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高中历史3.1顺乎世界之潮流易错题集锦(人民版必修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随堂测试
1.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这说明早期维新派()A.猛烈抨击儒家传统文化 B. 倡导学习西方价值观念C.注意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D. 力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2.19世纪晚期,某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
”文中的“维新党”是指()A.洋务派 B.维新派 C.保皇派 D.革命派3.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A. 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C. 要求政府下令改革满人社会习俗,“断发易服”,采用汉人先进习俗D. 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4.“对传统文化心态的挑战,迈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指的是近代中国人提出了()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D.“民主与科学”5.1907年,孙中山呼吁“有仁者起,仗太平(天国)之所志”;1912年4月,孙中山指出:“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
”促成孙中山对太平天国认识变化的因素是()A.民族危机的加深B.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C.中华民国的建立D.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6.“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
与此观念相似的是()A.中体西用 B.民主宪政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7.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 “顺乎世界之潮流”随堂测试
1.19世纪晚期,中国南方先后出现了《时务报》、时务学堂等新事物。
它们宣传的“时务”主要是()A.洋务自强B.维新变法C.民主革命D.学习俄国2.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
从I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
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
这反映出()A. 留学教育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 B. 近代中国人了解西方的途径多样C. 中西文化频繁交流唤醒了民众D. 报刊是宣传西方民主思想主阵地3.“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对与此现象相关的史实理解正确的是()A.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B. 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C. 确立起了民主科学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4.凡持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均为改革论的学者,一般认为上述改革的共同点是()A.未能触及政治制度B.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C.均主张“中体西用”D.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5.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洪仁玕所著的《资政新篇》,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
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 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B. 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C.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D. 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6.《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刊人说:“这个月刊是为了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
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
……”材料表明其创刊的主要目的是()A.传播西方近代先进科学知识 B.进行文化渗透和精神征服C.让中国人放弃对外国公众的排斥D.推动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7.章开沅认为:中国人对待外来文化经历了从“愤悱”到“讲画”再到“变力”的过程,认识上从情感走向理性,实践上变革的动力和力度也在逐步深化。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3.1顺乎世界之潮流练习.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一、选择题1.林则徐建议朝廷用关税的十分之一制造西式炮船,以抵抗英国侵略者。
道光皇帝对林则徐建议的朱批是:“无理!可恶!”“一派胡言。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林则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已经出现C.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D.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面临被扼杀的危险解析:林则徐主张制造西式炮船以抵御英国侵略者,不能说明他在当时首先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属于题干材料直接说明的问题。
答案:C2.《海国图志》《变法通议》《天演论》是晚清时期先后出版的影响较大的书籍,其主要相同点是()。
A.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B.内有介绍西学的相关内容C.以“中体西用”作为指导思想D.与维新变法运动直接相关解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变法通议》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学说,《天演论》提倡进化论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3.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
”从当时看,这一言论反映了()。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思想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解析:题干材料中的“转相窃之于民”等信息,说明严复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民权学说,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4.(2013·广东珠海摸底)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D.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解析:材料认为民族危机激发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与民族危机无关,排除A项。
B、C、D三项都与民族危机有关,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出现于鸦片战争时期,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思想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项的时间较符合“最初觉醒”。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
课时提升作业(八)“顺乎世界之潮流”(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5·潍坊高二检测)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
“他们”应是指( )A.抵抗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解析】选A。
从材料某某息“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师夷”“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为首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X“师夷长技以制夷”,启发人们冲破闭关锁国的牢笼,拓宽视野去认识世界,故选A。
2.(2015·某某高考)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解析】选A。
洋务派主X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但维护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
“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体现了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性,故A项正确。
B、C、D 反映的是先进中国人要学习西方的银行制度、政治制度,这与洋务派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符,均错误,排除。
【补偿训练】(2015·某某高二检测)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其中的“体”是指( )A.封建制度和纲常伦理B.科举制度和四大发明C.儒家思想和四书五经D.君主立宪和某某平等【解析】选A。
“中学”是封建制度和儒家的纲常名教,故选A。
3.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
”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某某革命【解析】选C。
题中涉及的是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反思”,结合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这次战败是体制的失败,而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之后中国开始寻求体制方面的变革,故C 正确。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3.1顺乎世界之潮流(练习)
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练习)一、选择题1.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①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②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③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④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 D①②④2.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3.《海国图志》在国内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只印了千册左右。
而就在佩理到日本的1953年,日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
1854年日本翻印该书60卷,士人争相购读,此后多次再版。
而该书在中国印量很小,影响有限。
这说明中日两国A.社会危机的程度不同B.变法图强的方针不同C.变革的社会基础不同D.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同4.“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导致此说的主要原因是A.总结郑成功收复台湾经验 B.汲取两次鸦片战争的教训C.接受中日甲午战争的教训 D.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5.“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
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
”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康有为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 3.1“顺乎世界之潮流” 人民版必修3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Ⅲ)3·1 顺乎世界之潮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1.(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23题)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2.(2008年江苏高考7题)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A.魏源B.林则徐C.洪仁玕D.严复3.(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4题)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4.(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4题)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
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近代西方佛手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5.(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3题)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
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
”该著作的作者是A.姚莹 B.徐继畬 C.郑观应 D.严复6.(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2题)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
以今日之见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7.(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18题)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人
课时作业8 “顺乎世界之潮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这里的“长技”指的是( B )A.汽车制造技术B.蒸汽机车制造技术C.制造技术D.内燃机制造技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长技”指的是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当时处于“蒸汽”时代,所以“长技”是指蒸汽机车制造技术;A、C、D 三项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故答案选B项。
2.魏源曾在著作中描述某国政治制度:“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
”“议事听讼,选官举贤,可不谓周乎?”这反映出魏源( B ) A.主X中国实行君主立宪B.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C.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D.正确认识了东西方文化的优劣解析:材料大意是,民众选举一人作为国家元首,不世袭,四年一届。
根据所学可知,这是美国的某某某某制,A错误。
魏源是地主阶级,C错误。
D夸大了魏源认识的作用,排除。
魏源睁眼看世界,突破了传统的守旧观念,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B正确。
3.“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如果你是洋务派,按照这个逻辑推论,你将得出的结论是( C )A.闭关自守B.完全西化C.中体西用D.推介中国文武制度解析:近代史上,清政府中的一些官员看到中国在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上远远落后于西方,主X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
故选C。
4.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
”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 C )A.是理想的救国方案B.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C.符合了当时的国情D.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解析:从材料“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中可以看出,材料主X在封建主义势力依然强大的情况下,“中体西用”思想是较好的改革方案,是符合当时国情的,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与“中体西用”的影响不符,近代中国正确的救国方案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其他的救国实践都失败了;B项与“中体西用”的内容不相符合。
高中历史顺乎世界之潮流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顺乎世界之潮流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3一 .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和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尽的世界史地著作分别是()A. 林则徐和《四洲志》B.林则徐和《海国图志》C. 魏源和《四洲志》D.魏源和《海国图志》2.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提出的主要社会背景是()A. 西方启发思想在中国获得宽泛流传B.中国财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不停壮大C. 新航路的开拓亲密了世界各地联系D.鸦片战争惊醒了爱国知识分子“天向上国”迷梦3.“华盛顿,异人也乃不位号,不传后代,而创为推选之法,几于天下为公。
”此介绍应出自()A.《四洲志》B.《海国图志》C.《瀛环志略》D.《康輶纪行》4. 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帜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其主要企图是()A. 追求支持变法的合理依照B.论证推行君主立宪的必定性C. 突破封建纲常的约束D.用儒家思想改造中国社会5.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 拯救了民族危亡B.实现了政治改革C.促进了思想启发D.推进了民主革命6.民主共和国方案的设计师是:()A. 康有为B.梁启超C.孙中山D.陈独秀7.革命派与改进派的主要分歧在于①要不要颠覆清政府②要不要成立共和政体③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④要不要反对君主专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 1905 — 1907 年革命派与改进派论战的影响不包含:()A.为维新变法作了充足的思想准备B.为辛亥革命做好了舆论准备C.促进部分知识分子放弃立宪投身革命D.扩大了革命影响,壮大了革命阵营二 . 非选择题9.在“中国向哪处去”这一历史命题下,林则徐、康有为和孙中山都在踊跃追求答案。
请回答:①他们作出的共同历史决断是什么?②他们提出的救国方案有何差别?③他们找到的方案能拯救中国命运吗?请简要说明你的原因。
④我们又该怎样对待他们的努力?专心爱心专心119 号编写1[ 参照答案 ]1.B2.D3.C4.A5.C6.C7.A8.B9、①向西方学习。
高中历史 31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3
(创新演练大冲关)2013年高中历史 3-1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3(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等评论的对象应是 ( ) A.《海国图志》B.《新学伪经考》C.《孔子改制考》D.《新青年》解析:从材料可以了解到该书“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这部书是魏源的《海国图志》。
B、C两项是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著作;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宣传刊物。
答案:A2.某清朝官员召见某学者时,指出:“法制为祖先遗留下来的,不可轻易更改。
”但该学者反驳指出:“祖先的遗法是叫我们管理他们遗留的土地与人民,如果土地被占领,人民成了西方列强的奴隶,那么祖先遗法又有什么用?”这组对话的时代背景是( ) A.鸦片战争后,士绅主张器物学习B.英法联军入侵后,士人主张鸦片合法化C.中日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建立共和D.甲午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变法维新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中的争执在于要不要变法,显然,这是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
A、B时间不符;C项应是君主立宪。
答案:D3.近代中国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
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 ( ) A.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主张B.早期维新派主张C.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主张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解析:A项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护封建统治,未提出改变政治,可排除此项; C项地主阶级洋务派,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统治,可排除C;D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三民主义指导下,要求推翻封建统治,主张民主共和,但不是最早的,可排除。
B项属于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他们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高中历史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堂练习人民版必修3
顺乎世界之潮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839年《澳门新闻报》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
”“林总督相反的行事”是指( )A.抗击英国侵略者B.请人编译西方的书籍、报纸C.虎门销烟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说明林则徐对外国的政事关心考求,但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并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答案:B2.(2012·曲阜统考)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的着眼点在于( )A.新思想新文化B.历史地理方面C.社会制度方面D.军事技术方面解析: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被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他们认为“夷之长技”在军事,因此“开眼看世界”的结果是“师夷长技”。
答案:D3.洋务派曾提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以期“师夷长技以自强”,这是( )A.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新发展B.对儒家思想在新环境下的某种否定C.肯定儒家思想安邦定国的重大作用D.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洋务派依然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并没有给传统儒学思想增加新的时代内容。
但其又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来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这在客观上是对儒家思想的某种否定。
C、D两项均与题干不符。
答案:B4.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师夷长技以自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A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B、D两项是洋务派的主张,均不符合题干“19世纪末”的时间要求。
答案:C5.下列近代人物中,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是( ) A.魏源B.曾国藩C.康有为D.张之洞解析:康有为在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时,鉴于当时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和封建顽固守旧势力的强大,不得不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练习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第一步,但从称西方国家为“夷”这一角度看,其思想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A.藐视西方科学技术B.藐视西方思想成就C.主张全盘西化D.未放弃天朝大国的观念答案:D2.观察如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②该漫画反映的派别是抵抗派思想主张的继承者和实践者③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④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答案:C3.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D.借用传统学说宣扬革新答案:D4.“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 )A.地主阶级抵抗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C5.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
……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海国图志》魏源(1794-1857年),湖南邯南人材料二19世纪末的梁启超及其《变法通议》。
梁启超(1873-1929年),广东新会人请回答:(1)以上材料和图片分别属于哪些派别?其主张是什么?(2)根据上述材料及图片,分析说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基本特点。
答案:(1)材料一是开眼看世界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学习西方长处,“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二是维新派。
主张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兴民权,行宪政。
(2)学习西方由学“器物”到学“制度”不断地深入。
-高中历史 专题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化训练 人民版必修3
【金版学案】2014-2015高中历史 专题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化训练 人民版必修3近代中国的进步,与思想解放息息相关。
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危机以及传统的“经世思想”与“西学东渐”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产物。
林则徐和魏源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大门。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着人们开始从“器物”层面学习西方,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则开始从“制度”层面学习西方。
民国初年的混乱局面,使部分知识分子意识到,用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成功的,于是开始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在引进西方文化的大潮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
马克思主义凭借自身的先进性,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基础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巨著是( )A .《海国图志》B .《四洲志》C .《华事夷言》D .《瀛寰志略》解析:B 项《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C 项《华事夷言》是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海国图志》是在《四洲志》基础上增补大量资料,编成的第一部最详备的世界史地巨著,D 项《瀛寰志略》后于《海国图志》。
答案:A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2.(2014·北京石景山区期末)《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如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远非一部生物学著作一样。
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
梁启超说:“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
”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A.《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解析:林则徐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被称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A、B项错误;严复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前,受传统夷狄观的影响,中国人鄙夷,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主张师夷,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03 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易错易混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易错易混主标题:“顺乎世界之潮流”的易错易混点副标题:用“火眼金睛”识别“顺乎世界之潮流”的易错易混点关键词: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难度:3重要程度:高考多数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偶尔也会在主观题某一小问中出现内容:一.易错易混点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入,主要是从地理、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只是开研究、学习西方之先河。
2.鸦片战争后萌发的“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虽然启迪了人们去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向世界,探寻强国御侮之道。
但其只是封建地主阶级中的开明派要求向西方学习,并没有批判旧制度,还称不上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即新思潮是“解而不放”,没有颠覆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即封建专制主义;没有在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维新变法运动才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坚持“中体西用”的不只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还有最初参与洋务的早期维新派。
但早期维新派后来逐步转变了态度,主张君主立宪。
4.以林则徐等为代表的抵抗派和以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都属地主阶级的派别,但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同。
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则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反抗斗争,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
5.维新派与洋务派虽然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主张明显不同。
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
两派主张不同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6.维新派与革命派都属于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二者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共同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但具体的主张并不同,维新派要求保留清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则要求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维新派反对用革命的手段和方式,革命派坚持用武装起义的手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作业1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一必修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一、选择题1.在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某某被攻陷,某某籍的户部侍郎罗惇衍说:“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
”这说明( )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B.战争推动洋务思想发展C.古代华夷观念彻底崩溃D.清朝外交方针发生转变解析:选A。
材料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某某被攻陷,民愤极大。
但政府官员却“讳言夷务”这就是对西方的一种畏惧,而“称夷务为洋务……不敢斥言夷字”更反映出官方对西方列强态度的变化,选择A项。
此时洋务运动尚未兴起,排除B项;C项错在彻底崩溃;D项中清政府外交方针并未转变。
2.戊戌政变后,慈禧对李鸿章说:“人说你是康党。
”李鸿章对曰:“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X变法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
”李鸿章被误认为“康党”的原因是( )A.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创办淮军形成地方军阀势力C.创办了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D.主X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解析:选A。
从材料信息“主X变法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看,李鸿章主X变法,但李鸿章属于洋务派,A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属于洋务派的主X,也是对“旧法”的变革。
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C项错误,洋务派的企业不属于民族工业,D项是维新派的主X。
答案为A项。
3.某学者说:“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还很弱小,因此维新派在鼓吹变法的时候,就只能从其他阶级中寻找同盟者,或者依靠对象。
”这里的“同盟者”是指( ) A.开明地主 B.无产阶级C.农民阶级D.洋务派解析:选A。
资产阶级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改革,借助儒家思想宣传维新思想,皇帝和儒家思想都代表着地主阶级的利益,故A项正确。
4.《日落紫禁城》载:“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这里的“几个读书人”中应该包括( )A.谭嗣同B.林则徐C.李鸿章D.陈独秀解析: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乎世界之潮流”
1.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
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
”--陈世镕;
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
”--陈澄;
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林吕排。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答案】
A
【分析提示】
魏源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对战、守和外交策略提出很好的见解,并提倡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主张。
三个评论中“惊看海外文”“罗列甚远之国”“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基本体现了《海国图志》的历史地位。
2.鸦片战争以后,为强国御侮,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偏见,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林则徐、魏源作为这一思想的先行者,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A.抵御了外来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
【答案】
C
【分析提示】
林则徐、魏源的“睁眼看世界”,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3.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
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
D
【分析提示】
本题需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背景、内容分析。
④应该排除,因为1859年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已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4.“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C.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答案】
B
【分析提示】
抓住材料中“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这一关键信息,判断该思想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即中西结合。
5.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A.科学知识
B.选官制度
C.军事技术
D.教育与政治制度
【答案】
D
【分析提示】
题干中的主要信息是人才、学校、科举、官制,由此可以判断选D项。
6.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
”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答案】
C
7.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从中得出的推断是()。
①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②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思潮③维新变法思想兴起④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A.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B.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
C.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
D.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答案】
A
【分析提示】
从图片反映信息来看,科学类书籍在不断增长,这说明①②正确。
结合19世纪末的时间可以判断③正确。
④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即20世纪初。
8.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成立了“同盟会”。
此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矢志不渝、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答案】
C
【分析提示】
政权是政治的核心问题,“创立民国”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
9.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答案】
D
【分析提示】
A项仅仅表述了近代化的一个方面,即国内阶级矛盾方面,但没有看清中国的社会性质;B项仅仅看到中外民族矛盾,没有兼顾阶级矛盾;C项迷惑性较强,但实际上也只是表述了中外民族矛盾;D项全面表述了近代化的两个主要方面,即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
10.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答案】
(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
治本。
(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