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考点复习之诲人不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战训练
实战训练 1 .结合文本内容看,孔子认为教育者应该具有哪些素养?
明 确:对学生的态度要“诲人不倦”,精神上要“安贫乐道”, 学问探究上要“切磋琢磨”,追求更高的境界等。
实战训练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你是怎 样理解的?
明 确:体现了孔子的启发诱导原则。教学,要尽可能引导学生 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否则,就不勉强施教。面面俱到的单方 面传授,只能阻碍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思维的发展。
考点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
②因材施教的原则。孔子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 对象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分科教育,定向培养。如颜渊等重 在德行,子贡等重在言语。同一个问题,对子路说;“有父兄 在,不可以如此。”对冉有却说:“可以去做。”就因为两人 的性格差异,冉有做事退缩,故鼓励其进取;子路则勇于进取, 故使之知有所退缩。孔子认为教育者在精神上要“安贫乐道”; 在学问探究上要“切磋琢磨”,追求更高的境界;对学生的态 度要“诲人不倦”。可以这么说,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 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考点解读二
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它是孔子整 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总纲。孔子所倡导的教育在内容上是以道德 教育为中心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孔子主张的教育原 则和方法主要有:①启发诱导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假如学生未进人积极的思维 状态,就不勉强施教。孔子特别重视让学生根据已知事物的知 识、经验有所发挥,他与子夏对 《 诗经 》 的讨论引发子夏的 顿悟,就是最好的例证。
实战训练
6.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习相远”,一方面又说“唯上知与 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问有什么矛盾?从孔子的整个言行 来看,他实际上更倾向哪个观点?
明 确:“性相近,习相远”,强调后天因素的作用,重在实践;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强调先天因素的作用,是天才论的观 点。观察一个人的思想,不能只看他的片言只语,要听其言观 其行。孔子重视教育,强调因材施教,重视启发诱导的教育方 法,认为后天的实践是重要的,这些都说明孔子更倾向于学习、 习染对人的品行智力的影响作用。



诲》
人 不

倦点



考点解读一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 作。他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创造了卓有成效 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 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本课 所选录的巧章中包含了孔子关于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内 容、教育原则与方法、教师素养等。
实战训练 3.对同一个问题,孔子的回答却是不同的,请说说为什么。
明 确:因为两人的性格差异,冉有做事退缩,故鼓励其进取; 子路则勇于进取,故使之知有所退缩。这说明孔子注重因材施 教的原则,对不同的对象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
实战训练
4.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明 确:孔子的这一朴素的教育普及的思想,与今天所说的“教 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而推行普遍的义务教育是 相通的;“有教无类”,无论是理解为“人无论品行善恶,聪 明愚笨,都可以接受教育”,还是理解为“人不论年龄大小, 出身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都与我们今天强调的“教育要 面向全体学生”是相通的;与我们今天主张的继续教育和终身 教育也是相通的。
实战训练
7. 探究:对孔子的“述而不作”,你怎么看?
明 确: A: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面。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 原则,对古代的东西只能陈陈相因,就不再会有思想的创新和 发展。 B:阐述了自己性格中好古的一面,谦逊地指也自己对古代文 化的贡献是“述而不作”。正因为孔子的“述”,使他成为中 国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人物。
实战训练
5.“性相近,习相远”与“有教无类”有怎样的关系?谈谈你的 认识。
明 确: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性相近也,习 相远也”的人性论。“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 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 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 的决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