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2018-2035)
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肥沃的土壤和多样的气候条件,为农业发展提 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历史沿革
长江经济带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历史上曾是 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也是我国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
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对长江经济带的重视和政策支持,长江经济带已经 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涵盖了多个产业领域, 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战略步骤与时间表
近期(2018-2025年)
制定实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推进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 建设,推动沿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
中期(2026-2035年)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先进 制造业基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现代市场体系,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 的区域经济布局。
02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目标
总体目标
促进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引擎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的重要支撑。
推动长江经济带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 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努力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 展带。
农业产业链延伸
加强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 延伸,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和竞争力。
工业产业发展规划
制造业转型升级
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 型升级。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 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 长点。
产业集群建设
加强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建 设,提高产业集聚度和竞 争力。
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

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江苏省实施方案(2014-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打造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统筹江苏沿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建成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的江苏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特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现实条件(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7年以来,在积极推进公路发展的同时,我省航道、港口、铁路、民航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综合运输体系对外开放性不断提升,沿江港口群作用显著增强,客货运量持续快速增长,总体进入了结构调整优化、网络衔接强化和运输一体化发展、全面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新阶段。
干线航道网主骨架初步形成,四级及以上航道达标里程达到1763公里,实现了高等级航道对省域主要市、县的覆盖。
沿江港口已成为服务长江流域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承接了中西部地区60%以上的转运物资,长江中上游地区大型企业所需的几乎全部的外贸原油、70%的外贸铁矿石、30%左右集装箱通过江苏沿江港口中转。
铁路取得长足发展,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591公里,其中快速铁路1228公里,复线电气化率达到57%,长江三角洲核心区“1小时快速交通圈”逐渐形成,沪宁、宁杭城市带同城化效应大大增强。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实现率先发展,全省公路总里程15.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43公里,已建和在建高速公路全面覆盖省内所有县级及以上节点,长江江苏段跨江通道增加至13座,有效缓解了跨江交通瓶颈。
民航机场设施不断改善,9个民航机场布局全面落地,实现了所有县级城市及10万人口以上的城镇航空运输服务全覆盖。
专栏1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江苏综合交通网建设情况指标单位1978年2013年增长(倍)一、内河航道里程万公里 2.4 2.4 —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公里0 1763 —二、铁路营业里程公里748 2591 3.5快速铁路里程公里0 1228 —复线率% 0 57 —电化率% 0 57 —三、公路通车里程万公里 1.9 15.6 8.2高速公路里程公里0 4443 —四、输油(气)主干管道里程公里250 4306 17.2五、城市轨道交通营业里程公里0 137 —六、民用运输机场数个 1 9 —(二)存在问题。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2018-2035年)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2018-2035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8.09.07
•【字号】苏政发〔2018〕116号
•【施行日期】2018.09.0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
正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2018-
2035年)的通知
苏政发〔2018〕116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2018-2035年)》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人民政府
2018年9月7日。
《江苏省中长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8-2035年)》

江苏省中长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8—2035年)通用机场是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是通用航空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优化通用机场布局,促进通用航空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江苏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2012年,省政府印发了全国首个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江苏省〃十二五〃及至2030年通用机场布局规划》,对全省通用机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进作用。
全省通用机场建设有序推进,保障能力逐步夯实,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明显改善。
一是通用机场初具规模。
2017年底,全省建成镇江大路、盐城建湖、南京老山等10个通用机场,在建徐州新沂和常州漂阳2个通用机场,数量和密度位居华东地区首位。
二是通用航空运营较快增长。
2017年底,全省通用航空运营企业达19家,共有米・171、运-12等机型的航空飞行器84架,完成飞行13951小时、42831架次。
三是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镇江、盐城等地建成了各具特色的航空产业园和航空小镇,航空器研发、航空零部件制造等产业集聚发展,通用航空产业链不断延伸。
但是,当前通用机场发展仍存在总量不足、覆盖范围不广、体系结构尚未健全、服务功能有待完善等问题和不足,难以满足通用航空快速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机场布局,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动力。
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扩张,民航已经进入大众化、多样化发展的新阶段,通用航空发展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面临着新的形势。
一是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为通用航空带来新的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在江苏交汇叠加,有力推动了沿海、内陆互动互补开放,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流动和市场深度融合,为推进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和通用航空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二是落实高质量发展,为通用航空提出更高要求。
江苏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苏政办发〔2012〕31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苏政办发〔2012〕31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三月二日—1 —江苏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序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全力构建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我省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要求。
《江苏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省政府确定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
本《规划》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并与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相衔接。
《规划》立足率先基本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率先基本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发展要求,阐明“十二五”时期我省交通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政策取向,是今后5年我省交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确定交通网络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建设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主要依据。
—2 —一、现状评价“十一五”是我省交通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在基础设施总量规模、运输能力供给和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交通运输业进入各种方式协调发展、能力扩大与效率提高并重、全面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新阶段。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十一五”期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扩内需促增长”的政策措施,紧紧抓住实施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重大机遇,重点加大对铁路、水运和民航的投资力度,加快推进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长远意义的交通骨干工程,有力地保障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多项主要任务,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一、时代背景和战略意义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长江水道存在瓶颈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域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等。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把长江经济带建成黄金经济带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3年7月,国家领导人在武汉调研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8.08.13•【文号】交办水〔2018〕104号•【施行日期】2018.08.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交办水〔2018〕104号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省(市)交通运输厅(委),长江航务管理局:经交通运输部同意,现将《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2018年8月13日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和《交通运输部等十八个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交运发〔2016〕232号)等要求,以江海直达、江海联运、铁水联运等为重点,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发展,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更好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宜水则水、宜陆则陆,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快运输结构调整,着力发挥水运的比较优势和多式联运的组合效率,大力提升和完善长江黄金水道功能,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更加顺畅、绿色高效的交通运输保障。
到2020年,构建有机衔接、具备竞争力的铁水联运系统,基本形成长江干线、长三角地区至宁波—舟山港、上海洋山江海直达运输系统,进一步完善干支直达、通江达海、区域成网的水运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互联互通的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服务体系。
长江经济带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达到80%以上,大宗散货铁路、水运集疏港比例力争达到90%以上,重点集装箱港口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力争上海洋山集装箱江海直达比例达到20%.二、主要任务(一)着力补齐联运基础设施短板。
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2.05•【文号】国函〔2024〕26号•【施行日期】2024.02.0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26号自然资源部:你部关于报请批准《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组织起草的《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国家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是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从长江经济带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完善流域资源配置,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健全国土空间管控引导机制,形成多种功能优势互补的主体功能综合布局,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9974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9845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80.66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7.97万平方千米以内;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2783.5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地质灾害、洪涝、森林防火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交通强国江苏方案出炉

交通强国江苏方案出炉2035 年,江苏基本建成交通强省,交通运输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届时,基本实现一日联通全球,半日通达全国,2 小时畅行江苏全省,各设区市 1.5 小时抵达南京……最近出台的《交通强国江苏方案》描绘出江苏未来交通发展的美好蓝图。
昨天,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江苏方案》进行解读。
2019 年 10 月,交通运输部将江苏列入交通强国建设全国第一批 13 个试点单位,并要求科学制定和完善试点实施方案。
据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金凌介绍,《江苏方案》是指导江苏未来 30 年交通运输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在总体要求中,明确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第一个阶段是到 2035 年,基本建成交通强省,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交通运输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构建“三网两圈”,“三网”即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
“两圈”即构建“高品质出行圈”,基本实现一日联通全球,半日通达全国,2 小时畅行江苏全省,各设区市 1.5 小时抵达南京;构建“高效快货物流圈”,基本实现国内 1 天送达、周边国家 2 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 3 天送达,货物经由江苏口岸直运主要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
第二个阶段是到本世纪中叶,全面高质量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省。
交通运输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务。
《江苏方案》在基础建设、客货运输、绿色安全、智慧创新、行业管理等方面提出八大重点任务。
其中,构建高质量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与百姓生活最为密切相关。
加快铁路建设,打造“轨道上的江苏”。
到 2035 年,高快速铁路达到 5000 公里以上,货运铁路达到 1700 公里以上。
强化机场统筹,增强机场群功能。
到 2035 年,南京禄口机场旅客吞吐量进入全球前 50 位。
提升苏南硕放机场服务能力,将南通新机场建设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苏州机场规划研究。
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

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江苏省实施方案(2014-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打造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统筹江苏沿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建成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的江苏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特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现实条件(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7年以来,在积极推进公路发展的同时,我省航道、港口、铁路、民航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综合运输体系对外开放性不断提升,沿江港口群作用显著增强,客货运量持续快速增长,总体进入了结构调整优化、网络衔接强化和运输一体化发展、全面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新阶段。
干线航道网主骨架初步形成,四级及以上航道达标里程达到1763公里,实现了高等级航道对省域主要市、县的覆盖。
沿江港口已成为服务长江流域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承接了中西部地区60%以上的转运物资,长江中上游地区大型企业所需的几乎全部的外贸原油、70%的外贸铁矿石、30%左右集装箱通过江苏沿江港口中转。
铁路取得长足发展,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591公里,其中快速铁路1228公里,复线电气化率达到57%,长江三角洲核心区“1小时快速交通圈”逐渐形成,沪宁、宁杭城市带同城化效应大大增强。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实现率先发展,全省公路总里程15.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43公里,已建和在建高速公路全面覆盖省内所有县级及以上节点,长江江苏段跨江通道增加至13座,有效缓解了跨江交通瓶颈。
民航机场设施不断改善,9个民航机场布局全面落地,实现了所有县级城市及10万人口以上的城镇航空运输服务全覆盖。
专栏1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江苏综合交通网建设情况指标单位1978年2013年增长(倍)一、内河航道里程万公里 2.4 2.4 —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公里0 1763 —二、铁路营业里程公里748 2591 3.5快速铁路里程公里0 1228 —复线率% 0 57 —电化率% 0 57 —三、公路通车里程万公里 1.9 15.6 8.2高速公路里程公里0 4443 —四、输油(气)主干管道里程公里250 4306 17.2五、城市轨道交通营业里程公里0 137 —六、民用运输机场数个 1 9 —(二)存在问题。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5.08•【字号】宁政发〔2015〕108号•【施行日期】2015.05.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的通知宁政发〔2015〕10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2015年5月8日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为抢抓国家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12.5米深水航道“十二五”末通达至南京的机遇,建设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打造中国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特制定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
一、指导思想以资源整合为导向,以功能拓展为重点,以政策引导为支撑,以区港联动为抓手,规划引领、资源整合、提升功能、转型升级、拓展服务,推动港口、物流、产业、园区、城市一体化协调发展。
打造立足南京、面向亚太、辐射中西部、服务长江流域,航运物流要素聚集、航运物流服务完善、航运物流市场繁荣、江海转运功能突出、辐射带动效应显著、具有国际资源配置能力的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二、发展目标到2017年,初步建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服务优良的长江航运物流中心。
港口货物吞吐量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50万标箱,水路货运量2亿吨,全市物流业增加值700亿元。
三、主要任务按照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一带两区三节点”的总体布局,依托长江江海转运主枢纽港口,重点发展长江航运物流,加快推进龙潭国际综合物流集聚区、下关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及西坝、七坝、滨江三大航运物流枢纽节点建设。
项目总投资429亿元,2015—2017年计划完成投资175亿元,打造现代化国际一流海港、便捷的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完善的交易集散分销配送体系、高效的航运服务支撑体系。
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生态环境管控,过江通道建 设应以不破坏长江生态环境为前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 管理,尊重河道自然规律及河流演变规律,实现过江通道布局与 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陆水并进,立体高效。统筹陆路运输过江需求和水路运 输通航要求,发挥好过江通道沟通南北和长江航运横贯东西的纽 带作用,促进过江通道与长江航运立体协调发展,提升长江经济 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整体效率。 ——集约利用,协同推进。充分利用江上和水下空间,优化
里洲长江大桥、李埠长江公铁大桥、观音寺长江大桥、武汉都市 区环线汉南过江通道、军山长江二桥、武汉轨道 17 号线过江通道 (青菱过江通道)、武汉白沙洲过江通道、武汉轨道 12 号线白沙 洲过江通道、武汉轨道 11 号线三期汉阳段过江通道、武汉轨道 13 号线过江通道(小东门过江通道)、二七路过江通道、武汉轨道 10 号线二七过江通道、武汉轨道 12 号线丹水池过江通道、堤角过 江通道、武汉轨道 20 号线过江通道、武汉轨道 25 号线过江通道 (长江新城过江通道)、武汉轨道新港线阳逻过江通道、光谷过 江通道、新港高速双柳长江大桥、鄂黄第二过江通道
一、规划基础 为促进长江干线过江通道科学有序建设,2004 年国家发展改 革委组织编制了《长江干流桥梁(隧道)建设规划》,提出了 2020 年前长江干流各类跨江桥梁(隧道)的总体布局。2014 年, 国 务 院 印 发 《 长 江 经 济 带 综 合 立 体 交 通 走 廊 规 划 ( 2014 — 2020 年)》,进一步明确了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方案。 在相关规划的指导下,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建设稳步推进。截
连云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定位提升

连云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定位提升作者:仲其庄来源:《大陆桥视野·经济瞭望》 2018年第10期日前,《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2018—2035)》正式公布,连云港至临沂铁路、沿海高铁连云港至盐城段、连云港至宿迁高速公路等多个普速铁路、高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等项目列入规划。
该规划还明确提出,将着力提升连云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连云港多个重大项目列入规划按照《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2018—2035)》公布的项目表,连云港有多个项目被列入。
铁路:在高快速铁路项目中,涉及到连云港的一共有5个项目,分别是连盐铁路、青连铁路、连淮扬镇铁路、连徐高铁和沿海高铁连云港至盐城段。
其中,连盐铁路、青连铁路、连淮扬镇铁路、连徐高铁等4个项目为已开工项目。
沿海高铁连云港至盐城段,按照该规划,这条高铁被列入了2012—2035 年新开工项目。
国家铁路网沿海大通道大部分按照时速350 公里来建设,正在建设的盐城至南通段设计时速为350 公里。
连盐铁路、青连铁路2018 年年内将通车运营,但设计时速仅为200 公里,且为客货混行,尽早开工建设沿海高铁连云港至盐城段十分必要。
在普速铁路方面,连云港至临沂铁路被列入了2012—2035 年新开工项目。
临连铁路北起山东省临沂市,南至江苏省连云港市。
设计时速每小时120公里。
线路途经临沂市临沭县、连云港市东海县。
全线设梅家埠站、临沭站、界埃站、董马庄站、赵庄站、包庄站(接轨站)、连云港站等7 座车站。
南京至淮安铁路连接连淮扬镇铁路连淮段,对连云港意义重大。
这一次,南京至淮安铁路作为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项目也被列入了规划,并且是2018—2020 年建设项目。
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长深高速公路连云港至淮安段扩建被列入2018—2020 年建设项目。
长深高速公路连淮段将由双向四车道扩建为双向八车道,设计速度从100 公里/ 小时提高到120公里/ 小时。
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

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为统筹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特编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
规划期为2014—2020年。
一、规划基础(一)现实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路网规模持续扩大,结构布局不断改善,技术水平明显提升,运输能力大幅增强,初步形成了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水路、铁路、公路、民航、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
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相比,综合交通网建设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长江航运潜能尚未充分发挥,高等级航道比重不高,中上游航道梗阻问题突出,高效集疏运体系尚未形成。
二是东西向铁路、公路运输能力不足,南北向通道能力紧张,向西开放的国际通道能力薄弱。
三是网络结构不完善,覆盖广度不够,通达深度不足,技术等级偏低。
四是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铁水、公水、空铁等尚未实现有效衔接。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亟待加强。
五是城际铁路建设滞后,城际交通网络功能不完善,不适应城镇化格局和城市群空间布局。
(二)发展要求。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对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1.为内河经济带建设提供支撑。
长江经济带建设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格局,要求加快构建综合运输大通道,打造高效快捷的交通走廊,加快完善城际交通网络,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
2.为东中西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促进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协调发展,要求提高东部地区交通网络畅通水平,扩大中西部地区交通网络覆盖范围,为引导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区域格局提供保障。
3.为陆海双向开放创造条件。
长江经济带建设充分发挥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深化向东开放,加快向西开放,培育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要求统筹推进沿海沿江港口建设,充分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引领作用,加快国际运输通道建设,实现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海陆双向开放创造交通先行条件。
2024年新世纪版选修4地理上册月考试卷890

2024年新世纪版选修4地理上册月考试卷89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以下属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正确措施是( )A. 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B. 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C. 在古代建筑上刻写“XXX到此一游"为其增添光辉D. 尽量多的吸纳参观人数,以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2、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A. 社会制度的差异B. 建筑风格的差异C. 风俗习惯的差异D.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3、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是生产力进步的结果,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有关世界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 工业革命前,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多以经济职能为主B. 工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发展趋缓,逆城市化现象严重D. 世界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在20世纪初4、目前广东呈现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相对落后的粤北山区经济发展格局。
珠江三角洲地区年末户籍总人口为2451万,其中农业人口678万。
按户籍人口计算,此地区城市化水平是(保留整数)()A. 72%B. 73%C. 27%D. 28%5、读以下我国某特大城市建设土地供应计划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工业仓储用地是该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B. 商业服务用地较少的最主要原因是地价高C. 其土地供应计划有利于改善该市人居环境D. 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幅度增加是金融业和服务业带动的结果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城乡景观是指城镇和乡村自然景观B. 城乡景观空间尺度是固定的C. 地域文化仅体现在城乡生产景观、聚落景观以及建筑格局和主体建筑物风貌D. 广东、福建、海南的骑楼,见证了我国湿热多雨的南方地域文化7、香港地处“岭南文化区”;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8.25•【字号】苏政复〔2023〕22号•【施行日期】2023.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苏政复〔2023〕22号扬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扬府发〔2023〕80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扬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着力建设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产业科创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扬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99.00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63.894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668.312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031倍。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积极融入扬子江城市群,协同打造大运河文化魅力带,推进南京都市圈建设,构建等级合理、协调有序的城镇体系,强化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强城乡融合发展。
以高邮湖为基础,协同构筑江淮湖群生态绿心,强化长江、大运河沿线生态保护修复。
打造北部里下河、南部沿江、西部丘陵特色农业片区,促进农业安全、绿色、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