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试验研究观察记载项目和标准
油菜实验报告

油菜实验报告油菜实验报告引言:油菜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经济价值。
本实验旨在研究油菜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不同环境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为油菜的种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实验设计与方法1.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三个处理组:A组(正常光照+适宜温度),B组(弱光照+低温),C组(强光照+高温)。
每组设立三个重复。
2. 实验方法在实验开始前,先将油菜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并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进行发芽处理。
待种子发芽后,将其均匀分布在不同处理组的培养箱中。
每组培养箱的光照和温度条件根据处理组的要求进行调控。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株生长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测量,可以明显看到不同处理组的油菜植株生长情况存在差异。
在A组中,油菜植株生长健壮,叶片翠绿,根系发达。
而在B组中,油菜植株生长较慢,叶片较小,根系发育不良。
在C组中,油菜植株生长过快,叶片颜色较浅,根系也较为脆弱。
2. 叶片光合作用速率通过测量不同处理组油菜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可以发现光照和温度对其影响较大。
在A组中,油菜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较高,达到了最佳状态。
而在B组和C组中,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分别受到了光照不足和温度过高的限制。
3. 营养元素含量通过测量不同处理组油菜植株的营养元素含量,可以了解不同环境因素对油菜的营养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在A组中,油菜植株的氮、磷、钾等元素含量均处于较为适宜的范围。
而在B组和C组中,营养元素含量明显降低,分别受到了光照不足和温度过高的限制。
三、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照和温度是影响油菜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
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有利于油菜植株的正常生长。
2. 光照不足会导致油菜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较小,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营养元素吸收不足。
3. 光照过强会导致油菜植株生长过快,叶片颜色较浅,根系脆弱,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营养元素吸收不足。
4. 温度过低会导致油菜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较小,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营养元素吸收不足。
油菜苗情考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
为了了解油菜苗期的生长状况,为后续的栽培管理和产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24年秋季开展了油菜苗情考察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油菜苗期的生长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苗期生长状况,为油菜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目的1. 调查油菜苗期的生长状况,包括株高、叶片数、根系发育等。
2. 分析油菜苗期的土壤环境,如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等。
3. 评估油菜苗期的病虫害发生情况。
4. 为油菜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油菜品种:选用当地主栽油菜品种“油研50号”。
- 实验地点: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农田作为实验基地。
- 实验工具:卷尺、测土仪、土壤养分测试盒、显微镜等。
2. 实验方法(1)播种与育苗- 于2024年9月20日进行播种,采用条播方式,行距20cm,株距10cm。
- 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确保苗期生长环境安全。
(2)苗期监测- 株高测量:每隔10天测量一次株高,记录数据。
- 叶片数统计:每隔10天统计一次叶片数,记录数据。
- 根系观察:采用显微镜观察根系发育情况,记录数据。
- 土壤环境监测:使用测土仪和土壤养分测试盒,每隔15天测定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等指标。
- 病虫害调查:定期观察油菜植株,记录病虫害发生情况。
(3)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油菜苗期的生长状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油菜苗期生长状况(1)株高从播种到苗期结束,油菜株高平均增长20cm,表明油菜生长势良好。
(2)叶片数油菜苗期平均叶片数为12片,说明叶片生长正常。
(3)根系发育根系观察结果显示,油菜根系发达,根系长度平均为15cm,表明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较强。
2. 土壤环境(1)土壤湿度苗期土壤湿度保持在60%左右,适宜油菜生长。
(2)土壤养分土壤养分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实验基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全氮含量为0.15%,全磷含量为0.1%,全钾含量为1.2%,满足油菜生长需求。
油菜测产

(三)理论产量的计算
666.7m2内株数 每株果数 每果粒数 千粒重 × × × 2 理论产量kg / 667m ) = ( 1000000
五、作业
1.
将考种结果填入下表
株 高
(
品 种
m (cm) )
有效 分枝 起点 c c 高度
一次分枝 数
(
有 效 (个)
无 效 (个)
主花 序有 效长 度
(cm)
(二)考察项目及其标准
1. 株高:自子叶节至植株顶端的高度。 2. 有效分枝起点:指子叶节至主茎上最下一个第一次有效分枝着生处的 高度。 3. 有效分枝数:主茎结有一个以上有效果的第一次分枝数。 4. 无效分枝数;没有一个结实角果的第一次分枝数。 5. 主花序有效长度:主花序基部时叶节处至主花序顶端最上一个结实角 果着生处的长度。 6. 主花序结果密度:主花序最下一个角果着生处到最上一个有效角果着 生处的长度,去除总花序上总角果数,以果数/cm表示。 7. 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指主花序上有效结实角果。 8. 全株有效果数:指全株含有一粒以上饱满或半饱满种子的角果数。 9. 每果粒数:以千粒重除单株产量乘1000,得单株总粒数,再以单株果 数除之,即得平均每果粒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10. 千粒重:数半饱满以上的晒干种子1000粒称重,以g表示,重复2-3 次,取其平均值。 11. 种子色泽:分黄、黑、红、棕等。 12. 单株产量:将全株种子称重,以g表不
油菜测产及主要经济性状的考察
一 实验目的
了解并掌握油菜室内考种各个项目的具体操 作方法,认识油菜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 系,掌握油菜理论产量的测定方法。
二、内容 油菜的每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和千粒重, 油菜的每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和千粒重,是 构成油菜产量的重要因素, 构成油菜产量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受栽培 条件、气候条件及病虫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条件、气候条件及病虫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每株有效角果数。 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每株有效角果数。因 收获前进行油菜主要经济性状的考查, 此,收获前进行油菜主要经济性状的考查, 是总结经验、分析增、减产原因, 是总结经验、分析增、减产原因,以供来年 制定生产规划和栽培措施的重要依据。 制定生产规划和栽培措施的重要依据。
油菜的研究报告

油菜的研究报告油菜的研究报告一、引言油菜,学名Brassica napus L.,是十字花科油菜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油菜的籽粒含有丰富的油脂,可以提炼出植物油和动物饲料。
此外,油菜还具有抗氧化、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病等保健功效,是一种重要的食用植物。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油菜的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特性,并对油菜的抗逆性进行评估。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为油菜的良种选育和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三、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研究选取了若干个品种的油菜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普通油菜、高油油菜和芥菜油菜等。
2. 方法(1)生长情况观察:通过野外试验,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油菜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2)产量测定:收获期到来后,对油菜植株进行收割,并测定各品种产量。
(3)品质特性分析:提取油菜籽粒,并进行油脂含量、蛋白质含量、芥子油酸等品质指标的分析。
(4)抗逆性评估:通过水分胁迫、高温胁迫、盐碱胁迫等实验,评估油菜的抗逆性能。
四、结果与讨论1. 生长情况:观察结果显示,普通油菜的生长速度较快,花期较长;高油油菜的生长速度适中,适合种植;芥菜油菜的生长速度较慢,但适应性强。
2. 产量与品质特性:通过对各品种油菜的产量测定和品质特性分析发现,普通油菜和高油油菜的产量较高,而芥菜油菜的油脂含量较高,芥子油酸含量适中。
3. 抗逆性评估:抗逆实验结果显示,普通油菜和芥菜油菜对水分胁迫和盐碱胁迫具有一定的抗性,而高温胁迫对普通油菜和高油油菜影响较大。
五、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普通油菜和高油油菜是产量较高的油菜品种,适合大面积种植;2. 芥菜油菜的油脂含量较高,适合提炼植物油;3. 普通油菜和芥菜油菜具有一定的抗逆性能;4. 对于油菜的良种选育和栽培管理,应考虑品种选择和适应环境因素。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参考文献3。
油菜品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为了提高油菜品质,满足消费者对优质食用油的需求,本研究通过实验室分析和田间调查,对油菜品质进行评价,为油菜育种和生产提供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所用油菜品种为我国常见品种,包括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等。
2. 实验方法(1)样品采集:从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油菜田中采集样品,包括种子、植株和土壤。
(2)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油菜种子进行清洗、晾干,然后进行样品制备。
(3)实验室分析:① 油菜籽含油量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油菜籽含油量。
② 油菜籽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油菜籽蛋白质含量。
③ 油菜籽油脂酸价测定:采用酸价测定法测定油菜籽油脂酸价。
④ 油菜籽油脂过氧化值测定:采用过氧化值测定法测定油菜籽油脂过氧化值。
⑤ 油菜籽脂肪酸组成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油菜籽脂肪酸组成。
⑥ 油菜籽品质感官评价:由专业评鉴人员对油菜籽的色泽、气味、口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4)田间调查:① 采集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模式的油菜田样品,进行实地调查。
② 记录油菜植株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③ 对油菜籽产量、品质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室分析结果(1)油菜籽含油量:甘蓝型油菜平均含油量为45.2%,白菜型油菜平均含油量为35.6%。
(2)油菜籽蛋白质含量:甘蓝型油菜平均蛋白质含量为22.3%,白菜型油菜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8.7%。
(3)油菜籽油脂酸价:甘蓝型油菜平均酸价为1.2,白菜型油菜平均酸价为1.8。
(4)油菜籽油脂过氧化值:甘蓝型油菜平均过氧化值为0.1,白菜型油菜平均过氧化值为0.2。
(5)油菜籽脂肪酸组成: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的主要脂肪酸组成相似,均为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
(6)油菜籽品质感官评价:甘蓝型油菜色泽金黄、气味清香、口感细腻,品质较好;白菜型油菜色泽偏黄、气味较淡、口感较粗,品质较差。
2. 田间调查结果(1)不同品种油菜的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相似。
油菜试验研究观察记载项目和标准

油菜试验研究观察记载项目和标准油菜试验研究观察记载项目和标准油菜试验观察记载项目及标准一、物候期观察记载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以下同)2.出苗期:以预选密度的75%的幼苗出土,子叶张开平展为标准,穴播以穴计算,条播以面积计算。
3.现蕾期:以50%以上植株轻轻揭开2~3片心叶,即可见明显的绿色花蕾为标准。
4.抽苔期:以50%以上植株主茎开始延伸,主茎顶端离子叶节达10厘米为标准。
5.初花期:以全区有25%植株开始开花为标准。
6.盛花期:以全区有75%以上花序已经开花为标准。
7.终花期:以全区有75%以上花序完全谢花(花瓣变色,开始枯萎)为标准。
8.成熟期:以全区有50%以上角果转黄变色,且种呈成熟色泽为标准。
9.收获期:实际收获日期。
10.生育日期(包括播种至出苗,出苗至现蕾等):以24小时为一天,各种生育日数前一物候期出现之当日不足24小时,不能作一天计。
二、品种一致性的观察记载1.幼苗生长一致性:于五叶期前后观察幼苗之大小,叶片之多少。
有80%以上幼苗一致者为“齐”;60%~80%幼苗一致者为“中”;生长一致的幼苗不足60%者为“不齐”。
2.植株生长整齐度:于抽苔盛期观察植株的高低、大小和株型。
有80%以上植株一致者为“齐”;60%~80%植株一致者中”;生长一致的植株不足60%者为“不齐”。
3.成熟一致性:于成熟时观察,有80%以上植株成熟者为“齐”;60%~80%以上植株成熟一致者为“中”;成熟一致的植株不足60%者为“不齐”。
三、抗逆性调查1.抗寒性(冻害):在融雪或严重霜冻解冻后三至五天观察。
以随机取样法每小区调查30~50株。
(1)冻害植株百分率:表现有冻害的植株占调查植株总数的百分数。
(2)冻害指数:对调查植株逐株确定冻害程度,冻害程度分0、1、2、3、4、五级,各级标准如下:“0”植株正常,未受冻害;“1”仅个别大叶受害,受害叶层局部萎缩呈灰折色;“2”有半数叶片受害,受害叶层局部或大部萎缩、焦枯,但心叶正常;“3”全部叶片大部受害,受害叶局部或大部萎缩、焦枯心叶正常或受轻微冻害,植株淌云彩恢复生长。
油菜综合实验报告

油菜综合实验报告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油菜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de)与意义1. 了解油菜(de)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练习和掌握油菜去雄杂交技术,了解和掌握油菜自交技术.2. 学习油菜考种及产量测定方法;了解和掌握油菜形态特征和品质特征.二、实验用品1.材料甘蓝型油菜或白菜型油菜品种2.仪器用具剪刀、镊子、网袋、纸袋、回形针、纸牌、铅笔等.三、实验内容1.花器构造油菜属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常异花授粉(甘蓝型和芥菜型,天然异交率一般为5%-10%,最高不超过30%)或异花授粉(白菜型,天然异交率一般为80%-90%以上)作物.油菜(de)花序为总状无限花序,由主花序和分枝花序组成.在花序上互生许多单花,花由花柄、花萼、花冠和雄蕊等组成.花瓣4片与花萼4片互生,作十字形排列,称十字花冠.雄蕊6枚,侧面(de)一对为短花丝,中央(de)两对为长花丝,特称四强雄蕊.雌蕊由2心皮组成,由假隔膜(胚座框)将子房隔成两室.胚珠着生在心皮(de)边缘,为侧膜胚座. 2.开花习性油菜(de)开花顺序是先主花序,第一分枝、第二分枝花序依次由上而下开放,同一花序(de)花朵无论是主花序还是分枝花序都是由下向上依次开放.油菜单株花期(de)长短因品种、气候和裁培条件而异,一般为20-30天,每天开花时间一般在上午7时到12时,以9-11时开花最盛.油菜开花散粉(de)最适相对湿度为75%-85%,最适温度约为14-18℃.10℃以下开花数减少,5℃以下一般不开花.油菜花(de)雌蕊较雄蕊先熟,且生活力较强,开花前后7天内柱头均具有受精能力,但以2-3天内受精结实率最高.油菜(de)花粉落在柱头上45分钟后即可萌发,经1-24小时完成受精过程.3.油菜(de)自交不亲和性在油菜杂种优势(de)利用上,可用优良(de)自交不亲和系作母本,优良品种作父本,产生强优势(de)杂交种用于生产,以提高油菜(de)产量.由于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de)自交不亲和系具有自交不亲和基因,在开花前1-2天柱头上可形成一种由特殊蛋白质组成(de)“隔离层”,它作为一种“感受器”能识别和阻止相同基因型(de)花粉发芽,一般套袋自交很难得到种子,因此自交不亲和系(de)保持和繁殖就必须在柱头未形成这类蛋白质(de)蕾期选株,并采用人工剥蕾后套袋自交或其它方法进行.四、实验步骤(一)油菜自交实验1. 选株隔离:自交前,选取具有该品种典型性状、健壮、无病虫害(de)植株,用镊子摘除花序上已开放(de)花朵,然后套袋隔离.2. 套袋挂牌:将下端袋口斜折,用回形针固定,注意切忌将回形针夹住茎秆,并在花序基部挂上塑料牌,写明品种代号或名称、自交日期和操作者姓名.3. 后期管理:授粉套袋后,可以每隔2-3天提升纸袋,以利花序伸长和生长发育,最好约1周后取下纸袋,以利角果和种子(de)发育.4. 收获贮存:待角果成熟后,摘下整个花序连同纸牌一起放入网袋中,晒干脱粒后,将种子连同纸牌一起放入种子袋中,写明品种代号或名称,妥善贮存,并在笔记本上作好记录.(二)油菜杂交实验1. 父本套袋隔离:在要杂交前1天,选具有父本品种典型性状、健壮无病虫害(de)植株,用镊子摘去花序上已开放(de)花朵,然后套袋隔离,以供采粉.2. 母本选株整序:在父本套袋隔离(de)同时,选择具有母本品种典型性状、健壮、无病虫害(de)植株,用镊子摘去花序上已开放(de)花朵和花序顶端(de)幼小花蕾,剩下次日即将开放(花萼已裂开、微露黄色)(de)10-15个花蕾供去雄.3. 去雄:将留下(de)花蕾逐一进行去雄,操作时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轻持花蕾,右手用镊子从萼片间拨开花瓣,摘出6枚雄蕊,注意左手要轻以免折断花柄,右手操作需仔细忌损伤雌蕊.雄蕊要去除干净.4. 授粉:授粉于去雄后(de)当天或次日选晴朗天气进行.用镊子摘取事先已套袋父本花药已开裂(de)花朵,在母本花蕊上轻轻(de)抖动,使花粉散落在花蕊上,并保证每朵花都已授粉.授粉后立即套袋隔离,挂上塑料牌,写明组合代号或名称、杂交日期和操作者姓名,并在工作本上作好记录.5. 管理收获和贮藏:授粉套袋后,可以每隔2-3天提升纸袋,以利花序伸长和生长发育,最好约1周后取下纸袋,以利角果和种子(de)发育.待角果成熟后,摘下整个花序连同纸牌一起放入网袋中,晒干脱粒后,将种子连同纸牌一起放入种子袋中,写明品种代号或名称,妥善贮存,并在笔记本上作好记录.(三)油菜农艺性状考察与对比实验分别取早熟和中熟两个不同油菜品种中,每个品种随机选取3株具有品种典型性状、健壮、无病虫、生长状况相同(de)植株进行农艺性状考察,测量每株油菜(de)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每果粒数,后计算单株产量.五、实验结果(一)油菜自交和杂交实验2015年3月20日剥蕾自交和杂交各2个花序,其中自交13个花蕾,杂交9个花蕾.2015年5月4日检查自交和杂交角果数,其中自交3个成熟,6个未结实;杂交7个成熟,6个未结实,具体统计数据如下表:油菜自交和杂交实验结实率统计表(二)油菜农艺性状考察与对比实验本实验分别取3个重复,测定油菜早熟和晚熟两个品种(de)单株有效角果数、每果粒数和千粒重,并计算单株理论产量.油菜农艺性状考察与对比实验数据统计表品种重复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g120816.4 3.588早熟品种220325.3 3.761325125.2 3.610平均值220.722.3 3.653125522.2 4.366晚熟品种227623.9 3.952315621.6 4.157平均值22922.6 4.158油菜单株理论产量=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粒重由平均值计算可得,早熟品种单株理论产量为:17.98 g;晚熟品种单株理论产量为:21.52 g六、分析与讨论1.油菜自交和杂交实验中,自交和杂交植株结实率均不高,分析原因如下:①初次进行实验,操作技巧不够成熟,在实验去雄过程中损坏花蕾,导致结实率下降;②套袋后疏于管理,导致部分花蕾生活力下降;③所选植株倒伏,后期营养供应下降,结实率降低;④试验后雨水较多,部分花蕾霉烂未结实.总结本次实验经验,油菜是自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低,在育种工作中对其进行杂交授粉有利于新品种(de)形成,这也是杂交育种(de)基本方法.由于油菜花较小,去雄授粉需要一定(de)技巧及耐心,去雄时要避免雄蕊破裂.授粉前一定要计算好油菜花期,以利于油菜授粉.2. 油菜农艺性状考察与对比实验中,晚熟油菜在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和单株理论产量上均显着高于早熟油菜.调查结果与查阅文献结果不符,据陈秀斌等研究显示:产量与熟期没有显着相关性,但是早熟品种单株角果数比晚熟品种多[1].出现这种情况(de)原因可能有:①没有选取生长条件一致,具有典型代表性状(de)油菜植株进行测量;②统计数据中出现部分极端值,人工计数和数据记载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影响了实验结果.参考文献[1] 陈秀斌. 不同熟期油菜品种在早晚播下生长发育及产量比较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13.。
油菜研究报告作文

油菜研究报告作文
油菜研究报告
一、引言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经济价值。
本次研究旨在了解油菜的栽培技术和产量优化方法,以期为油菜的种植和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了位于山东省的一个油菜种植基地作为实验样本,采用随机分组设计的方法,将研究区域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根据研究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栽培措施,对照组则按照传统的栽培方式进行管理。
三、结果与分析
1. 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油菜的生长势头更旺盛,植株更健壮,叶片更翠绿。
2. 试验组油菜的侧枝数量明显增加,花序更加紧凑,花色更鲜艳。
3. 试验组油菜的平均产量较对照组提高了15%,相关分析表明,这主要是由于试验组油菜的果实更多、更大,并且更好地保持了品质和营养价值。
4. 经济分析表明,试验组油菜的种植成本相比对照组略高,但由于产量提高明显,可获得的总利润也较对照组更高。
四、讨论与展望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科学、针对性的栽培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油菜的生长状况和产量。
然而,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例如,如何进一步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如何有效控制病虫害等。
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证明了科学种植措施对油菜的生长和产量具有显著的影响,同时也为油菜的种植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
油菜作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研究和推广不仅有助于农民增收,还有助于提供更多的食用油来源。
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油菜三田报告

油菜生产实习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油菜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的观察及其三类型的识别。
2.掌握油菜动态生长发育。
3.学习油菜生物学形态特征及专业术语。
4.掌握油菜产量形成过程、理论产量及田间实收产量的估测方法和考种方法。
二.油菜的分类及形态特征我国栽培的油菜可分为三大类型: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
芥菜型芥菜型油菜的特点是基部叶片较小,茎有紫皮,上部枝条纤细,植株高大。
叶片和种子都有浓郁的辛辣味,这是从芥菜演化而来的残留遗迹。
籽粒小,种皮多呈黄色或棕红色,千粒重l~2克,含油率30%左右,油的食味较差。
白菜型白菜型油菜植株矮小,分枝较小,茎秆纤细,有薄而光滑的椭圆形叶片。
白菜型油菜籽粒变异极大,千粒重2~3克,有些品种可达4~5克,含油量在40%以上。
籽粒大小不一,种皮多为棕红色、褐色或黑色,千粒重2~3克,含油率在35~45%之间。
甘蓝型这种油菜株高中等,根系发达,茎叶有明显的缺刻,被覆着厚厚的一层腊粉。
苔茎叶片轮茎着生,这是残留的亲缘甘兰的痕迹。
花朵状如复瓦,植株没有辛辣味。
甘兰型油菜结果多,种子大,含油量高。
一般的千粒重在2.5~3.5克,少数品种在4克以上,含油量在42%,最高的可达45%一47%。
三.田间管理及记载3.1 田间记载2011.9.13 翻土耕地:选择地势平坦、质地肥沃疏松、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田地作苗床,苗床面积与大田比例一般以1∶5~6 为宜,一般苗床面积大,留苗稀,有利于培育壮苗。
苗床整地必须精细,要求做到平、细、实。
苗床的6.2m*2m,沟深20cm 左右。
苗床底肥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整地,施磷肥5斤/亩,复合肥150斤/亩。
2011.9.20 播种[华双五号,中熟品种]称量种子9~10g,即0.6Kg/亩。
将种子与沙子混匀,均匀的播撒在地里,用铁锹拍实,再盖上一层薄薄的稻草,2~3天后将稻草揭开。
冬油菜由于冬前需要一段温暖时期培育壮苗,若播种过早,温度高,易旺长形成高脚苗,不利安全越冬;同时还易感染病虫害。
观察油菜的实验报告

观察油菜的实验报告观察油菜的实验报告引言:植物是大自然的奇迹,它们以其独特的方式生长和繁衍。
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观察油菜的实验。
通过观察油菜的生长情况,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植物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实验设计:我们在实验室中设置了两组油菜的种植条件,一组是正常条件下的油菜生长,另一组则是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的油菜生长。
我们选择了油菜作为实验对象,因为它是一种常见的蔬菜,生长过程相对较短,适合进行观察实验。
实验过程:首先,我们在两个独立的种植盆中分别播种了油菜种子,并提供了适当的土壤和水分。
这是为了确保每组油菜种子的起始条件相同。
接下来,我们对两组油菜种植环境进行了不同的处理。
第一组油菜是正常生长条件下的对照组,我们将其放置在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的环境中。
同时,我们每天按时给予适量的水分,并定期施肥,以提供充足的营养。
第二组油菜是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的实验组。
我们分别进行了以下处理:一组油菜置于低温环境中,另一组油菜则置于高温环境中。
我们还设置了一组油菜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生长,以模拟阴暗的环境。
此外,我们还设置了一组油菜在缺水的条件下生长。
观察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正常生长条件下的油菜生长良好,茎叶繁茂,植株高度适中,叶片颜色鲜绿。
这表明油菜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水分条件下能够充分发挥其生长潜力。
2. 低温环境对油菜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油菜在低温下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颜色较浅。
这说明油菜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
3. 高温环境对油菜的生长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油菜在高温下生长过快,植株瘦弱,叶片颜色变黄。
这表明油菜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有限。
4. 光照不足对油菜的生长影响较大。
油菜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植株长势不良,叶片发黄,生长缓慢。
这说明油菜对充足的阳光有较高的需求。
5. 缺水对油菜的生长影响最为显著。
油菜在缺水条件下,植株枯萎,叶片干燥,生长停滞。
三田实验-油菜

三田实验-油菜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本科作物生产教学实习报告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习地点:油菜教学实习报告一、实验目的1、通过作物栽培与种植实习认识油菜的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认识油菜的三种三种类型。
2、通过田间耕作实习,了解掌握油菜的田间种植技术,跟踪观察油菜个生长期的形态特征。
3、了解掌握油菜室内考种各个项目的具体操作方法,认识油菜主要经济形状与产量的关系,掌握油菜理论产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地点植科院本科三田教学实习基地三﹑试验记载1.油菜苗床记载表2.油菜移栽田记载表3.油菜生育期记载表4.油菜产量测定记载表四、结果分析1.油菜的栽培及管理技术要点(1)油菜的育苗:育苗前需注重整地,精细整地易出好苗,应使底肥充足,地的周围留沟;播种时用细土拌种,可使种子播撒均匀;油菜的栽培方式分直播与育苗移栽,我组采用为后者,育苗移栽不仅可解决季节茬口矛盾,而且可得到壮苗。
(2)油菜的苗床管理:播种后苗床应保持湿润保证出苗但苗床不能有积水,防止土壤板结而不利于幼苗的出土;当油菜苗出现1-2片真叶时可以开始对其进行间苗,做到“去密留稀,去小留大,去弱留强,去病留健,去杂留纯”来提高油菜苗的整体质量;油菜苗长到三叶期应该对其再间苗,做到叶与叶之间不挨着就行;为了获得矮壮苗,提高油菜的抵抗力,对油菜苗还应喷施一定浓度的多效唑,进行矮壮处理,施用多效唑时要注意用量与浓度,且喷时不能回头,当叶面刚好出现有液滴滴下即可。
苗期同样要注意浇水,不宜出现积水。
(3)油菜的移栽:油菜移栽前应施适当的提苗肥,比如3kg/亩的尿素,如此可利于移栽后油菜的发根;在移栽前将苗床浇透,这样可以避免移栽时对幼苗根系的伤害;移栽时应选用壮苗进行移栽,所谓壮苗,即有6片真叶,株高20-24cm左右,根系发达,主根长于20cm,胚茎短(<2cm),叶柄短,曲颈不是歪脖子的无病虫害的矮壮油菜苗;移栽时应带土移栽,减少对根系的伤害;移栽时主根系至少应大于10cm,且越长越好,这样栽下的苗存活率较高;移栽时还应注意所栽油菜的密度,一般每亩为8000株油菜,株距控制在20cm 左右,行距控制在40cm左右;移栽完后对油菜苗还应浇适宜的水。
油菜品种田间记载项目与标准

油菜品种田间记载项目与标准一、田间观察记载项目(一)物候期(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以下同)。
(2)出苗期:以全区75%的幼苗出土,子叶平展为标准。
(3)五叶期:以全区75%植株的第五片真叶平展为标准。
(4)现蕾期:以全区75%以上植株剥开2~3片心叶可见绿色花蕾(白菜型油菜可直接见到花蕾)为标准。
(5)抽薹期:以全区75%以上植株主茎伸长,顶端离子叶节10cm 为标准(北方春播油菜以5cm为标准)。
(6)初花期:以全区25%植株开花为标准。
(7)盛花期:以全区75%以上花序开花为标准。
(8)终花期:以全区75%以上花序停止开花为标准。
(9)成熟期:以全区75%以上角果呈枇杷黄色,或主轴中段角果内种子开始变色为标准。
(10)收获期:实际收获日期。
(11)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
1、苗期(1)子叶形状:一般分心脏型、肾脏型和杈型三种,于2~3片真叶时观察。
(2)幼茎色泽:指第一片真叶出现时子叶下轴的色泽,分绿、微紫和紫色三种。
(3)心叶色泽:指3~4片真叶时,尚未展开之心叶的色泽,分黄绿、绿和紫色三种。
(4)刺毛:分多、少、无三种,于4~5片真叶观察。
(5)基叶:甘蓝型于7~9片真叶,白菜型于3~5片真叶,芥菜型5~7片真叶时观察以下各项:①叶型:分完整型、裂叶和花叶三种。
完整型——叶身完整无裂片,形状分椭圆、匙型、卵圆形、倒卵圆形和披针型五种。
裂叶——分浅裂叶和深裂叶两种。
浅裂叶的叶身下部之缺刻不达中肋,未形成侧裂片。
深裂叶的叶身下部有深至中肋的侧裂片,一般成对着生,对数不等。
上部叶面积较大的称顶裂片,形状分长、圆、扁三种。
花叶——叶身呈不规则深缺裂。
②叶色:分黄绿、浅绿、油绿、深绿、兰绿和紫色七种。
③叶脉色泽:分白、绿、紫三种。
④叶柄:分长、短、无三种。
叶柄有裙边的,一侧裙边宽于中肋者为无柄叶,窄于中肋者为有柄叶。
叶柄长占叶全长不足2/3的为短,1/3以上者为长。
⑤叶缘形状:指完整叶和顶裂片边缘的形状,分全缘、波状和锯齿状三种。
油菜试验记载标准及相关表格

附件1油菜品种试验记载标准1 气候概况及自然灾害对试验的影响何种因素、时间及影响程度。
2 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下同). 如遇特别干旱不能及时出苗,需记载播种后的降雨及灌溉情况。
3 现蕾期以50%以上植株可见明显的绿色花蕾为标准。
4 初花期以全区有25%植株开始开花为标准。
5 终花期以全区有75%以上植株完全谢花(花瓣变色,开始枯萎)为标准。
6 成熟期以全区有50%以上角果转黄变色,且种子呈成熟色泽为标准。
7 收获期实际收获日期。
8 品种生长势和一致性8.1 调查时间抽苔后期观察植株的高低、大小和株型。
8.2 分级标准生长势分“强”、“中”、“弱”三级;一致性分齐、中、不齐三级。
80%以上植株一致者为“齐”;60%-80%植株一致者为“中”;生长一致的植株不足60%者为“不齐”。
9 抗逆性调查9.1 抗寒性9.1.1 调查时间在融雪或严重霜冻解冻后三至五天调查。
.9.1.2 评价方法表现有冻害的植株占调查植株总数的百分数。
9.2 抗倒伏性9.2.1 调查时间在成熟期进行目测调查。
9.2.2 分级标准分直、斜、倒三级。
主茎下部与地面角度在80度以上为“直”;80度至45度者为“斜”;小于45度者为倒。
9.3 抗病性青荚后期记载各品种菌核病、病毒病的田间发生情况。
按抗、中、感三级记录。
20%以下植株明显感病者为“抗”;20%-50%植株明显感病者为“中”;50%以上植株明显感病者为“感”。
10 考种项目10.1株高子叶节至全株最高部位的长度,精确至0.1cm;10.2分枝部位子叶节至主茎上第一个有效分枝间的长度,精确至0.1cm;10.3有效分枝数至少有一个有效角果的分枝总数,包括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精确至0.1个;10.4有效角果数含有1粒以上饱满或半饱满种子的角果总数,包括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全株有效角果数,精确至0.1角;10.5每角粒数每株20角,总计400角中的饱满或半饱满种子平均值,精确至0.01粒;10 产量结果10.1 小区产量指小区实收产量,以kg表示,保留至小数点后三位。
油菜品种试验报告模板

油菜品种试验报告模板一、引言油菜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北方地区。
随着科技的发展,油菜品种的培育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试验旨在对比评价不同油菜品种的生长状况、产量和品质等指标,为选育更优良的油菜品种提供参考。
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选取了X、Y、Z三个常见的油菜品种作为研究对象。
2.2 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4个重复,共计12个实验小区。
2.3 油菜的栽培管理按照常规的油菜栽培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灌溉等管理措施。
2.4 观测指标- 生长状况:对每个实验小区的油菜植株进行生长情况观察,包括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和根系发育状况等。
- 产量:收获期到来后,对每个实验小区的油菜进行收获,并记录油菜籽粒的产量。
- 品质:将每个实验小区的油菜籽粒进行化验,分析其油脂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等指标。
三、结果与分析3.1 生长状况比较经过观察,发现X品种的油菜植株高度较矮,叶片数量较少,根系发育较差,而Y品种和Z品种的生长状况较好。
3.2 产量比较收获后,经过称重和计数,得到以下数据:- X品种的油菜籽粒产量为100 kg;- Y品种的油菜籽粒产量为120 kg;- Z品种的油菜籽粒产量为130 kg。
由此可见,Z品种的油菜产量最高,Y品种次之,而X品种产量最低。
3.3 品质比较对油菜籽粒的化验结果如下:- X品种的油脂含量为45%;- Y品种的油脂含量为48%;- Z品种的油脂含量为50%。
- X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为20%;- Y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为22%;- Z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为25%。
由此可见,Z品种的油脂和蛋白质含量均较高,Y品种次之,而X品种的含量最低。
四、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的试验结果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在生长状况方面,Z品种的油菜植株生长状况较好,建议该品种作为油菜种植的首选。
2. 在产量方面,Z品种的油菜产量最高,建议农民选择该品种进行种植,以获得更高的产量。
观察油菜实验单

观察油菜实验单
1.观察油菜的外形,它的植物体由哪些器官组成?
油菜的植物体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器官。
2.观察油菜花。
(1)取一朵油菜花,观察它的外形。
辨认花瓣的颜色、数目以及雌蕊和雄蕊。
(2)用镊子由外向内依次摘下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3)用镊子取出油菜花的雌蕊,放在载玻片上,纵向切开子房。
用放大镜观察子房内的胚珠。
3.观察油菜的果实
取一个油菜的果实,用解剖刀将油菜的果实纵向切开,看一看果皮的形态,数一数果实里含有的种子粒数是多少?(25粒种子)
4.后期继续观察其他几种被子植物,如小麦、蚕豆、桃等。
这些植物的花、果实与油菜的花、果实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油菜试验记载方法与标准

油菜试验记载方法与标准一、生育期:播种期:实际播种时间,以月/日表示。
出苗期:75%幼苗出土并子叶张开展平。
移栽期:实际移栽期,以月/日表示。
抽苔期:75%以上植株主茎伸长,顶端离子叶节10厘米。
初花期:25%植株开花。
终花期:75%以上花序停止开花。
成熟期:75%以上角果显枇杷黄色或主轴中段角果内种子开始变色。
收获期:实际收割时间,以月/日表示。
全生育日数:出苗至成熟的天数。
二、生长动态:一般在苗期、越冬期、抽苔期、始花期各进行一次测量,选择有代表性植株10株,考查以下项目。
叶龄:指主茎上已展开的叶片数(进行标记)。
绿叶数:指调查时主茎上已展开的绿叶数(不包括子叶)。
最大叶片长宽度:长度,从叶片着生处量到叶片的顶端;宽度,测量叶身最宽处。
(长柄叶、短柄叶、无柄叶的测量要求见附图)根颈粗:子叶节至出生侧根之间,最粗处的直径(cm)。
单株鲜重、干重:包括地上部和地下部。
可将根、茎、叶等分别测定鲜重。
将称量的样本置于105℃烘箱中,烘30min,然后降至80℃烘至恒重时的重量为干重(单位:g)。
叶面积:测定方法采用长宽系数法测定,也可采用打孔称重法测定。
叶面积指数:指群体叶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
开展度:指越冬期单株叶片展开的最大宽度。
三、室内考种项目和记载标准(每区或品种(系)取样10株)。
株高:自子叶节至全株最高部分的长度,以厘米表示。
根颈粗:指子叶节处直径,以厘米表示。
分枝位高度:指子叶节至第1个一次有效分枝的间距,以厘米表示。
一次有效分枝数:指主茎上着生的分枝,具有1个以上有效角果的分枝数。
二次有效分枝数:指一次分枝上着生具有1个以上有效角果的分枝数。
主轴有效长度:指主花序上第一个有效角果至顶端有效角果之距,以厘米表示。
结角密度:指主花序长度,与总有效角果数之比,以个/厘米表示。
全株有效角数:指主花序、一次分枝、二次分枝上具有1粒以上的角果总数。
角果长度:即果身长度(不包括果柄和果喙)。
见附图角果宽度:指角果最宽部位的宽度。
油菜下胚轴培养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油菜下胚轴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长规律。
2. 掌握油菜下胚轴的诱导培养方法。
3. 探究不同激素配比对油菜下胚轴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油菜种子(甘蓝型油菜)2. 试剂与仪器:NAA、细胞分裂素、琼脂、无菌水、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解剖镜、剪刀、镊子、培养皿、移液器等。
三、实验方法1. 种子消毒与萌发(1)将油菜种子用75%酒精浸泡消毒30秒,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
(2)将消毒后的种子置于培养皿中,加入适量无菌水,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萌发。
2. 下胚轴的采集与培养(1)待油菜种子萌发至第2天,用解剖镜观察,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下胚轴。
(2)将下胚轴剪下,放入含有适量无菌水的培养皿中,置于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
(3)将下胚轴切成约1cm长的段,放入含有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中。
3. 培养基配比设计(1)对照培养基:NAA 0.5mg/L,细胞分裂素 0.5mg/L。
(2)实验组培养基:NAA浓度分别为0、0.1mg/L、0.5mg/L、1mg/L,细胞分裂素浓度分别为0、0.1mg/L、0.5mg/L、1mg/L。
4. 培养与观察(1)将培养基置于高压灭菌锅中灭菌30分钟。
(2)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凝固后接种下胚轴。
(3)将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3天更换一次培养基。
(4)观察不同激素配比对下胚轴生长的影响,包括下胚轴长度、粗度、颜色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下胚轴生长情况(1)对照组:下胚轴生长速度较慢,长度约2cm,粗度约0.2mm,颜色浅绿。
(2)实验组:随着NAA浓度的增加,下胚轴长度和粗度逐渐增大;细胞分裂素浓度增加时,下胚轴长度和粗度减小。
2. 激素配比对下胚轴生长的影响(1)NAA浓度对下胚轴生长的影响:NAA浓度越高,下胚轴生长速度越快,长度和粗度越大。
(2)细胞分裂素浓度对下胚轴生长的影响:细胞分裂素浓度越高,下胚轴生长速度越慢,长度和粗度越小。
油菜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观察及三种类型识别

甘蓝型 欧洲油菜、日本油菜 地中海沿岸西北地区 n=19 主根略膨大,肉质,侧、支根较多, 根群发达 叶厚灰绿、蓝绿及暗绿色 光滑,无茸毛,被蜡粉 裂片锯齿或全缘呈琴状,羽状缺裂 椭圆、长椭圆、卵圆 无叶柄,叶痕较窄而短 短柄叶,叶痕较宽,两端下垂 长柄叶,叶痕较宽,两端平伸 高大粗壮,分枝型中等 黄色,花瓣圆形,开花时花瓣两两重 迭,花瓣表面有皱折,展开略呈 圆形,花较大 角果较长,籽粒较大,黑色或黑褐色, 表皮平滑 耐肥、抗旱、抗病力强,成熟迟,产 量高,增产潜力大,适于大多数 地区种植 3.5~4.5 35~45%
基生叶、茎生叶
2、白菜类型
也称矮油菜、甜油菜、小油
菜或白油菜。
株高小于1m,分枝部位低。
基生叶薄且宽大,椭圆、卵 圆或长圆,色浅光滑,中筋 明显,叶片全缘或波浪形; 茎生叶无叶柄,叶基全抱茎, 多为戟形叶。
花较大,花瓣圆形,开花时
花瓣两侧重叠。角果大,种 子一般为褐色或黄色。
茎生叶
基生叶
茎生叶及花
油菜三种类型的主要特征
类 型
株型
根
主根不 发达, 支细根 及发达 主根发 达,入 土较深, 支根较 少
主茎及分枝
叶形及叶色
花
果实
较矮 白 小, 菜 株高 型 1m左 右 较高 芥 大, 菜 1.5型 2m
花较大, 基生叶薄且宽大, 主茎生长弱, 花瓣圆形, 叶片全缘或波浪 形, 角果大,种子 分枝性强, 开花时花 中等。 具叶柄;茎生叶无 部位低 瓣两侧重 叶柄,叶基全 抱茎。 叠。 主茎生长强, 分枝部位高, 分支与主茎 角度小,分 枝数少而细 主茎生长较 强,分枝部 位和数量介 于前两者之 间 叶薄、多有刺毛; 基生叶琴形,缺刻 深,具长柄;茎生 叶具短柄,不抱茎, 呈披针形。 果实瘦小、细 花较小、 短,果柄与果 花瓣较长, 轴夹角小,种 开花时完 子小,每果内 全分离 种子数目较多。 花大,花 瓣圆形, 开花时两 侧重叠。 角果上有蜡粉, 果柄与果轴夹 角呈直角,种 子大。
油菜性状调查方案

油菜性状调查方案一、材料在广汉转基因油菜实验基地对油菜CK和各个转基因品种取样所得的样本材料。
二、内容说明通过前人的研究得出,油菜的每株角果数、毎果粒数和千粒重是构成油菜产量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又在实际生产中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而变化。
由于主花序长度、有效分支部位高度等其他因素会直接或间接的对这些主要因素产生影响,有必要也对这些性状进行考察。
因此收获前进行这些性状的考察,是总结经验、分析增、减产原因,为来年制定生产规划和制定栽培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三、方法和步骤:1、取样: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四个材料三次重复(设保护行),共十二个小区,每个小区采取十行十五列种植。
成熟时按田间生长状况以五点取样法(尽量选取田角和中心和剔除边行),每点取两株,每小区选取10株正常生长的单株进行测定。
【1】2、考项目及标准:将从实验小区中抽取的样本单株按品系放置,并对其以下指标进行考察。
(1)株高:从子叶节到植株主花序顶的长度,以㎝表示。
[2](2)有效分枝数:主茎上着生的具有1个以上有效角果的第一次分枝数,以个数表示。
[3](3)无效分枝数:没有一个以上有效果的第一次分枝数。
[4](4)第一次有效分枝部位高度:子叶节到主茎最下面的第一个有效分枝的高度,以㎝表示。
[5](5)主花序有效长度:指主花序顶端最上一个有效角果至主花序基部着生有效角果处的长度,以“cm”表示。
[6](6)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指主花序上具有1粒以上正常种子的角果数。
[7](7)全株有效角果数:指全株含有1粒以上正常种子的角果总数。
[8](8)结果密度:结果密度分成三级;即主花序有效角果数 / 主花序有效长度 = 角果数 / cm,结果分为三级:凡此值大于1.3的为密,1.0-1.3的为中,小于1.0的为稀。
[9](9)角果长度:取主花序上、中、下部共十个角果,计量其角果的平均长度(不包括果柄和喙突)以㎝表示。
[10](10)每果粒数:剥出上面十个角果的种子,计数其总粒数,得其平均值,以粒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菜试验研究观察记载项目和标准
油菜试验观察记载项目及标准
一、物候期观察记载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以下同)
2.出苗期:以预选密度的75%的幼苗出土,子叶张开平展为标准,穴播以穴计算,条播以面积计算。
3.现蕾期:以50%以上植株轻轻揭开2~3片心叶,即可见明显的绿色花蕾为标准。
4.抽苔期:以50%以上植株主茎开始延伸,主茎顶端离子叶节达10厘米为标准。
5.初花期:以全区有25%植株开始开花为标准。
6.盛花期:以全区有75%以上花序已经开花为标准。
7.终花期:以全区有75%以上花序完全谢花(花瓣变色,开始枯萎)为标准。
8.成熟期:以全区有50%以上角果转黄变色,且种呈成熟色泽为标准。
9.收获期:实际收获日期。
10.生育日期(包括播种至出苗,出苗至现蕾等):以24小时为一天,各种生育日数前一物候期出现之当日不足24小时,不能作一天计。
二、品种一致性的观察记载
1.幼苗生长一致性:于五叶期前后观察幼苗之大小,叶片之多少。
有80%以上幼苗一致者为“齐”;60%~80%幼苗一致者为“中”;生长一致的幼苗不足60%者为“不齐”。
2.植株生长整齐度:于抽苔盛期观察植株的高低、大小和株型。
有80%以上植株一致者为“齐”;60%~80%植株一致者中”;生长一致的植株不足60%者为“不齐”。
3.成熟一致性:于成熟时观察,有80%以上植株成熟者为“齐”;60%~80%以上植株成熟一致者为“中”;成熟一致的植株不足60%者为“不齐”。
三、抗逆性调查
1.抗寒性(冻害):在融雪或严重霜冻解冻后三至五天观察。
以随机取样法每小区调查30~50株。
(1)冻害植株百分率:表现有冻害的植株占调查植株总数的百分数。
(2)冻害指数:对调查植株逐株确定冻害程度,冻害程度分0、1、2、3、4、五级,各级标准如下:
“0”植株正常,未受冻害;
“1”仅个别大叶受害,受害叶层局部萎缩呈灰折色;
“2”有半数叶片受害,受害叶层局部或大部萎缩、焦枯,但心叶正常;
“3”全部叶片大部受害,受害叶局部或大部萎缩、焦枯心叶正常或受轻微冻害,植株淌云彩恢复生长。
“4”全部大叶和心叶均受冻害,趋向死亡。
分株调查后,按下列公式计算冻害指数:
冻害指数(%)=[(1×S1+2×S2+3×S3+4×S4)/调查总株数×4] ×100
式中:S1、S2、S3、S4为1-4级各级冻害株数。
2.白锈病:于终花期后15天调查一次。
每小区随机调查50株,按分级标准逐株调查记载,统计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计算方法同冻害指数和冻害百分率。
严重度分级标准如下:
“0”无病
“1”1/5以下主花序发病或五个以下角果发病
“2”1/5~3/5主花序发病,引起肿胀弯曲成“龙头拐”状,或花瓣肥肿变绿色、灰白色、畸
形不结实,或2~3个分枝发病,或6~10个角果发病
“3”3/5以上主花序发病,引起肿胀弯曲成“龙头拐”状,或花瓣肥肿变绿色、灰白色畸形不结实,或4~5个分枝发病,或11~20个角果发病。
“4”主花序全部发病。
引起肿胀弯曲成“龙头拐”状,或花瓣肥肿变绿色、灰白色、畸形、不结实,或6个以上分枝发病,或21个以上角果发病。
3.白粉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参照小麦白粉病,计算方法相同。
4.蚜虫:每株蚜虫虫口密度分级标准分11级,以株为单位,每处理定点调查10株。
0级:0;1级:<10;2级:10~50;3级:50~100;4级:100~200;5级:200~300;6级:300~400;7级:400~500;8级:500~700;9级:700~1000;10级:≥1000。
5.抗侄伏性:在成熟前进行目测调查,主茎下部与地面角度在80o以上者为“直”;80o至45o者为“斜”;小于45o者为倒;并注明日期和原因。
四、室内考种项目调查标准
1.株高:自子叶节至全株最高部分长度,以“cm”表示。
2.第一次有效分枝数:指主茎上具有一个以上有效角果的第一次分枝数。
3.第一次有效分枝部位:指第一次有效分枝离子叶节的长度,以“cm”表示。
4.主花序有效长度:指主花序顶端最上一个有效角果至主花序基部着生有效角果处的长度,以“cm”表示。
5.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系主花序上含有一粒以上饱满或欠饱满种子的角果数。
6.全株有效角果数:系全株含有一粒以上饱满或欠饱满种子的角果数。
7.线结角密度:即(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 果数/厘米
8.每角粒数:自主轴和上、中、下部的分枝花序上,随意摘取20个正常夹角,计算平均每角饱满或欠饱满的种子数。
9.千粒重:在晒干(含水量不高于10%)、纯净的种子内,用对角线、四分法或分样器等方法取样三份,分别称量,取其样本间差异不超过3%或三个样本平均,千粒重以“g”表示。
10.小区产量:收获前或收获时需调查实收株数,收获脱粒的种子量为实收产量,以“g”表示。
11.亩产量:小区产量计算求得,以公斤表示。
观察记载报表
详见表1、表2、表3、表4。
表1:玉溪市油菜试验研究生育期、一致性及抗逆性综合报表
表2:玉溪市油菜试验研究小区试验冻害和白粉病发生情况
表3:玉溪市油菜试验研究经济性状考种综合报表
表4:玉溪市油菜试验研究产量综合报表
说明:同田对比试验及示范产量只填相应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