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
第五章 国际贸易政策措施
4.战略性贸易政策
保罗·克鲁格曼
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利用 生产补贴、出口补贴以及保护国内市场的各种措施来扶 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力,占领他国市场,获取规模报酬和垄断利润的贸易政 策。
二、国际贸易政策类型
贸易政策的类型 自由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
1.重商主义
柯尔贝尔
托马斯·孟
2.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弗里德斯希·李斯特
(1)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出现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产 物,出现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美国和德国。英国的产 品物美价廉,对美、德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其工业化 无法顺利实现。为避免这一冲击,美、德要对其相应产业 加以保护。
P
S
H
Pt
A
B
生产者剩余增加
PW
a C
b
c EF
d
G
t
生产者剩余
D
I
O
Q1 Q3
Q4
Q2
Q
图5—1关税的经济效应
⑵ 关税的生产效应:图形说明
征收关税后,国内市场价格上升,国内进口替代部门 的厂商现在面对较高的价格,从而能够补偿因产出增加而 提高的边际成本,于是国内生产增加,即为征收关税的生 产效应。
国际贸易政策:一个经济体所制定并执行的对外经 济交易的规范、规则。 国际贸易政策的主要目的:维护、平衡经济体内部 和外部交易主体的利益。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经济活动已经密切相 连,这削弱了一个国家国际贸易政策的独立性。由于国 际贸易活动对贸易参与国的内部和外部经济利益的影响 越来越大,政治上的敏感性也大为提高,从而国际贸易 政策的国际协调的压力增大。
国际经济学教程(第三版)第五章 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
二、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 凯恩斯本人并没有提出系统的贸易保护理论,但其后的 经济学家在其就业理论和投资乘数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提出了贸易保护理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籍奥地利 经济学家马克卢普(P.Machlup)在1943年所著《国际 贸易与国民收入乘数》中提出的对外贸易乘数(foreign trade multiplier)理论。
最优关税图示
W
C
A
B
O
t1
t2
• 横坐标表示关税率, 纵坐标表示征收国的 福利水平,曲线AB表 示关税水平对本国福 利的影响。
A点的位置高于B点, 表明B点的福利水平 低于A点。A点对应的关税为零,即OA代表自 由贸易状态下的社会福利水平。T2表示禁止 性关税,对应于该关税水平,国内经济又回 到了封闭状态下,所以当关税水平大于或等 于T2时,社会福利水平要低于自由贸易下的 福利水平。曲线AB在C点的切线斜率为零, 即在这一点,进口国的福利达到最高,对应 于这一点的关税税率为T1,该税率即为最优 关税。
幼稚产业的判断标准
3. 肯普标准:外部经济标准
肯普认为在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即使某一产业符合穆勒 -巴斯塔布尔标准,也不一定需要政府的保护。因为,对于投资 者来说,决定是否投资的依据不是当前的利益,而是未来的预期 利益。如果未来预期利益的贴现值能够补偿保护成本,那么投资 者就会投资,而无需政府提供支持或保护。但是,在存在外在规 模经济的情况下,由于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偏离,会导致该产 业私人投资的萎缩,这样产业的持续发展就会受到影响。这种情 况下,政府提供的支持或保护才是必要的。
汉密尔 顿主张
实行保护关税制度,认为:制造业的发展对 国家利益关系重大,保护和发展制造业对维 护美国的经济和政治独立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经济学》黄卫平版 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工具
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工具第一节关税壁垒( 2学时 )一、关税对小国的经济效应1.关税的概念及其分类关税(tariff)是一个国家对通过该国国境的贸易商品课征的税收。
关税是一种间接税,它在贸易商品过境时由进出口商支付,最终作为成本转移到进出口商品价格上由消费者负担。
按照征收目的,关税可分为2类:财政关税(revenue tariff)和保护关税(protective tariff)。
按照征税对象或商品流向,关税可分为3类:进口税(import tariff);出口税(export tariff);过境税。
按照征收方法,关税可分为3类:从量税(specific tariff);从价税(ad valerem tariff);复合税(compound tariff)。
2.关税对小国的经济效应我们首先在小国假定下,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来分析征收关税对于进口国的经济效应。
国际经济学中所定义的“小国”,不同于地理意义上的小国概念,它是指该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非常之小,以至于其进出口数量的任何变化都不足以影响国际贸易条件,只能是国际市场上价格的接受者。
PQ1 QQ2Q Q3QQ4QP wP t图3.1 关税对小国的经济效应关税对小国的经济效应包括消费效应、生产效应、贸易效应、财政收入效应;小国关税的净福利效应是一个负值。
二、关税对大国的经济效应现在,我们考察关税对大国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中的“大国”是与“小国”相对的概念,它是指该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进出口数量的变化能够影响国际市场价格。
大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也会产生小国情况下的各种经济效应。
与小国情况不同的是,关税产生的价格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
大国关税的净福利效应是不确定的。
OP4 3 3 1 Q ’w P w P t图3.2 关税对大国的经济效应三、最优关税1. 最优关税的概念最优关税(optimum tariff )是与大国相联系的概念,它是指使一国贸易条件改善的收益超过其进口量减少的损失而产生的净福利最大化时的关税水平。
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书籍读书笔记
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书籍读书笔记引言国际经济与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如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变得愈发重要。
在这个领域,了解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基本原理以及政策和战略非常重要。
为了深入探讨这个主题,我研究了一些相关的书籍,并整理了以下的读书笔记。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1. 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
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它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并通过贸易来获得其他商品。
2. 比较优势理论•大卫·里卡多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它具有相对成本优势的商品,并通过贸易来获得其他商品。
3. 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的比较•比较优势理论强调的是相对成本优势,而绝对优势理论则强调的是绝对成本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更适用于解释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因为很少有国家能在所有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4. 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考虑了企业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因素。
它认为,企业通过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来获得竞争优势。
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1. 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鼓励国际贸易的自由和开放。
它通过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促进贸易自由化。
2. 保护主义政策•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本国产业为首要目标。
它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际竞争的冲击。
3. 贸易保护措施•贸易保护措施包括关税、配额和补贴等。
它们可以用来限制进口、鼓励出口或保护本国产业。
4. 贸易自由化与保护主义的比较•贸易自由化可以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和福利水平,但可能会对某些产业造成冲击。
•保护主义可以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但可能导致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
第四章:国际经济组织1. 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负责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和争端解决的国际组织。
它致力于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
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一个负责监督全球货币和金融系统的国际组织。
第五章 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 《国际经济学》PPT课件
5.3 中心-外围理论
5.3.2 中心-外围理论简评
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出发,对当代国际分工 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存在的发达国家控制与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实质 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从理论与实践上揭示了两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理论做了开拓性的贡献。该理论对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分析是正确的,为发展中国家打破国际经济 旧秩序、重建新秩序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拉美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 进口替代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5.3 中心-外围理论
然而该理论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分析是不全面的。发达 国家长期对本国初级产品生产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人为地压缩了对发 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需求,初级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加工程度低、附 加价值低及产品替代性强等特点也是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 另外,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割断了国内外的联系,使发展中国家工业 毫无竞争力,反而更加落后。
5.4 战略性贸易理论
5.4.3 战略性贸易理论的有效性 5.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运用是以对手不采取行动为前提的 6.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现实运用中还会受到多边规则的约束 7.一些贸易政策的制定往往受到经济领域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特殊利 益集团的影响,而忽视了消费者的利益
5.5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汉密尔顿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在1791年12月向国会提出的《关 于制造业的报告》中指出:对幼稚产业征收保护关税,提高本国商品 的竞争力。汉密尔顿认为,一个国家要在消费廉价产品的“近期利益 ”和本国产业发展的“长远利益”之间进行选择。一国不能只顾追求 近期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
5.2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5.3 中心-外围理论
2.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长期恶化
第五章战后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的演变-文档资料
初级产品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50 1960
制成品
1970
1980
1990
图11.1.2
造成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不可再生的原材料的节约,
并发明了以廉价原材料合成的复合材料,从而减 少了资源缺乏的国家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
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带来了制成品贸易的增加。 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各国消费中食品、低附
六、国际贸易秩序逐步强化
战后的国际贸易不仅延续了原有的国际贸易 惯例或规则,以保证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更重 要的是,为保证各国之间的贸易在比较自由的贸 易环境下开展,从1948年1月开始启动了旨在促进 贸易自由化,减少贸易壁垒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随后于 2019 年 1 月 1 日建立的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取 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行使促进贸易自由化的职 能。从全球贸易秩序的角度看,多边贸易体制所 倡导的贸易自由化和协调、约束各国对外贸易政 策的协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从总的情况看,北美、西欧和亚洲三者加在一起的
贸易额 2019 年为 86.1% , 2019 年为 83.6% 。我们来 看一组具体的数据。
表5.1.4 各地区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单位:%
北美 拉丁美洲 西欧 转型国家 非洲 中东 亚洲
2019
2019
17
16.1
5.2
5.7
42.9
40.3
3.4
国际贸易政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外进行 商品、服务和技术交换活动时所采取的政策。从 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有关国际贸易的政 策就是对外贸易政策,它有两种基本类型,即自 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第五章 国际服务贸易
Share of Services Value Added in GDP Selected Countries, 2002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U ni
Services
Agriculture
la nd A rg en ti n C a ol om bi a Ph Per u ili pp in es In di a M al ay si a U ga n C am da er oo n A ng ol a
1、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上:( )发达国家居于 、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上:(1) :( 主导地位;( ;(2) 主导地位;( )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成日趋上升的 趋势 2、新的服务业不断涌现 3、技术、知识密集化趋势日益明显 、技术、 4、国际服务贸易壁垒更多、更高 、国际服务贸易壁垒更多、 5、国际服务贸易的方式多样化 、
Computer & Financial Information services services
Insurance services
Sales by GATS Modes of Supply: Statistical Approximation
Structure of Commercial Services Exports
1990
50 40
percent
1995
2000
45%
34% 29% 23%
37% 32%
30 20 10 0
Transport
Travel
Other services
Structure of Other Services Exports, 1998
韩玉军《国际商务》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及其理论
韩玉军《国际商务》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及其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及其理论是国际商务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贸易政策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国际商务》课后习题中第五章的内容进行详细解析。
1. 经济全球化与贸易政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更加紧密。
贸易政策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贸易政策可以通过减少贸易壁垒、实施贸易自由化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同时,贸易政策也可以通过限制进口、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来保护本国产业。
贸易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情况,以及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2. 贸易壁垒与自由化贸易壁垒是指限制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各种手段,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等。
贸易壁垒的存在会导致国际贸易的成本增加,限制跨国贸易的规模。
贸易自由化是指取消或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
例如,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各国可以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
3. 贸易保护主义与贸易平衡贸易保护主义指的是国家通过采取各种手段,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的做法。
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是保障本国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
然而,贸易保护主义也容易引发贸易争端,影响国际贸易秩序。
贸易平衡是指国际贸易双边进出口之间达到平衡状态。
通过实施贸易政策,国家可以调整贸易平衡,促进经济发展。
4. 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需要依据一定的理论基础。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依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将资源配置于产业上,从而实现最大化产出。
保护贸易理论认为,国家应该通过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以促进国内就业和经济发展。
新贸易理论认为,国家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比较优势,还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策略。
5. 国际贸易政策的案例分析在实际的国际贸易中,各国采取了不同的贸易政策。
以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为例,美国自2018年开始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以限制中国的出口。
05第五章国际贸易理论
05第五章国际贸易理论第五章国际贸易理论⼀、贸易理论综述国际贸易是在⼀定的历史条件下产⽣和发展起来的。
形成国际贸易的两个基本条件是:社会⽣产⼒的发展和国家的形成。
国际贸易可以按商品移动的⽅向分为进⼝贸易、出⼝贸易和过境贸易,按商品的形态分为有形贸易和⽆形贸易,也可以按⽣产国和消费国在贸易中的关系分为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与转⼝贸易。
16-17世纪盛⾏的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应当⿎励出⼝,同时限制进⼝。
Adam Smith的绝对优势理论第⼀次解释了为什么不受限制的⾃由贸易对⼀个国家是有利的,Smith认为应当由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不是政府决策来决定⼀国进⼝什么商品和出⼝什么商品。
他的论点还表明对贸易采取的这种⾃由放任的态度符合⼀国的最⼤利益。
在Smith理论的基础上,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David Ricardo提出相对优势理论,是现代不受限制的⾃由贸易论的理论基础。
20世纪,两位瑞典经济学家Eli Heckscher和Bertil Ohlin改进了Ricardo的理论,创⽴了著名的Heckscher-Ohlin理论。
1. 贸易利益①国际贸易为各国的企业家打开了机遇之门,同时也为各国消费者提供了更为⼴阔的选择空间;②国际贸易能有效利⽤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国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地丰富和⽅便了⼈们的⽇常⽣活;③由于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国际贸易使每个民族和国家都能在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中得到⼀份机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民财富都在⽇益增长,⼀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贸易抓住了新的发展机遇,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有所提⾼;④国际贸易促进了国家间特别是⼤国间的协调与合作,使⼀些国家变得更具有竞争⼒和创造⼒,从⽽富裕起来。
Smith,Ricardo和Heckscher-Ohlin的理论精确地确认了国际贸易的特定利益。
⼀国⽣产不了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得到,绝⼤多数国际贸易是有利的。
另外,他们的理论还解释了为什么⼀个国家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取⾃⼰可以⽣产的产品仍能获得利益。
第五章_国际贸易政策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分类
根据国家对贸易行为干预程度的不同,分为
1.自由贸易政策
▪ 国家对贸易行为不加任何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 限制进口,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际市场上自由竞 争。
▪ 当今的政策表现: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 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惠的一系 列政策措施。
2.中性贸易政策和偏向性贸易政策
助工业的发展。
➢ 弊:初级产品的市场和价格不稳定,导致经济发展的不稳
定;经济单一性和对发达市场的依附性,使工业化战略难 以贯彻。
(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
➢ 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的工业化过程,也称内向型战略
➢ 利:可以较快建立本国工业基础,促进本国经济增长,扩
大就业和减少进口,节约外汇等
➢ 弊:保护措施的负效应、生产受国内市场规模制约、出口
第五章 国际贸易政策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概念、类型和主要内容; ·理解和掌握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及资本主义国 家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
(二)技能目标
·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主要类型和分类方法; ·分析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实质。
第一节 国际贸易 政策概述
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含义及其分类
(一)贸易纷争与贸易政策国际协调
▪ 贸易利益的差异和冲突以及各国经济目标的要求, 运用政策调节经济贸易行为成为政府的主要职能。
(二)贸易政策国际协调的形式
(1)贸易条约和贸易协定
▪ 是有关主权国家为确定彼此间的贸易关系,规定 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协调各自对外的贸易政策, 经过协商或谈判缔结的书面协议。
禁止金银出口。
禁止出口商接收外国非 金银货币。
汇率由官方直接控制, 实行固定汇率制。
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
资料卡
西方金融“大鳄”制造的金融危机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为了防范和抵御西方的国际狙击,发展中国家要额外地积储外汇,这在一 定程度上造成了本国资源的输出和浪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为西方大国的 “进贡经济”作了贡献。
如此看来,古今重商主义存在的风险是一致的,那就是目标货币—— 黄金或美元的贬值。美元一旦贬值,发展中国家所储存的部分美元财富将 承受重大损失甚至化为乌有。特别是今天的世界,已经放弃了金本位制和 重金属货币的使用,在这样一个汇率浮动的货币体系下实施重商主义,风 险较大。所以传统重商主义的目标必须改变,也就是从紧盯黄金和美元变 为重视实物进口,尽可能掌握实物财富,而非货币财富。重视进口的实质 是有效利用外部资源,加快国内的经济建设。
第五章 国际贸易政策
引例
引例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于2010年3月初向国会提交了《2010年总统贸易政策 日程》。3月8日,美国与巴西就棉花贸易纠纷达成协定。3月11日,奥巴 马在进出口银行年会上宣布美国贸易政策和成立出口内阁。3月15日,美 国与澳大利亚开始就“泛太平洋伙伴”计划举行首次磋商。3月16日,美 国农业部长维尔萨克向日本政府施压,要求其开放农产品市场。3月17日, 美国与印度签署“贸易与投资合作框架协定”。随后,贸易代表垄克出访 欧洲以推动美欧贸易关系。3月31日,贸易代表办公室首次推出关于美国 农产品和技术出口壁垒的报告,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
❖ 货币差额论和贸易差额论在政策上都主张实行保护主义的 对外贸易政策,即国家必须干预对外贸易。以贸易差额论的政 策主张为例,重商主义保护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 (1) 货币政策。 ❖ (2) 对外贸易垄断政策。 ❖ (3) 奖出限入政策。 ❖ (4) 保护关税政策。 ❖ (5) 发展本国航运业政策。 ❖ (6) 发展本国工业政策。
第五章国际贸易条约和协定介绍
(2)在贸易条约实践中,互惠待遇与最惠国待遇又是彼此
联系的。缔约国双方给予的互惠待遇,通过最惠国条款,其 他国家便可同样享受。在国际间普遍缔结有最惠国条款的情 况下,互惠待遇在形式上是差别待遇,实际具有无差别待遇 的性质;互惠协定形式上是双边协定,实际具有多边的性质
。
(3)另外,缔约国彼此给予的互惠待遇,必须规定具体内
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是指缔约一方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
一切利益、优惠、豁免或特权应立即无条件地、无补偿地自动地
适用于缔约对方。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由于最早在英国与其他国 家签定的通商条约中使用,所以又叫做“欧洲式”的最惠国待遇 条款。现在的贸易条约和协定一般都适用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
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和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的区别在于授予
第三方的利益、优惠、豁免或特权是否附有条件,亦即受惠
国享有利益、优惠、豁免或特权是否需要提供某种条件。因 而“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中的条件并不是有人认为的给予 最惠国待遇是以对方给予为条件,你不给我,我也不给你。 而是提供最惠国待遇是否要求对方“相应的补偿”作为获得 最惠国待遇的前提,如果缔约一方享受缔约方给予的各种优 惠待遇并不要求提供“相应的补偿”,则为无条件的最惠国
什么是 边境贸易?
⑤国内法令和规章中的某些规定
⑥区域性特惠条款 ⑦其它例外;
什么是 关税同盟?
(二)国民待遇原则条款
1、含义:
国民待遇条款是指缔约一方保证缔约对方的公民、企业、船
舶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船舶同等的待遇。
2、适用范围
一般适用于外国公民或企业的经济权利。 而不是将本国公民或企业所享有的一切 权利都包括在内。
1、都是作为对外贸易的政策措施之一。 2、关税、非关税措施属国内法范畴;贸易条约与协定受国际法约束。
(国际服务贸易)第五章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主要领域
金融服务
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的开放,是服 务贸易自由化的重要领域之一。
电信服务
取消电信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促进电信服 务的跨境提供。
商务服务
包括法律、会计、审计、咨询等领域的开放, 是促进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措施。
交通服务
取消跨境交通服务的限制,促进国际物流和 运输服务的发展。
加强国际组织的作用
发挥国际组织在服务贸易自由化中的作用, 推动全球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
06 结论
CHAPTER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意义与影响
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有助于提高全球生产 效率,促进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流动,
进而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
提升国际竞争力
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国际服务贸 易自由化有助于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高 自身竞争力。
05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政策建议
CHAPTER
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政策措施
放宽市场准入
减少服务领域的限制和障碍,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进入本国市场,促进市场竞争。
取消跨境服务贸易壁垒
取消对跨境服务贸易的限制,如数据流动、网络准入等,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推动服务标准国际化
加强国际服务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和标准化。
03
1.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扩大市场准入和增加竞争,自由 化可以促进服务业的创新和发展,进而推动整体经济增长 。
04
2. 提高就业质量:自由化有助于创造更多的服务业就业 机会,提高就业质量,改善民生福祉。
05
3. 优化资源配置:自由化有利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 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国际贸易政策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总称。
一﹑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对外贸易政策的实质 为维护和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及反映经济基础和 当权阶级的利益和需要,所制定的准则和采取的 手段。
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 由对外贸易的基本方针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和 对外贸易的国别(地区)政策三部分组成。
至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普遍实行了程度不同的 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三、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的贸易政策
19世纪末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垄断时 期,在国际贸易中逐步开始实行侵略性保护贸易 政策,表现为提高关税、保护国内市场、 争夺 国外市场。
侵略性保护贸易政策与自由竞争时期保护贸易政 策有本质的差异,表现在:(1)保护对象是国 内高度发达或出现衰退的垄断工业;(2)目的 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在对国 内市场垄断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攻性扩张; (3)保护措施包括关税及其它奖出限入措施。
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1)保护本国国内市场 (2)扩大国外市场 (3)促进产业结构改善 (4)积累资金 (5)维护本国对外政治关系等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
各国立法机构负责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修改, 内容一般包括较长期的外贸政策方针和基本原则, 重要措施及行政机关的权限。
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因素
(1)对外贸易基本方针政策
根据本国国民经济的现状及发展战略,结合本 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制定的较长时期 内的对外贸易政策。
(2)进出口商品政策
根据国内外市场的供求情况,以关税税率、计 税价格、课税手续等方面的差异,对不同的进 出口商品实行不同的待遇。
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
国际贸易政策:指各国或地区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时所 采取的政策.它是各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政策,是 整个对外贸易政策的立足点,可分为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 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政府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不对本国 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商提供各种特权和优待,力图消除各 种贸易障碍,使商品和服务能够自由输出和输入,在世界 市场上实行自由竞争和合作.
共同农业政策改革使农业补贴结构发生了很大变 化,但是补贴的绝对数量并没有减少。如1991年, 法国的农业补贴为68亿欧元,其中用于市场方面 (价格补贴和出口补贴)的补贴为62亿欧元,用 于直接补贴给农场的仅6亿欧元;到1999年,法 国的农业补贴上升到92亿欧元,其中用于市场方 面的补贴为33亿欧元,用于直接补贴给农场的达 到59亿欧元。
4、资源保育补贴.它始于1936年的《土壤保护与家庭分 配法》,目前主要包括土地休耕补贴、农田水土保持补贴、 湿地保护补贴、草地保育补贴等。另外,美国联邦政府还 提供自然灾害援助救济补贴,用于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土地 资源保护。根据2002年农业法案,2002-2007年,政府 将投入220亿美元实施农业资源保育计划。
日本的农业保护政策造成严重的贸易扭曲,遭到很多国家 的反对,为适应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及WTO农业规则的要 求,日本从1995年起,大幅修改本国的农业政策,1995 年实行新的粮食法(减少政府管制的大米流通份额,允许 第一年国内消费量4%、5年后达到8%的大米进口等), 1999年出台大米流通法,1999年颁布新的农业基本法及 农业改革方案。2000年提出日本政府在下一轮WTO农业 谈判方案。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突出了日本对自身粮食 安全的重视和在人多地少的传统农业国家里,农业具有贸 易之外的多种功能性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认识国际贸易政策的性质类型与演变,了解不同类型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分析与研究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教学重点】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超保护贸易政策管理贸易政策休谟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说幼稚工业保护论外贸乘数理论贸易自由化新贸易保护主义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概述一、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和构成1.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2.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二、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和演变1.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2.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三、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1.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考虑因素2.对外贸易政策的一般执行方式第二节国际贸易政策的实践一、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有明显不同: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以政府干预为主的重商主义的限入奖出政策到18世纪末开始的贸易自由化运动,再到当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以后的保护贸易政策。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开始趋于复杂化,表现为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相融合的混合体,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自由贸易是主要倾向;70年代中期开始起,新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政策呈现新的特点。
(一)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虽然自由贸易政策从本质上讲对各国都有利,但在现实中,绝对的自由贸易从来就没有真正实行过,只是在历史上某些阶段,一些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曾对国际贸易持一种相对开明的态度。
从工业革命以后的历史看,发达国家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开始于英国。
以1846年《谷物法》的废除为标志,英国进入了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时期。
在英国看来,自由贸易政策更有利于本国出口自己的工业品,比较廉价地进口当时纺织工业所需要的棉花,以及可以降低工资水平的谷物。
因此,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发挥自己生产的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而放弃本国处于比较劣势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材料的生产。
当时的自由贸易政策给英国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利益,根据英国学者的统计发现,与对外贸易有关部门的生产增长率高于英国经济的增长率,更高于与贸易无关部门的经济增长率。
由此他们得出结论,对外贸易是英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正是由于对外贸易对英国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英国一直主张自由贸易。
然而,随着英国经济逐步被美国、德国和法国超过,其自由贸易政策的使用范围也发生了变化。
(二)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发达国家早期的贸易保护政策、发达国家的新贸易保护政策和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源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现实中,多数企业面临着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市场竞争变成了一场少数几家企业之间的“博弈”,谁能占领市场,谁就能获得超额利润。
因此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不仅要着力于本国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和保护本国工业的成长与发展,还在于通过政府的干预措施,改变企业的战略行为,发展本国产品的出口,使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胜。
为了说明这一道理,经济学家经常用波音公司与空中客车公司作为例子。
假定在飞机生产行业只有这两家公司,即该行业是寡头垄断,且这两家公司生产技术和能力相近,都有能力生产一种可坐500名乘客的大客机,而生产这种客机又具有规模经济。
为了简化起见,假定两家企业只能做出是或否的决策:生产或不生产这种飞机。
在市场需求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两家公司都生产,两家公司都会亏本。
如果两家公司都不生产,虽然谁也不亏本,但谁也没有利润。
只有一家生产而另一家不生产的情况下,生产的一家才会有足够的生产量而获得利润。
表8.1排列出了波音和空中客车各种假定的利润和亏本情况。
空中客车进入市场之前,稍微领先一步生产了这种飞机,空中客车公司就没有了进入市场的激励。
结局就会是表右上方的情形,波音公司将获得利润。
欧洲政府能够改变这种状况。
假设欧洲政府承诺,如果空中客车公司进入市场,欧洲政府就给予25个单位的补贴。
这样一来,结局就会变为表8.2所示的情形。
这时,无论波音公司做何决策,空中客车都可以从这种飞机的生产中获利。
而在这种情况下波音公司知道,如果它选择生产将不可避免地蒙受损失。
因此,现在成了波音公司被排除在市场之外。
欧洲政府的补贴使波音公司的先发优势不复存在了,相反,空中客车公司因此获得了进入市场的优势。
于政府的仅仅25单位的补贴空中客车从原来的0利润变成125个单位的利润。
也就是说,补贴使利润的增加比补贴本身更多,因为补贴具有阻止国外竞争的作用。
如果空中客车比波音率先进入,空中客车会拥有战略优势,而补贴为空中客车创造了一种类似的优势,从而产生上述结果。
上述例子似乎说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能够为政府的积极干预提供有力的佐证。
通过牺牲外国竞争者的利益,欧洲政府的补贴大大提高了欧洲企业的利润。
如果不考虑消费者的利益,这似乎可以提高欧洲的福利水平(同时减少美国的福利水平)。
美国政府是否也应该把这种理论付诸实施呢?事实上,战略性贸易政策虽然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同时也受到了许多批评。
批评者认为,这种理论的实际运用所需要的信息要比可能得到的更多。
这种政策可能有被外国报复的危险。
为了说明这一点,假设实际情况并不是如同表8.1那样,而是与表8.3所示的情形差不多。
在表8.3中,假设波音公司具有某种潜在的优势(也许技术上更胜一筹),这时即使空中客车进入市场,波音的生产仍是有利可图的。
如果波音公司继续生产,空中客车则不能获利。
面的情况一样,欧洲政府提供了25单位的补贴,这种补贴足以使空中客车进行生产。
新的结局是两家公司都生产,如表8.4左上角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空中客车得到25单位的补贴,却只获得5单位的利润,利润小于补贴,这与表8.2中的结局正好相反。
结局之所以不同,是因为这里的补贴已经不能起到阻止波音公司进行生产的作用。
种情况,补贴似乎是一个糟糕的政策。
由此看来,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可行性似乎取决于能否准确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不得不使一些经济学家提出质疑——我们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信息来有效地使用这一理论。
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一)发展中国家及其走工业化道路的原因首先,固守农业难以获得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增长。
农业部门常常受到自然条件,特别是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制约,因为从生产要素的存量来看,农业中的专门生产要素-土地难以持续增加,因此任何其它生产要素在农业中的持续投入不但不会带来丰厚的报酬,反而会造成土地报酬的递减,从而阻碍了农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手段的不断更新。
相反,在工业部门,由于工业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均能持续增长或积累,因此多数部门或产业都能够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次,社会对农产品和工业品的需求变动程度是不同的。
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比较低,而人们对工业品的需求弹性比较大。
这意味着农产品和工业品增加生产的潜力以及与这种生产潜力相对应的生产者的报酬不同。
农业显然存在着市场发展的潜力问题。
第三,农业部门难以像工业部门那样形成垄断。
垄断或不完全竞争能够带来垄断利润,这种利润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实现规模经济效果,从而获得最大限度利润。
然而,由于农业经营的特点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业部门很难形成卖方的不完全竞争或垄断,因而不可能有自主的产量控制和垄断利润。
基于以上理由,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经济,提高收入水平,赶超发达国家,必然要走工业化的道路。
所有发达国家均是工业化国家,而大多数贫穷国家则主要是农业国,从这一事实出发,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愿望也是合乎情理的。
(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经济发展战略1、进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级进口替代阶段”,即先建立一般消费品工业(如纺织品、食品加工、日用消费品、收音机、手表、自行车等),以取代这类消费品的进口;第二阶段是“高级进口替代阶段”,即从一般消费品的生产转向本国工业需要的资本品、中间产品(如机械、钢铁、各种工业原材料与设备)及耐用消费品的生产,以取代这类工业品的进口。
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比较容易进入第一个阶段的进口替代,且成功的把握也比较大。
而进入第二个阶段的进口替代需要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发展中国家进口替代战略的选择需要与各国的具体条件相结合,选择进口替代战略并取得成功的国家一般具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该国的国内市场比较大。
较大的国内市场可为其工业的发展提供较有保障的市场,以便使这些行业迅速实现规模经济,且比较快地发展起来。
其次,国内拥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供应。
第三是存在“二元经济”。
二元经济可以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也为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相对廉价的劳动力。
以保护贸易为政策基础的进口替代战略,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主要表现在:①进口替代战略下的保护贸易政策是防御性的,通过抵御外国产品的竞争,发展国内生产代替进口产品,保护了本国民族工业的建立与发展,使单一畸形的经济结构有了改变。
②进口替代战略有助于改善本国落后的技术结构,尤其是高级进口替代有助于产业结构向高级阶段发展,在条件成熟时,完成高级进口替代的国家很容易转向出口导向战略,迅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当前实施出口导向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大多先经历过进口替代过程,进口替代为它们打下了必要的工业基础。
2、出口导向战略出口导向战略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和类型:一是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或初级导向战略。
是指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国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产品的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战略。
在经济发展初期,发展中国家多采用此战略。
二是次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
是指利用发展中国家某种生产要素优势,特别是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生产价格相对低廉的制成品并出口,以获取经济发展的资金。
我们在谈到出口导向战略时,更注重的是次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
次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①它可以克服国内市场狭小的缺陷。
因为制成品出口的扩张是无限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规模经济优势发展经济,这对于许多既贫穷又弱小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②从比较利益理论看,出口导向可获得资源有效配置的经济效果。
这种效果能将本国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有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
③出口导向也有助于一国经济逐步实现工业化。
因为在经济发展初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节约资金,避免在工业化初期就投入大量资金发展重化工业可能带来的资源配置的扭曲。
④出口导向将产生一系列的产业间相关效应,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⑤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有利于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从而能较快地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进而提高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耐用消费品和其他产品生产的发展,有助于本国的某些工业部门实现适度的经济规模。
选择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国内市场比较狭小;二是劳动力比较便宜,因而具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三是国内自然资源比较稀缺,需要进口自然资源或原材料才能生产制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