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陀山景点讲解
[概况]: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普陀山。我把普陀山的概况介绍一下;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我国首批5A级旅游区。普陀山位于杭州湾南缘,舟山群岛东部,岛略呈棱形状,南北长8.6千米,面积12.5平方千米,环岛一周约33千米。普陀山的全称为“普陀洛迦山”,又名补怛洛迦山。补怛洛迦是梵语的音译,意译成中文就是“美丽的小白花”。
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观音菩萨的道场,在佛教经典《华严经。入法界品》中有明确记载,并对普陀山作了详细地描述。到了清末,全岛拥有3大寺,88庵院,128茅蓬,是普陀山佛教发展史上的最盛时期。曾经有人这样赞叹普陀山:“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遇僧”。所有大小寺院、庵堂都供奉着观音大士,可以说是“观音之乡”了。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生日、得道、出家的三大香会,海内外游客云集在此,全山都是香烟缭绕,一派“海天佛国”景象。

[客运码头]: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普陀山客运码头。大家看到的是2002年新建的码头,可以说建的非常的漂亮。普陀山原来的码头就在不远处的短姑道头,一有风浪,船只就无法靠岸,交通相当不便。所以就建成了现在的规模,航线主要通往上海、宁波、沈家门、定海、乍浦、岱山、福州、马尾的客轮均在此泊岸。自1992年以来,该客运站多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客运站和全国港口客运示范站、全国文明客运站。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气势宏伟的门楼叫“普陀圣境”门阙,这四个字出自于书法家沙孟海之手,一踏入“普陀圣境”的门阙,就算是真正进入了“海天佛国”。

【海岸牌坊】: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就是海岸牌坊,建于1919年。牌坊四柱三门,翠瓦飞檐,气势雄伟。上有“南海圣境”,“同登彼岸""宝伐迷津"、“金绳觉路”、“回头是岸”匾额五重,为北洋政府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等人所题。门柱上刻有楹联,都是宣扬佛理的:“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圣迹著迦山,万国生灵皆乐育;佛光腾海岛,千年潮夕静波涛”,“一日二度潮,可听其自来自去;千山万重石,莫笑他无知无觉“,“到这山来,末谒普门当先净志;渡那海去,欲登彼岸须早回头”……

【短姑圣迹】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的位置是普陀山最早的民间码头。大家可以看到,这几块奇怪的石头上刻着四个字:“短姑古迹”。这里有个故事:相传有姑嫂二人渡莲花洋来朝山进香,船靠码头时,不巧小姑“天葵”来潮,自愧不洁,不敢下船入

山。其嫂埋怨其无福朝圣,叫她呆在小船中等她,便独自进山拜佛去了。时近中午,潮水大涨,小船与岸相隔,小姑坐在船中,饿得发慌。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拎着饭篮走到码头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踩着这石块来到小姑船上,说是其嫂托她捎来的,说罢,放下饭盒便离船而去。过了不久,其嫂进香归来,问起这件事,感到奇怪。忽然想起刚才拜佛时,瞻仰莲座,只见观音大士衣裾湿了一片,心里顿有所悟,原来这是观世音菩萨做的善事。因其嫂曾在码头“短其姑”,从此,姑嫂泊舟处即被称作“短姑道头”,大士送食时投向潮水里用以踩脚的石块,称为‘短姑圣迹’。

【南天门】: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景点叫南天门。它位于南山,与短姑圣迹相对峙。南山原与普陀山本岛并不相连,后建一石桥,称环龙桥,自此两山连接相通。过桥有两堵石壁,对立如门,因地处普陀山最南端,故称南天门。里面有个寺院大观棚,供奉观音菩萨,门侧有清代定海总兵蓝理题写的“山海大观”四字,门前碧波浩渺。请大家仔细看,上面刻有“龙华大会”、“砥柱南天”等石刻的岩石,塌陷的形状是不是像脚踩过的痕迹呀?据传,那就是当初八仙过海,在此聚会时留下的。
【金沙】
各位团友,在龙湾岗和南天门中间有一条长570米的、平坦美丽的沙滩----金沙。过去这里的细沙如同金沫一般,在太阳照射下金光灿灿,佛家称这里为佛经所说的“金沙布地”处,所以称为金沙。

【妙庄严路】:
各位团友,大家往前可以隐约看到一条用石板铺成的香道,就是自古以来从道头步行到普济寺的必经之路---妙庄严路。之所以取名叫妙庄严,就是取“经由此路,便可以进入到清净庄严的海天佛国中去”的意思。
香道一路绵延起伏,两侧樟檀相间,轻红淡绿,环境十分优美。路面由石板铺成,每隔一定距离,都嵌有雕刻莲花的石板,莲花千姿百态,没有一个重复。如果把它们弄成拓片,足可以编成一本莲花图案集。路两旁有“入三摩地”、“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川”等石刻,都出自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之手。当你走完这段路程,便会觉得此路妙且庄严,实在名不虚传。

【南海观音铜像】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普陀山的标志性佛教建筑——“南海观音铜像”。我们所站的地方就是礼佛广场,面积有1683平方米。请看这一对花岗岩巨狮,每只7吨多重,犹如睡狮初醒,雄踞东方。这四尊金刚力士 ,高3.9米,用花岗岩镌刻,威武庄严,镇守佛门。
沿级而上,第二,三层叫集散广场,正中一座四柱三门石碑坊,两旁一对7.7米高的花岗

岩九龙石柱。站在广场上,右能见南天门、短姑码头、海岸牌坊。左能俯视西方庵,紫竹林,潮音洞等景区。直目可远眺莲花洋,舟楫过往,白浪千层,隆隆涛声犹如舟子礼佛诵经,观音道场的禅林气氛扑面而来。
站在广场上,请大家抬头瞻仰南海观音“慈眼视众生”的大悲妙相,尤其是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观音宝像似正轻移莲步款款向我们走来,令人顿生膜拜之心。它妙相庄严,顶现弥陀,双目垂视,眉如新月,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畏印,显现大慈悲相。大佛身高18米,莲花座高2米,三层座基高13米,总高33米。用亚金铜材铸造,由96块铜壁板组成,壁板厚10毫米,总重量70吨。仅佛面重1.42吨,高2.65 米,宽2.4米,共用纯金6.5公斤。96块亚金铜壁板拼装成一尊大佛,并用打磨抛光法将焊缝处磨得天衣无缝。精湛的工艺令人叫绝。此像堪称当今世界观音铜像之最,是“海天佛国”的象征,其文化价值和艺术品位极高。那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南海观音呢?这是因为古代的都城大都建在北方,因此把长江以南都称为南方,也因此得名南海观音,延续至今。
这尊观音铜像是1997年农历九月二十九开光的。开光那天,还发生了一桩奇事。那天,乌云密布,似要下雨。早晨8点,当妙善方丈宣布开光时,铜像上方天空顿时乌云散开,金光闪闪,佛光普照,有似白衣观音的圣像出现在天空,在场的4000余位海内外信男善女亲眼目睹,承授佛光,无不惊叹。
南海观音铜像的基座分两层,底层为功德厅,内以铜雕、木雕装饰。上层为五百观音堂,内供奉500尊各式妙相的紫铜观音圣像,中间铜柱上雕刻着观音的32应化身。功德厅面积1100平方米,正中铜柱直径5.6 米,直通上层顶部接莲花座,其工艺为国内首创。铜柱上铸有20幅观音说法图和普陀山已故前全山方丈妙善大和尚像。四幅壁画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发生在普陀山的四大传说,即“短姑胜迹”、“二龟听法”、“飞沙连海”、“蓝公护法”。精雕细刻,不仅工艺高超,而且充分显示了普陀山佛教文化的深厚内涵。
第二层是500观音堂,供奉着500尊妙相各异的紫铜观音铜像,中间铜柱上雕刻着释迦牟尼佛说法图。

【紫竹林】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紫竹林。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紫竹林是观世音菩萨的住所。孙悟空几次遇到危难,都翻筋斗来到南海紫竹林中求助观音大士。紫竹林,顾名思义,应是紫竹成林,但由于几经劫难,紫竹林遭到破坏。现在园林工人的努力下,已在原处新植紫竹3000余株,经过精心培育,现已成林,重现了观音道场的紫竹成林的景观。

【洛迦山】
请各位团友

朝前面看,对面就是洛迦山,它的形状很像一尊观音菩萨安详地躺在莲花洋上面,头,颈,胸,腹,足都很清楚,这叫“睡观音”,也称“海上佛”。大家往山顶看,有一座塔巍然屹立,似巨人一般,这就是新建的五百罗汉塔。塔高25米,宽2 米,正方形。上饰四面观音像,它采用不同色彩的石块雕刻而成,一层一色,层变景异,是目前普陀山建筑中的一绝。洛迦山虽近在眼前,但海中波涛汹涌,古时有朝拜者须经过24个莲花浪方能得渡彼岸的传说。

【不肯去观音院】
各位团友,请大家跟我往前走,这座小小的寺院就是普陀山的第一座寺院,叫“不肯去观音院”。过去,这里是三面简瓦粉墙围着一个小小的院落,内有一间小平房,是一座精巧别致的小型佛寺。这种布局在传统上叫做“茅篷”。我们现在所见的寺院是2001年市佛教协会在原址上进行重新修建的建筑。相传,在公元916年,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圣像回国,经普陀莲花洋时,突然风浪大作,船不能通行。慧锷以为观音不肯东渡去日本,于是把观音圣像搁置在“潮音洞”附近的礁石上,被当地居民张氏请回家中供奉。从那以后,普陀山慢慢发展成为专门供奉观音的道场。而慧锷也成了“海天佛国”的开山祖师。

【禁止舍身燃指处碑文解】
各位团友,大家请看这块石碑,上刻“禁止舍身燃指处”,这是明代万历年间官府所设。过去,有许多善男信女,用自己的手指当香烛,朝拜观音,以这种虔诚的形式求见观音现身,以求观音引渡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有人从崖上跳入潮音洞中。当时的明代定海总兵为防止这种悲剧发生,就竖碑告示善男信女,不得违背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本意,劝人不要做此类蠢事。
【潮音洞】
大家请看这个天然的石洞,岩石旁刻有潮音洞三字。是由清康熙御赐的。相传,这里是观音菩萨的现身处,每当有浪时,海浪撞击岩石发出的声音就犹如佛在讲经,所以取名“潮音洞”。
【大悲楼】
各位团友,现在大家跟随我去看看大悲楼,这里供奉的是1991年从缅甸请来的汉白玉释迦牟尼的卧佛,这是释迦牟尼在80岁涅槃时的卧佛像,这个大殿的两侧雕刻的是释迦牟尼从出生到涅槃的经过。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多宝塔】
请各位团友朝南看,这座石塔就叫多宝塔,它与杨枝庵的“杨枝观音碑”、法雨寺的“九龙殿”被誉为“普陀山三宝”,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元代,是当时宝陀观音寺住持孚中禅师向诸王太子宣让王募资修建的,因此又叫“太子塔”。石塔为方形五层,高18米,有台无檐,全部用太湖石砌成。每层塔的四面雕有

佛龛。内供全伽趺坐式佛像,属于元代蒙古统治者所信仰的佛教密宗的造型。如观音塑像体态妙若少女,神情凝重妩媚,给人以亲切温柔之感。顶层的四角饰有焦叶山花,塔刹为仰莲宝瓶,极具元代佛塔的建筑风格。它是普陀山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如此精致而有确切年代记载的石结构方塔,在浙江仅此一座,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每到凌晨,站在海印池的桥头,看着池中倒映的塔影,听着普济寺的晨钟,颇能启人遐想、发人幽思。这就是普陀十二景之一的“宝塔闻钟”。

【海印池】)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海印池,又叫放生池 。它建于明代。池上筑桥3座,中桥平宽,故称平桥,它北接普济寺正门,南衔御碑亭,桥中有八角亭供游人歇坐。而这座就是御碑亭,它是汉白玉制成,碑文是雍正皇帝委托和硕果亲王允望代笔,详细记载了普陀山的历史以及修建寺院。亭额“海月常辉”是有康熙皇帝御笔所写。东边一座拱桥叫永寿桥,建于明万历年间,高6米,长33米,宽7.5米,两侧石栏柱上雕有神态各异的石狮40只。西边一座拱桥,名叫瑶池桥。池四周用青石条砌成,池水为山泉所积,池中开满了莲蓬,一到夏日,荷香袭人。

【普济寺门】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来到普陀山的第一大寺-----普济禅寺,又名“前寺”,是普陀山中供奉观音菩萨的主刹,占地面积为37019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829平方米。普济寺始建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康熙三十八年(1696年),朝廷赐额“普济群灵”,从此,该寺始叫“普济禅寺”。一直沿用至今。
大概有人会问:“正山门关着,我们怎么进寺内?”这里还有个故事。相传,清乾隆皇帝夜游普陀山,游至佛顶山,游兴起来忘了归程。返回普济寺时,寺院大门早已被关,乾隆皇帝要求开此门,却遭拒绝。把门的小和尚说:“国有国法,寺有寺规。”乾隆虽是皇帝。也没有办法,只有遵守寺规,经东山门入内。乾隆皇帝回宫后,极为恼怒地下了道圣旨;从今以后,此门不能开。现在只有国家元首、寺院菩萨开光或方丈第一次进门才打开。

【天王殿】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天王殿。天王殿是普济寺内的第一个重殿,正中供奉的是弥勒菩萨。四大天王位于东西两旁,韦驮天王手执金刚杵位于弥勒菩萨像的背后。
我们平时所说的四大天王即东方持国天王,能护持国土,手中持琵琶作标帜,护东方胜州人民;南方增长天王,能令人善根增长,手中持剑,护南方胜金洲人民;西方广目天王,能以净眼观察护持西方牛货洲人民,手中缠绕着一条龙;北方多闻天王,有大福德,护持人民财富

。右手持伞,表示福德,护北方胜处洲人民。四大天王,手执法器,掌管四方,合称“风调雨顺”。
在过去,韦驮天王手中的杵的不同持法,其寓意也不同。若杵横在胸前或举起,则表示该寺为接待寺;若韦驮天王以杵点地,则表示该寺为非接待寺。云游僧侣来寺,得先看杵,而后决定去留。
各位团友,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韦驮,即佛经中的韦驮天,传说唐道宣律师曾与人会谈,说南方天王部下有一位韦将军,常周行东南西三洲,护助诸出家人。宋以后,便在寺院里塑了韦驮天像,由于他曾为释迦牟尼从魔鬼掌中夺回佛牙有功,常被塑成英姿勃勃的卫士形象,十分令人注目。


【圆通宝殿】
各位团友,现在让我们去观赏普济寺的主殿“圆通宝殿”。请看,这个单层失明檐的木结构建筑,顶盖金黄色琉璃瓦,飞檐翘角,外观庄重,具有典型的清初建筑风格,“圆通宝殿”有“活大殿”之称,百人共入不觉宽,千人齐登不觉挤。殿内常年不结蜘蛛网,燕雀不筑巢,这大概是生灵也知道敬重观音大士吧。大殿高18米,宽42 米,深24米。“圆通宝殿”匾额,是南宋皇帝所赐。
好,现在我们进入大殿,我们迎面看到的就是观音的正身像,又称毗卢观音。她头戴毗卢天冠,天冠上有阿弥陀佛像,眉慈目善,脸呈微笑,在莲花座上结跏趺坐,右手擎一枝半开莲花,左手以横臂挡胸,拇指尖顶在食指尖上,中空成圈形,其余三指竖而微微分开,结大悲施无畏印,善财童子和龙女侧立两旁。殿两侧是观音32化身,展示了观音在“十方世界”以不同身份出现的各种形象,包括神佛天王,文官武将,僧俗男女和蛇、大鹏等动物和拟人塑像,以显示普度众生的“法力广大”。
那大家会问了,观音菩萨到底是男还是女呢?据《悲华经》的记载,观世音是转轮圣王无净念的太子,名不拘。《华严经》中说:“勇猛丈夫观自在”。
观世音大约是在三国时期传入中国的,现在我们看到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多是女相。不过在当时,观世音还是个威武的男子。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时的雕像,观音皆作男身,嘴唇上还长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在我国唐朝以前观世音的像都属于男相,印度的观世音菩萨也属男像。
那么,为何观音又叫圆通呢?据佛教说,观音是耳根通,用今天的话说,观音的耳有特异功能,她听到苦难的呼救声便能眼观,故名“观音”。圆通即观音的代名词,它的意思是“不偏倚”,“无阻碍”,即圆满通达之意。
【千年古樟】
各位团友,大家看,这棵大樟树是本山树龄最大的一棵古樟,已有900多岁了,树干胸围达7米,树冠覆盖广达1

300平方米,而且不虚不空。普陀山像这样树龄达百年以上的樟树有1339棵。俗话说“十数九空”,那为什么千年古樟那么大呢?这是因为普陀山地表深厚、土地肥沃、气候湿润,养分充足的缘故。普陀山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查明的有584种,因此有海岛植物园之称。
【心字石】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心字石景区,大家看到在我们的正前方有一大块巨石,,广约300余平方米,圆浑平滑,周边近50米。中心一点可容八、九人同坐,整个字可容近百人打坐,可谓“心怀搏大”,是普陀山单字石刻之最,国内也属罕见。这块石头就叫心字石。相传观音菩萨曾在此石上讲说“心经”。佛家以修心为上,“心即是佛”。以前的善男信女去西山烧香拜佛之前,都要沿着心字的边缘走一圈,来说明自己是非常诚心的。现在这个心字却成了我们照相的好地方,一人照相代表一心一意,两人照相代表心心相映,永结同心之意,许多男女青年到此都喜欢在这里摄影留念,以作爱情和友谊的象征。
各位团友,在心字石右上约5米峪谷间有一石叫蛇头石。它向外伸展,其形酷似蟒首。距此石不远处的西天门石阙西侧又有一石,形似蛤蟆,翘首向蛇,坦然自若。传说观音与一蟒蛇精斗法,以神力斗败蛇精,将蛇精点化成石并得道。一天,观音在蛇背上放一蛤蟆,以试蛇心。可那蟒蛇寂然不动,毫无伤害蛤蟆之意,这便是“佛试蛇心”故事的由来。后来便有人在蛇首石左下角平坡上刻了个大大的心字,更是妙笔点题,耐人寻味。
【西天门】
各位团友,大家看这就是西天门。西天门是由三石构成的一道天然石门:两石相对峙,上面架着一块危石。石门十分狭窄,仅能容一人通过,真可谓鬼斧神工。请看横石上面写着“西天法界”四字。这是什么意思呢?隐喻的意思就是当你走进这个门,就已经到达了没有烦恼、充满幸福和快乐的极乐世界。请看竖石上面写着“证菩提道”。“菩提”系梵语,翻译过来就是“觉悟”的意思,只有当你明白了这追求幸福快乐和自在无碍的方法,才能够从前面的这座西天门过去。
【梅福庵】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到的就是梅福庵,它是因西汉梅福曾在此炼丹而得名。梅福字子真,西汉寿春人,传说在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梅福就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了当时的皇上。晚年为了避免政乱,就来到了普陀山西山上过起了隐居生活。期间还采药为当地的百姓治病,后来,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他,在这里造了一个寺院,取名“梅福禅院”。
大家看,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块碑,上面写着“炼丹洞”。相传这就是当年梅福炼丹时留下的。

里面还有仙水,大家可以进去喝一杯,可以强生健体。
【磐陀石】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了西山的最高点,这块从天而降凌空搁置在西天法界最高处的大石头,就是普陀山名闻遐迩的“磐陀石”,它有“天下第一石”之美誉,为普陀山的一绝。大家可以发现,磐陀石是由上下两巨石相垒而成的,磐陀石高3米 ,宽近7米 ,呈菱形。体积约43立方米,重约400余吨。两石间隙如线,似无着处,欲坠不坠,实为奇迹。
大家请看“磐陀石”三个字,苍劲醒目,是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所写。值得一提的是,再看石之东面尚有“金刚宝石”,“西天”等历代题刻,它的书法苍劲有力。如果在红日西沉时,就会出现 “磐陀夕照”的意境。
【说法台石】
各位团友,请大家往东看,这块鼓形大石就是观音菩萨的说法台石,这块石面广约30余米,顶平如台相传这里就是观音菩萨当初跏趺说法时的金刚宝石法座。大家再往西看,在磐陀石西近旁,有一石从土中隆起,一端细圆,一端粗胖,极像在池波中闲游消暑的老水牛。相传此牛赴会听法,因步缓而迟到,惭愧得无地自容,变成了一块顽石。当地有一句,叫做摸摸牛的头,一年四季不发愁。但是千万别摸牛鼻和牛角,那会有牛脾气,钻牛角尖的。
【二龟听法】
各位团友,大家看这两块岩崖上酷似海龟的石头。一龟回首顾盼,似有等候之意;二龟绝缘石直上,昂首延颈,一副着急姿态。二龟的形态极为传神,令历来游人叹为观止。所以被称为二龟听法石。关于这两块石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观音菩萨在磐陀石旁边的说法台讲经说法时,吸引了很多生灵,东海龙王听说观音菩萨讲经讲的这么好,于是派二龟丞相来偷听,他们听得入了迷,忘了归期,到了第二天早晨太阳一照,就变成了两块石头。
其实根据地质学家从龟背上取下的化石分析,这两块石头来自海洋深处,在一次地质活动中,冲出了海面,它告诉我们什么叫沧海桑田。
【观音洞】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观音古洞,观音古洞是一个天然形成的犹如蘑菇形状的石窟,洞中有天然形成的石乳倒悬柱地,四壁刻有佛像。里面是一个尼姑庵,内有一个圆通宝殿,供奉了25圆通,我们站在院内向上望,就可以看到圆通大殿上有两块巨石相叠,石上有“大士重现”和口牛等题刻。
据考证,观音洞是典型的海蚀洞穴,由于地壳运动,造成海底的岩层间隙上升,本来是在海里的这个洞穴就被托出了水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处岩洞奇观。
【百步沙】
各位团友,我们眼前的这个沙滩就是百步沙。它位于普济寺、多宝塔以东海滨,沙

滩全长660米,因此得名。百步沙沙质纯净,滩形优美,海域非常辽阔。每当夏秋时节,白天,金色的沙滩上随处可见一顶顶漂亮的太阳伞,身着泳装的人们在这“盆广连日中,友众及天下”的浴场戏水逐浪;夜晚,海风轻拂,空气清新,更是游客纳凉散步的好去处。各位团友,百步沙中间有一个小坡延伸海中,将百步沙一分为二,俗称“狮子尾巴”坡峰上筑有一小巧玲珑的四柱亭子,临海衔沙,位于狮石东南,名为“狮石亭”,也有人称为“侍月亭。是游人观日出,聆潮音,赏明月,沐海风的好去处。近沙滩流水处,还有一块挺拔屹立的巨石,像一个圆台一样,临海激浪,岿然不动,它就是“师石”,石上刻有“师石”二字,意思就是说这块石头能磨顽铁,能击怒涛,它的精神可为人师。当代诗人季位东以《师石》为题作诗云:“百步沙头石可师,回头是岸莫疑迟。涛声终古阳里,独立苍茫自咏诗。”
【仙人井】
各位团友,大家请看在这几宝岭下、百步沙上,有一堵逶迤曲折的杏黄色围墙,里面有一口井,叫仙人井。大家看墙内老树横卧,冠如华盖,荫蔽天日。树下有洞,上题“万福来朝”。洞中有井,此井紧临大海,井深3米多,泉水由井底涌出,旱不减少,涝不微增,暑则凉,寒则暖,色莹碧,饮之甘美润爽。那这口井为什么叫仙人井呢?相传秦安期生于此汲水制丸,又说西汉梅福、东晋葛洪也曾来此炼丹。这些都是传说中的羽客仙人,所以称之为仙人井。
【朝阳洞】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几宝岭上往东望,这就是朝阳洞了。洞外巨石参差,积叠入海。洞面朝东,左右挽百步沙与千步沙。
每当天气晴朗的时候,清晨在此看日出,观海景,景色壮丽,堪叹观止。旭日“巨若车轮,赤若丹沙,忽从海底涌起,赭光万道,散射海水,光耀心目。”“朝阳洞”因此得名,“朝阳涌日”还是普陀十二景之一。它是普陀山观日出的最佳地点,朝阳洞也是听潮音的好去处。身在此洞中,浪涛轰呜其下,如千百种乐交响迭奏,别有情趣。
各位团友,朝阳洞庵毁于民国初年,1992年在原址修建观日阁。现今的朝阳洞景点包括朝阳洞、观日阁、揽霞亭、六观亭等,并附设有茶室、购物商场。古色古香的观日阁,又称朝阳阁,建在朝阳洞之上方。
【千步沙】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看到的沙滩叫千步金沙也称千步沙,它位于普陀山的东部海岸,南起几宝岭北,东北至望海亭。南面过朝阳洞即为百步沙。千步沙因其长度近千步而得名。
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纯净松软,宽坦软美,每遇大风激浪,则又轰雷成雪,摄人心魄。千步沙沙坡平缓,海

面开阔,且水中无乱石暗礁,常为游泳健儿所青睐。夏日里来的游客,千万不要错过这一景观,或在游山之后,赤足行其上,让海浪亲抚你的脚面,其趣味,未经亲试者不可想象。或者静静地在沙滩上坐上一会儿,听听潮声。或者干脆换上泳装跃入佛海波涛,它会给你带来无限凉爽。千步金沙并不只是白天很美,每临月夜,清风习习,涛声时发,其清穆景色更为诗意盎然。故有人曾将其与壮丽的朝阳涌日,合称普陀山二绝。
【法雨寺】
各位团友,我们面前的这座红色的两层亭楼就是天后阁,始建于清雍正,又叫法雨寺的头山门。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法雨寺,又称后寺,它位于千步沙北端的光熙峰下。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初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扩庵建寺。清康熙三十八年)赐“天花法雨”额,遂称法雨禅寺。寺内九龙殿的木料(又称圆通殿)是经康熙批准从南京明故宫折迁来的。殿顶九龙藻井,精雕细刻,巧夺天工,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雨寺总占地面积33408平方米,建筑面积13845平方米,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寺内有龙凤柏、古银杏、连理罗汉松等珍贵古木,以及二十四孝图、云龙游海天等石刻栏板,都是普陀山独一无二的稀有之物。
各位团友,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九龙壁,这是1987年新建的一个景点。它不同于北京故宫、北海、大同三处的陶制九龙壁,它是用60块70厘米见方的优质青石精雕细凿拼接而成。有的石板上是半个龙头,有的石板上是一只龙角,有的是一只龙爪。这么多石块拼接,竟然不露隙缝,看上去像是在一整块青石上雕刻而成。九龙壁高达2米,凸出16厘米,全长12米。下盘为清式须弥座,四边顶端飞檐翘角,上部是石粱石。

【大圆通殿】
各位团友,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大圆通殿,又称九龙宝殿。据《普陀山志》记载,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三月,皇帝南巡至杭州,接见了法雨寺住持性统,下发“拆金陵旧殿以赐”的圣旨,于是发金陵城内琉璃瓦12万张,并撤旧九殿改建,故有现在“九龙殿”之名。
各位请看九龙殿,它的屋顶为单层重檐歇山顶,属古建筑中的第二等级。九龙殿无梁无钉,堪称古建筑一绝,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请大家抬头看九龙藻井。经鉴定,确认为是明代文物。九条木雕金龙升腾飞舞。一龙居中,八龙绕八根垂柱悬空而下,昂首舞爪,形成“九龙抢珠”之势,形态逼真,工艺精湛,巧夺天工。
请大家转后看一看《海岛观音图》,场面壮观,气势宏伟。画面正中有一目善眉慈的观音,她站在一条形体庞大的黑鳌上,一手持净瓶,另一手拿杨柳枝向挥洒,暗喻慈悲的观

音以净水普度众生脱离苦海,到达彼岸的极乐世界。画中还有五十三参大菩萨,天庭,龙宫等建筑。整个画面布局合理,人物众多,各具特色,惟妙惟肖。

【香云路】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踏上的这条石板香道叫香云路,直通佛顶山上的普陀山第三大寺慧济寺,全长1公里余,拾级而上共有1087级石阶。
香云路修建于清光绪,后来舟山市政府在1982年拨款重修,拓宽了路面,补修了破损的石板,药铺在路旁加设了铁栏杆和石凳,为游人和香客登山提供了方便。
香云路一路都是秀峰险石,名木古树,走在香云路上向远处眺望,寺院庵堂星星点点,就像一颗颗宝石点缀在苍翠的丛林之间,莲花洋浩瀚无际,震旦第一佛国独特的海山风光尽收眼底。大有“身登青云梯,平碧见海日”的意境。
各位团友,走在这条香云路上,随时可以看到不少香客在三步一拜地往上走,这是佛教信徒朝拜的礼仪。拜山也就含有征服障碍、消除烦恼和得到无上智慧的双重含义。
【云扶石】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到了香云路的中段,大家抬头可以看到有一块方形巨石立在路旁,上书“海天佛国”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出自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的手笔,每一个字约一米见方,它十分贴切的概括了普陀山的特色,所以今天成了普陀山的代名词。大家抬头往上看,“海天佛国”石上还有一块石头,叫云扶石。每当半山腰云雾缭绕的时候,就好像云朵驮着石头,所以取名“云扶石”。1962年,郭沫若到普陀山游玩时,曾有“佛顶山顶佛,云扶石扶云”的佳句。

【佛顶山】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到的就是佛顶山,又名菩萨顶。它海拔约300米,是普陀山的最高峰。我们当地有这么一句俗话叫做:到了普陀山,没来佛顶山,等于没来普陀山。所以我们今天一定要来佛顶山。
各位团友,佛顶山上面有一个慧济寺,因为它位于佛顶山上,故又称佛顶山寺。它早先是一座石亭,明代圆慧和尚在亭子旁边发现一石上刻有“慧济禅林”四字,因此就募化善款,修建了慧济庵。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扩庵为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又经大力扩建,终于成为普陀山第三大古刹。全寺深藏在浓郁翠木中,以幽静称绝。游人到达天灯台下的平坡,还见不到寺院踪影,只见一片郁郁葱葱的古林木。顺着一路牌指引,进入一条间嵌莲花石板的甬道,两道黄墙夹路曲绕,走了不多久,猛有金光闪耀,一座琉璃瓦顶的大寺院出现在眼前。因为山势所限,慧济寺中轴线上仅有二进大殿,两侧有一字排开的大悲楼、地藏殿等。
【普陀鹅耳枥】
各位团友,普济寺后园有一株世上珍稀的树木,名叫

“普陀鹅耳枥”。此树只开花不结果,繁殖率很低,物种价值也就很高,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未发现第二棵。这棵树在30年代被我国著名植物学家钟观光发现,经南京林科院院长陈万钧教授考证,植物志上没有这个树种,因在普陀山发现,故定名为“普陀鹅耳枥”树。
此树外观有两个特点:一是主干及树枝一律分为两叉,对对相生;二是此树为雌雄同株,根连着根。由于两叉紧连一起,被誉为夫妻树,象征夫妻恩爱,白头偕老。有情人在树下拍照留念,很有纪念意义。
同时它与多宝塔,杨枝观音碑并称为普陀山三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