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1)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1)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30年代文学(革命文学)一一、、3300年年代代文文学学思思潮潮((人人文文主主义义文文学学思思潮潮和和左左翼翼革革命命文文学学思思潮潮))1. 人文主义文学思潮(1) 梁实秋的文艺思想,代表了新月派的现代雅士文学思想。

他受美国白璧德主义的影响,提出以“健康的常态的普遍的”人性为核心的理性评价的文学标准,籍古典主义的“节制”概念为其雅士美学追求。

他在艺术上批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在思想上否定个性主义,几乎是整体地否定了五四新文学运动。

梁实秋的文艺思想包括:一、人性论。

(他强调把人性作为文学的唯一标准。

梁实秋认为,人性是超阶级的,他的人性概念本质上是一个伦理概念。

他所谓的人性是二元的,一是以想象情感为代表的;一是以理性为代表的。

他主张文艺上的“合于理性的束缚”。

梁实秋的人性论,是以理制欲的人性论。

)二、天才论,声称“文学不是大多数人的”。

(2) 朱光潜30年代的著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1932)《文艺心理学》(1936)《变态心理学》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将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与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

他提倡“自由生发,自由讨论”,奉行严谨而超脱的风格,强调文学表现人生和怡情悦性的功能,维护文学的独立自足性。

2. 左翼革命文学思潮(1)1928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普罗文学”)兴起。

(2)左联:1930年3月2日,鲁迅、冯雪峰、柔石等人在上海霞飞路出席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大会,会上通过了蒋光慈、冯乃超等制定的左联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

1930年11月被吸入国际革命作家联盟,1936年初经共产国际指示解散。

(3)左联进行的文学活动:一、 创办刊物二、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倡三、 加强了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四、 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五、 文学思想集中体现为对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六、 培植了大量的文艺青年3. 30年代重大文学论争(1)1928年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等五四作家的批判。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1、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波及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尊重王权,崇尚理性。

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

明确主张语言准确、精炼、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人物塑造类型化。

以法国的拉辛、高乃依、莫里哀为代表。

2、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一种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在政治上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在艺术上强调个人情感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重视丑的美学价值,惯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喜好。

以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歌德、席勒和英国的拜伦、雪莱为代表。

3、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

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把广阔真实的反映时代的风俗史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理想,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应生活。

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与外倾性两种倾向。

以法国的巴尔扎克、司汤达,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果戈里、托尔斯泰为代表。

4、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时间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流派。

在西欧文学史上,19世纪后期的象征主义称为前期象征主义,以与20世纪的象征主义相区别。

诗人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的一篇《象征主义宣言》标志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

象征主义注重挖掘人的内心世界,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只有隐匿在背后的内在的世界才是真实的,运用暗示、通感和象征的手法来隐喻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前期象征主义以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为代表。

后期象征主义以英国的艾略特为代表。

古典主义文学概念

古典主义文学概念

古典主义文学概念
古典主义文学指提倡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学习古代作品和发扬古代理论的一种文艺思潮。

古典主义产生于17世纪初的法国,在17世纪三四十年代经过它的成长时期,于六七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

古典主义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崇尚理性,拥护王权,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在艺术上,它要求符合规范化的艺术形式。

在法国,古典主义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和作家,如奥比尼亚克、布瓦洛、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等人,他们创作出了一批影响全欧乃至全世界的文艺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

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称“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

基本特征,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

思想上崇尚理性,理性王权统治所需要的道德规范,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范。

主张“三一律”。

外国文学史考试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考试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1、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2、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

相传他创作了70部悲剧,留存下7部,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他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把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加强了对话部分,在演出技巧上也做了不少改革。

其悲剧风格庄严崇高,抒情气氛浓,但情节较简单,人物性格一般没有发展。

3、《俄底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紧紧围绕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这两条线索展开。

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人个意志与命运的冲突,英雄人物在面对厄运中显示了人的精神的神圣崇高。

剧作结构复杂而严谨,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4、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他留下的完整剧本有11部,代表作为《阿卡奈人》,他的喜剧涉及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尤其关心。

其喜剧手法夸张,妙趣横生,在嬉笑怒骂中表达了严肃的主题,被恩格斯称为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5、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对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6、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

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7、英雄史诗: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具有较浓的神魔色彩和巫术气氛,著名的有《贝奥武甫》、《埃达》等,歌颂部落英雄的光荣事迹。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之“外国文学流派”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之“外国文学流派”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之外国文学流派1.古典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

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代表人物:高乃依《熙德》拉辛《安德洛玛克》莫里哀《伪君子》《吝啬鬼》拉封丹《寓言诗》弗朗索瓦2.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

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

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英国:湖畔派诗人拜伦《唐璜》雪莱《致云雀》《西风颂》济慈《夜莺颂》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法国:雨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大仲马《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乔治桑《魔沼》东欧:裴多菲《自由与爱情》美国:霍桑《红字》梅尔维尔《白鲸》惠特曼《草叶集》3.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社会矛盾激化,私有制弊端日益显露。

人们不得不冷静观察现实,客观剖析社会。

同时,科技的发展,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两大思潮的形成,增强了人们观察和分析社会的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批判现实主义思潮产生了,并很快发展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

从19世纪30年代起,现实主义渐渐成为文学的主要潮流。

那时,古典主义几乎绝迹,浪漫主义退居次要地位。

现代主义文学按事实描写生活,它因对现存秩序的强烈批判,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法国:司汤达《红与黑》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梅里美《卡门》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莫泊桑《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英国:狄更斯《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萨克雷《名利场》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萧伯纳《华伦夫人的职业》俄国:普希金《叶普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果戈里《死魂灵》《钦差大臣》契诃夫《变色龙》《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美国:马克吐温《百万英镑》《竞选州长》亨利詹姆斯《贵妇人的画像》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东欧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4.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

文学理论实用教程(第二版)第八章-文学思潮

文学理论实用教程(第二版)第八章-文学思潮
其二, 创作方法是文学思潮的超越性之所在, 即 文学思潮的产生演变更迭递移, 其内在根源主要是 创作方法的变迁。西方公认的几种主要文学思潮与 创作方法的共名就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一问题。
四、文学思潮的接受
文学思潮是对文学活动整体的界定, 贯穿于 整个群体性文学活动的各个领域, 通过创作、 批评、鉴赏等不同的文学实践呈现出来。
本章概要
文学思潮具有流变性、群体性、历史性、复杂性、 系统性以及互动性等多方面的特点, 这些方面相互关 联, 互为因果, 有着不可割裂的整体联系。我们在面 对特殊时代的文学思潮时, 不仅要用宏观的视野梳理 文学的思潮史状态, 而且需要对文学思潮中的具体事 件进行微观的理论辨析;不仅要有明确的理论自觉, 正确把握文学思潮的理论内核, 而且要结合相关的文 学范畴进行深入的比对和辨析。唯其如此, 才能把握 文学思潮的实际存在状态, 对文学思潮的面貌有较为 清楚的认识。
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由于服务于君主专制 政体的需要, 在对古希腊罗马文学理论的传承中存 在着大量的误读, 这种独特的解读方式在理论、批 评和接受领域形成思潮, 然后支配创作并形成创作 思潮。诸如布瓦洛、高乃依等作家高举复古的旗帜 , 并循着服务现实的规范, 不断地阐释与创新古典 文 本, 进一步加强了古典主义的权威性和合法性, 使 之能绵延200年之久。
一种特定的文学思潮, 通过其特定的文学观念 、创作方法、文本结构、文体风貌乃至批评范式 和 理论框架等, 把属于自身的众多文学现象连 接成 一个整体。
文学思潮是社会思潮的一种。就“思潮”而言, 它主要具有三方面的属性。
一是精神性, 即指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具 有鲜明倾向的思想潮流。二是动态性, 即会经历一 个萌发、生成、兴盛到消亡的过程。三是群 体性, 即为许多人所接受, 从而形成一定的声势。

文化素养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古典主义文学

文化素养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古典主义文学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文化素养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古典主义文学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一。

莎士比亚在所有的文学人物中首屈一指。

今天很少有人谈乔叟、维吉尔、甚至荷马的作品,但是要上演一部莎士比亚的戏剧,肯定会有很多观众。

莎士比亚创造词汇的天才是无与伦比的,他的话常被引用,甚至包括从未看过或读过他的戏剧的人。

况且他的名气也并非昙花一现。

近四百年来他的作品一直给读者和评论家带来了许多欢乐。

由于莎士比亚的作品已经接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因此在将来的许许多多世纪里也将会受到普遍欢迎,这一推测看来不无道理。

以下是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网的小编整理的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文化素养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成就荣誉:莎士比亚的戏剧大都取材于旧有剧本、小说、编年史或民间传说,但在改写中他注入了自己的思想,给旧题材赋予新颖、丰富、深刻的内容。

在艺术表现上,他继承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英国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戏剧的三大传统并加以发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造性革新。

他的戏剧不受三一律束缚,突破悲剧、喜剧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奥秘,从而能够塑造出众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描绘了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以其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著称。

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为当时英国的舞台和观众而写作的大众化的戏剧。

因而,它的悲喜交融、雅俗共赏以及时空自由,极力调动观众想象来弥补舞台的简陋等特点,曾在18世纪遭到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古典主义者的指摘,并在演出时被任意删改。

莎剧的真正价值,直到19世纪初,在柯尔律治和哈兹里特等批评家的阐发下,才开始为人们所认识。

然而当时的莎剧演出仍常被纳入5幕结构剧的模式。

近代欧美文学艺术的主要流派

近代欧美文学艺术的主要流派

17 近代欧美文学艺术的主要流派欧洲文学思潮的演变17世纪,由于欧洲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文学上也反映出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性。

在英国,这个时期的文学主要反映了革命前后社会矛盾的错综复杂。

以弥尔顿(《失乐园》《复乐园》)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学,表现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大无畏精神,在艺术技巧上也有独创性。

不过,这个时期在欧洲文坛上产生巨大影响的,还是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起源于法国,但很快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并统治了欧洲文坛200多年,直到19世纪才逐渐消失。

17世纪,法国文学思潮的主流是古典主义(诗人马莱伯是创始人)。

它以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作为典范,因而称作“古典主义”。

这一时期法国专制主义王权不断加强,因而要求文学规范化,以便为中央集权的统治服务,再加上资产阶级对王权的妥协,因而形成了古典主义文学赖以生存的政治基础。

在法国兴起的笛卡尔唯理主义认为,人的理性是真理的最高标准,文学艺术应该遵循严格、稳定的规则,以体现理性的精神,因此,唯理主义就成为古典主义的哲学依据。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以悲剧作家高乃依(《熙德》是典籍作品)和拉辛(《安德罗玛克》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严守三一律:一天之内、一个场景、一个主题),喜剧作家莫里哀(《伪君子》《唐璜》《吝啬鬼》)为主要代表人物。

进入18世纪后,启蒙运动给欧洲文学以深刻的影响。

虽然这一时期古典主义文学思潮仍然统治着欧洲文坛,但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则是新出现的启蒙文学。

欧洲的启蒙文学产生于英国,主要成就是出现了以笛福(《鲁宾逊漂流记》)、斯威夫特和菲尔丁(《弃婴托姆-琼斯的故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小说。

启蒙文学传入法国,充分体现了法国启蒙文学的特点,即强烈的战斗性和哲理性,鲜明地体现了时代精神。

其代表性作品主要是哲理小说。

在其影响下,德、意、俄等国的启蒙文学也有所发展。

启蒙文学是欧洲文学从古典主义向19世纪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潮转变的过渡性思潮。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奥林帕斯神系──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其住在奥林帕斯山上而得名。

奥林帕斯神系是按原始社会后期父权制氏族的方式、以宙斯为首的12个主神组成的神系,乃古希腊神话中内容最丰富、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神话。

2.潘多拉的匣子──灾难和后患无穷的代名词。

在希腊神话中,宙斯恼恨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给人类,在惩罚普罗米修斯的同时,迁怒于人类。

他让火神赫淮斯托斯造了一个名叫潘多拉的漂亮少女,•命神使赫耳墨斯将其送给普罗米修斯在人间的傻弟厄庇墨透斯为妻。

时潘多拉打开了随身带着的金匣子,于是,灾难、祸患、瘟疫疾病、死亡等变成虫子飞向人间,而希望却被关在匣底。

从此,人类开始了苦难而悲惨的生活。

3.摹仿说──古希腊传统的文艺学说。

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当时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发展了这一观点,进一步指出诗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摹仿,强调了文艺与现实不可分离的关系,在西方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为现实主义创作奠定了基础。

4.正常的儿童──古希腊人在“神人同形同性”的基础上,塑造了高大完美、充满着理性光辉的众神形象,并曲曲折折地折射出古代社会进化的遗迹和古代人类征服自然的进程,这种正常的思维有别于早熟的儿童和粗野的儿童,因而得名。

5.第十位文艺女神──古希腊最杰出的抒情诗人萨福曾开办学校,教少女学习音乐和诗歌。

她写诗9卷,其独唱琴歌歌唱爱情和美德,感情真挚,意境清新,有很强的感染力。

柏拉图因之将她称之为神话中九位缪斯女神之外的“第十位文艺女神”。

6.木马计──战史中著名的智慧故事。

希腊联军久攻特洛亚10年不下,奥德修斯遂设计假意退兵,藏伏兵于巨大的木马之内。

特洛亚人将木马作为战利品推进城里。

当夜,希腊联军回兵,与木马中的伏兵里应外合,攻陷了特洛亚城。

7.伊甸园──神话传说中至善至美至福之地。

据《旧约.创世纪》,上帝在创造了天地万物之后,又用泥土造出了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并把他们放在东方的乐园——伊甸园中。

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

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

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包括:
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一种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人类理性和自由的信仰。

这种思潮在欧洲文学中表现为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模仿和赞美,以及对人性、自然和宗教的探索。

2. 巴洛克:巴洛克是一种艺术风格,强调装饰和复杂性,它在欧洲文学中表现为对奢华和虚荣的追求,以及对宗教和神秘主义的探索。

3. 经验主义:经验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认为知识来源于经验和感觉,而非理性或直觉。

这种思潮在欧洲文学中表现为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行为和社会问题的描写。

4. 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一种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崇拜和模仿,它在欧洲文学中表现为对古典文学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5.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一种对人类理性和自由的信仰,强调知识、教育和科学。

这种思潮在欧洲文学中表现为对理性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追求,以及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探讨。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四章 第二节 中国现代几种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描述与比较)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四章 第二节 中国现代几种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描述与比较)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四章第二节中国现代几种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描述与比较)一、描述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如果从形态上进行归纳,应当说,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三个发展阶段中,出现了四种主要形态。

(这里我套用学术界对浪漫主义形态划分的理论。

)1 、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

以“五四”浪漫主义为代表,还包括40 年代的徐訏和无名氏。

2 、“革命浪漫蒂克”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这是一种特殊的、有明显缺憾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又可称为“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见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年版第97 页。

)说它是“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因为它比“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更加不纯,尤其在艺术创作的公式化、概念化方面,它显出了“无所适”的尴尬。

故称为“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3 、革命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

以郭沫若的历史剧为代表。

除了上面三种以外,还有一种我们没有提到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这就是第四种。

4 、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在属性上,它仍属于积极浪漫主义的,但在风格上,它与“五四”积极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又有区别,属于温婉、韵雅、灵秀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其代表人物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丰子恺等作家。

这股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贯穿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虽未能掀起大波,可却实实在在存在,且取得了可观的艺术成就。

代表这股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作家,他们的创作没有去表现各个时期知识分子苦闷、躁动的心灵,也没有去描绘那个时代风云变幻的社会大潮,而另辟蹊径,着意描写20 世纪中国的田园生活与田园风光,讴歌淳朴、真挚的人情美与人性美,在那个严峻的岁月吹奏出一支优美和谐而又略带忧愁的田园牧歌。

他们的作品十分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1 )他们的作品充满着主观抒情性。

沈从文在20 世纪20 年代末谈到废名的小说时曾经认为,废名是“用抒情诗的笔调写创作”。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奥林匹斯神系”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居住于奥林匹斯山上而得名。

该神系的组织形式是一个大家庭,以家长为中心,大家同吃同住同议事,共同决定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进程。

主要有主神宙斯、神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等。

这些神的特点是与人同形同性,奥林匹斯神系反映的则是父系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情况。

2、 城市文学又叫市民文学,是欧洲中世纪的一种文学形式。

是在民间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现市民思想愿望的世俗文学。

内容上往往通过现实题材表现反封建、反教会主题,抨击封建阶级和僧侣阶层的贪婪、暴虐和愚蠢,表现市民的智慧和勇气。

艺术上采用讽刺手法;代表作有《列那狐传奇》等。

3、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

其思想核心是:以人性反对神性。

以此为核心,其基本内容是:一.以人性反对神性;二.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认为人有追求财富、荣誉和爱情、充分发挥个人才智的权利;三.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四.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人文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体现了一个新时代的时代精神。

4、大学才子派大学才子派是文艺复兴时期在莎士比亚之前活跃在英国剧坛的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文主义剧作家。

他们富有才华,并锐意创新,代表剧作家有约翰·李利、基德、罗伯特•格林和马洛等。

其中以马洛的成就最高,对莎士比亚的影响最大,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等。

大学才子派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派别,但为英国戏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5、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西班牙流行的一种独特小说形式。

它以描写中下层人民生活为中心,主人公多是无业游民,并往往采用第一人称,以自传的形式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闻,以人物流浪史的方式结构小说, 广泛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流浪汉小说已初具近代小说的规模,对近代欧洲小说的发展特别是对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模式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古典主义文学概述

古典主义文学概述

让· 拉封丹 德·

让· 拉封丹(1621—1695)的 德· 《寓言诗》(1668—1694)力图 反映17世纪下半叶的法国社会,这是 “一部巨型喜剧,幕数上百,宇宙是它的 舞台,人、神、兽、一切都在其中扮演某 个角色”。
尼古拉· 布瓦洛

尼古拉· 布瓦洛(1636—1711)是 古典主义的理论家。《诗的艺术》(16 74)提出了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成为 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典。他规定理性是文学 创作的基本原则,必须模仿自然,自然指 宫廷和城市生活;古希腊古罗马作家的创 作经验是最高准则,必须遵守“三一律”; 文学体裁有高低之分。
巴罗克文学的代表作家


巴罗克文学起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意大利 巴罗克文学的代表是诗人贾姆巴蒂斯塔· 马里诺(156 9—1625)。他的长诗《阿多尼斯》(1623)叙 述爱神维纳斯和美少年阿多尼斯的爱情纠葛,其中编织了 许多插曲,诗句华丽,形成一种“马里诺诗体”,各国诗 人群起仿效。 法国的巴罗克文学分小说和诗歌两个方面。小说的代表是 奥诺雷· 于尔菲(1568—1625),他的小说 德· 《阿丝特蕾》(1607—1627)描写牧羊人塞拉东 与情人牧羊女阿丝特蕾的爱情纠葛。小说描写的是理想化 的田园牧歌式生活,其中有无数的插曲和缠绵的对话,写 成5大卷60册。诗歌方面的代表是阿格里帕· 多比涅 (1552—1630)和马莱布(1555—162 8)。

五、巴洛克艺术
十七世纪欧洲文学
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 文学为典范,而被称为“古典主义”。在法国, 从17世纪初年至1660年左右,是古典主义逐步 形成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古典主义文学语言的定 型和各种文学作品体裁的确立。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达到全欧的先进水平。成为各 国的楷模。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基础是法国 的专制君主制。他的思想基础是唯理主义。悲剧 作家高乃依、拉辛,喜剧作家莫里哀等。

文学思潮

文学思潮

第一节 文学的思潮、流派 和形态类型
30年代初的“新感觉派”,中国最早出现的 “现代派” 文学流派之一。主要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刘呐鸥的《都 市风景线》、穆时英的《南北极》、施蛰存的《将军 底头》等等。 30年代还有“社会小说流派”,以茅盾的长篇小说 《子夜》为代表,主要作家作品有:吴组湘的《一千 八百担》、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艾芜的《南 行记》等。 在现代文学史上,还有一个名声很大并引起过激烈争 论的文学流派——“京派”。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废 名的《竹林的故事》、沈从文的《边城》、萧乾的 《篱下》等等。
第一节 文学的思潮、流派 和形态类型
关于文学流派的命名: 以题材来命名的,如田园诗派、山水诗派、 边塞诗派…… 以创作特点或类型来命名的,如花间派、西 昆派…… 以社团名称来命名的,如新月派、创造社 派…… 以地名来称呼的,如江西诗派、桐城派……
第一节 文学的思潮、流派 和形态类型
第一节 文学的思潮、流派 和形态类型
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则是另一种形象: 巴黎圣母院特别是这种变异的一个奇特样品。 这座可敬历史性建筑的每一个侧面、每块石 头,都不仅是我国历史的一页,而且是科学、 艺术史的一页。……一方面,小红门几乎达 到了十五世纪哥特艺术的精美极限,另一方 面,中堂的柱子由于粗壮沉重,却使人回溯 到加洛林时代的圣日耳曼-德-普瑞教堂。 小红门和中堂的那些柱子之间大概相距六百 年……
第一节 文学的思潮、流派 和形态类型
艺术家本身,连同他所产生的全部作品, 也不是孤立的。有一个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总 体,比艺术家更广大,就是他所隶属的同时 同地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 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人。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 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 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丹纳《艺术哲学》P5-7 ……

文学思潮

文学思潮

五、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属于唯心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 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 说”)一词,romantique是其形容词,意 为浪漫的,“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 而来。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性”相对立,主要 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 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 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法语的浪漫一词意 味着感情丰富、多愁善感。
第七节 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 的比较研究
一、文学思潮的发展
文学思潮由近代欧洲兴起,产生各种文 学流派。 西方文学时代发展: 1.文艺复兴 2.巴洛克时代 3.古典主义 4.浪漫主义 5.现实主义
二、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 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 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 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 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 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 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13世纪末期, 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 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 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 传人文精神。
六、现实主义
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 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 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 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由于现实主 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 之为“批判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国际 关系中的主流理论,它也是一个多义且有 争议的概念。虽然现实主义的批评者和支 持者经常将其视为一个统一的思想整体, 但实际上,现实主义并不是一个单一或统 一的理论。
三、巴洛克时代
巴洛克(Baroque)是一种代表欧洲文 化的典型的艺术风格,这个词最早来源于 葡萄牙语(BARROCO),原意指不规则的 珍珠。意大利语(BAROCCO)中有奇特, 古怪,变形等解释。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 称谓,它是16世纪的古典主义者对16世纪 下半叶开始出现在意大利的,背离了文艺 复兴艺术精神的一种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 的一种文学思潮。这一潮流是特定历史时期产物, 因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 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作为一 种文艺思潮,古典主义在欧洲流行了两个世纪, 直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艺兴起才结束。它在17 世纪的法国最为盛行,发展也最为完备。法国古 典主义的政治基础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哲学 基础是笛卡儿的唯理主义理论。古典主义在创作 理论上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 照规定的创作原则(如戏剧的三一律)进行创作, 追求艺术完美。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艺术成就: 《失乐园》结构上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史诗 传统,描写了天堂和地狱、混沌和人间多种壮 阔的场景。比如,描写天国的战争时,撒旦发 明了火药,动用了排炮,打得天兵天将狼狈不 堪,场面十分雄伟奇特。诗歌的用典设喻,内 外古今,无所不包。《失乐园》格调高亢,壮 怀激越,气魄宏大,形象雄伟。它是17世纪英 国诗坛的一部杰作,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宏 伟史诗。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1、概述十七世纪文学的基本情况 2、了解十七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
一、概述
1、文学思潮 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潮是古典主义文 学。它缘起于法国,在法国等欧洲国家 流行了二百多年,直到19世纪初期才逐 步退出欧洲文坛。此外,还有形成并盛 行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巴洛克文 学和英国资产阶级文学。
莫里哀-《伪君子》
7)《伪君子》简析
A、结构
《达尔杜夫》(又译《伪君子》)五幕 诗体喜剧,是莫里哀的代表作。 B、思想主题
作品通过教徒达尔杜夫的虚伪和奸诈, 揭露了教会的虚伪的性格 特征是“伪”。他明明是个好色之徒,却把 自己打扮成正人君子;明明是个贪婪的角 色,却要装成乐善好施的样子;他还善于
弥尔顿
2)《失乐园》简析:
素材来源:取材于《旧约〃创世纪》。
思想内容:《失乐园》以史诗一般的磅礴气势揭
示了人的原罪与堕落。诗中叛逆之神撒旦,因为
反抗上帝的权威被打入地狱,却毫不屈服,为复 仇寻至伊甸园。亚当与夏娃受被撒旦附身的蛇的 引诱,偷吃了上帝明令禁吃的知识树上的果子。 最终,撒旦及其同伙遭谴全变成了蛇,亚当与夏
桃丽娜:女仆。是作品中最有生气的人 物,她勇敢、泼辣、机智,是下层人民的代表,
从她身上可以看到莫里哀的民主思想。桃丽娜是
跟达尔杜夫斗争的主要力量。她不仅敢于揭露达 尔杜夫的“伪”,还善于批判奥尔贡的“愚”。 面对 达尔杜夫的假正经,她毫不畏惧。她不仅自己勇

法国三大文艺思潮

法国三大文艺思潮

产生于法国的三大文艺思潮(1)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

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如戏剧的三一律)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

基本特征:第一,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带有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第四,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如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

代表人物: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拉封丹、和布瓦洛等。

代表作品:高乃依的《熙德》;拉辛的《安德洛马克》;莫里哀的《伪君子》;拉封丹的《寓言诗》;布瓦洛的《诗的艺术》等。

总体来说,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古典主义在欧洲流行了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艺兴起才结束。

它对法国乃至欧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光是在文学上,在音乐、绘画、建筑上也都产生了相应的维亚纳古典乐派、古典主义绘画、古典主义建筑,并闻名世界。

古典主义是在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学习基础上的再创造,丰富了古典文化的内涵。

但古典主义文学发展到后期,暴露出其明显的局限性,太过严格的创作规范束缚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后期的古典主义作品也都显示出创作的程式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学的发展。

(2)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19世纪欧美的主要文学思潮。

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使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现实主义作家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性,通过对社会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并倡导社会改良。

基本特征:第一,用文学手法为人们再现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

第二,从人道主义出发,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并对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提出了疑问。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第四,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样板戏——革命古典主义的经典

样板戏——革命古典主义的经典

样板戏——革命古典主义的经典
杨春时
【期刊名称】《学习与探索》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革命样板戏"及其所遵循的"革命现实主义"或"两结合",实际上是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革命古典主义是新古典主义的变种,是争取和维护现代民族国家的革命运动的产物.它具有突出政治理性、选取革命历史题材、树立革命英雄形象、突出崇高风格以及建立了"三突出"形式规范等特征.现代性的发展,使革命古典主义退出历史舞台,被20世纪舳年代的启蒙主义以及后来的多种文学思潮所取代.
【总页数】5页(P178-182)
【作者】杨春时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
【相关文献】
1.从"红色经典"到"样板戏"——《林海雪原》被改编为样板戏的深层原因 [J], 原小平
2.也谈“样板戏”的女性革命神话--“样板戏”女性群像成因探究 [J], 杨葵;徐冬
3.革命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与移植藏戏《红灯记》经典唱段比较研究 [J], 于晓菲
4.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好得很——批判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诬蔑革命样板
戏的谬论 [J], 曾多田
5.“样板戏”与法国“新古典主义” [J], 陈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

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

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思想来源:1、国际左翼文学理论,尤其是日本和苏联的影响。

“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2、“文以载道”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前革命新古典主义的发展历程:一、酝酿1、《评论之评论》,最早倡导革命文学2、1923年,郭沫若发表《我们的新文学运动》,对五四新文学运动发起批判,提出“我们的运动要在文学之中爆发出无产阶级的精神”。

《中国青年》等杂志纷纷发表鼓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文章。

3、国民革命时期的革命文学运动二、建立1、革命文学论争创造社、太阳社对五四文学进行了攻击对代表人物的攻击:胡适、鲁迅、郁达夫、茅盾、冰心“他反映的只是社会变革期中的落伍者的悲哀,百无聊赖地跟他弟弟说几句人道主义的美丽的说话。

隐遁主义!”——冯乃超“根据所谓自由主义的文学的规例所写成的文学创作,不是一种伟大的创造的有永久的,而是滥废的无意义的类似消遣的依附于资产阶级的滥废的文学。

”——钱杏邨“鲁迅,对于布鲁乔亚是一个最良的代言人,对于普罗列塔利亚是个最恶的煽动家。

”——李初梨对五四文学进行攻击“四五年前的白话文革命,在破了的絮袄上虽打上了几个补丁,在污了的粉壁上虽然涂上了一层白奎,但里面的内容依然还是败棉,依然还是粪土。

”——郭沫若“中国十年前的文化运动,实为当时资本与封建之争,反映于社会意识者。

”——李初梨对启蒙精神进行攻击“阿Q正传……究竟不能说是代表十年来中国现代文坛的时代的力作;十年来的农民是早已不像那时的农村民众的幼稚了……他们大都有严密的组织,而且对于政治也有了相当的认识;第二是中国农民的革命性已经充分地表现了出来……”——钱杏邨对文学独立的思想进行攻击李初梨对早期创造社重自我表现、文学研究会重为人生的写实的主张的抨击:“一个是观念论的幽灵,个人主义者的呓语;一个是小有产者的把戏,机会主义者的念佛”。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知道文学这个公名中包含着两个范畴:一个是革命的文学,一个是反革命的文学”,“文学=F(革命)”——郭沫若对各种现代文学的批判“浪漫主义的文学早已成为反革命的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思想来源:1、国际左翼文学理论,尤其是日本和苏联的影响。

“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2、“文以载道”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前革命新古典主义的发展历程:一、酝酿1、《评论之评论》,最早倡导革命文学2、1923年,郭沫若发表《我们的新文学运动》,对五四新文学运动发起批判,提出“我们的运动要在文学之中爆发出无产阶级的精神”。

《中国青年》等杂志纷纷发表鼓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文章。

3、国民革命时期的革命文学运动二、建立1、革命文学论争创造社、太阳社对五四文学进行了攻击对代表人物的攻击:胡适、鲁迅、郁达夫、茅盾、冰心“他反映的只是社会变革期中的落伍者的悲哀,百无聊赖地跟他弟弟说几句人道主义的美丽的说话。

隐遁主义!”——冯乃超“根据所谓自由主义的文学的规例所写成的文学创作,不是一种伟大的创造的有永久的,而是滥废的无意义的类似消遣的依附于资产阶级的滥废的文学。

”——钱杏邨“鲁迅,对于布鲁乔亚是一个最良的代言人,对于普罗列塔利亚是个最恶的煽动家。

”——李初梨对五四文学进行攻击“四五年前的白话文革命,在破了的絮袄上虽打上了几个补丁,在污了的粉壁上虽然涂上了一层白奎,但里面的内容依然还是败棉,依然还是粪土。

”——郭沫若“中国十年前的文化运动,实为当时资本与封建之争,反映于社会意识者。

”——李初梨对启蒙精神进行攻击“阿Q正传……究竟不能说是代表十年来中国现代文坛的时代的力作;十年来的农民是早已不像那时的农村民众的幼稚了……他们大都有严密的组织,而且对于政治也有了相当的认识;第二是中国农民的革命性已经充分地表现了出来……”——钱杏邨对文学独立的思想进行攻击李初梨对早期创造社重自我表现、文学研究会重为人生的写实的主张的抨击:“一个是观念论的幽灵,个人主义者的呓语;一个是小有产者的把戏,机会主义者的念佛”。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知道文学这个公名中包含着两个范畴:一个是革命的文学,一个是反革命的文学”,“文学=F(革命)”——郭沫若对各种现代文学的批判“浪漫主义的文学早已成为反革命的文学。

”——郭沫若“浪漫主义和感伤主义就是小资产阶级特有的根性……”——成仿吾“一时的自然主义虽然是反对浪漫主义而起的文学,但在精神上仍未脱尽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的色彩……只是过渡时代的文艺,而在欧洲今日的新兴文艺,在精神上是彻底同情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文艺,在形式最彻底反对浪漫主义的写实主义的文艺。

这种文艺,在我们时代要算是最新最进步的革命文学了。

”——郭沫若“单纯描写客观现实是空虚的艺术至上论,是资产阶级的麻醉剂。

”——克兴“自然主义之末流与象征主义神秘主义唯美主义等浪漫派之后裔均只是过渡时代的文艺,他们对于阶级斗争之意义尚未十分觉醒,只是游移于两端而未确定方向”。

——郭沫若“譬如未来派意象派表现派等等……这些新派根本上只是传统社会将衰落时所发生的一种病象,不配视作健全的结晶,因而亦不能作为无产阶级艺术上的遗产。

”——沈雁冰“革命文学”提倡无产阶级大众文学,但并非真正的大众文学,它排除了平民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群众,缺乏文化素养的无产阶级也无缘参与,其实不过是少数激进知识分子“以无产阶级的意识,产生出来的一种斗争的文学”,非常狭隘。

2、左翼文学运动1930年在上海成立的“左联”,是一个文学团体,也像一个政党,号召盟员走向街头参与政治斗争。

活动时间有限,1934年便停止了。

而且成绩了了,不仅阵容零落,刊物也多被查封。

论争:对梁实秋的批判,梁实秋强调普遍人性,而左联强调阶级性。

对胡秋原代表的“自由人”的批判,胡秋原主张文学的独立性和多元化,而左联强调文学的政治性、阶级性、意识形态性。

“胡秋原先生的文艺理论,其实就是变相的艺术至上论”“当无产阶级公开的要求文艺的斗争工具的时候,谁要出来大叫‘勿侵略文艺’,谁就无意之中做了伪善的资产阶级的艺术至上派的‘留声机’。

”——瞿秋白“在广泛的意义上说,文学自身就是政治的一种形式。

”——周扬对苏汶代表的第三种人的批判。

苏汶承认文学有阶级性,但反对对其过度强调,认为不是一切文学都有阶级性,试图以文学的真实性和无意识性来限制阶级性。

并指出,出身资本主义社会的作家也会站在反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尽管未必是无产阶级的立场。

这种观点显然不能为左联容忍,后者强调的是:意识形态——阶级——文学。

关于无产阶级文学大众化问题:不仅要求结构、体裁、语言形式要容易为大众接受,而且要求作家在生活和思想情感方面接近普罗大众,并采用了一些具体措施,将普罗文学推广到大众中去。

左联时期的文学强化了三种趋势:一是文学的高度意识形态化、政治化,文学独立思想被否定;二是革命现实主义成为主潮,本质上是革命古典主义;三是文学大众化的过程中走向低俗化,高雅文学传统被毁弃。

左翼文学创作:早期主题多为“革命加恋爱”,带有革命罗曼蒂克的倾向。

代表作家是蒋光慈。

后期虽抛弃了这种套路,主张无产阶级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但实绩和理论相差太大,影响也有限。

茅盾作为一名出色的作家,对社会现实做出了真实的描绘,具有现实主义的品格;但又带有革命古典主义倾向。

在《子夜》中,不仅预设了革命主题,而且用阶级分析的模式设定人物。

吴荪甫:民族资产阶级;赵伯韬:买办资产阶级;吴老太爷:封建地主阶级。

吴老太爷的死,吴荪甫的失败,分别表明了地主阶级的没落和资本主义道路的行不通。

唯一的出路是无产阶级革命。

丁玲从个人主义的写作转向阶级意识的写作,代表作是《水》一些左联作家如张天翼、沙汀、叶紫、萧红等人的创作并没有遵循革命古典主义的规范。

也有一些作家,如早期的艾芜,受革命思想影响,写出了一些有革命古典主义倾向的作品。

革命古典主义取得典范形态要等到《讲话》发表以后才形成。

4、苏区革命文学实践政治宣传文学,暴露黑暗、鼓吹斗争、歌颂解放三、抗战文学与《讲话》30年代后期,随着抗战的爆发,普遍的革命形势形成,文学的政治功利性空间得到强化,来自苏联革命文学理论得以和实践结合起来,并被本土化了,形成了毛泽东文艺思想。

“抗战以来,‘文艺’的定义和观感都改变了,文艺不再是少数的文化人自赏的东西,而变成了组织和教育大众的工具。

同意这定义的人正在有效地发扬这工具的功能,不同意这定义的‘艺术至上主义者’在大众眼中也判定了是汉奸的一种了。

”——夏衍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成为最广泛的文艺家组织,相对于革命文学和左联文学,抗战文学作为一种更宽泛的政治功利主义,有着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普遍承认,主宰了文坛。

抗战文学实质上是一种新古典主义化的“现实主义”,把现实主义政治理性化了、理想主义化了“我们目前的文艺大路,就是现实主义”“遵守着现实主义的大路,投身于可歌可泣的现实中,尽量发挥,尽量反映——当前文艺对战事的服务,如斯而已。

”——茅盾“有一定的政治思想为基础,有一定的政治目标为指针。

”——茅盾“包含着强烈的争取中华民族自由解放的主观要求的现实主义。

”——田汉“我们对创作上的主张是以现实主义为依归……我们所主张的现实主义侧重在引导作家到抗战的方向去这个意义,它并不拘泥于外表的写实的手法,而同时也可以包含浪漫的描写。

对自己民族各方面的冷静的观察与火一般的民族解放的热情,战争中的苦难的经历与最后胜利的信念,现实的真实与英雄主义和诗的成分之结合,这就是表现抗战的现实主义所能有的生动内容。

”——周扬抗战使得文学大众化趋势不断加强。

首先是形势需要大量的通俗宣传品;其次是城市的陷落是作家们被迫走向乡间,与工农打成一片。

但大众化在文学普及的同时也带来的文学品格的降低,表现为浅显、低俗、旧形式。

理论家们意识到大众化付出的代价,但并不看重,他们忽略了文艺的直接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不一致性,甚至把文学的社会价值看作文学价值本身。

“自有新文学以来,总是跟大众隔离的。

但现在有一个好的现象,抗战把这个隔离相当地消除了。

因为大众想了解战争的情绪非常高,所以自自然然接近了反映战争的文艺,这是二十年没有的机会。

从前大众化口号是空的,现在都开始实现了。

”——楼适夷“参加到工作中去,事实条件就逼着你不能不把标准降低一些,把力量放在许多临时的、宣传性质的、并不显得很高艺术价值的工作上来。

……不管你个人愿意不愿意,它总要推动你走向这样的前途。

”——艾思奇“这种文艺通俗运动的结果……是文艺本身得到新的力量,并且产生了新的风格。

”——老舍“通俗文艺的文字不一定俗,《三侠五义》并不比我们写的东西俗了多少,而比《三侠五义》更文雅的通俗文艺还有一大堆。

大鼓书词时时近乎诗,而牌子曲简直是诗了。

“——老舍“中国自七七抗战以来,才真正到了‘文艺复兴期’。

”“利用旧形式,在民族文艺的发扬上,在大众的平民文学的创造任务上,是一件非常必要的工作,这是把新文学十几年来的发展中的非中国化的偏向的一个纠正。

”——艾思奇《讲话》1、革命古典主义的理想化倾向进一步加强,明确提出“文艺从属于政治”“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

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互相独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2、理想化倾向的加强。

“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

”明确了“以写光明为主”。

批判“从来文艺的任务就在于暴露”“还是杂文时代,还要鲁迅笔法”。

3、大众化的提倡针对对于文艺大众化带来的低俗化的担忧,提出“先普及后提高”。

所谓的提高,也不是提高到原来的纯文学传统,而是在工农群众的俗文学(普及)基础上创造新的纯文学(提高),即另起炉灶,创造另外一种高雅文学。

“……也不是把工农兵提到封建阶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高度’去,而是沿着工农兵自己前进的方向去提高,沿着无产阶级前进的方向去提高。

”4、对民族形式的提倡五四文学基本上淘汰了古典文学形式,抗战以来民族形式又得到提倡,五四的欧化倾向受到批判。

·“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下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1938,关于学风问题批评一些作家“不爱他们的萌芽状态的文艺:墙报、壁画、民歌、民间故事等”抗战文学的实绩(只有一些作品属于革命古典主义,有些具有倾向,但也注重文学性)大后方文学报告文学的繁荣茅盾《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等老舍《四世同堂》等巴金《火》艾芜《故乡》《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等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我爱着土地》等诗作七月诗派郭沫若《屈原》《棠棣之花》欧阳予倩《桃花扇》等,借古讽今,讴歌民族大义。

田汉《秋声赋》《丽人行》陈白尘《岁寒图》吴祖光《风雪夜归人》《少年游》等,现实题材,表现知识分子和市民生活,对社会现实和民族命运进行了冷静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