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特点及鉴定方法。
元釉里红特点鉴定方法技巧
元釉里红特点鉴定方法技巧。
青花釉里红是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青花是一种高温釉下彩装饰,以金属钴为着色剂,罩透明釉高温烧成便呈美丽的蓝色。
而釉里红也是一种高温釉下彩装饰,以金属铜为呈色剂,装饰和烧成工艺和青花一样。
这种将青花、釉里红两色同施于一器的装饰方法便称为青花釉里红。
由于青花着色剂是钴,釉里红着色剂是铜,二者性质不同,烧成温度以及对窑室气氛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两者施于一器,而且红、蓝呈色均恰到好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釉里红的呈色因烧成气氛的优劣而异,有的红的鲜艳,有的深沉发暗,成紫红色,有的浅淡发黄,有的发黑,成为釉里黑,只从花纹线条的边沿晕染地方隐隐看到一点红色。
由于铜元素活跃,对烧成气氛特别敏感,因此比青花的钴蓝更容易浸漫晕散。
有的图案略有浸漫但花纹清晰,浸润的红色起烘托作用,自元代景德镇窑创烧以来,明清皆有烧造。
青花釉里红始烧于元代中期景德镇。
元代青花釉里红在创烧时期烧造水平并不高,呈色也不纯正。
后来烧造水平提高,能够成功地烧造出青花釉里红,无论是青花的发色,还是釉里红的呈色均较为纯正。
到元代末期,随着社会的动乱,经济衰退,瓷器的烧造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又出现像最初的釉里红呈色不鲜艳,甚至发灰、发黑现象,青花呈色也由明丽的靛青变为灰暗的色调。
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极为稀少,在国内外传世的所谓的元代青花釉里红也存在着争议。
目前比较可靠的是1965年在河北保定出土的一批元代窖藏青花器中,发现了极为精美的青花釉里红开光镂空花卉纹盖罐两件,一件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另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器为直口,短颈,溜肩,圆腹,腹以下渐收,圈足砂底。
此器采用镂空青花和釉里红装饰的方法。
开光外用青花绘画纹饰,颈肩为缠枝牡丹纹,肩饰忍冬纹,并有下垂的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饰莲池纹,云头纹之间饰折枝牡丹纹。
器腹四面有海棠形开光四个,开光内镂空浮雕牡丹、石榴、菊花、四季花卉纹。
在镂空的部分以釉里红点缀花朵,青花饰叶。
罐盖极为特别,蹲狮纽纹,盖面以青花饰变形莲瓣纹,下饰回纹。
元青花釉里红鉴定方法
元青花釉里红鉴定方法
元青花釉里红是我国瓷器中最高贵的品类,由中国官窑所做出的,以元朝理查三世天骄所御赐予“釉里红”为青花漆贴饰,釉上绘有重彩图案,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收藏价值。
元青花釉里红的鉴定,一般分为审视赏析、检测技术以及文献对照三个步骤。
一、审视赏析
1.初步观察和识别:从造型、釉色、外形和装饰等多方面综合识别瓷器,确定瓷器形制、颜色、材质和装饰等情况,可以初步置为推断此件瓷器的时代和制作方式。
2.运用专业知识和赏析经验:通过对素件所运用的工艺、材料、颜料以及精细程度、装饰精致端庄内敛、色彩鲜艳错切、纹饰自然合理等,综合用心品味瓷籍的美观程度,来衡量艺术水准与文化价值,从而得出一定的鉴定意见。
二、检测技术
1.表面性检测:通过视觉口感品味,观察瓷器的表面性状,检查釉质、釉层厚薄、施釉均匀度、釉面颜色种类及釉色稳定性等情况。
2.表面光学检测:利用荧光分析仪测试釉质、釉沉淀及釉层厚度,可检测元青花釉里红涂色厚薄,沉积物及颜色等特征,有助于进行鉴别。
3.化学分析检测:是对瓷器进行深层次检测,可检测出瓷器内部所含有的物质,如有机物、无机物等,从而可以获得精确的鉴定情况。
三、文献对照
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对历史资料文献进行研究及对照,检阅出版物及画册,与历史著述等文献进行比较,从而能够加以备考对照,对古瓷进行溯源分析,有助于古瓷的鉴定。
总之,元青花釉里红的鉴定一般分为审视赏析、检测技术以及文献对照3个步骤,要想准确地进行鉴定,必须综合考虑多个方面,保证客观性和科学性,完成元青花釉里红的准确鉴定。
元,明,清釉里红的特征鉴别,吃透这篇文章你也是专家!
元,明,清釉里红的特征鉴别,吃透这篇文章你也是专家!红釉从元代开始烧制,属于高温铜红釉瓷,到明初永乐时期变得鲜红,宣德时期的宝石红都烧制得很成功,可是宣德以后每况愈下,红釉几乎达到失传的境地,直到康熙时才得到恢复和非凡的发展,这时红釉品种增多,在单色釉中非常突出,有豇豆红、郎窑红、祭红等。
始于元代,兴于明初,成熟于永宣,精于清初。
釉里红的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
釉里红在元代的时候不能说是已经完全成熟,所以在历代出土当中釉里红数量是比较少的。
比如我们建国后比较重要的一次出土,就是元代的高安考古发现里,釉里红只有几件,建国以来元代釉里红出土都是非常少的。
关于釉里红废品率为什么这么高,我们得先解释一下瓷器烧造的时候有一种环境,专业术语叫气氛,一般来说气氛就两种,一种氧化,一种还原。
氧化是通过烧造的时候开着炉门,使得氧气能充分的进去。
还原就是闷着火,北方就叫“把火封了”就是这么一个感觉。
釉里红是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以铜为呈色剂,温度稍高就会失败,就会飞了,呈现特有的飞红现象或干脆退色,纹饰不连贯。
温度一低就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
这个温度之间差额大约只有10度,但它是1300度的高温下,1%的温差都不到,而且当时没有温度计,所有的窑工都是凭眼睛去看这个火,来控制的。
大部分人都能通过火焰的颜色判断温度,但是你要在1300多度那种惨白的火光里,看出那一点点的温差来,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具有非常丰富经验的窑工才能看出来。
这1%温差就决定了釉里红的生死。
釉里红是以它特殊的色泽,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历史上只有元代、明永宣时期、清康乾盛世这三个时代,充分地烧造过釉里红,其它时期非常罕见。
各朝代釉里红工艺详解元代元代釉里红呈色多种,鲜红的较少,大多趋灰,有明显晕散,有温度失控而铜红料“烧飞”的变白现象。
这是由于釉里红瓷对烧制温度和窑中气氛要求严格,所以大多数元代釉里红瓷偏黑灰,红艳欲滴者很少。
元代釉里红大多呈灰黑色器物以碗、罐居多。
5-15-1-釉里红最简单的鉴别方法
釉里红最简单的鉴别方法1. 釉里红最简单的鉴别方法,那就是看颜色呀!你想想,真的釉里红颜色多鲜艳浓郁啊,就像那盛开的娇艳花朵,假的能有这效果吗?比如说你拿一件真的和一件假的对比,那差别可明显啦!2. 釉里红最简单的鉴别方法,要留意它的纹路呢!好的釉里红纹路自然流畅,就跟那自然流淌的小溪一样,假的可做不到这么自然呀!你看这个杯子上的釉里红纹路,多顺畅啊!3. 釉里红最简单的鉴别方法,得摸摸它的质感呀!真的釉里红摸起来光滑细腻,就好像婴儿的肌肤,假的能有这种感觉吗?哎呀,你摸摸这个就知道啦!4. 釉里红最简单的鉴别方法,观察它的光泽度呀!正品的光泽柔和温润,宛如清晨的阳光,假的可没这感觉哟!就像那盏赝品台灯,和正品的光泽完全不一样嘛!5. 釉里红最简单的鉴别方法,注意细节呀!比如一些细微的斑点或瑕疵,真的往往很自然,假的就很生硬,这不是很容易分辨嘛!你看这个碗的细节,多明显呀!6. 釉里红最简单的鉴别方法,看看它的胎质呀!好的胎质坚实细密,就如同坚固的城堡,假的能一样吗?哇,这个对比一下胎质就清楚啦!7. 釉里红最简单的鉴别方法,听听敲击的声音呀!清脆悦耳的肯定是真的呀,沉闷的那可就不对劲啦!你敲敲这个试试,再敲敲那个假的,差别大吧!8. 釉里红最简单的鉴别方法,感受一下它的重量呀!真的通常有一定的分量感,假的就轻飘飘的,这还不好判断吗?哇,这个拿起来就感觉不一样呢!9. 釉里红最简单的鉴别方法,从整体的感觉入手呀!真的会给人一种大气典雅的感觉,假的就很别扭,这多明显呀!你看看这个和那个,是不是差别很大呀!10. 釉里红最简单的鉴别方法,其实就是多观察多比较呀!只要你细心,肯定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就像侦探破案一样!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呀!我的观点结论:釉里红的鉴别需要综合多方面去观察判断,通过颜色、纹路、质感、光泽度、细节、胎质、声音、重量和整体感觉等,多积累经验就能更准确地鉴别啦!。
釉里红瓷器各时期特征与鉴定
釉里红瓷器各时期特征与鉴定釉里红用料及温度产生的变化釉里红来色灰红,釉下绘画用的铜。
铜烧红绿用温控,红色釉器多用铜。
低温烧绿高温红,不知温度难烧成。
注解釉里红瓷器是用氧化铜着色后烧制而成的。
用三十倍数放大镜可以看出问题,特别是老瓷的浓重线画,涂绘部位是可以看出绿色或深绿色,老瓷釉里红的白色釉的部位元代及明初是虾青色,由于用铜做色釉的原料,在过去对釉的厚薄和温度掌握不标准(那时没有测温的温度计),对釉里红的处理不均,又因用铜做釉时在红和绿时烧制温度只差6度左右,所以常出现泛绿的斑点。
那时的技术釉里红非常均匀是不可能的。
釉里红瓷出现年代与绘画方法釉里红用铜烧造,釉下彩瓷要知道。
唐代出现元烧成,高温还原铜红造。
装饰方法有三种,线绘拔白涂绘到。
有款多写至正款,元代明初图同套。
仔细可分元明器,断代器形纹饰靠。
纹饰认证同青花,足粗地青底釉要。
清代仿品确很多,元明清朝断代妙。
注解釉里红在长沙窑发现,是唐代产品,到元代才成功,属釉下彩高温烧成,绘法有三种:线绘、拔白、涂绘。
有款的在元代多书至正,1330~1339年元末顺命帝的年号为至正。
明代早期的产品和纹饰是以元代延续而成,不易区别,要靠器形、纹饰区别。
元明的釉里红纹饰和元明的青花是一样的,可以借鉴,如:元代足粗而滑润,有滴釉。
清代也造了很多,但足修得好,要仔细辨别才行,润度也好。
釉里红纹饰的窑变瓷窑出彩常用铜,低温出绿高温红。
釉厚釉薄影响色,红釉底色米汤情。
注解釉里红用铜在千度以内可以出红绿色等色,高温出红色,过去不易控制,因没有测温设备,如:没有温度计ˇ。
足有火石红,有多数产品红中泛灰。
有的釉厚泛黑绿。
常有红釉器足口显绿,也有米汤底的器件。
釉里红非常均匀的要注意,假的多。
元釉里红主要特征及烧成年代
一、元釉里红主要特征1、器型。
元釉里红属于元代景德镇烧造的主要品种之一,但目前所见品种不多。
主要器物有玉壶春瓶、盖瓶、梅瓶、大小罐、洗、匜、高足杯等。
其中以玉壶春瓶为多,均为喇叭口,细颈、圆腹、平切足。
造型挺拔秀美,为后世所不及。
梅瓶一般为小口、丰肩、弧腹、近底处微外撇。
器型饱满丰韵,古朴厚重。
洗造型轻巧,既有折沿,也有敞口,均为平底。
小杯制作特殊,直口、弧腹、高圈足。
其结构是杯底中心有一个呈圆锥状的“公榫”从杯足嵌入圈足的上端与杯相接,足部空心,上小下大,形为“母榫”,两榫之间有间隙,使杯自由旋转,而不易脱落,可谓独具匠心,小巧玲珑,也有一些高足杯不会转动。
梅瓶存世甚少,器型为唇口,短颈,丰肩,下腹渐收,近底外撇,平底。
其他器物不做阐述。
从目前所见元釉里红可知,元釉里红大件器物少,器型相对轻盈,延续宋代风格。
2、 胎釉。
元釉里红一般为灰白胎,也有白中泛灰,少量白胎,小杯、小洗胎相对白些。
胎体普遍较粗,淘洗不甚精细,含铁量相对高,常见胎体会有少量砂粒或有气孔、孔隙,足底多有露胎现象,烧成后胎釉结合处常见火石红。
胎质、色泽是由于烧造的窑口不同,它们所取的瓷土及淘洗的精细程度,烧造温度不同所产的同类产品也不尽相同。
釉分为青白釉、白中泛青、灰白釉微泛青等。
青白釉即是影青釉,含石灰钙多,气泡明显,釉流动性大,透明度好。
白中泛青或灰白泛青,釉水相对肥润,釉钙进一步减少,透明度相对差些。
总的看青白釉透明度好,玻璃质感强,釉下釉里红色泽也相对红,可知烧造难度大些,铜红易飞。
而灰白泛青,釉面肥润,但釉里红发色往往为暗红色或猪肝色。
当然釉层的厚薄、铜红的纯度、烧造温度等均会对釉里红的色泽产生影响。
3、 纹饰。
元釉里红纹饰均为釉下装饰,多为局部装饰,布局较疏朗。
玉壶春瓶常装饰在器型中部,便于人们观察,此部位釉水也相对匀净,有益铜红的发色,烧成后即使有些流淌也无损大局。
元釉里红虽然品种不甚丰富,但装饰技法多样。
有刻画与涂画相结合,有印模与绘画相结合,也有白描勾线或点染,还有结合镂空堆贴。
四招鉴别元釉里红
釉里红瓷是以氧化铜着色后烧制而成的。
因为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传世较少,价位居高不下。
元釉里红瓷如何鉴定,中国古玩收藏鉴赏研究会会长卢鹤寿为读者支招:
一、器型:和同时期的青花相比,元代釉里红瓷器种类比青花少得多,而所见器型都是至正型青花造型,有罐、瓶、壶、高足转杯等。
元代釉里红有两种类型:一为大气古朴的器物,直口圆肩,鼓腹下斜收,近底外扬,浅圈足;另一为外销瓷,器型较小,有圆罐、方罐、瓜棱罐。
二、胎体:元釉里红和元青花一样,瓷质坚实厚重、致密,大件作品呈灰白色,小件胎白度高,接胎痕明显,修胎不太规整,胎体略显粗糙,常见一些或大或小的黑褐色砂粒,足底中心部位有小乳钉状钮,为器物平添了几分古意。
三、釉色:元代釉里红为两种,一为淡青白色或灰白色,釉面平整,釉色莹润光洁,有玻璃质感,成色鲜艳,纹饰清晰。
二为成色不稳,显现浅红、深红夹杂灰色,花纹晕散飞红。
这是当时对铜彩料的烧成气温不能有效控制所致。
四、纹饰:元釉里红绘法有三种:线绘、拔白、涂绘。
元早期采用涂抹方法,或在胎上刻画纹饰后再做填红,形成红底白花;或在刻画的纹饰上填红,形成白底红花。
纹饰题材丰富,有植物、动物和人物故事等。
元后期作品多为线描纹饰釉里红,技法单一,勾勒加简单点染。
明代洪武釉里红瓷器鉴定真假方法
明代洪武釉里红瓷器鉴定真假方法釉里红是以铜红釉在胎上绘画,施透明釉后,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
它在工艺流程上和青花瓷几乎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釉里红用铜作呈色剂,青花用钴作呈色剂。
从装饰方法和绘画纹样看,釉里红和青花也几乎完全相同,可以说两者是共生的。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莲牡丹纹军壶』釉里红的真正成熟是在明初洪武年间,从原料萃取、制作成型、绘画装饰到烧制工艺都有了突破。
釉里红工艺的进步是由官窑来完成的。
洪武时釉里红得到急速发展,根本原因也在于需求的拉动,而且主要是由于皇室的喜爱而产生的需求。
在封建集权社会,皇室的意志往往可以决定一切,这正是洪武釉里红得以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明洪武釉里红部分精品历年拍卖价格记录』在君主专制的封建体制中,许多物质的东西都被赋予超物质的意义。
黄色是皇室象征,明清时,黄釉瓷成为宫廷专用瓷,严禁民间生产和使用,只限于官窑生产。
而明初将红色也定为皇室专用色之一,明初釉里红也仅限于官窑生产。
这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认识:1.胎釉特征:洪武釉里红的胎骨有粗松和致密两类。
粗松的一种手感稍轻,瓷化程度差。
致密的一种断面细腻、紧密,白中略灰。
据理化测试,釉层CaO的含量比青花瓷高,含钾量较低,属钙碱质,高温烧成时粘度变化不会太大,较少流釉。
洪武釉里红的釉层有两种:一种肥厚莹亮如堆脂,乳白色,有冰裂状或长条状开片;另一种肥润致密,釉表有极细微橘皮纹,白中含青或青灰。
普遍见缩釉点或缩釉线,露胎处见窑红。
釉里红呈色红艳的大多釉色乳白,呈色灰暗的大多釉色趋灰。
2.釉里红呈色:洪武釉里红呈色多样,大多较灰暗,少数较红艳。
3.洪武釉里红装饰:洪武釉里红的装饰纹样和同期青花基本相同,只是受到釉料性能限制,画法稍简,如牡丹花的花瓣外勾勒一圈细线留白,青花在留白处再染淡青色,釉里红则没有这道工序。
洪武釉里红装饰纹样以四季花卉纹为主,主要有牡丹、菊花、莲花和茶花,另外松竹梅也较多使用。
辅助纹有卷草纹、回纹、灵芝纹、蕉叶纹、变体莲瓣纹、海水纹等。
瓷器中的贵族——釉里红
瓷器中的贵族——釉里红诞生于元代;它以特有的那一抹艳红征服了所有的人;它的烧制工艺极难掌握,以至数量极其有限;它就是“釉里红”瓷器,就像“是金子总会发光”一样,美轮美奂的“釉里红”在2006年的一次拍卖中,以近8000万港元的成交价横扫拍场……数千件明洪武年间景德镇的瓷片在挖掘机下出土,其中最为耀眼的就是釉里红。
虽然都是残片,但一点也不影响它的珍贵价值。
釉里红,这种稀少的瓷器品种开始不断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以其卓然大气的风范,成为瓷器收藏中真正的贵族。
“釉里红”为什么这样红?它的诞生又有怎样的传奇?如何鉴别和保存这名贵的红瓷?瓷器中的贵族---釉里红200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
一件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以7852万港元成就了明代瓷器的新纪录,也使得“釉里红”成为瓷器收藏中的极品。
元明清三代沉浮一、举步艰难的元代釉里红“釉里红”产生于元代,属釉下彩,是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胎上彩绘,然后施釉,经高温烧制而成,有纯色“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两种。
与其他瓷器比起来,“釉里红”瓷器的烧制难度极高,对工匠而言更是极大的挑战。
由于铜红料甚为敏感,制作过程中无论是底釉成分、铜红料比例或焙烧温度,都必须达到最精确的水平,稍有偏差,便往往导致其不能达到预期的一抹艳红。
因此,“釉里红”在创烧之初很不成功,轻易烧不成,色彩鲜艳的“釉里红”难得一见,颜色多为浅红、黑红、灰黑色。
用寥若辰星来比喻存世的元釉里红并不为过,其中还有不少是残破的。
纵观已被发现的元代釉里红,其工艺上的特点为:1、釉里红呈色多种,鲜红的较少,大多趋灰,有明显晕散,有温度失控而铜红料“烧飞”的变白现象;2、青白釉或白釉,和同期青花相比釉面较深;3、采用白地釉里红绘画或刻划暗纹后釉里红涂地的方法。
以色块装饰为主,较少线描纹饰;4、造型品种简单,仅玉壶春瓶、罐或是杯、匜等几种。
这些特征都说明了元代釉里红的原始状态,但这并未影响其艺术价值,每一件元代釉里红都是价逾黄金的珍宝。
元青花釉里红鉴定要诀(可编辑)
元青花釉里红鉴定要诀元青花釉里红鉴定要诀釉里红瓷是在瓷胎上用铜红料着彩,然后施透明釉,用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它的工艺过程和青花瓷完全一样,不同的是青花用钴料成彩,而釉里红则用铜红料。
最早的釉里红瓷产生于唐代长沙窑,但只是到元代景德镇才烧成了成熟的釉里红瓷器,并且创制了青花釉里红这一新品种。
青花釉里红即将青花和釉里红同饰一器,色调蓝浓红艳,美丽非凡。
元代的釉里红器与同期青花相比,有一些区别。
一般来说釉里红的装饰纹样简单而题材狭,与元青花瓷的层次多,画面满的特点成鲜明对照。
元釉里红颜色大多呈灰色,很少有纯正的鲜红色,线条也常见晕散,没有浓淡不等的几个色阶。
明洪武是釉里红的极盛时期,洪武釉里红除个别鲜红外,大多呈色较淡,色泽趋灰或趋黑,红色晕散;洪武釉里红以线描为主要装饰方法。
纹饰以花卉为主,有较多扁菊花纹是一大时代特征。
明洪武釉里红瓷除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20厘米左右的大碗为釉底外,其他均为糙底,底部刷有一层釉浆,烧成后呈红色;另外,此时碗类细器底足已采用平削,底足平齐。
宣德时期釉里红瓷分为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两大类。
宣德釉里红器的装饰方法有三种:其一为图案开头整块涂抹。
其二为胎体刻划图案纹饰后用釉里红覆盖。
其三为毛笔勾勒花纹,以涂抹法着彩为主。
宣德青花釉里红数量不多。
釉里红与青花釉里红器上均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青花楷款,外加双圈。
传世釉里红器都是官窑器,以三鱼高足碗和三果高足碗稍多见,数量也极少见。
釉里红瓷在明代自成化起即走下坡,其制作工艺大多因袭宣德,数量上大大减少,烧造技术渐趋下降。
清代釉里红器与明代相比,釉彩选料与磨制上更为精细,呈色艳丽,含程度不同的紫色,与青花一样有浓淡层次。
康熙时釉里红器制造成就是相当突出的。
色调浓艳鲜亮,有不同的浓淡层次,康熙釉里红器的品种多,有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加彩、釉里三彩等。
清代釉里红各品种绝大多数是康熙始见并为康熙仅有。
青花釉里红瓷器特征及鉴定要点
青花釉里红瓷器特征及鉴定要点虽然青花工艺早在唐代河南巩义窑烧制的“唐青花”瓷器上就已开始使用,但其真正的成熟与发展还是在元代景德镇窑实现的。
“釉里红”是指以含氧化铜的彩料在瓷胎上绘画纹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入窑在高温还原气氛下烧成的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青花釉里红能够在诸多陶瓷品种中脱颖而出,自有其独特魅力。
青花与釉里红优势互补,两相映衬,相得益彰。
釉里红所用的铜红料在高温下容易挥发,呈色纯正很不容易。
一旦呈色,颜色都比较浓重,少见淡彩。
因此,釉里红不能像青花那样,做到细致繁密,以及丰富的深浅层次变化。
而青花的呈色,类似于水墨画,有色阶、浓淡、深浅之变化,可勾线,可渲染,可是细腻的工笔,也可以是洒脱的写意。
青花弥补了釉里红呈色层次变化的不足,而釉里红则丰富了青花的色彩和风韵。
有一句俗语:大器难成。
即缘自“釉里红”器皿的加工。
古人喜好之朱红,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红很不同,色泽清雅而略偏橘红色,若是用了大红,就俗了。
明洪武年釉里红较为盛行,呈色浅红而带灰色。
当时的器物釉面有的有纹片。
除了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20厘米的大碗为釉底外,其它均为糙底。
装饰以线描为主,纹饰有缠枝菊纹、缠枝牡丹、缠枝莲等,与元代的人物故事、动物、鱼藻等图案相比,就显得简单了。
器型除了瓶、壶外,还有盘、碗、罐等。
釉里红性能特殊,线描技巧难以驾驭,洪武釉里红有两种主要笔法,一种为单笔勾勒,如卷草纹、变体莲办纹、花卉的枝叶、花办等都用粗细不一的线条单笔勾勒,犹如中国画的没骨画法。
用这种笔法的釉里红呈色大多红艳,釉层肥厚、乳白。
另一种是双钩填色,双钩线条有粗细变化,填色有浓淡深浅。
用这种笔法的釉里红呈色大多灰暗,釉层白或白中含青灰。
青花与釉里红优势互补,两相映衬,相得益彰。
釉里红所用的铜红料在高温下容易挥发,呈色纯正很不容易,一旦呈色,颜色都比较浓重,少见淡彩。
因此,釉里红不能像青花那样,做到细致繁密,以及丰富的深浅层次变化。
瓷器贵族——论元代釉里红的特征与鉴定
【亮鉴】Refreshing Appreciation1 釉里红的发展历程釉里红是一种出自元代景德镇的高温釉下彩,与其余瓷器种类有所不同,主要是通过氧化铜这一呈色剂,对已经完全成型的胚胎进行绘制,最后添加一层透明釉,在高达1200摄氏度的还原环境中烧制而成[1]。
釉里红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较大的烧制难度与较低的成品概率。
这主要是因为铜离子对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在窑炉中未能达到合理的火候,便会呈现出灰红色或黑红色;若火候过量,铜离子便会挥发,出现飞红现象,情况严重时会出现褪色、纹理不够连贯的现象。
2 元代釉里红的基本特征2.1 元代釉里红呈色特征元代釉里红瓷器胎体一般呈灰白色,釉面呈青白色,釉里红呈猪肝色。
发色深沉,发色沉于胎釉之下,入胎骨的较多。
烧造的器皿有明显接痕,底足露胎处有不规则暗红色的火石红现象,器物内壁不施釉。
元代釉里红主要色调为红偏紫黑色,呈现出鲜红色的釉里红较为罕见。
从整体来看,其色泽虽然鲜艳,但存在间隔不够均匀、不够稳定的状态,大部分釉里红呈现出浅红、红与深红的夹杂灰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晕散。
早期制作的元代釉里红色彩晕散不够鲜艳,经常出现变色流失的情形,阳面色鲜,阴面色暗。
2.2 元代釉里红的胎、釉特点元代釉里红的胎质以二元配方为主,因含铁量不同有白、灰两种胎质。
由于受釉里红烧制窑炉温度的限制,经常会出现瓷胎生烧的情形,这就导致了其胎骨厚重而坚硬,在烧制完毕后的釉里红中,表面经常见到接痕、旋削痕以及刀痕,底部经常见到粘黑棕色铁砂底。
元代釉里红中的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影青釉,含有较多的石灰钙,具有较高的透明度,从外观来看呈现出玻璃一般的质感,其中存在的气泡较为明显;另一类是青白釉,釉面光亮明润,经常见到由于釉面较厚未能完全烧透而产生的绿斑[2]。
烧制而成的釉里红具有较为润透的色泽,有较强的玉质感。
部分釉里红釉面不够平整,局部出现了釉堆积的现象,呈现出黑绿色,并存在较为明显的开裂痕迹。
不同时期的釉里红如何鉴定
不同时期的釉里红如何鉴定中国作为瓷器之国,从古至今闻名四海内外,今天我们便来说说瓷器里面的一种装饰手法,青花釉里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青花加紫”,这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
我国在宋代就已有“紫花坐墩(即釉里红)的生产,但并未见有宋代釉里红产品出土或传世,传世的瓷器就连元代的釉里红也十分罕见,若你手上有珍贵藏品困于出手,想找正规拍卖平台运作,有缘者可与大林千里传音联络壹捌捌,贰肆贰陆,伍捌柒壹如文物局老师鉴定藏品属到代臻品,可免费送拍保利,嘉德,苏富比,藏品前期涉及每件200鉴定门槛,接受不了勿扰!青花瓷最开始起源于唐代,而釉里红瓷则可以说起源于元代,那么釉里红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分开来理解!釉:就是在釉下的,呈色剂在胎上作画,然后要施一层釉,透明釉,或者是青白釉,再进窑烧成。
红:是由氧化铜作为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下,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铜,呈现红色。
一般来说在胎上以铜料画纹饰,外敷以无色透明釉后,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则可定义为釉里红,除了釉彩颜色不同之外,釉里红和青花瓷在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上都是基本一致的,而且釉里红瓷并不等于红釉瓷,甚至也不是一种瓷,而是一类瓷器的一个总称——它可以分为单纯的釉里红瓷、青花釉里红瓷和釉里红彩瓷等好几种:釉里红发展的不同时期说完釉里红的来源,我们来看看不同时期的釉里红有什么特征元代釉里红最早出现于元代,当时的红并不是那么鲜艳,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掌握的并不是很好,因为铜红料高温极易挥发,一旦高于烧成温度就化了,变成无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烧飞了,而温度低则根本烧不出红色,所以只是部分的瓷器里面有釉里红的出现,而且元代的釉里红一共有三种装饰手法,釉里红线绘,釉里红涂绘,釉里红拔白,所谓釉里红线绘就是用铜红原料直接彩绘出图案,所谓釉里红涂绘,就是用铜红料涂抹出图案,所谓釉里红拔白就是用铜红料在图案地子上涂抹,突出白色部分为花纹的表现手法。
元末明初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石榴尊洪武时期洪武时期的釉里红迎来了一个盛行时期,这个时期的釉里红明显多于青花,釉里红在洪武时期盛行的原因是因为朱元璋的个人原因,因为朱元璋的朱指红色,而且洪武的洪跟红谐音,所以朱元璋对釉里红极为喜爱,故宫的洪武瓷器有100多件,80%都是釉里红,不过洪武时期的瓷器有一个特点,就是发色都会偏黑一点,不管是青花还是釉里红,这个时期已经能够自如地运用线描方法绘制纹饰,装饰以线描为主,基本没有元代釉里红使用大块地红色作为装饰地方法,因为技术成熟,纹饰的绘制都非常生动形象,粗细有致,点染涂抹一气呵成,表现出工匠纯熟的技艺和完美的才能。
青花釉里红真假怎么辨别
青花釉里红真假怎么辨别釉里红是以铜发色的釉下红彩,元代景德镇首创,特点是颜色有晕散,红色里经常出现绿色的斑点,叫美人醉。
釉里红对窑温和气氛(窑内氧气浓度)的要求十分苛刻,元代常把握不好,因此烧出的釉里红偏黑,许多都会看不出红色。
但是我们的先祖从来都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创新研究,到明宣德时期,釉里红的色泽便稳定了下来,然后又烧了三百年,到清雍正时,终于做出了完美的釉里红。
以往的釉里红由于显色不稳,多有流淌浸漫现象,所以绘画时多用快速的笔法,大写意的画出花纹,多简单干炼,烧成后画面多模糊不清。
由于技术的提高,雍正时青花和釉里红两种彩料都呈色稳定,使得工笔写生的技法能够在青花釉里红瓷器上大显光彩,细腻逼真。
它的青花非常纯正,他代表了雍正青花的水平,纯正,含蓄,深沉。
另外,它也不沁染,蓝的很纯正,代表了雍正青花最正宗的颜色。
釉里红的颜色纯正含蓄,不张扬,没有那种红色的妖艳浮光,有一种深沉的感觉。
青花釉里红瓷的美学价值火中凤凰。
青花釉里红画面,俨然是寓意深刻、最富民族特色的中国国画。
它把国画与精美的瓷器相结合,其艺术价值显然大为提高。
在富于变化而又优美的景德镇艺术瓷器造型上,在洁白的瓷胎表面,绘制精心设计的高雅国画,青红对比绚丽多姿,再经过难于驾驭的火的艺术洗礼。
简直成了火中凤凰!这种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在元代创制伊始,极为难得,只能作为帝王等贵族把玩欣赏,或作为国宝“赐赠”友邦。
青花釉里红艺术瓷是素雅与艳丽的和谐统一。
它犹如牡丹,叶青花红,雍容华贵,国色天香。
它的色调比重具有广泛的可变性,或浓汝淡抹,或写实写意,都意境深远,巧夺天工。
青花釉里红艺术瓷对瓷器的造型有广泛的适应性。
艺术瓷的造型多为瓶类,其造型变化无穷,一般有大小、高低、宽瘦之分。
同一器型,其上下的直线与曲线交替运用,其中以小口矮颈丰肩下收、挺拔小底的梅瓶,饰以青花釉里红画面,更是相得益彰,耐人寻味。
它的俊俏秀丽宛如秀美的少女,能超越时空界限,历经千百年一直为中外人士所喜爱,现代,箭筒以及各种夸张变化的造型,甚至残缺美的造型,饰以青花釉里红画面无不妙趣横生。
青花釉里红瓷器有什么特征,如何简单鉴别?
青花釉里红瓷器有什么特征,如何简单鉴别?从实物遗存量上比较,甚至比青花瓷还多。
明代早期的制品多呈黑红,不够鲜艳,甚至有些烧成了“釉里黑”也未被打碎埋掉。
即便如此,此类品种贯穿明朝始终,坚持不懈。
中、晚期多呈较纯正红色。
风格古朴、厚重,器型硕大,纹饰丰满,气势夺人,充分展示了明朝开国之君的胸怀与气度。
青花釉里红的数量稀少,价格昂贵主要就是这三个原因了,第一是成品率低的问题,工艺上对技术要求高,烧制难度大,留存数量少。
第二是工艺的断代,没有得到传承,没有做到更替。
第三是颜料的断代,因为着色剂的制作受制于采冶技术,没有颜料作品无从谈起,自然数量就罕见了。
青花釉里红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创造性地将青花和釉里红两种釉下彩工艺相结合而烧成的一个瓷器釉下彩装饰品种。
明、清时期的青花釉里红虽延续生产,但由于它的烧制工艺技术复杂、难度高,所以大部分时期内制作的数量不多,遗存至今的也很少。
明代青花釉里红瓷一度销声匿迹。
直到清初,方才恢复这一传统工艺。
清初青花釉里红瓷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也是身价不菲。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件雍正青花釉里红花卉龙纹玉壶形瓶,在香港拍卖成交价为210万港元;一件雍正大型青花釉里红壶形瓶,成交价5.5万美元。
清乾隆青花釉里红瓷拍价一样走高。
一件乾隆青花釉里红龙纹双耳扁壶,成交价132万港元;一件乾隆青花釉里红云龙纹碗,成交价231万港元;一件乾隆青花釉里红梅瓶,更是拍出396万港元的高价。
青花釉里红瓷器是我国瓷器传统釉下彩装饰之一,它是用铜作着色剂在坯体上描绘纹样,然后施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气氛烧成,在釉里透出红色的纹样。
因烧制温度很难控制,出产合格品很困难,故其产品极为名贵。
釉里红有单独装饰的,但大多数与青花相结合在一起进行装饰而称为“青花釉里红”。
其特点既有青花的“幽靓雅到致,沉静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红的浑厚壮丽,丰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
因此,青花釉里红瓷成为我国珍贵的品种之一。
青花釉里红瓷器知识: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定常识
青花釉里红瓷器知识: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定常识釉里红,瓷器釉下彩装饰手法之一,创烧于元代。
是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的彩料按所需图案纹样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入窑在135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
发色不稳定,器物普遍发浅淡的黑褐色,难得有红艳色者,色泽红艳者又往往会漫溢红晕于纹饰线条之外:洪武釉里红用线描绘纹饰的器物,经太高温度烧成后,会出现“飞红”现象(如下图菊花纹瓶)的器物比较多,烧成纯正红色的器物极少。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真正受古人喜好的红是朱红色,这是像朱砂一般的色彩,而非现代意义上的的大红色,想来釉里红真正追求的色泽应当如此。
瓷器的表面上青色和红色结合在一起,相互的进行搭配,给人营造一种别样的视觉效果。
当然,如果想要达到这种效果,工艺上的造诣是要求非常高的,因为釉里红在烧制的过程中难度非常之大,它的成品率很低。
由于烧制困难,成品量少,后世的留存自然就稀少,这也是价格不菲的一个因素之一。
青花釉里红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其一是成品率低,对于工艺制作技术要求高。
烧制的难度大,导致成品率低下,制作出来的数量有限。
其二是工艺的断代,有一段时间内工艺没有得到传承,自然就没有新的瓷器生成。
其三是颜料的断代,作为青花釉里红制作的主要着色剂,颜料没有自然就无法生产了,数量就罕见。
青花釉里红是经过一次高温烧造而成,里边的红色是由铜元素,经过1300度左右的还原焰烧造而成的。
而青花矾红彩器物,是先高温烧造青花部分,再在烧造好的青花器物上加绘矾红彩,二次低温入窑后才能完成。
这上边的红是“铁红”,而非“铜红”,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
青花矾红器物虽然需要二次入窑烧造,但是与青花釉里红相比,技术要求更低,成品率也更高。
所以它的出现,慢慢取代青花釉里红的位置。
利用釉里红断代并非毫无缺点,也存在其局限性。
历代釉里红制品相对于青花制品稀少,要熟悉并掌握它极其不易,特别是永乐、宣德、成化三朝,不接触该时期青花的人更无从谈及上手此类青花釉里红。
青花釉里红怎样鉴别真伪呢
青花釉里红怎样鉴别真伪呢发色不稳定,器物普遍发浅淡的黑褐色,难得有红艳色者,色泽红艳者又往往会漫溢红晕于纹饰线条之外:洪武釉里红用线描绘纹饰的器物,经太高温度烧成后,会出现“飞红”现象(如下图菊花纹瓶)的器物比较多,烧成纯正红色的器物极少。
清朝的康熙年间,当时青花釉里红停产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又再次被恢复生产,而到了雍正年间的时候,青花釉里红再次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随后又再次走向了下坡路。
乾隆年间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鸠耳尊,拍前估价600万- 900万港元,经过多番竞投,最终以23,500,000港元成交。
如此器形纹饰的青花釉裡红,世上只得这一件。
人们常用"十窑九不成"和"百里挑一"来说明它的难度。
因而在如此困难中精选出来的珍品,往往是价值连城,也是可想而知的。
过去只有皇帝设的御窑厂才能不惜工本,反复地烧制,也只有皇帝才能赏玩,民间是烧不起的,也见不到一件真正的青花釉里红瓷器。
青花釉里红瓷器的鉴定主要方法如文。
鉴别瓷器应该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
青花釉里红器物好看归好看,就是烧造十分困难。
青花与釉里红都是高温烧成,尤其釉里红对烧造气氛非常苛刻,温度稍微高了或低了都不行。
再与青花结合,烧造条件更加苛刻,工艺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元代的青花釉里红产量非常少,精美者更是罕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真正受古人喜好的红是朱红色,这是像朱砂一般的色彩,而非现代意义上的的大红色,想来釉里红真正追求的色泽应当如此。
由于釉里红的各期发色特征明显,在抛开青花发色等其它时代特征的情况下,观察洪、永、宣、成、雍、乾釉里红制品发色,除康雍乾早期制品有相似处外,其它各时代特征一目了然,仅靠该器釉里红发色便可大致断代。
如果同时再参考其它釉面、绘画,甚至青花发色等时代特征,全面看问题,器物的断代无疑会更加迅速、准确。
瓷说丨古代青花釉里红价值居高不下,如何鉴别真伪?
瓷说丨古代青花釉里红价值居高不下,如何鉴别真伪?中国瓷杂艺术品收藏市场中,青花瓷一直比较突出,随着身·价的沉淀,更是成倍上涨。
在某春季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釉里红螭虎耳方口扁瓶”终以6325万港元成交,成为此次拍卖成交价高的拍品。
不难发现,元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精品经常能够拍出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高价。
青花釉里红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喜爱与追捧。
那么在收藏的同时,您是否对青花釉里红鉴别方法了解呢?下面就为大家说说简单实用的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方法。
康熙时期釉里红的烧制得到了恢复,取得了仅次于青花瓷器的卓越成就。
基本上能掌握高温釉下铜红材料的发色效果,釉里红发色比明代有所提高。
且呈色稳定,鲜艳明丽,纹饰精致,线条细颈清晰,与青花配合浓淡相宜,和谐悦目。
康熙早期釉里红的色调有深浓与浅淡两种,深浓者有凝厚感,浅淡者呈粉色至紫色。
细笔线条的描绘细致清晰,有的清新,有的深沉。
平涂绘就的釉里红三果、三鱼可达到明宣德时期的水平。
这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器主要为官窑烧造,且烧造较为成功。
其器型主要有盘、碗、花瓶、笔筒、高足碗、摇铃尊等。
民窑青花釉里红的烧制工艺也日趋成熟。
康熙青花釉里红近年在古玩市场常有出现,仿品青花浅淡、釉里红的色泽发灰黑,呈色不稳定。
与康熙青花釉里红相比,色差很大。
由于釉里红的各期发色特征明显,在抛开青花发色等其它时代特征的情况下,观察洪、永、宣、成、雍、乾釉里红制品发色,除康雍乾早期制品有相似处外,其它各时代特征一目了然,仅靠该器釉里红发色便可大致断代。
如果同时再参考其它釉面、绘画,甚至青花发色等时代特征,全面看问题,器物的断代无疑会更加迅速、准确。
当今古董古玩交易频繁,天价藏品层出不穷,过亿藏品已经平平无奇,整个收藏艺术品市场整体迈入亿元时代。
在这其中,青花釉里红在各大拍场都能看到其身影,层出不穷的高价拍品,使得青花釉里红在短短几年里翻了几倍。
相关专家之处,在收藏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验证才可以够买,防止高价位买到赝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釉里红是指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
釉里红对窑室中气氛要求严格,铜非得在还原焰气氛中才呈现红
色。
釉里红由于烧成难度大,产量低,传世与出土的元代釉里红器数量不多。
特别是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出土物更是屈指可数。
国外仅见菲律宾出土了一批元代釉里红瓷器,国内则有北京丰台出土的釉里红玉春壶、保定窖藏的一对青花釉里红盖罐以及元大都和景德镇湖田窑址的少量残片。
此外,江苏省吴县收藏有一件釉里红龙纹盖罐,罐身刻划纹饰三组,腹部釉里红
为地,衬出白龙,红色艳丽,极为难得。
釉里红烧制条件苛刻,对窑室气氛要求比青花严格,故成功率低。
加上烧制时工艺技术掌握
难度大,从元末和洪武烧制的釉里红器皿来看,红色多数不够纯正,呈色偏向灰褐,色鲜的极少。
而直到永乐、宣德时才烧出呈色红艳如宝石的釉里红,但产品甚少。
到了成化时由于工艺简便的釉上彩代替了釉里红,造成釉里红一度中断。
洪武是明代釉里红烧制最兴盛时期,不仅数量多,而且多为大型器皿,其造型纹饰有元代遗风,颜色浅红浅灰,很少有纯正的。
宣德朝的釉里红烧制极为成功,形成了鲜艳的宝石红色。
因对铜红釉烧造技术掌握较好,所以纹饰浓淡自如。
值得注意的是,宣德釉里红瓷主要采用涂抹法,洪武朝盛行的那种细线描
绘图案的釉里红器,并不多见。
元釉里红颜色大多呈灰色,很少有纯正的鲜红色,线条也常见晕散,没有浓淡不等的几个色
阶。
明洪武是釉里红的极盛时期,洪武釉里红除个别鲜红外,大多呈色较淡,色泽趋灰或趋黑,红色晕散;洪武釉里红以线描为主要装饰方法。
纹饰以花卉为主,有较多扁菊花纹是一大时代特征。
明洪武釉里红瓷除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20厘米左右的大碗为釉底外,其他均为糙底,底部刷有一层釉浆,烧成后呈红色;另外,此时碗类细器底足已采用平削,
底足平齐。
青花釉里红是历代的名贵品种,在当今的拍卖市场上也时时拍出天价。
如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团花锯齿纹摇铃樽曾拍出1920.8万元高价,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天球瓶成交价为
1624.5168万元。
另有4件青花釉里红的价格高于1000万元。
这些均为清三代的精品。
元代青花釉里红也受追捧。
如2009年一件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罐最终拍出590万元的高价,2008年一件青花釉里红瓷砚就以110万元成交。
对于收藏者来说,历代名品自然非常诱人,但是还是要懂得收藏市场的“一分钱一分货”。
收藏市场价格已经非常透明,好东西一定配高价,想要低价捡漏,最终就只能买到假东西。
“釉里红”产生于元代,属釉下彩,是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胎上彩绘,然后施釉,经高温烧制而成,有纯色“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两种。
它的诞生具有偶然性,是在宋代钧窑窑变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与其他瓷器比起来,“釉里红”瓷器的烧制难度极高,对工匠而言更是极大的挑战。
由于铜红料甚为敏感,制作过程中无论是底釉成分、铜红料比例或焙烧温度,都必须达到最精确的水平,稍有偏差,便往往导致其不能达到预期的一抹艳红。
因此,“釉里红”在创烧之初很不成功,轻易烧不成,色彩鲜艳的“釉里红”难得一见,颜色多为浅红、黑红、灰黑色。
这也是元代釉里红瓷器的鉴别要点。
同时,元釉里红瓷器的白釉呈现白里泛青的颜色特点。
到了明代初期,洪武年间烧制的“釉里红”瓷器数量相对多了一些,但仍不够成功,颜色仍以浅红和黑红为主。
到了永乐、宣德时期,“釉里红”的烧制工艺进一步成熟,人们能够相对熟练地掌握氧化铜呈色技术,“釉里红”的颜色终于呈现出艳丽的“红色”,但烧制数量仍然不是很多,图案相对简单,多见“三鱼”图案,不像元代、明初期时复杂的缠枝花卉等。
由于“釉里红”瓷器在元代和明洪武时期极少落款,因此很难断言它是否专为宫廷而烧。
由于“釉里红”的烧制难度终归很大,加上原料又相对减少,明成化以后,“釉里红”的烧制技术开始出现滑坡,自此,明代“釉里红”一蹶不振。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这种彩瓷即将“悲伤”落幕时,清康熙年间又有人意外地成功烧制出“釉里红”。
康雍两朝的“釉里红”不但颜色艳丽,而且图案、题材明显增多,花卉、花鸟等均有呈现。
乾隆时期的“釉里红”颜色整体偏暗,以黑红为主,较洪武时期的“黑”要少一些。
李先生说,这并不代表它烧制不成功,而是这一阶段的特点和特征。
乾隆以后,“釉里红”数量越来越少。
到了清晚期时,“釉里红”的颜色越来越“灰暗”,这似乎预示了它的“生命”即将走到终点。
但是,相较于元代和明代而言,清代的“釉里红”从器型、图案上都多起来。
有理红:数百年难觅芳踪
据介绍,这只拍出天价的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的传承极为传奇。
该瓶曾为一对苏格兰夫妇所藏,起初他们以为它只是件普通的中国瓷器,便将其作为灯座,直至他们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一件类似瓷器后才交给佳士得专家进行鉴定及估价,由此确认了它是一件珍罕的明釉里红瓷器。
1984年,伦敦佳士得曾以42.12万英镑拍出此瓶,创下佳士得当时东方艺术品拍卖的纪录;1988年,在香港苏富比它又以1700万港元易手;1997年,其再次在香港佳士得亮相,以2200万港元的高价成交;相隔9年,他终于以高出上次价格的3倍有余成交。
据佳士得拍卖行介绍,“这只瓷瓶是市场上仅存的一件最完美的同类型作品,加上数目稀少,极具收藏价值。
”李先生说,虽然康雍乾三朝“釉里红”的烧制数量都有明显增加,官
窑、民窑都要烧制,但“釉里红”只不过是清代彩瓷中的一个品种,而非主流彩瓷。
比如,清康熙年间是以“五彩”和“青花”为主;之后由“粉彩”和“青花”各领风骚,而“釉里红”当时的地位只不过是一个陪衬和点缀。
不仅如此,即使是在创烧之初的元代和明代“永、宣”时期(青花是主流瓷器),“釉里红”也始终只是以彩瓷中的一个品种而若隐若现。
因此,与其他瓷器相比,它的数量终归偏少,这种在当时就非常少的瓷器,再经过数百年的岁月洗礼之后,它的存世量只能用“稀少”来形容,这也是它目前“贵”气逼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李宗扬先生回
忆,在他从事文物鉴定的42年时间里,见过的“釉里红”瓷器不过几十件、上百件,与所经手的青花瓷相比,也就是它的几十分之一。
“釉里红”瓷器收藏,自民国时期以来一直受到藏家重视。
当时的古玩市场中很少能见到“釉里红”,偶尔出现必受追捧,且价格远高于青花、粉彩。
随着拍卖市场的启动,“釉里红”瓷器的价位逐年上升,李先生说,70年代他在文物公司上班,曾见过一件青花釉里红盘子,那时才卖200多块钱,要搁现在得200多万。
事实的确如此,1986年,一件明洪武釉里红牡丹莲花纹大盘在香港以940万港元成交;1989年,一件洪武釉里红牡丹菊花大碗以2035万港元成交;2003年,一只乾隆官窑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惊现香港苏富比,这件当年宫廷内的大型陈设瓷,最终以1014万港元成交。
李宗扬先生说,由于“釉里红”目前价位很高,因此市场中的仿品也很多,主要集中在元代“釉里红”的造假上。
赝品的主要破绽多为红色很鲜亮,这决不是元代“釉里红”瓷器的主要特点。
对于藏家而言,购买“釉里红”瓷器前一定要熟知它的各时代特征,注意红色和胎釉的特点。
那么,如何判断一件“釉里红”瓷器的价格呢?李宗扬先生说,首先要考虑年代,时间越久远价值越高;二要看它的色彩是不是鲜艳;三要结合它的器形,瓶类的肯定高于碗、盘等实用器。
以上三点要综合考虑。
众所周知,目前雄踞中国瓷器排行榜榜首的是一只元代“鬼谷下山”图青花罐,记得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曾经说过:“元青花有一个奇异的现象:从诞生到成熟非常短暂,青花瓷器一出现,从造型到画意就非常完美,就好像是一个孩子呱呱坠地马上就会说话、跳舞一样。
”那么,工艺精美、烧制难度极高,存世量稀少的“釉里红”未来是否有可能赶超“青花”呢?对此,李宗扬先生认为,从广义上说有这个可能,但“釉里红”瓷器本身数量稀少,能否横空出世一只如此精美的“釉里红”瓷器还是个未知数。
咨询、请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