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军队的武器装备作战理论,编制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构成战争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装备及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
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的较量与对抗。
作为战争主体的人,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其科学有效地运用于战场上,谁就可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与优势。
一、正确认识高技术条件下人与武器的关系人与武器的关系问题,是确立正确的高技术战争认识观的首要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早就明确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决定因素的是人不是物”这一科学论证,正确揭示了人和武器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现代条件下,武器装备的发展不仅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削弱人的决定作用,相反却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突出了,这是因为,人永远是战争的主体,这也是我们建立正确的技术战争认识军事人才的关键。
(一)高素质的人是高技术战争中决定性因素的关键要素。
在高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的今天,高素质的人与低素质的人不是简单的能力差,而是战斗力的质量差,而以不同的二者形成的人的群体,军队,部队或战斗团体,在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上,具有本质的差别。
因为高技术战争所涉及的技术与科学知识十分广阔,人的体力与体能在战争中的作用大幅度下降,而人的智能作用居于绝对优势的地位。
在科学技术还十分发达的情况下人与武器的结合是件很容易的事,稍加训练就会提高技能,可以形成和提高战斗力。
武器装备也要靠人去掌握和使用。
同样的武器,在不同人的手中将发挥不同的效能。
两伊战争,伊拉克和伊郎各自得到了苏联和美国的一些新式武器装备,但由于双方军队的素质不高,结果是用先进的武器打了一场落后的战争。
智能化的武器需要智能化的士兵来掌握。
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全胜与伊拉克的惨败,二者在科技素质上的悬殊差别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霍克导弹现象足以证明这一点。
•霍无导弹是美国雷锡恩公司1954年研制,60年代初装备部队的一种全天侯中低空的地对空导弹。
军事理论重点

1.国防的定义: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主体是国家。
2.武装力量的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武装警察部队、民兵3.国防的基本要素(构成):政治要素、经济要素、科技要素、自然要素、军事要素;经济要素与国防的关系:制约作用经济是国防总体设计的物质基础;是国防实力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国防潜力建设的物质基础科技要素与国防的关系:促进作用科学技术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促进了军队结构的变化;引发了作战样式的变革;提高了军队的指挥潜能;4.国防的职能:保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保卫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发展、巩固国家地位;5.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侵略扩张型、自卫防御型、互相联盟型、自主中立型;6.国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防存在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3)现代国防走质量建军的道路4)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5)现代国防具有威慑作用的功能6)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目标: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全球目标7.国防法规的定义:国防法规是国家为加强国防建设,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而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8.《兵役法》是根本大法;《国防法》是基本法。
9.履行兵役形式:服现役、服预备役、参加学生军训10.国防动员的定义:国防动员是指为捍卫国家利益,达成国家防务目的而进行的动员。
11.国防动员的分类:按规模:总体动员、局部动员按方式:公开动员、秘密动员按时机:战争初期动员、持续动员12.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国防交通战备动员、政治动员国防教育。
13.国防教育的定义:国家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普及性教育。
14.国家教育的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国防教育,可使全民增强国防观念,树立“居安思危”、“忧患兴邦”的思想意识;其次,通过国防教育,可以使全民族的国防精神得以发扬,增强公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军事理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整理

军事理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整理国防动员:国防动员是指国家根据国防的需要,使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争状态所进行的活动。
人民战争:人民战争是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
属于人民战争性质的战争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属性:第一,正义性;第二,群众性;第三,组织性。
中国周边境环境: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中国在其国土周围面临的安全条件和所处的安全状况,即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利害关系。
军事航天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是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为军事目的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隐身技术:隐身技术是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各种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综合性技术。
人和武器的关系:首先,相对于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来说,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其次,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
最后,战争的胜利取决于人和武器的结合。
1、我国的国防领导体制包括哪些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领导机构是中央军委领导下,由解放军四总部、军区和中央军委直属的其他单位组成。
2、我国的武装力量由哪几部分组成?我国的武装力量一直坚持“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
3、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哪几部分组成?其主要任务是什么?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
主要任务:(1)抵抗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2)震慑分裂分子,确保祖国统一;(3)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维护世界和平。
4、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哪几部分组成?其主要任务是什么?组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武装警察内卫部队、武装警察消防部队、武装警察森林部队以及水电、交通、黄金武装警察部队组成。
主要任务:(1)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
(2)维护社会治安。
谈论人与武器在战争中的关系字

谈论人与武器在战争中的关系字
人与武器在战争中的关系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
武器是战争中最重要的工具,而人则是运用这些工具来实现战争目标的主体。
首先,武器赋予了人们对抗敌人和保护自己的能力。
不同类型的武器可以提供不同的战斗效果,如火箭炮、战机、坦克等致命武器可以以巨大的威力摧毁敌人的阵地,而步枪、手榴弹等普通武器则可以提供直接的个体火力。
通过使用这些武器,人们可以增强自己的攻击和防御能力,从而在战争中获得优势。
其次,人们的技能和经验对武器的使用至关重要。
武器虽然有着强大的杀伤力,但只有经过人们的操作和运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训练有素的士兵和指挥官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武器,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高度复杂的现代战争中,人们的战术和战略能力对武器的运用至关重要,只有将武器和策略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终的战争目标。
同时,人与武器的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
过于依赖武器可能导致人们忽略了自身的能力和技能。
当武器供给中断或失效时,人们可能面临严重的困境。
此外,过度依赖武器也可能导致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例如误伤平民或无法控制的武器暴力。
综上所述,人与武器在战争中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
武器提供了人们战争所需的火力和防御能力,而人们的技能和经验则决定了武器的实际运用效果。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武器只是战争的工具之一,人们的智慧和决策才是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应放在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上

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应放在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上一、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是新时期军事斗争最重要的准备高素质军事人才在未来战争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使得军事人才的培养成为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关键。
1、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是我军应付未来战争挑战的需要信息化战争的出现对决定战争胜负的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使得战争的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机械化战争逐渐为信息化战争所取代。
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中,人仍然是战斗力的主体,其作用贯穿于武器装备、体制编制、军事思想作战理论、后勤保障等要素之中,是战斗力的灵魂。
战斗力其它要素作用的发挥,一刻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离不开官兵的士气、意志、体质、谋略、创新精神。
“人”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同时,信息化战争表现出与机械化战争不同的特点,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在信息化战争中,军队的行动越来越依赖信息的支持,数字化部队的建设成为重点;战场空间空前扩大,战争将在陆、海、空、天、电五维空间中展开,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成为典型作战样式;武器装备在软件系统的支撑下,更加智能化;指挥手段更加多样、更加迅捷。
信息化战争新特点表明,传统型的军事人才已经滞后于战争形势的发展,复合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
新型军事人才要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能适应政治性更强的未来战争的需要,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符合打高技术战争的要求,先进的军事思想和高超的作战艺术,胜任对战争的有效指导,健全的身心素质,能应付快节奏、大压力的现代战争。
军事人才的竞争成为当今世界军事争夺的制高点。
世界各军事大国都认识到人比武器装备在未来军事斗争中更重要。
美国《2010年联合构想》指出:到达2010年,科技力量将极大地提高美军的战斗力,但美军的最大优势是官兵的适应能力、创造精神、集体观念和献身精神;“人”是最根本的力量源泉,胜利最终取决于美国武装力量的每一份子。
美国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克拉克上将在谈到美国如何打下一场战争时说:“最重要的是我们仍将需要有才能的、足智多谋的和勇敢的男女战士,以实现和指挥我们的军事行动。
现代战争中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

现代战争中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一、引言现代战争已经不再是古代的血战、肉搏,而是以高科技武器和先进装备为主要手段的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人是使用武器的主体,武器是人战斗的工具,二者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现代战争中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以期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问题。
二、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的深度和广度分析1. 人的作用在战争中始终不可替代在现代战争中,尽管武器装备日新月异,但人的作用始终不可或缺。
军事指挥官、士兵、情报人员等都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主体,他们的判断力、决策能力、执行力和意志品质是决定战局胜败的关键因素。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忽视人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2. 武器的力量无法低估尽管人在战争中不可或缺,但武器的力量也无法低估。
现代武器装备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高精度导弹、隐形战机、激光武器等都极大地提升了战争的效率和杀伤力。
这些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不可小觑,甚至有时也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 人与武器的有机结合人与武器之间存在着一种有机的结合关系。
武器是由人制造、使用和控制的,没有人的存在,武器就失去了作用。
人也需要武器来增强自身的战斗力,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现代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总结与展望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代战争中人与武器的关系是一种辩证关系。
人的作用在战争中是不可替代的,但武器的力量也无法忽视,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有机的结合关系。
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
在未来的战争中,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在实战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训练,不断提高人与武器的有机结合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战争形势。
个人观点:我认为,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是战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一辩证关系,才能更好地指导战争的实践,提高战争的效果,保障战争的胜利。
在未来的军事理论研究和实战操作中,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关于人与武器辩证关系的深入探讨,并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为国防事业的发展和士兵的生存安全做出更多的贡献。
试论人与武器在战争中的关系2000字

试论人与武器在战争中的关系2000字在战争中,人与武器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武器对于军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同时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人与武器在战争中的关系。
首先,武器是战争的主要工具。
战争之所以能够打赢,主要是靠武器的力量。
因此,军人必须学会如何使用各种武器,并掌握相应的战术。
只有这样,才能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武器能够增强士兵的自信和士气。
在战争中,生命随时都面临着危险,这会影响士兵的心理。
然而,当士兵拥有了强大的武器时,他们会感到更加自信和勇敢,这将有助于战斗的胜利。
此外,武器也给士兵带来了更高的杀伤力。
现代武器的威力越来越强,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大批敌军进行杀伤。
这使士兵更加容易取得战斗的胜利,并能够减少他们的伤亡。
然而,武器对于人类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首先,武器的出现加剧了战争的暴力程度。
武器的使用导致战争变得更加残酷,极大地加剧了人类的伤亡和痛苦。
其次,武器使得战争变得更加危险。
人类使用的大多数武器都是高度致死的,使得战争变得更加危险而不受控制。
这不仅会导致更多的伤亡,而且会对整个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
最后,武器的过度使用还会导致环境的破坏。
大规模的战争会在地球上留下许多瘢痕,例如污染物和废墟。
这些破坏往往很难逆转,会对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长期的影响。
综上所述,人与武器在战争中的关系非常紧密,可以说武器是军人所依靠的生命线。
然而,武器的过度使用也会对人类和环境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在使用武器时,我们必须谨慎地考虑其后果,并尽可能地减少适当的使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军人和整个社会的长期利益。
谈论人与武器在战争中的关系2000字

谈论人与武器在战争中的关系2000字人与武器之间的关系在战争中显得尤为重要。
人血浓于水,人心是最为复杂的因素,因而人的意志、士气和勇气是战争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但在现代战争中,武器对于战斗力的增强不可忽视。
古代战争中,武器只是战斗中的辅助工具,人的力量和智慧才是主要的因素。
而在现代战争中,武器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飞速发展的地步,武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使人与武器在战争中的关系更加密切。
首先,武器对于军事行动的成功至关重要。
它们提供了人类可以使用的破坏性力量,包括步枪、炮弹、坦克、导弹等等。
这些武器的使用使得士兵可以在战斗中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瞄准并打击更远的目标。
通过武器可以有效地消灭敌人,并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从而使得战争的目标更容易地达成。
其次,武器对于指挥员的战斗计划制定十分重要。
通过这些在战场上的武器系统,指挥员可以对敌方的防御结构进行分析,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战术方案。
这使得人类在战争中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战局,并利用武器系统来攻击和摧毁目标。
武器的计策和实施方法直接影响到战场的成败。
第三,武器的历史为战争打下了坚实基础。
战争的目的是抵消其他国家的攻击力量,并确保自己的安全和独立。
因为武器的发展,战争变得越来越容易打,因此战斗力和防御力的比较是如此之重要。
对于一支军队要成功地取得胜利,需要拥有先进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同时打击对手。
如果一支军队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武器系统,很难寄望于他们能够在战争中胜利。
最后,人与武器之间的关系也需要依靠其他的因素来平衡。
在现代战争的战场上,武器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优势和劣势。
如果没有合适的使用,人为武器的操作将会带来一定的危险。
许多士兵在战斗中受伤或丧生,因为他们没有正确地使用他们的武器。
因此,在使用武器之前,需要进行适当的训练和考试,确保士兵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并使用武器。
同时,人性的光辉和力量可以被武器所压制的现象是无法忽视的。
士兵们需要在战争之外保持智慧、勇气和人类的本质。
人与武器的关系

“武器”是“人”达到目的的手段恩格斯曾经提出一个著名推断:“赢得战争胜利的是人不是枪”。
毛泽东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恩格斯的观点,提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
从古至今,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而在战争中人与武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与武器的关系更是微妙,人发明运用武器,武器使人更加强大,武器越来越先进,人越来越智慧。
但一直以来人类都支配着武器。
武器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充当“附属品”。
历史走过了冷兵器时代,热兵器时代。
现在人们对中国人备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原因总好说句——落后就要挨打。
然而说这些话的人好像并未深入思考——中国人到底是思想落后挨打?还是武器落后挨了打?是因为自私自利的落后思想一盘散沙挨了打?有道有德,君子利己而利人,上下一致,团结一心能挨打吗?其实中国古代圣贤的思想很先进。
如尧舜行公天下之道。
中华圣贤政治主张以身观身,以国观国,以天下之心观天下。
中华圣贤主张礼让而不是私争争私。
一人兴仁天下归仁焉。
《尚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
”中国政治思想主张的是政道。
别管你这个行使天下管理权的人是如何得到的这个权力——你是世袭也好,造反也罢。
总之你要是想为政就要为政以德。
而当为政者无道无德不仁不义就必然是朝代更替。
对1840年的鸦片战争失败,以及后来的多次战争失败的原因,被统治者推卸责任的说成是技不如人,敌人船坚炮利。
落后就要挨打。
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
从战术层面分析,没有任何理由说这些战争的失败仅是靠船坚炮利就可定局胜负之因。
而人的战争意志更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劳师以袭远,后勤补给是问题。
船坚炮利的优势一旦上岸还存在吗?不存在了。
洋枪那时尚不可打连发,就即便如此,用夜袭,洋枪的优势就不能发挥了。
关键问题在人,统治者的苟安,洋人要的是钱,而非统治者的命,钱从百姓搜刮而来用去就可消灾,何乐而不为?而义和团发展大了是要命的,所以灭之。
军事理论课期末考试复习题(附答案)

军事理论课期末考试复习题(附答案)2009-2010学年冬季学期军事理论课期末考试复习题说明:1、本次考试的复习题按照需要考生准备的程度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注意事项会在下面具体说明。
2、全部复习题后面所附的页码是“《大学军事学教程》(第二版)”的页码,如没用本版教材的同学,最好借用一下。
3、总的复习题数量为90道,而考试题目为100道,说明某些复习题,尤其是第一部分复习题,由于涉及的面比较广,可能会出不止一道试题。
第一部分:理解记忆题(共26道)注:本部分题目涵盖面广,考生不能单纯记忆一个知识点,而需要仔细阅读题目涉及的内容,理解记忆。
例如,复习题目:毛泽东战争观理论包含哪些内容?P68-73,即需要考生仔细阅读并理解教材“《大学军事学教程》第二版”第68页到73页中的所有内容,不仅包括各个条目,还包括这些条目下的具体内容。
1、信息化战争形成和发展时期西方的新军事理论有哪些?P62-641.在战争本质和战争运用方面的“新帝国论”及“文明冲突论”;2.在国家安全理论方面的“民主和平论”、“力量平衡论”和“综合安全论”;3.在军事战略方面的“先发制人”、“信息战”和“确保战略优势”理论;4.在作战指导方面的“一体化联合作战”、“网络中心战”、“非接触作战”和“精确作战”理论;5.在军队建设方面的“军事转型”、“系统集成”和“事业性军队”的理论;6.在战争动员方面的“重建动员”和“联合动员理论”;2、毛泽东战争观理论包含哪些内容?(偏重理解) P68-731.战争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
2.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是实现政治目标的手段。
3.战争依赖于经济。
4.战争运动的中心内容是军事活动。
5.战争是两个和平之间的现象。
6.战争的发展趋势服从于历史和人民。
7.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全部客观和主观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发展变化。
8.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
9.非正义战争阻碍社会进步,正义战争推动社会进步。
军事整理笔记

第一篇中国国防第一章国防概述1. 国防定义: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 职能: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是国防的根本职能。
①捍卫国家主权②保卫国家的统一、领土完整③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④保卫国家利益和保障国家的发展3. 类型: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4. 构成要素:与战争相联系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和自然条件5. 国防从范围分: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和全球目标从内涵上:生存目标、发展目标第二章国防法规1.《兵役法》征集:缓征:应征公民是维持家庭生活的唯一劳动力或者是正在全日制学校就学的学生不征集:应征公民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或者被判处徒刑,拘役,管制,正在服刑的免服兵役:有严重生理缺陷或者严重残疾不适合服兵役的人不得服兵役: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2. 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三种形式:服现役、预备役、参加学生军训第二篇军事思想第六章毛泽东军事思想1.定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主要内容: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国防建设思想3.人民战争的理论根据: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4.人和武器辩证关系:首先,相对于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而言,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人有意识,能思维,能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种能动的存在物。
人作为战争的决定因素表现在人力的强弱多寡、人心的向背、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高低等方面这是战争的一条普遍规律)。
军事理论简答题

一、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及如何协调发展?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力是军力的基础,经济力量对国防力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经济条件决定着国防建设的规模和水平,决定着力量的编组形式和作战方式。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技术基础,只有国民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国防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国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建设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
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发展国防就无从谈起;没有强大的国防实力,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和改革开放的成果就难以保障。
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国防投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的重要保证。
如果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这两大战略任务出现失衡,必然危及到国家经济社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二者如何协调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设计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通过科学的发展规划和计划,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之中;通过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的兼容发展,充分依托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路子,确保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做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二、高技术在军事上广泛应用,它对现代作战行动会带来哪些影响?1.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理论发展具有明显超越性(1)高技术可以超越武器装备变革的实际存在而直接促进战争理论的发展(2)高技术可以超越战争实践而直接促进战争理论的发展(3)高技术可以超越不同层次的战争理论领域,同时促进战略、战役、战术理论的发展2.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理论具有威慑和实战双重功能(1)高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军事威慑力量的功能,使得威慑理论在现代战争理论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2)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性能,使得威慑理论和实距理论进一步融合。
论持久战经典名言

论持久战经典名言1、“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 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民众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参与,战争很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2、“兵民是胜利之本。
” 强调了军民团结一心的重要性呀!只有兵民紧密结合,才能铸就胜利的基石。
3、“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 这让我们明白,人的智慧、勇气和决心在战争中起着关键作用,而不是单纯依靠武器装备!4、“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 多么坚定的论断,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胜利的信心和希望!5、“亡国论是不对的,速胜论也是不对的。
” 清晰地指出了当时两种错误观点,让大家对战争有了更准确的认识!6、“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哇,这真是一句振聋发聩的名言,表明了我们对抗反动派的强大信心!7、“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为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
” 这告诉我们在战争中要有明确的主次目标!8、“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 如此精妙的战略战术,充分体现了灵活作战的智慧!9、“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的特点。
人类在战争中强烈地表现出这样的特点。
” 说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的重要意义。
10、“我们的战争是神圣的、正义的,是进步的、求和平的。
” 让我们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11、“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重要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战略方法。
” 凸显了战略谋划和出其不意的重要性!12、“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 再次强调了民众力量的无穷!13、“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
懂得这一点,劣势而有准备之军,常可对敌举行不意的攻势,把优势者打败。
” 提醒我们要时刻做好充分准备!14、“灵活性就是具体地表现主动性的东西。
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

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古往今来,战争一直是世界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中国可以考证的战争出现在4600年以前,那是的部族为了生存,相互开战。
而我觉得,从人类活动出现以来战争就已经出现了,人们为了食物而捕杀野兽,这就是一种战争。
而各种战争取胜的关键是什么呢?我认为战争的胜负,其根本在于人。
有人说: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是武器。
我个人并不苟同。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因该明确几个问题:一、我们这里所论述的是战争而并不是战斗。
战争和战斗并不相同,战争不是两个人之间一对一的决斗,那样的决斗不是战争。
二、我们所说的决定是因素。
所谓决定因素是能够改变整场战争最后的结局的因素,是最为关键的地方。
三、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如果我们把武器设定为可以杀人于千里之外,并且便于携带的单兵武器,那么我们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明确了以上三点以后接下来我将来阐述我认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具体理由。
一、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体现在战争进程中,更体现在战前的准备中。
充分的战争准备,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
而这种战前准备就包括了武器的准备。
而现代战争中是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物质技术基础,这与古代战争不同。
现代战争往往初战便是决战,谁的战争准备充分,谁便能够掌握先机,甚至置对方于死地。
因此,能做好战前准备的人才是战争的关键。
二、我所指的人是能决定战争成败的人,是具过硬的军事素质的人。
面对不同形态战争,对于战争的指挥官要求很高,对于战士的要求更高,要在战争中发挥出人对战争的能动性,就必须以丰富的军事知识为基础,掌握各种武器装备的特点,了解敌我双方的实时动态,同时对将士的心理变化也要了如指掌。
只有这样,才能在战场上把握住机会,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
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准确的体现了战争的高强度、快节奏。
这就要求部队具有更强健的体魄、更坚强的意志和更灵活的应变能力。
战争是决不是武侠小说中那样有着侠骨柔情的江湖。
毛泽东军事行动自觉能动性思想探析

毛泽东军事行动自觉能动性思想探析作者:曹健华钟晴伟来源:《湖湘论坛》2021年第06期摘要: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毛泽东逐渐探索形成了军事行动自觉能动性思想。
毛泽东军事行动自觉能动性思想的形成根据,主要包括敌我力量对比的要求、军事行动博弈性的要求、军事行动不确定性的要求、军事行动诡诈性的要求。
毛泽东军事行动自觉能动性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计划性、主动性、灵活性、创新性、前瞻性和实践性等。
毛泽东军事行动自觉能动性的发挥途径,主要有:知彼知己,科学决策;当机立断,断而敢行;辩证思考,调动敌人;践墨随敌,达权知变;临危不惧,沉着应对。
毛泽东军事行动自觉能动性思想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成功指导我人民军队在艰难卓绝、敌我力量悬殊的中国革命战争中取得了最终胜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当今中国处理局部军事冲突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军事行动;自觉能动性;博弈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21)06-0024-13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毛泽东向来重视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关于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思想更被公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大特色。
同时,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踐中也贯彻了这一思想,强调军事行动中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认为人能自觉地活动是人区别于物的重要特点,且这一特点在战争中表现得特别强烈。
在毛泽东看来,所有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中,“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1]469。
也就是说,人是战争中最关键的因素,人的自觉能动性是否能充分发挥将最终决定战争的胜负。
一、毛泽东军事行动自觉能动性思想的含义及形成根据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视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探索形成了其军事行动的自觉能动性思想。
浅谈在信息化战争中人与武器对于战争胜负的辨证关系

浅谈在信息化战争中,人与武器对于战争胜负的辨证关系21世纪后,人类社会逐渐发展到信息时代。
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推动下,人类的战争形态也从机械化战争逐渐步入信息化战争。
战争的基本特征、基本样式等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战争面貌焕然一新。
人与武器对于战争胜负的影响也变的更加复杂。
首先,高技术武器对于战争制胜的作用更加突出。
信息化战争中,武器装备呈现出了发展模式通用化、模块化,军事应变实战化、全民化,装备发展组合化、一体化,火力打击智能化、精确化,对抗手段微型化、无人化,系统优势集成化、实时化等特点,这使得战争机器的整体作战结构和作战效果产生了质的飞跃。
高技术武器渗透于战争的一切领域,对军队的所有行动都产生重大影响,对于战争胜负的影响也就更加突出。
要想打赢一场信息化战争,仅凭部队顽强的战斗意志和高深的战斗素养而没有强大的高技术武器的支持,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海湾战争前,伊军虽然在坦克、火炮、兵力数量方面与多国部队旗鼓相当,但在高技术领域却基本处于空白,而多国部队则拥有伊军所没有的最先进的武器和技术,如卫星侦察和情报实时处理技术、电子对抗武器和技术、精确制导技术、隐形技术、夜视器材和技术、先进的C3I系统设备和技术以及对坚固的地下目标的打击技术等。
多国部队占据了高技术的绝对“制高点”,从而使战争呈现一边倒的现象,伊军在战争中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进入到战争的后期,这种一边倒的现象更为明显了,伊军在美英联军进攻巴格达的猛烈炮火攻击下,消失的无影无踪,美英联军不费吹灰之力就顺利攻占了巴格达。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更加强调高技术武器的较量,谁拥有更强大的高技术武器,谁先抢占了高技术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战争的自主权和主动权,谁就更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但是,人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恩格斯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
”毛泽东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恩格斯的观点,提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军概背诵内容

中国国防的定义: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活动。
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自卫、联盟、中立。
国防的职能:1.捍卫国家主权;2保卫国家的统一、领土完整;3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4保卫国家利益和保障国家的发展。
国防的5大构成:政治、经济、科技、自然、军事因素国防法规的定义: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兵役法》我国国防建设的根本大法《国防法》我国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法经典著作(武经七书):《吴子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孙子兵法》《孙子兵法》的科学价值:1、安国全军的慎战观 2、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 3、揭示了“知己知彼”的普通军事规律 4、反映了较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原始的辩证法思想5、第一次提出了威慑战略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定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主要内容: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2、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3、人民战争思想 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5、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战争观的主要内容:1、起源和根源:私有制和阶级斗争2、本质:政治的继续3、目的:维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人民军队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性质:我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武装集团三大任务: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三大民主: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人民战争思想三大属性:正义性、群众性、组织性理论根据:1、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2、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3、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4、兵民是胜利之本5、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why? 首先,相对于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而言,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其次,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最后,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人与武器的结合)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1、立足全局审时度势2、灵活用兵因敌制胜3、集中兵力运动歼敌灵活用兵体现在哪儿:周边安全环境的定义:中国在其国土周围面临的安全条件和所处的安全状况,即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利害关系现状:1、外敌入侵的威胁已消除或减弱2、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3、建立了多边合作机制4、基本上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威胁:1、美国等大国遇到中国暗流仍在流动2、中国周边热点地区不少,存在爆发危机的可能3、中国于周边邻国陆海疆域争执一波三折4、“台独”已成为最大内患5、中国的边疆地区仍不太平6、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其它因素:(1)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存在巨大差异;(2)宗教、文化差异;(3)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美国军事战略主要内容:1、将反对恐怖主义和“保卫美国本土”作为军队的首要任务2、调整防务规划模式,建设“基于能力型国防”3、军事至上,“先发制人”,实施“预防性打击”4、提出反导条约,大力推进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特点和实质:1、美国当前军事战略更具有强烈的进攻性和挑衅性,带有明显的“反恐”和“称霸”的双重色彩2、美国当前军事战略奉行单边主义,“美国至上”原则,是美国的“新帝国主义”思潮在国防政策上的反映影响:1、“先发制人”原则的滥用将会产生连锁反应,对国际安全造成严重后果2、先发制人原则严重地违反了国际法准则,是对现有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精确制导技术的定义:按照一定的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武器系统的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导弹的定义: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有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组成:战斗部及引信、动力装置、制导系统和弹体分类:1、按作战任务的性质分: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2、按射程分:近程导弹 1000以内公里中程导弹 1000—3000公里远程导弹 3000—8000公里洲际导弹 8000公里以上6种制导方式:1、寻的制导;2、遥控制导;3、惯性制导;4、地形匹配和景象匹配制导;5、全球定位系统制导;6、复合制导导弹武器的特点:1、命中精度高;2、作战效能高;3、射程远;4、作战效费比高;5速度快;6、打击威力大对现代战争的影响:1、提高了作战效能;2、使作战样式发生深刻变化;3、成为改变军事力量对比的杠杆电子对抗的定义:敌对双方利用电子设备、武器、器材所进行的电磁斗争主要形式:无线电对抗、雷达对抗、光电对抗、制导对抗基本手段: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电子侦察的定义:按干扰对象不同的分类:1、无线电通信干扰;2、雷达干扰;3、精确制导武器系统干扰;4、指挥自动化系统干扰电子摧毁的定义:在查明敌方电子对抗装备及其工作的情况基础上,用直接毁伤的方法使其瘫痪并在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工作的一种电子对抗手段3种手段:1、反辐射导弹和反辐射无人机;2、核电磁脉冲弹(微波炸弹);3、常规活力(导弹、炸弹核炮弹等)电子对抗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意义:1、获取重要军事情报;2、破坏地方作战指挥;3、掩护突防和攻击;4、保卫重要的军事目标;5、夺取战场主动权隐形伪装技术定义:对军事目标实施隐身示假,为欺骗和迷惑敌人而采取的各种隐蔽措施分类: 1、防雷达探测伪装;2、防可见光及红外探测伪装;3、防声测伪装基本措施:天然伪装、迷彩伪装、植物伪装、人工遮障伪装、烟幕伪装、假目标伪装、灯火与音响伪装对现代战争的影响:1、造成对方获取错误的情报;2、提高己方的生存能力;3、有利于掌握作战的主动权隐形技术的定义:靠减少武器装备等目标的可探测信息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术分类: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可见光隐身、声学隐身、电子隐身对现代战争的影响:1、增大了对空防御的难度;2隐身兵器的战场生存能力明显提高;3、指挥系统面临严峻威胁;4、侦察与反侦察的斗争更加剧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古以来,战争胜负是由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决定的,而所有的战争因素都是通过人和武器同战争胜负发生联系的,人和武器对战争胜负起最直接的作用。因此,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武器的关系,这是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恩格斯曾经指出:枪是不会自己射出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去使用它们。因此他作出这样的结论:“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军事行动的实践者,再先进再强大的武器也是受人支配的;其设计性能在战争中发挥到何种程度,除了取决于战场环境外,主要取决于使用者的技术素质和精神素质。战斗意志、战斗技水平、指挥谋略能力等人的因素,在战争的对抗而此战能够胜利至关重要。
从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至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签字”在此次战争中从武器装备上看双方不能相提并论特别是关键的战争初期中国差远了;从战略战术上看中国也并不十分高明,何况美国还很快找到了反制的有效策略;而此战能够胜利的原因就是志愿军指挥员具有压倒敌人的勇气。勇气是建立在敌人的蔑视和必胜信念基础上的无畏气概。没有勇气的军队是不堪一中国人缺乏勇气击的。曾记否,中国人因缺乏勇气,在鸦片战争中败于人数不多的英国军队,从此中国开始衰落,受尽西方列强的凌辱,因缺乏勇气,中国庞大的北洋舰队还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而敌方舰艇一艘未沉。但鸦片战争110年后的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挥员却拥有着不凡的勇气,在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军时,仍保持着无所畏惧的精神和气概。赢得了这场武器装备悬殊的战争。
所以说战争胜负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在毛泽东看来,人的因素包括人力人心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而人的因素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根本因素,。岁月在流逝,时代在变化,人仍然处于主体地位,战争还是人与人的较量,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仍然是人而不是物。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人能够非直观非接触的实施作战行动。但是,这绝不意味着人在智能化机系统中丧失了主导地位。谁也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军事行动的实践者,再先进的信息化武器系统,也是受人支配的。其设计性能在实战中发挥到何种程度,除了取决于战场环境外,精神素质、战斗意志、战术水平、只会谋略能力等人的因素在信息化战争的对抗中仍然至关重要,武器的优劣对比不能决定一切,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之敌的可能性始终存在着。如果相信信息优势决定一切的观点,否定人的主体地位,忽视人的战斗精神,相对于劣势的军队来说就等于先解除了自己的精神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