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圣女贞德》中贞德人物分析
人道主义者圣女贞德的战斗与殉道
人道主义者圣女贞德的战斗与殉道贞德,一个令人敬仰和惋惜的人物。
她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人道主义者,也是中世纪英雄传说中最知名的女战士之一。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她以坚定的信仰和不可动摇的意志,为法国摆脱英格兰的统治,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贞德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她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虽然没有太多的学识和财富,但她却具备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据传她在年轻的时候听到天使的呼唤,接到上帝的命令,要她帮助查理七世夺回法国的王位。
于是,她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这场背负着国家命运的战斗中。
贞德不仅英勇善战,更重要的是她的感召力和领导才能。
她以自己的榜样影响着周围的人,团结了法国人民,并带领他们向前进。
贞德的领导对法军士兵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她高昂士气和不屈的意志激发了无数人的战斗热情。
很快,她就获得了法国国王的信任,成为他的首席军事顾问。
贞德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亲自带领部队攻城掠地,击败了英格兰的侵略者。
她的胜利不仅令英格兰统治者闻风丧胆,也唤醒了法国人民的希望。
然而,英勇的贞德并非战场上冷酷无情的杀戮者,她一直以来都秉持着人道主义的价值观。
她关爱伤员,尊重俘虏,并试图实现不流血地结束战争。
贞德用她真挚的心灵感染了周围的人,她的行为成为后来人道主义行动的榜样。
然而,命运对于这位英雄并不公平。
在英格兰的阴谋和背叛下,贞德被俘并被控以异端罪名。
她在审判中被虚假指控,被定罪为邪教徒和女巫,并最终遭到处决。
她的强大和善良,甚至在死亡面前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和情感,这让人倾佩和感叹。
贞德的死亡并没有让她的精神消失,相反,她的形象和事迹成为了后来的艺术来源和历史研究的重点。
她被各种文学作品、电影和戏剧描绘,她的形象被奉为民族英雄,法国人民对她的纪念和敬仰也从未停止。
贞德的一生是鼓舞人心的,她以她的信念和勇气,改变了法国的历史进程。
她的战斗和殉道的精神,激励着许多人去关注社会正义和人道主义行动的重要性。
无论是作为历史人物还是传说中的英雄,贞德都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精品文档】圣女贞德评价-word范文模板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圣女贞德评价篇一:对悲剧人物圣女贞德的思考对悲剧人物圣女贞德的思考一:论文摘要:圣女贞德是法国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天主教会的圣女,法国人心中的自由女神。
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时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做出贡献。
最终被俘,被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她火刑。
本文通过对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物自身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的探究,给大家展示一个全面的圣女贞德,关注点主要在其对后世的影响和其悲剧性根因。
希望大家可以指出其中的错误,给出自己的意见。
二:关键词:英法百年战争启示和使命遭俘及审判圣女殉难神迹之谜关于贞德的作品三:目录第一部分:圣女贞德所处的时代背景第二部分:对圣女贞德人物自身分析第三部分:圣女贞德对后世的影响第四部分: 萧伯纳的作品《圣女贞德》第五部分:圣女贞德的悲剧性根因分析第六部分:真假圣女贞德四:正文部分(一) 圣女贞德所处的时代背景十五世纪初的法国诺曼底地区的一大片领土被英国军队所占据,而且这些地区很可能就要被以“第二王国”的名义永久成为英国领土了。
当时的法国国王为查理六世,查理六世于1412年发疯,导致他完全无法处理政事。
国王的两个亲戚,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与奥尔良公爵路易,经常为了摄政的权力与王室成员的监护权而争吵不休。
而当伊莎贝拉王后的婚外情绯闻传出后两派的斗争急剧升高,各自开始绑架王室的成员,斗争在1407年达到最高潮,无畏的约翰策划刺杀了路易公爵。
这两人的支持者各自被称为勃艮第派(约翰)与阿马尼亚克派(路易)。
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借着这场政争的混乱入侵法国,在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获得戏剧性的胜利,并接著占领了法国北部的城镇。
未来的法国国王,查理七世,在他4个年长的哥哥都去世后,于15岁时承担起了王储的头衔。
圣女贞德
内容梗概编辑《圣女贞德》是萧伯纳著名剧作,贞德是十五世纪法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在20世纪上半叶,英法两国爆发战争法国不敌英国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这时贞德向法国政府申请加入到保卫国家的队伍中,这个18岁的农村姑娘的要求并未得到政府当局的理睬,甚至遭到了无情的嘲讽,法国不可能依靠一支由女性带领的军队将英军逐出国境。
在贞德的爱国行为被视为发疯行为时,罗伯特·德·鲍德里考特上尉同意了贞德的要求,这位法国军事上尉认为法军的败退需要有其他方式来逆转,他坚信贞德可以为法军带来一阵西风,并协助法军打败英军取得前线胜利。
于是,贞德成为一支军队的首领,他们带着武器赶赴前线与法国士兵并肩作战,身为圣卡瑟琳忠诚信徒的贞德坚信她的加入能帮助法军击退英军,果然贞德的出现为法军创造了胜利奇迹,法军成功驱逐了英军的入侵。
贞德在军事上的胜利使其一度成为法国人人敬仰的对象,被法国人尊称为“圣女”,但她的军事能力也被英国政府当局所忌惮,于是英国人联合法国天主教科雄一同诬陷贞德。
最终,贞德被法国人出卖,英国人将她囚禁并以女巫的罪名将她残忍地烧死。
[1]写作背景编辑历史背景贞德(即冉·达克,1412一1431)是法国一个农村牧羊姑娘,生活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一1453)期间。
当时,法国半壁河被英国军队侵占,濒临亡国的危险。
贞德,为强烈的爱国热情所激励,自称奉上天之命拯救法国。
她冲破重重障碍,面见法国太子,被委以军队指挥之权。
战斗中她身先士卒,鼓舞斗志,一战而解奥尔良之围,军心大振。
在她率领下,短短数月,连克重镇,大挫英国侵略军的锐气,挽救了法国危亡的局势。
接着,贞德扶持法国太子在里姆斯大教堂加冕登基,是为法国国王查理七世。
巩固了法国的国家主权。
在胜利的形势下,本可一举攻克被英军占领的巴黎。
但在此关键时刻,法国封建统治者嫉贤妒能,对贞德排斥阻挠。
她在支援康边时作战失利,为内奸所俘,由英军以重金买去,交给宗教裁判所,诬以犯有“异端、巫术、妖法之罪”,将她烧死在卢昂广场。
萧伯纳《圣女贞德》中的贞德人物分析(全文)
萧伯纳《圣女贞德》中的贞德人物分析“上帝是让我从大火中向他迈去的,因为我是他忠实的小孩,而你们这种人没资格与我处在同一个生活空间里。
――这是向你们讲的最后一句话了。
”这是贞德在火刑行刑前所讲的最后一句话。
二十五年后,贞德平反。
五百年后,1920年在梵蒂冈,贞德被奉为圣人。
贞德死后成为了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角色。
而在1923年,贞德被封圣的三年后,萧伯纳对贞德的形象进行了重新构建。
戏剧中贞德的形象相较于历史,有了不小的变化,在此将对贞德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以及精神内核和其他方面逐一分析。
一、人物形象(一)走下神坛的少女在历史中,贞德作为一个17岁的少女,在两个月内迅速组建起军队,行军数百公里,成为法国军队中的灵魂和导师,为国王加冕,这是一个异乎平常的情况。
记录贞德的相关文献主要来自编年史,审判的原始手稿等。
而亲眼目击者少之又少,以至于在贞德死后直至封圣期间,一直在法兰西以及其他GJ作为一个“半神”的存在。
而在萧伯纳剧本中,贞德的形象似乎被认为刻意地描绘成一个“平民少女”的形象,而非圣人。
在剧本中,萧伯纳突出了一个农村姑娘所具有的纯洁,顽皮的特点,她既不是英国人口中所谓的“女巫”,也没有被人神化。
在第一场贞德争取守军司令罗伯特支持的戏中,对她的刻画突出了她健壮的体格以及审时度势的见识。
(贞德的身影在门口出现了,她是一个乡下丫头,年纪不大,只有十七八岁。
她穿着一件红色的外套,身材魁梧……她的声音显得诚恳,信心十足,能够打动别人。
)贞德登场之前,便对她有了一番具体的样貌和神态的描写。
我认为,在其他神话或史诗的作品中,人物形象描写地越抽象,越能起到神化人物的效果,而萧伯纳则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对贞德一举手一投足的细致入微的具象描写,而让读者及观众体会到,她就像我们身边的人物一样,至少在外表上,是个一般的少女。
而在另一方面,也可以消除历史上对贞德的神化的描写,那就是在整个剧本中,通篇没有一字是描写战斗的场面。
这样描写,对史料剪裁得精细,详略得当。
试析莎士比亚笔下的贞德形象
ywjsxxk@圣女贞德(1412—1431)是法国军事家、天主教圣人,曾于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期间带兵多次打败英格兰侵略者,挽救了法国危亡的局势,被法国人视为民族英雄。
贞德在死后成为西方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无数作家和作曲家,包括莎士比亚、伏尔泰、席勒、威尔第、柴可夫斯基、萧伯纳等都创作过有关她的作品。
本文基于莎士比亚的《亨利六世》,具体分析莎士比亚笔下贞德的形象。
一、敢于挑战男性权威的形象贞德的对手是英国勋爵塔尔博,贞德与塔尔博的身份对立定义了英法冲突的所有意义。
塔尔博作为一个遵从骑士精神作战的骑士英雄,体现了一种骑士理想,这种理想反映了伊丽莎白时代观众的怀旧情怀;而贞德的力量诉诸武艺、化装及现代武器,她代表了一种对传统的宗法秩序构成威胁的力量。
莎士比亚虚构了贞德与塔尔博打成平手的一幕,还围绕着性别与理念的双重对立刻画了这两个人物。
他反复让读者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这位法国的捍卫者是个女性,并把英法两国之间的冲突解释成两性之间的冲突,骑士品德与实用武艺间的冲突,历史与现代、真实与戏剧表演之间的冲突,守旧的宗法老人与叛逆的年轻人之间的冲突,高低社会地位之间的冲突。
最后,统兵的英国伯爵萨立斯伯雷被一个年轻的法国狙击手狙杀;贞德化装成农民潜入卢昂城,放入法国军队,夺取了卢昂城。
贞德的化装象征了舞台表演的艺术魅力以及社会地位卑微、反英雄的市井人物的生命力。
塔尔博想要保卫英国历史的努力受到贞德怀疑历史的现实力量的强烈挑战,这种挑战有两种表现:她把英国人打得落花流水,威风扫地;她大义凛然的语言无情痛斥了英国历史以及价值观,以一种打破偶像崇拜的精神质疑英国人引以为豪的骑士精神。
塔尔博死后,英国爵士威廉·路西由衷地赞颂他:“那位英勇的塔尔博将军,由于卓越的战功,他已晋封为索鲁斯伯雷伯爵、兼瓦虚福及凡仑司伯爵、兼古德立及欧钦菲勋爵、兼白拉克米勋爵、兼阿尔顿勋爵、兼温菲勋爵、兼舍菲勋爵、兼联捷三次的福康勃立琪勋爵,加授圣乔治、圣米迦勒及金羊毛骑士称号,实授亨利六世驾前统领法境英军大元帅——这位将军在哪里?”[1]贞德对这一连串令人头晕目眩的头衔嗤之以鼻,她以现实力量将它们现了原形:“好一串嘟嘟囔囔的头衔!占有五十二个国家的土耳其可汗也没有这样噜苏的衔名。
《圣女贞德》读后感(六篇)
《圣女贞德》读后感假期里我品读了《圣女贞德》这本书,它讲述了英法战争时期发生的一个故事。
英法百年战争后期,亨利六世无法亲理国政,英国内部派人再度展开斗争。
法王查理在人民支持下自立为王,称查理七世。
两国再次争夺王位。
借助亨利五世的能力,英国有了很大的优势。
这时,一个拯救法国的英雄出现了,她就是——贞德。
贞德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得知是自己在国家危难时保卫祖国,她非常激动。
法军队长认为她不会骑马,没有军队作战。
贞德却说:“我有勇气,我能学会,我有祖国和人民、国王的支持。
”军官大吃一惊,他被她的意志感动,便同意了。
贞德领导一支法国军队高举旗帜,手拿一把剑,冲在队伍前面,英军不相信贞德能打败他们,有人认为她是女巫,贞德解释不清,并叫大家进攻坚固的城堡,她架着梯子爬上城堡,又摔下来,再冲上去,英军非常感动,立即开门出击。
奥尔良终于解放了,贞德打败英军,可以说救了法国,贞德却没有得到荣誉,却被各方猜忌,教会以她是女巫的名义,将她处以火刑。
通过读这本书,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学生,我要好好学习,学到本领,长大回报祖国。
《圣女贞德》读后感(二)假期里我品读了《圣女贞德》这本书,它讲述了英法战争时期发生的一个故事。
英法百年战争后期,亨利六世无法亲理国政,英国内部派人再度展开斗争。
法王查理在人民支持下自立为王,称查理七世。
两国再次争夺王位。
借助亨利五世的能力,英国有了很大的优势。
这时,一个拯救法国的英雄出现了,她就是——贞德。
贞德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得知是自己在国家危难时保卫祖国,她非常激动。
法军队长认为她不会骑马,没有军队作战。
贞德却说:“我有勇气,我能学会,我有祖国和人民、国王的支持。
”军官大吃一惊,他被她的意志感动,便同意了。
贞德领导一支法国军队高举旗帜,手拿一把剑,冲在队伍前面,英军不相信贞德能打败他们,有人认为她是女巫,贞德解释不清,并叫大家进攻坚固的城堡,她架着梯子爬上城堡,又摔下来,再冲上去,英军非常感动,立即开门出击。
《圣女贞德》中悲剧的理性与情感分析
《圣女贞德》是一部历史悲剧,剧中的主人公贞德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贞德,本来是法国的一个农村小姑娘,在战争还没开始的时候,她和其他姑娘一样,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子,而当英法战争开始的时候,在强烈的爱国心的驱使下贞德想要将英国人民驱逐出境,当时的英法战争中英国占优势,眼看着自己的国家将要陷入他人之手,贞德心急如焚,可是法国教会和政府都反对一个姑娘上战场,在他们看来女人上战场是不可能成功的,简直就是一个笑话,而且在当时的很多人看来贞德的行为就是发疯的象征,可是贞德却不畏死亡。
当时的法国已经岌岌可危,后来罗伯特上尉同意了她的请求,因为他看到了贞德的信仰和对人们的热爱,他坚信贞德能够在英法战争中取得胜利。
贞德带领一支队伍进行作战,在作战的过程中,有很多士兵对她的女性感到排斥和反对,贞德不得不剪去自己的长发,像男子一样进行作战,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虽然在故事发展的后来贞德被教会和宗教陷害致死,但是她英勇作战和保家卫国的精神却一直留在人们的心中。
在作者萧伯纳的笔下,贞德就是贞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她勇敢、坚强、聪明、果敢,但又天真、固执,虽然贞德牺牲了,但是她的精神却一直留在历史上,萧伯纳在剧本中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黑暗,国王贵族的胆小懦弱和无能。
1《圣女贞德》的悲剧理性和情感分析研究1.1解读和重构悲剧理性悲剧与喜剧的不同就在于,悲剧体现和揭露了社会中黑暗的现实,读之让人潸然泪下,而《圣女贞德》就是萧伯纳在现实主义思潮下创作的一部悲剧,萧伯纳站在现实主义的文学视角进项创作,尽量给人们还原一个真实的贞德。
读过《圣女贞德》的人都知道读完的感受,就是痛彻心扉和让人揪心的,因为贞德本来代表的是正义,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教会和贵族代表的是邪恶的力量,可是最后却是教会和贵族陷害了贞德,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剧本刚开始,就写出来贞德是一个农村姑娘,同时她又是一个领导者法国军队取得胜利的女英雄,她是狂热的信徒,也是宗教神秘主义者,天真纯洁,同时又是法国当权者受众的一枚被利用的棋子,当她带领着法国军队一次又一次地取得胜利的时候,她的实力和势力给当权者和教会以及贵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威胁,这就为贞德最后的死亡埋下了伏笔,因为代表正义,因为是女子,在那个时代不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贞德后来被陷害而死,也是作者对法国社会的黑暗的控诉和无情地揭露。
《圣女贞德》:信仰与命运的英勇斗争
圣女贞德:信仰与命运的英勇斗争引言圣女贞德(Jeanne d'Arc)是法国历史上备受赞誉的一位女战士和天主教圣人。
她在15世纪百年战争期间,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格兰的入侵,并为法国王位争夺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一个农民女孩,她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和现实限制,坚信自己是神派来解救法国的使命。
她的生平经历展示了对信仰和命运的英勇斗争,成为世界历史上备受瞩目的人物之一。
生平经历•出生和童年:圣女贞德于1412年1月6日出生在法国一个农民家庭。
她从小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聪慧和虔诚。
•宗教启示:在13岁时,圣女贞德声称接到上帝呼唤并给予使命,要求她驱逐英格兰占领者并帮助查理七世登上法国王位。
•指导与训练:圣女贞德在查理七世和一些神职人员的支持下,接受军事训练并组建了一支军队。
•领导军队:圣女贞德领导法国军队与英格兰作战,并取得了多次重要胜利,如奥尔良解围和卡斯泰隆战役。
•被俘与审判:在一次战斗中被英格兰俘虏,并遭到审判。
她被指控为异端并最终被处以火刑。
信仰与命运的斗争坚定的信仰圣女贞德坚信上帝派遣她来拯救法国,这种信仰是她迎接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动力源泉。
尽管生活处境困苦且面对各种威胁,她从未动摇过自己的宗教信仰。
面对反对与怀疑圣女贞德的异端指控和审判过程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一个年轻女性扮演权力角色的恐惧和怀疑。
然而,无论经历怎样艰难的挑战,她始终对自己的使命和信念坚定不移,并勇敢地面对死亡。
命运的铁y华圣女贞德为实现自己的使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以火刑而结束自己的生命。
然而,她所展现出来的勇气和毅力令人钦佩,在她死后不久,法国确实取得了百年战争的胜利,并重建了强大的王国。
影响与遗产圣女贞德被称为法国民族英雄和天主教圣人。
她的丰功伟绩、坚定信仰和牺牲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法国历史和文化。
她在意识形态、宗教和性别等方面体现了一种不寻常但激励人心的存在。
结论圣女贞德是一个集信仰、勇气和命运于一身的杰出人物。
她通过自己非凡且坚定的行动向世界证明了一个普通农民女孩可以超越家庭境况、社会阶层限制和性别偏见,并执行着上帝赋予的使命。
圣女贞德的法国解放战争与英雄形象
聖女貞德的法国解放战争与英雄形象在法国历史上,有一位引人注目的英雄,她就是聖女貞德(Joan of Arc)。
聖女貞德以她在百年战争期间领导法国解放战争的英勇事迹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深入探索聖女貞德的法国解放战争以及她英雄形象的形成。
第一部分:聖女貞德的背景与意义聖女貞德于15世纪的法国出生并长大。
在那个时代,法国深陷英格兰的统治之中,人民备受压迫。
具有觉醒意识的聖女貞德坚信她被上帝选中来拯救法国。
她声称收到了上帝的命令,要驱逐英格兰人,并将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国王。
这一信念使聖女貞德成为了法国人民的象征与希望。
第二部分:聖女貞德的领导与胜利聖女貞德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她鼓舞了法国人民的士气,带领他们与英格兰人作战。
她坚信自己受到了天使的指引,并在战争中表现出了惊人的军事策略与判断力。
聖女貞德的直觉非凡,经她的指挥,法国军队在许多关键战役中获得了胜利。
最著名的一次战役是奥尔良解围战,这一胜利对法国解放战争起到了转折作用。
第三部分:聖女貞德的审判与烈士然而,聖女貞德的胜利并没有持续太久。
她很快遭到了法国教会的怀疑与审判。
根据历史记载,聖女貞德在被英格兰俘虏后,被控以异端罪名。
她被关押并受到严酷的审讯。
尽管面临许多困难和痛苦,聖女貞德继续坚持她是义勇军事务的使者,并且毫不动摇。
然而,聖女貞德遭到了死刑的审判,并于1431年在鲁昂被烧死。
第四部分:聖女貞德的英雄形象与影响尽管聖女貞德在短暂的时光里存在,但她的影响力经久不衰。
她被普遍认为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英雄之一,其英勇事迹激励着无数人。
聖女貞德的形象在文学、艺术和电影等领域广泛出现,她被描绘成一位追求正义、坚韧不拔的形象。
她的英勇事迹也激励了后来的一些女性领导者,例如简·达尔克。
聖女貞德甚至被教宗本笃十六世于1920年宣布为圣人。
结论聖女貞德的法国解放战争与她的英雄形象一起构建了法国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
她勇敢、坚定的精神一直激励着许多人,以及塑造了法国人对于自由、独立和正义的价值观。
圣女贞德与百年战争的女性形象
圣女贞德与百年战争的女性形象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独特的女性形象,她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圣女贞德。
她生活在15世纪初,正值法国百年战争的时期,她以其勇敢、聪明和坚定的信仰,成为了法国军队的领导者,为法国赢得了许多战役的胜利。
圣女贞德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战争英雄,更代表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勇敢和坚韧。
首先,圣女贞德的出现打破了当时对女性的传统观念。
在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女性被视为弱势群体,她们的社会地位较低,几乎没有参与政治和军事的机会。
然而,圣女贞德却通过她的勇敢和智慧,改变了人们对女性的看法。
她不仅带领法国军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胜利,还成功地将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国王。
这一系列的壮举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女性的潜力和能力。
其次,圣女贞德的形象也展示了女性的坚韧和毅力。
在百年战争期间,法国陷入了困境,英国军队占领了许多法国的领土。
面对这种局势,许多男性领导者都感到绝望,甚至有人提出投降。
然而,圣女贞德却坚信法国必将重夺失地,并带领军队坚持抗争。
她经历了许多艰难的战役,但从未放弃,最终取得了胜利。
圣女贞德的毅力和坚韧不仅仅是对战争的胜利,更是对女性在困境中的坚守和奋斗的象征。
此外,圣女贞德的信仰也是她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深信上帝的旨意,相信自己是上帝派遣的使者,来拯救法国。
这种坚定的信仰不仅给予了她勇气和力量,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支持。
在那个信仰深厚的时代,圣女贞德的形象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偶像,她所代表的信仰和希望激励着法国人民继续战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圣女贞德的形象也逐渐被历史淡忘。
在她被英国军队俘虏后,她被当作异端烧死,丧失了生命。
但是,她的形象却在后来的历史中重新被发掘和赞美。
她被尊为法国的民族英雄,成为了法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女性之一。
她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战争英雄,更代表了女性在困境中的勇敢和坚韧。
总的来说,圣女贞德是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她在百年战争中的表现打破了传统对女性的观念,展示了女性的勇敢和坚韧。
圣女贞德:一个穿行历史岁月的形象
[ 摘 要]圣女 贞德 是法 国历史上 的传奇 人物 ,从 中世纪 至今 她 已逐 渐演变成 欧洲 乃至整 个西方文 化 的一个 重要符 号。西方 艺术 史上 圣女 贞德 的形象 始终 具有 鲜 明的 时代性 ,艺 术家 自身 的情 感喜好 连 同时 代诉 求一 并表现 ,贞德 形象 的演变 与美 术 史 的发展 轨迹 并行 不悖 。贞德 的 艺术形 象 已然符 号化 ,与爱 国 、坚毅 、英 勇、牺牲 等象 征性 的观 念 紧密联 系 ,贞德形 象女 性 特征 的表 现还 反映 出历 史上女 性社 会性 别 的变迁及 其 模式 化。经过 数 百年 的文化 积淀 ,贞德 的形 象在 自由化 的基础 上也
此后不久郭沫若意犹未尽应陈叔拓不仅是一门技术需要书家一丝不苟的反复临摹和刻苦磨练更重要的它是一种艺术创造也许如毡拓贵其真颖拓贵其假假则何足贵君不见绘画陈振濂所说颇难把颍拓归入书法之类一一它与摄影术虽兴笔画千金价况乃刻石辞111第二次书法美学性格上似乎也还有相悖之处19题跋前特意通读姚华文集弗堂类稿可见郭确实将书画有机的结合起来
事本 上 。她 右 手举 旗 ,左 手 持 剑 , 情 坚 毅 。身 穿 表 圆领 长 裙 ,长 发披 肩 。而 事 实上 ,这 些 出 自记 录 官 克里 门 ・ ・ 刚 贝尔格 之 笔的 记录 毫 无事 实根据 。 德 富
他在法 军奥 尔 良之 战大胜 盎 格鲁 一 勃 艮第 的 官方 记
扮 男装 的做 法 是违 背天 主教 教 义 的行 为 ,这成 为 贞 德 被 判 为异 端 的重 要 证 据 。同时 期 出现 贞 德形 象 的
还 有收 录到 马丹 - ・ 勒 弗朗克 1 40年 ( 人之 最》 4 ( 女 中的 一幅 佚 名 插 图 。贞德 身穿 铠 甲和短 裙 ,手 持长 矛 和 盾牌 ,长 发 披 肩。 … 在 她右 侧 是著 名 的女 性圣 经 人物 茱 迪 斯 ,她 一 手 持剑 ,一 手 拿 着荷 罗孚 尼的 头颅 ,似 乎 是要 递 给 贴 身 女仆 。这 幅 图 出现 在 贞德 被处 死 之 后 ,将 她 与 茱 迪斯 并 置 ,显然 是 在彰 显 女
对悲剧人物圣女贞德的思考
对悲剧人物圣女贞德的思考一:论文摘要:圣女贞德是法国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天主教会的圣女,法国人心中的自由女神。
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时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做出贡献。
最终被俘,被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她火刑。
本文通过对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物自身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的探究,给大家展示一个全面的圣女贞德,关注点主要在其对后世的影响和其悲剧性根因。
希望大家可以指出其中的错误,给出自己的意见。
二:关键词:英法百年战争启示和使命遭俘及审判圣女殉难神迹之谜关于贞德的作品三:目录第一部分:圣女贞德所处的时代背景第二部分:对圣女贞德人物自身分析第三部分:圣女贞德对后世的影响第四部分: 萧伯纳的作品《圣女贞德》第五部分:圣女贞德的悲剧性根因分析第六部分:真假圣女贞德四:正文部分(一)圣女贞德所处的时代背景十五世纪初的法国诺曼底地区的一大片领土被英国军队所占据,而且这些地区很可能就要被以“第二王国”的名义永久成为英国领土了。
当时的法国国王为查理六世,查理六世于1412年发疯,导致他完全无法处理政事。
国王的两个亲戚,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与奥尔良公爵路易,经常为了摄政的权力与王室成员的监护权而争吵不休。
而当伊莎贝拉王后的婚外情绯闻传出后两派的斗争急剧升高,各自开始绑架王室的成员,斗争在1407年达到最高潮,无畏的约翰策划刺杀了路易公爵。
这两人的支持者各自被称为勃艮第派(约翰)与阿马尼亚克派(路易)。
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借着这场政争的混乱入侵法国,在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获得戏剧性的胜利,并接著占领了法国北部的城镇。
未来的法国国王,查理七世,在他4个年长的哥哥都去世后,于15岁时承担起了王储的头衔。
他第一项重大的行动是于1419年和无畏的约翰缔结和平协议,但这次谈判却变成一场大灾难,查理事先保证会保护约翰的安全,但在谈判中约翰却被阿马尼亚克派刺杀了。
继任勃艮第公爵的是菲利普三世于是改与英格兰结盟,大片的法国领土都被英格兰和勃艮第人占领了。
试比较《圣女贞德》与《新花木兰》中的英雄女性形象
雄。千百年来 , 花木兰的“ 代父从军” 与贞德的“ 神命 生 了翻 天覆地 的变 化 : 先 是说 服包 椎 古 尔上 尉 送她 面
救国” 一 直都 是 国 内外 文 学 家们 的 宠儿 , 关 于花 木 兰 见 皇太 子查 理 , 然后 取得 皇太 子 的信 任 并 获得 军 队 指 之 后 帮 助 杜诺 瓦 将 军赢 得 奥 尔 良战役 , 正 当 贞 与贞德 的文 学作 品可谓 瀚如 星海 , 本 文 仅选 取 中国京 挥 权 , 剧 戏考 整 理 的 由 梅 兰 芳 编 演 、 言 慧 珠 改 编 的 京 剧 版 德 一 步步带 领法 国走 向胜利 之 时 , 英 国贵 族 与法 国逃
文 化影 响下英 雄女 性形象 存在 的差异 。 二、 巾帼英雄 形象 的共性 因素
兰与贞德的经历却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 她们身上体现
对 女 性 问题 的 再 思 考 。
[ 关键词 ]贞德 ; 花木 兰; 英雄女性形 象 [ 中图分 类号 ]I 2 7 6 . 3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5 8 2 3 ( 2 0 1 4 ) 0 7 — 0 0 1 8 - 0 3 [ 收稿 日期 ]2 0 1 4- 0 3— 2 5
性 的附庸 , “ 男尊 女 卑 ” 成 为 理所 当然 的社会 传 统 , 因 凡 , 是 花 家 三 个 孩子 中 的第 二个 女 儿 , 上 有 一 姐 花 木 下 有 一 弟 花 木棣 , 花 木 兰从 小 跟 随父 亲 花 弧 学 习 为女性 不论 在社 会地位 上 , 还是 在 体格 能 力上 均 逊 于 蕙 , 男性 , 所 以长久 以来 受到男 权 社会 的轻视 和 否 定 。然 武艺 。一天 , 花弧被传召入伍对 抗突厥 , 花木兰体谅 而, 有些 女性 却 并 不 甘 心接 受 这 样 的待 遇 , 她 们 有 着 老父病重 , 主动请缨代父 出征 , 花木兰女扮男装跟 随 2年 , 成 为 名满 天下 的 花将 军 , 不 亚于男 性 的勇气 与智慧 , 在 保持 自己独 立 人 格 的 同 元 帅贺廷 玉在 外征 战 l 荣归故里 , 并 在百 年 后 的唐 朝 被追 封 时, 以一 己之 力对男 权社 会进 行 大胆 的挑 战和 顽强 的 终 于击 退 突 厥 、 孝烈 将军 ” 。同样 , 萧 伯 纳剧 本 中 的“ 贞 德 既 不 是 抗 争 。纵观古 今 中外 , 这样“ 巾帼不 让须 眉” 的女 性并 为“ 也 没 有 被 人 为神 化 ” _ 2 J , 与 花 木 兰一 样 , 不在少 数 , 她 们被 世 人 尊 称 为 “ 女 英雄 ” , 她 们 的 英雄 所谓 的女 巫 ,
《圣女贞德》读后感
《圣女贞德》读后感近日,我有幸读了一本关于法国历史人物圣女贞德的传记。
这部书以其精彩的叙述和细腻的情感,让我深陷其中,久久难以自拔。
贞德,作为法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以其勇敢与坚持追求正义和自由的信念,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她以一种娇小而脆弱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但却有着巨大的决心和毅力,领导法国军队抵御英格兰入侵。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贞德身上各种令人敬佩的品质。
她年仅十七岁就被凯旋大军接见,被称作“神秘的女子”。
她的年龄和性别,恰恰使她成为了许多人的嘲笑对象,质疑她能否承担起抵抗外敌的重任。
但她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更加坚定地展现出自己的意志和勇气。
她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上天给予她的使命。
贞德的勇气和智慧令我深受启发。
她既是一位出色的战略家,也是一位卓越的领导者。
她善于分析形势,努力争取盟友的支持,一步一步推动法国解放运动的发展。
她不仅仅是一个军事指挥官,她还带领人民恢复信仰和信心,为法国人带来了希望与力量。
在书中,我也看到了贞德的内心挣扎和痛苦。
她害怕失败,害怕自己的努力白费,害怕自己无法践行自己的诺言。
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她用坚定的信心和无尽的勇气战胜了自己的内心恐惧,将希望和胜利的火焰点燃在了法国的大地上。
通过这本书,我也了解了贞德的结局。
虽然她在一场不公正的审判中被定罪并被烧死,但她的牺牲并没有白费。
贞德的精神力量和她的事迹,使她在法国人民心中永远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如今,她已成为法国民族英雄和象征。
从贞德身上,我们看到了勇敢和正义的力量,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学习和追求的。
阅读完《圣女贞德》,我深深地为这位年轻的女子所折服。
她的勇气和力量不仅仅是关于个人,更是触动人心的力量,改变世界的力量。
她的故事让我明白,不论我们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坚信自己并努力追求,我们一定能够超越自我,超越困境。
贞德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价值。
无论我们是何种身份,何种地位,只要我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们都能为世界做出不可或缺的贡献。
萧伯纳悲剧和现实世界的理性互动——以《圣女贞德》为例
萧伯纳悲剧和现实世界的理性互动——以《圣女贞德》为例摘要:萧伯纳是英国乃至整个世界的著名作家,无论是在普通读者还是在文学研究者的心中都拥有着极高的地位,他也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由于他高超的文学修养和深刻的见解以及传递的深邃思想,使其作品有着跨时代的意义,萧伯纳伟经国现代戏剧的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引领了新的风潮。
萧伯纳的《圣女贞德》一书从女主人公贞德的个人事迹及传奇经历讲起,并对这一人物形象做出深入的理解和全新的解读,以此来反映英国15世纪的现实情况。
并且加入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深刻的揭露了当时英国的黑暗历史,让悲剧在现实中得到升华。
本文通过对萧伯纳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的一些分析,来探究萧伯纳如何使悲剧和现实理性互动。
关键词:悲剧现实理性互动一.引言萧伯纳的《圣女贞德》一书是一部享誉世界的历史戏剧。
贞德这一人物形象在整个世界上广为流传,但萧伯纳无论是写历史还是写人物都没有按照其原有的样子来照本宣科,而是对著名的历史事件进行重新解读和提炼,对人物野进行重构,对英国食物世纪的那段阶级斗争历史进行揭露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萧伯纳那在《圣女贞德》一书中既有理性的批判又有感性的认识,他从英国15世纪的社会现状、战争宗教、和人们的思想等多个角度出发,形成一个鲜活的社会全貌。
再通过主人公真得的个人遭遇将其生动的表现出来,形成悲剧和现实世界的理性互动。
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将本书的精神进一步升华。
二.《圣女贞德》简介贞德在本书中以一个女性民族英雄的角色存在。
她之所以被称为圣女,是因为在15世纪的英法大战时期,贞德作为一个农民姑娘带领法国打退了英国侵略者,保卫了自己的国家,收到了全国人民的敬仰。
在贞德一开始想要加入法国军队时,没有被政府军队所允许,而且他地多死深情,还遭到了人们的嘲笑和讥讽。
只有法国的军事上尉在无可奈何时,抱着真得可以改变发过军队士气的期望,同意了她的申请。
所以真的进入了发过军队并且成为其中一支部队的将领。
看《圣女贞德》的抽象哲理感性显现
94看《圣女贞德》的抽象哲理感性显现文/周思摘要:继莎士比亚以后,萧伯纳成为了英国现当代戏剧的划时代人物,并且于1925年成为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而其中历史戏剧《圣女贞德》可谓贡献巨大。
它通过对主人公贞德的个人事迹的描写,将15世纪时英国的阶级斗争深刻地揭露了出来,重构了贞德故事的悲剧理性,并将其外化为悲剧情感,从而使观众在萧伯纳的历史悲剧的欣赏中现实了与世界现实的交流与互动。
关键词:萧伯纳;《圣女贞德》;悲剧理性;情感升华作为英国现当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萧伯纳的代表作之一,《圣女贞德》是一部讲述关于贞德历史悲剧事件的戏剧作品,萧伯纳《圣女贞德》的戏剧故事中,读者能够看到深层次的抽象哲理,从贞德的悲剧转变中,历史进程的本质规律也被读者窥视,而这一切都在萧伯纳笔下的贞德故事中得以体现。
一、萧伯纳在《圣女贞德》中的重构悲剧理性在法国与英国的社会中贞德的故事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一直蔓延到文学等诸多领域,这一女性英雄的形象曾出现在众多的著名文学家笔下,如伏尔泰、莎士比亚、席勒等英法文学大家都曾被这一悲剧性的英雄故事征服,而以其为题材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创作中。
但是萧伯纳在对这个题材进行创作的过程中,由于身处的时代背景、社会意识和个人思想的差异,他对于贞德的故事也有了新的特殊解读,并且萧伯纳在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以贞德故事为题材重新构建了悲剧理性。
在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下,萧伯纳对贞德形象的塑造运用了理性思维的方式,这种塑造方式实现了历史与观众的拉近,观众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历史的真实与客观。
萧伯纳笔下的贞德最初是以一个平凡女性的形象出现的,这体现了萧伯纳对于历史真实的尊重。
在最初的故事演进中观众看不出贞德的特殊之处,她也只是众多普通女性的一份子。
但是当国家战争爆发,而关乎民族和国家的危亡时,贞德身上的与众不同才真正地显示出来,强烈的爱国之情,促使她做出了在很多人看来近乎疯狂的举动——作为一个女性申请加入到保卫国家的前线战争中。
圣女贞德信仰与英勇的斗争
圣女贞德信仰与英勇的斗争圣女贞德,被尊称为法兰西的圣女,是法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她的领导力、勇敢和对信仰的坚持,使得她成为了一个传奇。
本文将探讨圣女贞德与她的信仰之间的关系,以及她在英勇的斗争中所展现的持久力和毅力。
一、圣女贞德的信仰之路圣女贞德出生于1412年,而在她十三岁的时候,她声称看到了天使并听见了神的声音指示她驱逐法国领土上的英格兰入侵者,并帮助未来的国王戴上皇冠。
她的信仰之路从此展开。
贞德坚信自己获得了来自神的使命,并决定为之奋斗一生。
二、贞德的斗争和领导力贞德坚定地带领法国民众对抗英格兰的入侵。
她身穿男装,带领法军参与战争,并在此过程中展现出卓越的领导力。
贞德成为中世纪史上唯一一位指挥过军队的女性,在各个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她的威名迅速传遍全国。
她率领法军解除了奥尔良围城,为法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解放。
随后,她帮助国王查理七世在里尔登上王位,并在其他几场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贞德的勇气和智慧远远超越了她年轻的年龄。
三、贞德的审判和殉道尽管贞德开始的道路充满荣耀和胜利,但在1431年却经历了她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
她被控通奸、使用邪术、反对教会的教义,并被英格兰及其盟友贵族扣上异端的帽子。
经过一场有争议的审判,贞德被判处火刑并被烧死在卢昂广场上。
然而,贞德的殉道并没有让她的信仰和使命被人们遗忘。
几十年后,贞德的案件得到了复审,并最终宣布她是无辜的。
圣女贞德被列为天主教会的圣人,并成为法国民族英雄的象征。
四、贞德的继承与影响贞德的信仰和她的英勇事迹激励了许多后来的女性。
她的勇气、果敢以及不畏艰难和逆境的精神,对于那些争取平等和自由的女性来说,是一种激励和榜样。
此外,贞德对于法国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她的斗争成功地恢复了法国的统一,并使国王戴上了皇冠。
她的英勇事迹一直被法国人民所传颂,并激励着他们对于国家独立和自由的追求。
结论圣女贞德是一个饱含勇气与信仰的人物。
她的故事提醒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逆境,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是多么重要和必要的。
从民族英雄、牺牲者到酷儿主角——贞德在当代西方剧场中的几副面孔
贞德在 当代 西方剧 场 中的几 副面孔
■ 贾 力苈
剧作 家在 历史 事件 中选 取情 节 的行为 近乎 是一 种本能 ,从艺 术创 作的 合理 性的角度讨论 ,这大概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在 《诗学 》中对悲剧情节合理 眭 的要 求 ,在历史 上发 生 的事件 其情 节带 有 自身的 真实 性与 合理之 处 。对 于意 在 借古 喻今 、以 史为鉴 的作 家而 言 ,那些 在历 史记 述 中留有虚 构空 间 的人物和 事 件 ,则更具 有 吸引 力 ,贞德便 是这样 的 历史 人物 之一 。出生 在十 五世纪 的奥 尔 良农家少女贞德 (1412— 1431),16岁时在其生活村庄后面的一棵树下 自 认 听到 了来 自上帝 的意 旨 ,决 心 参与英 法百 年 战争 。她剪 短头发 ,身 着戎 装 , 踏上 战 场 ,1 7岁 时便 帮 助法 国在 战争 中取 胜 ,继 而 帮助查 尔 斯七 世登 基 。1 9 岁时 在一 场小 型战役 中被英 军俘 虏 。英 国借 机 以宗教 异端 、巫 师等罪 名判处 贞 德火 刑 。贞德死 后 25年才 得 以平反 ,而直 到 20世纪 初 ,教 会才 为贞 德正名 。 1920年在 梵蒂 冈 ,贞德 正式 被奉 为圣 徒 ,从此 成为 了人们 口中的圣 女 贞德 。
历 史 上 最 接 近 贞德 事 迹 真 实记 录 的要 数 对 贞 德 的改 编呈 现 出更 为 明显 的时代 特 征 。 宗教 裁判庭 对其审判 的笔 录 ,然 而这种单 一 、 贞 德去世一 百年后 的 16世纪 ,莎士 比亚在 《亨 男性 的叙述 视角 ,让贞德 的故事充 满诸 多可 以 利六世 》中对贞德进行 了负面形象的塑造 , 重述 、虚构填 补的空 间 ,而贞德 自身行 为经历 可 谓 代 表 了英 国文 学叙 述 中对 贞德 的鲜 明立 中号I生别 、宗教伦理等诸多社会敏感话题的交 场 ,莎士 比亚将贞德塑造成与魔鬼打交道 同 织 ,让 贞德成 为剧作家借 以透视 社会生 活方方 时又生活淫,同时也成 为衡量 这些议题 在 道 德 伦理遵 循 的合 理性 。席 勒 19世 纪初 期创 社会 中发展 进程 、现状 的标 尺 。在贞德 去世之 作 的 《奥尔 良少女 》,带 有鲜 明的虚构色彩 , 后 ,从文学层面以其为对象的创作版本无数 , 作家赋予了贞德在战场上亲 自战斗的行动 ,并 包括伏尔泰 、马克 ·吐温等等。在戏剧领域, 且 改 变 了历 史 的结 局 ,让 贞 德在 战场 上 光荣
贞德
两年前就看过贞德这部片子,当时看的迷迷瞪瞪、似懂非懂的。
因为要参加电影讨论,所以前两天找来又看了一遍。
这阵子在听丑丑老师的治疗师培训班,所以就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一下。
按照现象学疗法的思想观念,我们在了解一个人物的时候,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个人经历时三点:(经历相对概括)²情绪,情绪激动首先要缓解下来²听对话是否逻辑,是否前后连贯²听特殊的提法描述具体事件的时候关注两点:(某件事情是具体的。
)²看他在事件里关注什么。
²在这个事件里他是怎么做的?他是用什么形式去做的?有了这个大体的轮廓,我们很容易就看到,在贞德的人生经历里,教堂和上帝她重要的关注点,甚至可以说,她的生命就是浸染在教堂和上帝之间度过的。
影片开篇,出现贞德与神父的对话,她一天要去教堂两三次,为了将爸爸的鞋子赠送给穷僧侣这样的小事情,寻求得到耶稣的宽恕。
神父:“如果我们一天到晚要求宽恕,就会一辈子呆在教堂里。
”贞德:“这样不好嘛?”神父:“不是,可是……”神父:“你父母怎样?她们好吗?”贞德:“她们很好。
”神父:“你姐姐还是你最好的朋友吗?”贞德:“是的。
”神父:“你跟小伙伴怎么样?”贞德:“我常常跟她们一起玩。
”神父:“一切听来都很好,那——你为什么总到这里来?”贞德:“我在这里觉得很安全,我可以跟他说话。
”神父:“他?”贞德:“我试着跟他说话,不过大多都是他在讲话。
”神父:“他是谁?”贞德:“他从来不说自己的名字。
”神父:“那他长什么样子?”贞德:“他很美。
”神父:“他对你说了什么?”贞德:“他说,我一定要乖,要帮助每一个人,要照顾好自己。
”从这段对话里面,我们得知,贞德虽然也跟小朋友一起玩,但是她的行为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频繁的去教堂,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甚至宁愿一辈子都呆在教堂里。
这是跟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我们需要关注。
一般而言,一个人去教堂,往往是寻求上帝祈福(中国人通常是求财求子求升官之类,呵呵),要么是罪孽深重、寻求宽恕(外国人在这点上比较热衷)。
走下神坛的少女——论萧伯纳历史剧对圣女贞德的形象重构
Maid off --Upon Image Reconstruction in the Altar Shaw's Historical Play Saint Joan 作者: 陈静
作者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合肥230009
出版物刊名: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1-124页
主题词: 萧伯纳;圣女贞德;形象重构;他者
摘要:文章指出萧伯纳历史剧《圣女贞德》(1923)至少从两方面重构了法国历史上这位天主教圣女形象:其一,贞德形象被平民化,消解了笼罩着她的神异光环;其二,贞德被赋予明显的新女性和新教(而非天主教)殉道士等多重意义。
进而分析形象重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缘由,并揭示了真正将贞德引向火刑柱的是她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他者身份。
剧本由此承载了关于如何对待他者的普遍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伯纳《圣女贞德》中贞德人物分析萧伯纳《圣女贞德》中贞德的人物分析摘要:贞德死后成为了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角色。
而在1923年,贞德被封圣的三年后,萧伯纳对贞德的形象进行了重新构建。
贞德是走下神坛的少女、巧合而非奇迹的天使、性别强调与性别模糊的形象、具有反叛精神的新教主义的传播者、妇女解放运动的代言人,她富有智慧、具有不可征服的勇气,她超然于现实的物质利益、现实的伪利之外,超越了历史的局限性与阶级利益的局限性,她是神圣的,也是永恒的。
关键词:贞德;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人物评价“上帝是让我从大火中向他迈去的,因为我是他忠实的小孩,而你们这种人没资格与我处在同一个生活空间里。
———这是向你们讲的最后一句话了。
” 这是贞德在火刑行刑前所讲的最后一句话。
二十五年后,贞德平反。
五百年后,1920年在梵蒂冈,贞德被奉为圣人。
贞德死后成为了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角色。
而在1923年,贞德被封圣的三年后,萧伯纳对贞德的形象进行了重新构建。
戏剧中贞德的形象相较于历史,有了不小的变化,在此将对贞德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以及精神内核和其他方面逐一分析。
一、人物形象(一)走下神坛的少女在历史中,贞德作为一个17岁的少女,在两个月内迅速组建起军队,行军数百公里,成为法国军队中的灵魂和导师,为国王加冕,这是一个异乎寻常的情况。
记录贞德的相关文献主要来自编年史,审判的原始手稿等。
而亲眼目击者少之又少,以至于在贞德死后直至封圣期间,一直在法兰西以及其他国家作为一个“半神”的存在。
而在萧伯纳剧本中,贞德的形象似乎被认为刻意地描绘成一个“平民少女”的形象,而非圣人。
在剧本中,萧伯纳突出了一个农村姑娘所具有的纯洁,顽皮的特点,她既不是英国人口中所谓的“女巫”,也没有被人神化。
在第一场贞德争取守军司令罗伯特支持的戏中,对她的刻画突出了她健壮的体格以及审时度势的见识。
(贞德的身影在门口出现了,她是一个乡下丫头,年纪不大,只有十七八岁。
她穿着一件红色的外套,身材魁梧……她的声音显得诚恳,信心十足,能够打动别人。
)贞德登场之前,便对她有了一番具体的样貌和神态的描写。
我认为,在其他神话或史诗的作品中,人物形象描写地越抽象,越能起到神化人物的效果,而萧伯纳则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对贞德一举手一投足的细致入微的具象描写,而让读者及观众体会到,她就像我们身边的人物一样,至少在外表上,是个普通的少女。
而在另一方面,也可以消除历史上对贞德的神化的描写,那就是在整个剧本中,通篇没有一字是描写战斗的场面。
这样描写,对史料剪裁得精细,详略得当。
最重要的一点,他回避了可以创造神话的一个很重要的材料。
众所周知,贞德并没有读过书,也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卓略的军事才能,她依靠最多的就是她对宗教信仰的崇拜以及唤醒唤醒法兰西民族意识的能力。
所以既然她没有这样的才能,便不加强与她,不把她的胜利作为一个传说来讲述,回避作战的场面,而注重讲述贞德与其他几位主要人物的人物关系,这样显得贞德更加真实。
(二)巧合而非奇迹的天使在第二场戏中,贞德预言一个爱赌咒的士兵是亵渎神明,将要淹死在他自己的罪恶里,果不其然,果然应验了。
(臭嘴弗兰克,撞到一个士兵,这个士兵告诉他死期已到,不可以继续粗俗地骂人了……他不小心失足井底,结果淹死了。
)可是按照大主教的看法,此人嗜酒如命,迟早会喝醉酒掉进井里淹死,不过是个“巧合”。
而作为贞德神化约定俗成的一部分———众里寻太子的不可思议,实际上也借大主教之口被解构了,他说在太子躲藏的这个地方,人人都知道他是宫里面样子最寒碜,穿戴最难看的人。
(查理:不,她是一个圣女,一个天使,她是来找我这个王子的有道理,若是她分辨不出这是假的,我也没必要接见她了……你们见到了没有,她会立刻认出我是王子,现在你们还怀疑我是王子一事吗?)在第三场戏解救奥尔良战役中,法军急需要决定战争胜负的西向风,剧中也说得很明确:在贞德去教堂祈祷上帝之前就悄然降临了。
第六场戏中,贞德从七十英尺的地方摔下来并未受伤也得到了解释:是因为贞德摔在干燥了的护城河的柔软泥地上而没有受重伤。
只有在第一场戏中,罗伯特司令家中的母鸡突然下了五十几个蛋,可以称得上是戏剧中唯一出现的“奇迹”。
但我认为,这只是剧中的一个小插曲罢了,意在营造戏剧前半程的戏剧效果,让我们以为她的神奇似乎与城堡中饲养的母鸡有着某种微妙的关系。
这些都是是萧伯纳有意而为之的描写,如同第一点一样,只有把奇迹变为偶然,才可以使贞德的形象更加贴近“人”而非神”。
(三)性别强调与性别模糊的形象在这里讲要说的性别强调与性别模糊实际上是一回事。
历史中贞德的一项主要罪名便是她不穿女性服装,穿着男性的衣物,军装,打仗作战。
(大主教:这个丫头不是什么圣女,她连个正经女人也不是,她不穿女人衣裳。
她穿上军装,骑着马跟着大兵们到处乱窜……)贯穿全剧始终,贞德清晰地意拒绝女性传统身份界定的藩篱,尽管她出于自我保护也会为自己找一些借口。
当贞德一身戎装首次在太子的城堡中露出面容时,她毫不在意众人和嘲笑和贵妇人失态的惊呼。
奥尔良战役的前夕,贞德向战友杜诺瓦坦言不想被当成女性对待。
不过正是这种“伤风败俗”的无所谓态度招致了贞德的毁灭。
萧伯纳在剧本中直接引用宗教法庭悔过书上列出的罪状:衣着放肆,亵渎神灵。
背弃女子职守,持刀弄剑,流血伤命。
对此,贞德的说法是:生活在士兵当中,必须穿男装进行自我保护。
而在众人眼中,贞德易装参加战斗,是承担了男人的角色,是对男性尊严的极大挑战。
我认为这是萧伯纳塑造贞德时,强调性别模糊的地方。
但由于她跨越了严格限定的社会性别制度,引起了民众们的焦虑,所以教会千方百计要把这样的少女重新说服她回到贤妻良母的轨道上去,但最终说服无效,而贞德毁灭,如此来遏制潜在的颠覆性。
这是萧伯纳在通过众人的视角,来描写对贞德的一种同情,他亦是希望贞德最终并非毁灭,而是可以重拾性别差异的观念,继续活下去。
(四)具有反叛精神的新教主义的传播者在萧伯纳的戏剧中,贞德的信仰,由历史上的天主教转变为一个新教教徒。
但是实际上,新教与罗马天主教的决裂始于16世纪上半叶,大大晚于贞德的时代。
我认为萧伯纳既是在剧中表达了贞德在当时时代具有前瞻性的观念,又是借贞德之口,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萧伯纳既不是天主教教徒,亦非新教教徒,但却深受基督教教义的影响。
)贞德在剧中,多次提到自己可以收到上帝的感召,认为自己是上帝派来的使者,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
在天主教的教义中,人们只有通过罗马教会(天主教)的中介作用才能赎罪进入天堂,而新教则坚持每一个个体都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反对神甫集团的专横,繁文缛节和腐败的统治。
他们主张简单,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无疑在萧伯纳的剧中,贞德成为了新教教义的代言人和宣传者。
而这触及了罗马天主教的教义,并且对天主教教会的权威提出了挑战。
我认为这是贞德反叛精神的最重要的体现,相较于穿男装,上战场等等,这种反抗最为直接,彻底。
在第六场戏,贞德在得知即便认罪后,也要受到终身监禁的惩罚之后,所发表的一大段独白,便是对罗马天主教最铿锵有力的回击。
(是的,那个声音告诉我,在这里的所有人都是笨蛋。
让我千万不可听信你们的谎言,也不可让你们的假仁慈所打动。
你们说过可以让我生活,但你们却……由此我可以得出结论,你们的观点是妖魔向你们传达的,而我的才真正来自于上帝那。
)(五)妇女解放运动的代言人(新女性形象)在法国大革命妇女解放运动打响第一枪以后,到萧伯纳的时代,已有一百余年,但当时社会依旧存在着对女性的不包容和偏见。
但从剧中贞德的举手投足中,都可以透露出在当时时代的前瞻性和先锋性。
萧伯纳让其戏剧人物承载了某些新女性特征并将其现代化了。
这些思想和特征在中世纪时代与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统治是格格不入的。
萧伯纳借助这个欧洲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折射了现代社会的特征。
萧伯纳通过贞德这个形象,表达了性别角色并不是一种自然天成的永恒的存在,而是不同时期,特定的社会文化对人们特定的心理建构。
贞德大胆地表达了对长久以来禁锢人天性的才能和社会分配角色的反感和抵触。
二、人物性格(一)富有智慧在萧伯纳的剧中,贞德是一位富有智慧的少女。
在第一场戏中,在她进入罗伯特宅邸之前,便巧妙地说服了司令家中的护卫、管家,以及罗伯特的朋友波仑日。
而且剧中的波仑日在司令口中是一个性格古怪的人,却被贞德轻松地说服。
足以证明贞德富有智慧,并且拥有很强的掌控人心的能力,这也为她之后战争的胜利做了铺垫。
(二)具有不可征服的勇气在作战方面,贞德来自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而且只是个不识字的17岁农村女孩,但却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了传奇人物。
在贞德前英法两国都以有千年之久的萨利克继承法来正当化这场战争,这场战争原本只是君王之间的为了继承权产生的冲突。
但贞德的出现为战争带来了不同的意义。
并且在最后贞德敢于直面教会的权威,也足以证明萧伯纳笔下的贞德,是一个勇气过人的少女。
她并未向苟延残喘的生活低头,而是继续反抗。
(上帝是让我从大火中向他迈去的,因为我是他忠实的小孩,而你们这种人没资格与我处在同一个生活空间里。
———这是向你们讲的最后一句话了。
)(三)反叛及渴望自由在这里所说的反叛,并非单独指性格上的反叛,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萧伯纳对易卜生极为推崇,而易卜生所指出的社会问题之一便是女性的反叛精神,在《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形象便是一个代表,而萧伯纳笔下的圣女贞德,也是一位具有强烈反叛精神的女性。
她是具有自身特质的独立存在。
贞德不仅反抗教会,也反抗大主教,反抗查理太子。
所有阻挡她遵从上帝的声音的事物都成为她反抗的对象。
三、人物评价在读到最后一场戏的后半段之前,对于贞德的最直观的感受都是顽固,高傲,自大等词,她对于自己能听见上帝的感召深信不疑。
比如在第五场戏,大主教和杜瓦诺劝说贞德见好就收,而贞德则坚持认为上帝始终站在法兰西人民这边,这在观众看来,都深深为贞德捏了一把汗,既同情,又有些着急。
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贞德的最终下场是什么,而看重的只是她将如何走向毁灭。
在第六场戏前半部分,贞德面对英国贵族的丑恶嘴脸毫无畏惧,但又对法国主教的伸手援助不理不睬,让观众十分揪心。
中间部分,贞德终于意识到自己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在最开始还是有些畏惧的,于是开始听从主教的话,违背自己的意愿进行起誓。
但最终听到自己将被终生监禁时终于爆发,她无法容忍这样的耻辱,她渴望自由,却又十分孤独。
最终她把英国人骂得狗血淋头,并说他们不配和她活在同一个空间中,这是情感的爆发。
贞德是孤独的,然而她的力量正来自这种孤独。
她孤独地站在历史的最前面,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
她超然于现实的物质利益、现实的伪利之外,超越了历史的局限性与阶级利益的局限性,她是神圣的,也是永恒的。
四、圣女贞德对后世的影响百年战争在贞德死后继续进行了22年,查理七世成功的保住了法国国王的正统性,而没有被英国所宣称的继承者亨利六世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