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刑事案件的和解
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制度的建构——以轻微刑事案件为基点

襄樊学院学报
J u  ̄ o a ga ie t om fXin fnUnv  ̄iy
Ma ., 0 0 r 2 1
V . N 3 o1 3l 仉
公 诉 案件 刑 事和 解 制度 的建构
— —
以轻微 刑事案件 为基 点
谢 晖
( 襄樊学院
量和解的情形 , 由于我 国公诉案件中并未规定刑事和解制度 , 但 导致许多做法无法律依据。因此 , 构建我 国公诉案件中的和解制度已是 当务之急 。但刑事和解毕竟是新生之物 , 其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 以, 所 我 们在进行本土化设计 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与我 国客观存在的社会背景与法治构造相适应 , 由于我 国对刑事 和解的探讨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 因此 , 基于我 国个体性的考虑, 当前 , 我们应该以轻微刑事案件为基点 来考虑其建构。当然 ,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 待我们的技巧足够成熟 , 资源足够充足后 , 将和解的适用对象 与范围逐步扩大也是适当和必须的。本文试就我 国此类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制度 的构建略陈管见。
一
、
实体 要件
1 主体 要件 .
由于我们设立刑事和解制度的初衷就是通过加害人与被害人 面对面的沟通与协商 , 最终实现加害恢 复与被害恢复。所 以, 在刑事和解 中, 首先要求有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参加。如果被害人属于未成年人 , 或 者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 其法定代理人或者监护人也应当参与到和解程序 中, 对
点, 包括 实体要 件和 程序 要件 两个 主要 方 面。
关键词 : 公诉案件; 刑事和解 ; 轻微刑事案件
中图分类 号 : F 1 文 献标志 码 : 文章 编 号 :0 9— 84 2 1 )3—06 0 D 74 A 10 2 5 (00 0 0 0— 6
轻微刑事案件的和解

轻微刑事案件的和解轻微刑事案件大多属于刑事附带民事的公诉案件或自诉案件。
一、法律依据1.自诉程序中调解的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7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和撤回起诉......。
"所以轻伤案件自诉时,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处理的法律规定是很明确的。
2.公诉程序中调解的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对于罪行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予刑罚的被不起诉人,检察机关有权依照法律规定以非刑罚方法予以处置。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9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对被不起诉人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二、司法机关的应对措施1.公安机关立案适用"不主动干预原则""为避免案件进入公诉程序后出现被害人不愿意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情况,公安机关在作出立案决定前负有告知义务,应明确告知被害人有行使自诉权的权利,以及启动公诉程序后被害人不能随意要求和解的后果。
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可要求被害人明白表示是否需要国家专门机关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还是仅仅要求获取人身损害赔偿,并对被害人的本意制作笔录附案。
"对于被害人只提出赔偿请求或者根本没有意愿要通过公权力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引导被害人选择调解方式结案,对于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适用"不主动干预原则"不作刑事案件立案。
2.检察机关提起公诉适用"起诉便宜主义原则"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第140条和第142条也规定了起诉便宜主义原则,将不起诉分为绝对不起诉(法定不起诉)、相对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证据不足不起诉(存疑不起诉)。
检调对接机制下轻微刑事案件捕前和解程序探讨

随着恢复 l 生司法理论 和被 害人保护学说 的兴起 , 和解从理论 到实践 日 发展完 善 。 刑事 趋 刑事和解 】 作 为一项重要 的诉讼理念 和机制 , 于刑事诉讼 各个 阶段 , 合刑事 和解条件 的案件在 当事人 双方达 贯穿 符 成 和解 协议 后 , 侦查 阶段 , 安 机关可 以作 不立 案或撤 销案 件处 理 ; 公 审查 逮捕 阶段 , 察 机关 可 以作 无 检 逮 捕必要 不予批 准 逮捕处理 ; 起诉 阶段 , 检察 机关 可 以作 相对 不起诉 或暂 缓起诉 处 理 ; 审判 阶段 , 民 人 法 院可以不追究 被告人刑事 责任 或者从轻 处罚等 。 本 文探讨 的捕前 和解 , 是指 审查 逮捕工作 中, 于公安机 关提请 批准 逮捕 的轻微刑 事案 件 , 害人 对 加 与被 害人就赔偿 损失 、 复原状 、 恢 赔礼道 歉 、 精神抚慰 等 民事责 任事项达 成和解协 议并获 得被害人谅 解 , 检察 机关对 加害方 依法从 宽处理 的一种案 件处 理方式 。司法 实践 中 , 在审查 逮捕 阶段 开展轻微 刑事 案 件捕 前和解 工作仍 处于不 断探 索阶段 , 前 和解 如何 有效运 作 , 和解 如何 与社会 矛盾 “ 捕 捕前 大调解 ”机 制顺势衔 接等 问题 , 成为检察工 作者不断探讨 的热点 问题 。
一
会关 系 , 在矛盾 形成 的早期 阶段弱 化 了仇 恨和敌 视 。同时有利 于节 约司法 资源 , 于司法机 关腾 出更 多 便
精力办 理恶性 犯罪案件 , 真正使 宽严 相济刑 事政 策落到实 处 。I 3
( ) 二 实行捕前 和 解制度是保 护加 害人和 受 害人 权利 的迫切 需要
66
2 1 年第 3 01 期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轻微刑事案件能和解吗

轻微刑事案件能和解吗一、轻微刑事案件能和解吗对刑事和解的条件和受理案件范围,应当综合考虑国家利益、被害人利益和加害人的人身危险性等各种因素。
从主体性理念出发,赋予被害人和加害人诉讼主体地位及相应诉讼权利,切实保障和解的绝对自主、自愿,尤其是避免被害人受到威胁和强制,让他们自主决定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接受调解。
美国全美律师协会刑事司法部于1994年8月向律师协会代表大会提交的报告中确定相关保障性程序:(1)参与刑事和解程序的被害人与加害人必须完全自愿;(2)被害人与加害人的程序性目的必须以书面的方式予以确认,并通过适当的程序实现这此目的;(3)拒绝参与刑事和解,绝不会对加害人有任何不利影响;(4)尽可能实现强制律师代理,让当事人在律师协助下完成。
对于案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上,该协会做了进一步的规定:(1)加害人对罪行的预先承认。
如果加害人否认罪行或力图缩小罪行,则此类案件不适合刑事和解;(2)加害人主观恶意和悔悟程度。
加害人应当有一个悔悟程度的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加害人承认错误、承担罪责,愿意赔偿损失;(3)被害人同意与加害人协商会见的原因。
这种原因应当是具体的,如意图与之讨论有关犯罪影响的问题、关心加害人的罪责性陈述、对未来的关注等;(4)案件的严重性质。
严重侵犯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案件不适用刑事和解制度;(5)当事人的空间距离。
如果当事人距离很远,实施刑事和解会有许多障碍。
德国也有类似的要求:(1)必须自愿参加;(2)被害人是个人;(3)加害人认罪;(4)案件的事实和状况能明确地证实;(5)限于轻微犯罪和一般的犯罪,对于性犯罪和暴力犯罪只在若干例外中适用。
美国有学者特别提到:在刑事和解中有罪与否的问题不在调解之列。
因为如果就是否有罪的问题需要刑事和解来解决,那么刑事和解就会增加一个事实证明和责任分配的程序。
这样一个复杂性程序应由刑事审判庭负责。
紒纭矠这些规定和要求都值得借鉴。
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可以规定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诉案件;(2)公诉案件中的法定刑在三年以下的轻微刑事案件,例如轻伤害、交通肇事、数额不大的盗窃、诈骗、抢夺等;(3)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涉及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及严重暴力性犯罪案件不适用刑事和解。
谈轻微刑事案件调解方式跟法律适用

谈轻微刑事案件调解方式和法律适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轻微刑事案件是指故意伤害案(轻伤)、重婚案、遗弃案、妨害通信自由案、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案、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和属于刑法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其他轻微刑事案件。
从以上可以看出,轻微刑事案件大多属于刑事附带民事的公诉案件或自诉案件。
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被告之间的对立情绪往往比较严重,矛盾容易激化,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调解对解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之间的争议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庭前调解更具有迅速化解矛盾、消除分歧、解决纷争的突出特点,这已经成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运用最多的结案方式。
一、我院三年来审理轻微刑事案件的基本情况和几点做法(一)我院2006年—2008年审理轻微刑事案件的基本情况三年来,我院共审结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属轻微刑事案件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33件。
其中调解结案31件(含当事人自行和解),判决2件,调解率93.9%。
(二)三年来我院调解轻微刑事案件的几点做法三年来,我院受理的轻微刑事案件主要是故意伤害(轻伤)、交通肇事。
对此类案件,我们在查清案件事实、释明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正确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以创新调解机制、提升调解技巧为重点,以服判息诉、提高案件调解率为目标,确立了“调解优先,少判多调”的案件处理原则,全面加强调解工作。
庭前、庭审和庭后组织双方当事人及其近亲属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引导工作,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采取多种调解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化解当事人矛盾,解决当事人纠纷,从而尽可能为社会增添和谐因素,减少社会对立面。
通过调解既保护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又化解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从源头上减少因对判决结果不理解,对执行不到位有埋怨而引发的涉诉访,取得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赢”效果,实现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零申诉、零上访”。
论对轻微刑案进行刑事和解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的最优 化和 效益 的最 大化 。
损 失, 犯罪人 在倾 听时亦 有机会 说 出他们 对 自己的行为 可能造 成
( ) 三 当前刑事司法理念的变化和改革趋势要求对轻微刑事
了他 人的 不幸 的真实想法 并真 诚表 示悔 罪与 积极 的赔偿 , 受 案件 进行 刑 事和 解 取得 害人 的原 谅 ,使该 公诉案 件就 不必 再经 过 复杂 的庭 审程 序而 结 随着 2 世 纪 中叶刑事 被害人 要求刑 事程序保 护呼 声的高 涨, O
L g l y t m A dS c t e a S se n oiy e
{占 I 缸金 } I j
20.0巾 1( ) 09
论 轻 刑案 刑事 解的 要性与 性 对 微 进行 和 必 可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若干意见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若干意见高检发研字【2011】2号为了保证人民检察院在审查逮捕和公诉工作中依法正确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人民检察院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中央关于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总体要求,正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化解社会矛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1. 依法办案与化解矛盾并重;2. 惩罚犯罪与保证人权并重;3. 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关于适用范围和条件对于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单处罚金的刑事公诉案件,可以适用本意见。
上述范围内的刑事案件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1. 属于侵害特定被害人的故意犯罪或者有直接被害人的过失犯罪;2. 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3.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认罪,并且已经切实履行和解协议。
对于和解协议不能即时履行的,已经提供有效担保或者调解协议经人民法院确认;4. 当事人双方就赔偿损失、恢复原状、赔礼道歉、精神抚慰等事项达成和解;5.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明确表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予以谅解,要求或者同意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理。
以下案件不适用本意见:1. 严重侵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危害社会公共秩序的犯罪案件;2. 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3. 侵害不特定多数人合法权益的犯罪案件。
三、关于当事人和解的内容当事人双方可以就赔偿损失、恢复原状、赔礼道歉、精神抚慰等民事责任事项进行和解,并且可以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是否要求或者同意公安、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理达成一致,但不得对案件的事实认定、证据和法律适用、定罪量刑等依法属于公安、司法机关职权范围的事宜进行协商。
轻微刑事案件的程序分流——以刑事和解与自诉程序的衔接为中心

轻微 刑事案件 的程 序分流
以刑 事和 解与 自诉程序 的衔接 为欧法学 院, 北京 1 0 2 2 4 9 )
【 摘
要】 刑事程序分流在许 多法治先进的国家已经得到大量运用, 但我国还面临着出口窄的问题 , 且 目前 “ 流水
作 业” 式 的刑 事诉 讼 纵 向结 构存 在 着若 干程 序 分流 的 障碍 。本 次刑 事诉 讼 法修 订后 增加 的公 诉 案件 和 解制度 , 作为 这 种框 架 的产 物 , 不可避 免地 在理 念 、 运行 、 预 期效 果等 方 面 出现 令人 遗憾 的硬 伤 , 还影 响到 与其他 相 关制 度 的衔 接 。
二、 刑事程序分流在 实践 中的意义及存在 的障碍 那 么, 为何我国的当事人和解 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止 步于初 级阶段 , 没有沿着恢复性司法的理念 向无刑罚化的 模式 ( 即最 为典型 的刑事和解) 发展呢 ?从深层次看 , 这是 因为中国的刑事诉讼在纵 向上存在一种 “ 流水作业”的构 造。 公 安 、 检 查 和 裁 判机 关在 这 三 个 环 节 上 分 别进 行 流 水 作业式的操 作, 可 以被看做刑事诉讼这一流水线上的三个
公诉案件和解程序应与 自诉程序相互协调 , 以真正实现刑事案件的分流。
【 关键 词 】 程序 分 流 ; 公诉 案件 的 和解 程序 ; 自诉 【 中图分 类号 】 D 9 l 5 【 文献 标识 码 】 A 【 文章 编号 】 1 6 7 3 -2 3 9 1 ( 2 0 1 3 ) 0 9 -0 0 8 3 -0 3
、
新刑事诉讼法相关条文的解 读与评析
新刑事诉讼法 第二 百七十六条规定 了“ 当事人和解 的 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的“ 法律效果” , 即“ 公安机关可 以…… 人 民检察 院可 以……从宽处罚的建议……可 以作 出不起诉
刑事和解协议与刑事谅解书的区别刑事和解协议的效力

刑事和解协议与刑事谅解书的区别刑事和解协议的效力刑事和解协议与刑事谅解书的区别没有区别,两个名字,一样的意思,都是被告人赔偿被害人,被害人谅解被告人,不追究其刑事责任或要求司法机关对被告人从轻处罚,内容意思是一样的签署刑事和解协议书,是不是事情就和解了?自诉案件如果民事赔偿部分调解好,被告人一般都会要求自诉人撤诉,此时法院不要求再对刑事部分进行审理了。
简要回答供你参考:1、根据刑事诉讼规定,刑事案件的起诉分为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
轻伤害案件可以自诉,重伤害案件必须公诉,没有一点成为自诉案件的可能。
2、自诉案件自诉人与被告人可以自行各解,法院也可以进行调解,无论是当事人自行和解,还是法院进行调解,只要和解、调解成功,自诉人都有撤诉的权利。
当事人之间进行和解或者法院进行调解是指案件起诉到法院之后的事,这不叫私了。
所谓私了,就是指案件未经公安司法机关处理,而是当事人双方私下的进行和解或调伐。
如果不是严重的刑事犯罪,当事人之间均可以私了,但是如果构成严重刑事犯罪,当事人之间私了是无效和违法的。
3、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首先移送检察院批捕科(又叫侦监科),由批捕科进行审查决定是否予以批准逮捕,如果不构成犯罪或者属于自诉案件,检察院只能把案件退回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撤销案件或者移送法院作为自诉案件进行处理。
当然,公安机关也可以撤销案件,并告知被害人向法院提起自诉。
此时公安机关已经不应再进行调解,如果案件到了法院,当然可以进行调解(一般是就民事赔偿部分进行调解,刑事责任部分不可能进行调解。
社会上所说的刑事案件调解好了,是指民事赔偿部分调解好,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了。
自诉案件如果民事赔偿部分调解好,被告人一般都会要求自诉人撤诉,此时法院不要求再对刑事部分进行审理了。
公诉案件被告人与被害人就民事赔偿调解达成协议后,被告人一方往往会要求被害人一方出具书面的谅解书,同时由被害人提出要求法院对被告人从轻处罚。
)4、如果经调解达成协议,协议书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双方当事人或者委托代理人的姓名等基本情况;二是协议的具体内容,如甲方一次性赔偿乙方多少钱、以后因此事永无纠纷、要求司法机关对被告人从轻处罚或者适用缓刑,如果是自诉案件可以要求自诉人撤诉等;三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捺指印。
刑事和解的理解与适用

害人 住所 地 的人 民调 解委 员 会 或 者 基 层组 织 主持 被 害 人与 加 害 人
进行 和解 。
笔 者认 为 ,检 察机 关 作 为办 理 案件 的 司法 机 关和 法 律 监 督机
人 一 方对 加 害 人予 以谅 解 ,并 要 求 或 者 同意 对加 害 人依 法 从 宽处
的 因素 , 即行 为 人的 主观 恶 性 、 社
适 用 范 围 与条 件
在 理 论 界 的推 动 及 司 法 部 r 1
是司 法 解释 ,对 于公 诉 案 件 都 没 有刑 事 和解 的规 定 。 由于 法 律 中
的支 持 下 .我 国部 分 地 区的 司 法 机 关 已经对 刑 事和 解 的适 用 进行
处于 起诉 环 节 ,加 害 人和 被 害 人
达 成 和解 协 议 。 经检 察 机 关认 可 。 加 害人确 有 悔 罪表 现 ,社 会 危 害 性 已经消 除 。 需要 判 处 刑罚 的 , 不
可 由公 安 机 关撤 案 .也可 由检 察
待 , 易 造成 刑 事和 解 就是 “ 容 以钱
买 刑 ” 误解 。 的
检察 机 关承 办 人 签名 。检 察机 关
也可 以 告知 被 害 人与 加 害人 私 下
笔者 认 为 ,应 当构 建 多元 化 的 刑 事和 解 方式 , 济 赔偿 、 经 赔礼 道 歉 、 区服 务 、 务赔 偿 等 方式 社 劳 都 可 以适 用 于刑 事和 解 。在 具体 适 用 时 , 以采 取一 种 方 式 , 可 可 也 以 同 时采 取 几种 方 式 。具 体 采用 哪 种 或者 哪 几种 和解 方 式 ,应 当
自行 和 解 , 达成 和 解 协议 后 。 由检 察机 关进行 审 查 。
刑事和解程序面临的问题及完善途径

刑事和解程序面临的问题及完善途径刑事和解程序面临的问题及完善途径刑事和解程序面临的问题及完善途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作为特别程序上升为法律规定,从而结束了10年来刑事和解程序作为司法实践却缺乏法律依据的尴尬历史。
在近10年的司法实践过程中,刑事和解程序也暴露出了诸如对加害人真诚悔过的判断缺乏操作性、在处理结果上容易出现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倾向、对刑事和解的监督手段和效果相对欠佳等问题。
为确保刑事和解程序取得预期的法律效果,需充分认识到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过程中的监督职能,同时,逐步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刑事被害人救助、社区矫正等配套制度。
新刑诉法在新增设的特别程序一编中,用三个条文写入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本文中下称刑事和解制度)明确规定了刑事和解程序适用的条件、范围、程序和法律效力。
该制度的规定结束了刑事和解制度作为司法实践却缺乏法律依据的尴尬历史,在这种“由下至上,由实践到制度的反向改革模式”推动刑事和解制度出台的历史进程中,检察机关“一马当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必须正视的是,法律适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实施效果的问题,由于法律在对刑事和解的认定上规定了抽象的真诚悔罪、谅解等抽象性判断标准。
刑事和解程序可能出现的问题由于刑事和解程序是在广泛的实践基础上而出现的制度,因此,不同于其他法律规定,刑事和解程序在正式成为法律规定之前具有了可供参考的实践摹本,而在过去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给今后适用刑事和解程序敲响了警钟。
对于加害人真诚悔过的判断缺乏可实际操作性。
悔过作为一种主观意识和态度,其判断只能通过客观行为,而赔礼道歉等行为由于对加害人缺乏实际的制约,不能排除加害人为了获得法律上的轻缓处理而违心地作出上述意思表示,因此,在实践中,对于加害人是否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有真诚的悔过,大多只能通过加害人是否对被害人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的损失予以积极赔偿,且赔偿情况是否执行到位来判断。
检察院调解流程

检察院的调解流程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概念,因为检察院的主要职责是公诉和司法监督,而不是进行调解。
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涉及轻微刑事案件的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和解,检察院可能会参与调解过程。
这种情况下的调解流程通常如下:
1.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和解意向:在刑事案件中,如果当事人双方愿意通过和解来解决纠纷,他们可以向检察院提出和解申请。
2.检察院审查和解申请:检察院会对当事人双方的和解申请进行审查,确保和解是自愿、合法和公正的。
检察院可能会要求当事人双方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以便评估和解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3.调解过程:如果检察院认为和解申请符合法律规定,且有利于当事人双方的利益,检察院会组织调解过程。
调解过程中,检察院会协助当事人双方进行沟通和协商,以促进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4.和解协议的执行和监督:一旦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检察院会监督协议的执行情况,确保双方按照协议内容履行义务。
如果一方违反协议,检察院可能会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来保护另一方的权益。
需要注意的是,检察院参与调解的情况并不普遍,主要适用于轻微刑事案件和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和解的情况。
对于其他类型的案件,检察院通常会按照公诉和司法监督的职责进行处理。
轻微犯罪案件刑事和解适用研究

毫无疑问,刑事和解是对传统刑法理论的冲击。在 某些人看来 ,犯罪是个人与国家的冲突, 它侵犯的不是个
人 的利 益 , 而 是 国家 的利 益 ; 刑 罚 是一 种公 权 , 对 犯 罪人 的
刘 箭
( 武汉纺 织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3 )
摘
要: 刑事和 解是 二十世纪 中叶西方 国家 出现的一种新的刑事 思潮, 它对西方 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产 生 了深远
的影响, 本 文对轻微 案件刑 事和 解的价值 、必要性 、可行性 、轻微案件 的界定及诉讼特 点等作 了详 细的介 绍, 并提
世 纪 中叶 , 是 西方 国家 新 的 刑 事 思潮 和 法 律 价 值 观变 化 的产 物 。… 在刑 事 和解 中, 被害 人 与被 告 人在 双方 或有 关 调解 人 的 协调 下 , 互相 协 商 以表 达 自己 的意 愿及 诉 求 , 获 得 一种 双 方 都 能 接 受 的结 果 , 主 要是 达 成 经 济 上 的赔 偿 协议 , 实 现和解 , 以修复 被犯 罪破坏 的社 会关 系 。
具体 国情 而言 ,笔 者 以为 ,和谐 社 会理 论是 刑 事和 解产 生 的直 接 的 、根 本 的理 论基 础 。
一
以及人权保障观念 、刑事恢复性理念 日 益被人们所关注
和重视, 刑事 和解制度及其各种具体的操作模式在全球
范 围内广为传播并产生 了重要的影响。在我 国当前构建
和谐 社 会 的大 背 景下 , 对 刑 事 和解 制度 进 行 深 入 的理 论 分 析具 有更 为深 远 的意义 。 党 的 十八 大报 告 中指 出 ,必须 坚持 促进 社会 和谐 。 社 会 和谐 是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的本 质 属性 ,要 正确 处理 改革 发展 和稳 定关 系 ,团结一 切 可 以团结 的力 量 ,最 大 限度 增加 和谐 因素 ,增强 社会 创造 活 力 ,确保 人 民安 居 乐业 、社 会 安定 有序 、国家 长治 久安 。和谐社 会应 当是 追求 民主法 治 、公平 正义 、诚 信 友爱 、充 满 活力 、安 定 有 序 、人与 自然 和谐 相处 的社 会 。实 现社 会 和谐 ,关 键 在 于解决 纠纷 ,化解 矛 盾 。实践 证 明 ,轻 微 案件 的刑 事 和解 具 有传 统刑 事制 裁方 式 所不 具有 的优 点 和功 能 ,是
江苏省《关于轻微刑事案件和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江苏省《关于轻微刑事案件和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一、总则(戴律师,转载)第一条为了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更好地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兼顾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提高司法效率,促进社会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法律和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刑事诉讼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轻微刑事案件和解,是指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的本规定确定范围内的刑事案件,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或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以下简称“办案机关”)、其他组织或个人调解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认罪、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形式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协议,经办案机关审查认可后,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从宽处罚或免予处罚的案件处理方式。
第三条刑事和解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自愿原则。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双方应当自愿参加刑事和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悔过和赔偿以及被害人的谅解均出于真实意愿。
(二)协商一致原则。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在充分交流、协商的基础上,对赔偿、是否同意司法机关从宽或免予刑事处罚等关键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三)合法适度原则。
和解协议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社会公序良俗,不得侵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应考虑社会公众对和解结果的接受能力,避免给社会公众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办案机关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双方达成和解的基础上,应综合考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认罪悔罪态度、主观恶性等因素,依法对其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或者决定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防止片面地以赔代罚。
(四)依法办案与化解矛盾相统一原则。
刑事和解工作应当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法进行,切实弥补被害人因他人犯罪行为而遭受的损失,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努力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
第四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应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推进刑事和解工作。
刑事调解与刑事和解范文

刑事调解与刑事和解范文咱今儿个来唠唠刑事调解和刑事和解这俩事儿。
一、刑事调解是啥玩意儿呢?想象一下,在刑事案件的某个角落,有个类似和事佬的角色在努力工作,这就是刑事调解啦。
比如说,张三和李四因为一点小事儿打起来了,张三把李四打伤了,这事儿闹到了司法机关。
这时候呢,司法机关就可能会找个合适的人,或者自己来当这个调解人。
调解人就会把张三和李四叫到一块儿,开始讲道理。
他会说:“张三啊,你看你把李四打得不轻,这可不对啊。
李四呢,也别太气了,大家都有冲动的时候。
”然后就开始谈赔偿的事儿,可能会根据李四受伤的程度,算出一个合理的赔偿金额。
比如说医药费、误工费啥的。
要是张三愿意掏这个钱,李四也愿意接受,并且双方都表示对这件事情不再追究了,这就达成了刑事调解。
这种调解啊,就像是给案件开了个小岔路,让大家有机会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它的好处可不少呢。
对于受害者李四来说,能及时拿到赔偿,身体上的伤痛能得到一些弥补,心里也舒坦点。
对于张三呢,要是调解成功了,可能在量刑的时候就会从轻处理。
这就好比你犯了错,但是及时认错并且弥补了,那当然要比死不认错的惩罚轻一些啦。
二、刑事和解又是咋回事呢?刑事和解啊,和刑事调解有点像,但又不完全一样。
这就好比是刑事调解的升级版。
还是张三和李四的事儿,刑事和解就是张三和李四自己主动地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可能张三心里觉得特别愧疚,主动找到李四说:“李四啊,我错了,我不该打你,你看咱们怎么解决这个事儿好呢?”李四也想大事化小,就说:“行吧,你给我赔偿点损失,咱们就当这事儿没发生过。
”然后他们俩就自己商量赔偿的事儿,商量好了之后呢,再把这个结果告诉司法机关。
刑事和解更强调双方当事人的自主性。
他们就像是自己在写故事的结局一样,自己主导整个和解的过程。
而且啊,刑事和解的范围可能会更广一些。
除了像张三李四这种伤害案件,在一些盗窃案件之类的也可能适用。
比如说王五偷了赵六的东西,王五后来后悔了,把东西还回去,还主动和赵六商量赔偿和谅解的事儿,这也可能达成刑事和解。
轻微刑事案件多久必须结案

轻微刑事案件多久必须结案轻微刑事案件的结案时间没有确定的期限,但⼀般在⼈民法院受理后⼆个⽉内宣判,⾄迟不得超过三个⽉。
关于轻微刑事案件多久必须结案的问题,下⾯店铺⼩编为您详细解答。
⼀、轻微刑事案件多久必须结案1、轻微刑事案件的结案时间没有确定的期限,但⼀般在⼈民法院受理后⼆个⽉内宣判,⾄迟不得超过三个⽉。
2、法律依据:《中华⼈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百零⼋条⼈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个⽉以内宣判,⾄迟不得超过三个⽉。
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百五⼗⼋条规定情形之⼀的,经上⼀级⼈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民法院批准。
⼈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民法院收到案件之⽇起计算审理期限。
⼈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民法院后,⼈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轻微刑事案件的特征有哪些1、侵害范围较窄。
2、社会危害性较⼩。
轻微刑事案件⼀般社会危害性不⼤,在刑罚规定的法定刑⼀般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3、侵犯⽬的较为单⼀。
主要以侵犯财产权、⼈⾝权为主。
在轻微刑事案件中,以故意伤害案(轻伤)、重婚案、遗弃案、侵犯通讯⾃由案、⾮法侵⼊他⼊住宅案、过失致⼈重伤案、⾮法拘禁案、诬陷案、⾮法搜查案、损坏财物案居多,这些⼤多数是侵犯财产类和⼈⾝权益类。
4、⼀般具有和解可能。
由于轻微刑事案件⼤多发⽣在亲属、邻⾥和熟⼈之间,犯罪成因多有⼀定的偶然性,双⽅之间多有和解的愿望,不想结下⼦孙仇,⼤多数案件通过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形式就可以处理。
综上所述,刑事案件从严重程度看,有严重刑事犯罪和轻微刑事犯罪之分,轻微刑事犯罪,是那些犯罪情节⼗分轻微、社会危害性⼩、法定刑期在三年以下的,这种犯罪通常是⾃诉案件。
像遗弃罪、重婚罪、侵犯知识产权罪等,都是属于轻微案件。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按钮咨询,或者到店铺咨询专业律师。
对轻伤害案件刑事和解的思考——以新刑诉的实施为背景

之后 美 国 、 英 国、 日本 等 国家 纷 纷 开 始 探 索 这 种 制 度 。刑事 和解 制度 是指加 害人 与被 害人 在调解 人居 间调 解下 , 通过 交谈 达成赔 偿 协议 , 司法 机关根 据具
体情况作出有利于加害人决定 的一种刑事制度 。其
产生 的背 景是 以被 害人 为导 向 的刑 事保 护政策 思潮 的勃 兴 , 其 强调 对被 害人 利益 的维护 , 同时通过 赔偿
一
地 将此 类 案件都 走 司 法程 序 不 太 现 实 , 况且 走 司果 , 因此轻 伤 害案
件 和解 在 我 国有存 在 的 土壤 与 空 间 , 具 体体 现 在 以
轻伤 害 案件 和解 的必 要性 与合 理性 下 几方 面 :
( 一) 可 以充分保 障被 害人 的合 法权 益
当前 我 国社 会 处 于矛 盾 凸显 期 , 因各种 民 间纠 纷引起 的打架斗 殴案 件呈 现 高 发事 态 , “ 一刀切” 式
径当中, 使 得轻 伤害 案 件 处 理 方 式 有 了更 为 丰 富 的 选择 , 但 同时也 提高 了此 类 案 件 的 复 杂程 度 与 办 案
难度。
维护 被害 人 的利 益 。通 过 和 解 , 被 害人 与 加 害 人 可 以通 过协 商 的方 式 就 民事 赔 偿 部 分达 成 和 解协 议 ,
2 0 1 3年 第 3期 安机关 办理伤 害案 件规定 》 第 8条 规定 : “ 被 害人 有 证 据证 明的故 意伤 害 ( 轻伤 ) 案件 , 办案 人 员应 当告 知被 害人可 以直 接 向人 民法 院起诉 。如果 被 害人要 求公安 机关 处 理 的 , 公 安 机 关 应 当受 理 ” ; 《 刑 事 诉 讼法 》 规定 , “ 人 民检 察 院没 有 提 起 公 诉 , 被 害 人 有
湖南检察机关试行轻微刑事案和解守则.doc

湖南检察机关试行轻微刑事案和解制度-今后,轻伤害案件如双方和解,不批捕、不起诉或从轻量刑轻微刑事案可“私下和解”ﻭ本报11月21日讯今后,一些因邻里纠纷、同事矛盾、亲属争执等引发的轻伤害案件,双方和解成功的话,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将作出撤案或不起诉决定。
今天下午,省人民检察院就《湖南省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办理刑事案件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向媒体进行了说明。
ﻪ据省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透露,出台此规定,主要是为维护社会稳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高诉讼效率,相关内容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规定和有关刑事政策,结合我省检察工作实际制定的。
ﻭ□关键词刑事和解ﻭ解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得到被害人的谅解,被害人要求或者同意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理而达成的协议。
实现刑事和解的,检察机关可以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批准逮捕,或者不起诉,或者起诉后建议人民法院从轻、减轻判处。
ﻪﻭ□案例案例一ﻪ事件:宁乡县犯罪嫌疑人陈玉梅因在母亲的赡养等问题上与被害人陈政秋一直存在矛盾。
一天,陈政秋驾驶打米机行驶在陈玉梅家前的公路上,两人发生口角并导致纠纷,陈玉梅便将锄头掷向陈政秋,打中其左脸,经法医诊断为轻伤。
警方将犯罪嫌疑人陈玉梅刑事拘留,并移送检察机关。
ﻪﻭ后来,两家在村组及家族兄弟成员的参与下,达成调解协议,内容包括担负陈政秋的医药费、误工费等;同时,公诉人在提讯犯罪嫌疑人陈玉梅时,其认罪态度较好,并反省了自己的过失。
后公诉机关在听取被害人陈政秋的意见时,陈表示手足情深,陈玉梅也是一时激动,没有必要这么件事就让他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
ﻭ新处理:根据《规定》,检察机关决定对陈玉梅免除刑事起诉,取保候审。
在听取村组干部的意见后,宁乡县人民检察院决定解除对陈玉梅的各种措施。
刑事案件能和解吗

一、刑事案件能和解吗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些特定的刑事案件是可以进行和解的,和解是指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进行赔偿、赔礼道歉后,取得被害人的谅解,争取宽大处理的情形。
刑事案件取得对方谅解后,能不能撤销案件,要依据具体的案情而定:1、刑事案件进行和解的,双方签订和解协议书的,如果犯罪情节比较轻微的,检察机关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2、刑事案件和解后,双方签订和解协议书,但犯罪情节比较重的,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是不能撤销的,但可以对犯罪分子减轻、从轻处罚。
3、如果是自诉案件的,双方经法院解调达成和解协议后,自诉人是可以撤销起诉的。
刑事案件能和解吗二、刑事拘留的时间有多长刑事拘留的时间为14到37天。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1至4天。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检察院在7日内作出批捕或不批准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三、刑事案件的基本流程刑事案件的基本流程是公安机关受案、立案、侦查、公诉、审判。
首先,公安机关应受理刑事案件,当有刑事案件报案,公安机关应当在24小时内立案,然后组织警员对案件进行侦查。
其次,案件侦查阶段就是公安机关收集证据阶段。
在案件侦查期,公安机关会对嫌疑人进行审讯、会勘验事发现场、会收集证据。
证据收集完整后就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由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进行审判。
最后,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三条规定,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基本职权,是依照法律对刑事案件立案、侦查、预审;决定、执行强制措施;对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已经追究的撤销案件;对侦查终结应当起诉的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对不够刑事处罚的犯罪嫌疑人需要行政处理的,依法予以处理或者移送有关部门;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代为执行刑罚;执行拘役、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
轻伤刑事案件谅解书范文

轻伤刑事案件谅解书范文尊敬的法院:我是××(被害人/被告),在经历了一起轻伤刑事案件后,我们双方在经过友好协商和理性思考后,决定以和解的方式解决此事,达成了以下谅解书:一、案件背景事发日期:××年××月××日案件编号:×××××案发地点:×××××被告人信息: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被害人信息: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二、案件调解经过双方代表以及相关部门的多次调解和协商,我们在尊重法律、以和解为目的的原则下达成了以下调解协议,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1. 赔偿事宜(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填写,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费、损失赔偿等)2. 忏悔和道歉被告人××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表示深刻忏悔和内疚,对被害人××表示真诚的道歉,并承诺将从此改过自新,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
3. 双方和解在达成本谅解书后,双方约定不再追究此案件的责任,不再进行任何形式的纠纷和维权行为,以实现真正的和解。
4. 法律效力本谅解书经双方签字并经法院确认后即视为生效,双方均应履行本谅解书的约定。
任何一方如有违反,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 其他约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填写其他约定,如监督和保证等)三、谅解书撤销我们承诺,一旦本谅解书生效,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或方式撤销本谅解书,否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附则1. 本谅解书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2. 对于本谅解书未尽事宜,双方可依法继续协商解决,并按照协商结果进行补充;3. 本谅解书使用中文书写,并经双方确认后签字生效;4. 如双方无其他异议,请法院确认并备案。
被害人:(签字)被告人:(签字)日期:××年××月××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微刑事案件的和解 轻微刑事案件大多属于刑事附带民事的公诉案件或自诉案件。 一、法律依据 1.自诉程序中调解的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17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和撤回起诉......。"所以轻伤案件自诉时,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处理的法律规定是很明确的。 2.公诉程序中调解的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对于罪行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予刑罚的被不起诉人,检察机关有权依照法律规定以非刑罚方法予以处置。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9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对被不起诉人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二、司法机关的应对措施 1.公安机关立案适用"不主动干预原则" "为避免案件进入公诉程序后出现被害人不愿意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情况,公安机关在作出立案决定前负有告知义务,应明确告知被害人有行使自诉权的权利,以及启动公诉程序后被害人不能随意要求和解的后果。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可要求被害人明白表示是否需要国家专门机关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还是仅仅要求获取人身损害赔偿,并对被害人的本意制作笔录附案。" 对于被害人只提出赔偿请求或者根本没有意愿要通过公权力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引导被害人选择调解方式结案,对于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适用"不主动干预原则"不作刑事案件立案。 2.检察机关提起公诉适用"起诉便宜主义原则"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第140条和第142条也规定了起诉便宜主义原则,将不起诉分为绝对不起诉(法定不起诉)、相对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证据不足不起诉(存疑不起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1款的规定,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检察院院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即是法定不起诉的一种。 《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2款规定,对于罪行轻微的刑事案件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即是酌定不起诉。 根据最高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2款第1项和两高三部一委《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条的规定,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案件属于轻微刑事案件。 3.法院审判时适用"慎用刑罚原则"
刑事处罚是各种处罚措施中最为严厉的一种,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屏障。对于刑罚一定要慎用,慎用的刑罚才能保持对犯罪的最大威慑。慎用刑罚已经成为各国刑事立法的指针。因此,法院在审理轻伤案件时要适用"慎用刑罚原则",对于在判决前达成调解协议的轻伤案件,被害人明确要求不追究加害人刑事责任的,对加害人可以作出免于刑事处罚处理或建议检察机关撤回起讼。 三、轻伤案件调解的司法实践操作 1.公安机关受理、立案阶段。 公安机关受理控告到立案前,当事人希望通过调解或和解解决纠纷的,公安机关可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经调解达成调解协议,被害人明确要求不追究加害人刑事责任的,公安机关可以同意被害人要求作出不予立案的决定。对于已立案但尚未进入检察机关审查批捕程序,当事人希望通过调解或和解解决纠纷的,公安机关可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经调解达成调解协议,被害人不要求追究加害人刑事责任的,公安机关可以同意被害人要求作出撤销案件决定。 2.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 在审查起诉阶段当事人希望通过调解或和解解决纠纷的,检察机关可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经调解达成调解协议,被害人不要求追究加害人刑事责任的,根据案情和犯罪嫌疑人的悔罪情形,检察院可以作不起诉处理,或建议公安机关作撤案处理。 3.法院审判阶段。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轻伤案件,人民法院在受理后宣判前,双方当事人有意愿调解或和解的,人民法院可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经调解达成调解协议,被害人不要求追究加害人刑事责任的,法院可以作免于刑事处罚处理或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77条的规定建议检察院撤回起诉,检察院可以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51条的规定撤回起诉。检察机关撤回起诉后可以作不起诉处理或建议公安机关作撤案处理。 四、轻伤案件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和法律处置 (一)、轻伤案件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性质 轻伤案件调解协议包括两个主要内容: 一是加害人承认罪行、悔罪致歉,赔偿损失; 二是被害人谅解加害人并明确表示不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这一调解协议的法律性质,我们认为它具有刑事契约和民事契约的双重属性。 轻伤案件调解协议一方面具有刑事契约的属性,以刑事责任的归属为标的;同时,它也具有民事契约的属性,以经济赔偿为主要内容,并且是一种特殊的民事契约,通过契约形式使侵权责任转化为一种契约责任。 (二)轻伤案件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处置 1.加害人反悔时的法律处置 加害人反悔不履行赔偿协议的,被害人可以依据人民调解协议刑事契约的性质选择自诉来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并附带民事诉讼,要求加害人承担民事赔偿
轻微刑事案件的和解 轻微刑事案件大多属于刑事附带民事的公诉案件或自诉案件。 一、法律依据 1.自诉程序中调解的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17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和撤回起诉......。"所以轻伤案件自诉时,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处理的法律规定是很明确的。 2.公诉程序中调解的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对于罪行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予刑罚的被不起诉人,检察机关有权依照法律规定以非刑罚方法予以处置。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9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对被不起诉人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二、司法机关的应对措施 1.公安机关立案适用"不主动干预原则" "为避免案件进入公诉程序后出现被害人不愿意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情况,公安机关在作出立案决定前负有告知义务,应明确告知被害人有行使自诉权的权利,以及启动公诉程序后被害人不能随意要求和解的后果。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可要求被害人明白表示是否需要国家专门机关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还是仅仅要求获取人身损害赔偿,并对被害人的本意制作笔录附案。" 对于被害人只提出赔偿请求或者根本没有意愿要通过公权力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引导被害人选择调解方式结案,对于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适用"不主动干预原则"不作刑事案件立案。 2.检察机关提起公诉适用"起诉便宜主义原则"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第140条和第142条也规定了起诉便宜主义原则,将不起诉分为绝对不起诉(法定不起诉)、相对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证据不足不起诉(存疑不起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1款的规定,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检察院院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即是法定不起诉的一种。 《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2款规定,对于罪行轻微的刑事案件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即是酌定不起诉。 根据最高法院《关于执一委《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条的规定,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案件属于轻微刑事案件。 3.法院审判时适用"慎用刑罚原则"
责任,也可以依据人民调解协议民事契约的性质就经济赔偿问题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加害人履行赔偿协议,从而在刑事司法与民事司法双重救济的保障下实现其实体权利。 2.被害人反悔时的法律处置 (1)调解协议签定到履行之前被害人反悔的 如果被害人只对经济赔偿反悔,如提出经济赔偿过低等,而对刑事部分不反悔即仍然同意不追究刑事法律责任的,被害人可以就调解协议民事赔偿部分提起诉讼,法院审理时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及其他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只审理调解协议民事赔偿部分,审查有无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法定的可变更或者撤销的事由,如果没有这些情形,调解协议中民事赔偿部分的效力就应当得到维护。 如果被害人对刑事部分反悔,即要求追究加害人刑事责任的或对调解协议全部反悔的,刑事诉讼程序恢复。 (2)调解协议履行后被害人反悔的 调解协议履行后被害人对经济赔偿反悔,如提出经济赔偿过低等,而对刑事部分不反悔即仍然同意不追究刑事法律责任的,可以就调解协议民事赔偿部分提起诉讼,在法定的诉讼期间,法院审理时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及其他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审查调解协议有无法定的可变更或者撤销的事由,如果没有这些情形,就产生履行的效力。 被害人获得赔偿后反悔,又要求追究加害人刑事责任的,或对调解协议全部反悔的,在法定的诉讼期间,被害人只有通过自诉程序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可以把加害人履行赔偿责任作为定罪量刑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对加害人减轻或免于刑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