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我国的气象灾害及科学防灾减灾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天⽓是指某⼀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天⽓现象则是指发⽣在⼤⽓中的各种⾃然现象,即某瞬时内⼤⽓中各种⽓象要素(如⽓温、⽓压、湿度、风、云、雾、⾬、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暴⾬ 定义:我国⽓象部门规定,24⼩时降⾬量50毫⽶以上的⾬叫暴⾬。
暴⾬来临时,往往乌去密布,电闪雷鸣,狂风⼤作。
暴⾬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黄⾊、橙⾊、红⾊表⽰。
防御指南: 1.检查房屋,如果是危旧房屋或处于地势低洼的地⽅,应及时转移; 2.暂停室外活动,学校可以暂时停课; 3.检查电路、炉⽕等设施是否安全,关闭电源总开关; 4.提前收盖露天晾晒物品,收拾家中贵重物品放到档上或置于⾼处; 5.暂停⽥间劳动,户外⼈员应⽴即到地势⾼的地⽅或⼭洞暂避。
暴⾬避险: 1.危旧房屋或在地洼地势住宅的⼈员及时转移到安全地⽅; 2.关闭煤⽓阀和电源总开关; 3.⽴即停⽌⽥间农事活动和户外活动; 4.注意夜间的暴⾬提防旧房屋倒塌伤⼈; 5.⾬天汽车在低洼处熄⽕,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下车到⾼处等待救援。
6.不要在下⼤⾬时骑⾃⾏车。
过马路要留⼼积⽔深浅。
⼤风 定义:当风⼒达6级以上的'风称为⼤风,它能拔起⼤树,折断电杆,倒房翻车,助长⽕灾等。
龙卷风:是⼀种从强对流积⾬去中伸向地⾯的⼩范围强列旋风,同时伴有暴⾬、雷电或冰雹。
⼤风(除台风外)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黄⾊、橙⾊、红⾊表⽰ 防御指南: 1.关好门窗,室外搭建物要固紧; 2.如遇危房,应⽴即搬出; 3.社区⾥的幼⼉园、学校应采取暂避措施,建议停课; 4.如在户外,不要站在⾼楼、⼤树、⼴告牌下; 5.暂停户外活动或室内⼤型集会; 6.⽼、弱、病、幼⼈群切勿在⼤风天⽓外出。
7.停放车辆要远离⼤树、⼴告牌等。
冰雹 定义:冰雹是从强烈发展的积⾬云中降落到地⾯的固体降⽔物,⼩如⾖粒,⼤若鸡蛋、拳头。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因素引起的农业生产中的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风灾、霜冻、干旱、洪涝、高温、冰雹等;人为灾害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严重破坏性和危害性,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生活。
了解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制定防灾减灾对策,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1. 风灾风灾是气象灾害中的一种常见灾害。
风灾经常发生在成长期的农作物上,造成直接损失,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
风灾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其暴风、龙卷风、飓风等对农作物的破坏。
风灾在山区和平原地区的生气作物上造成的损失较大,因此应采取适当的防灾减灾措施,提高农作物的抗风能力。
2. 霜冻霜冻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气象灾害,对作物的生长和丰产产生严重影响。
霜冻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灾害,因此应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防止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
采用撒布柴草、用烟囱发热等方法可以有效防止霜冻对冬小麦、棉花等作物的危害。
3. 干旱干旱是气象灾害中的一种常见灾害。
干旱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干旱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造成了作物的减产和荒废。
对干旱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比如建设水库、引水渠和进行人工降雨等方法,以降低干旱对农作物的危害。
二、防灾减灾对策1. 加强气象预测加强气象预测,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以便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比如利用卫星遥感、气象雷达、气象站等工具对气象灾害的发生进行预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提醒农民采取应对措施。
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水库、河道、水利设施、排灌工程,提高农田的排水排灌能力,以减少洪涝和干旱的影响,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
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科普)
三、气象灾害防御基本知识
余姚阳明西路的积水路段通行
受1211号台风“海葵影响”,里仁花园一期二期水漫道路
重庆市开县义和镇兴业村小学2007年5月23日下午遭遇雷击,造 成该小学四、六年级学生伤亡46人,其中,死亡7人,重伤19人, 轻伤20人。该学校教室为砖石墙体的四合院平房,教室楼顶没有 安装避雷设施。
三、气象灾害防御基本知识
“6•26”浙江临海杜桥镇雷击事件:2004年 6月26日下午2点多钟,杜桥镇发生特大雷击 事故,雷电击中了3棵紧挨着的大杉树,共30 多人被击倒,有17人死亡。当年18岁的围观 者潘宗其当时也被雷电击倒,但只是脖子和 左大腿受了一些轻伤,在附近的临海市第二 人民医院治疗。他回忆当时情景说,自己当 时是去现场叫表哥回来做生意的。到了现场 后,看到一大堆人围在一起打牌,围得里三 层外三层的,气氛十分热烈。他在前往现场 的路上,天就已经开始下雨,并听到了第一 声响亮的雷声。到了现场大约10分钟时,打 了第二声雷,悲剧就在这时候发生了。看到 所有人都倒在了地上,他迅速打着滚脱离了 中心地带,后来被送到医院。杜桥镇这次雷 击死伤30多人,主要因为当时没有下太大的 雨,使户外的人没有提高警惕及时回屋而酿 成后果。加之许多人又缺乏预防雷电的常识, 例如,雷雨天不应该在树下避雨,更不应该 在树下玩牌。
2013年9月14日13至14时,北仑地区受强对流云团影 响出现10到20毫米局部30毫米的降水,其中最大2个测站 雨量超过30毫米,分别是31.8毫米和36.3毫米。过程瞬 时极大风13.5米/秒。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自古以来,气象灾害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无论是台风暴雨、地震洪水,还是干旱寒潮,都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应对气象灾害,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气象防灾减灾的科普知识。
本文将从预警系统、紧急救援、灾后恢复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预警系统预警系统是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不断监测和分析气象数据,预测灾害的发生时间和空间,并向公众发布准确的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等多种渠道传播,提醒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同时,预警系统也需要配备专业的气象人员和设备,及时监测和报告灾情,为救援工作提供准确的参考。
2. 紧急救援灾害发生后,紧急救援是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
在气象灾害中,救援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展开。
比如在台风来临前,需要迅速撤离危险区域的居民,安置好长者和孩子等易受伤人群;在地震后,要迅速组织医疗救援队伍,营救被困人员。
此外,救援工作还需要紧密协调各部门、各专业力量,提高救援效率和抢险能力。
3. 灾后恢复当灾害过后,灾后恢复工作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灾后恢复工作包括重建房屋、修复基础设施、恢复生产、改善环境等方面。
在灾后恢复工作中,需要科学规划和有序进行,充分考虑防灾减灾的要求,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同时,也要给予灾区居民充分的精神慰籍和物质帮助,帮助他们重建家园,重新开始生活。
4. 科普宣传科普宣传是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各种途径,如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册、制作宣传视频等,向公众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的知识。
科普宣传要注意简明易懂、生动有趣,切勿使用专业术语,以免造成误解。
通过科普宣传,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气象灾害的特点、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5. 国际合作面对气象灾害的挑战,各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分享各国的防灾减灾经验和技术,提高气象灾害的预防和救援水平。
《2024年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范文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篇一一、引言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气象灾害频发。
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运动引起的,能够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造成重大损失的天气或气候现象。
为了有效应对和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对我国气象灾害进行科学分类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我国气象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暴雨洪涝灾害:由长时间连续降雨或短时间强降雨导致的洪水、积水等灾害。
2. 干旱灾害:长期无雨或降水量严重不足导致的土壤缺水、农作物受灾等。
3. 台风灾害:由台风引起的狂风、暴雨、洪水、风暴潮等灾害。
4. 低温冷冻灾害:包括寒潮、霜冻、雪灾等,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5. 高温热浪灾害:长时间高温天气导致的人体健康问题、农作物生长受阻等。
6. 雷电灾害:雷电引发的雷击、雷暴大风等灾害。
三、防灾减灾对策针对上述气象灾害,我们应采取以下防灾减灾对策:1. 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建立全国性的气象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防洪、抗旱、防台风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抗灾能力。
3. 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使公众能够正确应对气象灾害。
4. 实施综合防灾减灾策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制定综合防灾减灾策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5.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救援机制,确保在气象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6. 推动科技创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通过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防灾减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7. 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然环境的抗灾能力。
8.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的防灾减灾经验和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介绍我国的气象灾害及科学防灾减灾-精选文档
图3:1987-2019年我国干旱面积
• 4、大雾灾害 • 大雾灾害在我国四川盆地、长江和淮河 流域、华南、华北及东北等地均有发生, 尤为四川盆地和长江流域浓雾天气较多。 近50年来,虽然我国年平均雾日数呈减 少的趋势(图4),但大雾造成的灾害损 失却更加严重。如2019年11月8日,上 海大雾弥漫,奉贤区A30公路施工路段 发生特大车祸,造成10人死亡,15人受 伤。
• 2、台风灾害 •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危害最严 重的国家之一。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台风侵 袭,且有可能窜入内陆,引发暴雨洪涝、 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气象衍生灾害。 • 2019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的 台风个数有所减少(23个),但由于我 国经济的发展,台风影响程度却呈增加趋 势。如,2019年-2019年台风造成的直接 经济损失,比1987年-2019年10年间年均 增加了58.4%。
我国的气象灾害情况
•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自然条件复杂,气候变 化剧烈,气象灾害发生十分频繁,是世界上遭 受气象灾害损失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气象灾 害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及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 的影响,还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社会安定、资 源环境等构成严重威胁。 • 因此,加强对气象灾害的分析研究,提升气象 灾害预测预警服务能力和水平,是保障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 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 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
• 3、干旱灾害
• 干旱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最主要气象灾害。 干旱灾害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但分布不均, 北方以春旱为主,长江流域、江南和江淮之 间伏旱较多。据1987至2019年统计,我国 平均每年遭受干旱灾害的农作物面积为 2557.3万公顷,约占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 物受灾面积的51.15%。其中,2000年、 2019年受旱面积较大,在4000万公顷左右。 2019年以后,受干旱影响面积有所减少,但 重大
我国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我国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大领土面积的国家,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
样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不仅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
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自然灾害类型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包括洪涝灾害、地震灾害、气象灾害、矿山灾害、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其中,洪涝灾害是我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一度汛期
时常常会引发严重的水灾;地震灾害也是我国的一大灾害,尤其是
在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比较常见;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等自然
灾害,也给我国南部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矿山灾害也是一种比
较特殊的自然灾害,常常会造成矿难;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灾害则
与我国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自然灾害防治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来减
轻或避免灾害造成的影响。
对于洪涝灾害,我们可以采取生态防洪、人工防洪、水库蓄洪、河道整治等办法来控制洪涝灾害的发生;对于地震灾害,我们可以
加强地震监测预警,加强房屋抗震能力等措施来保护人们生命和财
产安全;对于气象灾害,我们可以加强气象监测预警,调整农业生
产结构等措施来减轻灾害造成的影响;对于矿山灾害,我们可以加
强安全生产管理,完善矿山安全设施等措施来预防矿难;对于水土
流失、荒漠化等灾害,我们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变人们的不
良生态行为,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等来维护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福祉。
综上所述,我国的自然灾害类型多种多样,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加强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灾后抢险救援等方面的建设,来更好地应
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气象灾害调研报告
气象灾害调研报告气象灾害调研报告一、引言气象灾害是指气象因素引发的灾害性事件,包括台风、暴雨、干旱、洪涝等多种形式。
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对气象灾害的调查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我国气象灾害的现状和防灾减灾工作,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气象灾害的现状1. 台风灾害:台风是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每年台风季节来临时都会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影响,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破坏等灾害。
据统计,过去十年中,我国每年平均受台风影响的人数达到数百万人,经济损失超过千亿元。
2. 暴雨灾害:暴雨是另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造成山洪、泥石流、城市内涝等问题。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环境变化,暴雨灾害频发,给城市带来严重破坏。
3. 雪灾:雪灾是我国北方常见的灾害,尤其是在冬季,大规模的雪灾会导致交通拥堵、电力中断等问题。
4. 干旱:干旱主要出现在我国西北地区,造成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农作物减产等问题。
同时,气候变化加剧了干旱地区的干旱程度和范围。
三、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现状为了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
1.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我国建立了全国范围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卫星遥感、雷达监测等手段,实时监测气象灾害的发生情况,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各级政府的防灾减灾工作:各级政府将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灾后重建的投入。
同时,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
3.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和创新不断提高气象灾害的预测和监测能力,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挑战和建议1. 挑战:尽管我国在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气象灾害的预测和预警能力亟需提高,特别是对于突发性和强度较强的灾害事件。
其次,公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相对较低,需要加强宣传教育。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一、气象灾害及其防灾减灾
气象灾害是指由自然界无法控制的天气状况引起的损害和损失,例如风暴、洪水、台风、地震、暴雨、干旱、寒冷等,它们会造成人民生活损失和经济损失,更严重的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关于防灾减灾,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做好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大家正确认识灾害,充分认识和理解气象灾害的危险性,了解气象灾害的类型及其发生机理,并针对特定的气象灾害,采取防范措施。
2、加强监测设施的建设,让我们能及时发现气象灾害的发生,能预测气象灾害的发展趋势,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3、加强抗灾减灾能力建设,避免气象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应采取迁移搬迁措施,迅速采取营救施救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
4、利用科技手段,通过建立起完善的灾害预警系统,为群众提供及时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二、关于气象防灾减灾的宣传
1、强调“及时预防,永远是最好”的宣传理念,让大家重视气象防灾减灾,积极配合防灾减灾工作,提高民众应付灾害的能力。
2、抓紧宣传灾害知识,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个人及家庭防灾减灾能力。
介绍气象灾害的危害,介绍具体的防御措施,告知公众如何做好灾害准备工作。
3、倡导灾害减灾文明理念,倡导以文明的方式应对灾害,弘扬
正确的文化,增加彼此之间的友谊和理解,减少受灾人们的痛苦。
4、宣传和发掘群众的防灾减灾措施,如宣传营造防洪渠等抗洪措施,提高群众的防洪能力;通过鼓励群众参与到抗震救灾工作中来,提高群众的抗震能力;鼓励群众多做节水植树等绿化工作,减少沙漠化等气象灾害的发生率。
气象灾害、地质地貌灾害的危害,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灾减灾措施
干旱
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因地制宜进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选种耐旱作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护林建设等
寒潮
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危害农作物;大风能翻船、倒屋、破坏牧场;雪灾冻雨造成通信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
1、成因上的关联性
如地壳活跃之地,往往多火山活动和地震
2、原发性的主灾往往会诱发其他灾害
如地震引发滑坡、
火山喷发引发地震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诱发地质灾害
如破坏植被是泥石流加剧的重要原因
火山喷发
高温熔岩和厚厚的火山灰,摧毁房屋和道路,危及人类生存
滑坡
破坏和掩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气象灾害、地质地貌灾害的危害,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灾减灾措施
(1)气象灾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别
危害
监测和防减灾措施
台风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灾的重要措施;主要利用气象卫星进行探测
暴雨洪涝
暴雨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和预报,可以有效减灾;
其影响范围大,并多灾并发
无有效的防御手段,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警报可减少一定损失
(2)地质灾害
类别
危害
监测和防减灾措施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地震
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1、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2、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农业气象灾害是指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包括干旱、水灾、风灾、雹灾、霜冻等。
这些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计,也给国家的粮食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了解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和农村稳定至关重要。
一、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1. 干旱干旱是指降水量明显偏少,土壤含水量明显不足,导致灌溉不足,作物生长受限,甚至造成作物死亡的气象灾害。
干旱是农业气象灾害中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一种。
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不足导致作物干旱、生长受限,甚至减产或死亡。
2. 水灾水灾是指降水过多或短时间强降雨,导致河流、湖泊、水库、引黄灌区内河滩农田、排灌渠道被淹没,田间作物被水淹、倒伏,或土壤水分过多导致根系窒息等,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水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河流泛滥,农田被淹,导致作物无法生长,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3. 风灾风灾是指强风对农作物造成的直接破坏和间接影响。
主要表现为风力大,风速快,导致抗风性差的作物遭受破坏,叶片受损,幼苗倒伏,成熟作物摘果,减产或失产。
4. 雹灾雹灾是指在雷暴天气中,大气中的云层内存在冰雹核,降雨时这些冰雹核就能不断吸引水汽凝结成冰雹雨滴,当冰雹雨滴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从云层中坠落到地表造成冰雹灾害。
雹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冰雹对作物造成轻、重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5. 霜冻霜冻是指低温导致植物组织中的细胞间液体结冻而引起的农业灾害。
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作物发育期间,由于低温导致植物组织冻伤,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二、防灾减灾对策1. 提前制定应对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气象灾害,农业部门应提前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包括对各种灾害的特点和危害进行深入研究,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完善灾害监测和报警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气象灾害的类型分析及防灾减灾措施
害也成为农业产业发展中重大的风险。为此 , 笔者结合
庐江县 1 9 5 7 — 2 0 1 4 年主要气象 因子记录 , 分析 了农业主
要气象灾害发生与影响 , 并提出了预防减灾策略, 为气象 部门有针对开展农业气象服务提供参考 , 为经营主体提 出防灾减灾策略和措施。
田田块 , 播种前 翻耕后进行机械振压 , 将土壤压实 。 ( 2 ) 配
2 稻麦 主要气 象 灾害类 型及 防御措 施
2 . 1 小 麦冻 害
2 . 1 . 1 灾害影响
冬季冻害 ( 零下低温 ) 后 旺 苗 大 蘖 死
亡、 心 叶干 枯 , 弱苗 叶片 叶尖 干 枯 、 死叶; 早春冻害( 倒 春
寒) 叶片水浸状后干枯 ; 进入拔节期( 穗雌雄蕊分化期) 受
2 . 1 . 2 气象因素
入冬后首次遇寒潮大幅降温至 0 ℃以
下, 引起“ 冬季冻害” ; 立春小麦拔节后 , 前暖突遇寒潮( 倒
春寒) , 地表 O  ̄ C 以下 , 发生叶片与幼穗冻害 , 引发“ 早春冻 害” 。3 月份孕穗至抽穗前 l O d , 气温低于 5 — 6  ̄ C , 穗部易
定 。其中苗期 、 分蘖初期受灾损失相对轻 , 拔节 、 孕穗及 抽穗扬花期灾损逐后加重 , 甚至绝收 ; 受淹时强光照引起 气温、 水温增高影响加大 ; 水质差 , 污泥杂物多灾害重。
2 . 4 . 2 气象 因素 连 续急暴 雨 , 积水 无雨停水 流净 : 河畔、 圩 田等地 下水位高 田块 , 应深开“ 三沟” , 降低地下水位 , 同时雨期 保证及时排水。 ( 3 ) 短时渍害应及时排水降湿的同时 , 叶 面喷淋杀菌剂加腐植酸或海藻酸叶面肥 , 减少病菌侵染 、 促进根系恢复与再生。
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科普)
社区应对措施
组织救援队伍、协调资源、提供应 急服务等。
培训与演练
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个人和 社区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04
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与救援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应急预案的制定
根据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可能造成 的危害,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
应急预案的实施
在气象灾害发生时,迅速启动应 急预案,按照预案规定的程序和 措施进行处置和救援。
传播途径
针对性
预警信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 电视、广播、手机短信、互联网等。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受众,应采取不 同的传播途径和覆盖范围。
覆盖范围
预警信息的覆盖范围应尽可能广泛, 以便更多的人能够接收到预警信息。
个人与社区的应对措施
个人应对措施
根据预警信息,及时采取行动, 如转移至安全地带、准备应急物
物资调配
在灾害发生时,根据救援需要,及时 调配物资,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
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
灾情评估
对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为恢复和重建工作 提供依据。
恢复计划制定
根据灾情评估结果,制定恢复计划,明确恢复目 标和措施。
重建工作实施
按照恢复计划,逐步开展重建工作,包括修复基 础设施、重建房屋等。
02
常见气象灾害及其防范
台风与防范措施
台风预警
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预警 信息,了解台风的路径、强度
和可能的影响范围。
避免外出
在台风来临时,尽量留在室内 ,避免外出。如果必须出行, 应远离高楼、树木、电线杆等 危险区域。
固定易飞物品
将室外的易飞物品如花盆、杂 物等固定好,防止被风吹落伤 人或造成其他损害。
《中 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讲义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讲义一、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中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一)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的气象灾害。
在中国,干旱的分布范围广泛,华北地区常常出现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多伏旱,西南地区易发生冬春连旱。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水资源的供应,造成人畜饮水困难,还可能引发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二)洪涝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
洪水灾害是指由于暴雨、融雪、冰凌、风暴潮等引起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水位迅猛上涨而引发的灾害;雨涝灾害则是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产生的积水和径流淹没低洼土地所造成的灾害。
中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尤其是长江、黄河、淮河等流域。
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冲毁房屋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三)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每年夏季和秋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常常受到台风的侵袭。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会摧毁建筑物、破坏农作物、影响交通运输,严重威胁着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寒潮入侵时,会带来急剧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中国的寒潮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季和初春时节,北方地区受其影响较大。
寒潮可能会导致农作物遭受冻害,影响畜牧业生产,还会对交通运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
(五)沙尘暴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 1 千米的天气现象。
中国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
沙尘暴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和健康,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二、洪涝灾害(一)形成原因1、气候因素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这是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气候原因。
2、地形因素地势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形成洪涝。
2024年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范文
2024年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范文____年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一、工作概况____年,是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我国气象部门狠抓各项工作,通过科学预测、精准预警、有效应对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气象灾害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国家气象局领导下,各级气象部门紧密配合,共同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二、科学预测____年,各级气象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气象科学研究,提高气象预测能力。
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强与国内外气象机构的合作,大大提升了我国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精度。
同时,通过加强对大气环流、海洋运动等气象因素的研究,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气象模型和预测方法。
这些努力使得我国在短期天气预测、季节气候预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三、精准预警____年,气象部门进一步完善了气象预警系统,提高了预警准确率和及时性。
通过引进先进的雷达、卫星探测设备,实现了对气象灾害的精确监测和预警。
同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智能预警模型,实现了对灾害风险的动态评估和预警。
这些措施使得气象部门能够及时发布准确的预警信息,为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行动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应对措施____年,面对各类气象灾害的威胁,我国气象部门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有效减轻了灾害造成的影响。
首先,加强了对防灾减灾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采购,提高了灾害应对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加强了各级气象部门的工作协调,实现了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同时,加强了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应对灾害的合力。
五、防灾减灾宣传____年,气象部门积极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工作,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和减灾能力。
通过举办防灾演练、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向公众普及了防灾常识和应对技能,指导人民群众做到科学防灾、合理避险。
同时,加强了与媒体的合作,广泛宣传气象灾害预防和减灾的重要性。
六、突出亮点____年,气象部门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突出亮点。
《2024年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范文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篇一一、引言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气象灾害频发。
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运动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暴雨、干旱、雷电、冰雹等。
这些灾害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影响。
因此,对气象灾害进行分类,并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成因和表现形式,我国气象灾害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暴雨洪涝灾害:由于连续强降雨或短时强降雨导致江河泛滥、城市积水等灾害。
2. 干旱灾害:长时间无有效降水或降水量严重不足,导致土地干旱、农作物受灾等。
3. 台风灾害: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造成沿海地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雷电冰雹灾害:雷电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低温冷冻灾害:包括寒潮、冻害等,对农业、交通、电力等产生不良影响。
三、防灾减灾对策针对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我们应采取如下防灾减灾对策:1. 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和预警水平,实现快速、准确的信息传递。
2. 提升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3.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各级政府应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制定并执行有效的防灾减灾计划。
4. 推进科技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气象灾害的预测和应对能力。
5. 实施工程性防御措施:建设防洪堤、排水系统等工程设施,减少气象灾害的危害。
四、结语面对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气象灾害的严重性,通过科学分类和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这不仅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地理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滑坡:滑坡是中国最常见的地质灾 害之一,多发于山区和丘陵地区
火山:中国有500多座火山,其中 活火山约10座,主要分布在东北、 西南和台湾地区
气象灾害
台风:影响沿海地区,带来强风和暴雨 暴雨: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干旱:影响农业生产,导致粮食减产 寒潮: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冻害 沙尘暴:影响空气质量,危害人体健康 龙卷风: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小
成功应对洪涝灾害的案例
1998年长江特大 洪水:政府及时 采取措施,成功 控制了洪水,减 少了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
2008年南方雨雪 冰冻灾害:政府 及时启动应急预 案,成功应对了 灾害,保障了人 民的生命财产安 全。
2010年甘肃舟曲 特大泥石流:政 府及时组织救援, 成功解救被困群 众,减少了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
提高公众防灾减 灾意识
普及防灾减灾知 识
加强防灾减灾技 能培训
推广防灾减灾先 进经验
第四章
防灾减灾案例分析
成功应对地震灾害的案例
1976年唐山大地震:政府及时组织救援,减少人员伤亡 2008年汶川大地震: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大规模救援行动 2010年玉树地震:政府及时组织救援,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2013年雅安地震: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大规模救援行动,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平原等地区。
原因:气候变化、 降雨量过大、地 形地貌等因素都 可能导致洪涝灾
害的发生。
防灾减灾措施: 建立防汛指挥系 统、加强预警预 报、加强水利工 程建设、提高公 众的防灾减灾意
识等。
地震: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 重的国家之一,地震多发于西部和 东部地区
介绍我国的气象灾害及科学防灾减灾
可编辑ppt
17
图4.1954-2005年我国大雾日数变化趋势
可编辑ppt
18
• 5、沙尘暴
• 我国北方属中亚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
• 6、雷电灾害
• 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雷暴活动比 较频繁。青藏高原东部、西北地区东部部
分地区、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西南地区
东部和南部为雷暴高发区,雷暴发生最频
热带气旋、台风、飓风
49.9
地震
45.0
洪水
19.4
雷暴和龙卷风
2.9
雪暴
1.0
火山
0.9
热浪
0.7
雪崩
0.5山体滑坡源自0.5风暴潮和海啸
0.5
合计
可编辑ppt
121.3
5
图1:主要自然灾害经济损失比例图
可编辑ppt
6
图2: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 生产总值比例
可编辑ppt
7
(一) 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属世界少见
一遇特大伏旱,四川为1951年以来最严 重伏旱,两地共有1300万人口、1340万 头大牲畜先后出现临时或严重饮水困难;
农作物受灾面积338万公顷;直接经济损 失达192.6亿元。
可编辑ppt
14
图3:1987-2006年我国干旱面积
可编辑ppt
15
• 4、大雾灾害
• 大雾灾害在我国四川盆地、长江和淮河 流域、华南、华北及东北等地均有发生,
我国的气象灾害情况
可编辑ppt
1
•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自然条件复杂,气候变 化剧烈,气象灾害发生十分频繁,是世界上遭 受气象灾害损失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气象灾 害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及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 的影响,还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社会安定、资 源环境等构成严重威胁。
气象防灾减灾手册内容
气象防灾减灾手册内容
气象防灾减灾手册是对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预警机制、应对措施等内容的总结
与归纳。
以下是气象防灾减灾手册的主要内容:
一、气象灾害分类
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大风、雷电、冰雹、雪灾、干旱、沙尘暴等几种类型。
其中,台风和暴雨往往是最为常见的灾害类型,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两种灾害类型。
二、气象预警机制
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国家气象局会在第一时间发布相应的预警信息。
在接到预
警信息后,各地气象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预警和提示。
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影
响的灾害天气,除了发布气象预警外,政府部门还会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保障社会公众的
安全。
三、应对措施
在遭受气象灾害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保障自身安全。
例如在台风来袭时,应尽快进入室内,关好电器和门窗,避免外界物体对身体造成威胁。
对于暴雨和涝灾,应
关注周边环境,及时疏散危险区域以保证人身安全;对于干旱和荒漠化的情况,可以通过
科学种植、节约用水等方式进行预防和减轻影响。
四、预防措施
针对不同的气象灾害,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避免其发生或减轻其影响。
例如在
台风来临之前,可以对住房进行加固,避免雨水渗透;对于暴雨时期,可以对城市排水系
统进行加强,防止城市内涝;对于干旱情况,可以采取节约用水、科学耕种等方式来预防
和减轻其发生。
通过气象防灾减灾手册的学习,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气象灾害,保护自身和
家庭的安全。
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
为建设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做出贡献。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小知识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小知识大风防御措施风害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是指大风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危害。
直接危害主要指造成土壤风蚀沙化、对作物的机械损伤和生理危害,同时也影响农事活动和破坏农业生产设施;间接危害是指传播病虫害和扩散污染物质等。
对农业生产有害的风主要是台风、季节性大风、地方性局地大风和海潮风等。
在不同的季节,造成风害的天气系统也不同。
冬季和春季,伴随着冷空气的爆发,经常出现的是大范围的寒潮大风,以偏北风为主,气温低,持续时间较长。
夏季和秋季,大范围的大风主要是由热带气旋和台风造成的,常出现在沿海地区,台风登陆后,常造成风灾、涝灾和风暴潮。
由局部强烈对流形成的风暴天气在春夏季也经常出现,比如雷暴大风、龙卷风等造成范围小、破坏性极强的风害。
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一种涡旋现象,破坏力极强,发生范围小,风速大,会造成较大灾害。
飑线是一种范围很窄有强风并伴随着雷暴大雨的天气带,经常出现在强烈的冷锋前面,常伴有强大的阵雨和冰雹,是一种破坏力巨大的灾害性天气。
飑线和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可拔起大树,吹断树枝,摧毁庄稼,对农业危害很大。
沙尘暴是大风造成的一种恶劣天气,大量的尘土、沙粒被大风卷入空中,随高空风漂移,空气混浊,能见度低,也会造成风害。
风害对农业生产影响的主要表现1、机械性损伤:强风能造成作物和树木倒伏、落叶、拔根以及花果被吹落,在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会造成不同的影响;2、生理危害:干燥的大风加速林木的蒸腾作用,使作物失水过度,作物凋萎甚至枯死。
春季大风还会加速土壤失墒,冬季大风会造成冻害和抽条。
这些危害造成的农作物的减产都是很严重的。
3、风蚀:大风能吹走地表土壤,形成风蚀。
中国北部和西北内陆地区,风蚀十分强烈,近半个多世纪历来形成的沙漠化土地约5万平方公里。
4、大风严重破坏农业生产设施等。
什么是人工防雹?人工防雹中,催化技术是影响防雹效果的关键,而与催化技术直接相关的问题是冰雹形成的物理过程。
雷达观测表明,冰雹云体发展强烈,初始回波一般出现在5公里至6公里高度,处于发展阶段的对流云强回波区也在5公里至6公里高度,冰雹云的回波顶高约12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 生产总值比例
(一) 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属世界少见
•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特定的地形地貌和 气候特征,致使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之 多,属世界少见。我国的气象灾害大致 可分为7大类20余种。
(二)我国气象灾害发生频次高、分布地 域广、持续时间长,造成的损失十 分严重
• 2、台风灾害
•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危害最严 重的国家之一。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台风侵 袭,且有可能窜入内陆,引发暴雨洪涝、 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气象衍生灾害。
• 1997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的 台风个数有所减少(23个),但由于我 国经济的发展,台风影响程度却呈增加趋 势。如,1997年-2006年台风造成的直接 经济损失,比1987年-1996年10年间年均 增加了58.4%。
• 5、沙尘暴
• 我国北方属中亚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
• 6、雷电灾害
• 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雷暴活动比较 频繁。青藏高原东部、西北地区东部部分地 区、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西南地区东部和 南部为雷暴高发区,雷暴发生最频繁的区域 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等山区。据20032006年的资料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因雷电 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达537人,仅次于暴雨 洪涝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
• 在我国一年四季均会发生不同类别的气 象灾害。春季以沙尘暴、寒潮、雪害、 低温连阴雨、干旱等灾害为主;夏季的 暴雨洪涝、台风、干旱、风雹、雷暴、 干热风、高温酷热等灾害影响最大;秋 季台风、干旱、冷害、连阴雨、霜冻等 灾害最重;冬季寒潮、大风、雪害、冻 害等危害突出。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每年因 各种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造成农业受 灾面积达5000万公顷以上,受灾人口约 达4亿人次,平均每年有3000多人死 于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300 亿元。
• 3、干旱灾害
• 干旱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最主要气象灾害。 干旱灾害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但分布不均, 北方以春旱为主,长江流域、江南和江淮之 间伏旱较多。据1987至2006年统计,我国 平均每年遭受干旱灾害的农作物面积为 2557.3万公顷,约占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 物受灾面积的51.15%。其中,2000年、 2001年受旱面积较大,在4000万公顷左右。 2002年以后,受干旱影响面积有所减少,但 重大
• 干旱、特大干旱影响却呈现加重趋势。 如2006年,四川和重庆由于持续少雨和 高温,发生了严重干旱。重庆遭遇百年 一遇特大伏旱,四川为1951年以来最严 重伏旱,两地共有1300万人口、1340万 头大牲畜先后出现临时或严重饮水困难; 农作物受灾面积338万公顷;直接经济损 失达192.6亿元。
图3:1987-2006年我国干旱面积
• 4、大雾灾害
• 大雾灾害在我国四川盆地、长江和淮河 流域、华南、华北及东北等地均有发生, 尤为四川盆地和长江流域浓雾天气较多。 近50年来,虽然我国年平均雾日数呈减 少的趋势(图4),但大雾造成的灾害损 失却更加严重。如2004年11月8日,上 海大雾弥漫,奉贤区A30公路施工路段 发生特大车祸,造成10人死亡,15人受 伤。
感谢大家! 愿大家有一个愉快的周末!
• 由于我国特殊的地形地貌等地质条件, 因强降水等气象因子引发的山体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很高,造成 的经济损失每年达上百亿元。
• 台风也会引起风暴潮灾害的发生。从 1949~2003年,我国沿海平均每年有6 次以上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发生,造成了 沿岸地区重大损失。
• 干旱、高温、大风、雷电等气象因素是 引发或直接造成森林、草原火灾主要原 因。据统计,2003年共发生森林火灾 10463起,受害森林面积45.1万公顷。
• 2004年12月1~2日,因大雾北京首都机场 有1400多架次航班延误,导致上万名旅客 滞留。1990年2月10日~21日,华北地区 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大雾天气,造成输变电设 备绝缘性能下降,华北电网发生大面积“污 闪”灾害,京津唐电网因雾害造成51条输 电线路出现故障、147次跳闸。
图4.1954-2005年我国大雾日数变化趋势
(三)几种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危害
• 1、暴雨洪涝灾害
• 暴雨洪涝灾害是气象灾害中最为严重灾害。据 近20年资料统计分析,暴雨洪涝灾害及由此引 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每年造成农 作物受灾面积超过1350万公顷,约占农作物受 灾总面积的27%,死亡人数年均为1991人, 占 气象灾害年均总死亡人数的66.37% ,直接经 济损失年均为816.19亿元, 占气象灾害经济年 均总损失的62.78%。最高年份暴雨洪涝灾害 死亡人数达415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500亿 元(1998年)。
• 3、进入新世纪以来,气象事业的投入与产出 效益明显增大。
•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气象学家、经济学家联合 开展对气象事业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研究。 国外利用气象经济学的德尔菲定律计算投入与 产出比,气象投入产出比为1:98。有研究工 作表明,就国内平均水平而言,为1:69。在浙 江、广东等经济发达且受气象条件影响比较大 的沿海地区为1:100。由此可见,气象是一个 低投入高产出行业,这样的投入产出比在其他 行业是不多见的。
• 雷击灾害致死的人员中,大部分为在田 间耕作的农民。农村频频发生雷击致人 死伤事件,主要原因:一是农村防雷意 识比较薄弱,防雷知识宣传不到位,个 人自我防范能力弱;二是由于农村高层 建筑少,周边比较空旷,雷雨天人易成 为引雷导体;三是农村防雷设施少,随 着家电设备增多,雷击的几率也随之增 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7、气象次生灾害
• 1、准确的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是防御和 减轻气象灾害的重要依据
•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在灾害来临前, 政府部门根据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及时 组织人员转移和灾害救助,取得了明 显的防灾减灾效果。
• 2、及时传递气象预测预警信息是作出防 灾减灾科学决策的关键
• 减轻和防御气象灾害的影响,首先要做 好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在灾害发生前, 提前发出气象灾害可能的发生发展的信 息,使防灾减灾措施及早准备、有的放 矢、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