给4分)【拓展】临江仙陈与义①高咏楚词酬午日②,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④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陈与义:南宋爱国词人。

这首词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在端午节凭吊屈原时所作。

晏殊《浣溪沙》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三)5篇

晏殊《浣溪沙》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三)5篇

晏殊《浣溪沙》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三)5篇第一篇:晏殊《浣溪沙》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三)(一)诗歌赏析(8~9题,3分)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8.全诗的思绪都围绕“_____”字来抒写。

(1分)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

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答案:(一)诗歌赏析(8~9题,3分)8.(1分)独9.(2分)B(诗人写的并不是对燕子归来的情景似曾相识,是对人事变迁,时光易逝的感叹!)第二篇:浣溪沙晏殊练习答案1.去年天气、夕阳西下、花落去、燕归来2.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3.面对美好事物的流逝,作者表现出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4、夕阳落花归燕感时伤春以景传情5、两句话(1)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2)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感情浓郁,(3)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揭示了人生易逝,轮回无穷的人生哲理,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千古奇偶)。

6、抒发了词人民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7、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8、孤寂伤感无可奈何花落去9、写出了作者在遍地落花和溢满花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的孤独和失落。

落寞,孤独无可奈何花落去10、通过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之情1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1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赏析【部编版九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赏析【部编版九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赏析【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

出生于满州正黄旗。

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

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

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

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为《纳兰词》。

【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主题思想】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诗人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赏析】该词上片“身向”句说明行程辽远。

“北风”句谓寒风吹来,满耳尽是马嘶之声。

然后作一小结。

下片“一抹”二句写眼前景色,末句画龙点睛,指出了这首词的主旨在于“古今幽恨”。

全词情景交融,结尾处更是点明主旨,加强语意,抒发情感。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而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

XXX《浣溪沙》中考10题

XXX《浣溪沙》中考10题

XXX《浣溪沙》中考10题
1.诗人选取夕阳、落花、归燕等自然景物,巧妙地结合人的感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之情。

这里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上阕描写词人借酒消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怅惘。

词句“夕阳西下几时回”暗示时光无法逆转,只能期待新的东升,而人事已非,时光无法重复。

3.词人表达了对年华流逝的感伤。

4.词中运用了“新”与“旧”、“去”与“来”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情,增强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和惋惜之情。

5.这句词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描写了落花和归燕,表达了对年华流逝的感叹和对友人的思念。

同时,蕴含着生活哲理,即美好事物虽然必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6.结尾“XXX径独徘徊”直接表达了寂寞和忧伤之情,突出了凄凉寂寞之感,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7.从轻松喜悦到对美好事物与往事的流连,再到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与感伤,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希望。

8.词人含蓄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和孤独寂寞的感受。

9.“一曲新词酒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10.这句词句从意象和修辞两个角度来赏析,表达了XXX 之意,物是人非之感和音乐美。

统编版九下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统编版九下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下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班级:姓名:目录: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期中课外古诗词诵读五、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六、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七、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八、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23.诗词曲五首九、十五从军征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十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十二、过零丁洋/文天祥十三、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十四、南安军/文天祥十五、别云间/夏完淳十六、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十七、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二、简答题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答: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2、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部编版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部编版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部编版带答案)1.《渔家傲·秋思》中写出当时战争形势的诗句:四面边声连角起。

2.《渔家傲·秋思》中写出将士们生活艰苦而又思乡心切惆怅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

3.《渔家傲·秋思》中从虚写的角度,突出战争持久,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的诗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立志为国效命的情怀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再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6.《满江红》中描述鉴湖女侠的巾帼英雄的形象,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的句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7.《定风波》(苏轼)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8.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的句子是: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9.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被白发,欺人奈何”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10.纳兰性德《浣溪沙》中的“身向云山那畔行”一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这首词中的“古今幽恨几时平”一句点明主旨。

11.纳兰性德《浣溪沙》中触景生情。

用了工整的对仗句勾勒出“远塞”也即“荒戍垒”“旧关城”的荒凉破旧景象的句子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12.《十五从军征》中更加深刻地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13.《十五从军征》中揭露(表现)汉代极端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1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在军营里设置酒宴,用有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和响来增添苍凉悲壮豪气的诗句是: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

出生于满州正黄旗。

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

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

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

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为《纳兰词》。

【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主题思想】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诗人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2、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的句子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二、赏析选择题:1、对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主题思想】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诗人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

2、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的句子是:,。

二、赏析选择题:1、对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温馨的边塞夕照图。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2、下列对《浣溪沙》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成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

《身向云山那畔行》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身向云山那畔行》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主题思想】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诗人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习题】选择题:1、对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温馨的边塞夕照图。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2、下列对《浣溪沙》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成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这是纳兰对自己身世的独特感悟。

抒发了奉使出塞内心极度的凄惘之情。

【答案】1、对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习题纳兰性德【部编版九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习题纳兰性德【部编版九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说明:整理了古诗词资料,内容有【原文】【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习题答案】【原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

2、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的句子是:,。

二、赏析选择题:1、对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温馨的边塞夕照图。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三、简答题1、赏析诗句“北风吹断马嘶声”。

2、赏析诗句中的“深”“远”“晚”“荒”“旧”一系列形容词。

【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2、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的句子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作者】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

出生于满州正黄旗。

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

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

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

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为《纳兰词》。

【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主题思想】
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诗人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2、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的句子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二、赏析选择题:
1、对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温馨的边塞夕照图。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解析】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2、下列对《浣溪沙》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成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这是纳兰对自己身世
的独特感悟。

抒发了奉使出塞内心极度的凄惘之情。

【解析】D不仅仅是作者对自己的感悟,而且是纳兰性德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三、简答题
1、赏析诗句“北风吹断马嘶声”。

答:“北风吹断马嘶声”引人入寒风凛冽之境,“断”字,不仅生动描绘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更描绘了人被隔绝在荒凉地的感觉。

2、赏析诗句中的“深”“远”“晚”“荒”“旧”一系列形容词。

答:深秋远塞,揭示出时间处于深秋,给人以寒冷萧瑟印象,空间处于偏远荒凉之地;晚烟、荒戍垒、旧关城,给人以暮色、黯淡与荒凉、残破之感。

3.本词情景交融,请你说说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