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里古人春天的雅称

合集下载

一年四季和农历十二个月的别称:

一年四季和农历十二个月的别称:

一年四季和农历十二个月的别称:一月:孟春、正月、元月、春王、陬(音ZOU)月、孟诹、端月、初春、元春;二月:仲春、如月、杏月、早春;三月:季春、炳月、桃月、三春、阳春、暮春;四月:孟夏、余月、清和月、槐月;五月:仲夏、皋月、榴月、蒲月、端月;六月:季夏、且月、荷月、伏月;七月:孟秋、相月、巧月、霜月、桐月;八月:仲秋、壮月、桂月、杜月、中秋月;九月:季秋、玄月、菊月;十月:孟冬、阳月、小阳春、小阳月;十一月:仲冬、辜月、葭月、冬月;十二月:季冬、涂月、腊月、嘉平月。

——四季的雅称:春季:●三春古人习惯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

孟郊《游子吟》云:“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

”●九春春季三个月共90天,10天一春,故又得“九春”之名。

阮籍《咏怀》云:“悦泽若九春,馨折似秋霜。

”●青春春天,草林极青,一派匆匆郁郁,因之称春为“青春”。

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云:“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拌好还乡。

”●青阳春天空气清爽新鲜,阳光温和明媚,所以春又有“青阳”之美称。

陈子昂《感遇》云:“白日美不归,青阳时暮矣。

”●艳阳春天风光明媚,故又称“艳阳”。

鲍招《学刘公干体》云:“岩羊桃李节,皎洁下成妍。

”●芳春春天天气渐暖,白草萌发,万木滋长,奇花异草斗芳菲,于是有了“芳春”的雅号。

陆机《长安有狭邪行》云:“烈心厉动秋,丽服鲜芳春。

”此外,春天还有“苍灵”、“阳春”、“阳节”、“昭节”、“淑节”等别称。

夏季:●朱明、朱夏:《尔雅·释天》称“夏为朱明”,后人由此引伸为“朱夏”。

《汉书·礼乐志》有“朱明盛长,敷于万物。

”句;西晋傅咸赋云:“应青春而敷药,逮朱夏而诞英。

”;宋孔平仲诗云:“中有清风发,能令朱夏寒”。

●三夏:古人以农历四月为盛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合而称之为“三夏”。

古乐府《子曰四时歌·夏歌》中有:“情知三夏热,今日偏独甚。

”句。

●九夏:夏季三个月共90天,古又称“九夏”。

书法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称谓

书法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称谓

书法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称谓一、春季的书法称谓。

1. 芳春。

- 在书法作品中,“芳春”常被用来指代春季。

“芳”字有美好、芬芳之意,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处处散发着芬芳的气息,所以用“芳春”来形容春季十分贴切。

2. 阳春。

3. 三春。

- 古时人们将春季分为孟春、仲春、季春,合称为“三春”。

在书法创作中,“三春”也是春季的一种诗意表达。

例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里的“三春”就是指春天的阳光,也泛指整个春季。

4. 九春。

- 春季三个月共九十天,十天为一春,故有“九春”之称。

在书法作品里,“九春”是一种比较文雅且富有诗意的春季称谓,体现了古人对春季时长和丰富内涵的一种概括。

二、夏季的书法称谓。

1. 朱夏。

- 从五行的角度看,夏季属火,颜色为朱(红色),所以称夏季为“朱夏”。

在书法中,“朱夏”是夏季常见的雅称。

它体现了夏季炎热、充满活力的特点,红色也给人一种热烈的感觉,与夏季的气候特征相呼应。

2. 长夏。

- 长夏是指农历六月,也泛指夏季。

在中医理论中,长夏是一个特殊的季节概念。

在书法创作中,“长夏”这个称谓可以用来表达夏季悠长的白昼和炎热的氛围。

3. 三夏。

- 三夏一般指夏收、夏种、夏管,这是夏季农事活动的主要内容。

在书法作品中,“三夏”也被用来指代夏季,它反映了夏季是一个农事繁忙的季节,体现了夏季与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

4. 九夏。

- 夏季三个月共九十天,所以称为“九夏”。

这是一种富有诗意的夏季称谓,在书法里使用时,能给人一种夏季漫长、炎热的感觉,也展现了古人对季节时间划分的细致认知。

三、秋季的书法称谓。

1. 素秋。

- 古代五行说以金配秋,其色白,所以称秋季为“素秋”。

在书法作品中,“素秋”这个称谓体现了秋季的一种清冷、素雅的气质。

秋季树叶凋零,大地逐渐变得素净,与“素秋”的含义相契合。

2. 金秋。

- 因为秋季是收获的季节,稻麦等农作物成熟,呈现出金黄的颜色,所以称为“金秋”。

在书法创作中,“金秋”是非常常见的秋季称谓,它既体现了秋季的色彩特征,又暗示了秋季丰收的喜悦。

古诗词中常见的代表性物象和别称

古诗词中常见的代表性物象和别称

古诗词中常见的代表性物象和别称古诗词中使用别称与别名是我国文化与文学现象,现归纳整理最常见的别称、雅称、美称如下,供诗词写作者查阅。

(待以后逐渐充实内容)一、四季代表的物象:1.春季的代表性物象:主要是桃花、李花、燕子、布谷、鸣蛙、杜鹃、绿柳、芳草、飞莺、东风、春梅、杏花、飞花、春雷等。

2.夏季的代表性物象:主要有骄阳、荷花、鸣蝉、流萤、蔷薇、石榴、杨梅、南风等。

3.秋季的代表性物象:主要有雁、菊花、红叶、寒蝉、霜、蛩、茱萸、梧桐、芭蕉、秋雨、圆月、桂花、木樨花、重阳、西风等。

4.冬天的代表性物象:主要有白雪、腊梅、冰、枯木、玉树、琼枝、北风、雾凇等。

二、怀人、相思、怀乡类的物象:主要有明月、归雁、落鸿、琵琶、孤灯、夜雨、浊酒、茱萸、锦瑟、烛泪、尺素、寒衣、捣衣砧、更漏、梧桐、寒梅、日暮、送别类的物象主要有酒、芳草、折柳、渡口、白帆、长亭、歧路、泪、驼铃、汽笛、古道、孤蓬等。

三、爱情类的物象:主要有红豆、鸳鸯、莲花、莲子、双燕、并蒂莲、比翼鸟、连理枝、比目鱼、鸾凤、大海等。

四、品格类的物象:主要有梅、兰、菊、竹、荷、松、柏、鹤、雪、霜、汗青等。

五、愁苦类的物象:主要有杜鹃、鹧鸪、寒蝉、猿啼、乌鸦、流水、落花、秋雨、梧桐、烛泪、乌云、雾霭、浊酒等。

六、二十四番花信风:以梅花为首,楝花为终,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每五日为一候,共计二十四候,每候对应一种花信。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棠棣,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醾,三候楝花;七、十二月别称一月:正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二月:丽月、杏月、花月、仲月仲春、酣月、如月;三月:桃月、绸月、季月、莺月、晚春、暮春;四月: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初夏、余月;五月:蒲月、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六月:荷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七月:瓜月、巧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八月:桂月、仲商、竹春、正秋、仲秋、壮月;九月:菊月、暮商、霜序、朽月、季秋、玄月、青女月、三孟秋;十月:良月、露月、初冬、开冬、阳月、冬、飞阴月;十一月:畅月、葭月、仲冬、幸月、龙潜月;十二月:冰月、腊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八、十二月令花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莲花;七月蜀葵;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木芙蓉;十一月山茶;十二月水仙九、月亮别称婵娟、望舒、纤维、金波、玉弓、桂殿、团扇、玉桂、银台、五羊、夜光、清光、太清、蟾、蟾蜍、玉蟾、霜蟾、素蟾、冰蟾、银蟾、瑶蟾、蟾宫、皓蟾、金魄、圆蟾、金蟾、蟾魄、素魄、桂魄、圆魄、冰魄、瑶魄、玉盘、金盘、银盘、圆盘、广寒、霜盘、水晶盘、白玉盘、金镜、玉镜、圆镜、寒镜、飞镜、秦镜、瑶镜、金轮、银轮、玉轮、圆轮、冰轮、霜轮、孤轮、斜轮、玉兔、玉钩、银钩、垂钩、悬钩、金兔、白兔、圆兔、蛾眉、悬弓、妲蛾、素娥、丹桂、广寒宫、太阴。

各月份的雅称

各月份的雅称

各月份的雅称
各月份的雅称
一年中有十二个月,每个月份都有它的独特之处,也因此有了别致的雅称。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各月份的雅称,希望对你有帮助。

各月份的雅称
正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阳、献岁、早春、元月、端月、华月、夏正、冠月、新正
二月:建卯、夹仲、丽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杏月、竹秋、火壮、中春
三月:季春、姑先、桃月、辰月、莺时、末春、蚕月、桐月、秒春、桃浪
四月:槐序、孟夏、麦春、乾月、除月、麦候、建巳、中吕、朱明、正阳
五月: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郁蒸、小刑、鸣蜩
六月:季夏、林钟、征暑、荷月、遁月、精阳
七月:早秋、兰秋、首秋、建中、上秋、相月
八月:仲商、中秋、壮月、桂月、仲秋、南宫
九月:朽月、霜序、菊月、暮秋、无射、咏月
十月:良月、子春、孟冬、初冬、坤月、吉月
十一月:建字、葭月、畅月、复月、黄钟、寒月
十二月:建丑、严月、腊月、嘉平、残月、冰月
以花命名的'各月份的诗意别称
正月——柳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二月——杏月杏花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桃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四月——槐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榴月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
六月——荷月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
七月——巧月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八月——桂月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九月——菊月菊花傲霜雪,又称菊月十月——阳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十一月——葭月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腊月——梅月梅花吐幽香,又称梅月。

十二个月的雅称配诗,岁月原来这么美

十二个月的雅称配诗,岁月原来这么美

十二个月的雅称配诗,岁月原来这么美一年有十二个月,你知道,十二个月还能怎么说?我们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中,为每一个月都起了许多雅称,今天,诗词君来介绍十二月份的雅称,你更喜欢哪一个月的称呼呢?一月孟春、柳月、寅月、陬月、太簇、初春、新春、端月、岁始、肇春、初阳。

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

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称柳月。

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

——韩愈《和崔舍人咏月》二月仲春、卯月、如月、夹钟、花月、杏月、春半、花朝、殷春、春中。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人叶绍翁诗句中的红杏,花开二月故称杏月。

《尔雅-释天》说:“二月为如。

”又据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

阴历二月因而又称如月。

三月季春、辰月、病月、姑洗、桃月、暮春、桐月、晚春、春杪、余春。

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

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四月孟夏、巳月、余月、中吕、初夏、麦月、槐月、夏首、新夏、梅月。

农历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说:“ 孟夏之月麦秋至。

”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释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四月便称麦月。

从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黄熟,阴雨时间较长,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

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

四月: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梅月多开户,衣裳润欲滴。

——贯休《寄王涤》避暑悬葛囊,临风度梅月。

——李廷珪《藏墨诀》五月仲夏、午月、皋月、蕤宾、蒲月、榴月、星月、盛夏、夏半、芒种。

农历五月最常用的别称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

本月五日为端午节,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用以驱邪,因称五月为蒲月。

古典诗词中春天的别称

古典诗词中春天的别称

古典诗词中春天的别称
1、三春
在古代一般把农历正月称为孟春,二月称为仲春,三月称为季春,这就是合称的“三春”。

如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白居易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2、九春
古代把春季三个月的90天,按10天划为一春,这样春天就是“九春”,如阮籍诗“悦怪若九春,馨折似秋霜”。

3、芳春
春天天气渐暖,奇花异草斗芳菲,于是春有了“芳春”的雅号。

如陆游《长安有狭邪行》诗“烈心厉劲秋,丽月艮鲜芳春”。

4、阳春
诗歌中还经常把春天称为“阳春”,如《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醉吟》“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芳盛人如何”。

5、青阳
与阳春类似的一词曰“青阳”,也是春天的雅称。

如陈子昂《感遇》诗“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6、青春
“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故称青春。

杜甫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7、花月
本指农历二月,谓其时百花盛开,亦指代春季。

如杜甫《赠汝阳王二十韵》
“花月穷游宴”。

8、兰时
因春日春兰花开,故称。

如晋陆机《拟庭中有奇树》诗“欢友兰时往,迢迢匿音徽”。

9、莺时
因春季为莺啼时节,故称。

如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凤楼迢递绝尘埃,莺时景物正徘徊”。

古代对四季的雅称

古代对四季的雅称

古代对四季的雅称春夏秋冬,是自古以来人们对四季的共同称谓。

然而,在古代,人们也给四季赋予了一些雅称,以表达对自然的喜爱和敬意。

本文将介绍古代对四季的雅称,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春季春季是一年中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季节,因此,在古代人们给春季起了很多美丽的雅称。

其中比较常见的有:1. 春雨贵客:雨水是春季的标志,古人将春雨看作是大自然的恩泽,带来丰收和希望。

因此,他们将春雨比喻为贵客,表示对雨水的珍视和敬重。

2. 花开满园:春天是花朵盛开的季节,古代人们喜欢在春季花开之时赏花,花园中的各种花朵竞相绽放,美不胜收。

因此,他们将春季比作满园的花朵,形容美好和喜悦。

3. 绿意盎然:春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大地变得绿意盎然,到处都是新绿的景色。

古人将春季比作绿意浓郁的季节,来形容春天的生机勃发和繁荣。

二、夏季夏季是炎热的季节,天气炎热,阳光强烈。

古人用一些雅称来形容夏季的特点和意境,其中比较常见的有:1. 阳光炙烤:夏天阳光直射,大地被晒得火辣辣的。

古人将夏季的阳光比作烤火,形容酷热的天气,给人一种温暖而炙热的感觉。

2. 沐日清凉:虽然夏季炎热,但是夏日的清晨和傍晚通常是凉爽的。

古人用“沐日清凉”来形容夏季在清晨或傍晚沐浴阳光时的凉爽感觉。

3. 暑气蒸腾:夏季是暑气最盛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炎热的感觉。

古人将夏季的炎热气息比作蒸腾,在文学作品中经常用来形容夏日的气温。

三、秋季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大地金黄,宜人宜食。

古代人们对秋季也有一些雅称,以表达对秋天的美好印象和感激之情。

1. 金风送爽:秋天的风吹起,送来了凉爽和宜人的感觉。

古人将秋风比作金色的风,形容秋季既凉爽又舒适。

2. 丰收季节:秋天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人们收获了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

古人将秋季比作丰收的季节,表示对农作物丰收的喜悦和庆祝。

3. 菊花盛开:秋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菊花以其高洁的品质和坚忍的生命力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古人将秋季和菊花联系在一起,形容秋季的美丽和高雅。

古代四个季节的称呼分别是什么

古代四个季节的称呼分别是什么

古代四个季节的称呼分别是什么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那么古代四个季节的又是怎么称呼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代四个季节的称呼分别是什么春有如下不同名称如:三春、青阳、韶节、苍天、阳节、九春、艳阳、淑节、阳春、青春等。

夏有如下的不同叫法如:三夏、朱明、清夏、炎夏、炎亭、朱夏、朱律、炎节、长赢等。

秋的叫法包括:三秋、素商、凄辰、金秋、九秋、高商、商节、素节、日藏等。

冬的叫法包括:三冬、严节、元冬、九冬、青冬、安宁、冬辰、元序等。

每月农历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又称为:建寅,孟春,太簇,陬月,寅月,春王,嘉月,首阳,新正,复正,三之日,岁首,发岁,就岁,肇岁,芳岁,华岁,早春,孟阳,冠月,元月,孟陬,征月,初月,三微月,开发,首春,泰月等。

第二个月称建卯,仲春,夹钟,酣春,竹秋,仲阳,令月,花月,如月,卯月,杏月,丽月,四之日,大壮,同月等。

第三个月称建辰,季春,末春,姑洗,桃浪,莺时,暮春,樱笋时,晚春,蚕月,辰月,杪春,桐月,雩同等。

第四个月份称中吕,阴月,麦月,建巳,孟夏,初夏,槐夏,维夏,槐序,槐月,麦秋,乏月,巳月,梅月,清和月,正阳,朱明,乾月,除月,仲月等。

第五个月称午月,薄月,皋月,榴月,炎月,天中,建午,小刑,仲夏,鸣蜩,郁蒸等。

第六个月称暑月,旦月,末月,菏月,莲月,焦月,遁月,秀月,伏月,建未,林钟,精阳,季夏,征暑等。

第七个月称初秋,上秋,首秋,新秋,兰秋,建申,夷则,肇秋,瓜时,兰月,霜月,相月,申明,巧月,杏月等。

第八个月称桂月,壮月,酉月,仲秋,南吕,建西,仲商,中秋,正秋,竹小春等。

第九个月称菊月,玄月,成月,朽月,青女月,建成,季秋,无射,凉秋,三秋,杪秋,暮商,季商,霜序,菊序等。

第十个月称坤月,亥月,阳月,良月,正阳,建亥,孟冬,应钟,上冬,开冬,初冬,小阳春等。

第十一个月称子月,龙潜月,畅月,葭月,复月,建子,仲冬,黄钟,一之日等。

第十二个月称杪冬,末冬,残冬,暮冬,建丑,季冬,大吕,嘉平,星回节,涂月,腊月,临月,冰月,严月,严冬,岁杪等。

四季的雅称

四季的雅称

四季的雅称1、春季的雅称有阳春、三春、九春、青春、芳春、青阳、艳阳、阳节、昭节、淑节、韵节及苍灵的雅称。

2、夏季的雅称有朱明、朱夏、长嬴、长夏、昊天、槐序、炎节、三夏、九夏。

3、秋季的雅称有三秋、九秋、金天、金素、素节、、素商、白商、白藏、西陆、高商、商节、白茂、凌辰。

4、冬季的雅称有玄英、隆冬、三冬、九冬、严冬、冬节。

扩展资料:1、别称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等,又将正月称早春,二月称酣春,三月称晚春、暮春或末春。

农历四、五、六月为夏季,古时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

孟夏又称为“初夏”、“首夏”、“槐夏”,均是四月的别称。

仲夏是五月,“仲”是一季中的第二个月,又称为“超夏”。

季夏是六月,即末夏。

农历七月称为首秋、初秋、早秋、上秋、新秋、兰秋、肇秋;八月称为中秋、佳秋、仲秋、正秋;九月称为深秋、凉秋、穷秋、暮秋、耖秋。

2、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春天的别称◆三春古人习惯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所以,有的诗文中提到的“三春”,其实就是指春天。

孟郊《游子吟》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春春季3个月共90天,10天一春,故又得“九春”之名。

阮籍《咏怀》云:“悦怿若九春,馨折似秋霜。

”青春春天,草林极青,一派葱葱郁郁,因之称春为“青春”。

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云:“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阳春天空气清爽新鲜,阳光温和明媚,所以春又有“青阳”之美称。

陈子昂《感遇》云:“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艳阳春天风光明媚,故又称“艳阳”。

鲍照《学刘公干体》云:“艳阳桃李节,皎洁下成妍。

”芳春春天天气渐暖,百草萌发,万木滋长,奇花异草斗芳菲,于是春有了“芳春”的雅号。

陆游《长安有狭邪行》云:“烈心厉劲秋,丽月艮鲜芳春。

”此外,春天还有“苍灵”、“阳春”、“阳节”、“昭节”、“淑节”等别称。

春天的简介和雅称

春天的简介和雅称

春天的简介和雅称春天又称为春季,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北半球为公历3,4,5月.而南半球却是在十一月开始,如澳大利亚。

气候学上以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为春季的开始。

春天气候温暖适中,中国内陆大部分地区少雨.万物生机萌发,气候多变,乍暖还寒。

春阳因春天阳光温和明媚,令人神往陶醉,故而得名;陈子昂诗“白日每不归,春阳时暮矣”。

就是描写春阳的诗句。

阳春春天的美称。

唐朝诗人李白诗中就有“阳春召我饶烟景”的诗句。

芳春因春天草木萌动,百草新生,大地草绿如茵,繁花似锦,故而得名。

陆机诗“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将芳春的特点,写得入景入神。

蠢古时“春”“蠢”同音同意,春来虫动,形声兼会。

青春因春天草木青青而得名。

杜甫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艳阳因春季阳光灿烂而得此荣名。

清代华广生辑俗曲集《白雪遣音·艳阳春》有句云:“艳阳天,和风荡荡,杨柳依依”。

三春因为春季包涵了一、二、三月,而合称“三春”。

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春按民间习俗,十天为一春,春季有90天,故又称“九春”。

诗人阮籍有诗:“说怪若九春,磐折似秋霜”。

此外,还有“阳节”、“昭节”、“韵节”、“淑节”、“仑灵”等二十多种雅称,限于篇幅,不再详述。

与春天有关的谚语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春雨贵如油。

3、春天孩儿面,一日三变脸。

4、春无三日晴。

5、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

6、立春赶春气。

7、早春晚播田。

8、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春天更高级的说法

春天更高级的说法

春天更高级的说法
1、三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里的“三春”就是春天。

在古代,人们一般把农历正月称为孟春,把二月称为仲春,把三月称为季春,这就是合称的“三春”。

2、九春
“悦怪若九春,馨折似秋霜”,阮籍诗歌中的这个“九春”也是春天,古代把春季三个月的90天,按10天划为一春,这样整个春天就是“九春”了。

3、阳春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这句诗里的“阳春”依然是春天。

4、青阳
春天阳光明媚,“青阳”也成了春天的雅称。

陈子昂《感遇》诗“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中的“青阳”正是此意。

5、青春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这里的“青春”不是少年、青年人的年龄,它是指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葱色,也是春天的代称了。

古代春天的雅称

古代春天的雅称

古代春天的雅称1. 哎呀,说到古代春天的雅称,那可真是美得让人心醉!古人可会玩了,光是形容春天就有一大堆优美的词儿,听着都让人心花怒放!2. "阳春"这个称呼最常见啦,就像是太阳公公终于露出了暖暖的笑脸,把整个大地都唤醒了。

古人一说"阳春三月",那感觉春意都要从字里行间溢出来啦!3. "芳春"也是个特别雅致的叫法,仿佛空气中都飘着花香。

你看那些小花儿,东一簇西一簇的,把大地打扮得像个漂亮姑娘似的,可不就是"芳"意盎然嘛!4. 要说最文艺的,那得数"韶光"啦!这词儿一出口,就让人想起春天里那美好的时光。

古人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躺在草地上数着飘过的云朵,感叹韶光易逝呢?5. "青春"这个词儿现在都被我们拿来形容年轻了,但在古时候,它就是单纯地形容春天万物返青的景象。

想想看,整个世界都换上了新绿的衣裳,多么生机勃勃啊!6. "淑气"也是个有意思的说法,形容春天温和美好的气息。

就像是大自然的闹钟响了,叫醒了沉睡的万物,连空气都变得特别温柔!7. 还有"春和"呢,听起来就特别温暖。

古人用这个词的时候,大概脑子里想的是春风拂面的感觉吧,暖洋洋的,舒服极了!8. "令节"也是个讲究人儿爱用的词,说的就是美好的春季。

这词儿念起来都带着几分高雅,让人想起诗人踱步赏春的优雅模样。

9. "阳和"这个称呼也特别有意思,就像是老天爷终于收起了寒冷的脸,换上了温暖的笑容。

阳光照在身上,连心都跟着暖起来啦!10. "春光"可能是最形象的说法了,把春天的明媚都装在了两个字里。

古人一说"春光明媚",那画面感就出来了,好像整个世界都被春天的魔法棒点亮了似的!11. "三春"这个说法也很有趣,把整个春天分成了三段来细细品味。

古代季节的叫法

古代季节的叫法

古代季节的叫法春季的雅称:阳春、三春、九春、青春、芳春、青阳、艳阳、阳节、昭节、淑节、韵节、苍灵、东陆、兰时、莺时、天端、花月、樱笋年光等。

阳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长歌行》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九春: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青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芳春: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陈子昂《送东莱学士无竞》青阳: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艳阳: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鲍照《学刘公干体五首·其三》阳节:矧逢阳节献,默听时禽鸣。

——张九龄《巡属县道中作》淑节:羁人感淑节,缘感欲回辙。

——鲍照《代悲哉行》东陆:东陆行春典,南阳即旧居。

——苏颋《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应制》兰时:欢友兰时往,迢迢匿音徽。

——陆机《拟庭中有奇树》莺时:凤楼迢递绝尘埃,莺时物色正裴回。

——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天端:春者何?岁之始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花月:花月穷游宴,炎天避郁蒸。

——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樱笋年光:樱笋年光,饧箫节候。

——陈维崧《丁香结·咏竹茹》夏季的雅称:朱夏、长赢、槐序、朱明、炎节、三夏、九夏、清夏、长夏、朱火等。

朱夏:我有阴江竹,能令朱夏寒。

——杜甫《三营民》长赢:春为发生,夏为长赢。

——《尔雅·释天》槐序:槐序,指夏日也。

——杨慎《艺林伐山·槐序》朱明:朱明盛长,敷与万物。

——《汉书·礼乐志·朱明》炎节:单车动夙夜,越境正炎节。

——钱起《送薛判官赴蜀》三夏:情知三夏热,今日偏独甚。

——《乐府诗集》九夏:日月推迁,已复九夏。

——陶潜《荣木》清夏:时惟清夏始,云景暧含芳。

——谢朓《奉和随王殿下》长夏: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忸村》朱火:青春始萌达,朱火已满盈。

——陈子昂《感遇》秋季的雅称:三秋、九秋、金素、素秋、素商、素节、劲秋、白藏等。

春、秋雅称知多少

春、秋雅称知多少

春、秋雅称知多少本文是关于春、秋雅称知多少,感谢您的阅读!古代汉语内涵丰富,蕴藉典雅,从春天、秋天的代称中即可略见一斑。

春天的代称三春古时,以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简称“三春”。

如孟郊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

九春春季三个月共有九十天,十天为一春,称为九春。

如阮籍的笔下有“悦怿若九春,罄折似秋霜”之句。

青春春天大地复苏,万物皆感气而生,一派郁郁葱葱,因此称春天为“青春”。

杜甫诗曰:“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芳春春天气温渐暖,百草萌发,万木滋长,奇花异草斗芳菲,于是春天又有“芳春”的美称。

如陆机笔下有“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之句。

艳阳春天风和日丽,阳光灿烂,故又称为“艳阳”。

如鲍照有“艳阳桃李节”的诗句。

阳春我国江南一带,人们给春天以“阳春”和“阳春三月”的美称。

李白诗“阳春召我以烟景”是对春天的绝妙写照。

春天还有“淑节”、“昭节”、“韵节”、“阳节”等雅称。

秋天的代称三秋在我国古代,农历七、八、九月份分别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简称“三秋”。

有时候也单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的九月。

初唐诗人王勃《腾王阁序》中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九秋秋季共九十天,十天为一秋,简称九秋。

曹植《九启》:“九秋之夕,为欢未央。

”金秋、金天古人把物体的属性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秋天属金;同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成熟的谷物瓜果呈现出一派金黄,故称金秋。

唐代陈子昂诗曰:“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金素素即白色。

秋天在“五行”中属金,在“五色”中属白,故有“金素”之称。

谢灵运有诗:“述职期阑暑,理棹变金素。

”李善注曰:“金素,秋也。

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素商按古代五行说法,秋天色尚白,又属古代五音中之“商”的音阶,故有此称。

元代马祖常《秋夜》诗云:“素商凄清扬微风。

”白藏秋于五色之白,序属归藏。

《尔雅·释天》:“秋为白藏。

”故“白藏”可以看作是秋天的代称。

一年四季的雅称

一年四季的雅称

一年四季的雅称春天的雅称三春古人习惯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所以,有的诗文中提到的“三春”,其实就是指春天。

孟郊《游子吟》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春春季3个月共90天,10天一春,故又得“九春”之名。

阮籍《咏怀》云:“悦怿若九春,馨折似秋霜。

”青春春天,草林极青,一派葱葱郁郁,因之称春为“青春”。

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云:“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阳春天空气清爽新鲜,阳光温和明媚,所以春又有“青阳”之美称。

陈子昂《感遇》云:“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艳阳春天风光明媚,故又称“艳阳”。

鲍照《学刘公干体》云:“艳阳桃李节,皎洁下成妍。

”芳春春天天气渐暖,百草萌发,万木滋长,奇花异草斗芳菲,于是春有了“芳春”的雅号。

陆游《长安有狭邪行》云:“烈心厉劲秋,丽月艮鲜芳春。

”此外,春天还有“苍灵”、“阳春”、“阳节”、“昭节”、“淑节”等别称。

夏天的雅称在我国古代,夏季有许多雅称别名,考其渊源,十分有趣。

三夏:古人以农历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合而称之“三夏”。

如《乐府诗集?子夜四时歌》的《夏歌》和《冬歌》中就分别有“情如三夏熬,今日偏独甚”和“怀人重衾寝,故有三夏热”这样的诗句。

九夏:夏季3个月共90多天,于是夏季又别称“九夏”。

如晋代陶渊明《荣木》诗序中有“日月推迁,已复九夏”之句。

长夏:本指农历六月,亦泛指夏季,原因是夏季白天特别长。

如唐代杜甫《清江》诗“清江一曲抱春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宋张来《夏日》诗“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明高攀龙《夏日闲居》诗“长夏此静坐,终日无一言”。

炎夏:夏季天气炎热,故又有“炎夏”之称,如唐代孟浩然《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一作《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旧游》)诗“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元稹《遣兴十首》诗:“炎夏火再伏,清商暗回飙。

”朱夏:《尔雅》称夏为“朱夏”。

三国时曹植《槐赋》:“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唐代杜甫《营屋》诗“我有阴江竹,能令朱夏寒”及《哭韦大夫之晋》诗“城府深朱夏,江湖眇霁天”。

春天的雅称——精选推荐

春天的雅称——精选推荐

春天的雅称春天万物复苏,⽣机勃发,农民亦开始了⼜⼀年的春播。

这⼀年的⾸季,按⽉份,有孟春、仲春和季春三个熟知的称谓。

此外,春天还有很多不同的雅称。

“谁⾔⼨草⼼,报得三春晖。

”诗词中的“三春”,是孟春、仲春、季春的合称。

根据节⽓、农事等,春天雅称的确还有很多,分别将正⽉称为早春、⾸春、初春、上春、⾸阳、元阳、春王、正阳,将⼆⽉称为酣春、⼤壮、中和、仲阳、阳中,将三⽉称为暮春、杪春、春杪、晚春、末春等。

其他称谓,如天端、艳阳、芳春、阳节、昭节、淑节、韵节、苍灵等也都是春天的雅称。

“悦怪若九春,馨折似秋霜。

”阮籍诗歌⾥的“九春”,是古⼈把春天分得更细,其实也是指春天。

古代把春季三个⽉的90天按10天划为⼀春,这样整个春天就是“九春”了。

唐代诗⼈任希的《和李公七⼣》:“昔从九春徂,⽅此三秋遇。

”宋苏籀的《赋丛兰⼀⾸》:“根蒂条荂玩九春,葩叶尖萌碧逾尺。

”明唐寅的《⾦粉福地赋》:“瑶池疏润,演丽于九春。

”这三⾸古诗词,皆有“九春”⼊诗,都是春天的称谓。

《岁暮归南⼭》:“⽩发催年⽼,青阳逼岁初”。

乐府诗集《青阳》:“青阳开动,根荄以遂,膏润并爱,跂⾏毕逮。

”春天,⽓青⽽温阳,此古诗词中的“青阳”,也指春天,是古⼈根据春天⽓候特点,简明⽽意赅地给予了春天这个悦⼼的雅称。

“⽩⽇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唐代诗⼈陈⼦昂《感遇》⼀诗,也把春天写作了青阳。

春天,草⽊茂盛,其⾊青绿,故春天也称“青春”。

古籍中对“青春”注释道:“青,东⽅春位,其⾊青也。

”可见,青春即是春天的⼜⼀个雅称。

“⽩⽇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这句诗是说,诗⼈想要纵酒⾼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这⾥的“青春”,不是指少年或青年,⽽是春天的代称。

《楚辞·⼤招》:“青春受谢,⽩⽇昭只。

”此诗句写道,四季交替,春天降临,太阳是多么灿烂辉煌。

《楚辞·⼤招》中的“青春”,亦指春天。

“⼀⽣最好是少年,⼀年最好是青春。

四季的雅称

四季的雅称

四季的雅称四季的雅称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每季三个月。

一年四季是因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而形成的。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四季的雅称,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季阳春:我国南方人民给春天以“阳春”和“阳春三月”的.美称。

如李白诗云:“阳春召我以烟景”,正是对春天绝妙的写照。

三春:昔日农历以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孟郊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

九春:古时的“三春”3个月共90天,10天为一春,故有“九春”之名。

阮籍的笔下就有“悦怪若九春,馨折似秋霜”的名句。

青春:春天万物复苏,草木繁茂,生机盎然,一片青绿,因之呼春天为“青春”。

杜甫的绝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指此。

芳春:春天百草萌发,万紫千红,欣欣向荣,故有“芳春”之名。

如陆机诗曰:“烈火厉劲草,丽服鲜芳春。

”青阳:春天阳光明媚,暖意洋洋,故有“青阳”之美称。

如陈子昂就有“白日美不归,青阳时暮矣”的诗句。

艳阳:春天阳光灿烂,和风丽日,故称“艳阳”。

如清代华广生辑俗曲集《白雪遗音·艳阳天》中说:“艳阳天,和风荡漾,杨柳依依”;再如鲍照的诗句:“艳阳桃季节,皎洁下成妍。

”我国实行夏历时间很长,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等又分别将正月称早春,二月称酣春,三月称晚春、暮春或末春。

此外,春天还有“阳节”、“昭节”、“淑节”、“韵节”及“苍灵”等雅称。

另外,春天各月还有下列别称:一月又叫陬月、孟陬,二月又叫令月、杏月,三月又叫蚕月、桃月。

夏季朱明:古代称夏为“朱明”。

《尔雅·释天》:“夏为朱明”,注:“气赤而光明。

”《汉书·礼乐志》:“朱明盛长,敷与万物。

”朱夏:据《尔雅·释天》曰:“夏为朱明”,后因称夏季为“朱夏”。

三国魏曹植《槐赋》曰:“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

”杜甫有诗云:“我有阴江竹,能令朱夏寒。

”长嬴:《尔雅·释天》:“春为发生,夏为长嬴,”也作“长赢”。

诗词歌赋里古人关于春天的雅称

诗词歌赋里古人关于春天的雅称

诗词歌赋里古人春天的雅称春天来了,到了万物生长的季节,那么古人是怎么称呼春天的呢。

下面就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诗词歌赋里古人关于春天的雅称,欢迎阅读。

春天的雅称诗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里的“三春”就是春天。

在古代,人们一般把农历正月称为孟春,把二月称为仲春,把三月称为季春,这就是合称的“三春”。

汉班固《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

”唐李白《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元宋方壶《斗鹌鹑·踏青》套曲:“娇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带青山。

”刘大白《春尽了》诗:“算三春尽了,总应该留得春痕多少。

”这里的“三春”都是指春天,并不是春天的第三个月或者三年。

“悦怪若九春,馨折似秋霜”,阮籍诗歌中的这个“九春”也是春天,古代把春季三个月的90天,按10天划为一春,这样整个春天就是“九春”了。

南朝·梁元帝《金楼子·志怪篇》:“其花似杏,而绿蘂碧须,九春之时,万顷竞发,如鸾凤翼。

”明·唐寅《金粉福地赋》:“瑶池疏润,演丽於九春;析木分辉,流光于千里。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这句诗里的“阳春”依然是春天。

《管子·地数》:“君伐菹薪,煮泲水为盐,正而积之三万钟,至阳春,请籍于时。

”唐酒肆布衣《醉吟》:“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芳盛人如何。

”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朝罢袖香微,换了轻裘朱履;阳春十月,梅花早破红蕊。

”徐迟《我们工地的农场》:“秋天的阳光,胜似阳春。

”不仅这些诗文中的“阳春”是春天,连如今的广东省阳江市所辖的县级市阳春市,也是取“漠水之阳,四季如春”之意。

其他还有天端、艳阳、芳春、阳节、昭节、淑节、韵节以及苍灵等,都是春天的雅称。

它们不但丰富了春天的`内涵,也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宝库,是后人不可多得的一笔文化财富。

拓展内容:春天的简介和雅称春天,也称为春天,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

在北半球,三月、四月和五月是公历。

四季的雅称

四季的雅称

四季的雅称1、春季的雅称有阳春、三春、九春、青春、芳春、青阳、艳阳、阳节、昭节、淑节、韵节及苍灵的雅称。

2、夏季的雅称有朱明、朱夏、长嬴、长夏、昊天、槐序、炎节、三夏、九夏。

3、秋季的雅称有三秋、九秋、金天、金素、素节、、素商、白商、白藏、西陆、高商、商节、白茂、凌辰。

4、冬季的雅称有玄英、隆冬、三冬、九冬、严冬、冬节。

扩展资料:1、别称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等,又将正月称早春,二月称酣春,三月称晚春、暮春或末春。

农历四、五、六月为夏季,古时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

孟夏又称为“初夏”、“首夏”、“槐夏”,均是四月的别称。

仲夏是五月,“仲”是一季中的第二个月,又称为“超夏”。

季夏是六月,即末夏。

农历七月称为首秋、初秋、早秋、上秋、新秋、兰秋、肇秋;八月称为中秋、佳秋、仲秋、正秋;九月称为深秋、凉秋、穷秋、暮秋、耖秋。

2、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春天的别称◆三春古人习惯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所以,有的诗文中提到的“三春”,其实就是指春天。

孟郊《游子吟》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春春季3个月共90天,10天一春,故又得“九春”之名。

阮籍《咏怀》云:“悦怿若九春,馨折似秋霜。

”青春春天,草林极青,一派葱葱郁郁,因之称春为“青春”。

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云:“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阳春天空气清爽新鲜,阳光温和明媚,所以春又有“青阳”之美称。

陈子昂《感遇》云:“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艳阳春天风光明媚,故又称“艳阳”。

鲍照《学刘公干体》云:“艳阳桃李节,皎洁下成妍。

”芳春春天天气渐暖,百草萌发,万木滋长,奇花异草斗芳菲,于是春有了“芳春”的雅号。

陆游《长安有狭邪行》云:“烈心厉劲秋,丽月艮鲜芳春。

”此外,春天还有“苍灵”、“阳春”、“阳节”、“昭节”、“淑节”等别称。

古代形容春天的雅称

古代形容春天的雅称

古代形容春天的雅称春天,是四季中最令人喜爱的季节之一,也是大自然万物复苏的时节。

在古代,人们对春天的美好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赞美,为春天赋予了许多美丽的雅称。

这些雅称既是对春天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以下是古代形容春天的一些雅称:春风拂面:春风,是春天的标志之一。

古人常说“春风拂面”,形容春风轻柔温暖,给人带来舒适和愉悦的感觉。

春风拂面,仿佛是大自然在轻轻地呵护着每一个生命,给人一种无比温暖的感觉。

春光明媚:春天的阳光明媚,天空湛蓝,白云飘飘,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和美好。

古人常用“春光明媚”来形容春天的景色,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和向往。

春光明媚,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

春水如蓝:春天是植物生长的季节,河流湖泊中的水也显得格外清澈明净。

古人常用“春水如蓝”来形容春天的水质,表达对春天水色的赞美。

春水如蓝,清澈见底,给人一种清新透亮的感觉,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春花烂漫:春天是花开的季节,各种花朵竞相开放,春花烂漫,花香四溢,春天的花朵让人陶醉。

古人常用“春花烂漫”来形容春天的花海,表达对春天花朵的赞美和喜爱。

春花烂漫,色彩绚丽,香气扑鼻,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中。

春色满园:春天的景色是那么的美丽,春天的气息是那么的清新,春天的一切都让人感到无限的喜悦和向往。

古人常用“春色满园”来形容春天的景色,表达对春天的美好和赞美。

春色满园,花草绿树,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春天的美好让人感到无限的喜悦和向往。

古人对春天的赞美,不仅是对春天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春天的美好,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限可能,让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愿春天的美好永远存在,愿春天的美丽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春天,春天的美好,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向往,春天的一切,都让人感到无限的美好和喜悦。

愿春天的美好,永远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的生活充满美丽和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歌赋里古人春天的雅称
导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里的“三春”就是春天。

在古代,人们一般把农历正月称为孟春,把二月称为仲春,把三月称为季春,这就是合称的“三春”。

汉班固《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

”唐李白《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元宋方壶《斗鹌鹑·踏青》套曲:“娇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带青山。

”刘大白《春尽了》诗:“算三春尽了,总应该留得春痕多少。

”这里的“三春”都是指春天,并不是春天的第三个月或者三年。

“悦怪若九春,馨折似秋霜”,阮籍诗歌中的这个“九春”也是春天,古代把春季三个月的90天,按10天划为一春,这样整个春天就是“九春”了。

南朝·梁元帝《金楼子·志怪篇》:“其花似杏,而绿蘂碧须,九春之时,万顷竞发,如鸾凤翼。

”明·唐寅《金粉福地赋》:“瑶池疏润,演丽於九春;析木分辉,流光于千里。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这句诗里的“阳春”依然是春天。

《管子·地数》:“君伐菹薪,煮泲水为盐,正而积之三万钟,至阳春,请籍于时。

”唐酒肆布衣《醉吟》:“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芳盛人如何。

”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朝罢袖香微,换了轻裘朱履;阳春十月,梅花早破红蕊。

”徐迟《我们工地的农场》:“秋天的阳光,胜似阳春。

”不仅这些诗文中的“阳春”是春天,连如今的广东省阳江市所辖的县级市阳春市,也是取“漠水之
阳,四季如春”之意。

其他还有天端、艳阳、芳春、阳节、昭节、淑节、韵节以及苍灵等,都是春天的雅称。

它们不但丰富了春天的内涵,也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宝库,是后人不可多得的一笔文化财富。

【诗词歌赋里古人关于春天的雅称】
1.古人对钱的九个雅称
2.春天的简介和雅称初三作文
3.酒的雅称
4.茶的雅称
5.天的雅称
6.朋友的雅称
7.月亮的雅称
8.各月份的雅称
上文是关于诗词歌赋里古人春天的雅称,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