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的意思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出自宋代晏殊的《踏莎行·小径红稀》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蒙通:濛)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1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赏析此词描绘暮春景色,上片写郊外景,下片写院内景,最后以“斜阳却照深深院”作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起首三句描绘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花儿已经稀疏,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放眼一望只见绿色已经漫山遍野;高台附近,树木繁茂成荫,一片幽深。
“红稀”“绿遍”“树色阴阴”,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暮春气息很浓。
三句所写虽系眼前静景,但“稀”“遍”“见”这几个词却显
示了事物发展的进程和动态。
从“小径”“芳郊”“高台”的顺序看,也有移步换
形之感。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所写的杨花扑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
但词人描绘这一景象时,却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成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以致让它漫天飞舞,乱扑行人之面。
这一方面暗示已经无计留春,只好听任杨花飘舞送春归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杨花的无拘无束和活跃。
《踏莎行》全词赏析
《踏莎行》全词赏析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译文]酒入愁肠,一觉睡醒,日暮的阳光已经斜照在深深的庭院。
[出自]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注释:红稀:花儿稀少。
红,指花。
芳郊:清香弥漫的郊外。
阴阴见:暗暗显露。
蒙蒙:形容柳絮飘飞,令人满眼迷蒙。
游丝:指蜘蛛等昆虫吐出的丝,因其多在空中飘荡,故称。
此处用来形容香烟飘飞。
炉香静逐游丝转:香炉中冒出的袅袅香烟旋转着向上飘升。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意谓莺燕都深藏不见。
这里的莺燕暗喻“伊人”。
却:正。
翻译:小径红花渐落稀疏,而芳草却将郊野绿遍,看树色中的高高楼台,隐隐约约可见。
春风不解人意,咋不把杨花给我留住,却让它迷蒙乱飞舞,任其扑打行人的面部。
青翠的树叶丛中,藏有黄莺儿在唱歌,红色的帘幕隔外,有燕子在梁间呢喃咕咕,炉香升腾一缕缕,静静地追逐游丝而旋转。
饮过闷酒做一场愁梦,醒来时,斜阳已经照在庭院深处。
【译文】小路边的红花日见稀少,郊野却被萋萋芳草绿遍,绿树成荫高楼台榭若隐若现。
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让它们迷迷蒙蒙乱扑人面。
翠绿的树叶里藏着黄莺,红色窗帘把燕子隔在外边,静静的炉香随着游丝旋转。
醉酒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深深的庭院。
【评点】这首词描绘的是晚春景象,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哀伤,是一首伤春词。
词的上半部分写郊外的春景。
词人的画笔从近处到远处,从低处到高处,层次分明地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春天的图景:近处,幽幽小路,点点红花;远处,漫漫绿草,茫茫天际;低处,亭台楼阁并立;高处,排排绿树幽森。
“红稀”、“绿遍”、“树色阴阴”,这样的景色暗示着春已将暮。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通过飘飞的杨花,更是点明时间和节气。
在这里,肆意飞舞的杨花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象,而是饱含了词人的思想和情感,它们铺天盖地,把行人搅扰得不得安宁,让行人的心中更添忧愁。
古诗词及解释 古诗词及解释大全
古诗词及解释古诗词及解释大全1、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白话文意思:小路旁的花儿日渐稀少,郊野却是绿意盎然,高高的楼台在苍翠茂密的树丛中若隐若现。
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好似那蒙蒙细雨乱扑人面。
黄莺躲藏在翠绿的树叶里,红色的帘子将飞燕阻隔在外,炉香静静燃烧,香烟像游动的青丝般缓缓上升。
醉酒后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幽深的庭院。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白话文意思: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3、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白话文意思: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4、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白话文意思:现在才知道那时我错了,心中凄凉迷乱,眼泪默默落下,满眼看到的都是春风,事物却非于从前。
明知此次分别之后再无相见的机会,还是勉强约定将来相会的日期。
像这样一别,一待梨花落尽,月亮又会悬系在西天。
5、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李白《日出入行》白话文意思:花草不对春风的爱抚表示感谢,落叶也不对秋风的凋残表示埋怨。
6、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杨万里《寒食上冢》白话文意思:宿野草一夜间又随风生长出来,刚过一年的小路就消失了。
7、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高启《寻胡隐君》白话文意思:因为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优美,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了。
8、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译文】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出典】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注:1、《蝶恋花》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注释:无定据:没有一定。
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
代指战事.兵事。
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
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冯延巳《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
几许:多少。
3、译文1: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凤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
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译文2:古往今来,山和演变都无定准。
军号声中,战马频繁走动。
满眼荒凉无人可说,秋风中,丹枫树都枯黄了。
过往的隐痛无处可诉。
当年的战场,黄昏下只见路边青冢。
一往情深有多深?就像夕阳下的深山和深秋的雨。
译文3:古往今来,山河之上不会存在永久的界限。
角声中,战马频繁的在这片土地上来来去去。
而这其间触目的荒凉,谁能说的清?唯有西风肆意吹着那苍老的丹枫。
这片土地上留下的那些幽怨之情应是无法计数的。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的意思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的意思“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出自宋朝诗人晏殊的作品《清平乐·金风细细》,其古诗全文如下: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注释】⑤却照:正照。
⑥归:归去,指秋天燕子飞回南方。
⑦银屏:屏风上以云母石等物镶嵌,洁白如银,故称银屏,又称云屏。
【翻译】微微的秋风正在细细吹拂,梧桐树叶正在轻飘飘坠下。
初尝香醇绿酒让人陶醉,在小窗之前一枕酣眠浓睡。
紫薇和朱槿在秋寒里凋残,只有夕阳映照着楼阁栏杆。
双燕到了将要南归的季节,镶银箔的屏风昨夜已微寒。
【赏析】如果说上阕是从昨晚的醉眠写起,那么下阕则是写次日薄暮酒醒时的感觉。
词人一醉就睡了整整一个昼夜,睡极浓矣。
浓睡中无愁无忧,酒醒后情绪如何,他没有言明,只是通过他眼巾所见的景象,折射出心情之悠闲,神态之慵怠;不过在结句中仍然透露出一丝丝哀愁。
过片中的紫薇,植物名,夏季开花;朱槿,夏秋间吐艳。
上阕说金风吹得梧桐叶坠,分明是秋季了,所以词人从小窗望出去,此刻这两种花都已凋残。
值得注意的是,前阕的梧桐叶坠,为耳中所闻;后阕的两种花残,乃眼中所见。
词人正是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细微体察,来表现此际的情怀。
“斜阳却照阑干”,紧承前句,描写静景。
晏殊在《踏莎行》词中云:“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情境皆相似。
两处都用了“却”字。
却者,正也。
此处是说抬头望去,一抹斜阳正照着阑干,颇有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神韵,然而词人所见者不是南山,而是残花、斜阳,其中似寓有无可奈何的心境。
日暮了,斜阳正照着阑干,也正是“双燕欲归时节”。
此意平平说来,似不相干语,没要紧语。
可是词不比诗,它往往用这样的语言,来调和气氛,缓冲节奏,烘托情感。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云:“言情之词,必借景色映托,乃具深婉流美之感。
”“燕子欲归”,乃系景语,它对下旬“银屏昨夜微寒”,正好起了一个铺垫和烘托作用。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解读付秀莹《陌上》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文学现场观察95解读付秀莹《陌上》王冰冰付秀莹写小说,却总有着诗词的情韵,尤其是她那些精致的中短篇,犹如一个声情并茂、工整精妙的诗词世界。
她文字的含蓄、节制、内敛,其中流淌出的诗意与情韵,古意盎然,与同样学院派出身的作家格非有几分相似—都是用唐诗宋词打了底子的。
而她对于世态人情的精细描摹,对风花雪月的沉沦耽溺,又明显在师法或曰致敬《红楼梦》。
她的故事,往往都是以华北平原上一个小村落—芳村—作为背景与舞台,以此铺陈人世百态,刻绘儿女情长。
可以说“芳村”是付秀莹的纸上原乡,是她的文学乌托邦或桃花源,那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泉源。
《陌上》是她目前唯一的长篇,全书由二十五章组成,每章自成格局,然合而观之,又相互呼应,架构俨然。
此番付秀莹立志为“芳村”作传,要在这“比邮票还小”的一方天地,开启或建构属于自己这个时代的乡土写实加爱欲传奇。
这个位于华北大平原上的小小村落,可能会因为一个女子灵秀而深情的书写,而在中国现代文学乡土写作这一文脉中留下一席之地。
一、青衣—花旦闺中风暖,陌上草薰,《陌上》注定是写给乡村女人的一首温婉忧伤的长诗,在这个并不封闭的小空间中,是姓紫嫣红开遍的风景。
占据画面中心的,是那群土生土长的芳村女子,翠台、素台、喜针、香罗、臭菊、爱梨、春米、小鸾、小别扭媳妇、瓶子媳妇……付秀莹使出浑身解数,写尽她们的水灵与鲜活、生动与明媚,也不避她们的自私与阴暗、欲望与挫折。
这些大姑娘小媳妇老妗子们,按性情容貌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如翠台那样的清秀素净、温良端庄的良家女子,宛如“清水里开的莲花”,好看得规矩、老实,“像是单瓣的花朵,清纯可爱,叫人怜惜”,另一种是如香罗那样的“没有章法”的好看,她们有着繁复的花瓣,层层叠叠,有着神秘莫测、引人入胜的魅惑。
或者按张爱玲的说法,这两类女子,一类是青衣,一类是花旦。
在一段宛如风俗画般的“禊子”之后,《陌上》前三章开门见山便是翠台和香罗之间的渊源与纠葛,这犹如“金96百家评论|2018年第4期|总第35期盘玉碗”般的妯娌,曾经好的蜜里调油的闺蜜,却在不惑之年越发有了芥蒂与隔膜。
《桂枝香·登临送目》王安石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桂枝香·登临送目》王安石宋词注释翻译赏析《桂枝香·登临送目》王安石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桂枝香·登临送目》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
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
“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
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
“蓬”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
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
作品原文桂枝香·金陵怀古⑴登临送目⑵,正故国晚秋⑶,天气初肃⑷。
千里澄江似练⑸,翠峰如簇⑹。
归帆去棹残阳里⑺,背西风,酒旗斜矗⑻。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⑼,画图难足⑽。
念往昔,繁华竞逐⑾,叹门外楼头⑿,悲恨相续⒀。
千古凭高对此⒁,谩嗟荣辱⒂。
六朝旧事随流水⒃,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⒄,时时犹唱,后庭遗曲⒅。
作品注释⑴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作。
金陵:今江苏南京。
⑵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送目:远目,望远。
⑶故国:即故都,旧时的都城。
金陵为六朝故都,故称故国。
⑷初肃:天气刚开始萧肃。
肃,萎缩,肃杀,形容草木枯落,天气寒而高爽。
⑸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
语出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澄江,清澈的长江。
练,白色的绢。
⑹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
簇,丛聚。
⑺归帆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⑻斜矗:斜插。
矗,直立。
⑼“彩舟”两句:意谓结彩的画船行于薄雾迷离之中,犹在云内;华灯映水,繁星交辉,白鹭翩飞。
这两句转写秦淮河,“彩舟”系代人玩乐的河上之船,与江上“征帆去棹”的大船不同。
桂枝香·登临送目-王安石-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桂枝香·登临送目|王安石|注释|翻译|赏析|讲解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赏析】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为作者别创一格、非同凡响的杰作,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移情自然风光的情怀。
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南朝古都金陵胜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吊古。
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
“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
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
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
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
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
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
“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
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
“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
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
“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
此处用典。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
【点评】1067年王安石的变法因保守派的反对受挫,皇帝老儿将他外放为南京市长。
据《古今词话》记载:王安石与朋友们在深秋游赏金陵山水,面对浩浩汤汤的长江,用《桂枝香》的词牌名填了30多首词,唯有他的词被称为绝唱。
《安公子-弱柳丝千缕》袁去华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安公子-弱柳丝千缕》袁去华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安公子·弱柳丝千缕》是南宋词人袁去华的词作。
这是一首游子思乡怀人之作。
上阕写初春景象,色彩明艳,宛如彩画,构思新颖。
“料静掩”两句虚拟对方情境实是已恋对方之深。
下阕开头两句设问,既指自己,又设想对方,是双向交融。
“独立东风”句一气贯下,表现了思念的真诚。
结尾两句以夕阳照花坞作结,以美景衬离愁,更增惆怅。
作品原文:安公子弱柳丝千缕。
嫩黄匀遍鸦啼处。
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
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
曾画楼、见个人人否。
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
庾信愁如许。
为谁都著眉端聚。
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
念永昼春闲,人倦如何度。
闲傍枕、百啭黄鹂语。
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作品注释:1、安公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凋名。
此凋有不同诸格体,俱为双调。
在此只列一体。
前片八句,后片七句,共八十字。
前片第一、四、五、八句和后片第二、四、七句押韵,均用仄声韵。
2、弱柳:柳条柔弱,故称弱柳。
3、鸦啼处:此指柳树丛中。
4、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5、人人:犹言人儿,对亲爱者的称呼,情人的昵称。
宋时口语。
周邦彦《迎春乐》词:“人人花艳明春柳,忆筵上偷携遥。
”6、哀弦危柱:指乐声凄绝。
苏轼《水龙吟》词:“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
”柱,筝瑟之类弦乐器上的弦柱。
危,高,指弦音高厉。
此处“危”“哀”是弦柱的修饰语。
7、庾信愁如许:庾信,南北朝时诗人。
本仕梁,曾出使西魏梁亡,被留长安,北周代魏,又不予放还。
愁如许,庾信有《愁赋》,今不传,只留断句若干,如“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
8、念永昼春闲:贺铸《薄幸》词:“正春浓酒困,人闲昼永无聊赖。
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
”此用其意。
春闲,春日闲寂无聊,觉得天长难以打发。
永,长。
永昼,即昼永,日长之意。
9、百啭:鸣声婉转多样。
10、厌厌:即恹恹,精神不振貌。
11、花坞:花房。
坞,原指四面高中央低的山地,引申为四面挡风的建筑物。
24《桂枝香·金陵怀古》-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原卷版)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24 《桂枝香·金陵怀古》《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cù)。
归帆去棹(zhào)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chù)。
彩舟云淡,星河鹭(lù)起,画图难足。
(归帆一作:征帆) 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
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
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
澄江:清澈的长江。
练:白色的绢。
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
簇,丛聚。
去棹:往来的船只。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星河鹭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
长江中有白鹭洲(长江与秦淮河相汇之处的小洲)。
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màn)嗟(jiē)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
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
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曲。
繁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
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凭高:登高。
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谩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
这是作者的感叹。
宋词: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原文译文赏析《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宋代:晏殊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译文】人的生命将在有限的时间中结束,平常的离别也会让人觉得悲痛欲绝。
不要因为常常离别而推迟酒宴,应当在有限的人生,对酒当歌,开怀畅饮。
到了登临之时,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思念远方的亲友;等到风雨吹落繁花之际,才发现春天易逝,不禁更生伤春愁情。
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怜爱眼前的人。
【注释】一向:一晌,片刻,一会儿。
年光:时光。
有限身:有限的生命。
等闲:平常,随便,无端。
销魂:极度悲伤,极度快乐。
莫辞频:频,频繁。
不要因为次数多而推辞。
怜:珍惜,怜爱。
取:语助词。
【赏析】这是《珠玉词》中的别调。
大宴的词作,用语明净,下字修洁,表现出闲雅蕴藉的风格;而在本词中,作者却一变故常,取景甚大,笔力极重,格调遒上。
抒写伤春怀远的情怀,深刻沉着,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种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厉哀伤,这是本词的一大特色。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
”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人生是短暂的,离别是寻常的也是最使人伤心的。
首句劈空而来,语甚警炼。
“一向”,即一晌,一会儿。
片刻的时光啊,有限的生命!词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延续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这虽是《珠玉集》中常有的慨叹,而在本词中强烈的直接呼喊出来,更有撼人心魄的效果。
次句加厚一笔。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可是,词中所写的,不是去国千里的生离,更不是沥泣抆血的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词人之深于情。
在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止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这怎不令人“易销魂”呢?“酒筵歌席莫辞频。
”上片末句是说,酒宴歌舞就不要推辞了吧。
对此,词人唯有强自宽解,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注释译文及赏析《桂枝香·金陵怀古》桂枝香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①王安石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出知江宁府,本词即作于此时。
此词上片描绘金陵的壮丽景色,下片抒发怀古感喟而寓伤时之意。
词中通过怀古谴责六朝君主“繁华竟逐”,不修政事,武备衰弛,导致亡国,实有借历史警戒当朝之意。
《桂枝香》:词调,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作。
②送目:远目,望远。
故国:即故都,金陵为东吴、东晋、南朝宋、梁、陈六朝故都,故称故国。
初肃:天气刚开始萧肃。
肃,萎缩,肃杀,形容草木枯落,天气寒而高爽。
③澄江:江水平静而澄清。
练:白绢。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静如练。
”簇:箭头,形容山势峻峭。
④征帆去棹:往来的船只。
帆、棹,这里都代指船。
斜矗:斜插。
矗,直立。
⑤“彩舟”两句:意谓结彩的画船行于薄雾迷离之中,犹在云内;华灯映水,繁星交辉,白鹭翩飞。
这两句转写秦淮河,“彩舟”系代人玩乐的河上之船,与江上“征帆去棹”的大船不同。
又与下片“繁华”相接,释为秦淮河较长江为妥。
星河,天河,这里指秦淮河。
鹭,白鹭,一种水鸟。
一说指白鹭洲(长江与秦淮河相汇之处的小洲)。
难足:难以完美地表现出来。
⑥繁华竞逐:“竞逐繁华”的倒文。
繁华,指华丽奢侈的生活景象。
⑦门外楼头: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隋朝大将韩擒虎,统兵伐陈,陈后主(陈叔宝)还和宠姬张丽华在结绮阁寻欢作乐。
陈后主、张丽华被韩俘获,陈亡于隋。
门,指朱雀门。
楼,指结绮阁。
悲恨相续:指六朝亡国的悲恨,接连不断。
⑧漫嗟:空叹。
⑨“六朝”两句:意谓六朝的往事象流水般消逝了,如今只有寒烟笼罩衰草,凝成一片暗绿色,而繁华无存了。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原文注释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原文注释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原文注释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原文注释文言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桂枝香·登临送目》年代: 宋作者: 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归帆一作:征帆)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为作者别创一格、非同凡响的杰作,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
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在南朝古都金陵胜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吊古。
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
“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
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
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
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
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
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在其中。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
“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
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
“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
宋词《清平乐·金风细细》赏析及译文注释
宋词《清平乐·金风细细》赏析及译文注释《清平乐·金风细细》是由晏殊所创作的,此词之所以受到评论家们的一致称赏,主要在于它呈现了一种与词人富贵显达的身世相谐调的圆融平静、安雅舒徐的风格。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清平乐·金风细细》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清平乐·金风细细》宋朝:晏殊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
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
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清平乐·金风细细》古诗简介《清平乐·金风细细》作者是宋代词人晏殊,此词突出反映了晏殊词的闲雅风格和富贵气象。
作者以精细的笔触,描写细细的秋风、衰残的紫薇、木槿、斜阳照耀下的庭院等意象,通过主人公精致的小轩窗下目睹双燕归去、感到银屏微寒这一情景,营造了一种冷清索寞的意境,这一意境中抒发了词人淡淡的忧伤。
《清平乐·金风细细》翻译/译文微微的秋风细细吹,梧桐树叶叶飘零坠。
新酿的绿酒味香醇,初尝入口便让人陶醉,小窗前一枕酣眠浓睡。
紫薇花、朱槿花在秋寒里凋残,夕阳余辉正映照着楼阁栏杆。
双燕到了将要南归的季节,银箔镶嵌的屏风昨夜还透着微寒。
《清平乐·金风细细》注释①金风:金风:秋风,古代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演变,秋属金,故称秋风为金风。
②叶叶梧桐坠:梧桐树叶一片一片地坠落。
③绿酒:古代土法酿酒,酒色黄绿,诗人称之为绿酒。
五代南唐冯延巳《长命女》词:“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④紫薇朱槿:花名。
紫薇:落叶小乔木,花红紫或白,夏日开,秋天凋,故又名“百日红”。
朱槿:红色木槿,落叶小灌木,夏秋之交开花,朝开暮落。
又名扶桑。
⑤却照:正照。
⑥归:归去,指秋天燕子飞回南方。
⑦银屏:屏风上以云母石等物镶嵌,洁白如银,故称银屏,又称云屏。
《清平乐·金风细细》赏析/鉴赏这首词的特点是风调闲雅,气象华贵,二者本有些矛盾,但词人却把它统一起来,形成表现自己个性的特殊风格。
桂枝香-金陵怀古文章解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王安石的一首词,桂枝香金陵怀古,大家都知道桂枝香是这首词的词排名,金陵怀古是这首词的题目,金陵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就是现在我们江苏的南京,金陵:大家知道被称为叫六朝古都,那么这个六朝指的是什么呢?三国的东吴、南北朝时期的东晋、还有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那一共加起来是六朝,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怀古,大家学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永怀古迹,那么怀古大家知道,最根本的其实是为了赏鉴凭吊往事来感慨,现在,这是怀古是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怀古,伤经,王安石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可以说在王安石时期的北宋写击毙日升,王安石目睹当时朝廷的避政,凯然写有匡复世事之志,曾经王安石给皇帝上万年书,主张写改革,也就是历史上的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北宋神宗皇帝即位,王安石两度为相,在他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变法,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然而由于保守派的反对,新法遭到了阻碍,于是写,王安石被霸相以后退居金陵,这首词写就应该是王安石晚年,在仕途不顺的时候写,退居金陵时所措,因此这首词应该也,更多的表现了王安石内心当中的一种,分开,王安石在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党腔,契丹等少数民族写,先后的多次袭扰北宋,给北宋的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然而北宋统治者又是苟且偷安,非但抵御不了少数民族的,袭扰反而使自己的国家财政危机写,政权危机越来越深重,回到这首词我们来看一下,一开头,写登陵送墓,古人有登高望远的习俗,登高一种是为了思念故乡,思念亲人,思乡怀仁,你像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的第二种,登高为了要抒发感慨,那么王安石的这一阙词,就是第二种,登陵宋墓,一开始就为此开拓出了一个高远的,意境,下面两句朕故国晚秋,天气初速,点名了地点和季节,故国这个国注意下指的是国都,因为金陵是六朝故都,所以称为叫故国,晚秋和下面一句的初速写相对应,点名这首词的写作的背景应该是,深秋时节,那么一片肃沙,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奠定了一个悲秋的氛围,这就为下阙怀古,做了一个时间上的铺垫,同时又渲染了环境和氛围,高屋建瓴的一个开头,下一句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这里注意一下,千里照映的是前面的登陵,正因为登高望远,所以写可以,纵横千里,看到写千里之远,同时,这又是一个点面的结结合,千里是一个面上的,翠峰是一个点上的,同时运用比喻,把江比作了白色的丝卷,把山峰,看成了,聚集簇拥在一起一样,这样不仅在语义上对账严谨工程,同时又有,曲线绵延和散点铺展开来的相结合,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这样就将一幅锦绣的江山图景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下一句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这又构成了一个点面的结合,前两句千里翠峰,这是全景式的描写,而在这里写龟帆,写西峰九奇,这又是一个点的具体描写,残阳西风,这是黄昏时候深秋写特有的景物,具有典型的秋天的特点,同时这里写大家要注意一下,圭帆和酒旗,这里明显能看出写,是在暗写,秋日的黄昏里来来往往的行人,这里就自然的由前面的景,过渡到了此时的人,由纯纯自然的景物,写到了人的活动,使画面生动起来,下面两句,是名句彩舟云淡,星河路起,可以说写,是整个上阙写景的点睛之笔,这里彩洲和星河,是色彩上的对比,而云淡,天上的浮云,这是静静路奇,水中沙滩边的白鹭,这是动静,这里又有动静的结合,可以试想一下这样的一幅图景,远在天边的船写,照上了一层薄雾,而水边沙洲上的白鹭,纷纷写惊起,这不仅,把整幅的秋景图展现的活灵活现,同时又进一步的开拓了观察的视野,可以说在广阔的空间中随着龟帆渐渐的远去,水天早已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写,如此雄浑壮阔的气度,让我们不由得想到了,与之同样意境开阔,旷远的王勃的滕王阁序当中一句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以说两者写,都展现出了高远的气度与,胸襟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上阙最后用画图难足四字收尾,可以说这清丽的景色,即便是丹青妙笔也是难以描摹的,那么这个上阙大家可以写一写,总结一下,上阙描绘了的壮丽景色,通过写景,就为下阙的抒情,做了铺垫,接着我们来看一下下阙,就过渡到了怀古抒情,最主要的下阙看一下,下阙的第一句,在词当中叫做换头,改头换面,注意一下最主要的是一个念字,由这个念字就从词人的所见,过渡到了词人所想,念往昔这里又是一层对比,今和昔的对比,上阙是今,下阙是昔,繁华劲竹,这一句就涵盖了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出了繁华的表象,掩盖着下面的纸醉金迷的生活,接着词人就直接的抒发情感,叹,一生的叹息,门外楼头,这一句,用的是杜甫写台成曲当中的,典故门外含情虎楼头张丽华,台城曲这个台城写,也是指的南京,这里,作者用典型化的手法再现了当时写,隋军的士兵已经兵临城下,但是陈后主居然对国事是置若妄闻,在危难之际,还在和自己的妃子寻欢作乐,那么王安石在这里更是用了一种夸张,门外楼头,用一种极度的夸张,来表现统治者的这种舞蹈,同时更是一种嘲讽,辛辣的讽刺,在王国的悲剧当中,在嘲讽之中又深深的含有王安石的,哀婉和叹息,下一句说悲恨相续,指的是,后来的统治者却不以此为鉴,仍然挥霍,无度沉溺酒色之中,从而使得江南各朝相继灭亡,使得后人写是感慨不已,千古平高对词,照应,这首词的题目金陵怀古,点出了平调古迹,追溯往事,直接的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下面要注意一下是慢阶荣辱,一个慢字,慢的意思写是空,是土壤这里表现的是作者写对前人,悼古怀古的不满之情,是对千古以来文人墨客,面对金陵的山川,只知道感慨朝代的兴亡,却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没有占到一个历史应有的高度,去看问题,从而也就很难写,从六朝相继覆灭当中,引出历史兴亡的教训,下面写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这里写又是一个对比,这里用寒烟衰草,是自然界的景,这是一种永恒的事物来反衬,烘托出来六朝旧事,这是一种人事的无常,用宇宙的永恒和人世的无常,来抒发了这种感慨之情,一个淡字,表现出了这样的一种情感,六朝旧事早已不见,早已烟消云散,但是只有眼前的景自然知己,仍然是万古不变,由此写,更引发了词人内心当中的感慨,当然这个寒烟衰草,那种枯黄的景象,显然流露出了作者对于北宋朝廷写,不能励精图治的一种极度的不满,在这里,可以说,词人绝不禁感慨的是自己被罢下,个人的一种悲欢离合,闲愁哀怨,而是反映了他对于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虑,揭露了的统治者,利用江南秀丽的山川却是在繁华劲,逐,荒淫误国,可以说叹的是作者鄙夷他们,到头来,却演出了一幕又一幕门外楼头式的,悲剧,可悲可叹,最后至今殇雨识时犹唱后听一曲,这又是画用杜甫杜牧写薄情怀的,诗句但是,在这里一定要注意写,几个词语,一个是至今,一个是时时,可以说作者写强调至今时时两个词,它的用意是在说明,责任写并不在于商语,而在于让商语写唱取的统治者,他们荒淫无道,完全对于,国家的前途命运,对于百姓的生死,不管不顾,后庭遗取,玉树后庭花,这是陈后主所做,可以说是亡国之音,但是写现在统治者,还让商女时时犹刹,完全没有感受到,王国的这样的一种悲哀之情,作者在这里不像杜牧一样去责怪,商女的无知,而是指桑骂槐,义在言外,歌女们至今写唱着亡国之音,正是因为,统治者陈年酒色,醉生梦死,然而写玉树后庭花,花开不负酒,如果统治者再不改革,采取富国强兵的政策,那必然写,如六朝一样,只能悲恨相许,结尾写,无异于是对北宋当局的一种警告,那么下去总结一下,下去写主要是怀古抒情,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的腐朽生活,对六朝的兴亡发出感叹,同时也是提醒北宋统治者,江山依旧,然而人世变迁,一定要吸取六朝,覆灭的历史教训,不然只会后人哀之而不见之,亦是后人,而父爱后人也,那么,这首词,相传写苏东坡在读完了以后,久久无言,最后一声叹息说道,辞劳乃野狐经也,把这个王安石写,比喻为一只野生的狐狸精,说他这首词写写的非常的好,很老了很狡猾,当然都是褒义的,那么我们最后写再来总结一下,看看这首词写究竟好在什么地方,可以说这首词,首先一点就是艺术上来有很高的成绩,首先他写景写,齐伟壮丽,同时气象写开阔,充分显示了,词人自己写,立足之高,胸襟之广,开头三句写,寥寥数语就交代出来时令,地点和天气,并且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的肃杀氛围之中,气势不凡,千里写水,翠峰写写山,从总体上写的山川形式,为全词描绘出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归藩二句,是在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摹,在滔滔千里的江面上,无数的争帆在落日的余晖中匆匆驶去,这个景色无疑是壮丽的,而长江两岸众多参差的酒旗,背着西风飘荡,让人又能想到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风然而,王安石,却把这种景象写的是非常的浓烈,和杜牧的写景是完全不同的,那尤其是彩舟云淡星河路奇两句写,就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是一步一步的推展开的,随着蒸翻渐渐的远去,词人的视野,包括读者的视野也是慢慢的扩大的,水天相接融为一体,在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当中写,写出了江水的万千的仪态,远去的蒸帆,像是飘荡在淡淡的白云里,飞舞的白鹭更是如同从银河上的,惊起,这样的写景,就有虚有实,色彩又是有浓有淡,在这里远近的交错,虚实相生,浓淡相宜,构成了一幅,巧夺天工的风景之画,在这里,王安石营造出来的高远的,旷达的清新的这样的一种意境,他的这种雄建的,壮阔的风格,是其他的一些婉约词人的无法比拟的,其次写可以说,这首词又是利益新颖,高瞻远瞩,表现出了一个清醒的政治,政治家的一种真知,拙见,前面也写了这里写,一方面他批判了文人墨客,只知道感慨朝代的兴亡,而没有直指,统治者这个最大的罪魁祸首,同时又对于统治者,猜疑了批判和揭露,可以说古来有学识有抱负的文人,他们登高望远写,会引起他们满怀的愁绪,这种仇写绝对不是区区的个人的私情,常常写是融合了词人自身,因为,世路的坎坷,家国的忧患,人生的艰辛写,涌上心头以后,融化到了他的笔下,第三,可以说这首词写在章法上面,非常讲究启程转合,层次井然,有点我们现在写,写散文的一种写法,下面我们来具体的可以看一看,上阙当中写,第一句登陵送墓,可以说这四个字写就笼罩了全篇,这一篇文章写,都是由此展开的,故国二字,直接的点提,点名,同时为下却怀古抒情议论,埋下一个伏笔,下面先写景,写景写又是非常有层次的,大家可以看一下,先是总写,接着是写近景,写远景最后写,用画图难足来结束写景,既总结了上面的写景,又很自然的引出了下文的议论,可以说安排的十分的妥帖和自然,夏天又开始进行议论,既然上却写的的景写,是如此的壮丽,然而他又是,六朝相继灭亡的一个历史的见证,不由得不引起人的感慨,念往昔,表明了作者对六朝兴亡的态度,千古平高,对此又写出了,作者对历来平调的文人,墨客的看法,下面又转入到了现实,在结尾又回到了今天,可以说是一个筋骨筋骨,经这样的一个思路,首尾融合,结构严谨,逐层的展开,可以说丝丝入口,词当中写很多都是以景来结尾的,就像,验书的踏缩行当中说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写的是一种春仇,又像刘永的凤栖舞,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以情来结尾的,表现的是一种专一的,爱情,然而写,王安石的这一阙桂枝香却是用议论,来结尾的,其中,蕴含着作者对于现实政治的一种,自己的看法,可以说写是一种散文化的笔法,下面还有一点这首词非常,明显的非常典型的这样的一个特点,就是大量的运用典故,千里沉江思恋,注视上面用的是谢条的典故,星河路起写,这是用的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典故,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门外楼头,用的又是隋灭臣的典故,在这里,王安石只用了四个字门外楼头,门外说的是,敌人已经大军压境,楼头写写的是统治者的荒淫无道,就用了4个字,就极其精炼而又形象的展现了六朝的,覆灭在这里写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怎样写化用别人的,同时,又是为己所用,结尾,再次的画用杜牧薄情怀的诗句,但是,更进一步赋予了他更为深刻,而又精辟的思想内容,短短的一首词当中写,多次的运用典故,但是,让大家看了以后又不是那种抄袭,写,就感觉好像是王安石自己写的一样,这就是王安石的高明之处,也是这首词的一个,高妙之处,最后再来总结一下,这首词写,通过对景物的一个赞美,和对于历史兴亡的感叹,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一种担忧,可对于国家政治大使的一种关心,上阙写登陵金陵故都之所见,依次写勾勒出了水陆空,雄浑的场面,境界苍凉,扩大,下去写就写在之所想,用一个念,做转折,精细的对比,通过时空的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以及深沉的,叹息,可以说写全词是意境高远,表现了词人的一种高屋建林的,政治敏锐性,好,这就是今天要讲的这首写,桂枝香金陵怀,课后把这首词写抄写一遍,注意一些难词难字,同时熟读写陈诵,课后写可以再找一些,王安石的散文作品来阅读一下,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可以说写不光是这个诗词写的好,散文写更是一绝,最主要的王安石写,写作的一个特点就是发,前人之所谓发,就像这一阙桂枝香一样的,他和前人的很多观点和看法,对同一个事物的观点和看法,往往写他能看出新意来,看出更深一层次的,言人所谓言,同时也可以写,和其他的一些勇士怀古的作品,比较一下,大家可以写,在本子上,总结一下,永史怀古诗的一些写作的特色和特点,可以从一个意境层面,第二个就是意向,永史怀古诗,你有哪些突出的典型的意向,营造了哪些典型的意境,最后就是情感,抒发了哪些相通的共通的情感,为以后进行诗歌鉴赏写做一个积淀,谢谢大家!。
经典的写景古诗词赏析
【导语】写景类的诗歌,或勾勒意境、或写景⾔志、或描写⾃然风光。
下⾯就和⼀起来欣赏下以下的三⾸写景诗词,欢迎阅读!经典的写景古诗词篇⼀ 《台城》 作者:韦庄 朝代:唐朝 江⾬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堤。
江⾬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堤。
赏析: 南京古称⾦陵,地处江南,“霏霏”正是状写其多⾬⽽细密如丝的⽓候特征,芳草弥蔓,绿遍江岸⽆远不达,⼀个“齐”字既是形容它⼜点明季节,这⾥暗含了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江南三⽉,暮春草长”的意思。
总之,“江”、“⾬”、“草”三者交衬共融,构筑出⼀派迷蒙清幽、如烟似雾的境界。
六朝即孙吴、东晋、宋、齐、梁、陈,⾦陵于六朝时称建业、建康,作为它们的都城,⼀直为宫廷所在地和皇公贵戚的活动中⼼,歌舞饮宴,竞相奢靡,可谓繁盛⾄极,但这⾥也是权⼒⾓逐的之地,三百余年间战乱频繁,六个王朝迭番更代,犹如⾛马灯⼀般,教⼈顿⽣⽬不暇接之感,直觉兴衰遽变,短暂的豪华亦难以持作凭依。
加之江南春⾬朦胧、细草凄迷的⽓氛环境所形成的轻柔婉曼景调,这属于⾦陵固有节候地域呈现着的⾃然风貌,它们相互熏染滋润,暗暗逗出⼀个“梦”字。
倘再作深层探究,“六朝”治乱盛亡的往事早已付诸浩浩江流,⽆从踪迹了,⽽“江⾬”“江草”却是年年如此,当下映⼊眼帘的,⼜是烟笼雾罩般的暮春景⾊,抚今追昔,⾃然⼈事对照,怎能不满怀惆怅迷惘,顿觉⼀切如梦⾥境像呢?况且韦庄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郊)的世家⼤族,远祖韦待价曾为武则天朝宰相,四世祖是诗⼈韦应物,他⾃⼰却逢⾠不偶,半世落拓,⼤唐帝国也濒临灭亡,难道就要再蹈“六朝”覆辙吗?正当潜沉到现实忧虑和历史反思的纷纭意绪中,留连踟蹰,忽地⽿旁传来数声鸟啼,陡然惹起新的慨叹:鸟⼉不解世事⽆常、治乱代变的严重,只依时序⾃在啼鸣,却让多情的⼈何以为堪?“空”字写出了因鸟声触发的感叹。
如果说前两句以总体笔墨,描摹⾦陵的景光风物,⽽情景中,只凭“梦”字轻轻透露消息;那么,后联则将⽬光回转到“台城”,正⾯点明题旨,并选择“柳”为⾼度凝聚的媒介形象,即景抒情,藉情统驭景,呈现了浓厚的主观指向。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晏殊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晏殊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原创遥山书雁2021-01-11 10:58:16酒与文人的关系向来十分密切,我们翻开中国古典文学,就能够闻到阵阵酒香,如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慷慨,陶渊明“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的闲适平淡,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放洒脱,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沉郁,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探问等等,“酒”一再地成为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主题,也成为常见的意象题材。
晏殊现存的诗歌中,其中提到酒的诗歌近40首,通过酒这一意象,在其作品中,扮演了众多角色,或宴饮助兴,描述太平欢愉的气氛;或席间赠别,表现重友念旧的深情;或惜时感怀,展现词人理性思致与婉约柔媚之美;或酒后遣怀,透露词人不为人知的悲叹忧伤。
下面我们通过晏殊几首词中酒的意象,来分析晏殊内心的情感世界!以酒助兴、解忧、宽愁在晏殊作品中,大多是在宾客宴饮之后,以酒助兴、宽愁、解忧,如:《谒金门》作者:晏殊秋露坠。
滴尽楚兰红泪。
往事旧欢何限意。
思量如梦寐。
貌老于前岁。
风月宛然无异。
座有嘉宾尊有桂。
莫辞终夕醉。
翻开《珠玉词》,这篇“座有嘉宾尊有桂”的宴饮之乐,随即映入眼帘,与雅士好友欢聚一堂本是人间乐事,但晏殊却愁思满怀──时序的迁移变化,引发了词人“往事旧欢”之思。
逝去的前事,旧时的欢乐,让人无穷回味,可仔细思量却又如梦似幻。
看着年年岁岁相似之风物,而自己却日渐衰老,今不如昔。
两相对照下,不免兴起一股悲凉,在词人敏锐善感的思维下,秋露之坠落,犹如楚兰之垂泪,连花也为人事变化而感伤。
面对时光消逝之速,这种无法改变的生命哀歌,该如何排解?唯有举起酒杯,把握“嘉宾”之友谊,享受“终夕”之欢乐,及时行乐,尽醉方休,才能够消除这种无可奈何的叹息。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作者】晏殊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
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意思-赏析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意思|赏析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蒙通:濛)翠叶藏莺,朱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译文小路边的红花日渐稀少,郊野却被萋萋芳草占遍,绿树成荫高楼台榭若隐若现。
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让它们迷迷蒙蒙乱扑人面。
翠绿的树叶里藏着黄莺,红色窗帘把燕子隔在外面,静静的炉香像游丝般袅袅升腾。
醉酒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深深的庭院。
作者:佚名此词描绘暮春景色,上片写郊外景,下片写院内景,最后以斜阳却照深深院作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起首三句描绘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花儿已经稀疏,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放眼一望只见绿色已经漫山遍野;高台附近,树木繁茂成荫,一片幽深。
红稀绿遍树色阴阴,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暮春气息很浓。
三句所写虽系眼前静景,但稀遍见这几个词却显示了事物发展的进程和动态。
从小径芳郊高台的顺序看,也有移步换形之感。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所写的杨花扑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
但词人描绘这一景象时,却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成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以致让它漫天飞舞,乱扑行人之面。
这一方面暗示已经无计留春,只好听任杨花飘舞送春归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杨花的无拘无束和活跃的生命力。
这里虽写暮春景色,却无衰颓情调,富有生趣。
蒙蒙乱扑,极富动态感。
行人二字,点醒以上所写,都是词人郊行所见。
过片翠叶藏莺,珠帘隔燕两句,分写室外与室内,一承上,一启下,转接自然。
上句说翠绿的树叶已经长得很茂密,藏得住黄莺的身影,与上片树色阴阴相应;下句说燕子为朱帘所隔,不得进入室内,引出下面对室内景象的描写。
着藏隔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初夏嘉树繁阴之景与永昼闲静之状。
炉香静逐游丝转写如此闲静的室内,香炉里的香烟,袅袅上升,和飘荡的游丝纠结、缭绕,逐渐融合一起,分不清孰为香烟,孰为游丝了。
逐转二字,表面上是写动态,实际上却反托出整个室内的寂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的意思“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出自宋朝代诗人晏殊的古诗作品《踏莎行·小径红稀》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注释】⑴踏莎(uō)行:词牌名,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平阳兴”“踏云行”“潇潇雨”等。
双调小令,《张子野词》入“中吕宫”。
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
四言双起,例用对偶⑵红稀:花儿稀少、凋谢。
意思是到了晚春时节。
红:指花⑶高台:高高的楼台,这里指高楼。
阴阴见:暗暗显露。
阴阴:隐隐约约【翻译】小路边的红花日渐稀少,郊野却被萋萋芳草占遍,绿树成荫高楼台榭若隐若现。
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让它们迷迷蒙蒙乱扑人面。
翠绿的树叶里藏着黄莺,红色窗帘把燕子隔在外面,静静的炉香像游丝般袅袅升腾。
醉酒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深深的庭院。
【赏析】此词描绘暮春景色,上片写郊外景,下片写院内景,最后以“斜阳却照深深院”作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起首三句描绘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花儿已经稀疏,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放眼一望只见绿色已经漫山遍野;高台附近,树木繁茂成荫,一片幽深。
“红稀”“绿遍”“树色阴阴”,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暮春气息很浓。
三句所写虽系眼前静景,但“稀”“遍”“见”这几个
词却显示了事物发展的进程和动态。
从“小径”“芳郊”“高台”的顺序看,也有移步换形之感。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所写的杨花扑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
但词人描绘这一景象时,却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成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以致让它漫天飞舞,乱扑行人之面。
这一方面暗示已经无计留春,只好听任杨花飘舞送春归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杨花的无拘无束和活跃的生命力。
这里虽写暮春景色,却无衰颓情调,富有生趣。
“蒙蒙”“乱扑”,极富动态感。
“行人”二字,点醒以上所写,都是词人郊行所见。
过片“翠叶藏莺,珠帘隔燕”两句,分写室外与室内,一承上,一启下,转接自然。
上句说翠绿的树叶已经长得很茂密,藏得住黄莺的身影,与上片“树色阴阴”相应;下句说燕子为朱帘所隔,不得进入室内,引出下面对室内景象的描写。
着“藏”“隔”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初夏嘉树繁阴之景与永昼闲静之状。
“炉香静逐游丝转”写如此闲静的室内,香炉里的香烟,袅袅上升,和飘荡的游丝纠结、缭绕,逐渐融合一起,分不清孰为香烟,孰为游丝了。
“逐”“转”二字,表面上是写动态,实际上却反托出整个室内的寂静。
“逐”上着一“静”字,境界顿出。
结拍“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跳开一笔,写到日暮酒醒梦觉之时,原来词人午间小饮,酒困入睡,等到一觉醒来,已是日暮时分,西斜的夕阳正照着这深深的朱门院落。
这里点明“愁梦”,说明梦境与春愁有关。
梦醒后斜阳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长难以消遣之意。
贺铸《薄幸》词“人间昼永无聊赖。
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也正是此意。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