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思考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贺亚曼,陈志新(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宁夏银川 750002)摘 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在市场中所占份额却不断增大,因此,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作为高职学院的“品牌”进行重点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16(2008)02-0027-02 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是学校建设的核心,专业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专业建设的情况是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引导社会人才消费的一个基本尺度,是反映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
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现状,本文就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专业建设提出一些拙见。
一、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国内物流人才严重短缺,物流人才教育状况难以满足社会对操作人才的需要。
2001年以前,我国高等院校中仅有两所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2002年全国有9所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工程专业,到2005年,全国已有140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其中物流管理专业101所,物流工程专业39所。
在高等职业院校当中,全国有215所开设了物流专业。
目前,国内物流教育普遍存在重视中、高级管理人才培养而忽视物流操作人才培养的状况,相对于近千万物流操作从业人员群体来说,操作人才的培养规模所占比例仍然很小。
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由于开设时间短、办学经验匮乏,在专业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专业设置缺乏科学的论证,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不准确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一阵风地新办了物流管理专业,而相当一部分院校开设的动因是冲着“物流热”而办,并未经过充分调研、论证。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7・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 J o urna l of Ha rbi n Vo c a t i ona l & T e c h ni c a l C ol l e ge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的要求,建立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搞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
一、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 旧课程结构门类多,学科之间系统性联系不紧密,难以形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综合能力,造成“学而无用”。
物流核心课程内容设置不科学,很多高职院校课程结构仍主要按学科体系编排课程内容,授课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理论教学占的比例大,实践课占的比例少,直接结果是毕业生就业难。
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体系完整性。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多数高职院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法融合在一起。
实践教学环节由于实践条件受限,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二)核心课程设置实践性不强,体现不出高职特点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强调的是“零距离上岗”,教学要求大量的实践性教学,学生要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用人单位希望学生一到岗位就能马上工作。
但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在课程的设置上,没有体现自身的高职特点,对市场进行调研分析不充分,照搬别的高校的课程设置,按照所选的教材套系来设置课程,没有考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课程设置少,而且与企业实践相脱节。
(三)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不能满足高技能[收稿日期]2012-03-29[作者简介]郭丽颖(1963-),女,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12)04—0007—02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中,不少教师都是学管理专业出身,毕业后从学校到学校,很少一部分老师有过短暂的企业挂职锻炼经历,教师参与过企业实际物流运作活动的比较少,与真正“双师型”教学团队的要求还有距离。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思考
[ 收稿日 2007一 期〕 09一 07
〔 作者简介〕 谭丽梅( 1975一) , 双龙江牡丹江人, 女, 双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研究 向为物流和供应健管理。 称 宏达(1978一) , 辽宁期阳人, 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男, X 研究 向为物流和电于商务。
〔 要〕 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 摘 导致物流人才雷求日 益增加。为了培养物流应用型、 技能型人才, 物流管 理专业的建设应重点在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 教材和实 训基地等四个方面加强和完善。 〔 关键词〕 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教材建设; 实训基地
[ 中图分类号] F27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09一2323(2005)05一 0157一 02
对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和整合, 形成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体 系, 并加大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这是由学院性质、 学科性 质和培养目 标所决定的, 可以实现“ 理论与实际、 知识与技 能、 学校与企业” 三个“ 零距离对接” 。在所有的专业课程 中, 强化实践教学, 打破理论与实践课程相分离的教学模 式, 提高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 3.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将 双证书教育融人教学全过程。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 高职院校应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实行学历证书和 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并重的“ 双证” 教育制度, 这是贯彻 落实《 职业教育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的需要, , 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办出高职特色, 提高办学质量和社 会效益的重要措施.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使学生在校 期间同时学习、 掌握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他 们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了确保职业资格 证书制度的有效推行, 在课程设置上应将职业资格证书考 试与课程教学大纲相衔接, 这样学生学习相关课程后就可 参加相应的资格认证考试。目 前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 参加物流师系列、 报关员、 报检员、 货运代理从业人员等资 格认证考试, 相应地在课程设置上就应开设诸如现代物流 管理、 企业物流管理、 供应链管理、 国际贸易实务、 报关实 务、 商检与报验、 货运代理实务及物流专业英语等课程。 二、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物流学科、 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 学质量的关键, 直接关系到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 双师 而“ 型” 素质的教师是高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要素, 也是高 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特色之所在。因此, 要 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 结构合理, 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实
新形势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流管理专业 一直坚持 的理念 。结合我 院物 流管理 专业正在进行 的课 程体 系改革 ,经 过广泛 调研 , 深 度融 合 知识 、 技能 、 态度 、 素 质 四大 能力 要 素 , 合 理规划教学 内容 、改革创新 教学方 法及 手段 , 创新 高职高专 物流管理 专业课 程体 系 。 构建新 时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政府 文化管 理
新 形势 声骖物 管理专 业 穆 建 设 的 恩 考
慨 觏
( 辽 宁行 政 学院 , 辽宁 沈阳 1 1 0 1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和辽宁商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
实际情况 , 经过广泛调研从创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改革并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 以创业和就 业能力为核心构建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提出符合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实际情况 , 切实可行的专业课程建设改革方案。 [ 关键词] 高职高专 ; 物流管理专业 ; 课程体系建设 [ 中图分类号]G 6 4 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0 8 -4 0 5 3 ( 2 0 1 6 ) 1 1 _ _ 0 0 7 7 5
国际物流 管理 能力 、 国际货运 代理 能力 、 国际物 流报关与 报检能力 。适应 当今全球经 济一体化 、 国际化物 流发 展 的需 要 ,拓宽 了物 流 就业 岗位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业学生 的知识结构 和能力结 构 , 重点要 对三部 分 课程进行开发 :
●政府文化管理
基础上 , 以就业为导 向 , 以岗定 向 , 确定专业方 向,
按 就业方 向,进行个性 化和专业技 术的培养。通
首先 , 是 构 建基 本 素质 平 台 , 这是 促进 学 生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 办学时间 象。这种脱节主要表现在实践课程安排课时数量少, 实践 短, 条件差, 更缺乏专业建设的经验, 所培养的物流人才在 教学内容过于简单、 缺乏系统性, 实践教学内容与所学理论 定程度上不能达到需求方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推进物流 相关性不强。
秦 颐 等 高职 院校 物流 管理 专 业课程 设置 的思考
第 6期
2 .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最终目标 在专业课程的建设上, 一定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 里所说的能力, 不该狭义地误解为只是操作能力、 动手能 力, 而是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
送中心管理的一般原理与方法, 进行配送中心选址、 功能和 设施装备规划; 编排出货计划, 进行配送中心的进货、 装卸 搬运、 储存保管、 盘点、 订单处理、 拣货、 补货、 流通加工、 分 货、 配装、 输送、 回收退调; 信息处理、 业务数据0 O 8年 1 2月
阿 方 学阮学亦
J u n l fHe e No t ie st 0 r a b i o rh Un v ri y
Vo . 4 N . 12 06
De .2 8 c 0O
高职 院校 物流 管理 专 业 课 程设 置 的 思考
课 程 体 系的 开发 等 加 强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课 程 体 系建设 。
关键 词 : 职 院校 ; 流 管理 ; 程 设 置 ; 高 物 课 实践课 程 中 图 分类 号 : l . G 78 5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6 29 5 ( 08 O一O OO 17 —91 2 0 )6O 7—3
秦 颐, 贾金 凤
( 河北 北方 学院 经济 管理 系, 河北 张 家 口 O 5 0 ) 7 O O
对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对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管理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中高职衔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课程体系应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物流管理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体系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习、实训、模拟操作等环节,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物流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
课程体系应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物流管理不仅仅是一门关于物流操作的学科,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体系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管理学、沟通学和团队学等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具备全方位的能力。
课程体系应注重前沿知识的引入。
物流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领域,新的技术、理念和方法不断涌现。
课程体系应该引入一些前沿的理论和知识,让学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最新的发展动向。
课程体系应注重实际案例的应用。
物流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际案例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作相结合。
课程体系应该引入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能够了解真实的物流管理问题并进行解决。
课程体系应注重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
物流管理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学生毕业后有很多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
课程体系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设置相关的职业发展课程,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各个领域的就业形势和要求,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应着重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培养、前沿知识引入、实际案例应用和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可以为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
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摘要]为适应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需要,许多高等院校近年来相继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或在相关专业设置了物流管理方向。
只有充分认清物流人才的需求与行业特点,科学制订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营造物流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才能解决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方案1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适应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各种层次的物流教育应运而生,许多高等院校近年来相继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或在相关专业设置了物流管理方向。
但是现代物流的特征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复杂性,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专业定位笼统,培养方案模糊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和素质。
从社会需求看,物流人才的能力结构包括操作、设计与运作、经营管理、研究和教育能力。
与这种需求相对应,应侧重建立以企业的岗位群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但目前许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在专业定位上过于笼统,培养方案过于模糊,进而导致了教学模式的混乱。
例如在处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上,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就很难解答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实践教学的目的等问题,也造成了二者的脱节。
1.2专业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从目前的调查发现,虽然物流管理教学日益重视实践教学,强调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在教学中的地位,但对于这些环节缺乏系统性设计,容易造成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或过分简化,既没有达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效果,又浪费了资源。
1.3知识结构不清晰,课程体系不明确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强调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并重,而物流本身又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应该具有层次性。
目前虽然已经有关于形成物流管理知识体系的相关研究,但缺乏系统性,知识体系内各模块彼此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另一方面,与上述学生知识结构不明确相对应,目前管理类本科物流教学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课程体系不明确。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一、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ﻭﻭ1。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高职特色不明显ﻭ专业设置方向必须与当地的背景、背景、职业背景及其趋势紧密结合.而物流专业是个很专业领域,包括企业物流、国际物流、港口航运物流、超市连锁物流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根据区域特色和人才需求现状,明确定位,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可是现实中许多院校没有对区域特色、需求等进行认真调查论证,在专业定位上较为模糊,对学生在大学阶段需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将来从事哪些工作岗位,缺乏深入的分析研究,导致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只是笼统的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和当地需求脱节.如果物流管理专业在制定专业实施方案的时候适当地对方向做一个合适调整,这样在组织教学中和就业中就有的放矢了.1.2师资力量薄弱ﻭ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很多老师是从,计算机或经贸专业转行而来,物流理论知识不系统,因为害怕讲错,往往照本宣科,甚至教学课堂只能读书;不少高职教师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就站到高职讲台的,高职职业教学理念缺乏,还按照自己在本科或研究生的老式学法教导高职学生,并且对物流行业实际岗位的工作情形不熟悉,不知道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造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低下;有些老师虽然来自企业,但由于长期脱离企业,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目前高职物流专业能够系统掌握物流知识,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于一身的优秀教师数量十分有限。
ﻭ1。
3教材建设不完善,内容与现实脱节ﻭ物流行业属于新兴,而符合高职特色“对口"的教材需要编写者对企业深入的了解和沟通。
现行教材往往将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压缩式"修改就“拿来"教学,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环节设计少,没有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来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企业工作。
另外许多物流理论从国外引进,没有与我国实际相吻合的理论体系,介绍的是先进国际物流技术,而实际面对的是国内普遍落后的物流设施及管理水平,造成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对于高职物流管理教学的思考
对于高职物流管理教学的思考现代物流业作为继生产、销售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其作用正日益受到政府、界与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许多公司,包括许多上市公司,纷纷宣布涉足物流业,各种有关物流管理的书籍也大量涌现。
正是由于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许多高校正积极顺应形势发展之需要,筹划设立物流管理专业,或开设物流管理相关课程。
加快启动我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已成为各方有识之士的共识。
作为一门管理类学科,物流管理包括多项核心内容课程,其内容涉及物流的各个环节,如物流管理基础、物流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物流配送、物流自动化、第三方物流、物流信息、物流系统分析、物流规划等。
现就如何开展物流管理教学,提出以下意见:1.从需要出发,培养应用型人才现代物流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其存在的最重要价值就是为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服务于社会经济。
这种服务不是纸上谈兵,是实实在在的。
因此,我们的教育会不会只停留在概念阶段,会不会口号大于实际,我们是不是有能力使课程非常细化,非常实际,是不是有能力把概念转化为应用。
这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关键。
尽管作为本科教学,对人才的培养中理论、素质与能力的并重至关重要。
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与能力才是合格的物流人才?许多生产制造和物流的董事长们认为,不是所有物流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毕业后就是人才,考察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人才,最重要的是看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终身继续教育的能力。
这种能力与技能可理解为:(1)从学生的角度,表现为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知识积累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里突出的是个体的差异性;(2)从教育的角度,即高校如何从需要出发,培养既掌握有实际操作技能,又具备管理理论的“成熟成品”,而不是“初级阶段产品”或“半成品”。
一个现代的需求是什么?在我国大力发展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的今天,众多的都在思考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为客户提供便捷、准确的服务。
为实现这样一个目标,要在多方面对自身进行改造。
关于高职物流管理教学的思考
关于高职物流管理教学的思考物流管理是一门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的学科,其教学对于培养人才、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职物流管理教学进行思考,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问题,以期为高职物流管理教学的改进提供一些建议。
一、教学内容高职物流管理教学的内容应紧密结合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包括供应链管理、物流网络规划、运输与配送管理等。
此外,还需要结合实践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以及相应的物流管理策略。
二、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实习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物流实践环节,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案例教学。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可以选取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习并分析其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与交流。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水平。
3.团队合作。
物流管理是一个多方共同协作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倡导团队合作的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解决实践问题,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培养目标高职物流管理教学的培养目标应以应用型复合人才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具体来说,应注重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运筹帷幄能力。
通过物流管理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的物流场景中进行运筹帷幄,做出合理决策。
2.沟通协调能力。
物流管理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部门的协调,学生应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供应商、客户、运输公司等各方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
3.创新能力。
物流管理是一个不断变革与创新的领域,学生应具备创新的观念和能力,能够在实践中提出新的物流管理模式和策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要 :通 过 分 析 目前 高 职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建 设 的 不 规 范 性 、 差 异 性 及 多样 性 的特 点 , 对 高 职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不 同 方 向 的课 程 体 系及 基 础 课 程 体 系的 构 建 提 出 了初 步 建 议 :要 坚 持 “ 基 础 ” 与 “ 模 块 ” 并 重 , “ 厚 活 活 模 块 ”要 遵 循 规 律 的课 程 体 系构 建 原 则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体 系构 建要 突 出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的 特 点 。 关 键 词 : 高 职 教 育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课 程 体 系 ;厚 基 础 ;活 模 块
2 专 业 发 展 基 础 所 决 定 的 专 业 方 向 上 的 差 异 、
叠加 ,而是 通过优化 整合 ,可以起 到 1 1 + >2的功效 。
二 、构 建物流 管理专 业课程体 系的思考
1 “ 基 础 ” 与 “ 模 块 ” 并 重 的课 程 体 系构 建 、 厚 活
由于 高职 教育 的特 点 以及本 身 的资 源 和专业 基础 的不 同 ,其专业 的定 位 和方向也 有着 很大 的不 同 。 比如 ,学 院
文章编号 :10 - 7 0 (0 9 1— 0 2— 0 0 9- 6 0 20 ) 2 0 2 2
一
、
高 职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建 设 的特 点
院 校 侧 重 物 流 工 程 与 技 术 、 物 流 设 施 与 装 备 等 ;管 理 类 或
1 专 业 发 展 的 “ 时性 ” 所 产 生 的 专 业 建 设 不 规 范 、 短 2 0世 纪 7 0年 代 末 , “ 流 ” 概 念 从 国 外 引 人 我 国 ; 物
个 全新的发 展时期 。 分体现 了这个 特点 。 3 物流行 业特 点所决 定的 专业上的 “ 花 齐放” 、 百
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
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是一个重要且长期的任务,它关乎到我国物流业的现代化发展。
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不仅需要高校的努力,也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在如何建设高质量的物流管理专业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努力。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涉及到很多领域的知识,如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需要拥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因此,我们需要引进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物流专家和企业管理人员作为专业教师,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其次,优化课程设置。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紧密贴合物流行业的需求,结合国内外物流管理的最新理论和实践,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
课程设置应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企业实习等,打造有特色和优势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具备全面的物流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建立实践平台。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因此,高校可以与物流企业合作,共建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环节和实习机会。
同时,高校还可以与行业协会、政府相关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参与物流项目的研究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接触和了解物流行业的实际操作和管理。
第四,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物流管理是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高校可以与国际知名物流学府进行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搭建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
同时间,高校还可以派遣教师和学生参与国际会议、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增加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学术影响力。
第五,注重创新创业教育。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具有创新性和创业性的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高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并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高校还应积极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创业孵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生创办自己的物流企业或从事物流相关的创新研究工作。
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摘要:物流人才是我国21世纪最紧缺的12大类人才之一,为了满足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是在专业建设上还处于摸索阶段。
本文从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角度就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一、现代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1.现代物流需要复合型物流人才在物流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贯穿于各个环节之中,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开拓和业务操作等工作需要各种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劳动者。
同时,物流又是个微利行业,在物流企业的运作成本中人力资源成本占较大比重,企业为降低成本,就需要降低人力成本,但单位人力成本的降低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企业就必须提高科技应用水平,降低单位作业的人力投入,在定编定岗时,就要压缩人员编制,多个岗位合并,所以对岗位多面手的需求日益增多。
2.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1)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物流是商流的载体,物资的流动事实上是贸易活动的货物交付活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与境外的商贸往来日益增加,物流企业的业务人员,也必须具有相关的国际贸易知识和国际结算知识以及通关知识。
(2)仓储运输专业知识只有在熟悉掌握了多种交通工具使用知识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设计出切实可行、安全快速、经济有效的运输方案,才能为服务需求方提供恰当合适的物流服务。
在仓储管理方面:随着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仓储管理已不是简单的货物进出仓、堆码摆放等简单活动,它将可能涉及到库存控制、自动化技术、包装、加工、检验、维修等相关作业。
一个合格的仓库保管员,不仅能够履行收发、保管货物的职能,同时能够担负起作业流程优化、硬件设施设备有效利用、库存合理控制以及其它增值服务职能。
3.物流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1)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物流服务是个动态的、连续的服务,服务质量的持续提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关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摘要] 树立“以胜任职业岗位(群)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质量标准”的岗位实务导向型课程模式构建和教学计划开发指导思想,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形成“知识、技能、态度三维度,社会与职业双向度”的课程理念,以学生就业生存和能力发展为课程的教学观。
[关键词] 岗位需求工学结合课程建设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因此,如何通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来体现高职教育的任务、性质、功能以及质量和特色,是当前高职院校重中之重的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深入、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广西物流人才的需求方向近几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迅猛,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物流人才特别是物流操作人才紧缺。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同志莅临广西代表团参加审议,在谈到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列为国家经济开发区时,总书记明确指出:广西要抓住机遇,积极参加多区域合作,特别是要发挥好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地带和“桥头堡”作用,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步伐的加快和临海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现代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如何开发物流人才发展现代物流,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服务,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人才紧缺,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物流企业,适用型的物流人才还很少,所以要从推进区域物流发展的角度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物流人才。
对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对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管理行业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领域。
物流管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对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
目前中职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一些学生从中职毕业后在高职阶段面临适应困难的情况。
对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提出合理的课程设计建议及合作机制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在这种背景下,对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思考和改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促进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和行业的发展。
【2000字】1.2 问题意识在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我们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中职和高职之间的课程设置存在着较大差异,造成学生在升学过程中难以顺利接轨。
现有的课程体系设计可能存在着不合理和滞后的情况,无法很好地满足行业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
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缺乏足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经验。
中高职院校之间缺乏合作机制,导致资源和信息交流不畅,难以形成有机衔接。
这些问题意识的存在,使得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以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持续发展和完善。
【200字】2. 正文2.1 现状分析当前,物流管理专业在中职和高职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开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就读。
由于中职和高职教育体系的差异,导致了学生在升入高职阶段时存在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的不匹配现象。
在中职阶段,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学生主要学习物流基本原理、操作技能和实践操作。
而在高职阶段,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涉及到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系统、仓储管理等高级课程内容。
由此可见,中职和高职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学生在升入高职阶段时需要快速适应并掌握更加复杂的知识体系,这给学生学习和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
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引言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贸易的蓬勃发展,物流管理专业在我国高校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1. 专业课程设置的结构优化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目前,许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实践技能的培养较为欠缺。
因此,应当优化课程结构,增加实践环节,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物流项目、实地考察等。
此外,还应关注国际物流管理课程的设置。
随着我国与国际市场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国际物流管理的了解和掌握非常重要。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可以增设国际物流、跨境电商等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2. 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核心。
当前,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存在着短缺和不足的问题。
首先,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不够充沛。
其次,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无法完全满足物流行业的需求。
因此,应加大对物流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加入。
对于教师的培养和提升,应注重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活动、派遣到物流公司实习等方式,让教师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3. 与行业合作的机制完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需要与行业紧密合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然而,当前与行业合作的机制还不够完善。
一方面,高校应加强与物流企业、物流协会等行业组织的合作,开展合作研究项目、实习基地的建设等。
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邀请物流企业的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经验分享。
4. 实习实训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实习实训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因此,高校应加强实习实训平台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可以与物流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物流环境中进行实训。
高职院校物流运输管理课程设计的思考
高职院校?物流运输管理?课程设计的思考高职院校?物流运输管理?课程设计的思考摘要:?物流运输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课程总体设计与教学实践中,应注重教学目标与定位,合理选取教学内容,调研区域开展需求,强化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实施效果,在既定的教学环境中组建教学团队,通过课程考核的合理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物流运输管理;课程设置;高职院校1 教学目标与课程定位义乌小商品市场是区域经济开展的主要推动力,以产业集群为主要载体的开展模式对物流和运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开展现状,特别是物流运输方面的主要开展特征与运作机理。
以2021年为例,在全年的经济开展中,义乌集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流动人口160万效劳区域产业经济开展,全年海关监管集装箱65万标准箱,小商品城交易额到达580亿人民币。
在近些年的产业开展中,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型的产业表现出了强劲的开展势头,义乌拥有淘宝卖家超过6万家,2021年“双十一〞单日最多快递包裹到达80万单/天。
所有这些经济生产的运作都需要物流运输系统的支持。
因此在教学目标设定和课程定位中要充分考虑义乌区域经济开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进展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运输开展历史,熟悉各种运输方式,掌握货物运输实务,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根底和可持续开展能力。
熟悉区域交通运输特点,掌握货运操作能力,了解与创业相关的快递与物流运输,掌握根本实操技能和专业拓展能力。
培养老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以“国内外快递运输〞章节为例,对其快递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进展剖析。
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开展与特色,掌握区域交通运输与物流开展,熟悉电子商务开展与快递运输根本运作模式。
注重安排货物运输方式、线路设计、货物装载设计、询价报价、操作流程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2 内容选取与模块构建以能力为本、实践领先、做学交替、综合拓展为原那么,通过职业能力分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设定,确定教学载体,形成工程模块,构架课程内容。
谈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内涵建设免费范文
谈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内涵建设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应该顺应学院内涵发展着力于专业内涵建设。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内涵建设不仅是办学硬件水平的提高,也不只是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比赛和学生的技能大赛获奖层次和数量上。
物流管理专业内涵建设应该聚焦学生毕业后对应区域物流产业和行业企业的人岗匹配程度和职业竞争力水平。
一、养成良好的教风、考风和学风教师授课、学生学习、日常和期末对师生的考核,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考风不正学风就不会正,学风不正教风也会出问题,教风进一步影响学风和考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高职院校要想发展,在校生人数是重要指标,但是在招生工作中也不能毫无底线。
高考分数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却是重要参考;自主招生是学校多元化选择人才的重要手段,绝不是无原则让任何学生都能入学的突破口。
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弱于本科院校,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但这绝不是各种违背常识现象出现的理由。
教师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弱降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但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不会体谅学生,毫无利用价值的员工企业不会录用。
没有好出路的学生和学生家长不满意,形成社会舆论,对学校的负面评价就会增多。
学校这一平台出了问题,教师的职业地位也会受到影响。
职业院校的学生中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占据了很大比重,学校的建设也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
如果学生在校期间连基本的做人做事都出了问题,毕业后又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面对每个家庭付出的血汗钱和三年宝贵时光,面对学校校区建设占用的土地,任何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都会内心难安。
二、打造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职业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是有一批优秀教师,而优秀的教师应该有三个能力,即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要成为一名有能力的优秀教师,既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物流管理专业内涵建设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也应该关注每一位专业教学团队老师的成长。
学院的发展离不开管理、教学和辅导员这三支队伍,默默奋战在一线的专任老师们做了很多领导看不见的工作,不求过多回报只为良心二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物流人才是我国21世纪最紧缺的12大类人才之一,但目前的高职教育不尽人意。
本文就物流专业课程建设分别从核心课程和实训课程两方面给予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实训课程
一、引言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物流这一新兴行业近年来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企业对各类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起来,物流人才已经被列为我国12大类紧缺人才之一。
面对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市场需求,国内各大中专院校、培训机构的专业教育、短期培训纷纷开展起来。
物流专业是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专业,因此,在强化物流理论学习的同时,如何通过实训或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育出确实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物流专业化人才,已成为现代物流教育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从我国高等院校物流专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许多学校都是从物资管理、交通运输管理、商业储运等专业发展演变而来的。
由于物流学科在我国是门新兴的学科,物流职业教育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存在许多问题。
我国目前物流教育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人才的客观要求,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从高职物流专业教育发展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物流专业课程体系落后;二是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清晰的定位;三是物流专业教育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四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五是师资业务素质差异较大;六是物流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管理存在混乱局面。
就课程设置来看,笔者认为,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仍然是按照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来设计的,过分地强调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老三块”的设计理念。
这与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去甚远。
作为一名物流专业的教师,带着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角度的思考,对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作以下分析。
二、核心课程建设分析
(一)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实施整合的课程体系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包含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清单(包含课程名称、课程性质以及课程关系)、课程结构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包含课程修学地点、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和学时数,专业必修、专业选修的学时/分数)。
1、课程体系和课程整合方法
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整合方法,按照图1所示的5个进行。
图1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整合方法过程图
(1)能力-知识与技能分析。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国家能力标准,分析和归纳各能力单元所对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然后对知识技能进行归属性分析。
(2)课程内容整合。
根据能力-课程对应图,整合专业课程内容,得到新的课程清单,以及课程包含的知识点技能点、课程考核要点与要求。
(3)课程内容与结构分析。
分析各门课程内容,确定课程性质,将课程分为专业平台课、专业方向课以及专业选修课。
然后分析课程之间内容的内在联系,得到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确立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以及课时数等。
(4)专业培养方案制订。
依据专业平台课、专业方向课以及专业选修课,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最后根据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编写专业教学计划。
(5)课程标准制定。
针对专业培养方案中各门课程的特点,编制课程标准。
2、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的设置首先要明确改革思路,同时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
(1)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新手进校,见习ERP沙盘模拟,可增加对业务处理的感性认识;接着开设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在做业务处理中讲授业务处理需要的知识,这样既掌握岗位技能又掌握岗位知识;最后以顶岗实习、综合实训的方式全面掌握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
(2)课程体系特点
重构的课程体系具有工学结合性、灵活性和双通性等特点。
一是工学结合性。
专业课程的“修学地点”表明该门课程是在学校完成学习,还是在企业完成或者在学校和企业相结合完成等多种形式,同时“修学地点”也决定了课程考核形式和地点,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已做出明确规定。
二是灵活性。
程的设置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非过程,因此可以通过学前考核、工作现场考核其能力,对已经达到的可以减免课程。
三是双通性。
既能满足当地区域经济发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又能满足外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3、6门优质核心课程(包含两门重点课程)的建设
(1)课程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要跳出传统课程的学科设计理念,依据物流业职业能力标准,围绕岗
位技能和知识培养,按照“业务-业务处理-业务理论”三段式结构以业务流程主线以业务处理为中心,把岗位工作任务纳入到教学中,整合课程内容。
(2)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改革主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修学地点,制定详细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联合物流相关企业,聘请物流企业骨干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任教师进行授课。
学生考核方式也可以由企业、学校以及学校和企业结合多主体联合进行。
(3)课程特点。
核心课程要反应对接性、规范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一是对接性:课程内容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以具体业务处理为中心,教学内容与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无缝对接,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理论够用原则;二是规范性:课程标准包含了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各种规定,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实施全过程都能监控,切实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实践性:课程的实践性体现在理论内容实务化、实务内容实践化、综合实训整合化、教学内容工作化。
(4)6门优质核心课程。
通过整合后的6门课程如表1所示。
表1 重点建设课程
(二)以具体业务处理为核心,建设综合实训课程高职物流教育,要有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将职业技能和
能力培养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应用知识、工作过程知识、操作技能有机结合的集中实训课程。
实训内容以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工作岗位群[1]的主要业务为基本内容,融专业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
实训要求是按照企业部门的业务流程或工作程序,以任务或者项目驱动的方式,完成一个综合的、完整的部门业务流程或任务(项目)。
1、建设内容
从岗位群的设计来看,要建设“企业物流综合实训”、“仓储与配送综合实训”和“生产物流管理综合实训”三个模块,分别从综合业务实训模式、综合业务实训课程典型方案、综合业务实训教材、综合业务实训教学模拟软件等方面进行建设。
在实训内容组织上,既有来自教师与课内,也有来自社会(企业、中介机构、政府部门等)和其他的学生与课外。
实训内容的安排突出系统和综合、全面和完整、实用和规范、连续、灵活和应变型的训练。
通过专业综合业务实训教学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的整合,将零散的知识转变为相互贯通的有机的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将各种技能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与素质,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建设方法
基于实训课程的特性,学校要与知名物流企业联合开发物流业务实训课程。
例如,请企业的专家参与实训方案的制定与修改;派专职教师下企业去调研、收集企业实际的业务流程、业务资料、案例和数据;请企业的专家进行教学指导等等。
在教学方式上,学生及学习小组通过自主式学习、角色式学习、协作式学习进行具体实训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
教师的作用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以教学设计与组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监控(激励、答疑、纠错)评估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
更多的采用情景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激励式教学等方法。
三、课程建设路径
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必须建立在对职业行动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行动目的,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面向市场的变化与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衔接、有机整合。
因此,课程改革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1、打破传统的按照技术学科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开发和推广与生产实际、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
性和案例性课程和教材。
2、各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开发校内教材,丰富教材形态,教材与企业运作流程、工作任务的电子教材
相辅相成,建立特色鲜明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二)综合化和案例性的课程开发
1、将原有若干科目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整合,形成综合性的课程。
2、完全打破学科体系,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过程
的新型教学项目。
(三)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过程行动化
1、推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在“做”中“学”的学习机会。
2、让学生经历从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整个工作过程。
参考文献:
[1]陈建华,张良.物流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体系亟待完善[N].现代物流报,2006-08-03.
[2]鞠颂东.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
/oth/shuju/index.html.2007/02/12.
[3]李欣.国内外物流教育现状对比与解决方案[J].物流管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7,(1).
[4]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Z].
[5]杨明.我国高职物流人才培养刻不容缓[J].物流管理,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