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范围最终整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期末考试知识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看图分析制作:李祖锋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变迁1.政治发展: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系统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演变趋势”,“是政治关系的变革和调整”。
2.政治发展的趋势包括:(1)政治世俗化(2)政治民主化(3)政治参与扩大化(4)政治制度化3.政治特征1)政治上,确立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政治制度。
2)在经济上,确立了基于公有制产权之上的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根本性地改变了私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
3)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上,由于政治上党的组织向基层社会的延伸和经济上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以及单位体制的建立,形成了国家对社会的全面控制和个人对国家的全面依附关系。
4)在意识形态上,建立起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并以此作为整合社会道德的主导政治思想。
5)全能主义政治体制形成。
4.全能主义1)全能主义政治:国家的组织和控制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并以此进行政治统治。
2)全能主义建立的方式方法:新政权通过单位体制、户籍体制、成分体制等制度,从意识形态、组织机构以及干部队伍等方面实现了国家对社会的全方位的渗透与控制。
3)全能主义政治的特征:国家对社会的全面控制和个人对国家的全面依赖关系,并由此形成了全能主义政治体制。
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与原则1.宪政的核心概念:宪政是通过法律规定和法治来保障宪法确定的公民基本自由和权利的原则,限制并划定政府权力和行为的边界,并提供相应的制度设施。
宪政就是民主、法治加人权,就是三者的结合,宪政就是以宪法作为治国基础,实现法治、民主和保障人权的国家。
——蔡定剑2.宪政的本质特征:是控制公共权力,实现公民权利与国家公共权力的均衡,保障人民的权力。
3.中国政治制度的原则---人民主权原则1)人民主权含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拥有国家主权,包括对内主权和对外主权。
2)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实现人民主权原则需要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改革选举制度,选好人大代表,行使好代表职责;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便更充分地体现人民主权原则;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人大制度之间的关系。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总结
一、政治制度:指政治实体在社会政治领域中必须遵循的相对稳定的各类规则(或行为准则)。
这里讲的政治实体,包括国家、政党、政治社团、群众自治组织、公民等。
二、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基本内容包括规范国家权力的准则,规范与公权相关的其他政治实体的准则3、层次性(三个层次)4、包括“法内制度”和“法外制度”两种存在形态5、处于动态平衡、相对稳定之中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概念: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四、全国人大的组成单位1、全国人大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和特别行政区以及人民解放军选出的代表组成;2、全国人大代表总额不超过3000人;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也应当有全国人大代表一名。
五、全国人大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由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的其它职权1、最高立法权。
包括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有权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2、最高任免权。
即选举、决定和罢免最高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和有关组成人员。
3、最高决定权。
(1)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2)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3)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4)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5)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
4、最高监督权。
(1)监督宪法的实施;(2)监督最高国家机关的工作,包括:听取和审查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最高人(3)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4)对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的各部、委提出质询案,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
电大《当代中国政治框架》考试题及答案
电大《当代中国政治框架》考试题及答案第一题:请简要介绍中国政治框架的基本特点。
中国政治框架的基本特点包括:-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人民民主为核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具有领导地位,负责统一领导全国各项工作。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 依法治国原则:中国坚持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建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合作,共同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第二题:请简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中国政治框架中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中国政治框架中具有重要性的原因有:- 统一领导全国各项工作:中国共产党具有统一领导全国各项工作的职责和权力,能够确保国家各项政策和决策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 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能够有效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保障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 实现国家发展目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能够使国家更好地实现发展目标,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的提升。
- 保护人民权益和利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能够保护人民的权益和利益,关注民生问题,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 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能够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保障国家的独立、和平和安宁。
第三题:请列举中国政治框架中的主要政治制度。
中国政治框架中的主要政治制度包括:-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合作,共同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考试范围整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考试科目: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题型:单选,多选,名解,简答,论述考试时间:12月8日晚考试地点:不详一般意义的政府:抽象意义上所谓的超越国家和阶级、超越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政府,涵盖了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社会管理机构国家机构的政府:政府是国家进行阶级统治、政治调控、权力执行和社会管理的机关。
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在内。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以国家和阶级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认为政治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以及其他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具体政治制度及内容:1、研究当代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以及基本的政治关系。
2、研究当代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3、研究当代中国的一系列基本政治制度和具体制度。
4、研究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学习和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意义第一,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规律性,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改革和完善提供经验总结和理论指导。
第二,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制度建设的根本性意义,高度重视制度问题,自觉地把制度建设作为根本的建设来抓,扎扎实实地搞好各项民主制度建设。
第三,有助于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提高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政治热情,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因有更广泛、更深厚的群众基础而得到更扎实的发展。
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或阶级专政,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机器。
国家制度与其他政治制度的关系一、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家制度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关系)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又不能脱离内容。
2,国家制度决定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制度起着主导和决定的作用。
3,但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也有其相对独立性,它不是简单地服从国家制度,而是会能动地反映、影响国家制度。
二、国家制度与其它基本政治制度和具体政治制度的关系1,在现代政治制度体系中,除了国家制度、政权组织形式以外,还有一系列基本政治制度和具体政治制度,如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立法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等。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题汇总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题汇总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1)监督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
(2)联系本级人大代表,受理人民群众对上述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意见。
(3)撤销下一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不适当的决议。
(4)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2.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的主要任务(1)国务院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包括讨论决定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部署国务院的重要工作。
(2)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主要任务包括:讨论决定国务院工作中的重要事项;讨论法律草案、审议行政法规草案;通报和讨论其他重要事项。
3.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1)特别行政区是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2)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基本保留原有法律和生活方式。
(3)特别行政区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域,它不同于一般地方政府和民族自治地方,不同于中国地方政府体系中的享有某些特殊权力的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区。
(4)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主要官员、行政会议成员、立法会议员、各级法院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4.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原则(1)独立审判原则。
(2)平等审判原则。
(3)依法审判和未经法院判决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原则。
(4)公开审判原则。
(5)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
(6)司法责任制原则。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1)政治协商。
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2)民主监督。
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
(3)参政议政。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大纲正式版1
什么是宪法?宪法是一种组织法,组织国家和政府、建立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从内容到形式都临驾于其他任何法律上的国家根本法。
怎样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1)宪法是宪法是国家的组织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2)宪法是国家立法活动的法律基础,具有最高的法律效(3)制定和修改宪法需遵循严格的程序和满足特定的条件宪法的基本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2)人权保障原则(3)法治原则(4)分权制衡与民主集中的原则共同纲领、五四宪法、八二宪法的含义?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五四宪法:1954年9月20日制定宪法同理可得:“八二宪法”即1982年制定的宪法,注意是制定,而不是修订,我们当前使用的便是八二宪法,经过了四次修订。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社会生活有领导权,且是唯一的。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1、是由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2、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战斗性和组织能力3、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4、是人民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什么?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集中的制度。
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的组织原则。
它规定了领导和群众、上级和下级、部分和整体、组织和个人的正确关系,是胜利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
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它的基本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在民主集中制中,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和结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一、政治领导政治原则的领导政治方向的领导重大决策的领导二、思想领导四个坚持三、组织领导干部作用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基本表现1、中共中央制定一个时期的总方针、总路线或某一方面的方针、政策。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考试大纲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大纲)一、宪法(一)宪法的演进1.“五四宪法”2.“七五宪法”3.“七八宪法”4.“八二宪法”(二)宪法的结构、功能和作用1.宪法结构2.宪法功能3.宪法作用(三)宪法的性质、原则和特点1.宪法的性质2.宪法的原则3.宪法的特点(四)宪法对国家制度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规定1.国家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二、政党制度(一)中国政党制度概况1.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概况2.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点3.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二)政党与政府1.政党与国家立法机关2.政党与国家行政机关3.政党与国家司法机关(三)政党与市场1.新中国建立初期经济体制模式的形成2.中国共产党对市场的认识过程3.中国共产党与市场关系的基本特点(四)政党与政党1.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的发展过程2.多党合作的形式与途径3.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五)政党与人民军事力量1.中国人民军事力量概况2.人民军事力量的领导体制与组织体制3.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军事力量的关系三、立法机关(一)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代表团1.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2.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程序3.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力与义务4.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的职权职责(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2.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3.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和职权4.人民代表大会的上下级关系(四)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形式与议事程序1.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形式2.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程序四、国家元首(一)国家元首的历史发展1.国家元首的概念2.中国国家元首制度的历史演进(二)国家主席的地位与职权1.国家主席的地位2.国家主席的职权(三)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1.国家主席的产生2.国家主席的任期五、行政机关(一)中央行政机关1.国务院的法律地位2.国务院的机构设置3.国务院的领导体制4.国务院的职权配置(二)地方行政机关1.行政建制沿革2.省级人民政府3.市级人民政府4.县级人民政府5.乡级人民政府(三)特别地方行政机关1.民族区域自治政府2.特别行政区政府(四)中国行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1.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2.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与前途六、司法机关(一)司法机关的沿革1.改革开放前的司法机关2.改革开放后的司法机关(二)人民法院1.人民法院的组成与机构设置2.人民法院的职权3.人民法院的工作原则(三)人民检察院1.人民检察院的组成与机构设置2.人民检察院的职权3.地方人大与地方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四)司法程序与司法原则1.诉讼程序2.非诉讼程序3.司法原则七、公共政策(一)内务政策1.内务政策的演变2.内务政策的特征和原则3.内务政策的内容(二)外交政策1.外交政策沿革2.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3.区域外交政策(三)公共政策过程1.政策制定过程2.政策执行过程3.政策过程存在的问题西方政治制度1.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2.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3.西方政治制度巩固和完善的主要标志4.西方国家的人权原则5.西方国家的代议民主制6.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7.宪法的含义、特点及本质8.宪法的功能及其与政治制度的关系9.美国宪法的特点10.英国宪法的特点11.《日本国宪法》的内容及其与“明治宪法”的区别12.西方国家政党制度的本质和作用13.美国的两党制14.选举制度的含义和重要性15.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本质和功能16.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及程序17.英、美、法三国选举制度的各自特点18.西方国家议会的渊源及议会制度建立的条件19.西方国家的议会的职权及其在政治制度中的作用20.比较英、美、法三国的议会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整理资料(自考)
1.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⑴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民族自治机关、实行区域自治;⑵在港、澳、台湾设立特别行政区;⑶在一般地方行政区域,设置地方国家机关,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依照宪法所赋予的职权,管理要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事务。
2.《各级人代会常委会监督法》对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法律规定:⑴常委会监督的目的是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一尊重和保护;⑵重点是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⑶原则: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监督;三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行使监督权;四是监督同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但不代替“一府两院”依法行使职权;⑷把人大的监督置于人大代表和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3.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职权:⑴领导权⑵执行权⑶行使部分立法权⑷批准决定权⑸人事任免权⑹行使部分司法权⑺有权解散立法会4.特别行政区政府机关的职权:⑴制定并执行政策;⑵管理各项行政事务;⑶办理《基本法》规定的中央人民政府授权的对外事务;⑷编制并提出财政的预算、决算;⑸提出法案、议案、草拟行政法规;⑹委派官员列席立法会会议听取意见或代表政府发言。
5.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⑴是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⑵是一个享受高度自治权,基本保留原有法律,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的特别行政区。
⑶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域,它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不同于中国的一般地方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
6.特别行政区享有的自治权: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7.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职权:⑴制定法律方面的职权⑵财政、税收方面的职权⑶对行政长官提出弹劾案的职权。
⑷监督权⑸对《基本法》的修改提案权。
⑹立法会行使的其他职权。
如受理市民的申诉。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自考整理)
度制家国国中代当
章二第
。径途 和 法方确 正的度制 治政义主 会社国中 展 发和善完握掌 �标目本根的展发和善完度 制治政国中确明 �别区质本的度制治政方 西 方西和 度制治政 义主会社 国中识认 地 学科 �度制治政义主会社的国中持坚觉自 �中境环际国的变多杂复前当在�性然必 史 历的立 建度制治 政义主会 社国中代 当 识认步一进 �容内本基的治政义主会社色 特国中有设建解了 �容内本基的度制治政 义主会社国中代当解了 。度制治政义主会 社的国中代当善完和持坚觉自而从 �题问 质 性的家 国国中代 当解了和 识认要是 就 �义意的度制治政国中代当究研 、习学 、十 。定稳会社 护维�督监和约制的力权对强加�革改度 制事人部干化深�革改制体法司进推�革 改 制体理 管政行化 深�制机 策决善完 和 革改 �式方政执和式方导领的党善完和革 改�设建制法义主会社强加�度制主民义 主会社善完和持坚 �面方个几下以有要主 。化度程、化范规、化度制的治政主民义 主会社现实�设建度制强加重着要。步进 面全会社和展发济经进促 �定稳会社和结 团族民、一统家国护维�性造创、性极积 的众群民人动调分充 �点优和点特的度制 义主会社挥发 �力活的家国和党强增于利 有要革改制体治政进推 。展发和善完我自 的度制治政义主会社是革改制体治政 、九 。度制治政义主会社国中了善完和固巩 步一进 �设建治政主民义主会社国中了动 推地大大都 �施措大重的革改制体治政些 这上以 。度制法司和关机法司善完步一进 �求要的会社谐和义主会社建构和治法依 照按 �设建度制商协治政和作合党多的导 领党产共国中了强加步一进 �式方本基的 政执党产共国中了确明步一进 �度制法立 大人善完�度速法立大人快加�略方国治 法依出提 �性极积个两方地和央中动调于 利有更 �系关济经治政的方地和央中范规 和整调�革改构机政行了行进�则原的一 统、简精、效高据根�能职府政变转�度 制 员务公 施实�设 建度制治 自主民层 基 义主会社了强加 �构机作工和式形织组的 党了整调�开分能职政党我现实�力活的 家国和党了持保�化识知、化业专、化命 革、化轻年的伍队部干了现实�度制休退 离部干了立建 �制身终务职导领部干除废 �果成要主的来以革改制体治政国我、八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已满,但由于遇到非常情况不能进行选举,全国人大常委会多少人员通过可以推迟选举()A.1/5B.1/2C.2/3D.4/52、全国人大会议主席团不可提名的是()A.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委员长B.国务院总理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的人选D.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3、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机构中,可以有非人大代表担任的是()A.工作委员会B.办公厅C.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D.调查委员会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重要方式是() A.组织代表实地视察B.选举国家机关主要负责人C.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D.听取国务院等国家机关的报告5、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每届任期()A.五年B.三年C.四年D.两年6、不可以设立专门委员会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C.设区的市的人大D.县级人民代表大会7、不能设法制委员会或办公室的人民代表大会是()A.全国人大B.县级人大C.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D.国务院规定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8、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这些法规应当()。
A.报国务院备案B.报国务院备案或全国人大备案C.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备案D.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9、选民登记后,选举委员会应在选举日的()日以前公布选民名单。
A.10B.20C.30D.6010、选举委员会确定的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应在选举日的()日以前公布。
A.2B.3C.4D.5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哪些方面保证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A.中国公民具有广泛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县级及县级以下的人民代表实行直接选举C.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D.选民有权直接或经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罢免不称职的代表E.人民代表必须同当地选民保持密切联系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的修改有特定的程序,我国宪法的修改需要经过哪些必要程序()A.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1/3 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B.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1/5 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3 以上的多数通过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2 以上的多数通过E.只要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就可修改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政治法律地位是()A.它只是中国的立法机关,相当于美国的议院B.它统一行使国家的权力,是最高的权力机关C.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D.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由它产生E.中央的其它国家机关对它负责受它监督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召开会议期间均可提出议案的机关有()。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总结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总结绪论1、什么是政治制度?它有什么特点?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政治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特点:历史性、阶级性、权威性、层次性、稳定性。
2、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分别是什么?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3、我国政治制度有哪些?(1)两大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体、政治制度的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2)基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第二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它有哪些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主要原则:(1)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民主集中制度(4)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任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每届任期五年。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最高立法权:(2)制定和修改宪法(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如义务教育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3)最高任免权:选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根据国家主席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委主席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
自考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大纲)
自考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大纲)和实践1识记:(1)普选权;(2)平等选举权;(3)秘密选举权;(4)直接选举权;(5)间接选举权。
2领会:(1)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和实践;(2)选举制度的完善和改进;(3)选举制度对于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一)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特点1识记:(1)政治文化;(2)政治文化的基本特点。
2领会:(1)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关系;(2)政治文化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二)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主要特点1识记:(1)中国传统政治文化;(2)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2领会:(1)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2)政治文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用。
第六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改革一)中国政治制度改革的历程和成就1识记:(1)十一届三中全会;(2)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3)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5)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2领会:(1)中国政治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和历程;(2)改革的总目标和方向。
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识记:(1)政治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挑战;(2)政治制度改革的难点和瓶颈。
2领会:(1)政治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完善;(2)政治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改革的前景和展望1识记:(1)政治制度改革的前景和展望;(2)政治制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2领会:(1)政治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政治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第九章当代中国一般地方行政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律地位、组成和任期1.识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性质和地位,法律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任期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具有双重性质,既是国家机关,又是地方政府。
法律规定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任期规定是5年。
自考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大纲)
自考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大纲)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一)政治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1识记:(1)制度;(2)政治制度;(3)政治制度特点。
2领会:(1)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制度的关系;(2)政治制度与社会文化制度的关系;(3)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
(二)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1识记:(1)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主要弊端;(2)政治体制。
2领会:(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2)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3)学习、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意义。
第二章当代中国国家制度(一)当代中国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识记:(1)《共同纲领》;(2)政务院;(3)综合经济基础2领会:(1)我国的过渡时期及过渡时期国家政权的过渡性质;(2)中国中央国家机关体系;(3)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发展时期;(4)第一个历史发展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的主要特点;(5)“文化大革命”中,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
3. 应用:(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逐步完善体现在哪些方面?(二)当代中国的国体1识记:(1)国家实质;(2)人民民主专政。
2 领会:(1)近代中国的社会阶级状况和阶级特点;(2)人民民主专政思想逐步形成的过程;(3)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3. 应用:(1)结合实际说明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第三章当代中国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一)当代中国国家形式1识记:(1)国家形式;(2)国家结构形式;(3)政体;(4)单一制;(5)联邦制。
2领会:(1)中国国家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2)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和含义;(3)议行合一原则;(4)民主集中制原则。
3.应用:(1)国家机构的产生与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的紧密关系。
(2)国家机构变革的依据及社会主义国家机构发展、变革的基本方向和要求。
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题及答案汇总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单题及答案汇总1.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制度是由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体系,是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反映和体现。
(2分)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制度指的是一个社会为确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约束规则,(2分)狭义的制度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结构化的形式,特别是社会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
(2分)按照传统的看法,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2分)从更为宽泛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
(2分)2.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
(少1项扣1分)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哪些特色?第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2分)第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分)第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分)第四,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本质上的优越性。
(2分)第五,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能够实现自身的改革和完善。
(2分)4.何谓“依法治国”?如何“依法治国”?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制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所以依法治国实际上就是实行法治。
(4分)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分)依法治国突出表现在依法行政方面。
(2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必须以司法公正为目标,推进司法体制改革(2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范围最终整理
《当代中国(zhōnɡɡuó)政治制度》考试范围题型:一、单选题(10,10’)二、名词解释(5,25’)三、简答题(4,32’)四、论述题(2,33’)绪论(xùlùn)1、论述:当前中国(zhōnɡɡuó)政治的基本特征。
(一)在党政关系方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强调政党(zhèngdǎng)分开,九十年代以来强调当如何执政。
(二)在中央(zhōngyāng)与地方关系方面,9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加强中央权威,服从中央的统一的经济政策。
(三)在经济走向方面,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经济并不明确,因而经济制度在激烈的意识形态争论中改革和前进。
(四)在国家与社会方面,20世纪80年代的紧张与冲突转变为90年代的相对缓和与和谐。
第一章1、论述: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党章与宪法的关系?①1st从文本分析上来说,中国宪法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文本表现,而中央党章却是作为中国政府制度的文本。
继而从合理的逻辑推论上来说,就是党章的衍伸和裂变成了宪法,那么宪法就承载了党章中的内涵。
由于对政治上的需要而对政治制度中的某些环节和体制进行适当的调整时,总是党章在前,宪法在后。
①2nd从合法化上,正当性以及法律上的效力上来说,中国宪法的合法化,正当了中共党章以及作为其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增加了对其一定程度上的政治认同感。
①3rd党章和宪法之间,一方面说没有关联性,但另一方面实际上又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自现行宪法公布开始,党章每一次修改都直接引发宪法的修改,“政策性修宪”成为我国主导型的修宪模式。
党章对宪法的政治影响不可忽视,但是党章是调整党员内部关系的最高标准,这是党章的本分;宪法是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社会关系的最高准则,这是宪法的本分。
2、简答:民主集中制的概念与表现a)概念: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b)表现:①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自考归纳
第二节 当代中国国家制度
• 一、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 国家制度是统治阶级依据法律确定其政治领导和 政治统治权以及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的制度,是统 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而确定的根本制度。 国家制度表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统 治的和被统治的地位,表明国家政权的性质,反 映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 • 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 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 • • • •
2004年对《选举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正: 1、再度引入预选 2、组织候选人与选民见面 3、严惩贿选行为 4、对县、乡级代表罢免案提出了不同规定 (50、30)
• • • •
2010年对第二部选举法做第五次修改: 1、平等:城乡选举首次“同票同权” 2、透明: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 3、公正:代表候选人近亲属不得担任监票 人 • 4、广泛:应当确保适当数量基层代表 • 5、规范:完善“细节”保护选民意愿(选 举时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
• 95年对第二部选举法做第三次补充和修改 • 1.将乡、镇选举委员会受县(区)级选举委 员会领导改为受县(区)级人大常委会领 导。 • 2.五倍改为“四倍” • 3.增加了罢免内容,县和乡级人大代表,原 选区选民30人以上联名可提出,半数通过 则可罢免,县级以上,主席团或1/10以上代 表联名,可对上一级人代会代表提成罢免
• 近代中国的社会阶级状况和阶级特点 • 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逐步形成
二、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 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与历史任务。 • 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 第一,社会主义民主是有史以来绝大多数人真正享有的 民主。 • 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广泛的民主政治。 • 第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现人民内部的平等关系和个 人与社会之间的正确关系。 • 第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 理解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还要认识到这是从 民主本质的角度讲的,民主本质与民主程度是不同的。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知识点整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知识点整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绪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变迁第一节新制度的建立a)革命的意义b)统治秩序的建立c)制度建设和法律建构d)成功的经验e)政治特征第二节制度的曲折与衰退a)制度的曲折时期b)制度的衰退第三节制度的恢复和发展a)从1978年到1991年b)从1992年至今c)政治特征d)优势与问题第一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和原则第一节中国政治制度的法律性渊源:宪法与党章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宪法规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宏观框架2.宪法规定了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宏观法权关系3.宪法确立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与原则二、《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二节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与原则一、人民主权原则二、依法治国原则三、四项基本原则四、民主集中制原则五、公民权利与义务原则第二章党和国家的领导原则第一节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一、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形成1.党委制和党组制2.党管干部制度3.归口管理制度和双重领导制度二、经济改革与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三、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1.行政首长负责制在企事业单位的确立2.党的行为法治化取向3.党与行政部门关系的改革第二节党的中央组织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1.党的全国代表大会2.中央委员会二、党的核心决策机关1.历史变迁2.产生与运作第三节党的归口管理体制一、组织人事口1.组织人事部门2.组织人事系统领导制度3.党管干部制度的改革二、宣传教育口1.宣传教育部门2.宣传教育领导体制三、财政经济口1.财政经济领导部门2.领导制度四、外事口1.外事部门2.外事领导体制第三章政党与政党制度第一节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一、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时代背景二、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路径1.从执政的合法性来源来看,实现从经济建设到民主政治建设的转变2.从执政的社会基础来看,要实现从一元的到多元的转变3.从执政的技术操作来看,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4.从执政的可持续条件来看,制度建设与法治建设更为根本第二节党和群众性团体一、群众性团体的基本情况1.工会2.共青团3.全国妇联二、党和群众性团体的关系1.利益表达和综合2.政策执行3.社会监督第三节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一、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第四章立法体制第一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性质与原则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二、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第二节选举制度一、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和选举原则二、我国选举的程序三、选举制度的改革第三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和任期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立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2.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构组成人员3.对国家重大事项的决定权4.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权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度1.会期制度及会议的召集和主持2.会议形式及其职责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节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及其专门委员会一、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产生和组成1.地位2.产生3.任期4.组成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1.立法权2.监督权3.重大事项决定权4.人事任免权5.其他职权三、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1.全体会议2.分组会议3.联组会议4.委员长会议5.专门委员会四、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第五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组成和任期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权和监督权四、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第六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一、完善党与人大关系二、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五章政府体制:中央政府第一节政府的设置原则和领导体制一、“议行合一”理论二、中国政府的“议行合一”原则三、政府领导体制1.首长负责制2.分管领导制度和领导小组制度第二节国务院一、关于国务院的制度规定1.国务院的地位和性质2.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3.国务院的领导体制4.国务院的职权二、国务院的行政机构1.国务院办公厅2.部委行署3.国务院直属机构4.国务院办事机构5.国家部委管理的国家局6.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三、行政立法1.行政法规2.行政规章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中央政府与行政机构一、中央政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行政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六章政府体制:地方政府第一节省级政府和省管市政府一、省级政府二、特别行政区1.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2.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与特别行政区政府三、省管市政府第二节基层政府一、基层政府的基本结构1.县政府2.乡政府二、县乡关系三、基层政治的问题第三节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一、中国政府体制的结构特征二、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三、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关系1.行政管理权限的变化2.立法权限的变化3.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变化四、完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第七章司法制度第一节党的政法委员会一、政法委的历史演变二、政法委的功能1.党内联席会议制度2.执法检查监督制度3.协管干部制度第二节人民法院一、我国法院的沿革与组织体系二、法院的职权1.司法审判权2.法律制定权3.行政裁判权4.司法行政权三、法院的审判组织1.独任庭2.合议庭3.其他审判组织第三节人民检察院一、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与领导体制二、我国检察机关的机构设置1.我国检察机关的内部领导机构2.我国检察机关的内部决策机构3.我国检察机关的内部职能机构三、检察机关的职权1.检察机关的一般法律监督职责2.刑事功能第八章军事制度第一节核心原则第二节武装力量的基本构成与领导体制一、中国武装力量的基本构成1.中国人民解放军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3.民兵二、领导体制1.中央军事委员会2.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3.军(战)区体制第三节国防体制一、中国国防领导体制1.中共中央的国防领导体制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国防职权3.国家主席在国防方面的职权4.国务院在国防方面的职权5.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国防方面的职权二、兵役制度1.中国兵役制度的主要内容①服役制度②衔级制度③兵役工作领导体制2.中国兵役制度的基本特征第九章监督制度第一节概述一、监督制度的理论与制度基础二、监督的内容与监督体系第二节党内监督制度一、党内监督体系1.党员监督2.党的基层组织的监督3.党的代表大会的监督4.党的委员会的监督5.党委常委会的监督6.党委组织工作部门的监督管理二、党内监督的内容和对象三、党内监督的机构第三节行政监督制度一、行政监督的主体、对象、内容和方式二、行政型审计监督制第四节社会监督制度一、社会监督的含义二、公民监督三、新闻舆论监督第十章国家和社会:制度变迁的样式第一节当代中国国家和社会关系的演变一、高度一体化的国家和社会(1949—1978年)1.国家对城市社会的渗透与控制2.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渗透与控制3.社会成员对国家的依附①劳动就业制度②户籍制度③身份制度④单位制度4.一体化结构的评价二、经济改革与国家—社会关系的重构1.经济改革的影响2.国家与社会关系重构的基础第二节单位体制一、单位的政治性质二、市场经济中的单位体制三、单位组织的政治功能1.行政管理2.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动员3.政治参与第三节农村基层民主一、农村基层政权结构的演变1.政社一体制下的农村基层组织2.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结构二、村民自治的实践1.村民委员会的选举2.村民自治与治理方式的变革3.村民自治中的问题第四节新兴民间组织一、民间组织的发展与特点1.民间组织的发展2.民间组织的特点二、民间社会的兴起与治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重点总结最终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期末重点答案--------Edited by RQH一:填空题①国务院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
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主要讨论决定国务院工作中的重要事项;讨论法律草案、审议行政法规草案;通报和讨论其他重要事项。
②宏观调控部门。
主要有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商业部、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
其职责主要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以经济和法律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
③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表现在:⑴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基本保持原有法律,实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⑵是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3)特别行政区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域,它享有高度自治权,不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般地方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
④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主要活动形式是:组织代表小组进行视察和调查研究,以反映民意;参加执法检查;列席有关会议;与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联系;提出建议。
⑤根据1982年宪法,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
国务院总理的人选由国家主席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国家主席任免。
⑥宪政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有效的、负责的、公正的、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政治法律体系。
⑦国家政务部门包括外交部、国防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司法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民政部、监察部、审计署。
⑧人大代表在会议时间的主要的工作是出席会议,审议有关议案和报告,提出议案,参加各项选举活动,提出质询案和进行询问,提出罢免案,提议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参加表决和提出建议。
二:名词解释①社会监督:是指社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以法律和社会及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和政府的一切行为进行监督的监督形式。
②政治体制: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方式,组成并代表国家系统地行使权力,以实现阶级统治任务的政权机关体系。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自考整理)
第一章绪论一、制度:规范、法度的意思。
二、政治制度: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统治方法的总和,它包括国家政权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为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维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维持社会政治实体活动等而制定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
从狭义的角度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三、政治制度的几个显著特点:历史性、稳定性、强制性、合法性。
四、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关系:社会领域的各项制度,尤其是基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
在社会各项制度中,根本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是社会的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社会结构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主要成分,它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和什么样的国家意识形态、文化教育制度。
因此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二者在性质上是一致的,不一致就要产生矛盾和冲突。
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这种相互关系,告诉我们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就要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就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制度主要体现在居于指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教育方针等方面。
思想文化意识对政治制度主要起导向作用,任何政治制度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文化意识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意识形态以及传统对政治制度及由政治制度决定的决策活动、实施活动有重要作用。
思想文化意识中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关系更紧密,也更直接。
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建立与其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文化价值观,以起到巩固和发展政治制度的作用,在我国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五、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考试范围 (NEW)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考试范围一、名词解释1、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是策略、武装斗争是手段、党的建设是保证。
2、政治协商会议: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
指的是1945年至1946年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以及各民主党派(民盟、青年党等)为抗战后的和平建国大业在重庆召开的会议。
为了与1949年后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相区别,此次政治协商会议称为“旧政协”,而将1949年后的政协称为“新政协”或“人民政协”。
3、终结文化大革命:政治上终结文化大革命,恢复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从制度上和价值上全面恢复作为当代中国党和国家制度核心原则的民主集中制;思想上终结文化大革命,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
终结文化大革命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4、单位体制:单位可分为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其中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是行政单位的附属物。
无论是社会学上还是经济学上看,市场经济对单位体制冲击都是巨大的。
市场经济中的单位体制:单位组织的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单位组织的政治特征不变;控制单位的基本手段不变。
5、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是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实践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实际上就是指政治体制。
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表现形式,是为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而建构的各种具体的政治形式、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总和。
6、“两次革命论”与“一次革命论”:两次革命论和一次革命论是针对中国革命所提出的理论。
前者指的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先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待时机成熟后再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这个理论的代表者是陈独秀。
后者指的是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进行,一次性完成。
这也就导致在民族民主革命中既要对抗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产阶级,同时排斥和打击民族资产阶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范围题型:一、单选题(10,10’)二、名词解释(5,25’)三、简答题(4,32’)四、论述题(2,33’)绪论1、论述:当前中国政治的基本特征。
(一)在党政关系方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强调政党分开,九十年代以来强调当如何执政。
(二)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9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加强中央权威,服从中央的统一的经济政策。
(三)在经济走向方面,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经济并不明确,因而经济制度在激烈的意识形态争论中改革和前进。
(四)在国家与社会方面,20世纪80年代的紧张与冲突转变为90年代的相对缓和与和谐。
第一章1、论述: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党章与宪法的关系?①1st从文本分析上来说,中国宪法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文本表现,而中央党章却是作为中国政府制度的文本。
继而从合理的逻辑推论上来说,就是党章的衍伸和裂变成了宪法,那么宪法就承载了党章中的内涵。
由于对政治上的需要而对政治制度中的某些环节和体制进行适当的调整时,总是党章在前,宪法在后。
①2nd从合法化上,正当性以及法律上的效力上来说,中国宪法的合法化,正当了中共党章以及作为其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增加了对其一定程度上的政治认同感。
①3rd党章和宪法之间,一方面说没有关联性,但另一方面实际上又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自现行宪法公布开始,党章每一次修改都直接引发宪法的修改,“政策性修宪”成为我国主导型的修宪模式。
党章对宪法的政治影响不可忽视,但是党章是调整党员内部关系的最高标准,这是党章的本分;宪法是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社会关系的最高准则,这是宪法的本分。
2、简答:民主集中制的概念与表现a)概念: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b)表现:①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
②它是中国政治制度运作的基本原则③它是一种具体的决策机制。
第二章1、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内涵A.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是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实践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实际上是指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的实现形式,是为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而构建的各种具体政治形式,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总和.B.党的领导体制.狭义上:指的是党组织自身组织制度及领导制度. 广义上:除了指党组织自身的组织制度及领导制外,还包括对国家权力机关的统领关系体制.C.国家的领导体制:总体上指的是国家权力机关内部之间的权力划分和相互关系的体制.D.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实质上就是指党对的国家领导体制.3、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基本构成有哪些?a)党委制和党组织b)党管干部原则c)归口管理制度和双重领导制度\d)党指挥军队制度4、党的核心领导机关有哪些?✧总书记✧政治局常委✧政治局✧书记处4、归口管按照归口管理的含义和我国的国情,主导中国政治生活的有六大“口”或六大系统,即组织人事、宣传教育、政治法律、财政经济、外事和军事。
既然是党的系统,其活动就不可能是独立的,而是执行中共中央的最高决策,虽然本系统在执行中可以发明和创造新形式、新方法和新途径。
理制度的内涵5、试述党和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的变化。
甲.行政首脑负责制在企事业单位中的确定乙.党的行为法治化取向.丙.党与行政部门关系的改变丁.干部管理制度的变化第三章1、革命党与执政党的区别1)任务目标不同2)运用手段不同3)组织方式不同4)阶级基础不同5)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不同2、如何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从执政的合法性来看,实现从经济建设到民主政治建设的转变.✓从执政的社会基础来看,要实现一元到多元的转变.✓从执政的技术操作来看,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从执政的可持续条件来看,制度建设与法治建设更为根本。
3、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国的政党制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党制或多党制,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根本区别于其他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第四章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是什么?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制度,在法理上具有全权性。
第三,作为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法理上具有至上性,高于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基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选举与监督原则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有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以便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政权。
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的原则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
积极性原则。
3、我国选举制度中存在哪些问题?盲目追求参选率,滥用委托投票的权利。
选举权未被选民真正行使。
间接选举不能充分代表民意。
候选人的提名和介绍方式不合理。
差额选举没有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选举过程缺乏诉讼程序的救济。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集常委会的职权有哪些?A.立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利B.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构组成人员。
C.对国家重大事项的决定权。
D.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权。
5、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加强权力的有效监督③正确处理党和人大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党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
④加强组织建设。
⑤加强制度的建设。
⑥加强思想建设。
6、什么是质询权?人大代表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国家机关工作严重不满,或发现这些机关有失职行为,给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损失的,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人大代表可以依法对有关部门提出质询。
质询是人大代表的一项重要权利,可以发挥重要的监督作用,程度上要比询问严厉得多。
第五章1、什么是议行合一?2、如何认识“议行合一”理论与我国政府体制设置的关系?3、如何认识国务院的地位和性质?4、什么是大部制5、国务院的领导体制是什么?6、如何认识我国立法体制中的行政立法?第六章1、地方政府的类型有哪些?、일一般地域性地方政府이民族性地方政府삼城镇型地方政府사特殊型地方政府2、论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地位及其与同级党委、人大的关系。
3、县乡关系及存在的问题。
4、地方人民政府的主要职权及其特点第七章1、政法委的功能✧党内联席会议制度。
✧执法监督制度✧协管干部制度2、法院的职权1)司法审判权2)法律制定权3)行政裁判权4)司法行政权3、我国法院和检察院的组织体系是什么?●中国的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分为四级,即设基层、中级、高级和最高人民法院,并设军事、铁路、水运等专门人民法院。
中国的基层人民法院包括县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法院、自治县人民法院和市辖区的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包括: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省、自治区辖市的中级人民法院和自治州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包括省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和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
●我国的人民检察院组织体系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组成。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分院,自治州和省、自治区辖市人民检察院;县、市、自治县和市辖区人民检察院。
省一级人民检察院和县一级人民检察院,根据工作需要,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可以在工矿区、农垦区、林区等区域设人民检察院,作为派出机构。
4、如何认识我国司法体制设置与地方保护主义的关系?社会控制和社会整合都是社会学的重要概念,前者是指通过宗教、道德、法律等等各种手段,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安排,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维护社会秩序,最终服务于人类利益的社会调控方式。
后者是指社会各个不同的部分结合而成统一、协调的整体的过程和结果。
如果说社会控制是对作为不同社会主体的人的行为的规约,那么社会整合就是这种规约所导致或追求的社会统一、协调的过程和结果。
与道德、宗教等其他诸多社会控制与整合的途径相比,现代社会一般选择法律作为最主要的社会控制与社会整合的途径,而司法则是法律最直接的代表,法律的社会控制与整合功能和司法的社会控制与整合功能是同构并亲和在一起的,司法的社会控制与整合功能的发挥状况直接决定了法律的社会控制与整合功能的发挥状况。
当前阻碍我国司法的社会控制与整合功能实现的因素复杂多样,既有司法体系外的,也有司法体系内的。
司法体系外的因素主要有: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司法经费不足,法官低薪酬,社会法律至上的文化理念薄弱,法律和司法的权威不足,等等。
司法体系内的因素主要有:法官总体素质和能力尚不理想,法院内部管理体制不顺,审判方式落后或超前于社会发展,程序不完善、不透明,裁判文书质量不高,等等。
而且,上述两方面的因素彼此交织,互为因果,严重阻碍了司法应有的社会控制与整合功能的有效施展。
本文限于篇幅,仅对其中一项因素——地方保护主义及它的危害和对它的遏制途径作进一步阐述。
一、地方保护主义的性质、危害及根源地方保护主义在司法层面体现为以地方利益掩盖的司法权与各种其它社会资源作非法交易,它是急剧膨胀的地方利益或者地方上某些个人的利益作用于司法领域的结果,是在地方权威操控下的公开的集体行为,其在本质上属于制度性问题,很多司法问题表象的背后也是地方保护主义在起作用。
对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本文不予赘述。
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更是有目共睹,它阻挠了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进而阻挠了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它片面地促成了人们的地方归属感,却瓦解着人们对法律(社会共同规则)的信念,瓦解着现代社会凝聚力的基本资源。
所以地方保护主义被人们视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最为致命的危害之一。
对于地方保护主义损害司法独立、侵蚀司法能力之根源所在,当前的主要观点无外乎认为我国的地方司法机关在人、财、物等资源供给上完全依赖于同级行政机关,而司法区域又与行政区域重叠,这种“块”的分割使得司法机关不得不听命于法律之外的地方权威。
这一结论是正确并符合现实情况的。
但我们还需进一步认识到地方社会环境对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生成的重要作用。
国外学者曾指出:“人们很容易忽视中国社会具有的那种地道的分散性质……这些在如此长的时间里起到过如此之有效作用的社会分散因素,现在被证明是实现民族目标的一种障碍。
”这里的“社会分散因素”是指经济上中国社会长期滞留在适宜于地方交换的居住模式之中,满足于地方的自给自足状态;社会行为上则是家庭、宗族的价值取向以及随之而来的地方归属感。
这些因素均构成了司法结构所处环境的一部分,司法机关不可能独处于这种社会环境之外。
二、抑制地方主义扩散化的体制力量主要来自司法地方利益膨胀和地方社会分散化的倾向并非中国独有,它实质上是人们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性的区域性体现,而遏制地方社会过度分散化是现代国家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其关键在于通过制度性的制约来遏制这种分散化的倾向,这种制度性制约主要力量之一来自于司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