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复习提纲知识讲解
学前比较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
学前比较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在学前教育阶段,比较教育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不同教育系统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学前比较教育学旨在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状况,以及各种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之间的异同。
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教育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是一些学前比较教育学的重点复习资料。
首先,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状况是学前比较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有很大差异,这取决于教育资源的分配、政府的投入和社会的关注度等因素。
对于学前比较教育学而言,了解和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和特点是非常关键的。
其次,学前比较教育学还研究不同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在学前比较教育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教育模式和方法的特点,包括传统的教育模式、幼儿园的游戏教育、Montessori教育和Reggio Emilia教育等。
通过比较不同教育模式的优势和不足,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和改进适合学前儿童的教育方式。
此外,学前比较教育学还注重研究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
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与教育目标息息相关,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比较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或地区对学前儿童的养育和教育的关注点和培养目标。
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以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
最后,学前比较教育学还需要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学前比较教育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交叉的学科,需要运用统计分析、实地调研、文献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
在复习学前比较教育学的重点内容时,我们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研究方法和技巧,以便能够进行准确、科学的比较研究。
总之,学前比较教育学是一门涉及多个方面的学科,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状况,比较不同教育模式和方法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学习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以及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比较教育学复习提纲
比较教育学复习提纲(本提纲仅供参考,请结合课本与笔记进行复习)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1、比较教育学的定义(P7)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比较教育学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理论科学。
2、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P17-18)比较教育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
两者关系为:区域研究是问题研究的前提,问题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
区域研究是分析研究一个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
按照研究内涵的大小,可分为整体研究(一个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各方面的问题)和局部研究(某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的个别问题)。
问题研究是比较两个国家(地区)或几个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问题,按照比较的内容,可分为专题研究(将各国同一类教育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有许多层次)和总体研究(对世界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作全面的比较研究,有横纵向之分,详见教材)。
第二章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1、国外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阶段(P27-39)第一阶段(19世纪)是学科的倡导阶段。
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
法国的的朱利安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概念。
法国的库森(《普鲁士教育报告》),美国的贺拉斯·曼(《第七年报》,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等人在介绍和借鉴外国教育制度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
第二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学科的形成阶段。
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
①英国的萨德勒(此时的先驱,《教育问题特别报告》,认为孤立地研究教育是不对的,必须重视教育的文化背景,研究决定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
他还提出了民族性这一概念,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的教育制度。
萨德勒的比较教育观点为以历史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因素分析理论奠定了方向,标志着比较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②美国的康德尔(1933年《比较教育》,是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比较教育理论和方法的著作。
00472《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总集
00472《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总集比较教育是一门研究整个教育领域的科学,旨在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并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
朱利安是比较教育的先驱,他于1817年发表了《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提出了建立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建议等建议。
他的其他教育著作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概论》(1808)、《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的精髓》(1812)。
朱利安的贡献在于提出了比较教育,确实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提出了问卷的编制等。
比较教育研究的“理智的框架”包括规范模式、制度模式、精神模式和自然模式。
规范模式包括影响各国教育的、宗教、哲学、政治观念、道德价值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
制度模式包括有关教育制度及其组织结构,制约教育制度的政治、经济制度,政党,经济、法律组织结构和群众团体等资料。
精神模式包括传统观念、民族意识和特性等方面的资料。
自然模式包括地理、地质、气象、环境、人口等方面的资料。
比较教育学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
19世纪是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
本阶段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外国的教育经验,作为改进本国教育制度的借鉴,发展本国教育,但是缺乏严谨的科学方法对外国教育经验的借鉴停留在描述的水平,没有对形成各国教育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做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揭示出教育规律。
20世纪上半叶是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比较教育学科形成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
在本阶段比较教育开始从教育学分化出来成为教育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规模不够广阔,研究方法还比较单一,成果不丰富。
比较教育学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比较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朱利安*比较教育学*开放大学(英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帝国大学”(法国)*高等教育双重制(英国)*国际教育*大学二、简答题*简述学习比较教育学的目的。
*简述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
*美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主要有哪些*简述朱利安的比较教育思想及其历史贡献。
*简述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
*试述面向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什么是教育国际化它的成因和主要表现是什么*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各国教育改革有何共同趋势三、论述题* 试比较中美教育观的差异。
*试评述20世纪8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教育改革。
*论述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比较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朱利安:朱利安是生活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比较教育的创始人。
他在1817年发表的《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这个概念,这是比较教育的开山之作。
朱利安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贡献和影响。
*比较教育:比较教育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比较教育学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理论科学。
*开放大学(英国):1969年获皇家特许状,1971年正式招生,凡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英国成年公民,均可申请入学。
*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联邦德国的职业义务教育制度。
凡完成9年普通义务教育后不再升学的青年均需在就业前接受3年职业义务教育。
所谓双元制是指由企业和公立职业学校分工合作,培训同一批学徒。
*“帝国大学”(法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第一帝国,于1806年宣布建立“帝国大学”。
“帝国大学”是法国整个教育体系的总称,包括所有小学、中学和大学专科。
这种高度集中的教育体制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促进了后来法国教育向非宗教化和免费、义务制的发展。
比较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比较教育学知识点汇总一、比较教育学的定义比较教育学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地区、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教育体系的异同,来研究教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不仅本国教育的发展,也世界范围内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问题,为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不同国家、地区、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体系、教育政策、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
它研究的内容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如教育制度、教育政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
通过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各国教育的优势和劣势,为改进本国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三、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比较法、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等。
比较法是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地区的教育体系、政策和制度等方面的异同,来分析其优劣和影响因素。
案例分析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来探讨其成功经验和问题。
文献研究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来研究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历程和现状。
四、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当时,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开始不同国家教育的异同,比较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比较教育学在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比较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学科,为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五、比较教育学的前景和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比较教育学的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比较教育学将更加注重对不同国家、地区教育异同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各国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比较教育学也将更加注重对新兴技术和教育模式的深入研究,以更好地应对未来教育的挑战和机遇。
职业教育学知识点汇总一、职业教育的基本概念1、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比较”的含义2、比较教育学的定义,性质和学科体系3、教育优先区96:指被政府列为物质或经济极为贫乏或不利,须优先予以改善,以利教育机会均等实现的地区。
为缩小不同社区之间存在的教育发展差距,法国政府于1981年制订了一项对处境不利社区的教育进行特别扶持的政策,即“教育优先区”政策。
教育优先区是依据学校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学生家长的社会职业状况,以及当地学前教育入学率、中小学留级率、外籍学生比例、中小学校网的密度等教育外部与内部的具体指标确定的。
对被确定为教育优先区的社区,国家采取特别的扶持政策,在经费、、师资、设备等方面给予支持。
4、双重训练体制:在职业学校中,为完成九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三年的职业义务教育,这种学校与企业紧密相连,形成双重训练体制。
接受这种教育的学生部分时间在企业接受实践训练,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接受基础文化知识与专业理论教育,毕业之后进入职业生活,或升入高一级的职业学校。
5、职业基础教育年134:这是一种职业教育形式,招收已完成普通义务教育的青少年,按职业领域划分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基本技能与技巧方面的训练,为他们进一步的职业教育打好基础。
这种教育通常由全日制职业学校或通过企业训练与职业学校训练相结合的双重训练形式完成。
6、《天使计划》213:是日本政府于1994年出台的旨在推动幼儿教育改革的幼儿教育政策,《天使计划》提出全社会支援育儿的基本方针,国家、地方当局、企业、地区社会都要支持儿童养育,政府有关各省厅应制定今后十年支援育儿的政策与重点措施,有计划地推进,各方当局要根据当地特点制定相应计划于措施。
7、综合学习时间217:日本新的课程计划规定,从小学三年级起增加“综合学习时间”,它是与各科教学、道德和特别活动相并列的,是学校教育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载体。
其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理解、信息、环境、社会福利、健康教育等。
比较教育学复习提纲【范本模板】
比较教育学复习提纲(本提纲仅供参考,请结合课本与笔记进行复习)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1、比较教育学的定义(P7)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比较教育学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理论科学。
2、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P17—18)比较教育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
两者关系为:区域研究是问题研究的前提,问题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区域研究是分析研究一个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
按照研究内涵的大小,可分为整体研究(一个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各方面的问题)和局部研究(某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的个别问题)。
问题研究是比较两个国家(地区)或几个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问题,按照比较的内容,可分为专题研究(将各国同一类教育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有许多层次)和总体研究(对世界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作全面的比较研究,有横纵向之分,详见教材)。
第二章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1、国外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阶段(P27—39)第一阶段(19世纪)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法国的的朱利安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概念。
法国的库森(《普鲁士教育报告》),美国的贺拉斯·曼(《第七年报》,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等人在介绍和借鉴外国教育制度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第二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学科的形成阶段。
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
①英国的萨德勒(此时的先驱,《教育问题特别报告》,认为孤立地研究教育是不对的,必须重视教育的文化背景,研究决定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
他还提出了民族性这一概念,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的教育制度。
萨德勒的比较教育观点为以历史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因素分析理论奠定了方向,标志着比较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②美国的康德尔(1933年《比较教育》,是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比较教育理论和方法的著作。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教育的«念:比校教冇是以比较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沟代世界上不同国家、氏族和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教育为研允对象,在分析比较的皋础上.探讨教有发展的规律和经验的教育研处领域.双元制:是指企业和公立职业学校分工合作,在同一时间内培训同一批学徒。
大学校:它在法国商等教育中占有特色地位,是培养工程师和各行《>业窩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大学校的规模比较小.招生严格. 培养方向明确.毕业生历來深受职业界欢迎。
大部分大学校不招收高中毕业生.而是从专门的侦科班中招生各种学校”:是实施类似学校教育的各种职业技术教冇学校的总称•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但也招收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士•修业年限一股在一年以上,“补类学校”大部分是私立的,学校规模小• 一般是敢科性质。
朱利安:朱利安是生活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巾叶的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比较教的创始人。
他在181 7年发表的《关于比较教有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行”这个概念,这是比较教育的开山之作-采利安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嬰的贡献和影响. 萨得勒:萨徳勒是英国比较教育学家,撰写了28卷的《教育问題专題报告》,自1 89广19H年陆续发表。
他认为孤立地研处教育是不对的•必须重视教倚的文化背景,研处决定教僭制度的符种W素。
他还提出民朕特性这个概念來说明教冇的思也和实践,并且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木国的教冇制度。
萨徳勒的比较教育观点,对这个时期比较教育研尤的方向•特别是康德尔的比较教有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以历史主义为主契特征的W素分析理论兵定r方向.标出着比较教育的发展进入r-个新阶段。
因素分析时代:从20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比较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比较教育在方法上一改过去那种孤立的研究和移植别国教育经验的做法,开始密切联系各国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特性等因素來分析研允?^^国的教有。
在比校教育史上一般把这一时期称作“W素分析时代R。
比较教育复习提纲2
一、朱利安生平简介1、朱利安,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比较教育的奠基人。
2、1816年12月,他开始砸巴黎初等教育改善协会会刊《教育杂志》上连载发表比较教育的开山之作《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二、朱利安的教育思想朱利安认为:1、当时的欧洲教育有很多不完善之处。
2、指出这种最有效、最可靠、最简捷的教育的改革方式,必须依赖教育科学的调查与研究。
通过进行比较教育的研究,为这类不同国家间教育改革经验的相互借鉴提高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法,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3、主张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来深入全面的了解欧洲国家的教育状况,以便人们判断“那些部分的工作所提供的改进经验可引用到别国,并由该国的社会环境和地区情况确定是否适合而加以修改和变革。
4、教育的研究应当成为一种以事实观察为基础的带有实证性的科学研究。
三、1、在占《纲要》一半篇幅的问卷和调查表格中,朱利安设计了两组问题,其中A组共120个问题,主要涉及关于初等教育或普通教育的各类问题:B组有146个问题,主要是关于初等教育或古典教育的问题。
2、《纲要》中所列的问题包括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师培养与任用、学生的学龄和考试、体育、德育、智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各个教育阶段之间的关联、全面考察等方面的内容。
四、朱利安的影响和贡献1、他第一次系统的倡导和阐述了建立比较教育的基本设想,他的《纲要》被比较教育界广泛公认最早系统阐述关于比较教育设想的序言性草案。
2、他最早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术语,为比较教育作为一门教育学科后教育研究领域的形成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3、他为比较教育的发展在一开始就奠定了一个不断科学化的方向。
4、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比较的研究方法,尽管还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的品质。
但他毕竟明确地吧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体系化了,这就为比较教育摆脱无结构的比较和散漫的评论,进而建立自己的方法论体系迈出了一大步。
总之,虽然朱利安关于比较教育的种种设想并不完美,但他在比较教育的发展史上所作出的开创性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比较初等教育各章复习要点
比较初等教育各章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比较教育与比较初等教育的含义、比较教育的使命与任务、比较教育的历史演进、学习比较教育的意义与资源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考核知识点1.比较教育与比较初等教育的内涵;比较教育的使命与任务。
2.比较教育的历史演进。
3.学习比较教育的意义与资源。
考核要求1.比较教育与比较初等教育的内涵;比较教育的使命与任务。
了解:比较教育的使命与任务。
理解:比较教育的定义;比较初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比较教育的学科特点。
2.比较教育的历史演进。
了解:比较教育的发展掌握: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3.学习比较教育的意义与资源了解:学习比较教育的意义;比较教育的组织与机构;国际比较教育期刊。
第一章世界初等教育的演进与改革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世界初等教育的演进与改革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考核知识点1.古代社会中的初等教育2.近代社会中的初等教育3.现代社会中的初等教育4.当代初等教育的改革考核要求1.古代社会中的初等教育了解:原始社会的初等教育;奴隶社会的初等教育;封建社会的初等教育。
2.近代社会中的初等教育了解:西方近代的初等教育;近代日本与中国的初等教育发展。
3.现代社会中的初等教育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20世纪中期的初等教育改革。
4.当代初等教育的改革了解:法国初等教育的改革;日本初等教育的改革;巴西初等教育的改革。
掌握:初等教育改革的教育理念。
第二章初等教育制度的比较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初等教育制度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考核知识点1.美国初等教育制度2.英国初等教育制度3.法国初等教育制度4.德国初等教育制度5.日本初等教育制度6.各国初等教育制度比较考核要求1.美国初等教育制度了解:初等教育学制理解:地方分权和民众自治—美国初等教育行政2.英国初等教育制度了解:英国初等教育学制理解:发展变化中的“伙伴关系”—英国教育行政3.法国初等教育制度了解:法国初等教育学制理解:中央集权和专家统治—法国教育行政4.德国初等教育制度了解:德国初等教育学制理解:“合作式文化联邦制”—德国的初等教育行政5.日本初等教育制度了解:日本初等教育学制理解:中央与地方相结合—日本初等教育行政6.各国初等教育制度比较理解:主要发达国家教育行政体制的基本特征第三章初等学校课程比较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主要发达国家初等学校课程状况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考核知识点1.美国初等学校课程2.英国初等学校课程3.法国初等学校课程4.德国初等学校课程5.日本初等学校课程6.初等学校改革及其共同趋势考核要求1.美国初等学校课程了解:初等学校课程的演进;初等学校课程编制的类型;课程管理与课程设置。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2024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2024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历史法等。
2.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古代教育学:以孔子、柏拉图等为代表的教育思想。
近代教育学: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3.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科性质:综合性、应用性、理论性。
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跨学科性、发展性。
二、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 教育的本质定义: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质属性:社会性、目的性、实践性。
2. 教育的功能个体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个性化、全面发展。
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
教育功能的实现条件: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制度的完善、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1. 教育目的的概念与层次概念: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层次:国家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2.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社会依据: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文化传统。
个体依据: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个体发展需求。
3.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演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目的: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改革开放后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教育制度1. 教育制度的定义与类型定义: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及其运行规则的总称。
类型:学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成人教育制度、特殊教育制度。
2. 学校教育制度概念: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类型:单轨制、双轨制、分支型学制。
我国现行学制: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3.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政治因素:政治体制、法律法规。
比较教育学整理后的复习提纲
2014年复习范围名词解释:1.比较法(1)比较法要求首先判明决定教育制度的无形的、难以捉摸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力量,判明比校内的力量和因素更为重要的校外力量和因素。
(2)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2.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职业教育:青少年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3.比较教育学冯增俊: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4.数字鸿沟数字鸿沟是指在信息时代里,那些拥有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
从数字鸿沟的表现形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全球鸿沟。
全球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程度极不平衡。
②地区鸿沟。
不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发展中国家内部经济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③语言鸿沟。
语言鸿沟是指在信息通讯上使用英语和使用其他语言的差距,以及由这种差距带来的阅读、理解、交流、获取信息、使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障碍。
英语在信息交流中的广泛使用导致了非英语国家的语言和传统文化、价值观等受到严重威胁。
此外数字鸿沟还表现为④性别鸿沟、⑤种族鸿沟、⑥代际鸿沟等等。
5.教育国际化(1)顾明远先生主编的《教育大词典》中,教育国际化被解释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间相互交流、研讨、协作、解决教育上共同问题的发展趋势。
(2)“教育国际化是指在教育思想、模式、内容,以及课程、教材、教师、学生等诸多方面的国际间交流的趋势”。
(3)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特定的教育活动,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特定的教育能力,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过程,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特定的教育发展过程。
学前比较教育学复习要点3
学前比较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章1、比较教育学概念:p4(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2、比较教育学之父,朱利安,《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p23、学前比较教育学的意义:p11(一)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认识(二)作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借鉴(三)加深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4、比较教育学研究的分类区域研究(整体和局部研究)问题研究(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比较法(纵向和横向比较)第二章1、美国教育行政的特点单轨制特点:联邦具有广泛影响,州负有主要责任,地方承担具体责任,是美国教育行政的最大特点2、美国第一所幼儿园:(是由德国教育家卡莱.舒尔茨夫人于1856年在威斯康星州奥格顿的家中创办。
)3、提前开始教育运动:(p32)(1)为儿童看牙治病;(2)为儿童提供社会服务与家庭教育;(3)加强对志愿服务人员的使用;(4)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服务;(5)做好入小学的准备。
4、影响美国学前教育课程的主要流派:(浪漫主义派)、社会学习论(文化传递派)、芝麻街(进步派)5、美国主要的早期教育模式:(1)直接教学模式(由教师发起活动、幼儿参加活动的模式);(2)开放教学模式(由教师和幼儿一起设计活动、进行活动的模式);(3)幼儿中心模式(有幼儿发起活动,教师回答活动的模式。
教师对幼儿提出额度要求和愿望作出回答。
)第三章1、英国教育行政特点:(“合作型”的教育行政)2、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子女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p92(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于1816年在新兰纳克的工厂中创立的一所幼儿学校,接受一岁以上的儿童)5岁以下儿童学前公共教育的先驱p94:(麦克米伦姐妹)3、p95英国国会于1918年颁布了费舍尔法案(共有6个要点:1、确立包括保育学校、小学中学和专科学校在内的公关学校系统;2、禁止不满12岁的儿童做工;3、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14~15岁;4、小学免收学费;5、小学分为5~7和7~11岁两个阶段;6、多为2~5岁设立保育学校,强调以儿童为中心)蒲洛汀报告(英国中央委员会的主席1963年)谢彻白皮书(1972年英国)4、学前游戏小组:(是儿童在游戏中观察、学习和参加社交活动的集体,也是成人的组织,因为成人是小组的支柱,为孩子提供各种游戏的建议并在工作中使自己也得到丰富和发展。
比较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比较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广泛的内容,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本文将对教育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1. 教育思想史教育思想史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了人类对教育问题所产生的思想、观念和学说。
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思想,如古希腊的柏拉图教育思想、基督教教育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等等。
通过对教育思想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教育观念和实践,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制度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学科。
它包括教育社会学理论、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教育社会学研究领域等内容。
通过对教育社会学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教育现象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影响,为改进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3.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的重点包括学习、记忆、思维、情感、动机、个性、认知等心理过程。
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4. 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组织和管理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组织理论、教育领导理论、教育管理方法、教育管理技能等内容。
通过对教育管理学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教育组织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为教育机构的有效运行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5.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研究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的学科,它包括教育评价理论、教育评价方法、教育评价体系等内容。
通过对教育评价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教育改进和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以上就是教育学的几个重点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当然,教育学涉及的内容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教育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开展相关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4、拉卡斯归纳的四种教学方法:呈现 实践 发现 强化
第十五章 高等教育
5、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普遍从尖子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大众化);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社会化);国际性与民族性交相辉映(国际化);个性化成为重要办学方针(个性化)。
(7)、职业教育实行双重训练制。
2、德国基础学校的学生每学期取得一次学业成绩证书,记分为六级制,1分为最好,6分为最差,4分为及格。
3、双重训练制度,一般是初级中学毕业生通过一定的途径在企业找到了训练位置,接受偏重训练实践的职业训练,并同时必须在职业学校接受基础文化知识与专业理论教育,学生在学习三年左右后通过文化考核和职业实践获得毕业资格,就可以进入职业生活,或升入高一级的职业学校继续学习。
第一章绪论
1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从研究领域说,重点是教育制度和基本的教育问题;从研究时间上说,比较教育的研究以当代教育为中心:从研究空间来说,是以世界各国的教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关关系,探索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3)免费是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
(4))筹措必需经费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经济保障。中国将采取以下的方针解决教育经费问题:第一是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方针,第二是确保教育经费的增长。
(5)培训足够合格教师是保证义务教育成功的关键。为解决这一问题,采以下措施:1建了和发展师范教育体系,培养合格教师2重视教师在职进修,提高教师水平3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学前比较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
学前比较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学前比较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围】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一门关于培养和发展人的学问。
它研究教育的目的、原则、方法、内容和过程,探索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教育学的范围主要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与价值、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教育的社会组织与管理、教育的心理基础等。
【二、教育学的重要理论与观点】1. 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能力和素质。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2. 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教育的原则包括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尊重个性、启发性等。
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启发式教育、问题学习、合作学习、案例教学、体验教育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
3. 教育的内容与过程教育的内容涉及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育的过程包括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评价三个环节,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4. 教育的社会组织与管理教育的社会组织与管理是教育的重要保障,包括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学校组织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促进教育的公平、优质和可持续发展。
5. 教育的心理基础教育的心理基础研究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与心理的关系,包括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情感学、学习动机与兴趣等,为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
【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多样,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文献研究和实践研究等。
其中,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手段收集和分析数据,验证和推断教育学理论。
比较研究通过多国多地区的比较,分析和对比不同教育制度和实践,挖掘教育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历史研究通过对教育历史的回顾和解读,探索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经验。
文献研究主要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总结和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
实践研究则注重教育实践的参与和观察,通过实践活动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变革。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论一、比较教育的概念:比较教育是以比较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当代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教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经验的教育研究领域。
二、学科性质:比较教育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领域,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三、法国19世纪的比较教育学家朱利安在1817年发表的《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是比较教育史的开端。
他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四、比较教育发展史上“借鉴时代”的几位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朱利安、法国的库森、英国的阿诺德、美国的霍拉斯?曼和巴纳德。
五、1900年英国比较教育学家萨德勒发表论文《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标志着“因素分析时代”的开端。
六、萨德勒反对孤立地研究教育,明确提出了“民族性”概念和研究校外事物的主张。
七、“因素分析时代”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萨德勒、美国的康德尔、英国的汉斯和德国的施奈德。
八、康德尔的代表作《比较教育》不仅是“因素分析时代”的一部代表性著作,而且是整个比较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九、汉斯在他的代表作《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研究》,在这本书中,他认为影响教育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可以分为三类:自然因素、宗教因素和世俗因素。
十、人们将萨德勒和汉斯等人的研究方法叫做“外部因素分析法”;把施奈德的研究方法称为“辩证法的因素分析法”。
十一、1898年,罗素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比较教育。
十二、1929年,国际教育局正式成立,开始以国际组织的形式研究比较教育,并定期出版刊物。
十三、在我国,1929年,庄泽宣出版《各国比较教育论》;1930年,燕京大学开始在文学院教育学系开设比较教育课程。
十四、比较教育的发展史包括:史前史(古希腊——19世纪)、“借鉴时代”(19世纪——20世纪初)、“因素分析时代”(20世纪初——二战结束)、“社会科学方法时代”(二战结束——现在)。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论一、比较教育的概念:比较教育是以比较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当代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教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经验的教育研究领域。
二、学科性质:比较教育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领域,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三、法国19世纪的比较教育学家朱利安在1817年发表的《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是比较教育史的开端。
他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四、比较教育发展史上“借鉴时代”的几位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朱利安、法国的库森、英国的阿诺德、美国的霍拉斯?曼和巴纳德。
五、1900年英国比较教育学家萨德勒发表论文《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标志着“因素分析时代”的开端。
六、萨德勒反对孤立地研究教育,明确提出了“民族性”概念和研究校外事物的主张。
七、“因素分析时代”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萨德勒、美国的康德尔、英国的汉斯和德国的施奈德。
八、康德尔的代表作《比较教育》不仅是“因素分析时代”的一部代表性著作,而且是整个比较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九、汉斯在他的代表作《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研究》,在这本书中,他认为影响教育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可以分为三类:自然因素、宗教因素和世俗因素。
十、人们将萨德勒和汉斯等人的研究方法叫做“外部因素分析法”;把施奈德的研究方法称为“辩证法的因素分析法”。
十一、1898年,罗素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比较教育。
十二、1929年,国际教育局正式成立,开始以国际组织的形式研究比较教育,并定期出版刊物。
十三、在我国,1929年,庄泽宣出版《各国比较教育论》;1930年,燕京大学开始在文学院教育学系开设比较教育课程。
十四、比较教育的发展史包括:史前史(古希腊——19世纪)、“借鉴时代”(19世纪——20世纪初)、“因素分析时代”(20世纪初——二战结束)、“社会科学方法时代”(二战结束——现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教育学复习提纲比较教育学复习提纲(本提纲仅供参考,请结合课本与笔记进行复习)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1、比较教育学的定义(P7)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比较教育学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理论科学。
2、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P17-18)比较教育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
两者关系为:区域研究是问题研究的前提,问题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
区域研究是分析研究一个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
按照研究内涵的大小,可分为整体研究(一个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各方面的问题)和局部研究(某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的个别问题)。
问题研究是比较两个国家(地区)或几个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问题,按照比较的内容,可分为专题研究(将各国同一类教育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有许多层次)和总体研究(对世界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作全面的比较研究,有横纵向之分,详见教材)。
第二章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1、国外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阶段(P27-39)第一阶段(19世纪)是学科的倡导阶段。
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
法国的的朱利安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概念。
法国的库森(《普鲁士教育报告》),美国的贺拉斯·曼(《第七年报》,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等人在介绍和借鉴外国教育制度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
第二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学科的形成阶段。
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
①英国的萨德勒(此时的先驱,《教育问题特别报告》,认为孤立地研究教育是不对的,必须重视教育的文化背景,研究决定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
他还提出了民族性这一概念,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的教育制度。
萨德勒的比较教育观点为以历史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因素分析理论奠定了方向,标志着比较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②美国的康德尔(1933年《比较教育》,是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比较教育理论和方法的著作。
康德尔对比较教育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按照美国比较教育家卡扎米亚斯和马西亚拉斯对康德尔的《比较教育》论著的分析,提出三种目的:“报导—描述”的目的,“历史—功能”的目的,“借鉴—改善”的目的)③英国的汉斯(1949年《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研究》,提出决定各国教育的因素有三:自然因素、宗教因素、世俗因素,,在研究工作中,汉斯把因素分析法与历史法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
)④德国的施奈德(提倡并运用因素分析的研究方法,在1947年发表《各国教育的动力》一书,指出了对教育有影响的外部因素,还进一步分析了教育发展的内部动力。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是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
方法上的特征是综合研究。
这个阶段,研究规模迅速扩大,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研究成果大量增加。
①美国的贝雷迪(他的比较教育方法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1964年出版的代表作《教育中的比较法》一书中:贝雷迪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包括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两大类型,区域研究包括“描述”和“解释”两个阶段;比较研究则包含"并列"和"比较"两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著名的"比较四步法"。
)②美国的诺亚和埃克斯坦(《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提出比较教育的研究程序是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明确概念也即提出指标、选择例证、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说明结果)③英国的埃德蒙·金(《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其主要思想包括:①十分重视教育的历史背景;②把比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与目的联系起来,强调比较教育的研究应当对当前重大教育问题的决策和行动做出贡献;③对比较教育中的比较分析强调可比性,提出了比较分析的框架,在概念、制度和实施三个水平上进行比较分析。
)④英国的霍姆斯(《教育问题:一种比较的方法》、《比较教育方法》、《比较教育:对方法的思考》,比较教育研究四步骤:A选择与分析问题,主要是选择和分析当前各国所关心的重大问题;B寻求解决办法或政策,分析说明哪些政策和办法更适合于哪些地区、哪种环境,或者提出对某一国家更为现实有效的办法;C验证有关因素,验证是一种需要洞察力的工作,需要批判性的分析和严谨的叙述,为此,他设计了一个“理智的框架”;D预测,在综合分析各国教育问题的基础上,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解决某一教育问题提出最佳的解决办法,作出某种切实的预测。
霍姆斯的问题法是一个有着深刻的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基础的比较教育方法论体系。
)2、1898年,罗素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比较教育学这门课程。
第二编八国教育第五章日本教育1、日本教育发展的历史特点(P164)第一,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是个吸收西方文化和教育的过程。
第二,教育成为国家实现现代进程的工具,成为改变社会成员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工具。
第三,教育发达,体系完备。
第四,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强调政府行为2、日本教育的现状特点(P177-180)第一,东西方教育的混合。
第二,系统的教育体系(纵横贯通的教育体系,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各种教育形式兼备)。
第三,系统的法律保障体系和政策指导。
3、企业内教育(P172)高度发达的企业内教育是日本教育的一大特色:①拥有众多的实施机构;②实行员工培训;③注重对员工高科技的培训;④企业培训方式是引进与独创相结合;⑤关注企业精神的培养;⑥重视对管理人才的培养。
4、终身教育(P187)建立“终身学习推进体制”、开发广泛多样的学习机会、改变观念第六章法国教育1、方向指导阶段(P203)主要指初中后两年,但这一工作贯穿各级各类教育,堪称法国教育的一个特点。
初中阶段方向指导的重点是五年级和三年级,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学季,学校向家长通报学生情况及有关出路的信息;第二学季,由校方、教室及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的班委会逐个研究每个学生情况,提出建议,通报家长;第三学季,经与家长交流提出最后方案,家长同意即算决定,不同意可上诉,由省里组织协商或考试。
2、法国高中毕业会考(P205)被定义为大学第一级学位及授予这一资格的考试,但实质上又都指评价高中学业和上大学能力的考试及授予的资格。
法国高中毕业会考既考查学生高中学业,又授予上大学的资格,历来被看作评估学生、学校、学区乃至整个国民教育的重要环节。
受到个方面关注。
考试科目多,方式多,要求严。
同时,也注意尽量多给考生发挥特长并取得成功的机会。
3、大学校(P213-214)是法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是法国的一种高等专门学校,主要包括工程师学校,高等师范学校,高等商业、经济、管理学校。
它起点高,要求严,重应用,讲实效,规模小,学生出路保险且待遇优于受过由其他机构实施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形成良性循环,是精英教育的典型产物。
大学校入学考试不统一进行,一些学校单独组织,一些方向、水平相近或有传统联系的学校联合组织。
各校的主要共同点是,学制大多三年,基本不实行学分制,人文、社会、经济、语言等普通课占有相当比重,只颁发本校毕业文凭。
一些学校还独立地或与大学等其他高教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
第七章德国教育1、定向阶段(P240)德国基础教育的特色。
主要招收基础学校的毕业生,学制两年。
其基本形式分两种:一种隶属于各类学校,一种独立于各类学校之外。
基础学校的学生升入哪一类中学的定向阶段一般由基础学校教师的建议来确定,也有根据学生家长的愿望来决定的。
德国原则上规定在定向阶段对所有学生教同样的课程和内容,在定向阶段的两年中无留级制度。
其作用是:促进各个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完成对天赋、能力和成绩的定向;对升学途径的决定作出改进;对社会的教育差异作出权衡。
2、双重训练制度(双元制)(P247)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整个教育培训是在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中进行的,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
双元制培训的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企业中的实践与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其中理论教学占总时间的三分之一,企业实践占总时间的三分之二。
其特点是:①同生产紧密结合;②企业的广泛参与;③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④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
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①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确切保证;②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③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受企业的欢迎;④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将考试与培训相分离更具公平。
3、职业基础教育年(职业预备教育年)(P249)这是根据1969年的德国《职业教育法》强调加强职业基础教育的要求,逐步试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职业教育形式,它招收已完成普通义务教育的青年,按13个职业领域授予有关的基本技能与技巧,为他们进一步选择和接受各种职业教育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职业基础教育年或“职业预备教育年”为期一年,强调基础理论,通常由全时制职业学校和通过企业训练与职业学校训练相结合的双重训练制形式来完成。
4、现行教育的特点(P252-256)德国在教育方面继承和发扬历史传统,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第一,教育联邦主义。
德国在教育上实行地方分权的联邦主义。
第二,注意办教育的效率。
就宏观而言,其办教育的效率主要在于有一个合理的学校教育结构与定向教育方面。
第三,出色的职业教育制度。
第四,以法律形式保证职业教育的实施。
第五,重视双重训练制职业教育。
第六,严格训练,注重实践。
第八章苏、俄教育1、现行学校教育制度(P274)包括普通教育(含学前教育、普通初等教育、普通基础教育、普通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含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高校后职业教育)以及相应的各类教育机构。
按照《俄联邦教育法》,普通高等教育包括在“高等职业教育”之中,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被列为“高校后职业教育”。
2、高等教育包括四个层次(P283)第一层次为不完全高等教育,即大专水平的高等教育,实施机构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的前两年,毕业生可获不完全高等教育证书,持证书者既可深造,进入本科第三年,也可以在接受一年半以下培训后就业。
高等职业学校也是实施不完全高等教育的机构。
第二层次为基础高等教育,学制四年,毕业生被授予学士学位和指明方向的高等教育证书,实施机构为普通高等学校,这是俄高等教育的主体。
第三层次为专业(或完全)高等教育,在本科基础上学习2-3年。
第四层次为研究生教育,学制四六年。
细分为两个小层次:一为研究生院学制三年,毕业授予科学副博士,一为博士生院,学制三年,毕业授予科学博士学位,实施机构除高校外还有科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