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知识汇总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笔记整理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笔记整理一、教育教学知识1. 教育目标教师应了解国家的教育目标,及各学科的教育目标,理解教育目标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制订符合实际的教育方案。
2. 教学方法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如何设计教案,如何掌握讲解技巧,如何发问与引导学生探究,如何使用多种媒体,如何进行评价与反馈。
3. 教育心理学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如何提高学习效果,如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如何有效沟通与合作。
4. 教育法律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教育教学的纪律要求,守护学生的安全与健康,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
1. 完整设计教案教师应根据教育目标,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案,设计教学活动,使用合适的教具、多媒体资源和评价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面对学生的知识。
3. 发扬教育激情教师应保持高度的教育热情,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引导学生互动,带动教育热情,促进学生成长。
4. 系统地评价与反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合适的评价系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改进。
5. 深入了解学生和家庭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努力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特点和家庭状况,提供重要的参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 积极与家长沟通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打开沟通渠道,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状况,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教育教学,为学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7. 在岗自我提高教师要时刻把自己放在教育的源头,注重个人修养和提高,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
2018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
2018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一、小学教育概述(一)小学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
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根本任务:打好基础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四个标志性事件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
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
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18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精华全面
2018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精华全面一、教育学概论教育学是一门关于教育现象、教育活动、教育理论、教育现代化等的系统研究。
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刻理解教育现象,提升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质量。
1. 学习的思维方式学习是知识获取的一种基本形式。
在学习过程中,人们需要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比如系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集体性思维等。
2.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是学习的基础,但光有知识是不够的。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
3.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
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智力、体魄、美感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涉及社会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它主要研究人类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以及各种教育活动的心理效应。
1.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推动学习行为的内在力量。
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吸收新知识的过程中,对世界的认知能力不断提升。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进行认知发展。
3. 学习记忆学习记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记忆与巩固。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复习、数学问题的讲解等,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三、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活动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学科。
1. 教学设计的原则教学设计应遵循几个原则:目标导向、问题为本、多角度和综合性、循序渐进、达成差异化目标等。
2.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常见的教学模式有:讲授模式、问题教学模式、讨论研究模式等。
3.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过程。
教育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
四、教育法律法规与管理教育法律法规与管理是指规范教育行为和教育管理的法律和政策。
了解教育法规,是教师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60点
'"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考点六!教育的功能的类型
"$ 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基本与派生% #$ 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促进与阻碍% %$ 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预期与非预期%
考点七!教育目的的理论
社会本位论&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 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 的贡献# 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涂尔干"赫尔巴特"孔德# $ 荀伯恐赫涂涂记忆口诀% 个人本位论&从个人本位的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 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代表人物& 孟子" 卢梭" 洛克" 福禄贝尔" 裴斯泰洛奇等 $ 孟卢洛 裴福记忆口诀% 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观点&教育的过程在他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身的目的#
考点十!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内容! 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劳动技 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五者之间的关系& $ " % 相互关系缺一不可 $ # % 地位存在不平衡性 $ % % 相对独立性 德育处于五育中首位!是保障"方向"动力"灵魂# 智育是认识基础!是五育的核心# 体育是五育中的物质保证#
考点八!制定教育目的依据
"$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主要依据 #$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 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2018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2018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的产生与进展1教育的涵义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进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妨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进展为直截了当目标的社会活动,要紧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依照一定社会进展的要求,有目的、有打算、有组织地经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妨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妨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妨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同意教育妨碍的人。
特点有进展性和别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妨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要紧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要紧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不于其他事物现象的全然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别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别同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别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妨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进展别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进展教育的起源讲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讲: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算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讲: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摹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讲: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以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进展时期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日子实践中举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汇总(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简答 材料分析 知识点)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2018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整理金牌笔记
2018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整理金牌笔记大纲版重点笔记()[]为两种版本的答案,()的要好一些。
一、教育基础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答:现状:1.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态度越来越积极,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
]2.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步提高,但经费短缺现象仍然存在。
3.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普及,有效整合和资源建设仍然有待加强。
4.教师的培训需求高,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有待改进。
5.城乡学校信息化建设差距依然存在,需要更多关注。
[存在问题:中国的小学教育不太理想。
教育体制限制了作为初始集体教育的学校所应该有的主权。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严重;2.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严重;3.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衔接差距大;4.学校重教轻育;5.媒体导向偏颇,让社会误解了学校教育的功能与能力。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答:现状:新课程改革,激活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
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随之而来的困惑也越来越多。
新课程改革到底该怎样教,是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据我了解,目前在学校的一些教学活动中,往往呈现出令人担忧的状况:一、盲目标新立异,乱套模式。
部分教师为创新而创新,课堂上看似轰轰烈烈,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
二、穿新鞋走老路。
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出现两种现象:教师在作公开课或评公开课时,教学活动还能以学生为中心,但在平时讲课时,就故伎重演,关上门走自己的老路,以不变应万变,多讲死练,课后以大量作业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就此现状我想谈几点拙见:1.学校领导要走进课堂,统筹安排好新课程改革工作,并为教师培训提供资金保障,为师生教学提供资料、设备和场所。
2.各校要切实搞好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为实施课改打好基础。
3.在抓好“双基”的前提下进行创新。
教师要先学好课本,充分吃透教材,挖掘教材内容,并因材施教。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汇总(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简答材料分析知识点)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汇总(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简答 材料分析 知识点)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2018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重点知识归纳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2018版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一、小学教育概述(一)小学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
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根本任务:打好基础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四个标志性事件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
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
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大全
一、教育基础①小学(初等)教育★: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对象6-12岁儿童✧古代: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1878,张焕纶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
1897,盛宣怀,南洋公学,外院即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中国公立小学的始祖)✧1904,清政府《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奠定小教在“新学制”中的法律地位。
✧1986,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小教特点:基础性,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活动性,趣味性,启蒙(身体心理素质、学习知识、思品)②学校管理p14 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学校的人、财、物、事、信息、时间、空间等)✧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核心)、总务工作管理✧过程:计划(起始环节)、实施(中心)、检查(经常/定期,自上下、互相/自我)、总结(全面/专题)✧原则:根据学校管理规律及教育理念提出,知道学校管理者观察和处理管理过程中各问题的行为准则✧方法:能实现管理职能,达到管理目标,确保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途径和措施。
行政管理、法律、思想教育、经济、学术方法。
✧目标和尺度:学校绩效(管理有效的重要标志)基本途径:沟通(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③学校组织★国家为实施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而创办的特殊、正式的规范性社会组织✧结构模式: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常见)、矩阵型、事业部型学校组织✧机构基本形式:“两处一室”(教务处、总务处)“三处一室”(+政教处,校长室)✧组织机构两大类:行政性、非行政性组织机构④学校管理基本制度:校长负责制(一长制)上级机关领导、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管理⑤课程p20:始见于唐宋,在西方,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美国博比特1918出版《课程》,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2018下半年版国家教师资格公共课《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点精编笔记版
2018下半年版国家教师资格公共课《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点精编笔记2018下半年版国家教师资格公共课《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点精编笔记考点25学习迁移的分类 (30)考点26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32)考点27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 (32)考点28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33)考点29课程的类型 (34)考点30新课程改革 (36)考点31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8)考点32教师劳动的特点 (41)考点33教师的专业知识 (42)考点34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理论 (42)考点35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比较 (44)考点36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5)考点37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46)考点38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 (47)考点39小学德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48)考点40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50)考点41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51)考点42师生关系的内容 (53)考点43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和建立 (53)考点44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54)考点45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54)考点46教学设计 (55)考点47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57)考点48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59)考点49小学课堂教学的教学原则 (62)考点5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65)考点51小学教学评价的类型 (66)考点1 教育的基本要素和起源学说1.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教育措施)。
2.起源学说(1)神话起源说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行为。
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把全部教育都归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
2018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
2018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综述小学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小学教育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则是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
本篇文档将针对2018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
第一章教育教学原理1.1 教育与教学的概念教育与教学是紧密相关的两个概念,教育包含了更广泛的范围,涵盖了教师、学生和家庭三个方面,而教学则仅是教师这一方面的工作。
1.2 教育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小学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将学习得来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1.3 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针对不同个体进行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等。
1.4 教育教学的方法教育教学的方法包括讲授法、实践法、引导法和合作学习法等。
第二章学科教育原理2.1 语文教育原理语文教育的原理包括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阅读理解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等。
2.2 数学教育原理数学教育的原理应包括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数学基本概念的掌握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
2.3 英语教育原理英语教育的原理应该包括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注重培养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力以及通过多元文化学习拓展学生视野等。
第三章教育教学流程与管理3.1 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该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设计的,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同时还要注重落实教学计划,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3.2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过程,包括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通过教学评估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3.3 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管理,能够更好地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小学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础,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的关键素质。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汇总情况(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简答 材料分析报告 知识点)
2018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2018年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试题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他把 教师赞誉为()
A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B心灵的建筑师 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D辛勤的园丁 答案:C 1916年出版的(),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的
教育
(八)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进行的。 教育没有阶级性。 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教育
(八)教育的发展历程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 学校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手中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 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 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 人的活动。
教育
(三)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育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自然人--社会人,人类特有,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 有意识、有目的地传递经验的活动;(本质区别) 存在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种要素。
教育学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 墨家的教育思想--墨翟 “兼爱”和“非攻” 为主张,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道家的教育思想 “道法自然”,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一切任其自然。
教育学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
《学记》—“教育学的雏形”
教育
(八)教育的发展历程 4、近代社会的教育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5、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 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最新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知识汇总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得发展及其特点1.小学教育得特点小学教育得特点包括:(1)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2)小学教育得义务性;(3)小学教育得基础性;(4)小学教育得全面性.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2.教育得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构成教育活动得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影响三个要素。
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
教育者就是教育影响与受教育者之间得纽带,受教育者就是教育者与施加教育影响得对象,教育影响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得桥梁,就是教育实践活动得工具,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得中介。
3.教育得相对独立性得表现教育得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育具有继承性。
(2)教育要受其她社会意识形态得影响。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古代学校教育得特征古代学校教育得特征表现为:(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6)宗教性。
5.简述学校产生得基本条件。
【2015下】(1)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得提高,能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得剩余产品.使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与体力劳动专门从事教与学得活动。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有了明显得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知识分子,使人类间接经验有了相当数量与程度得积累,为学校得产生提供了必要得教学内容。
(3)文字得出现,有了记载与传递间接经验得工具,使教育发生了根本性得变化。
6.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得相互关系生产力对教育得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得规模与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得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得内容与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得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7.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得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得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得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者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得得性质与思想道德得内容.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得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得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就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得舆论力量.8.简述文化对教育得制约作用。
【2015上】(1)文化影响着教育得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得得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得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得使用。
9.教育对文化得促进作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得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与保存文化得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与交流文化得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与创造文化得作用。
10.教育对文化关系得特殊性。
教育与文化关系得特殊性:(1)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
(2)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特殊得文化现象。
11.教育目得得作用教育目得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与评价作用。
12.教育目得得影响因素(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受教育者得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得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得全面发展学说就是我国确立教育目得得理论依据。
13.简述我国教育得基本精神.【2014上】(1)要求培养得人就是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得与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得发展,培养学生得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4)教育目得实现得根本途径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4.素质教育得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得教育;(3)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得教育;(4)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得教育;(5)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得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得教育;(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得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得各个方面。
15.我国当前得学制改革我国当前教育事业改革得工作方针就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教育事业改革得战略目标就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16.现代学制得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17.影响教育制度得因素(制定教育制度得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得历史发展与国外学制得影响。
第四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8.简述课程计划得含义与内容含义:课程计划就是根据教育目得与不同类型得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得有关教学与教育工作得指导性文件。
内容: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号,学周安排等。
19.新课程改革得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得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得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与时代得联系;(4)改善学生得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得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0.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类型得调整(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得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得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2)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3)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1.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得学生观。
【2013下】(1)学生就是发展得人。
(2)学生就是独特得人。
(3)学生就是具有独立意义得人。
22.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简述您对这三种学习方法得理解。
【2013上】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得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与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就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得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得互助性学习。
探究学习就是在学生主动参与得前提下,根据自己得猜想或分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得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得一种学习方式。
23.新课程改革要求得老师角色有哪些(1)教师应就是学生学习得促进者.(2)教师应就是教育教学得研究者.(3)教师应就是课程得建设者与开发者。
(4)教师应就是社区型得开放教师。
24.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教学行为有哪些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她教育者得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25.简述新课程改革倡导得评价理念。
(1)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得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与改进教学实践得功能;(2)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得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得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与发展学生多方面得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得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得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得发展。
(3)建立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得评价体系。
强调较适宜自己教学行为得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得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第五节教师专业发展26.教师劳动得特点(1)复杂性;(2)创造性;(3)主体性与示范性;(4)劳动时间得延续性与劳动空间得广延性;(5)长期性与间接性;(6)系统性。
27.教师得专业理念包括哪些方面内容教师得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与专业道德三个方面得内容。
28.教师得专业知识包括哪些方面内容(1)本体性知识,指得就是教师所具有得特定得学科知识;(2)条件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得教育教学得理论知识;(3)实践性知识,指教师灵活完成教学实践活动所具备得知识;(4)文化知识,指教师满足学生基本知识需求应有得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知识.29.教师专业发展得方法(1)观摩与分析优秀教师得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30.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所提出得基本理念。
【2015下】《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所提出得基本理念包括:(1)师德为先。
(2)学生为本。
(3)能力为重.(4)终身学习。
.31.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中“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与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得指导者与引路人。
32.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中“学生为本”。
【2016上】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与发挥小学生得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得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与健康快乐成长。
3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中“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34.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中“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得经验与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得意识与能力,做终身学习得典范。
第六节教育科学研究35.教育研究得基本步骤有哪些?(1)确定研究课题;(2)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3)提出研究假设;(4)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5)收集,整理与分析资料;(6)作出结论;(7)撰写成文。
36.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得基本要求。
【2014下】(1)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内容客观全面.(2)准确性,检索过程要认真细致。
(3)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个人资料库。
(4)善于思考,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内容。
37.简述教育报告得一般结构。
【2013上】教育报告得一般结构包括报告得题目、引言、正文、结论以及参考资料与附录。
题目就是指报告得标题或者课题名称;引言往往简明扼要地说明目得、背景、价值与意义;正文就是报告得主体部分,一般要求客观、真实地对研究材料与数据进行分析;结论就就是针对问题给出得相应答案;参考资料与附录就是对报告中所引用得资料注明出处来源。
第二章学生指导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38.简述知觉得一般特性。
【2015下】知觉得一般特性包括:(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得特性就叫知觉得选择性。
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得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得客体叫背景。
(2)整体性。
知觉得对象就是由不同部分与属性组成得.人在知觉时,并就是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得部分,而总就是把它感知为统一得整体.(3)理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