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电影观后感300字
《梅兰芳》电影观后感
![《梅兰芳》电影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a932f5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1.png)
《梅兰芳》电影观后感电影《梅兰芳》是一部以中国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为主题的传记片。
这部电影以细腻的镜头展现了梅兰芳一生的辛酸与坚持,让人深深被他的才华和坚持所打动。
首先,电影通过梅兰芳一生的传记,向观众展现了他在艺术道路上所经历的艰辛与困苦。
在片中,梅兰芳年少时因为出色的演技,常常被认为是才子佳人,但是他却一直苦练歌艺,默默耕耘,不断完善自己的表演。
他用汗水和努力诠释了一位真正的演员应有的职业精神和追求卓越的态度,这让我对他心存敬佩。
其次,电影展现了梅兰芳在艺术创作中的才华和独特风格。
梅兰芳出色的演技使他在京剧领域的地位日益提高,并且他更是将传统京剧艺术与现代的舞台效果完美融合,创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表演风格。
他在表演时的动作优雅独特,情感真挚细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性的冲击。
通过电影的展示,我深深体会到了梅兰芳作为一位艺术家的魅力和对艺术追求的坚持。
最后,电影也通过梅兰芳与儿子的父子情深,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对艺术事业的支持。
梅兰芳的儿子从小就受父亲的熏陶,继承了梅家的艺术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
梅兰芳对儿子的指导和亲切关怀,让我看到了一个成功艺术家背后的温情一面。
这种感情也让我深受触动,让我明白家庭的支持和理解对一个艺术家的重要性。
通过观看电影《梅兰芳》,我深刻认识到了艺术家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
梅兰芳用他一生的努力,为中国京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坚持和对艺术的热爱,让他成为了一位真正杰出的艺术家。
这部电影让我更加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这部电影,我深深被梅兰芳的才华和坚持所打动,并对他怀有深深的敬佩之情。
《梅兰芳》观察后(5篇精选文章)
![《梅兰芳》观察后(5篇精选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e355edbdfe4733687f21aa39.png)
《梅兰芳》观察后(5篇精选文章)看了某部作品,相信大家都收获了很多,所以有必要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收获。
但是对感知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边肖收集的《梅兰芳》后经验(5篇精选文章)供你参考,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梅兰芳》观后感1从我的感受来看,电影《梅兰芳》应该是近几年中国电影以表现主义为主的浪潮之后的又一个开始。
在台湾长大,对梅兰芳的理解和大陆观众不一样。
但是,梅兰芳是一个无论后来的人怎么解读他的故事都值得我去了解的传奇人物。
特别是这几年在北京待的时间比拟多,所以能更好的理解人们为什么尊重他。
但这样的故事要像电影一样在这样的具象平台上重复,在家人的关注下,绝对是需要关注的作品。
讲了几年大故事,拍大场面,炫耀中国元素,观众累了,电影《梅兰芳》适时把戏剧带回戏剧。
陈凯歌先生确实是大师。
特别是他刻意放弃了大导演喜欢用的所谓虚张声势的手法,由此可见他与其他导演的不同。
即使是这样的传记故事,依然可以读到属于陈凯歌老师的浪漫。
我和很多看过电影《梅兰芳》的人有同样的看法。
梅兰芳,前一阶段的少年,真的是一气呵成,韵脚十足,自得其乐。
这部剧不仅把梅兰芳的故事开篇写得很美,还巧妙地描写了乱世的悲情之美,丝毫不露痕迹。
不过我特别喜欢中间那段黎明明和章子怡的表演,不是曲折的爱情故事。
但是他们成功地将这部电影和一个相对亲密的表达联系起来,这个表达原本被认为是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但在这样的轻描淡写下却更能让人回味。
看了这部电影,也看了自己的看法。
贴近观众的艺术总是在贴近观众的思潮变化中前行,而这种变化往往是有争议的,这与艺术家本人或艺术家团队的中心思想密切相关。
梅兰芳的成功与他的才华和性格有关,也与他身边的经纪人有关。
从个人到行业,同样的情况发生在现在的进步的我们身上。
一个歌手,明星,运发动和和他一起工作的团队,加上这个时代和这个行业的关系,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互动越来越复杂。
看着梅兰芳和他的经纪人邱先生之间积累的复杂故事,不禁想起身边的事。
《梅兰芳》观后感5篇优秀范文合集-5068儿童网
![《梅兰芳》观后感5篇优秀范文合集-5068儿童网](https://img.taocdn.com/s3/m/8388f6e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7.png)
《梅兰芳》观后感5篇优秀范文合集 - 5068儿童网读了《梅兰芳》,我了解到梅兰芳是京剧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更是一个为了祖国可以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可以放弃自己的艺术生涯的人,梅兰芳的这种爱国精神让我感动。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梅兰芳》观后感5篇优秀范文合集,方便大家学习。
《梅兰芳》观后感5篇优秀范文合集1偶看这部电影,就象着了迷。
它像在讲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听这个故事,能让我把周围的一切都忘掉。
一、主题主题是说,婉华从小爱唱戏,就入了梨园行。
但正如大伯所告诫他的,梨园行会让人身不由己,人像被一副纸枷锁轻轻的束缚着,但却不敢挣破。
梨园行又被别人看不起,你唱戏的再大红大紫,那还是下九流。
婉华一直试图挣破这纸枷锁,试图活出个人样,直到战争到来,他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二、人物这部戏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角色,是迷恋梅兰芳的几个人。
一是邱三哥,他第一次听梅郎的戏就着迷了。
家里五世为官的他,决定为梅兰芳当经纪人,于是把司法局长的位子给辞了。
“我不跟你们玩了,我去傍戏子去了。
”日本人进北平,梅兰芳声明不唱戏了,迁居上海,邱三哥留在了北京,“你都不唱了,我还跟去做什么。
”为了梅兰芳在艺术的路途上走得高远,他甚至不惜使用卑劣手段。
二是和梅兰芳搭档,唱女生的孟小冬,她对梅兰芳的感情是一种崇拜,“我今天是专门来听梅兰芳的,没想到我的伞还给梅兰芳挡了雨。
”“要是能和梅兰芳唱一辈子,就好了。
”但最后也在矛盾之中离开了梅兰芳,为此梅兰芳气愤得一辈子不再唱梅龙镇,因为他只能和孟小冬唱。
三是刺客刘某,听戏听痴了。
“为了迷你,为了迷你戏里的人物,我把自己搞得连自己是男是女也分不清。
”无以置评。
四是日本人田中隆一,“他第一次听你的戏是在日本,是他舅舅带他去的,那一年他十五岁,他的父亲战死了!”于是迷上了梅兰芳。
战争开始后,他努力试图借梅兰芳帮助日本占领者赢得中国文化和人心,但他尊重梅兰芳。
“不管战争谁胜谁负,梅兰芳都应该不朽。
《梅兰芳》观后感
![《梅兰芳》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1ce2f9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d.png)
《梅兰芳》观后感《〈梅兰芳〉观后感》前几天看了电影《梅兰芳》,心里头一直有些想法在翻腾,不吐不快。
电影里的梅兰芳,从一开场就带着一种让人着迷的魅力。
黎明饰演的梅兰芳,那眼神,那姿态,仿佛真的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年代。
影片中,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眼睛没神,不是唱戏的料。
梅兰芳这孩子可不服输,为了练眼神,他专门养了一群鸽子,天天盯着鸽子飞。
这细节,我跟您说,太生动了!您想想,一个小小的孩子,就有这么大的决心和毅力,多不容易啊。
他就那么仰着头,眼睛一眨不眨地跟着鸽子移动,风吹乱了头发也不管,阳光刺眼也不顾。
时间一天天过去,嘿,这眼神还真就练出来了,变得灵动有神,仿佛会说话一样。
后来梅兰芳成名了,可麻烦也来了。
日本人打进了北京城,非要让梅兰芳唱戏。
梅兰芳那叫一个坚决,愣是不给日本人唱。
这当中的曲折,看得我这心啊,一揪一揪的。
梅兰芳为了拒绝日本人,不惜给自己打伤寒针,让自己生病,没法上台。
这得是多大的勇气和爱国情怀啊!他明明知道这样做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危险,但还是义无反顾。
还有他和孟小冬的那段感情,也是让人感慨万千。
两个都是戏曲界的翘楚,相互欣赏,心生爱意。
可梅兰芳背后的那个“梅党”,还有世俗的种种压力,最终让他们没能走到一起。
记得有个场景,梅兰芳和孟小冬在雪地里漫步,两人都穿着厚厚的棉袄,呼出的白气在空气中弥漫。
他们的眼神里有不舍,有无奈,也有对未来的迷茫。
那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落在他们的肩头,仿佛也在为他们的爱情悲剧而叹息。
电影里的梅兰芳,在舞台上是光彩照人的名角,可在生活中,他也有着自己的烦恼和痛苦。
他要面对同行的嫉妒,要应对外界的压力,还要在艺术和生活之间寻找平衡。
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坚持着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看到梅兰芳在困境中依然不屈不挠,我就想到了咱们自己的生活。
有时候,咱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可能会觉得走投无路,想要放弃。
可看看梅兰芳,人家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都能咬着牙挺过来,咱们这点事儿又算得了什么呢?看完这部电影,我对梅兰芳这个人有了更深的认识。
《梅兰芳》观后感
![《梅兰芳》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a88f31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2.png)
《梅兰芳》观后感电影《梅兰芳》根据舞台剧《梅兰芳》改编而成,是 2018 年的一部中国剧情片。
通过讲述中国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的一生,该片展现了他的艺术成就、家族传承和对舞台的热爱。
在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受启发,留下了许多深刻而多元的感悟。
一、艺术的力量电影中反复展现了梅兰芳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他在艺术道路上的奋斗和坚持,使我深刻地意识到,艺术有着强大的力量。
梅兰芳一生致力于京剧表演,他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到每一次演出中,通过精湛的技巧、严谨的训练和对角色的深入研究,他能够将不同的人物形象、情感状态以及社会背景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和完美追求,使得他的演出令观众感到深深的震撼。
艺术不仅可以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更具有启发和改变人心的能力。
在电影中,梅兰芳的表演让那些对京剧一无所知的人们领略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美妙和独特之处。
他的艺术不仅在国内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才华,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艺术魅力。
二、承传与家庭电影《梅兰芳》还展现了梅兰芳对于京剧传统的传承和家族的责任感。
从小,他就在京剧艺术的熏陶下长大,家人的支持和培养使他得以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
梅兰芳的家庭一直都与京剧息息相关,他的父亲梅葆玖是一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的妻子也是京剧演员,他的儿子梅葆玮也是从小接受京剧训练。
这一家族传承的故事告诉我们,文化艺术的传承是需要代代相传和不断探索创新的。
梅兰芳对京剧的热爱和执着是他得以超越前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的关键所在。
他将自己对京剧的理解和对舞台的感悟传授给儿子梅葆玮,使得京剧艺术得以传承,得以继续繁荣发展。
三、人生与经历电影中展现了梅兰芳一生的风风雨雨。
他在剧场里摸爬滚打,起初饱受挫折,但他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在不断的舞台实践中,他不断地反思和提升,最终成为了顶尖的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的一生苦与甜、波澜与平淡相伴,这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尝试和超越自我。
《梅兰芳》观后感(精选5篇)
![《梅兰芳》观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34bbfdb307e87101f696c8.png)
《梅兰芳》观后感(精选5篇)《梅兰芳》观后感(精选5篇)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梅兰芳》观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梅兰芳》观后感1从我的感受看来,《梅兰芳》这部电影应该是这几年以表现主义为主的中国电影浪潮后另一个开始。
在台湾成长的我对于梅兰芳有着与内地观众不同的认识。
然而在那个时代这么伟大的艺术家无论后来的人怎么解读他的故事,梅兰芳对我来说都是个值得去了解的传奇。
尤其这几年呆在北京的时间多了,更可以明白人们为什么尊敬他。
然而这么一则故事要以电影这么具象的平台重述一次,又在家属的关注之下这肯定是一件需要心思的工作。
说大故事、拍大场面、卖弄中国元素为手法的中国大片经历了几个年头下来,观众都累了,而《梅兰芳》这部电影适时地把戏剧带回戏剧。
陈凯歌先生的确是高手,尤其他刻意放弃所谓大导演们喜欢用的唬人手段,从而显现出他与其他导演的不同。
即使是这么一个传记型的故事仍可读出属于陈凯歌先生的浪漫。
我和许多看过《梅兰芳》这部电影的人有着相同的看法,前段少年梅兰芳实在是一气呵成、戏韵十足,看得十分过瘾,这段戏不但漂亮地为梅兰芳的故事开了个头,陈导演也巧妙不露痕迹地描述了那个乱世年代悲凉之美。
然而我特别喜欢中段黎明与章子怡的演出,这不是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但两人用着较亲的表达方式成功地串联了这个头尾沉重的电影,原以为会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反而在这样轻描淡写的处理下更令人回味。
看这个电影我也阅读出属于我自己的看法,接近观众的艺术永远是在接近观众思潮的变革中往前走,而变革往往是受到争议的,这与艺术家本身或者艺术家的团队的中心思想有着息息相关。
梅兰芳的成功与他的天分和人格有关系,也与他周围经纪人等有关系。
从个人到产业,同样的情况发生在现在进行式的我们的身上,一个歌手、明星、运动员与和他一块工作的团队加上这个时代对于这个产业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地互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梅兰芳影评
![梅兰芳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b549f1bbf01dc281e43af07e.png)
梅兰芳影评【第1篇】看《梅兰芳》的过程中,几度落泪,然而要是因为此要我说这是一部好电影,我还不能够,若说它不好,还有着这么些许一点点的于心不忍。
就像是看《画皮》,我也哭了。
但在整部片子中,我没有看到爱情,没有看到故事,没有看到演员演技的突破。
同样是周迅,在《李米的猜想》里的表演,更加的有张力和爆发力,也更加的游刃有余。
难道只是在作用大屏幕和强烈的视听效果的影院下才催化了我的情绪么?影片可以分为这样的四大块:和十三燕打擂台;与虎度门相识相恋;赴美国演出,抗日战争中所显示的民族气节。
“战胜十三燕的常山不是你梅兰芳,而是时代。
”这是影片中会邱如白的话。
以这句话为依据,并且还有打擂台的第二天,梅兰芳的大胆革新,演时装京剧为证,似乎可以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时代在日以继夜的进步,京剧到了必须求新求变的时候了,不然就没了出路。
然而事实大相径庭,记得看书时看到过梅兰芳时时说过得类似的话,说他在某一阶段,曾看来京剧必须要新,到了后来采访现原来他自己错了。
(是在记不清原话了,书都在家里,查不到。
)同样的在剧中,既然梅兰芳如此的要革新,为何在大胜十三燕后,没有再继续的进行革新?而这条在开场时就显现出来的线索,也被导演渐忘了。
在观众貌似就是“时装戏”只不过是梅兰芳取胜十三燕的一个手段而已。
这样的处理,有虎头蛇尾之嫌。
大概在06年的时候,看河北电视台拍完的《荀慧生》,就算是很不错的电视剧,同样是人物传记类的题材,介绍了与梅兰芳齐名的四大花旦之一的荀慧生先生一生的坎坷经历,从童年到老年,中间小时候学戏,青年时的成名,表演,占了很大的比重,把荀慧生先生的谦卑、好学、重情重义表现的淋漓尽致。
其中有一段涉及一段到戏剧的技术革新问题,荀慧生接受老舍的建议,慢慢的把旦角的嘴一点点画大,使其“与时具进”,荀慧生说“我今天画大一点儿,明天画大一点儿,慢慢的听众就接受了。
”这样的革新,非常的符合历史的真实。
有了这部戏的戏剧知识普及化,在看《梅兰芳》的时候,在扮相上我注意到的首先是嘴,第一感觉就是,太大了。
梅兰芳电影观后感400字
![梅兰芳电影观后感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cbf3b9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9.png)
梅兰芳电影观后感400字梅兰芳电影观后感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影像和声音的结合,将故事和情感传达给观众。
梅兰芳电影以中国京剧界的传奇人物梅兰芳先生为主题,生动地展现了京剧表演艺术的魅力。
在观看梅兰芳电影后,我深深地为梅兰芳先生的艺术成就和人生感动。
梅兰芳电影通过纪实的方式,记录了梅兰芳先生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电影以梅兰芳的成长历程为线索,穿插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画面和舞台表演片段。
除了展示梅兰芳先生的表演才华外,电影也揭示了他在中国京剧界中的重要地位和对传统艺术的贡献。
通过观看梅兰芳电影,我深刻体会到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京剧的热爱。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京剧界的一位传奇人物。
他以其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出色的演技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崇拜和赞誉。
梅兰芳电影生动地展现了梅兰芳先生在舞台上的才华横溢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他凭借独特的音色和优秀的嗓音控制,成功地诠释了许多经典京剧角色。
他的表演充满了激情和力量,每一次的动作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训练。
观看他的表演让人感受到了京剧艺术的美妙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梅兰芳电影中展示了梅兰芳先生的坚韧毅力和对艺术的追求。
电影讲述了他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持和努力。
他不断学习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梅兰芳先生凭借不懈的努力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成为了京剧界最杰出的演员之一。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梅兰芳电影还通过展示梅兰芳先生的家庭和个人生活,展现了他身后的故事。
梅兰芳先生充满深情的家人和对他的真挚的爱情,让我对他的生活更加感到钦佩。
他在家庭和事业之间保持了平衡,对家人的关怀和爱无微不至。
梅兰芳先生的一生充满了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这种坚持和执着精神让我深受启发。
梅兰芳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讲述梅兰芳先生一生的传记片,更是一部展现了京剧艺术魅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更加深入了解了中国京剧艺术的精髓和独特之处。
《梅兰芳》观后感(精选5篇)
![《梅兰芳》观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34bbfdb307e87101f696c8.png)
《梅兰芳》观后感(精选5篇)《梅兰芳》观后感(精选5篇)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梅兰芳》观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梅兰芳》观后感1从我的感受看来,《梅兰芳》这部电影应该是这几年以表现主义为主的中国电影浪潮后另一个开始。
在台湾成长的我对于梅兰芳有着与内地观众不同的认识。
然而在那个时代这么伟大的艺术家无论后来的人怎么解读他的故事,梅兰芳对我来说都是个值得去了解的传奇。
尤其这几年呆在北京的时间多了,更可以明白人们为什么尊敬他。
然而这么一则故事要以电影这么具象的平台重述一次,又在家属的关注之下这肯定是一件需要心思的工作。
说大故事、拍大场面、卖弄中国元素为手法的中国大片经历了几个年头下来,观众都累了,而《梅兰芳》这部电影适时地把戏剧带回戏剧。
陈凯歌先生的确是高手,尤其他刻意放弃所谓大导演们喜欢用的唬人手段,从而显现出他与其他导演的不同。
即使是这么一个传记型的故事仍可读出属于陈凯歌先生的浪漫。
我和许多看过《梅兰芳》这部电影的人有着相同的看法,前段少年梅兰芳实在是一气呵成、戏韵十足,看得十分过瘾,这段戏不但漂亮地为梅兰芳的故事开了个头,陈导演也巧妙不露痕迹地描述了那个乱世年代悲凉之美。
然而我特别喜欢中段黎明与章子怡的演出,这不是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但两人用着较亲的表达方式成功地串联了这个头尾沉重的电影,原以为会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反而在这样轻描淡写的处理下更令人回味。
看这个电影我也阅读出属于我自己的看法,接近观众的艺术永远是在接近观众思潮的变革中往前走,而变革往往是受到争议的,这与艺术家本身或者艺术家的团队的中心思想有着息息相关。
梅兰芳的成功与他的天分和人格有关系,也与他周围经纪人等有关系。
从个人到产业,同样的情况发生在现在进行式的我们的身上,一个歌手、明星、运动员与和他一块工作的团队加上这个时代对于这个产业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地互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梅兰芳观后感
![梅兰芳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2858ee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5.png)
梅兰芳观后感一直以来,梅兰芳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传世巨匠,以其独特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魅力,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尊敬。
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部以梅兰芳为主题的电影,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艺术家的一生和他对戏曲艺术的奉献。
电影以梅兰芳年老时的一次回忆展开,通过他的回忆,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家庭中的孩子如何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一代艺术大师的过程。
从小的时候,梅兰芳就展现出了对戏曲的天赋和热爱,他对戏曲的痴迷和执着让人感动。
电影通过反复播放梅兰芳童年时期与父亲一起学习的场景,深刻展示了他对传统文化和戏曲的深厚感情。
梅兰芳的成名之路并不平坦,他面临着来自传统观念以及外界对戏曲艺术的嘲笑和质疑。
然而,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情和对自己的信心,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电影中展示的梅兰芳面对失败和挫折时的坚强和勇气,令人钦佩,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梅兰芳对于戏曲艺术的独到见解和精湛的表演技巧,使他成为了戏曲界的巅峰人物。
电影中,梅兰芳与其他艺术家的合作和交流,让我对于舞台表演的复杂性和艺术的无穷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不仅通过精湛的唱腔和表演手法,将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更通过对于情感的把握和表达,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红色经典《闻香识女人》中的细腻情感,还是历史剧《赵氏孤儿》中的激情和张力,都让我深深地为他的演技所折服。
电影中的叙事方式非常丰富多样,通过跳跃的时间线和场景的转换,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梅兰芳的一生和他对于戏曲的贡献。
通过对于他身边人物的描绘和演绎,我们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位艺术家。
梅兰芳的家人、朋友和合作伙伴们,都在电影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展示了梅兰芳生活中的另一面。
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梅兰芳对于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重要意义。
他不仅是一个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更是一位推动戏曲艺术新潮流的开创者。
他的艺术思想和表演风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戏曲演员,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电影的最后,我看到了一位年迈的梅兰芳依旧对于舞台充满了热情和渴望。
电影梅兰芳观后感
![电影梅兰芳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168bd7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1c.png)
电影梅兰芳观后感电影梅兰芳观后感篇1看了陈导的新片《梅兰芳》,不由对梅兰芳和孟小冬的爱情感慨万千。
据说出身梨园世家的孟小冬自小生得聪慧秀丽,1925年她离开上海初闯京城时,正值18岁青春妙龄。
她举止优雅,气质高贵,楚楚动人,当时北平的许多人都以她为心目中的偶像,暗恋于她。
其中就有京城达官之子王维琛。
而这段时间也正是梅兰芳访日返京后的日子。
一个是伶界大王,一个是坤伶须生泰斗,一个如日中天,一个光艳烁人,可谓旗鼓相当。
一段时间,两人形成了打对台的局势,双方营业额不相上下。
而且两人在堂会中不断合作,同台演出《梅龙镇》、《四郎探母》等,后来又一度在开明大戏院联袂演出《二进宫》。
二人本是梨园同行,相互钦羡,惺惺相惜;不断的合作又使二人加深了了解,互生爱慕之情。
从此,开始了一段美好的生活。
梅兰芳在北平曾经三易其宅,其时他和孟小冬正住在东城无量大人胡同的一所四合院里。
此院名为“缀玉轩”,梅兰芳的许多朋友常聚集在这里,说古道今,谈文论艺。
然而,祥和的气氛中,一场凶兆即将来临。
1926年的某一天,梅家会客厅里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他身着浅灰色西装,面貌清秀,文质彬彬,面色苍白,20岁左右,一看便知是位学生。
他就是这起血案的主角王维琛,当时肄业于北平朝阳大学。
王对孟小冬心仪已久,无奈孟此时已成为梅兰芳的情侣,因此他怀恨在心,到梅宅寻衅。
王维琛到达梅家的时候,碰巧梅兰芳正在午休。
代替梅兰芳出来招待客人的是梅兰芳的老友张汉举。
张汉举是当时北平很有名望的一名绅士。
王维琛见出来的不是梅兰芳,迅速拔出shou枪抵住张汉举,声称此事与张无关,让张把梅兰芳叫出来,因为梅夺了他的未婚妻(指孟小冬),他要和梅算账,否则梅只有拿出10万元才能解决问题。
张汉举强压住内心的恐慌,告诉梅兰芳这位先生要借10万块钱。
梅兰芳先是一愣,迅即明白过来,只听一声:“我立刻打电话去。
”便已不见身影。
不久,梅宅被大批军警围住。
不料,王维琛无意中瞥见了军警,顿时惊慌失措,拔枪就射向张汉举。
电影梅兰芳观后感800
![电影梅兰芳观后感800](https://img.taocdn.com/s3/m/0e0e8dd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0.png)
电影梅兰芳观后感800《梅兰芳》是一部由马季才执导,刘腾飞、高明、张志超主演的中国电影。
影片讲述了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传奇一生,展示了他不懈追求艺术事业的奋斗精神和对艺术的热忱与执着。
观看完《梅兰芳》后,我深受感动,对于这位巨匠的故事和他通过京剧艺术所传递的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影片以梅兰芳的成长经历为线索,从他幼年时的京剧启蒙,到成为当代知名艺术家的过程进行叙事。
影片通过回忆片段和现实场景的交叉剪辑,给观众呈现了一个丰富而动人的故事。
我被电影中丰富的剧情所吸引,情节起伏有致,每个场景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梅兰芳作为京剧表演艺术家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
他从小受到京剧的熏陶,对表演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刻苦练习。
电影中呈现了梅兰芳从各方面的努力,他不仅对于唱腔、身段、表情进行反复琢磨,还注重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台词的艺术处理。
他通过不断精进自己的演艺水平,逐渐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和社会的赞誉。
这种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意识到一个人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中,才能真正做到精益求精。
另外,梅兰芳的艺术精神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中的梅兰芳面对挑战从不退缩,他勇于创新,在表演中注入了更多的情感和个人理解。
他通过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和个人思考,将京剧的表演艺术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他的艺术精神激发了我对于追求卓越的渴望,让我明白到只有用心去感受每一个角色,去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内涵,才能在自己的领域中实现突破。
除了对梅兰芳本人的敬仰之外,电影《梅兰芳》还展示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的戏曲形式,凝聚了几百年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我看来,京剧艺术是一种对人性、情感和社会的深度思考和探索。
电影中的表演场景以及对京剧的赞美,让我切身感受到了京剧艺术的独特美感和魅力。
通过电影中的精彩演绎,我对京剧的艺术形式和表演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身段和面谱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视听效果。
电影《梅兰芳》观后感(精选10篇)
![电影《梅兰芳》观后感(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8cd94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7.png)
电影《梅兰芳》观后感电影《梅兰芳》观后感(精选10篇)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梅兰芳》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影《梅兰芳》观后感篇112月4日晚,刚刚很有幸看了《梅兰芳》在沈阳的首映,两个半小时的作品,却丝毫不显得冗长,感觉很欣喜,同时这是今年自己看到的最好的一部片子。
《梅兰芳》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讲述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均为50分钟左右长度,互相的关联性比较小,展现了梅兰芳先生三个的不同人生侧面。
概括来讲,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梅兰芳(黎明饰)背叛了长辈,取得了艺术上的辉煌;第二个故事讲述的是梅兰芳舍弃了爱情,达到了事业的顶峰;第三个故事讲述的是梅兰芳放弃了演戏,成全了爱国的理想。
三个故事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成的《梅兰芳》电影。
又是一个与京剧有关的影片,又是一个描绘“名伶”的旷世传奇,也许本片最大的看点就在陈凯歌如何突破《霸王别姬》,讲述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却又同样经典的故事。
但自己看完整部电影,才发现原来被导演给“算计”了,因为在这部影片里,梅兰芳已经完全不是那个“不封魔不成活”的程蝶依,而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简单到像一张白纸的人物——梅先生骨子里只是个普通人,他只是想演好戏给大伙一个乐和,同时他要活的正直,活的单纯,活的简单——在众多对梅兰芳先生的描述方式中,陈凯歌选择了最保险的一种,你可以说他讲述得不够经典,但是绝对不会说他讲述得不够好。
对生活最简单的追求——我们谁能够否认如此的一种生活态度?这恰恰是生命最高的存在状态也说不定。
正因为梅兰芳先生致真致纯,才能够将人间百态演绎得惟妙惟肖,成为“伶人之首”——谁敢站出来反驳如上观点?但是影片仅仅这样演是完全不够的,因为没有足够的看点。
这样一群不比主角逊色的配角人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最为出彩的是邱如白(孙红雷饰)一角,这个人物贯穿全戏的始终,也是整部戏里边最有看点的一个人。
梅兰芳电影观后感
![梅兰芳电影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5da39f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1.png)
梅兰芳电影观后感梅兰芳,这个名字在中国戏曲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以精湛的表演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征服了无数观众,并被誉为中国京剧的代表人物之一。
而对于我来说,有幸能够欣赏梅兰芳主演的电影作品,是一次难得的艺术盛宴。
梅兰芳电影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表演风格。
梅兰芳以其精准纯熟的唱腔和细腻入微的动作,传达出戏曲的独特之美。
他的表演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展示,更是一种心灵的表达。
无论是婉转悲伤的女性角色,还是刚毅坚定的男性角色,梅兰芳都能够通过他的表演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不仅仅是一个演员,更是一个能够借助表演艺术传递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家。
梅兰芳电影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他们的剧情设置不仅仅是为了情节的发展,更是为了传达一种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例如在电影《长生殿》中,梅兰芳饰演的杨贵妃在逃亡的过程中,不仅展现了杨贵妃的坚强和聪明,更通过她的遭遇和思考提出了对于权力、欲望和人性的思考。
梅兰芳通过他的表演将这些思考以一种细腻又深刻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使得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够思考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除了梅兰芳的精湛表演和深刻的剧情,梅兰芳电影的美术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一个场景都精心布置,给人一种沉浸式的感觉。
无论是宫殿的金碧辉煌,还是江湖的草木葱茏,都充满了美感和艺术的魅力。
通过对于美术设计的精心安排和使用,梅兰芳电影不仅仅成为了一部电影作品,更成为了一幅富有艺术价值的画卷。
梅兰芳电影中还有一个让我欣赏的地方,那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梅兰芳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京剧唱段、传统服饰和古代文化元素,使得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梅兰芳通过他的电影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入了现代观众的视野,并为中国戏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梅兰芳电影是一次触动心灵的艺术盛宴。
他的表演风格、深刻的剧情、精心的美术设计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得梅兰芳电影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电影梅兰芳观后感
![电影梅兰芳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8e3a49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04.png)
电影梅兰芳观后感电影《梅兰芳》观后感电影作为一种文艺表达形式,一直以来都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社会价值。
而《梅兰芳》这部电影,更是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电影的魅力和意义。
该电影以梅兰芳这位中国京剧大师为主角,通过对他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的描绘,向观众展现了一个人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和执着,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并最终成为一代巨匠的奋斗历程。
影片中,梅兰芳的表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他所饰演的脸谱戏,精致而充满表现力,完美地展现了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而梅兰芳所表演的女性角色,更是充满了温柔、娴静、含蓄的美感,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同时,电影中也反映了梅兰芳在逆境中的坚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作为一名京剧演员,梅兰芳不仅没有被现实所束缚,反而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他在艺术上的追求,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人对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所做的不懈努力和付出。
此外,影片还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京剧是一种受到社会重视和支持的艺术形式,但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传统文化的状况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梅兰芳所做的努力和创新,也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电影《梅兰芳》不仅是一部具有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电影作品,更是一部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向人们传递正能量和鼓舞人心的文艺作品。
它的呈现方式生动而具有感染力,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人们对于梦想的执着追求。
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我们更应该关注身边的优秀人物,学习他们身上的精神和奋斗的力量,进而激励我们自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追逐自己的梦想。
《梅兰芳》观后感
![《梅兰芳》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4af9a38a300a6c30c229fe9.png)
梅兰芳是京剧艺术大师,梅派创始人,中国四大名旦之首。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观看了电影《梅兰芳》。
影片开始是少年梅兰芳打开一个木匣子,看到一封信。
这封信是大伯写给自己的,信里说:大伯去宫里唱戏。
因为舅母出殡,所以唱戏时没穿红,才让人“赏咱一纸枷锁”。
大伯不想让他唱戏,怕被人“赏纸枷锁”还要被人瞧不起。
十年后,在十三燕的培养下,梅兰芳在梨园行崭露头角,并认识了邱如白。
邱如白第一次看了梅兰芳的戏就迷上了,并给梅兰芳一些意见。
梅兰芳听了并在舞台上做了改动,获得满堂彩。
为此十三燕对不听话的梅兰芳大动肝火,在费二爷挑唆下,梅兰芳答应与十三燕唱三场戏打对台。
邱如白甚至辞了职而全力帮助梅兰芳并预言梅兰芳的时代到了。
第一场,梅兰芳的上座率仅七成,十三燕赢了。
第二场,梅兰芳以全新的表演形式唱了《一缕麻》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第三场又唱了《黛玉葬花》压倒性地打败了十三燕的《定军山》。
梅兰芳的时代果然到了。
后来日军侵华,为了不给日本人唱戏。
梅兰芳在舞台上对观众说不唱了,并坐上了南下的火车去了上海。
没想到日本人竟也追过来了。
在梅兰芳拒绝唱戏后带走了他。
日本人说他是在舞台上装腔作势的女人,还用战刀恐吓他,梅兰芳都不为所动,无奈日本人只好放了梅兰芳。
日本人想通过邱如白让梅兰芳唱戏并永远留在舞台上。
因矛盾和梅兰芳分手并生活落魄的邱如白匿名打电话给电台说梅兰芳要复出。
日本人攻进上海,要梅兰芳唱戏给他们庆功。
梅兰芳只得找大夫并注射了会发烧甚至可能昏迷的药来开日本人为他举行的记者招待会,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了日本人。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了。
梅兰芳又开始唱戏了,他在北京的广德楼,长安大戏院多次表演了由他改编创作的《霸王别姬》,《贵妃醉酒》。
北京精神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梅兰芳是北京人,京剧是国粹又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演唱的剧种,所以梅兰芳最能代表北京精神。
《寻儿记》观后感的300字以上
![《寻儿记》观后感的300字以上](https://img.taocdn.com/s3/m/6810dad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d.png)
《寻儿记》观后感的300字以上
最近,我看了由梅兰芳(Mei Lanfang)扮演的一部古装片《寻儿记》,一部好戏不旧,令人怀念。
这部影片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讲述的是1644年中国明朝衰亡时期,满清入侵中原,横扫长安,弘扬传统礼教,蒙古部落分裂,蒙古文化受到破坏及国家领袖面临的艰难抉择等历史内容。
观赏这部片子,令我感到畅快。
于影片中,梅兰芳扮演的,是一位最英勇的部落勇士阿拉坷德(Alakheden),他立志抵抗满清入侵,维护部落民族的尊严。
他有远大的抱负,天赋异禀,行事果断,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拼搏四海,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他以生搭牢拒敌,令我不禁感动和称赞。
此外,影片中蒙古文化的历史意义,也令我流连忘返。
从各种景观和饰品上可以看出,蒙古文化的巨大的历史影响,更是令我肃然起敬。
观赏完后,我今天学到的还不止如此,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改变命运的精神,我们要努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勇敢行动,为国家,为民族,为下一代而拼搏,唯有如此,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总之,《寻儿记》不仅仅是一部古装片,更是一部历史正传,把中国历史的令人思索的问题和故事,以浓郁的历史色彩及精彩的故事情节,完美地表达出来,用精彩的影像表现着极其凄美的历史现实,令人叹为观止,不禁深思。
- 1 -。
梅兰芳电影观后感1000
![梅兰芳电影观后感1000](https://img.taocdn.com/s3/m/6ffbc25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6.png)
梅兰芳电影观后感1000梅兰芳是中国传统京剧艺术的巨星,凭借其卓越的演技和丰富的表现力,成为了京剧界的传奇人物。
梅兰芳电影《智取威虎山》是一部描绘抗战时期的英雄壮举的影片,由于涉及到历史事件和人物,本片备受关注。
观看完《智取威虎山》后,我对梅兰芳的演技和电影的制作都深感震撼,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华和对角色的深刻演绎。
首先,《智取威虎山》展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斗争。
影片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杨子荣等人在威虎山展开的抗日斗争,真实再现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敢。
梅兰芳在片中饰演的刀疤队队长张四爷,性格坚毅,胆识过人,是一个非常具有正义感和领导力的角色。
梅兰芳通过精湛的演技,将张四爷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英雄们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其次,梅兰芳的演技令人叹为观止。
他不仅在京剧舞台上的表演功底深厚,而且在电影中的表演同样出色。
他的表演自然而真实,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身体语言,都展现了他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在《智取威虎山》中,梅兰芳通过细腻的演技,将观众带入了张四爷苦难的内心世界,让人们对他的伟大事迹有了更深的共鸣。
他的演技让人为之动容,让人们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此外,《智取威虎山》的制作也相当精良。
影片在艺术设计、摄影、服装、道具等方面都非常用心,力求真实地再现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场景和生活环境。
剧组对细节的把控非常到位,让观众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时代,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厚重感。
电影中的动作场面也非常精彩,特别是梅兰芳在战斗中的英勇形象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影片的整体节奏紧凑且引人入胜,让观众在紧张的情节中无法自拔。
京剧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梅兰芳则是京剧的代表。
他通过自己卓越的表演艺术,将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推向了新的高度,让更多的人受到了京剧的影响和关注。
他在电影中的出色表演,更是为京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梅兰芳电影《智取威虎山》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
电影梅兰芳观后感
![电影梅兰芳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cd16bf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a.png)
电影梅兰芳观后感影片《梅兰芳》由陈凯歌执导,黎明、章子怡、陈红、孙红雷、王学圻、英达、余少群和安藤政信等联袂出演主演。
电影讲述了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传奇的一生。
看完梅兰芳,观众有何观影感受呢?下面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电影梅兰芳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电影梅兰芳观后感篇一说回梅兰芳,之前看了许多报道,很多论断都应了验。
第一次发觉传媒的好处,就是能在看电影之前来个预习,好在看得时候更能体会。
电影承袭了陈导一贯的风格,就是将电影拍成戏剧,台词写得不错,不过这应该是严歌苓的功劳。
配上浓浓的京腔,更是风韵十足。
演员表演更是轰轰烈烈,说不到两句就发火,激动,犹如在舞台上演话剧一般。
看惯了陈导的电影,这一点都不奇怪,反而觉得淡化了许多。
电影本身不错的,陈导在拿捏悲壮、苍凉、无奈等元素的时候,都游刃有余,恰到好处,纸枷锁的比喻很不错,但感觉陈导高估了大众的理解能力,要不是我预先看了报道,根本不会知道纸枷锁的真正含义,陈导总要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想啊想的。
片子不大,尽管有些地方也不尽如人意,例如黎明有点做作了,虽然感觉相当干净,孤独也一如梅大爷,但是,可能与他不唱戏有关,总演不出“戏子”的感觉。
相反余少群就好很多了,虽然是少年,但举手投足都透着一股“戏子”的味道,而且,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戏子。
总体来说还算精彩的,感动的,算下来,我总共哭了四次。
第一次是梅与十三燕唱《汾河湾》,梅听了邱如白的话改了戏,由静变动,变活,柳迎春站起来迎接薛仁贵,欲罢不能的眼神,娇媚,百感交集,许久的思念与担忧,终于在这一刻化为乌有……第二次是孟小冬离开了梅,晚上,梅兰芳坐在家里,喝着汤,肩膀微颤,就哭了起来,他的妻子看着他,别哭啊,自己也哭了起来,梅兰芳就这样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第三次是邱如白站在纽约音乐大厅门口,落着雪,看着车水马龙,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他是在为夺去了梅兰芳的自由而后悔么?第四次是美国人掌声许久不落,梅兰芳一遍又一遍的走上舞台谢幕,手背在后腰,深深的鞠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兰芳电影观后感300字
不妨把《梅兰芳》看成是一部励志片。
虽与史实有出入,片中人物、情节仍有虚构,但从中给我们的启示,对学习其人格精神及弘扬戏曲文化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梅兰芳电影观后感300字从小刻苦学艺,畹华初试锋芒——小荷才露尖尖角
赶场子,救场如救火,双脚已磨得出血,也只是淡淡一句:“不碍事的”。
行止温雅,不亢不卑;学艺求进,不骄不躁;因引见的同行甘受亵玩,怒而掌掴,不媚俗,洁身自好;热爱京剧表演,善于博采众长,察纳雅言,悟性极佳。
那时的畹华,风华正茂,俊采风流,扮相惊艳。
与十三燕擂台竞技——梨园争霸崭露头角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也曾因临将上场、台词皆忘而躲在后台簌籁发抖,也曾因座儿不多而黯然发愁。
但艺高人胆大,精益求精的畹华,终于不断超越自己,战胜了自己的恐惧心理,在与京城名角十三燕竞艺第一场失利的情况下,敢于拍板,上演新戏《一缕麻》,以民国时期新式服装出场,其哀婉动人的表演,得到广大票友及北大清华大学生的追捧而一举成功。
与孟小冬的情缘——人间总道知音少情深缘浅忘不了
在朋友的半百生日宴上,梅兰芳邂逅了孟小冬。
相见欢,
相识晚,时梅兰芳已与福芝芳育有几个儿女。
一曲《游龙戏凤》,已挡不住相互间的爱慕之情。
而梅兰芳对孟小冬的发乎情而止乎礼,恰如开头座中评论的那一句“能把情欲演得这样真,这样美,如果心里不是非常纯净,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类似语)。
确实,片中对他俩爱情的处理,也是显得纯净,而情人孟小冬对他的理解与懂得,也体现在梅兰芳能比较听孟小冬的“劝告”。
譬如下决心去美国演出;如出席百余商号联席授牌仪式。
福芝芳亦是美貌、能干,孟小冬的离去,并不因为不爱,是因为多重原因:邱如白劝说她要让梅兰芳保持他的孤独,这种气质成就了成功的梅兰芳,要他的事业不受干扰;福芝芳上门找孟小冬,她的坦诚和当面“败下阵来”令孟小冬心有恻隐。
拒为日本人演戏——民族忠义高风亮节戏里戏外德艺双馨
美国演出大获成功,梅兰芳名扬世界。
他不耍大牌,谦虚谨慎,演技日益精进。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梅兰芳为了拒为日本人演戏,不怕威胁利诱,刻意滋病蓄须,到日本战败、中国解放,他才重新登上舞台,赢得了国人爱戴与敬重。
而且他对商界名流联合赠与他的“伶界大王”牌匾,作了低调的否却与辞让。
日本票友的自尽、中国票友的刺杀事件、邱如白的弃官而从,以及他心中时刻不忘“把伶人的地位提一提”,也反衬了梅兰芳的受欢迎程度以及高尚的人
格骨格。
不妨把《梅兰芳》看成是一部励志片。
虽与史实有出入,片中人物、情节仍有虚构,但从中给我们的启示,对学习其人格精神及弘扬戏曲文化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梅兰芳电影观后感300字当我初次看见片名,我只以为这不过是历史人物传记。
但当我观摩品味之后,才觉得这不只是电影在你面前闪烁,而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人。
这是一部很神秘的电影,神秘的让人看不懂,猜不透。
这里面有太多迷茫而又虚幻的东西了。
重重泡影充斥着整部影片,使呈现出一种缓慢静谧的散步般的感觉。
但镜头却不慢下来。
不同平面上的快慢间,使得观者能够静静地参悟一些参悟不透的东西,就好像孟小冬为什么始终不愿意听别人的话,离开梅兰芳;就好像三哥究竟是一个什么人;就好像那个男扮女装的戏子,为什么在慌乱中扣动了扳机。
这些泡沫,就好像三哥说的纸枷锁。
能破,但又破不了。
三哥也许是个无耻的人,也许是个自私的人。
但他在剧中,只有一个情感:为了梅兰芳,为了中国的京剧。
他所做的一切,包括雇那男扮女装的戏子,都是为了这个。
虽然他的真实被剧中的黄烟般的面纱罩住,但他的那句“谁要是毁了他这份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说明了一切。
当梅兰芳不接受“伶界大王”的招牌而转身离开之后,他没说什么,只是看着那牌匾。
当京剧第一次在美国上映,中途有人离场时,
三哥的愤怒与焦虑让人懂得。
当日军攻入、梅兰芳执意不再唱戏时,三哥脸上的震惊与愤怒,化作了他的心,让他语重心长地说出“京剧还在,这国就亡不了”。
种种,让我觉得,三哥是真正的三哥。
他真正爱着梅兰芳,真正爱着他的京剧。
再看梅兰芳。
他从不认为他是戏子。
他只认同京剧。
并在京剧中,认同了自己。
在他嘴斗日本人时,那一句“在台下,我是一个男人”映出了他的铮铮铁骨。
他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一个真正的戏子。
芝芳作为梅兰芳的夫人,可谓是尽职尽忠了。
她也爱着梅兰芳,比谁都爱,爱到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她的丈夫好。
她作为一个妇女,竟能当着三哥和六爷的面讥讽道“自从我进了梅家,就没有见过他做哪件事情是自由自便的”。
她作为一个妻子,能在孟小冬面前不卑不亢,劝说她离开梅兰芳。
当她哽咽着说出“梅兰芳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是座儿的”时,说明了一个问题:她比任何人都了解梅兰芳、懂得梅兰芳,甚至是包括他自己。
想说的还有很多,但我不想再说了。
梅兰芳电影观后感300字《梅兰芳》讲述的是一代京剧名师——梅兰芳传奇、悲情的一生。
古时的演员身份是很低微的,不那么让人敬重所以他家人,并不想让他学唱戏。
希望他做个平凡的人,但他生在这个梨园世家,从小对戏曲的耳濡目染让他还是喜欢唱戏。
他
是个凡事都认真、进取争取做到最好的人,所以他争取到了每一部戏都让自己唱到最好,让他赢得了无数的戏迷粉丝。
通过这部电影我隐隐感觉到梅兰芳的内心是孤单的,从来都是,如果毁了他的这份孤单,也就毁了梅兰芳——优秀的人注定是孤单的,做不到平凡,注定要孤单,忍受这份孤单吧!他是优秀的、卓越的,不属于自己也不属于任何人,福芝芳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有幸能陪梅兰芳左右,被梅兰芳认可,他需要忍受跟所有迷恋梅兰芳的人一起分享这个枕边人,孟小冬是自私的,但不能掩盖了他的才华,《天下第一小生》不能忽略他识大体的气派,人都是自私的,他有权利争取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两个优秀的人,两个孤单的人,注定不能在一起,名人的婚姻注定是让人关注的。
只有凡是认真的人,才能演出那么好的角色,梅兰芳很纯真,很无邪,很干净,试问多少人可以做到!当时我对自己说:我需要保持纯真在纯真,我会坚持、会忍耐。
我的内心要排除那些干扰,那些污秽,我需要读书,学习很多很多的东西,才能让自己强大起来,让自己做到最好!
现在的明星我觉得他们是幸运的,生在这个明主自由的世纪,能做更多他们想做的事情,所以我们都应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