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人员如何规避法律风险
国企财务人员法律风险防范

国企财务人员法律风险防范随着国企的发展,其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责任也在逐渐增大。
因此,国企财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法律风险防范,以避免因不当行为而遭受法律惩罚。
以下是国企财务人员在法律风险防范方面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在会计核算方面的法律风险防范财务人员在会计核算方面需要遵循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的相关法律规定,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确定企业的账务性质在处理账务时,应准确判断企业的账务性质。
如果是投资收益,应按照权益法核算;如果是出租收益,应按照金融租赁的规定核算;如果是货物或者服务的销售,则应按照销售收入确认规定进行核算。
2.准确计算成本和费用在计算成本和费用时,应合理确认和计提折旧、坏账准备等。
同时,在进行准确计算成本和费用当中,需要注意最低税额的规定,并且需要将税费等因素考虑在内,保证企业的税负不过度承担。
3.准确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在反映企业经济状况时,应主要参照财务报表的内部关系和财务数据的实际情况。
同时,也要注意不得捏造、虚构财务数据,否则将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财务人员在内部控制方面需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操作控制规定,确保其行为合法合规。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操作规范国企财务人员应该完善各类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严谨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安全保密制度,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更加严密化。
同时,出具各类操作规范,让财务人员能够熟悉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增强操作方法的合法性及操作时的充分性。
2. 指定操作人员和审核人国企财务人员应该指定专人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记录,同时需要设立专人对财务数据进行审核和内部监控,及时发现与处理涉及纪检执纪方面的问题。
3. 统一监管和操作规范性国企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操作时应该要遵循统一的操作规范和监管程序,保证国企财务人员进行合法、规范的操作,并及时发现涉及经济犯罪或者经济争议的问题。
国企财务人员在经济合同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财务人员如何规避法律风险分析

财务人员如何规避法律风险分析
———————————————————————————————— 作者:
———————————————————————————————— 日期:
ﻩ
1、财务人员应对法律风险的策略
企业一旦发生经济犯罪,财务人员往往会受到波及,他们或不知情或被动参与或主动参与,此时能够界定罪与非罪的只有用证据来说话。因为自己工作的关系,有机会协助公安、检察院办案人员查处违法犯罪案件,加之曾具有5年的财会工作经历、3年的金融监管以及近1年的内部审计和纪检经历,使自己深感部分受到牵连的财务人员的无奈和无辜,工作之余总结了财务人员如何应对法律风险的十五大策略,希望能对财务人员有所启示。ﻫﻫ这里,本文所讲财务人员的法律风险,主要是指财务人员因被迫或无意而产生犯罪的风险,即被关进监狱的风险,常见的犯罪有:职务侵占罪、贪污罪、受贿罪、行贿罪、挪用资金罪、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偷税罪等,下面通过发生在财务人员身边的真实案例来阐述,财务人员如何应对这些风险。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出纳并没有侵占或贪污这笔款项,但却实实在在地为自身带来了风险,本质上是由于其自身经验不足造成的。这是因为财务部门作为一个资金的流出方,它要对资金进行一个监管和控制,如果资金在一个部门流出又流入,本身就是缺乏监管的,财务人员要主动避开这个嫌疑,要意识到这点就好了。ﻫ但这种情况又是作为财务人员会经常碰到的,我们该怎样处理?笔者建议,出纳应当避免直接给总经理现金,而可通过银行将此类报销款打入总经理的银行卡中(如工资卡),并保留一份银行打款回单的复印件,这样就可万无一失,不会产生说不清的问题。ﻫﻫ三、用途最关键罪非分水岭
浅谈如何规避财务人员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浅谈如何规避财务人员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浅谈如何规避财务人员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摘要:法律是规制和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保障,科学有效地评价和规避各种法律风险已经成为企业财务人员日常工作的重要方面之一。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企业法律风险的基本内容,然后重点论述了企业财务人员法律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就如何进一步规避企业财务人员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提出了几点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法律风险对策建议财务人员一、引言一般我们所说的法律风险,主要是指在法律实施过程中,由于行为人做出的具体法律行为不规范导致的,与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相违背的法律不利后果发生的可能性。
从其基本定义上可以看出,法律风险涉及企业得的方方面面,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的整个过程。
从企业法律风险的形成原因上来看,其主要可以分为违法风险和不确定性法律风险。
其中,违法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各个层级人员的主观因素导致的各种违法问题,可以是指过失行为,也可以是由于故意为之;不确定性法律风险是指由于法律本身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在选择法律方案时缺乏足够的确定性,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法律问题。
企业要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有效地实现既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就必须要遵纪守法,同时也要能够科学地分析和评估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所面临的各类法律风险,并做出有针对性的规避和应对措施,也就是法律风险管理。
由于财务工作者属于企业核心人员的范畴,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践行者和管理者,如何有效地规避财务人员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对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当前企业发展必须要着力解决的瓶颈之一。
二、企业财务人员法律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1)财务人员主观故意导致的法律风险结合近几年所出现的各种财务人员法律风险来看,主观故意为之所造成的法律风险呈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了一定的普遍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由于企业财务人员主观故意所导致法律风险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犯罪,必须引起企业各级人员的高度重视。
国企财务人员法律风险防范

国企财务人员法律风险防范
在国企财务管理工作中,法律风险防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国企财务人员应该积
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防范法律风险,保证企业财务活动合法、规范、稳定。
以下是国企财务人员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合法经营
国企财务人员要了解并遵守《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等法律法规,保证
企业合法经营。
同时要加强财务监管,保证企业资金安全,避免出现财务风险。
例如,财
务人员要对资金的进出、交易流程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避免滥用职权、侵占资金等行为。
此外,财务人员还要合法地组织和参与财务和税务审计工作,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透明。
二、税务合规
财务人员要遵循相关税务法规,开展纳税工作。
在纳税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税务机关
规定的纳税申报、缴纳期限等规定,按照实际情况申报纳税,避免进行虚假申报、逃税等
行为。
此外,财务人员还要加强对税法的学习,及时了解税法新规和政策,避免因为对税
法政策不熟悉而出现税务风险。
三、合规运作
在企业日常财务运作中,财务人员要确保运作合规,避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例如,
财务人员要合法开具和收取发票,避免伪造、作废发票等行为。
同时,财务人员还要严格
控制企业成本,避免因违反相关规定而产生法律风险。
四、保证信息安全
在管理企业财务信息时,财务人员要确保信息安全,防范网络攻击、信息泄露等风险。
财务人员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监管,建立完善的安全控制措施,并定期对企业信息系统进
行安全评估。
国企财务人员法律风险防范

国企财务人员法律风险防范国企财务人员作为企业中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公司财务管理和风险防范的重要责任。
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时刻注意法律风险,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本文将从国企财务人员的法律风险识别、风险防范策略和应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法律风险识别1.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国企财务人员首先需要了解相关的财务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对法律法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还要了解国企内部的相关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限范围,避免在执行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2. 风险预警国企财务人员需要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风险预警和识别,及时发现潜在的法律风险。
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对企业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对相关财务行为进行监控,防范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等。
3. 定期风险评估国企财务人员还需要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工作,查找与企业相关的法律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估,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法律风险情况,为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提供依据。
二、风险防范策略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国企财务人员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财务管理的流程和规范,规范相关财务操作。
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分工和责任,明确资金的保管和使用规定,有效防范财务管理的风险。
2. 提高责任意识国企财务人员需要提高责任意识,坚守诚实守信的原则,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职责,杜绝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防范法律风险。
3. 加强合同管理国企财务人员需要加强合同管理,确保企业签订的合同合法合规。
对于重大合同,需要及时进行法律风险评估,保证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对于合同的履行情况,需要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合同的执行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财务主管如何应对企业的法律风险

财务主管如何应对企业的法律风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其中之一就是法律风险。
财务主管作为企业中关键的决策者之一,其职责之一就是要应对和管理企业的法律风险。
在处理和规避法律风险时,财务主管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需要与企业的法务部门密切合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财务主管应对企业法律风险的方法和策略。
I. 加强合规意识和知识财务主管作为企业中的负责人之一,首先应该具备合规意识。
他们需要了解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与财务相关的各项规定,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此外,财务主管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知识水平,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便在处理财务事务时能够更好地遵守法律要求。
II.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保护自身利益、规避潜在法律风险的重要手段。
作为财务主管,他们应与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合作,建立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确保财务相关活动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例如,财务主管可以设计并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流程,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及时性,避免造假行为的发生。
III. 合理规划企业税务筹划税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重要法律风险之一,而税务筹划是财务主管应对税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财务主管可以与企业的税务专员合作,根据国家的税收政策和法律规定,合理规划企业的税务事务,降低企业的税务负担,同时确保合规缴税。
例如,他们可以合理选择税务优惠政策,避免违反相关税法条款,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IV. 管理合同风险合同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合同也是企业面临的重要法律风险之一。
财务主管需要与企业的法务部门合作,对与财务相关的合同进行审查和管理,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防范合同纠纷的发生。
此外,他们还应定期审查和更新合同条款,确保企业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V. 及时了解和应对法律风险法律风险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因此财务主管需要及时了解和应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风险。
他们可以通过关注政府部门的公告和发布的法律法规,以及定期与企业的法务部门沟通,及时了解和应对新的法律风险。
国企财务人员法律风险防范

国企财务人员法律风险防范国企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合规经营。
随着经济法规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财务人员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也需要不断加强。
本文将从国企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出发,探讨其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1. 税务风险在税务方面,国企财务人员可能面临的税务风险主要包括逃税、偷税、骗税等行为,以及税收违法、税务违法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税收调查,对企业和个人进行罚款、责任追究等处理。
2. 财务造假风险财务造假行为可能会引发企业财务危机,对企业造成严重损失。
国企财务人员如果参与或者默许财务造假行为,将会受到刑事、民事甚至行政责任的追究。
3. 内部控制风险国企财务人员在内部控制上可能存在瑕疵,如财务管理、风险管控、内部审计等方面的问题,会给企业带来内部管理混乱、损失增加等方面的法律风险。
4. 财务违规风险包括资金占用、挪用、私分利润等违规行为,公司财务人员如果参与将会受到法律责任的惩处。
5. 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一些国企财务人员可能对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较弱,容易陷入法律风险之中,因此需要加强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培训和教育。
1. 强化法律意识国企财务人员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严格遵循国家税收政策和会计准则,遵纪守法、诚信经营。
2. 加强内部管理国企财务人员应加强内部管理,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程序,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流程和审批制度,严禁私分利润、挪用资金等违规行为。
3. 严格财务报告国企财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求,不得篡改财务资料,不得虚构交易,不得隐瞒重要事实,做到实事求是,不作虚假记录。
4. 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国企财务人员应当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及时发现潜在的法律风险,对可能的风险做出预警和处理,防患于未然。
5. 监督检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财务工作进行自查和自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财务管理的合规性。
国企财务人员法律风险防范

国企财务人员法律风险防范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国企财务人员的工作越来越关键,也越来越复杂。
因此,国企财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防范法律风险。
以下是国企财务人员需要注意的几点法律风险防范。
一、遵守财务法律法规国企财务人员必须遵守财务法律法规,例如《公司法》、《会计法》、《证券法》、《税法》等。
在办理公司财务业务时,需要遵守以上法规,并根据业务实际情况进行操作,严格遵守法规,不得违背法律规定。
二、合规财务管理国企财务人员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根据国内外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定文件并严格执行,避免因与政策不符导致的法律纠纷。
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做好记录、审计、账务等工作,严格遵守财务制度。
三、遵守税收法规国企财务人员需要遵守税收法规,及时缴纳税款,不得逃税或者偷税漏税。
在税收管理过程中,需要做好申报和汇算清缴工作,确保税务事项的准确和及时完成。
四、防范反腐倡廉国企财务人员也需要防范反腐倡廉,不仅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且应遵循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贪污腐败行为。
五、加强信息安全国企财务人员还需要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公司的财务隐私,以避免公司财务信息泄漏所带来的风险。
因此,需要加强安全意识,提高信息安全技能,使用加密通讯技术,保护账户安全和电子文件安全等。
国企财务人员需要规范合同管理,确保合同的正当合法和合同权利的充分保护。
在签订合同时,需要审查合同内容,核实合同条款,并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遵守合同中的付款期限和支付条款等。
总之,国企财务人员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风险意识,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防范法律风险的发生。
这样才能确保国企的财务管理规范化、合法化、科学化。
国企财务人员法律风险防范

国企财务人员法律风险防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财务人员的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国企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大量的财务数据和资金,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责任。
但是在工作中,难免会面临各种法律风险,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法律纠纷中。
国企财务人员需要加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做好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应对措施的准备,确保自己在工作中不出现法律问题。
一、合规意识国企财务人员在工作中首先要具备合规意识,即要切实履行职责,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在财务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不得出现财务造假、账外资金往来等违规行为。
要加强对税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确保自己在工作中遵纪守法,不会因为对法律法规的不了解而犯错。
二、风险防范意识国企财务人员在工作中要具备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大量的资金和财务数据,一旦处理不当就容易产生风险。
比如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税务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等,财务人员要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风险,确保企业的财务安全和稳定运转。
三、规范操作国企财务人员在工作中要规范操作,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和流程进行财务管理。
不得擅自私吞资金、挪用企业资金等违法行为,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操作,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在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要做到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进行核算,不得存在资产减值不足、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不足等问题。
只有规范操作,才能避免因操作不当而产生的法律风险。
四、自我保护国企财务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好自我保护,避免陷入法律风险。
可以通过购买相关的职业责任保险,以便在遇到纠纷时能有一定的法律保障。
在签订合同、开展商务谈判等活动时,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还可以通过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对法律风险的认识水平,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五、法律意识国企财务人员在工作中要具备法律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法律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财务人员法律风险及防范

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了解国家税收政策、企业会计准则、公司章程等重要法律法规,以避免不知不觉地违规。
2.制定合规的公司财务制度
利用公司成立时制定的章程、内部管理规定等,制定合规的公司财务制度以规范公司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如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求助审计机构为公司提供准确的财务报表等。
三、结论
在现代企业中,财务人员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合规的财务管理制度、合理的财务管理流程和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是企业保护财务人员权益的必要保障,同时也是企业合法合规运营的重要保证。财务人员要准确把握公司的财务风险,积极应对各种可能的法律风险,才能保证公司稳健发展。
财务人员法律风险及防范
财务人员作为公司管理者之一,肩负着管理资金、财务记录、税务等方面的任务。但是,在日常工作中,财务人员面对着各种法律风险,在不经意间可能会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给公司和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本文将从财务人员可能面对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详细探讨。
一、财务人员可能面对的法律风险
3.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建立以风险防控为基础的公司内部管理体系,财务人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并防范各种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4.加强员工培训
对公司内部的财务人员加强法律意识培训,使其深刻了解财务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非法行为,以预防风险的发生。
1.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是财务人员日常工作中遇见的最大风险之一。在税务方面,可能会违反公司所在国或地区的税收政策,主要表现为偷税、逃税、拖欠税款等。
2.公司财务风险
公司财务风险是指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公司利益受损风险。财务人员可能泄公司核心财务信息、管理不当导致公司利润下降、财务记录不准确等。
国企财务人员法律风险防范

国企财务人员法律风险防范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为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财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了解和应对相关的法律风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国企财务人员需要关注和防范的法律风险。
一、违法违规风险国企财务人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内部规定,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要遵守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定的财务报告和会计核算要求,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准确。
要遵守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及时、足额缴纳税款。
还要遵守公司法和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公司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二、内部控制风险国企财务人员需要关注和防范的另一个法律风险是内部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正常运营、保护企业利益的重要手段,也是财务人员履行职责的基础。
国企财务人员应该参与和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
也要遵守企业的内部规定,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防止发生内部舞弊和财务丑闻。
三、合同风险国企财务人员在与其他单位和个人进行经济合作和交易时,要注意合同风险的防范。
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合同条款,确保合同的合法合规。
要对合同的履行进行监督和管理,防止对方违约或者自身违约的风险。
国企财务人员还要防范合同纠纷的风险,尽力减少和化解合同纠纷,维护国企的合法权益。
四、知识产权风险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国企财务人员需要关注和防范的还有知识产权风险。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
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防止他人的侵权行为,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和商誉。
在与其他单位和个人进行合作时,也要注意合同中有关知识产权的条款,确保企业的知识产权不受侵害。
五、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风险国企财务人员需要关注和防范的法律风险是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风险。
国家对于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国企财务人员应该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违法违规的行为。
财务人员如何规避法律风险

1、财务人员应对法律风险的策略企业一旦发生经济犯罪,财务人员往往会受到波及,他们或不知情或被动参与或主动参与,此时能够界定罪与非罪的只有用证据来说话。
因为自己工作的关系,有机会协助公安、检察院办案人员查处违法犯罪案件,加之曾具有5年的财会工作经历、3年的金融监管以及近1年的内部审计和纪检经历,使自己深感部分受到牵连的财务人员的无奈和无辜,工作之余总结了财务人员如何应对法律风险的十五大策略,希望能对财务人员有所启示。
这里,本文所讲财务人员的法律风险,主要是指财务人员因被迫或无意而产生犯罪的风险,即被关进监狱的风险,常见的犯罪有:职务侵占罪、贪污罪、受贿罪、行贿罪、挪用资金罪、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偷税罪等,下面通过发生在财务人员身边的真实案例来阐述,财务人员如何应对这些风险。
一、单位小金库处理有学问单位的小金库,很多单位都有,所以许多人都见识过,甚至有的人还保管过,但从我们查办的案件来看,许多人实际上并不知道如何处理才能有效规避自己的风险和责任,只是片面的认为领导让咋办就咋办。
我这十年的工作经验,查处过约十几个小金库,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见到过水平很高的人,也见到过无知无畏的人,因而正反面的例子都不少,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处理的技巧,可以有效规避财务人员的风险。
一是存折存放问题。
请牢记,一定不能将存放小金库的存折放在家里,而应放在单位。
放在单位和放在家里有本质的区别,为什么?因为这不是你的钱,而仅是以你的名字开户而已,如果放到家里,就彻底说不清了。
有一些财务人员是有这个意识的,知道不能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放在家里,而一定要放在单位自已的抽屉或铁皮柜中藏起来,这也正是审计财务室时能发现小金库的原因之一。
二是记账一定要清楚。
有人可能会说了,这小金库本来就不是什么正规的事,找个本子记一下收入和支出不就行了,其实这是不对的。
一方面,你这个本子可能类似于日记本,上边全是你写字的地方,没有明确标出别人签字的位置;二是你可能在当时记得就不是太详细,时间一长,你本人也说不清了----这就更麻烦了。
国企财务人员法律风险防范

国企财务人员法律风险防范随着国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在国企财务工作中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法律风险。
作为国企财务人员,要时刻保持警惕,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做到守法合规、严谨规范,确保国企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
下面我们将针对国企财务人员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广大财务人员有所帮助。
一、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在国企财务工作中,要时刻保持对有关财务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了解。
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公司法》、《国企改革法》、《会计法》等,确保能够在财务工作中做到守法合规。
财务人员要了解相关税收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在税收申报和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不违反法律法规,避免因疏忽大意而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要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避免因为对企业法律风险缺乏了解而给企业带来损失。
二、加强内部控制在国企财务工作中,加强内部控制是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手段。
财务人员要健全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公司财务管理流程,防止内部操作不当导致的法律风险。
要保障公司资产安全和完整性,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杜绝违规操作,规范资金使用和监管,确保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风险,确保公司财务活动合法、规范和安全。
三、加强合同管理在国企财务工作中,合同管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合同的签订和执行对公司财务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财务人员要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在签订合同之前,要仔细审核合同条款,防止签订违法合同或者陷入不利的合同条款之中。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要严格履行合同义务,保障公司权益,防止因为合同执行不当而带来的法律纠纷和风险。
要及时对合同进行归档和备案,确保公司对合同的掌握和监管,防止合同风险的发生。
四、严格遵守税法规定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税法是保障国家税收的重要法律工具。
国企财务人员要严格遵守税法规定,履行纳税义务,不得违法逃税或者偷漏税,确保公司税收合规和稳定。
会计人员怎样规避风险?

会计人员怎样规避风险?《人民的名义》最近大热,其中不乏一些职务犯罪与经济犯罪,这就给会计人员敲醒了警钟,因为在一个企业中,会计人员直接掌握着公司的经济命脉。
所以会计人员应该在内部和外部都加强管理,来规避风险。
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做呢?助学网小编为你分析。
1、遵纪守法,切勿以身试法、主动犯罪自身触犯法律是最直接也是最能够规避的风险。
遵纪守法,是每个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只要依法守法,认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这个所谓的法律风险也就不存在了。
对于财务人员而言,故意犯罪多表现为模仿领导签名从而进行贪污、挪用、侵占、提供虚假报告、偷漏国家税款等行为。
会做账不应该是体现在这种事情上,为了自己的私欲做假账。
主动犯罪的结果,一定是收到法律严厉的制裁。
当然,如果中途醒悟回头是岸,对于主动自首的人,法律还是会从轻发落的。
不过财务人员贪用公款的现象虽然存在,但毕竟只是少数,多数情况下,还是受胁迫完成的。
2、被迫违法要留有利证据财务人员更多时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为了生存,领导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会计还是会违心做的吧?而当企业出现问题,始作俑者的领导又会跳出来置身事外,把所以责任推卸到财务人员身上,会计从一个从犯变成一个主犯。
事实上,在法律中真正的“被迫”并不会遭受法律处罚,当然视情节大小会有连带的小惩戒;因此只要能有证据证明自己是被迫的,都可以有效的降低会计自身的法律风险,最多就算是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
但最主要的问题是财务人员通常并不清楚如何才能有效自我保护,如何才能拥有有力证据证明自己“被迫”这一事实,并且,有时候是根本没有这种自我保护的意识,从而把自己陷入了风险之中。
其实,当受领导要挟的时候,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录音,特别是打电话的时候,录音是最方便的;其次,让你们的谈话是暴露在公司的监控摄像头下的;当然,有很多领导也会注意防范这些点,这个时候,会计只有通过留存票据或者记日记账的方式,来降低风险。
日记本虽然不是一个客观性的证据,但是常年累月的记录也可以作为一个案底参考。
会计人员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对策

会计人员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对策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
下面将从职业道德、洗钱风险、财务舞弊以及税务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会计人员需要遵守职业道德,确保工作过程的诚信和透明。
会计人员有责任保证合规性,并且要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
例如,不得操纵财务报告、利用职务便利进行非法获利等。
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特别注重保护财务隐私,防止泄露客户信息和公司敏感信息。
其次,会计人员需要关注洗钱风险。
洗钱是将犯罪所得合法化的过程,会计人员应该警惕公司和客户进行洗钱活动。
为了防范洗钱风险,会计人员需要了解和遵守相关的反洗钱法律法规,同时要做好客户尽职调查,确保公司与客户的业务交易合法合规。
第三,会计人员需要注意财务舞弊的风险。
财务舞弊是指在财务报表中故意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行为,例如伪造财务数据和隐瞒重要信息。
会计人员需要保持独立性和公正性,确认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他们应该完整记录公司的财务交易,并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
最后,税务风险也是会计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税务法规日新月异,会计人员需要及时了解和更新税务法规变化。
他们应该合理利用税收规划,确保公司合法地最大程度地减少税务风险。
此外,会计人员还应遵守纳税申报和报税义务,避免因税务违规而受到处罚。
针对以上的法律风险,会计人员可以采取以下的防范对策:1.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及时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2.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
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和异常。
3.加强培训,提高对洗钱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客户的业务背景和风险特征,以便进行风险评估和尽职调查。
4.定期进行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及时了解和遵守税务法规的变化。
与税务机关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及时处理和解决纳税事项。
国企财务人员法律风险防范

国企财务人员法律风险防范
中国国有企业是由中国政府控制的企业。
在这些企业中,财务人员的职责是管理企业的财务,包括财务报告、财务规划和风险管理。
由于这些财务人员的工作涉及到大量的财务交易和数据,因此他们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并进行风险防范,以避免法律风险。
首先,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熟悉中国的税法、公司法、证券法和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
这些法规规定了企业的财务标准和规范,财务人员需要准确理解法规并在财务工作中遵守法规。
其次,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注意保密事项。
企业的财务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财务人员应该明确保密要求,并谨慎地处理这些信息。
财务人员应该把重要的财务信息存储在安全的地方,并严格控制这些信息的访问权限,以防止信息泄露。
再次,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遵循企业的内部审计规定。
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问题,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财务人员应该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并及时整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最后,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维护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职业规范。
财务人员应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不得为个人利益谋取不正当的收益。
他们应该把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在遇到合规和道德问题时,及时告知上级和有关部门。
总之,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认真履行职责,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企业的财务信息安全,遵守内部审计规定,维护良好的职业道德。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财务有序运行,切实避免法律风险。
财务人员法律风险及防范

财务人员法律风险及防范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人员作为公司内部的核心人员,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财务人员在职业生涯中面临着许多法律风险。
如果不加以防范,这些风险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以及防范措施。
财务人员常见法律风险财务造假财务造假是指一个公司或机构故意在财务报表等文件中伪造或掩盖信息。
财务造假不仅违反公司法律规定,还可能涉及到刑事犯罪。
财务人员如果参与财务造假,将会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资产负债表和收支表的错误资产负债表和收支表是公司财务报表的必备组成部分。
如果财务人员处理资产负债表和收支表时出现错误,这将会对公司和股东带来财务上的损失。
而且,如果这些错误是故意的,财务人员将会受到法律制裁。
税务问题财务人员在处理税务问题时,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税务规定。
如果财务人员违反税法规定,将会面临罚款、拘留或监禁等法律后果。
监管问题监管问题是指财务人员在处理公司金融或财务方面的业务时,违反相关监管规定。
如果公司在金融或财务方面的业务违反监管规定,财务人员可能面临国家的监管机构的法律制裁或者公司的内部审计。
如果财务人员明知公司的金融或财务业务违反监管规定仍然参与其中,那么他们将会面临法律制裁。
防范措施财务人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防范法律风险:学习相关法律和法规财务人员必须了解他们的工作和业务涉及的各种法律和法规。
这些法律和法规包括税务法、金融法、刑法等。
此外,财务人员还应该关注最新的法律和法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工作方式和业务操作。
遵守公司的规定和程序财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公司的规定和程序,包括公司财务制度、安全政策、业务流程等。
如果财务人员发现公司的操作不规范或存在违法行为,应该及时向上级报告。
责任分工和监督制度公司应该建立清晰的责任分工和监督制度。
财务人员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责任,确保自己不会违反法律和公司规定。
另外,公司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确保财务人员的行为符合公司的要求和法律规定。
财务人员法律风险及防范

财务人员法律风险及防范摘要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风险。
他们处理着企业的财务信息,如果不谨慎和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可能会导致法律风险。
本文将探讨财务人员面临的法律风险,并提供一些防范措施,以帮助财务人员避免潜在的法律纠纷。
1. 财务人员的法律责任财务人员在企业中负责财务信息的管理和报告,他们有责任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财务人员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1 保护财务信息的机密性财务人员接触到企业的敏感财务信息,包括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等。
他们有责任确保这些信息的机密性,防止泄露给未授权的人员。
如果财务人员未能保护好这些信息,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财务损失,并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1.2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财务人员需要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财务会计准则、税务法规、劳动法等。
如果他们在工作中违反了这些法律法规,可能会导致企业的法律风险,并可能面临罚款、刑事指控等后果。
1.3 准确和及时的财务报告财务人员负责编制和提交财务报告,这些报告对企业的运营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财务人员有责任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不得故意操纵财务数据,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重要财务事实。
2. 财务人员面临的法律风险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面临以下法律风险:2.1 财务造假财务人员可能通过操纵财务数据来误导企业和投资者,谋取私利。
他们可能会夸大企业的资产价值,减少负债或隐藏亏损。
这种行为不仅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也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财务人员可能面临刑事指控和民事赔偿。
2.2 违反税务法规财务人员负责企业的纳税事务,如果他们故意或过失地违反税务法规,企业可能面临罚款和税务隐瞒等风险。
财务人员也可能面临个人的刑事指控和罚款。
2.3 贪污和贿赂财务人员掌握着企业的财务资产,他们有机会侵吞企业的资金。
另外,一些不法商人可能试图贿赂财务人员以获取企业的财务信息或利益。
财务人员如果涉嫌贪污或接受贿赂,不仅会面临刑事指控,还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财务人员法律风险防范

财务人员法律风险防范财务人员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着各种法律风险,因此他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进行风险防范。
下面将就财务人员法律风险防范进行探讨。
首先,财务人员应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财务人员在处理财务问题时,必须了解并遵守《公司法》、《会计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自己的行为合法合规。
例如,财务人员需要了解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编制规范,对会计准则的变化保持敏感,并及时调整会计处理方式,以确保报表真实准确。
其次,财务人员需要加强敏锐的风险意识。
财务人员要时刻保持对潜在风险的警惕,及时发现和识别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例如,财务人员在与供应商、客户等进行合作时,要留意对方的经营状况和信誉情况,避免因对方的违约行为而导致财务损失。
此外,财务人员还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
财务人员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最新的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遵循国际会计准则和规范。
在财务决策和操作中,财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自己的决策和操作合法合规。
此外,财务人员还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人员在企业内部起着重要的监督和管理作用,他们应该建立起适应企业发展和风险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行为。
例如,财务人员应加强原始凭证的保管和核对,建立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审核机制,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防范潜在的违法风险。
最后,财务人员还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化解潜在的法律风险。
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与法律相关的问题,例如合同纠纷、金融诈骗等。
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寻求权威的法律建议和指导,以避免因缺乏法律知识而导致的风险和损失。
总之,财务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着各种法律风险,为了有效防范这些风险,他们应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风险意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咨询专业律师。
只有这样,财务人员才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合法合规,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财务人员应对法律风险的策略企业一旦发生经济犯罪,财务人员往往会受到波及,他们或不知情或被动参与或主动参与,此时能够界定罪与非罪的只有用证据来说话。
因为自己工作的关系,有机会协助公安、检察院办案人员查处犯罪案件,加之曾具有5年的财会工作经历、3年的金融监管以及近1年的部审计和纪检经历,使自己深感部分受到牵连的财务人员的无奈和无辜,工作之余总结了财务人员如何应对法律风险的十五大策略,希望能对财务人员有所启示。
这里,本文所讲财务人员的法律风险,主要是指财务人员因被迫或无意而产生犯罪的风险,即被关进监狱的风险,常见的犯罪有:职务侵占罪、贪污罪、受贿罪、行贿罪、挪用资金罪、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偷税罪等,下面通过发生在财务人员身边的真实案例来阐述,财务人员如何应对这些风险。
一、单位小金库处理有学问单位的小金库,很多单位都有,所以许多人都见识过,甚至有的人还保管过,但从我们查办的案件来看,许多人实际上并不知道如何处理才能有效规避自己的风险和责任,只是片面的认为领导让咋办就咋办。
我这十年的工作经验,查处过约十几个小金库,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见到过水平很高的人,也见到过无知无畏的人,因而正反面的例子都不少,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处理的技巧,可以有效规避财务人员的风险。
一是存折存放问题。
请牢记,一定不能将存放小金库的存折放在家里,而应放在单位。
放在单位和放在家里有本质的区别,为什么?因为这不是你的钱,而仅是以你的名字开户而已,如果放到家里,就彻底说不清了。
有一些财务人员是有这个意识的,知道不能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放在家里,而一定要放在单位自已的抽屉或铁皮柜中藏起来,这也正是审计财务室时能发现小金库的原因之一。
二是记账一定要清楚。
有人可能会说了,这小金库本来就不是什么正规的事,找个本子记一下收入和支出不就行了,其实这是不对的。
一方面,你这个本子可能类似于日记本,上边全是你写字的地方,没有明确标出别人签字的位置;二是你可能在当时记得就不是太详细,时间一长,你本人也说不清了----这就更麻烦了。
我见过一个会计,他拿着单位的小金库,也正经八百的搞了一个“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对于那些凭证也和正式账一样装订得好好的,小金库被发现后,它把这些资料拿出来,我们都大吃一惊!竟然还有这样的小金库!因为这些资料很齐全,它不但没有被涉及进去,后来还被重用。
三是对于领导从小金库拿钱却不肯签字的要注意找其他证据(如录音、旁证等)。
我见过这样一位领导,他口口声声跟财务经理说单位搞这个小金库是为了大家谋福利,----确实也给大家从里边发了一些小钱,但更多的则是他自己经常往里边扔票换钱,换钱就换钱吧,还不签字!搞得这个掌握小金库的财务经理特别郁闷,后来由于一个举报,我们查到了这个小金库,这位领导竟然完全不承认自己单独往里边放过发票,只承认用里边的钱给大家发过“过节费”、“加班费”什么的,他还说发过节费都有领用人签字的,再者他说你们可以找员工核实,----他的证据意识倒很强!最后搞得这个财务经理特别狼狈,因为他没有证据证明这些票是谁的,并且他还没有一个详细记录,他认为小金库就是“钱加票”,从里边拿钱那就放进去票,小金库的规模就是现在的钱加上历史累计扔进去的票,有这个就行了,但是他这个思路是个典型的出纳思路,为什么出纳这样可以,是因为有会计还和他有个核对----尤其是收入情况,但小金库从来就是一个人管的,哪有两个人管的小金库?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对于有些很狡猾的人,他只领钱不签字,越是这种人你就要越小心,他不君子你也别太教条了,注意搜集和保留证明自己清白的证据;再者要注意将记录记清楚,这样就能有效规避因此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
二、财务代签名万万要慎重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家公司,总经理在一天上班的早上,交给单位出纳5000元的餐费发票,说是前几天陪客户吃饭的发票,要她拿去帮着把票贴一贴,这种事财务人员其实干得多了,是并不为怪的。
这个出纳拿到票后,自己找了“票据报销单”和“粘贴单”贴好后,找财务经理签字,和财务经理说明这是早上总经理拿过来的,要帮忙贴一下,财务经理也并不怀疑,就把字签了,然后拿着去找这位总经理签批,自然很顺利就签了字,之后她从她的保险柜中拿出5000元直接给了总经理。
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出纳只是让老总在“批准人”一栏中签了字,其他报销人和领款人都是出纳代老总签的字,----其实她是出于好心,想既然是老总安排的,并且已批准了,其他“小事”就帮着做了吧。
这是她的严重经验不足。
后来,这位老总离任,公司做离任审计,大家知道,在离任审计中很重要的一项容就是要查一下总经理在任期所报销的所有事项,包括金额、容等。
审计人员最后拉出一个清单,要总经理确认,这位总经理发现有一笔5000元的餐费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审计人员说这好办,立即就把那笔5000元的报销单子找出来了,总经理仔细一看,马上就说“报销人和领款人虽然是我的名字,但都不是我签的字。
”这时审计人员也发现“批准人”一栏的字体明显和“报销人”、“领款人”的字体不相同,又把财务经理叫过来,财务经理一看就说这是出纳的笔体,那就把出纳叫过来,出纳一看就知道这笔单子是怎么回事,说这是那年那月那日总经理交给的餐费发票,要我帮忙贴一下,我贴好领出钱来就给老总了。
但现在的问题是老总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他不承认领过这笔钱。
这可真把出纳给急坏了,因为总经理说是出纳自己把钱领走了,还要报案,而从目前的证据来看,对出纳是很不利的,因为出纳并不能证明他将这笔钱给老总了,而“领款人”一栏又确实是他签的字。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出纳并没有侵占或贪污这笔款项,但却实实在在地为自身带来了风险,本质上是由于其自身经验不足造成的。
这是因为财务部门作为一个资金的流出方,它要对资金进行一个监管和控制,如果资金在一个部门流出又流入,本身就是缺乏监管的,财务人员要主动避开这个嫌疑,要意识到这点就好了。
但这种情况又是作为财务人员会经常碰到的,我们该怎样处理?笔者建议,出纳应当避免直接给总经理现金,而可通过银行将此类报销款打入总经理的银行卡中(如工资卡),并保留一份银行打款回单的复印件,这样就可万无一失,不会产生说不清的问题。
三、用途最关键罪非分水岭在犯罪领域,讲一个主观恶性,对于经济犯罪即是指要有主观故意。
我们还是从很多人都熟悉的例子看起,为什么小金库很多,但真正被追究犯罪的却很少,而是多数以“违反财经纪律”定性?这就涉及到了资金的用途问题,它常是犯罪与否的分水岭。
企业里最常见的犯罪是职务侵占或挪用资金罪(对国有企业则是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它均是要求犯罪人“利用职务之便,将单位的财产或资金据为已有”,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求“据为已有”,给大家分了或给客户了不能定为此罪。
某机构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被查实合伙以阴阳发票的形式,套取资金(也就是开“大头小尾”票,比如客户交来100元,给客户的发票联写上100元,但存根和记账联却写成80元,这样就可以留出20元),共达二十余万元,比如查实有一笔客户交来16万元,存根和记账联却是9万余元。
这样都是铁的事实,没有任何疑义,我们就向公安机关报案了,公安机关审查了这些材料后认为立案没有问题,但能否证明她们犯罪还是不能确定的。
在立案后,就派人下来了,先是外围取证,比如银行、客户单位等这些都搞清楚了,最后一步是在当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与嫌疑人(先找的机构负责人)谈话,在谈话中她哭了很多次,说是套出来的这些钱有一部分付房租了(因为上级给的预算不够),还有一部分给手续费了,还有一部分实在记不清了。
因为她总讲她多么无辜、压力多么大,所在耽误了很多时间,谈的时间也很长了,时间已经很晚了,就说你先休息一下明天继续接着谈。
可第二天,一见面,她就讲她想起来了,所有这些钱全都是用在公务开支上了,并且还有许多发票或收条(比如是买办公用品的、付房租的、付手续费的等这些,但全是公务开支)证明,我们怀疑这是有人出主意了。
这样一来,问题的性质就变了,由原先的职务侵占或挪用资金变为一种违规行为而不是犯罪行为。
后来,公安核实了发票和收条的真伪,但由于我们国家发票管理非常不严,证明其作伪证非常困难。
我们国家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就是“疑罪从无”,无法查实的,不能定罪,因而只好撤案。
现在,我们返回头来想一想,如果当初这两个当事人没有这些用以证明用在公务开支上的证明,她们能证明其无罪吗?当然是不能的,正是这些公务开支的证明解脱了她们。
因而,我们作为财务人员,一定要注意保留好这些开支的证明,哪怕是白条,虽然这在财务上不能入账,但并不妨碍其作为自己无罪的证明,-----这个区别请财务人员一定要记住,不要以为财务上不能入账的东西如白条没什么价值。
在实践中,我们也见过很多人一开始不明白,后来请明白人支了招,作一些**据,但往往却是得不偿失,绝不可利用此点作假,“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财务人员法律风险产生的根源1.1 引子:两个案例1.1.1 出纳代签字案某公司总经理在正常工作日时间交给单位出纳5000元的餐费发票,说是前几天陪客户吃饭的发票,要她拿去帮着把票贴一贴,我们大家都知道,这种事情财务人员其实干得多了,也是不足为怪的。
该出纳拿到发票后,自己找了“票据报销单”和“粘贴单”贴好后,找财务经理签字,并向财务经理说明这是今天总经理拿过来的,要帮忙贴一下,财务经理也并不怀疑,就把字签了,然后拿着去找这位总经理签批,自然很顺利就签了字。
之后,她从她保管的保险柜中拿出5000元直接给了总经理。
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出纳只是让总经理在“批准人”一栏中签了字,其他“报销人”和“领款人”栏都是出纳代这位总经理签的字,----其实她是出于好心,想既然是总经理安排的,并且已经过他批准了,其他如这些“小事”就帮着做了吧。
而事实上,这是她严重经验不足,后来事情的发展也证明了这点。
大约一年后,这位总经理离任,总公司安排做离任审计,大家知道,在离任审计中很重要的一项容就是要查清总经理在任期所报销的所有事项,包括金额、容等。
审计人员最后拉出一个清单,要总经理确认,这位总经理发现有一笔5000元的餐费报销,但怎么也想不起来,审计人员说这种事情好办,立即就把那笔 5000元的报销单子找了出来,总经理仔细一看,马上就说“报销人和领款人虽然是我的名字,但都不是我签的字。
”这时审计人员也发现“批准人”一栏的字体明显和“报销人”、“领款人”的字体不相同,又把财务经理叫过来,财务经理一看就说这是出纳的笔体,那就把出纳叫过来,出纳一看就知道这笔单子是怎么回事,说这是那年那月那日总经理交给的餐费发票,要我帮忙贴一下,我贴好领出钱来就给老总了。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总经理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他不承认领过这笔钱。
这可真把出纳给急坏了,因为总经理说是出纳自己把钱领走了,还要报案,说是出纳贪污公司财产;而从目前的证据来看,对出纳是很不利的,因为出纳并不能证明他将这笔钱交给总经理了,而“领款人”一栏又确实是他签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