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文学的变与不变--曹文轩
曹文轩U邵燕君:文学性是文学的“天道”
曹文轩U邵燕君:文学性是文学的“天道”邵燕君:您是著名的教授作家,您的创作一直和文学研究、文学理论分不开。
我记得我1980年代上大学的时候,就听过您讲的“小说的艺术”等课程,那时您已经是创作颇丰的作家了,发表了很多中短篇小说,多以小时候的乡村生活记忆为题材,只不过,那时候并没有被划为“儿童文学作家”。
这么多年来,我觉得您的很多基本文学观念是一以贯之的,甚至很多时候,您会说:“我固执地认为……”我想首先请您谈谈,您最固执坚守的,最核心的文学理念是什么?曹文轩:应该就是文学性。
能够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不会是别的,一定是文学性。
而我坚持文学是有基本面的。
我的所有作品,无论从外表看上去它们有多大的差异,但从根本上来讲,都是建立在我所体悟到的那些基本面之上的。
文学要不要变法?当然要,但它的变法应当是在基本面之上的变法。
任何一种被命名的事物,都有它的基本性质,我们只能在承认它的基本性质之后,才能谈变。
我常喜欢拿普通事物来喻理。
比如,我说椅子:什么叫椅子呢——也就是说,椅子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呢?定义是:一种可供我们安坐的物体叫椅子。
这就是“椅子性”。
如果,这个物体不具有这个功能,那么它也就不是椅子了。
事实上,椅子也一直在变法,我们能说得清楚,这个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种椅子吗?四条腿的,三条腿的,两条腿的,一条腿的,没有腿的;还有,古今中外,有多少种材质又有多少种风格的椅子呢?但变的不是性质——再变,也不能变成剑,一把剑,是不能当椅子的。
不信,你坐上去试试!这个基本面从有文学的那一天开始就存在了,它是文学的天道。
我所持有的并不是什么文学的理想,而只是坚持文学的原旨罢了。
邵燕君:文学的基本面看似“天然存在”,但您的坚持显然是有对话对象的,您对话的对象应该说这些年是在学术界更占据主流的,比如特里·伊格尔顿,他在那本影响深远的《文学原理》的开篇就提出“文学是什么?”反对将文学进行本质化的理解。
伊格尔顿等研究者又被美国耶鲁大学的哈罗德·布鲁姆教授怒斥为“憎恨学派”。
曹文轩文学演讲
对四个成语的解读——我所理解的“真文学”曹文轩各位同学,晚上好!说老实话,我不知道我可以对诸位讲些什么。
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不知道的思想吗?这是一个思想平面化的时代。
一个人已不可能再拥有一些独特的思想。
几乎任何一种思想,都像风一样在我们耳边飘过了,甚至像口香糖一般被我们反复嚼过了。
资源共享的现代机制,其结果是我们中间再也不可能有一个真正的思想家,更不可能有一个大智慧的先知。
我们,不分男女老少,差不多是在同一时间里一起接受了观念的洗礼。
一个惊世骇俗的思想,一夜之间就会衰老为常识。
记得十多年前,我在大讲堂听一位先生的讲座,我用仰视的目光看着他,我觉得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神。
我惊叹,在这个世界上,竟然有如此思想敏锐和深刻的人。
那种深刻,让我有一种望尘莫及的感觉,有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还有一种仿佛看到初生的婴儿的兴奋感觉。
但是,世界运行到今天,我们绝对不可能再产生这样的感觉。
如今,任何一个观念被谈到时,我们眼前都仿佛是走过一个老态龙钟的人使人感到陈旧、平庸与心烦。
没有我们不知道的思想,只有我们不知道的知识与事情。
我能讲什么?无非是重复——重复我们已有的重复。
因为这是一个思想克隆的时代。
今天之所讲,我更愿意看成是我本人的自白与思索。
下面,我与大家一起解读四个成语——这四个成语可能与文学有关,与文学的生命有关。
它们分别是:“无中生有”、“故弄玄虚”、“坐井观天”和“无所事事”。
现在我来讲第一个成语:无中生有。
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学就是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的能力是文学的基本能力。
也可以说,无中生有应是文学所终身不渝地追求的一种境界——一种老庄哲学所企盼的境界。
若干世纪以来,人类总有一份不改的痴心:用文学来再现现实。
而且人类以为文学已经再现了现实。
文学将心思常常放在对已有世界的忠实描述上。
“有”成了它的目标,成了它所猎取的对象。
如果不能面对“有”,文学就会感到惶惶不安;如果不能再现“有”,文学就会检讨自己的责任。
开讲啦曹文轩演讲稿:文学的变与不变
开讲啦曹文轩演讲稿:文学的变与不变•相关推荐开讲啦曹文轩演讲稿:文学的变与不变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开讲啦曹文轩演讲稿:文学的变与不变,欢迎大家分享。
开讲啦曹文轩演讲稿:文学的变与不变今天看到你们这么多人,又想到了我在北大讲课的情景。
唯一的不同是我前面没有讲台,我站在这个地方,有一点不是很习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没有讲台,面对这么多听众。
好,现在我讲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分别隐喻了三个文学的基本道理,而这三个基本道理是环环相扣的,它们中间有着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也是我们每个写作的人应当秉持的基本道理。
第一个故事,许多年前,有一个在我的课堂上听了一年课的女孩子和我聊天,她说曹老师,你知道我冬天的晚上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吗?我说我不知道,然后她告诉我,她说: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是吃完晚饭后洗碗。
在座的有哪一位朋友是喜欢洗碗的,她有一点不可思议,她们家住在山里,她拥有青山绿水,但同时,又有让她感到心灰意冷的贫穷。
贫穷到什么程度?贫穷到连几分钱一盒的蛤蜊油都买不起,她告诉我,她想通过洗碗,在手面上找到一点点油腻的感觉。
这就是个人经验,这是我们的想象力根本无法到达的地方,而这种个人经验恰恰是文学所需要的经验。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特的,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
我出生在江苏苏北农村,那里的房子都是依水而建,开门你就看到水,那个地方,是我巨大的写作资源的仓库,我的作品里头,为什么没有那些肮脏的意象?为什么没有那些肮脏的词藻?为什么没有那样的肮脏的境界?我想是与这个水,在冥冥之中的教化有关的。
我承认,我的作品有一种洁癖。
财富不在远方,财富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
第二个故事,我们现在来写一个关于羽毛的故事,然后我们把它变成图画书。
说草地上有一根羽毛,无人问津,它也不知道在这个地方已经待了多久了。
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发言
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发言:阅读与人生主持人马斌:感谢张延扬先生的演讲。
接下来欢迎北京大学教授、作家曹文轩先生给我们做演讲,演讲的题目是《阅读与人生》。
曹文轩:从前年开始,我在江苏、浙江、四川、湖北、深圳等地走访了上百所中小学进行演讲,并进行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
我讲我的语文观、作文观、以及阅读观直接讲给中小学的老师、校长以及学生,并和他们的交流。
我的行动基于这样的原因:一有感于中国知识分子的作用的局限。
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的作用一直是我所怀疑的。
他们居住高处,在这个空间里粉饰基础,忧国忧民、高谈阔论,但是很多时候这些声音是朝上的,而不是朝下的。
上面是什么?是天空。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另外一个人的回音壁,声音来回振荡。
这些宝贵的声音对他们来讲其实并没有太重大的意义。
因为他们彼此都熟悉对方的声音,传来传去,纯粹是一种虚耗。
然而这些声音对于宝塔尖上那个广大的社会也许是非常珍贵的。
第二,我有感于中国教育的单一化。
无论哪一种教育制度对于它的缺陷我从来不同意有关将中国的教育制度妖魔化,有人攻击它。
但是我们想过没有如今撑起天空的这些人不就是这个教育制度培养起来的吗?但是中国的教育制度确实有值得我们反思和置疑的地方。
其中之一就是教育唯独的单一化。
我们的教育只有一个纬度就是知识教育,再一个纬度教育就是文化。
而我们的人是由多个纬度构成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纬度,胜利教育、情感教育都是同等重要的纬度。
我去过中小学,那些教师前面有一个横幅,是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知识是有力量的还有其他东西也是有力量的呢?比如一个《中国成语辞典》你打开看,很多词调都是说的美的,倾国倾城、沉鱼落雁等等。
一个军国史的战争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一个为人。
许多学校让我给他们流一句话,我常常写到“知识教育,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都是教育。
”第三是有感于现在中小学生的阅读生态存在严重的问题。
当下中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不理想,甚至可以说非常糟糕,这是一个混乱的状态,非常混乱。
关于曹文轩作品发言稿
关于曹文轩作品发言稿大家下午好!我很荣幸能够在今天为大家带来一个主题为“曹文轩作品”的发言。
曹文轩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获得过众多文学奖项,他的作品无疑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我想通过这次发言,与大家分享我对曹文轩作品的一些思考和感受。
首先,我想简要介绍一下曹文轩。
曹文轩1962年出生于中国江苏省,198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职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曹文轩的作品主要以儿童文学为主,他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如《糖姐》、《白马山庄》、《银河玛玛》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的《草房子》。
《草房子》被广大读者普遍认为是曹文轩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中国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贫苦农户一家的生活故事。
小说以淳朴的语言描绘了小男孩二喜在茅草房中度过的一年四季,展现了真挚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对家庭的眷恋。
曹文轩通过这个小故事,触碰到了人们内心最柔软而又最真实的地方,使其成为了一部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作品。
曹文轩的作品往往以生活的细节为线索,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农村儿童的生活。
他擅于运用朴实的语言,引导读者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乡村的环境与氛围,也能够了解到乡村儿童的生活现实和内心世界。
曹文轩的作品不仅仅是给了儿童们一个参与其中的机会,也为大人们打开了一扇回到童年的窗口。
曹文轩的作品被赞誉为具有属于中国的文化特色。
他深入中国的乡村,触摸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生活融合在一起。
他将古老的中国故事、传说和神话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让读者在阅读中了解到中国人的智慧和传统价值观。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儿童文学,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通过阅读曹文轩的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深刻的人情味。
他的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是纯真而真实的,他关注孩子们的情感需求和成长过程,捕捉到他们内心深处的思想体验。
他的作品中有温情、有幽默、有哲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曹文轩的《细米》有感范文
读曹文轩的《细米》有感范文读曹文轩的《细米》有感范文曹文轩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文学没有一点恒定不变的东西,我们就不会一代一代人地传诵《红楼梦》——我们今天依然将它看做经典,并且是可以阅读的经典,就说明了文学的根底面没有改变。
文学是一门灿烂是我文化,而我们学习文学可以从生活中、书本里去寻找。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细米》题目中的细米是一个爱脸红的小男孩,他的爸爸叫杜子健,是一位校长,虽然出生在教学家庭,但细米天真可爱,而且很淘气。
细米很爱脸红。
我们就来简单地了解一下这个小男孩吧!要认识细米,必须还是认识一个人,那就是梅纹,梅纹是从苏州城来的女知青,她借住在细米家,细米一家人对她很好,甚至比对细米还好,梅纹也给细米一家带来了一股新鲜感和迷人的气息,而她的纯洁和温柔与精神力量让细米这个桀骜不驯的乡野之子步入了新的成长历程。
细米很喜欢拿着小刀在木头上刻刻画画,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有趣极了。
梅纹发现了他的这个特长后,便特意从城里买了几把各式各样的刻刀回来,教着细米学刻雕塑“安宁的村落”“寂静的麦田”“旋转的风车”“河里的小船”“各色的鸽子”“雪白的芦花”“袅袅的炊烟”,形成了一道奇特的雕刻风景线。
梅纹有段时间去农田里忙农活,细米每天都提着小马灯去接她,接梅纹之前他总要将小马灯擦一擦在出门,有时他会听到悠扬的口琴声,那丝丝缕缕的口琴声参和着花草的'芬芳,在细米的耳边飘逸回荡,给细米增加了许多平安感。
《细米》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如烟飘逝到乡村生活,一个个乡情脉脉的边缘人。
他们在乡村的羊肠小路上留下了斑斑足迹,那里的风,那里的雪,那里的稻米,那里的雨‥‥‥那里的一切都影响到了人们。
细米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乡村生活中:水沟里抓鱼,追捉纺织娘‥‥‥这种快乐是自由自在的,是永无止境的‥‥‥。
文学的变与不变.doc
---------------------------------------------------------------最新资料推荐------------------------------------------------------文学的变与不变.doc文学的变与不变我要讲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分别隐喻了三个文学的基本道理,而这三个基本道理是环环相扣的,它们中间有着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也是我们每个写作的人应当秉持的基本道理。
第一个故事,许多年前,有一个在我的课堂上听了一年课的女孩子和我聊天,她说曹老师,你知道我冬天的晚上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吗?我说我不知道,然后她告诉我,她说: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是吃完晚饭后洗碗。
她们家住在山里,她拥有青山绿水,但同时,又有让她感到心灰意冷的贫穷。
贫穷到什么程度?贫穷到连几分钱一盒的蛤蜊油都买不起,她告诉我,她想通过洗碗,在手面上找到一点点油腻的感觉。
这就是个人经验,这是我们的想象力根本无法到达的地方,而这种个人经验恰恰是文学所需要的经验。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特的,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
我出生在江苏苏北农村,那里的房子都是依水而建,开门你就看到水,那个地方,是我巨大的写作资源的仓库,我的作品里头,为什么没有那些肮脏的意象?为什么没有那些肮脏的词藻?为什么没有那样肮脏的境界?我想是与这个水,在冥冥之中的教化有关的。
1/ 6我承认,我的作品有一种洁癖。
财富不在远方,财富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
第二个故事,我们现在来写一个关于羽毛的故事,然后我们把它变成图画书。
说草地上有一根羽毛,无人问津,它也不知道在这个地方已经呆了多久了。
这天早晨,来了一个男孩,来了一个女孩,他们把这个羽毛捡起来看了看,然后又重新丢到了草丛里。
临走的时候,女孩就问男孩说,你说这个羽毛是属于谁的呢?羽毛记住了这句话,从此开始了一个漫长的寻找之旅,它遇到了一种又一种、一只又一只的鸟,可是那些鸟都告诉它你不是我的。
曹文轩小说的赓续与嬗变
《曹文轩小说的赓续与嬗变》摘要:在当代文坛,曹文轩是一个“特异”存在,其小说展示出一种“现代抒情小说”的特质,其文本在一种近似牧歌式的古典审美姿态下,建构起一道有关人性本质、存在的探索之路,基本上是对废名、沈从文文学世界的回应与致敬,如果说汪曾祺先生在一个感伤与愤怒、悲愤与隍恐,西方现代、后现代方法竞相被人们学习模仿——“来不及撒尿的狗”的年代,展现出一种“亮色”,那么曹文轩小说在“欲”望纵横、中心消解、“审美泛化”的时代,凸显出对这种“亮色”的回应,共同展现出一种对“现代抒情小说”的赓续与回响,如果说,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现代化”还如同金灿灿的彼岸,如同洞开阿里巴巴宝库的谜语,那么,在90年代的社会现实中,人们不无创痛与迷茫地发现,被“芝麻、芝麻,开门”的谜语所洞开的,不仅是“潘多拉的盒子”,而且还是一个被钢筋水泥、不锈钢、玻璃幕墙所建构的都市迷宫与危险丛林[摘要] 在当代文坛,曹文轩是一个“特异”存在,其小说展示出一种“现代抒情小说”的特质,其文本在一种近似牧歌式的古典审美姿态下,建构起一道有关人性本质、存在的探索之路,基本上是对废名、沈从文文学世界的回应与致敬。
这不仅表现在文本内容、书写方式,更表现在一种美学特征上。
但曹文轩小说并不是对废名、沈从文的模仿,而是一种赓续并展示出的一种嬗变。
[关键词] 牧歌;赓续;嬗变曹文轩小说几乎都在“过去”这个时间段上展开,围绕乡村青少年,截取一时间段落,让青少年及其周围人物世界在不同的环境中各展独特多姿的生命形态。
这不仅表现在作为学者与作家皆取得成功,更表现在其小说以对乡村青少年世界持久关怀,叙事上唯美抒情,意蕴上忧郁悲悯,给“众声喧哗”的时代一种宁静、温暖与悲悯色彩。
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曾述:“从来没有任何诗人,或从事任何一门艺术的艺术家,他本人就已具备完整的意义。
他的重要性,人们对它的评价,也就是对和已故诗人和艺术家之间关系定价。
你不可能只就它本身来对他做出估价;你必须把它放在已故的人们当中来进行对照和比较。
听曹文轩讲座的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聆听了著名作家曹文轩的讲座,深受启发。
曹文轩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文学素养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文学的力量曹文轩先生在讲座中强调,文学具有强大的力量。
这种力量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本身,更体现在对读者的影响上。
文学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品格,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曹文轩先生以自己的作品为例,讲述了文学如何影响他的成长。
他提到,在青少年时期,他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让他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坚定了信念,也让他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他认为,文学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让人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在挫折中找到力量。
二、文学的魅力曹文轩先生认为,文学的魅力在于其无穷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内涵。
在讲座中,他分享了文学创作的一些技巧,如虚构、象征、隐喻等,这些技巧使文学作品更具魅力。
曹文轩先生以《草房子》为例,讲述了如何通过虚构和象征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他认为,文学创作要注重细节,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让读者产生共鸣。
三、文学的责任曹文轩先生在讲座中提到,文学创作要有责任感。
他认为,作家要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文学的力量传递正能量,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曹文轩先生以自己的作品为例,讲述了如何通过文学创作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
他认为,作家要敢于直面现实,用文学的力量呼唤正义,弘扬真善美。
四、文学的未来曹文轩先生在讲座中展望了文学的未来。
他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文学的形式和内容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但他坚信,文学的核心价值不会改变,文学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曹文轩先生呼吁广大作家和读者共同努力,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
他认为,文学的未来在于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文学焕发出新的生机。
五、个人感悟通过聆听曹文轩先生的讲座,我深刻认识到文学的力量和魅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文学的力量传递正能量。
开讲啦曹文轩演讲稿格式参考:文学的变与不变
开讲啦曹文轩演讲稿格式参考:文学的变与不变谢讲啦曹文轩演讲稿格式参考:文教的变取稳定昨天看到您们那么多人,又念到了尔正在南年夜授课的情形。
惟一的差别是尔后面出有讲台,尔站正在那个处所,有一点没有是很习气,果为那是尔第一次出有讲台,面临那么多听寡。
孬,如今尔讲三个故事,那三个故事划分显喻了三个文教的根本叙理,而那三个根本叙理是环环相扣的,它们外间有着稀不成分的逻辑闭系,也是咱们每一个写做的人该当秉持的根本叙理。
第一个故事,许多年前,有一个正在尔的教室上听了一年课的父孩子战尔谈天,她说曹教师,您知叙尔冬地的早晨最怒悲作的一件工作是甚么吗?尔说尔没有知叙,而后她通知尔,她说:尔最怒悲作的一件事是吃完早饭后洗碗。
正在座的有哪一名伴侣是怒悲洗碗的,她有一点不成思议,她们野住正在山面,她领有青山绿火,但异时,又有让她感触口灰意热的穷贫。
穷贫到甚么水平?穷贫到连几分人民币一盒的蛤蜊油皆购没有起,她通知尔,她念经由过程洗碗,正在脚里上找到一点点清淡的觉得。
那便是小我私家经历,那是咱们的念象力基本无奈达到之处,而那种小我私家经历恰正是文教所须要的经历。
咱们每一个人正在那个世界上皆是共同的,咱们每一个人皆领有一个只属于他本人的世界。
尔没熟正在江苏苏南屯子,这面的屋子皆是依火而修,谢门您便看到火,这个处所,是尔宏大的写做资源的堆栈,尔的做品面头,为何出有这些恶浊的意象?为何出有这些恶浊的词采?为何出有这样的恶浊的境界?尔念是取那个火,正在溟溟之外的学化无关的。
尔认可,尔的做品有一种洁癖。
财富没有正在近圆,财富便正在咱们本人的手高。
第两个故事,咱们如今去写一个闭于羽毛的故事,而后咱们把它酿成丹青书模板。
说草天上有一根羽毛,无人答津,它也没有知叙正在那个处所曾经待了多暂了。
此日晚上,去了一个男孩,去了一个父孩,他们把那个羽毛捡起去看了看,而后又从头拾到了草丛面,临走的时分,父孩便答男孩说,您说那个羽毛是属于谁的呢?羽毛记着了那句话,今后开端了一个冗长的寻觅之旅,它逢到了一种又一种,一只又一只鸟,否是这些鸟皆通知它您没有是尔的。
浅论曹文轩少年小说的成长呈现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名称:浅论曹文轩少年小说的成长呈现学生姓名:彭璐学号:07401225系部:中文系专业年级:2007级汉语言文学二班指导教师:李红叶职称:教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务处制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Abstract (2)Key Words (2)引言 (2)一、少年自我意识的觉醒 (3)(一)秘密的拥有 (3)(二)离家 (4)二、成长中的领路人 (5)(一)她们 (5)(二)长者 (6)(三)游戏中嬉戏成长的伙伴 (7)三、成长中的特殊契机 (8)(一)温情的乡村世界 (9)(二)流浪 (9)(三)苦难 (10)(四)死亡 (11)结语 (12)注释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浅论曹文轩少年小说的成长呈现摘要:关注成长、关注成长带来的特殊生命体验,是曹文轩的主要创作理念。
曹文轩的少年小说呈现少年的生命状态,给予少年成长以启迪,指引少年成长,邀请成人回味。
本文试图从少年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人对于少年的引领及少年身处特殊环境时的体验与启悟三方面来展示少年的动态成长过程,从而感受曹文轩以儿童视角表现生活的独特方式。
关键词:曹文轩;少年小说;成长;自我意识;他者;特殊契机Appreciating Growth Present of Cao Wenxuan's Juvenile Novels Abstract: Cao Wenxuan’s main creation concepts are concerned with the growing and the special life experience it brings about. Cao's juvenile novels takes on the life condition of youth. It not only gives enlightenment and guidance to juvenile growth, but also makes the adults to aftertast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how the dynamic process of juvenile growth by youth self-consciousness, the guidance of others to juvenile and th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which juvenile gets from a special environment. It can obviously see that Cao's special way to express the life philosophy is through the children’s perspective.Key Words: Cao Wenxuan; juvenile novels ; grow; self-consciousness; others; special environment引言对于中国当代儿童文学而言,曹文轩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存在。
2024年曹文轩《草房子》读书心得体会模版(3篇)
2024年曹文轩《草房子》读书心得体会模版多次翻阅《草房子》这本书,每一次都能唤起我深刻的记忆。
常言道,一本书百读不厌,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领悟。
在这部作品中,不变的始终是油麻地孩子们纯真无暇的心灵和质朴的感情。
该书描绘了主人公桑桑在油麻地小学度过的六年时光,这段经历对他而言是刻骨铭心、影响终身的。
在这里,桑桑遭遇了众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体悟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道理。
他亲眼见证了诸多感人至深、触动灵魂的故事:他与纸月之间晶莹剔透的友情;面对命运挑战的杜小康的坚韧与勇敢;细马这个残疾男孩的善良和对尊严的坚守;秦大奶奶生命尽头所展现的人性光辉。
桑桑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以及成人世界复杂而富有诗意的情感纠葛,所有这些都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并非是某个人物或某件事,而是油麻地孩子们那颗纯洁无瑕、正直善良的心。
他们能够尽情欢笑,也能够放声哭泣;他们能够无拘无束地玩耍,不受任何束缚,他们的心中总是充满了甜蜜与美好。
他们就像是天真烂漫的天使,在油麻地上空这片宁静的天地中自由翱翔。
诚然,我向往能够像他们一样活得轻松自在,无拘无束。
在当下这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所获得的一切都是依靠自己的双手努力争取来的,我们怎会轻言放弃?我们每天生活在压力之中,为生活奔波,为事业劳心,几乎没有时间去放松,更不用说抛开一切。
尽管放弃一切可能并非恰当的选择,但我认为,我们至少可以在内心保留一座“草房子”——一座纯净、简朴,且仅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灵港湾。
在疲惫时,我们可以在此稍作休息,让紧张的神经得到缓解。
我期盼着有一天,能够像油麻地的孩子们一样,无论外界如何变迁,内心的那份纯真与透明都不会改变,永远保留着那一座最简单、最纯净的“草房子”。
2024年曹文轩《草房子》读书心得体会模版(二)《草房子》这部作品深刻描绘了一个男孩桑桑六年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串联起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
阅读这些故事,无不被其中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所触动。
曹文轩讲座写作文五年级上册500
曹文轩讲座写作文五年级上册500我和书的不解之缘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的确,一本本好书伴随着我成长。
在我幼年时候,每天临睡前都要叫爸爸给我讲一个或两故事,我被生动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
有时谈两个还比较,必须爸爸谈三个,我也不知疲倦地听到。
爸爸懒得谈时,我就看看故事书的插画。
从此,我和书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等到我识字了,爸爸妈妈就给我买一些科幻书、百科书,还有更深一点的童话书。
我家新屋翻新不好后,我就存有了自己的书架,爸爸常常买来一些好书扩充我的书架。
虽然我的书架并不大,但是这么藏几十本好书了,而且存有几本就是蛮厚的。
寒假里,爸爸给我买了曹文轩的纯美幻想小学《青铜葵花》。
我用了三个晚上就看完了。
我深深地凤凰于飞了幻想小说。
去年,爸爸对我说道:“《海底两万里》就是一相很精彩的幻想小说。
”我被爸爸的话吸引住了,很想得到这本书。
这学期,爸爸到永康去听课,在书店里看到了这本书,就把它买了回来,当作礼物送给了我。
我如饥似渴地看上去。
第一页看看完了,我真的一点也不漂亮,就不见兴趣。
爸爸在一旁说:“我在买书之前,已经把这本书粗粗地看了一遍,第一页还没到精彩的地方。
”听了爸爸的话,我坚持往下看。
现在,我已经看见精彩又使人深感血腥的片段了。
我最喜欢看看童话故事。
上学期,我看完了《妈妈走了》、《文身狗》、《爱心企鹅》、《公猫拿破仑》、《小鬼儿》和《小幽灵》等16本童话故事,这些都是“彩乌鸦系列”丛书。
现在,我还在看法布尔的《昆虫记》。
掏出书,你就获得了风帆和船桨。
去吧,和我一起向科学知识的海洋挺进吧。
1谁是文学的作家?谁是北京大学教授?谁是《草房子》的作者?对了他就是著名大作家曹文轩,今天我们学校很荣幸请到了这位大作家来给我们讲如何写好作文。
剩饭剩菜中午中饭我们怀著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地走进大礼堂等着曹老师的到来。
“大家慢看看,谁去了?”同学们纷纷东站了出来,用疑惑的眼光看著大门口。
“哦!原来是曹老师来了呀!”讲座开始了,曹老师拿着话筒来到了我们面前,对我们说:“有很多的同学都为了写作而发愁,其实写作最重要得就是要细心观察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样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
精品演讲辞:文学:另一种造屋(曹文轩获奖演讲)
精品演讲辞:文学:另一种造屋(曹文轩获奖演讲)文学:另一种造屋曹文轩(8月20日在国际安徒生奖颁奖礼上的演讲)【阅读提示:曹文轩说,对他而言,他最大的希望,也是最大的幸福,就是当孩子长大离开这些屋子数年后,他们会不时地回忆起曾经温暖过、庇护过他们的屋子,而那时,正老去的他们居然在回忆这些屋子时有了一种乡愁——对,乡愁那样的感觉。
】我为什么要——或者说我为什么喜欢写作?写作时,我感受到的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一直在试图进行描述。
但各种描述,都难以令我满意。
后来,有一天,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确切的、理想的表达:写作便是建造房屋。
是的,我之所以写作,是因为它满足了我造屋的欲望,满足了我接受屋子的庇荫而享受幸福和愉悦的欲求。
我在写作,无休止地写作:我在造屋,无休止地在造屋。
当我对此“劳作”细究,进行无穷追问时,我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造屋的情结,区别也就是造屋的方式不一样罢了——我是在用文字造屋:造屋情结与生俱来,而此情结又来自于人类最古老的欲望。
记得小时候在田野上或在河边玩耍,常常会在一棵大树下,用泥巴、树枝和野草做一座小屋。
有时,几个孩子一起做,忙忙碌碌,很像一个人家真的盖房子,有泥瓦工、木工,还有听使唤的杂工。
一边盖,一遍想象着这个屋子的用场。
不是一个空屋,里面还会放上床、桌子、书柜等家什。
谁谁谁睡在哪张床上,谁谁谁坐在桌子的哪一边,不停地说着。
一座屋子里,有很多空间分割,各有各的功能。
有时好商量,有时还会发生争执,最严重的是,可能有一个霸道的孩子因为自己的愿望未能得到满足,恼了,突然一脚踩烂了马上就要竣工了的屋子。
每逢这样的情况,其他孩子也许不理那个孩子了,还骂他几句很难听的,也许还会有一场激烈的打斗,直打得鼻青脸肿“哇哇”地哭。
无论哪一方,都觉得事情很重大,仿佛那真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屋子。
无论是希望屋子好好地保留在树下的,还是肆意要毁坏屋子的,完全把这件事看成了大事。
当然,很多时候是非常美好的情景。
变与不变是和谐统一的作文
变与不变是和谐统一的作文我很想去朝鲜看一看。
曾经观看过一期旅游纪录片,拍摄者来到朝鲜,感受这个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的生活状况。
非常有趣,像是穿越到了半个世纪前的中国,有一种陌生的熟悉感。
高楼大厦虽然数量不算太多,但十分拨劲有力;人们穿着统一的深色服装,但小姑娘头上偷偷别上粉色的发卡;草坪上有小学生在除杂草,小男孩的短发像刚冒出的草尖儿,让人想走近了摸一摸……虽然少有欢声笑语,但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我莫名地联想到中国古代的宫墙内,庄重森严,令人心生敬畏之感。
在那绯红的墙下,有宫女在追逐黄蝶吗?他们说着“之乎者也”的话,流露出对天子的仰慕与畏惧吗?他们活在美中,活在封建时代,是幸还是不幸?夏虫不可语冰。
我无从得之。
无聊的班会课上,语文课代表介绍学习语文的好处,居然搬出了古今表达的对比。
离题十万八千里先抛开,我认为这两者根本不存在可比性,时代相距千年,社会形态大不相同,语言表达的差异只是极小的一个方面,这何来好与不好之分?我们现在的语言直白简单,轻松自然,是为了适应当代的高速运转;古代的语言优雅端庄,灵气盎然,是为了与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制相匹配。
若说其中的关系,有,时间先后的不同。
现代的语言是由古代语言迭代发展而来的。
古代的语言是根,现代语言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片叶。
曹文轩先生在担任高中部编版语文教材编写专家时说,为什么加大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比重,因为文言文中有中华民族的灵魂。
我们不能体验古代的生活,不能同古代人民交谈,不能亲历历史转折点的重大事件,那我们便不能对民族精神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而民族精神本身就极抽象。
万幸的是,古代的文字、器皿、史书……这些记载了另一个时代的社会缩影的珍贵事物流传下来,我们今天仍可亲眼目睹。
我去游览陕西历史博物馆时,因时间安排不当而只能匆匆看一遭。
当时博物馆内已经关了大灯,只有展柜前微弱的小灯。
在那黑暗迷茫的气氛中,我疾步走过,对每个展品只是一瞥。
我能感受到他们也在看着我,或许,为此他们已等待了千年。
曹文轩讲座
曹文轩讲座【主持人】: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第九届全国阅读教学大赛。
这次大赛是在新修订课标和深化新课改的背景下组织的,非常有意义。
总体感觉,这次大赛比宁夏的大赛又有所提高,特别是对于在银川举行的那次大赛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比如像学段教学的问题、识字写字教学的问题、老师的“表演化”的问题等等。
尤其是本次大赛,学术的研究水准比较高。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儿童阅读的推广人、北京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轩教授来全程参加我们的研讨会和交流会。
曹教授,我们看起来他是一个大学教授,似乎与我们的小学教育比较远。
其实不然,曹教授作为一个儿童文学家,他是一个语言文字的高手;作为一个儿童阅读的推广人,他经常的深入学校、深入课堂;近几年,作为语文教材的主持和编写者,对语文教学及语文教材的编写,都有独到的认识。
下面我们就把时间交给曹教授。
让他以“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畅所欲言,为我们启迪新的教学智慧。
大家欢迎!(热烈的掌声)曹文轩:非常高兴坐到这个地方。
那么,看到诸位小学语文老师,我感到非常亲切。
许多年前,人教社小语室的陈先云先生对我讲,希望我能参加这一次的观摩活动,而且要来评课。
我说行。
通常情况之下,我是不会参加两天以上会议的,因为还有一些事情比这个会议更重要,那么既然这次答应了,那是因为在我意念深处总有一份想感谢大家的欲望。
参与你们的事情,我一直以为是应该的,这些年,我一直这样做。
当我走在大街上,看到几个学生,小学生走过来;当我看到一个学校的大门打开,那么多的小孩从这个校门涌出来的时候,我常常在心里说一句话:他们,就是我的衣食父母。
为什么这么讲?我写的那么多的书,都到哪里去了?《草房子》出版十多年,居然印刷了150次,少则一次印万册,多则五万六万七万八万,大家拿每一次印刷的册数去乘150次,你去想一想它的总印刷数是多少。
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这十几年在中国,没有一本书,达到如此大的发行量。
文学的变与不变演讲稿
文学的变与不变演讲稿今天看到你们这么多人又想到了我在北大讲课的情景唯一的不同是我前面没有讲台我站在这个地方有一点不是很习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没有讲台面对这么多听众好现在我讲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分别隐喻了三个文学的基本道理而这三个基本道理是环环相扣的它们中间有着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也是我们每个写作的人应当秉持的基本道理第一个故事许多年前有一个在我的课堂上听了一年课的女孩子和我聊天她说曹老师你知道我冬天的晚上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我说我不知道然后她告诉我她说: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是吃完晚饭后洗碗在座的有一位朋友是喜欢洗碗的她有一点不可思议她们家住在山里她拥有青山绿水但同时又有让她感到心灰意冷的贫穷贫穷到什么程度贫穷到连几分钱一盒的蛤蜊油都买不起她告诉我她想通过洗碗在手面上找到一点点油腻的感觉这就是个人经验这是我们的想象力根本无法到达的地方而这种个人经验恰恰是文学所需要的经验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特的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我出生在江苏苏北农村那里的房子都是依水而建开门你就看到水那个地方是我巨大的写作资源的仓库我的作品里头为什么没有那些肮脏的意象为什么没有那些肮脏的词藻为什么没有那样的肮脏的境界我想是与这个水在冥冥之中的教化有关的我承认我的作品有一种洁癖财富不在远方财富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第二个故事我们现在来写一个关于羽毛的故事然后我们把它变成图画书说草地上有一根羽毛无人问津它也不知道在这个地方已经待了多久了这天早晨来了一个男孩来了一个女孩他们把这个羽毛捡起来看了看然后又重新丢到了草丛里临走的时候女孩就问男孩说你说这个羽毛是属于谁的呢羽毛记住了这句话从此开始了一个漫长的寻找之旅它遇到了一种又一种一只又一只鸟可是那些鸟都告诉它你不是我的后来它遇到了云雀云雀特别特别好云雀对羽毛讲它说你不是我的但我可以满足你一个愿望我可以把你带到高高的空中因为我是这个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然后它就衔着这根羽毛一个劲地往高空飞去穿越了云层然后她张开嘴巴放下羽毛羽毛就悠然飘落云雀特别好就一路相伴然后这个羽毛落在了一座山头岩石上站着一只鹰羽毛就无缘无故地觉得它是属于那只鹰的于是它就问鹰我是你的可是那只鹰的注意力正在前方前方的天空飞着一只鸟羽毛说啊我认识它它是云雀它的话还没有说完鹰就起飞了不一会儿天空就传来了一声凄厉的叫声两滴透明的血珠从高高的天空坠落下来羽毛就在心里呼唤风啊你把我吹走吧!来了一阵大风把羽毛吹了下来羽毛就在峡谷里盘旋盘旋最终又落在了一块草地上一连又是许多天过去了这天早晨阳光灿烂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来这个地方觅食欢乐祥和的一家子这个情景非常非常动人羽毛就在想其实在地上也是挺好的它就想问这只母鸡我是你的可是它已经没有勇气了温暖的阳光下那只母鸡展开了翅膀我们发现它的翅膀上缺一根羽毛那么那根羽毛也许是这只母鸡的也许不是这是我几年前写的一个图画书本子我还写过《夏天》写过《烟》等等《夏天》和《烟》也是虚构的产物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美妙它有无限创造的可能性大家想一想造物主在把这个星球交到人类手上的时候有《荷马史诗》有《蒙娜丽莎》有《英雄交响曲》没有如今我们已经创造了一个硕大无朋的精神宫殿我们创造了这个星球上最高的文明我来讲第三个故事我一部26万字的长篇小说《火印》我现在要告诉你们的是这个长篇小说《火印》从何而来你们大概不可能想到它居然是从萧红的一个短篇小说而来这个短篇小说叫《旷野的呼喊》在这个短篇小说里头萧红用几十个字描写了一个场景说黄昏有两匹马朦朦胧胧地跑了过来这个主人公就想:这匹马是谁家的呢他就猜测这匹马是有人到这个地方串亲戚缰绳没有拴牢马跑掉了他就想等那匹马跑过来把缰绳给抓住那匹马果然跑了过来他伸手就去抓那个缰绳但是伸出去的手马上收回来了因为他发现那匹马的身上有一枚日本军营的火印萧红用这几十个字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有何用意我至今也不太明白可是就是这几十个字引爆了我一部26万字的长篇小说《火印》一个作家经常会被问:你的灵感来自于何处我对灵感的定义是所谓的灵感就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突然爆发我回想一下我当时的过程就是这几十个字激活了我的阅读记忆我就想起一本书这本书是说二战的时候日本军队虐马行为臭名昭著我又想起了一本书这本书的书名叫《马》是介绍世界上各种品种的马的我又想起了许多许多与马有关和许多许多看似与马无关的书而这些阅读记忆聚集在一起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能量反应一个关于二战关于马关于一个放羊的孩子的故事就在记忆的海洋中像冰山一样露出了水面灵感一定是来自于知识一个没有知识浸润没有知识武装的大脑是不可能有灵感的也不可能有发现财富的眼力的有多少知识就有多少思想有多少思想才有多少生活第一个故事说的是财富的发现第二个故事说的是虚构与文学的意义那么这两个故事所隐喻的两个道理如果没有第三个故事所折射的那个道理作前提那么前两句话基本上就是一个无法落实的空话博尔赫斯说他的作品来自于知识自有他的道理好我就讲到这里谢谢!。
曹文轩:我坚持文学的天道
曹文轩:我坚持文学的天道刘颋读曹文轩的作品,无论小说,散文还是理论著作,总会被他别致的文学感觉所吸引,那种别致在这样一个时代甚至流露着些许孤独。
每次见到曹文轩,他总会给你一个很宽容的让你安心的笑容,这种宽容里传达出了他的体谅、他的谦逊,还有他的坚持。
无论文还是人,曹文轩始终行走在他的轨道上,不为外界改变,不为外力左右。
不过,在2010年12月15日的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典礼上,面对张越的现场采访,他说,《大王书》是他最看重的一部作品,因为,那是他的改变之作。
曹文轩之所以赢得了那么多读者的喜爱、那么多奖项的喜爱,是因为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美学标准和创作准则。
那么,这次,曹文轩的改变是什么?会给他的创作带来什么影响和变化?于是,就有了这次采访。
刘颋:您说过“我的创作风格一贯如此,从来就没有任何改变”,在今年的颁奖典礼上,您也说了,《大王书》是您最看重的作品,因为它是您的转变之作。
可以说,在您的创作中,有变的努力,也有不变的坚守。
请谈谈您创作中的变与不变。
曹文杆:《大王书》以及这之前之后写的所有作品,无论从外表看上去它们有多大的差异,但从根本上来讲,都是建立在我所体悟到的那些基本面之上的。
那么文学还要不要变法?当然要,但它的变法应当是在基本面之上的变法。
任何一种被命名的事物,都有它的基本性质,我们只能在承认它的基本性质之后,才能谈变。
我常喜欢拿普通事物来喻理。
比如,我说椅子:什么叫椅子呢——也就是说,椅子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呢?定义是:一种可供我们安放屁股的物体叫椅子。
这就是“椅子性”。
如果,这个物体不具有这个功能,那么它也就不是椅子了。
事实上,椅子也一直在变法,我们能说得清楚,这个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种椅子吗?四条腿的,三条腿的,两条腿的,一条腿的,没有腿的;还有,古今中外,有多少种材质又有多少种风格的椅子呢?但变的不是性质——再变,也不能变成剑,一把剑,是不能当椅子的。
不信,你坐上去试试!既是文学,就有文学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的变与不变--曹文轩
今天看到你们这么多人,又想到了我在北大讲课的情景。
唯一的不同是我前面没有讲台,我站在这个地方,有一点不是很习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没有讲台,面对这么多听众。
好,现在我讲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分别隐喻了三个文学的基本道理,而这三个基本道理是环环相扣的,它们中间有着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也是我们每个写作的人应当秉持的基本道理。
第一个故事,许多年前,有一个在我的课堂上听了一年课的女孩子和我聊天,她说曹老师,你知道我冬天的晚上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吗?我说我不知道,然后她告诉我,她说: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是吃完晚饭后洗碗。
在座的有哪一位朋友是喜欢洗碗的,她有一点不可思议,她们家住在山里,她拥有青山绿水,但同时,又有让她感到心灰意冷的贫穷。
贫穷到什么程度?贫穷到连几分钱一盒的蛤蜊油都买不起,她告诉我,她想通过洗碗,在手面上找到一点点油腻的感觉。
这就是个人经验,这是我们的想象力根本无法到达的地方,而这种个人经验恰恰是文学所需要的经验。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特的,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
我出生在江苏苏北农村,那里的房子都是依水而建,开门你就看到水,那个地方,是我巨大的写作资源的仓库,我的作品里头,为什么没有那些肮脏的意象?为什么没有那些肮脏的词藻?为什么没有那样的肮脏的境界?我想是与这
个水,在冥冥之中的教化有关的。
我承认,我的作品有一种洁癖。
财富不在远方,财富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
第二个故事,我们现在来写一个关于羽毛的故事,然后我们把它变成图画书。
说草地上有一根羽毛,无人问津,它也不知道在这个地方已经待了多久了。
这天早晨,来了一个男孩,来了一个女孩,他们把这个羽毛捡起来看了看,然后又重新丢到了草丛里,临走的时候,女孩就问男孩说,你说这个羽毛是属于谁的呢?羽毛记住了这句话,从此开始了一个漫长的寻找之旅,它遇到了一种又一种,一只又一只鸟,可是那些鸟都告诉它你不是我的。
后来,它遇到了云雀,云雀特别特别好。
云雀对羽毛讲,它说你不是我的,但我可以满足你一个愿望,我可以把你带到高高的空中,因为我是这个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
然后它就衔着这根羽毛,一个劲地往高空飞去,穿越了云层,然后,她张开嘴巴,放下羽毛,羽毛就悠然飘落。
云雀特别好,就一路相伴,然后这个羽毛落在了一座山头,岩石上站着一只鹰,羽毛就无缘无故地觉得它是属于那只鹰的。
于是它就问鹰,我是你的吗,可是那只鹰的注意力正在前方,前方的天空飞着一只鸟。
羽毛说,啊,我认识它,它是云雀,它的话还没有说完,鹰就起飞了。
不一会儿,天空就传来了一声凄厉的叫声,两滴透明的血珠从高高的天空坠落下来。
羽毛就在心里呼唤,风啊,你把我吹走吧!来了一阵大风把羽毛吹了下来,羽毛就在峡谷里盘旋,盘旋,最终又落在了一块草地上。
一连又是许多天过去了,这天早晨,阳光灿烂,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来这个地方觅食。
欢乐祥和的一家子,这个情景非常非常动人,羽毛就在想,其实在地上也是挺好的,它就想问这只母鸡,我是你的吗?可是它已经没有勇气了,温暖的阳光下,那只母鸡展开了翅膀,我们发现它的翅膀上缺一根羽毛。
那么那根羽毛也许是这只母鸡的,也许不是。
这是我几年前写的一个图画书本子,我还写过《夏天》,写过《烟》等等。
《夏天》和《烟》也是虚构的产物,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美妙,它有无限创造的可能性。
大家想一想,造物主在把这个星球交到人类手上的时候有《荷马史诗》吗?有《蒙娜丽莎》吗?有《英雄交响曲》吗?没有,如今我们已经创造了一个硕大无朋的精神宫殿,我们创造了这个星球上最高的文明。
我来讲第三个故事,我一部26万字的长篇小说《火印》,我现在要告诉你们的是这个长篇小说《火印》从何而来?你们大概不可能想到,它居然是从萧红的一个短篇小说而来,这个短篇小说叫《旷野的呼喊》。
在这个短篇小说里头,萧红用几十个字描写了一个场景,说黄昏有两匹马朦朦胧胧地跑了过来,这个主人公就想:这匹马是谁家的呢?他就猜测这匹马是有人到这个地方串亲戚,缰绳没有拴牢,马跑掉了。
他就想等那匹马跑过来,把缰绳给抓住,那匹马果然跑了过来,他伸手就去抓那个缰绳,但是伸出去的手马上收回来了,因为他发现那匹马的身上,有一枚
日本军营的火印。
萧红用这几十个字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有何用意,我至今也不太明白,可是就是这几十个字引爆了我一部26万字的长篇小说《火印》。
一个作家经常会被问:你的灵感来自于何处?我对灵感的定义是,所谓的灵感,就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突然爆发。
我回想一下我当时的过程,就是这几十个字,激活了我的阅读记忆,我就想起一本书,这本书是说二战的时候,日本军队虐马行为臭名昭著。
我又想起了一本书,这本书的书名叫《马》,是介绍世界上各种品种的马的。
我又想起了许多许多与马有关,和许多许多看似与马无关的书,而这些阅读记忆聚集在一起,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能量反应。
一个关于二战,关于马,关于一个放羊的孩子的故事,就在记忆的海洋中,像冰山一样露出了水面。
灵感一定是来自于知识,一个没有知识浸润,没有知识武装的大脑,是不可能有灵感的,也不可能有发现财富的眼力的。
有多少知识,就有多少思想,有多少思想,才有多少生活。
第一个故事说的是财富的发现,第二个故事说的是虚构与文学的意义。
那么这两个故事所隐喻的两个道理,如果没有第三个故事所折射的那个道理作前提,那么前两句话基本上就是一个无法落实的空话。
博尔赫斯说,他的作品来自于知识,自有他的道理。
好,我就讲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