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教学目标
2024年九年级物理教学进度计划(五篇)
九年级物理教学进度计划指导思想: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
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教学任务和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物理是八年级新开学科,多数同学感到新奇,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但也有不利的一面,有些同学听说物理难学,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减。
这就需要教师在思想上作进一步纠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共六章分别是:十三、内能,十四、内能的利用,十五、电流和电路,十六、电压和电阻,十七、欧姆定律,十八、电功率。
具体章节又可分为:观察、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动手做、活动、我的设计、家庭实验室、走向社会、物理在线几大个板块。
这样编排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和学好物理知识。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重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三物理课程教学计划范文5篇
初三物理课程教学计划范文5篇初三物理课程教学计划范文1一、教材分析九年级物理教材,主要学习电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学习一部分能量的知识,电学知识部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教材中加强了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二、学情分析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我任教的四个班学生对物理表现出较浓的兴趣,能积极思考。
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了一点,从而物理学习力不从心。
从上学期成绩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差,本期应着重加强基础知识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成绩。
三、教学总目标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2、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3、保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选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课件进行教学。
让学生得用身过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四、教学措施1、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编辑者的意图及内在联系,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备课,面向全体,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4、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
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初三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物理基础知识。
1.1 运动的基本概念。
1.2 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
1.3 压强和浮力。
1.4 动能和功率。
2. 实验教学。
2.1 运动实验,通过小车运动实验,让学生了解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基本概念。
2.2 力的实验,通过弹簧测力计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力的作用和测量方法。
2.3 压强和浮力实验,通过实验测定不同物体的密度和浮力,让学生了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
3. 学科交叉。
3.1 数学与物理的结合,通过数学计算加速度、力的大小等物理量。
3.2 语文与物理的结合,通过阅读物理实验报告,提高学生的科学文献阅读能力。
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如用跑步、自行车等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2. 实验教学法,通过丰富多彩的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 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
1. 知识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物理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理论讲解,系统讲解物理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公式计算。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思考实验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价。
1. 考试评价,通过定期的物理考试,检测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2. 实验评价,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
能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平均速度。
【知识结构】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一、热身训练: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的,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
3. 5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4. 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二、典型例题: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运动路程 S/m 汽车A 0.1 0.2 0.3 0.4汽彻B 0.2 0.4 0.8 1.2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汽车B 0.5 1 2 3(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快慢程度.(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三、课堂巩固: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____________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_________的。
2024年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一、强调教学中的“学生中心”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教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自我反思”及“有效沟通”。
这将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而教师则扮演着协调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二、注重“三基”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鉴于初三课程的复杂性相对初二更高,教学应更加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训练。
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并逐步引入基本方法。
应持续关注并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研究策略,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法”和“模型法”等。
三、增强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比重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石。
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学生能对物理现象有具体而清晰的理解。
这些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以及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学习兴趣,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因此,教学应强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环节。
四、重视物理概念和定律的教学物理概念和定律构成了物理知识的核心。
教师应鼓励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他们从观察、分析和实验中提炼物理概念,理解物理定律,从而激发他们对定律探索过程的兴趣。
鉴于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定律多源于对物理事实的深入分析,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024年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二)随着时代的变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具备持续学习的精神。
在一学期的教学基础上,教师应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将学习贯穿于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要融入备课与授课之中。
坚持将学习置于首位,唯有不断学习,方能自我充实,实现持续创新与发展。
我将不懈努力,刻苦钻研,致力于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教师。
二、促进个人转型1.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将秉持严谨态度,力求课堂实现“放”、“活”、“趣”、“新”、“实”的目标。
为提升教学效率,我将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乐学、勤学、会学精神。
2024年初三物理教学计划(5篇)
2024年初三物理教学计划一、做好教研、教改。
教学工作是科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此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作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
本期主要做好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同其他老师共同探讨,由此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
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素材的使用,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四、教学中的方法措施: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
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
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
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024年初三物理教学计划(二)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初三学生通过初二全学年的学习获得了一定的物理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形成了一定的实验意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对实验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这对我们的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一定的帮助。
九上物理教学计划
九上物理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物理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物理学科的基本认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使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对物理学科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
1. 热学。
本学期将学习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热量、温度、热容等,以及热传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热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2. 光学。
学习光的基本特性和光的传播规律,包括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现象。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光的神奇和美妙,培养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3. 电学。
学习电荷、电场、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验和模拟,让学生掌握电学知识的基本应用和实践技能。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验操作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和实用性。
2. 启发式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激发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其科学探究的精神。
3.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物理实验过程和现象,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物理原理和规律。
四、教学评价。
1. 考试评价。
设立定期考试,测试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2. 实验报告评价。
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表达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五、教学保障。
1. 教材选择。
选择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内容科学严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
2. 实验设备。
保证实验室设备的完好和齐全,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条件,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3. 师资保障。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和指导。
六、教学展望。
通过本学期的物理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2)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章:力学(1)力的概念和作用(2)牛顿运动定律(3)压强和浮力(4)简单机械2.第二章:热学(1)温度和热量(2)热力学第一定律(3)热力学第二定律(4)物态变化3.第三章:电磁学(1)电场和磁场(2)电路和电流(3)电磁感应(4)电磁波4.第四章:光学(1)光的性质(2)光的传播(3)光的反射和折射(4)光的色散和干涉三、教学安排1.第一章:力学(1)力的概念和作用:2课时(2)牛顿运动定律:4课时(3)压强和浮力:4课时(4)简单机械:2课时2.第二章:热学(1)温度和热量:2课时(2)热力学第一定律:2课时(3)热力学第二定律:2课时(4)物态变化:2课时3.第三章:电磁学(1)电场和磁场:2课时(2)电路和电流:4课时(3)电磁感应:4课时(4)电磁波:2课时4.第四章:光学(1)光的性质:2课时(2)光的传播:2课时(3)光的反射和折射:4课时(4)光的色散和干涉:2课时四、教学过程1.第一章:力学(1)力的概念和作用教学内容:力的定义、力的单位、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力的基本概念,能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
(2)牛顿运动定律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讨论。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牛顿运动定律,能运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压强和浮力教学内容:压强的定义、压强的计算、浮力的原理。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章节一:力和运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b. 让学生掌握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2. 教学重点:a. 力的概念和作用。
b.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3. 教学难点:a. 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
b. 牛顿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b.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作用的两种效果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示范:进行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应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二:压力和浮力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2. 教学重点:a.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3. 教学难点:a. 压力和浮力综合应用问题的解决。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压力的存在和作用。
b. 讲解:讲解压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
c. 示范:进行压力和浮力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应用压力和浮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三:简单机械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b. 让学生掌握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重点:a.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b. 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3. 教学难点:a. 杠杆和滑轮组综合应用问题的解决。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简单机械的作用。
b. 讲解:讲解杠杆的分类、特点以及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c. 示范:进行简单机械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应用简单机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四:声现象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024年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2024年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共分为七个单元,具体内容如下:1.第一单元:简单的运动2.第二单元:声现象3.第三单元:物态变化4.第四单元:光现象5.第五单元:透镜及其应用6.第六单元:质量与密度7.第七单元:压强第一单元:简单的运动1.教学目标(1)理解机械运动、参照物、相对运动等基本概念。
(2)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3)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运动现象。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机械运动、参照物、相对运动的概念;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难点:相对运动的判断;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计算。
3.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机械运动、参照物、相对运动等概念。
(2)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引导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3)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简单运动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4)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简单运动的题目,让学生当堂解答。
第二单元:声现象1.教学目标(1)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2)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3)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声音的三个特征。
难点:声音的传播速度;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
3.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2)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引导学生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
(3)案例分析:分析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4)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声现象的题目,让学生当堂解答。
第三单元:物态变化1.教学目标(1)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2)掌握六种物态变化过程及其特点。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通用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二章《机械能和能量守恒》的2.1节《机械能的概念》和2.2节《能量守恒定律》。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机械能的定义,掌握动能、势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机械能的概念,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机械能的概念,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滑轮组、小车、重物等)。
2. 学具:课堂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如小球从高处落下撞击木块),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机械能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原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能量守恒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机械能的概念2.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3. 能量守恒定律4. 例题及解题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机械能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简述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3)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下列问题:一个小球从高处落下,撞击地面后反弹到原高度。
求小球落地前后的速度。
2. 答案:(1)机械能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由于位置、形态或速度的变化而具有的能量。
例如:一个上升的气球具有势能,落回地面时转化为动能。
(2)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物体在高度变化时,势能转化为动能;在速度变化时,动能转化为势能。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九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具体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九年级物理上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运动: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等,研究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基本规律。
2.声现象: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和应用,研究声音的频率、响度和音色等基本要素。
3.物态变化:介绍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研究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等物态变化的过程和特点。
4.光现象:介绍光的性质和传播规律,研究光的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5.透镜及其应用:介绍透镜的基本原理和种类,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了解眼睛和眼镜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了解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应用。
2.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和研究,使学生亲身观察和体验物理现象,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问题解决法: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包括: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成绩等进行评价,占总评成绩的30%。
2.期末考试: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进行评价,占总评成绩的7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总体教学目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总体教学目标
一、课程目标
本教材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通过九年级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二、内容标准
1. 掌握物质的基本属性,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等。
2. 理解力、运动、能量等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
3. 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分析等。
4. 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培养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5. 理解物理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九年级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同时,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素养。
四、实施建议
1.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实现因材施教。
2. 学校应当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教学资源,保证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3. 家长应当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工作,鼓励和支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4. 学生应当认真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4篇)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学期旨在八级物理启蒙教育的基础之上进一提高学生发生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思维,并能用物理的、科学的方法解释实际生活中一些有关的物理现象。
工作目标: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愉快度过每一个课堂四十五分钟,让学生对物理学科更有兴趣;2.每一位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3.学生能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比如:动滑轮省力、理发用的剪刀与剪铁皮的剪为什么不同、人是如何把饮料吸上来的、为什么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的温度变化小等等,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4.学生思维开阔,能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5.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分析及课时安排九年级物理主要是关于力学和能量的学习,共计七章。
本学期将完成前六章知识的新授内容。
内容分别是: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6课时新授第十二章运动和力8课时新授第十三章力和机械6课时新授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8课时新授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6课时新授第十六章热和能6课时新授另外有6课时学生分组实验操作:1.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2.二力平衡的条件;3.杠杆平衡的条件;4.液体压强的规律;5.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6.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共计46课时新授完成本学期全部教学内容。
三、学科渗透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教材中有许多科学家、爱国人士、唯物论者,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我在教学过程中,会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爱科学、爱祖国等优秀品质。
在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中,我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三基训练”、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教学等,并在教学之余提高自身教学素养,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机械能和势能》:1.1动能和势能;1.2机械能守恒定律;1.3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
2. 第二章《电磁学基础》:2.1电流;2.2电压;2.3电阻;2.4欧姆定律;2.5串并联电路;2.6电功率。
3. 第三章《磁场与电磁感应》:3.1磁场;3.2磁效应;3.3电磁感应。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能、势能、动能的概念,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 掌握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等基本电磁学知识,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电功率计算。
3. 了解磁场、磁效应、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电磁学中串并联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关系;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磁场与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滑轮组、电子秤、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物理实验报告册、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学生玩滑轮组游戏,引出机械能、势能、动能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电磁学基础知识、磁场与电磁感应原理。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5. 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六、板书设计1. 第一章:机械能、势能、动能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
2. 第二章: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电功率计算。
3. 第三章:磁场、磁效应;电磁感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滑轮组中物体的动能、势能、机械能。
(2)分析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计算电功率。
九年级物理教学目标
九年级物理教学目标在九年级的物理课程中,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建立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通过全面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学生将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为将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九年级物理教学的核心目标。
一、知识与理解1. 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领域的基本理论;2. 阅读和解释物理学中的各种图表、图像和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3. 掌握物理学中的常用单位、符号和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物理计算和实验设计;4. 理解物理学在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物理意识和科技素养。
二、实践与探究1. 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观察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设计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技能。
三、应用与拓展1.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2. 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和综合运用能力,能够获取和应用与物理学相关的信息;3. 拓宽学生对物理学领域的兴趣和知识面,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索;4. 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精神,为将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四、道德与价值1. 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观念,引导学生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要求;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观念和行为;3. 弘扬物理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五、评价与反思1. 进行综合性评价,评估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2. 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口头演讲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3.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帮助他们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4. 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学习笔记、练习册等形式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的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物理学科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
通过介绍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物理学科的整体认识。
2. 力和压力。
介绍力和压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力和压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力和压力的作用原理。
3. 运动和速度。
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验,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速度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速度的计算方法。
4. 能量和功率。
介绍能量和功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功率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对能量和功率的理解能力。
5. 光学基础。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反射和折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光学基础知识。
6. 电学基础。
介绍电学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培养学生对电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案例分析法。
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实验教学法。
通过设计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3. 讨论交流法。
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提高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
1. 日常表现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对学生进行日常表现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2. 实验报告评价。
对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评价,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报告的质量。
3. 考试评价。
通过定期的物理学科考试,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辅导。
初三物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初三物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1 教学目标初三物理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理基础知识,培养其物理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1.2 学科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活动相关的基本物理规律和物理知识,如力、功、能、热、光、电、声等;●培养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和观测的能力,了解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初步形成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物理学对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影响,并初步形成对物理学的兴趣。
1.3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应该在学生端培养掌握知识点,物理学习情感态度积极,思维方法和习惯开拓创新,实验思维和操作技能达到标准,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2.1 教学内容初三物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力学、光学、热学、电学、声学等模块,力求学生了解规律,提高思维能力和培养实际应用技能。
2.2 重点难点●力学部分的力、功、能、多种叠加等知识点;●光学部分的折射、反射、色散等知识点;●热学部分的热量、温度、热传递等知识点;●电学部分的电流、电压、电阻、电线图、电功率等知识点;●声学部分的声强、声级、共振和声音的传播等知识点。
2.3 课程计划●力学部分:力、功、能、功率,其中对力的研究和建立力的概念比较难以理解,需要针对学生进行详细地解释。
力是一种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进行实验观察。
●光学部分:折射、反射、色散,这些都是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需要学生掌握实际操作和观察方法。
●热学部分:热传递、热量、温度和热力学循环等,需要学生了解规律,掌握应用的方法。
●电学部分: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这些都是需要进行电路实验观察。
●声学部分:声音的传播、共振等,需要学生掌握声音的特点和实际应用。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3.1 教学方法初三物理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等。
2024年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2024年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熟悉物理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物理量的计算方法;2. 掌握与生活、实际问题相关的物理知识和方法,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物理基本概念和物理量(1)物理基本概念: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科学。
物理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
(2)物理量:质量、长度、时间、电流强度、温度等。
2.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1)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性质;(3)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描述和计算方法;(4)图像和图表的表示和分析;3. 力与压力(1)力的概念和特点;(2)力的效果:使物体发生位移、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速度等;(3)力的计量和测量方法;(4)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 力的作用与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计算方法;(2)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计算方法;(3)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的概念和应用;(4)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5. 力与能、功与能源(1)能的概念和分类;(2)能源与能量的转化;(3)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机械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6. 声音的传播与听力保护(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质;(3)声音和光的区别;(4)保护听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7. 光的传播与视觉(1)光的传播和反射;(2)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3)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4)视觉的机理和相关实验。
三、教学重点:1. 理解物理基本概念和物理量的概念;2. 掌握运动的描述和测量方法;3. 熟练掌握力和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 理解力的作用与运动的关系;5. 理解能、功和能源的概念;6. 掌握声音的传播特点和听力保护知识;7. 理解光的传播和视觉的基本原理。
2024年度初三物理教师教学计划
2024年度初三物理教师教学计划第一节课:引入物理学科目标:通过介绍物理学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教学内容:1. 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 物理学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物理学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互动式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例如:“你们能举出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吗?”3. 视频展示:播放有关物理学的实例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讨论。
教学资料:1. 物理学书籍和教学视频。
2. 物理学应用实例视频。
评价方法:1. 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对于物理学的理解和兴趣程度。
第二节课:力、质量与加速度目标:学习和理解力、质量与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和单位。
2. 质量的概念和单位。
3. 加速度的概念和单位。
4. 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 讲授法:讲解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讨论与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实例分析和计算。
教学资料:1. 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的讲义。
2. 计算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实例题集。
评价方法:1. 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2. 学生对力、质量和加速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节课:力的合成与分解目标:学习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内容:1.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
2.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力的合成与分解。
2. 讲授法: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3. 讨论与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例分析和计算。
教学资料:1.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计算方法的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第1节分子热运动(1课时)(-)教学目标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第2节内能 2)教学目标1.会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第3节比热容 2(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第1节热机 1教学目标1.知道热机的概念,初步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2.了解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3.了解柴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第2节热机的效率 1(一)教学目标1.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
3.能说出热机工作时燃料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多种形式。
2.知道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能解释一些常见现象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3.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有用能量守恒定律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第1节两种电荷 1(-)教学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受和领悟人们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推理方法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4.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5.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第2节电流和电路 2(-)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的形成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2.通过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
公3.认识电源和用电器。
4.能用电路元件符号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第3节串联和并联 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2.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3.尝试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按要求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第4节电流的测量 1-)教学目标1.认识电流的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了解生活中一些用电器的工作电流。
2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并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中,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3.能认识电流表的量程,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教学目标1.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2.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步骤、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态度3.会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第1节电压 11.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及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记住干电池及家庭电路电压值。
3.认识电压表,了解电压表的用途与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2教学目标1.能正确将电压表接入待测电路,并能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2.能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串、并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进一步练习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3.能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第3节电阻 1教学目标1.认识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能画出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单位换算3.能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4.体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积极动手进行实验。
第4节变阻器 11.能说出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画出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会把滑动变阻器正确连入电路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及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2.进一步熟悉探究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3.会观察、收集、分析实验中的数据并尝试采用图象法分析实验数据。
4.能说出电流与电压、电阻间的正比、反比关系。
第2节欧姆定律 1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分析归纳得到欧姆定律。
2.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3.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第3节电阻的测量 1(=)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2.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3.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1(-)教学目标1.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串、并联电路问题。
2.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第1节电能电功 11.了解电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电能的单位。
2.会读家用电能表,会通过电能表计算家庭电费,有节约用电的意识。
3.从能的转化角度认识电能,能结合生活实例分析电能转化是通过电流做功实现的。
4.通过实验探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电流大小、电压高低和通电时间有关,能利用电功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第2节电功率 1(-)教学目标1.能说出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和单位,能利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2.能结合实际,说出用电器铭牌上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所表示的含义,并能区别额定电压与实际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3.能说出“千瓦时”的来历,知道“千瓦时”与“焦耳”之间的换算关系4.会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用电器的功率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1.会测算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进一步练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2通过实验,体验小灯泡的电功率随它两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3.通过实验认识用电器正常工作与不正常工作对用电器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使用器的意识。
第4节焦耳定律 1(-)教学目标1.能通过生活实例,认识电流的热效应。
2.能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焦耳定律,会用焦耳定律进行计算。
第1节家庭电路 1(—)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有初步的安全用电常识o。
2.了解试电笔判定火线和零线的方法。
3.了解三线插头与漏电保护器和安全用电的关系。
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1(=)教学目标1.知道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家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和短路2.知道保险丝的作用。
3选择电阻(率)较大的材料,可以使其在电流较大时产生较多的热量;选用熔点较低的材料可以使其容易烧断。
这样当有过大的电流通过时,保险丝产生较多的热量度达到熔点而熔断,从而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第3节安全用电 1(-)教学目标1.了解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2.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和正确的处理方法。
第1节磁现象磁场 1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
2.通过实验认识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4.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状况。
5.知道地磁场。
第2节电生磁 2学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方向,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相似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和两端的极性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11.能描述电磁铁,说明电磁铁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2.能通过实验,得出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3.能说明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电磁继电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第4节电动机 1(-)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2.了解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及其能量转化第5节磁生电 2(-)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发电机的原理,知道发电机工作过程的能量转化。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1(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2.了解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1(一)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3.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教学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教学目标1.常识性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
2.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科学的兴趣。
第1节能源 1)教学目标1.能列举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2.结合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3.常识性了解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及其特点。
4.了解21世纪的能源趋势第2节核能 1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2.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解我国和世界核能利用新进展3.了解核裂变、核聚变第3节太阳能 1(-)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能的由来及其特点2.大致了解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及其新进展。
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教学目标1.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2.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和能源消耗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