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上册13《湖心亭看雪》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上册13《湖心亭看雪》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 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湖心亭看雪》,下面我 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 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 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教学提示】 白描手法: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寥寥几笔勾画出事物形神的一种写 作手法。
7.写景句中,“天与云与山与水”一句三个“与”字,是否显得重复拖 沓? 明确:三个“与”字写出天、云、山、水万物融为一体,难以分辨的浩 大景象。去掉的话,好像物与物之间有了界限似的,分开了,没有那种 天地苍茫的意境。
《湖心亭看雪》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课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 看雪的经过,描画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 者的故国之思,也反应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 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全文语言精 练传神,结构精致典雅,笔墨XXX自然,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 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域。
在本次教学中,以朗读穿插全文,既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文言 语感,同时通过朗读把握文意,有利于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 能力。探究性问题比较详尽,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整个教学过程由言到文,层层推动,符合学生掌握的规律,并 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效果良好。
不足之处: 1、重能力训练,缺少对文言基本知识的把握,不利于基础较 差的学生学习。 2、朗读不充分,留给学生思考品读的时间有些少,部分问题, 老师讲授代替了学生思考。

《湖心亭看雪》教师教学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教师教学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教师教学说课稿《湖心亭看雪》教师教学说课稿一、教学分析1.分析教材本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

这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

这套教材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湖心亭看雪》位于八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第六单元全是古代诗文,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篇章,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

丰富文化积累。

2.分析学生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与方法。

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能很容易接受这篇短文,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

进而主动加入到理解背诵创新的学习活动中来。

3.重难点分析积累文言词汇,继续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探究,体会描写景色的妙处,感悟大自然的美。

根据以上两个分析及教学重难点,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作家作品,正确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2.过程与方法目标熟读课文,自主疏通文意。

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大自然的美,培养审美的情趣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三、教学策略1.教学模式采用“预习反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应用”的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采用朗读法,合作式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策略是有针对性、灵活性、实用性的,优化的教学策略必须有效地应用到优化的教学过程和相应的环节中,才能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以学生熟悉的“雪”的名篇佳作导入,吸引学生,既能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又能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

2.展示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一目了然,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通过哪些方法来学习。

3.检查预习,学生课前的预习效果通过这一环节进行检测。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3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3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2课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明朝作家张岱。

这篇文章以作者在湖心亭观赏雪景的见闻和感受为主线,描绘了一幅美丽宁静的雪景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语言简洁优美,寓意深刻,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高洁的品格和对理想的追求。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古代文学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的生僻字词较多,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对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创作意图可能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

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应注重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难点:分析课文结构,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雪景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设置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作品《湖心亭看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生僻字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4.讲解解析:针对学生不易理解的字词和句子进行讲解,解释课文中的寓意。

5.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中所描述美景的感悟。

文言文《湖心亭看雪》说课稿(通用12篇)

文言文《湖心亭看雪》说课稿(通用12篇)

文言文《湖心亭看雪》说课稿文言文《湖心亭看雪》说课稿(通用12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湖心亭看雪》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湖心亭看雪》说课稿篇1一、导语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学生吟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

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走近作者多媒体摘要显示:张岱,号陶庵、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

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三、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或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2.学生读课文,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质疑。

(2)小组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巡视酌情指导,教师也可预设重点字词全班解决。

四、品读文本㈠三读蓄势1.一生朗诵全文,师生简评。

2.一生再读,明确要求:找出短文中作者犯下的一个颇为严重的前后矛盾的错误。

(“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语)教师乘势设疑是否要让张岱改改。

《湖心亭看雪》优秀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优秀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优秀说课稿《湖心亭看雪》优秀说课稿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湖心亭看雪》优秀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优秀说课稿1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欣赏西湖奇景,体会白描手法的运用。

3、学习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法,感受作者的情怀。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词汇;体会白描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学习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法,感受作者的情怀。

学具教具搜集西湖美景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师生搜集的西湖的诗展示。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同学们是否感受到了: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

(学生回应)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一片寒冰,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和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探究新知(一)听读课文,初步感知1、听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课件,检查预习情况,帮助正音。

3、指名读,检查朗读的正确熟练情况。

(二)译读课文,理解内容学生对照注释和工具书小组合作翻译课文,教师个别指导。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去湖心亭看雪。

2、作者什么时间去的?是:这;更定: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的计时单位。

3、作者是怎样去的?几个人去的?引导学生明确:拏:撑船;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拥:穿着、带着;独:独自。

第二步(出示两张图片,然学生配上原文内容,并说明理由)第一幅图:帮助学生理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说课稿-语文-人教版-八年级-《湖心亭看雪》

说课稿-语文-人教版-八年级-《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一、说教材《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略读课文,这是一篇描写雪景的小品文,出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之手。

文中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亦真亦幻的冰雪世界。

文章流露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既有独自赏雪的孤寂,又有偶遇知音的欣喜,还交杂着作为亡国遗民的痛心与无奈。

本单元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知识积累。

单元教学要求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根据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特地制定了如下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利用注释或工具书,借助旧知,疏通文意。

2.翻译全文并背诵,能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小组交流的方式学习文重点字词,并在交流过程中互相帮助。

2.通过赏析重点语句,理解白描手法及融情于景于事的写作特色,并说出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作者雅趣和孤高自赏情怀。

通过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这是一篇文言文,所以教学重点是在于重点实词的理解和文章的诵读。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指导学生个别读、齐读;在读的过程中疏通文意,并加强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达到背诵的效果。

【教学难点】本文语言简洁雅致,特别是白描手法及融情于景写作方法的运用更加言简义丰,在品读过程中感悟古汉语语言的魅力,并引领学生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和孤傲高洁的情感,是文本的难点。

二、说学情这篇小品文是八年级上册的略读课文,处于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认知水平有限,而且多直线思维,还不能全面看问题,因此,品悟文字的精妙和把握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就可能成为他们学习的难点。

本文拟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贯穿全程,帮助学生理解。

三、说教法学法本文属于写景小品文,教师应运用恰当的教法带领学生领悟文章的美,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冰雪之景,同时通过“读”贯穿整节课堂,预计在“品读”环节达到整节课的高潮。

八(上)29《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八(上)29《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与说课稿《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和闲情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读,说说,议议。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

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出哪些?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

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欣赏雪景并体会作者情感。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1.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注音:崇祯(chóng zhēn)更(gēng)定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毡(zhān)更(gèng)有此人喃喃(nán)2.学生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

(2)教师提示下列词语,学生试译,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课件(19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课件(19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更、挐、沆砀、焉得、 强”等文言词。
2.翻译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句,赏析美景,了解白描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张岱的“痴”,体会作者清高自赏的生活态度和 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培养学生的雅趣和爱国之情,引 导学生正确的评价作者。
4
教学重点: 1.借助工具书掌握文言词汇。 2.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作者的“痴”。
10
二、反复朗读,感知文本
1.读顺,读通
下面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拏 毳衣 雾凇沆砀 一芥 铺毡 强饮 (幻灯)
2.读出节奏
请一个学生读课文,这次要求更高一点,不仅要读准字音还
要注意节奏。
3.齐读课文。
4.结合注释自由读课文,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评价学生阅
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能
1
2
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部编本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诗文在描写景物、
抒发感情的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
抱负。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熟读成熟,积累文言词语,并体会古人寄托于山
水名胜中的思想情感,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本
文是一篇描写雪景的小品文,写于明亡以后,作
教学手段:PPT(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使课堂讲 解思路清晰,提示到位,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
9
本课计划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 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 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变幻多端, 摇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 意韵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 去领略西湖的雪景。 (设计意图: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拉近师生 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走进文 本做铺垫。)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8篇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8篇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8篇《湖心亭看雪》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湖心亭看雪》,下面我就来说说我对这堂课的设计思路。

一、本课对主题的体现《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人张岱的经典小品文,鉴于本校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以往在教授本课时主要就是以读书通文意为主,之后再简单了解下文中张岱的“痴”即可。

此次,为了贯彻落实《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我再次认真研读了文件,并注意到了其中的几条精神:《改进意见》中要求语文教学“传承经典,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素材”,以及“引导学生提升阅读品位,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精神世界”,基于对此的理解,我将本课的总体目标定为:通过张岱的作品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中国古代传统文人的内心追求。

但这个目标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些深,我又注意到了《改进意见》中的第五条:初中教学要“通过与课内古诗文相关联的作家、作品,增加学生国学经典的阅读数量”,以及第十一条“初中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提倡整体阅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这两条建议,决定选择张岱另一代表作《西湖七月半》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根据内容及学生情况对文段进行了剪裁,降低了阅读难度。

为此,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1.体会文中张岱的“痴”行。

2.体会张岱所痴之景。

3.品读《西湖七月半》片段,进一步理解张岱的“痴”。

4.总结作品中所蕴含的古代文人的内心追求。

我上交的教学片断是第3、4环节,我认为这两个环节相对最能体现此次的主题。

但其实1、2环节在本课中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湖心亭看雪》中张岱的痴,才能有效地进行后面的环节。

接下来我就主要说一下前两个环节的设计。

体会文中张岱的“痴”行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俱绝”、“更定”、“独”,并让学生说明理由。

这一环节主要是要让学生体会张岱赏雪的独特及思考为何会有这些独特的行为。

接下来是体会张岱所痴之景。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张岱所痴之景所带来的感觉。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公开课)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公开课)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黄梅县小池二中刘咏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篇文言文——《湖心亭看雪》。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湖心亭看雪》是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之一,本单元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

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知识积累。

单元教学要求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描写雪景的小品文,出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之手。

文中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亦真亦幻、凄清淡雅的冰雪世界。

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既有独自赏雪的孤寂,又有偶遇知音的欣喜,还夹杂着作为亡国遗民的痛心与无奈,更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那份“痴情”、“痴性",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作为本单元最后一篇文言文,本文在前几篇文章的基础上起着深化勾连的作用。

二、说学情心理层面:由于本次活动用的是陌生的学生,师生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感,学生在心里会有一点好奇,又有想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的欲望。

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引入要充满激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在课堂上教师还要用鼓励的眼神、激励的评价语精心营造学习文言文的良好氛围,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放声读,大胆说,积极想,让个性张扬,使智慧绽放。

知识层面:《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我们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的深层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在学法上还要加强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目标,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

《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8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8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8篇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

3、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教学媒体: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美丽的雪景,聆听悦耳的音乐,朗诵一首关于雪的诗歌。

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风景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风景就温柔缠绵。

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风景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朗诵课文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2、学生读课文,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三、品读文本全班齐读,明确要求:1、思考张岱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去湖心亭看雪的?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是日更定天气: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痴行”教师提示想象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除了从人的听觉来描写,还从什么角度来写?这样的天气我们在家干什么?可是他却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凌晨时分跑到湖上去看雪,真是“怪异”啊。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痴景”让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请大家说说此景异在哪里。

教师提示:a.“天与云与山与水”是否拖沓?去掉读一读,对比读出田地苍茫的景象。

b.量词之“异”:好像应该是这样的“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c.顺序之“异”:好像应该是这样的“湖上影子,惟舟中人两三个、与余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长堤一条而已”?d.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读出“而已”的言外之意。

展示课文的景物描写和课外的一段景物描写,区别有什么不同之处。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湖心亭看雪》。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出自《陶庵梦忆》。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作者痴迷于山水之间的雅趣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这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具有独特的魅力,文字简洁凝练,意境深远,是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的佳作。

同时,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

二、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具备了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但是,对于像《湖心亭看雪》这样语言较为含蓄、意境较为深远的作品,理解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对于作者的身世背景和时代特点了解较少,这也会影响他们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学习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体会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白描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之美,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湖心亭看雪优秀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优秀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优秀说课稿《湖心亭看雪》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湖心亭看雪》。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展现了作者不随流俗的闲情雅致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这篇文章在单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本单元以“自然之趣”为主题,所选文章皆描绘了自然美景,抒发了作者的独特感受。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意。

但对于文中作者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写作手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体会。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启发和引导。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学习白描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白描手法,体会其简洁传神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诵读品味法。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会播放一段雪后西湖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西湖的美景。

然后提问:“在这样的美景中,曾经有一位文人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他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秋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秋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秋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文。

本文是明代文学家张岱的一篇散文,描述了作者在西湖湖心亭观赏雪景的经过。

文章通过描绘雪后的湖心亭景色,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

本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审美观念,感受作者的人生情怀,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古文知识,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由于本文的语言较为优美,句式结构也比较复杂,学生可能会在阅读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学生会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会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作者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重点句子:本文中有较多的生词和重点句子,需要学生进行重点学习和理解。

2.文章主题思想:本文的主题思想较为深刻,需要学生通过深入学习和思考才能理解。

3.文学鉴赏能力:本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需要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2.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深入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己的人生情怀和审美情趣。

4.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本文。

《湖心亭看雪》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

《湖心亭看雪》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

《湖心亭看雪》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湖心亭看雪》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湖心亭看雪》优秀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位于八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第七单元全是古代诗文,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

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湖心亭看雪》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作者张岱对故国往事的怀恋,以浅浅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实则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二、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了解白描手法。

3.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评价作者的性情。

寻求人生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四、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领略了承天寺中如水的月色,今天,让我们再到杭州,去领略西湖的秀丽风光。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更是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它自古就令许多文人墨客魂牵梦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请同学们回忆描写西湖的诗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2、正音正字3、学生齐读4、学生自由读5、指名读三、学生合作探究:1、语词破译组:解决文章中生字、文言词语以及文言翻译等方面的问题。

2、心灵探密组:走进作者心灵,体会他游西湖时与众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及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一、说教材《湖心亭看雪》是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之一,本单元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

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知识积累。

单元教学要求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描写雪景的小品文,出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之手。

文中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亦真亦幻、凄清淡雅的冰雪世界。

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既有独自赏雪的孤寂,又有偶遇知音的欣喜,还夹杂着作为亡国遗民的痛心与无奈,更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那份“痴情”、“痴性”,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作为本单元最后一篇文言文,本文在前几篇的基础上起着深化勾连的作用。

二、说学情《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我们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的深层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在学法上还要加强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根据单元学习要求和课后练习安排,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欣赏西湖奇景,感受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和画面。

3、体味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重点:反复诵读课文,体会白描手法,感受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和画面。

难点:品味文章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怀。

四、说教法学法由于文言文本身有一定难度,因而在课堂上,老师应将鉴赏搞得生动活泼,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愿听爱读,积极主动地鉴赏作品的习惯。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说教材分析一、说教学课题《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之一,本单元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知识积累。

单元教学要求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描写雪景的小品文,出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之手。

文中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亦真亦幻、凄清淡雅的雪世界。

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既有独自赏雪的孤寂,又有偶遇知音的欣喜,还交杂着作为亡国遗民的痛心与无奈,而更让读者感同身受的是作者的那份“痴情”、“痴性”,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二、说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学情以及三维目标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4)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想像、揣摩关键字词等方法,咬文嚼字地赏奇景、议“痴”人,悟“痴”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应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性格,理解作者的“痴”。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的性格,理解作者的“痴”,。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说教学程序设计分析一、说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张岱自提的小像入手,启发学生对作者的情感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带着这样的了解进入课文的解读。

(二)初读1、引导学生读注释,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由注释入手,认识本文的基本情感基调,教师做相应的补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作者张岱对故国往事的怀恋,以浅浅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实则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认识本文白描手法的运用十分独到。

3.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目标这个“靶子”,要一直存在于教者心中。

这好比纪昌学射,靶在心中。

这里,教学目标1、2为教学重点,教学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板块:(1)我们来朗读小品文!(2)我们来欣赏奇景!(3)我们来品味雅趣!尊敬的各位评委,下面我说一下教学设计中的细节。

一、说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清初的张岱写的一篇优美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

这篇小品文笔墨清新淡雅,极富诗情画意,文字简约,却情致深长。

请大家用美美的读书声进入我们的语文课堂,请拿起课本,自由地、琅琅地读起来!二、说课堂活动课堂活动之一:我们来朗读小品文!实施策略1.译读课文2.趣读发现3.朗读课文1.译读课文。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手头的学习资料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老师提示:遇到不懂的地方用笔圈画住,可以随时和同桌商量商量,或问一问老师。

学生认真地译读课文,老师巡视辅导答疑,留意学生译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译读中发现的问题,引领其他学生读书、思考、解决,师生交流;教师精要讲解共性问题。

【设计说明】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借助工具书和资料去阅读,勾画批注。

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是一种学习投入的表现。

唯有静下来,才能高效学习。

我在长时间地培养学生这种高质量的阅读。

这里,疏通文意是理解内容的前提,这里显现出本色而实在的教学风格。

2.趣读发现。

在译读中,学生或许会发现,有些词语在文中出现两次,且两次的词义全然不同。

如“一”,在“上下一白”中解为“全”;而在“湖心亭一点”中解为数词“一”。

像这样的一词多义文中还有很多,激励展开比赛,看谁找得准、找得快。

老师提醒:最好拿起笔划一划,写一写,做一做批注,我们交流时语言会更流畅。

学生会兴致盎然地读书,发现,摘记。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一词多义”,老师给予恰当的点评,注意文言知识的点拨。

预设:是日更定矣:这是金陵人,客此:是上下一白:白色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见余,大喜曰:非常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副词是日更定矣:时间单位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上下一白:跟“上”相反,低处及下船:离开【设计说明】这是在朗读板块中对文言字词的积累。

“趣读发现”这个教学活动表现出形式简约、内容厚实的特点。

我突破常规的“读读”“记记”的字词积累,用“趣读发现”的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积累,学生应当是很快乐的学习,教学效果也应当是令人欣喜的。

3.朗读课文。

要求:(1)朗读要把握基调(2)字音正确,语句通顺。

(3)朗读要有层次感。

(4)朗读出语气。

【设计说明】没有朗读的课只是“课”,它不是美的语文课。

朗读是第一教学法。

这里对朗读的要求是在读准字音节奏、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基调、理清文章层次基础上的朗读,富有梯度的教学设计符合规律。

教师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朗读指导,读出语气。

课堂活动之二:我们来欣赏奇景!本活动设计了二个环节1.话题说话2.学习写法1. 话题说话。

运用下面的话题说话:读了课文,我看到了。

教师示例:读了课文,我看到了西湖大雪三日后湖面的冷寂空阔。

读了课文,我看到了作者张岱划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大衣,带者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的情景。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本文中写人的内容也是写景。

文中西湖的奇景是因为有了游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

【创意解说】本环节的“话题说话”活动是一种说读活动,用自己的语言再创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挖掘自己的文学审美潜能。

学生会说出各种读到的情景,多角度地、细腻地品味语言文字。

设置话题的作用是“引发”和“整合”。

有了话题,学生就有了思考探究,有了课堂交流,有了课中对话,当然也就有了让学生真正占有时间的保证。

2.学习写法。

(1)简介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一个绘画术语,指在绘画中只用线条勾勒,不着颜色的画法。

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欣赏课本插图,体会白描写法。

文中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我们还应知道,这种手法与作者所选择的上下一白、并无二色的雪景特征相得益彰,这样才能展现清远浑阔的境界。

【创意解说】这个环节是一次有序而扎实的读写结合活动。

有对写作术语的诠释,有对写法的感知,有对文本的深度阅读,有给图画命名。

教师要引领学生自主地合作地进行课文的研读。

别出心裁的命名实际上是让学生深入文本,研读课文,提炼课文。

我自认为,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把学习写法与研读课文融为了一体。

同时,也是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

课堂活动之三:我们来品味雅趣!本活动设计三个环节1.知人论世2.品悟雅趣3. 微型讲座1. 知人论世。

课件出示关于张岱的资料张岱少时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弹琴吟诗的富足生活,明朝灭亡后不仕,避居浙江剡溪山中,著书以终。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评述,其中表现出对故土和故国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感伤情绪。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

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

学生读一读,议一议,让学生走进作者张岱,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设计说明】古文教学常常需要背景式的教学铺垫。

目的是介绍与作家作品有关的背景知识,拉近作品与学生的距离,为化解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内容而铺设的。

这两则助读资料,会照亮学生品悟作者雅趣的心灵天空。

“知人论世”同时也是一种“穿插引进”式的教学设计手法,它让阅读课表现得丰满厚实,思想深刻。

2.品悟雅趣。

本环节让学生细品课文,抓住文本中关键的字、词、句,用做批注的方法,来品悟游湖人的雅趣。

学生阅读文本,做批注。

教师指导、巡视,与学生交流探究的成果。

示范:“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表现了作者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在脱俗孤寂的情怀中,蕴涵着作者避世的幽愤。

这就是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设计说明】我认为,静心读书,欣赏美文,是高质量的阅读。

这是一次大面积、深层次的阅读活动,引领学生实实在在的思考和智慧的碰撞,激发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个性。

它表现出多角反复、品读细腻的特点。

让学生充分利用和挖掘课文中的内容,含英咀华,徜徉于语言文字之中,拓宽课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习得语感。

此环节还要注意与学生平等对话。

为了让对话轻松流畅一些,我要认真研究文本、吃透文本、把握文本,对文本有很深的体会。

当然,我还要注意发挥机敏的反映能力,优化学生发言的能力,深化学生认识的能力,与学生平等和谐地交流的能力。

在品悟的基础上提问问: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你,如何看待张岱的雅趣?让学生展开讨论明确:积极的一面是让人心胸豁达,面对困难乐观向上;另一方面让人消极避世,这是不足取的,应点一下。

3.微型讲座——《湖心亭看雪》中的“四美”老师讲,学生听记要点。

以下是我讲座的一个小片段:神韵美:神韵就是言外之味,弦外之音,留有余地,耐人寻味。

《湖心亭看雪》不足二百字,言外的意蕴却很丰厚。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作者并未铺陈开来,细加描摹,读者却看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景象,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叠用三个“与”,结合“一白”,仅仅几字,就勾勒出天连着云、云连着山、山连着水、白茫茫一片的浑阔清远。

尤其叫绝的是这一句:“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其中,“影”、“痕”,化实为虚,营造了似有若无、依稀恍惚的朦胧空灵之境,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不由得会幻化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淡雅,“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清峻;而且,这“痕”、“点”、“芥”、“粒”,四个量词,不仅暗示了小船的徐徐行进,而且由于它们的依次递小,还表现出湖中景物和人渐次融化到这茫茫雪海之中,这时,你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一滴水之于浩瀚的大海,一粒星之于深邃的天空,一座山之于连绵的峰峦,一棵树之于无边的森林……你会体悟到:宇宙何其阔大,人生何其短暂,琐事何必计较,心胸尚需豁达!【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主要内容是评析作品的文学艺术特征,从意境美、神韵美、波澜美、人格美四个层面对全文进行总结,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这篇优美的小品文。

这种文学赏析性质的微型讲座,虽然略显直白,但对于语文学习是很厚重的。

它彰显教师亲切儒雅的教风,使课堂变得春意浓浓,诗意盎然,而又高雅大气。

三、说结课同学们,让我们美美地沉醉,你就是张岱一边欣赏着湖心亭的雪后奇景,一边体味着作者的雅趣。

请大家伴随着音乐吟诵课文!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两句话,齐读:(课件出示)做一个心胸阔达的人,做一个富有雅趣的人。

【设计说明】诵读结课,升华思想情感。

每当学习过一篇课文之后,学生能够在思想上引起震撼,或者学生情感丰富起来,或者学生心灵得到洗礼,我都感到十分欣慰,因为那是学生一身受用的东西,因为教育的本质是完善人的精神世界。

四、说板书设计湖心亭看雪张岱朗读课文——清新淡雅欣赏奇景——雄浑悠长品味雅趣——淡静豁达设计说明:突出了学习方法,突出了小品文的教学,显示了课堂探究的成果。

它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内容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