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调研考试答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朱宸濠的船搁浅,仓猝之间换船逃跑,王冕部下的士兵追赶捉 住他。(共5分,“胶浅”“易”“追执”各1分,句意2分。)
•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唐].韦应物.
•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 解题:
• 此诗约作于大历八、九年(773、 774),时诗人有淮海之行。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 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讲解
• 16.(1)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 (2)艰难苦恨繁霜鬓 • (3)别有幽愁暗恨生 • (4)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 (5)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 (6)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 (7)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孰能无惑 • (共12分,一句1分。)
及笄指的是女子满十五周 岁的时候
• 守仁在母胎中怀了十四个月才 出生,他的奶奶梦见神仙从云 彩中间送婴儿下来,于是取名 云。他五岁还不会说话,一个 有道术的人抚摸了他,改名守 仁,才会说话。十五岁时,曾 到居庸关、山海关访问客人。 经常混在人群中走出边塞,放 眼观览山川地形。二十岁弱冠 之年,参加乡试中举,学业大 有长进。只是他越来越喜欢谈 论军事,并且很会射箭。
• (共5分,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
• 参考题目: • (1)困厄中愈挫愈勇 • (2)不屈不挠,民族本色 • (3)新冠病魔坚韧斩 利剑出鞘喜迎春 • (4)矢志不渝的中华魂 • (5)复兴之路,坚韧导航 • (6)韧性助力成功
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阅读规律和方法。
• 一、以表明时间的词语为纲绳,去串起人物的一生经历。 • 二、以表明官职的升贬为轴心,去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 三、以问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以及事件经过为切口,
• 你问我为何还滞留他方,不返 故乡?只因那淮上秋山,枫林 似火,留得我无限依恋!
•
14.C(3分) “格调昂扬”错,韦应物外放出京,有许多不得已,诗人 不直接回答无法归去,而以“淮上有秋山”作答,有对秋 山之景的喜欢,更是无奈后的自我慰藉,这句以景结情, 含蓄深沉,留下了令人回味的艺术空间。
喜崔明府相过
长,孝宗很眷顾他。王华生
性孝顺,母亲岑氏活过百岁
去世。王华已经七十多岁,
(守丧期间)仍然睡草席吃 粗食,士人议论时都赞美他。
• 翻译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 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达到词达句顺。
• 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 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去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 四、以传记的写作特点为楔子,去把握人物的性格和作者
的观点。 • 五、积累常见实词
• 性爽侠,有节气,士有 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 归之,必尽见存拯,时 亦以此多之。
• 祖莹性情豪爽,气 节很高,处境困窘
失意、命运充满不
顺屡受挫折的士大
夫,都会托命于他,
他必然会尽力关怀
救助,当时人也因 此夸奖他。
• 淮上:指今江苏淮阴一带。
• 梁州:唐代治所在今陕西汉中。 一作“梁川”。诗中抒写与故 友一别十年、突然相逢的喜悦 之情,同时也为萧疏鬓斑而感 慨
•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唐].韦应物.
• 江汉曾为客, • 相逢每醉还。 • 浮云一别后, • 流水十年间。 • 欢笑情如旧, • 萧疏鬓已斑。 • 何因北归去, • 淮上对秋山。
• 第三空:“映照”和“映射”都有照射之意,“映照”中的“照”强调 呼应,“映射”中的“射”意为反射、反映,根据语境应选“映照”。
• 第四空:主旋律,指一般文艺作品的主要精神或基调;主阵地,比喻工 作、斗争的主要场所。原文主语是“这些剧目”,谓语是“弘扬”,故 选“主旋律”。
• 20.(1)混合轨道;(2)短报文通讯功能(或:短信与导航结 合);(3)模式兼容(或:与美国GPS互操作)。
• 17.B(3分)
• 第一空: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 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中流击楫,比喻立志奋发图强。第一空所填 词语应为名词,充当“做”的宾语,所以选择“中流砥柱”。
• 第二空: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自 告奋勇,主动要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前者比后者的语气更强烈,并 且带有大无畏或伸张正义的气概,故选“挺身而出”。
• 此诗前半首和后半首,一悲一喜,悲喜交感, 总的倾向是统一于悲。后四句虽然写“喜”, 却隐约透露出“悲”:“愧君相见频”中的一 个“愧”字,就表现了悲凉的心情。因之,题 中虽着“喜”字,背后却有“悲”的滋味。一 正一反,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使所要表现的 主旨更深化了,更突出了。这就是“反正相生” 手法的艺术效果。
• 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正德十一年八月,
擢右佥都御史,巡
抚南、赣。当是时,
南中盗贼蜂起。守
仁至,知左右多贼
耳目,乃呼老黠隶
诘之。隶战栗不敢 隐,因贳shì其罪, 令伺贼,贼动静无 勿知。
• 弘治十二年(1499)考中进士。 正德十一年(1516)八月,王 守仁升右佥都御史,巡抚 南、赣。当时,南中地带 盗贼蜂拥而起。到任后, 王守仁知道身边有不少人 是贼寇的耳目,于是传呼 年老而狡黠的仆隶加以审 问,仆隶浑身哆嗦不敢隐 瞒,王守仁就此赦免了他 们的罪过,让他们侦察贼 寇,贼寇的动静没有不知 道的。
• 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 王华已经七十多岁,(守丧期间)仍然睡草席吃粗食,士人议论
时都赞美他。
• 守仁娠十四月而 生,祖母梦神人 自云中送儿下, 因名云。五岁不 能言,异人拊之, 更名守仁,乃言。 年十五,访客居 庸、山海关。时 阑出塞,纵观山 川形胜。弱冠举 乡试,学大进。 顾益好言兵,且 善射。
•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唐].韦应物.
•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 想当年客居他乡,飘零江汉; 难忘与你异乡聚首,携手醉还。
• 叹人生聚散无常,恰似那浮云 舒卷; 自别后匆匆十载,真个 是似水流年!
• 喜今日故友重逢,欢笑如旧;细 端详却都已白发稀疏,两鬓斑 斑。
• ①江汉:汉江。汉水源出陕西南部,流经汉 中,与题中“梁州”相应。韦应物曾游梁州, 故云“江汉曾为客”。
• ②此处“浮云”比喻飘泊不定,聚散无常。 “流水”比喻岁月迅速消逝,又暗与“江汉” 呼应。
• ③此句意谓头发稀少而发脚花白。萧疏:零 落稀少。斑:颜色驳杂不纯,此处指头发黑 白相间。
• ④此句意谓淮上风光好,故而留恋不归,回 答上句问话。然淮上实际无山,故“山”字 只能作泛指河山解。表现出对官场的厌弃和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十万。
率领吏士起兵勤王。召
集了八万人,号称三十
万。
• 己酉次丰城,以文定 • 七月十八日驻兵丰城,
为前锋,选遣奉新知 以文定为先锋,先遣奉
县刘守绪袭其伏兵。 新知县刘守绪袭击敌人
乙卯遇于黄家渡,贼 大溃。丙辰复战,官 军却,守仁斩先却者。
的伏兵。二十四日两军 在黄家渡相遇,敌人大 败。二十五日又一次战 斗,官军退却,王守仁
• 7. B(3分) • 文章的主人公不是那个男人,作为次要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也不能作为文章的主题。文章主题要紧扣“青年人价值取向”来 确定。
小说采取对话方式进行叙述好处有:
• 1、推进情节发展,使情节更加紧凑。情节的推进需要用对话的形式进行 展开,对话能够告诉读者,角色在干嘛,下一步准备干什么。
• 15.(1)“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幻无常; “流水”表示岁月如流,年华易逝;“一别” 和“十年”拓宽了时间和空间,蕴含了复杂 的人事变迁。(3分)
• (2)颔联言简意赅,借虚拟之景抒深沉之情, 表达了一别十年的感伤、年华老去的无奈和 世事沧桑的感慨。(3分)
• (共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 酌情给分。)
• 10.B(3分)泛滥道释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 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
• 11.D(3分)己酉,包括后面的乙卯、丙辰在文中都属于纪日。 • 12.A(3分)考中状元的是王守仁的父亲王华。
• 13.(1)王华已经七十多岁,(守丧期间)还睡草席吃粗食,士人 评论时都赞美他。(共5分,“寝苫”“疏食”“多”各1分,句 意2分。)
• 守仁亲率锐卒屯上 杭,佯退师,出不 意捣之,连破四十 余寨。官军进攻, 内外合击,擒斩无 遺。乃立和平县, 置戍而归。自是境 内大定。守仁所将 皆文吏及偏裨(辅 佐的;副)小校, 平数十年巨寇,远 近惊为神。
• 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士 卒屯兵上杭,假装退兵, 出其不意攻打他们,接 连攻下四十多个寨子。 官兵进攻,内外合击, 擒获斩首没有遗漏。于 是设立和平县,设置戍 守后返回。从此境内非 常安定。王守仁所带领 的都是些文职官吏和偏 裨军校,平定了为患数 十年的大贼寇,远近人 士都惊为神明。
游九华归,筑室阳明 不轻易和人说笑。从九
洞。
华山游历归来,在阳明
洞中建造住室。
• 泛滥道释学/数年无所 • 泛览道、释两家的学说, 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 几年下来没有收获。贬官 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 于龙场时,荒僻之地,无
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 事物喟然日:“道在是
书可读,只好天天思索旧 日已得的知识。忽然悟到
之间换船逃跑,王冕
率领的士兵追赶捉住 他。
•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 共三十五天宸濠叛乱就
守仁天姿异敏。年十 被平定了。王守仁天生
七,谒上饶娄谅,与 不同常人。十七岁时拜
论朱子格物大指。还 家,日端坐,讲读 《五经》,不苟言笑。
访上饶人娄谅,和他讲 论朱熹格物之学的大意。 回家以后,每日里正身 而坐,研读《五经》,
•
喜外弟卢纶见宿 ⑴
• 静夜四无邻,
• 荒居旧业贫。
• 雨中黄叶树,
• 灯下白头人。
• 以我独沉久,
• 愧君相见频。
• 平生自有分,
• 况是蔡家亲。
• 此诗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 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 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 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 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 正德十四年六月,命 • 正德十四年六月,受命
勘福建叛军,行至丰 前往福建勘察叛军,走
城而宁王宸濠反。守 到丰城,宁王朱宸濠造
仁急趋吉安,与伍文 反。王守仁急往吉安,
定征调兵食,治器械 和伍文定征调军粮,修
舟楫,传檄暴宸濠罪, 治器械和船只,并发布
俾bǐ守令各率吏士勤 檄文揭露朱宸濠的罪行,
王。合八万人,号三 命令地方守土大臣各自
• 王守仁,字伯安, 余姚人。父华, 成化十七年进士 第一,授修撰。 华有器度,在讲 幄最久,孝宗甚 眷之。华性孝, 母岑年逾百岁卒。 华已年七十余, 犹寝苫蔬食,士 论多之。
•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他的父亲王华,成化十七年 (1481)考中进士第一名,授 官修撰。王华很有器度,在
给皇帝讲书的官位上时间最
矣。”遂笃信不疑。其 格物致知,应当自求于己
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心,而不能去向事物求索,
学者翁然从之,世遂有 慨然感叹说:来自道就在这“阳明学”云。
里呀。”从此深信不疑。
• (探究事物原理,从而 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 感悟到某种心得)。)
他从事教育,专以培养良
知为主。当世学者翕然跟
从,世上于是有了“阳明 学”。
诸军殊死战,贼复大 斩杀先退却的人,于是
败。退保樵舍,联舟 众军拼死战斗,敌人又
为方阵。
ー次大败。退保樵舍,
连船结成方阵。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 •第二天清晨,宸濠正 群臣,官军奄至。以 在会见群臣,官军覆
小舟载薪,乘风纵火, 压而来,用小船载着
焚其副舟。宸濠舟胶 柴草,乘着风势放火,
浅,,仓卒易舟遁, 烧坏了他的副舰。朱 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宸濠的船搁浅,仓猝
• 喜外弟卢纶见宿 • 静夜四无邻, • 荒居旧业贫。 • 雨中黄叶树, • 灯下白头人。 • 以我独沉久, • 愧君相见频。 • 平生自有分, • 况是蔡家亲。
• 静静的深夜四周没有相邻,居 住在荒野因为家中清贫。 • 树上黄叶在雨中纷纷飘零,犹 如灯下白发老人的命运。 • 自惭这样长久地孤独沉沦,辜 负你频繁地来把我慰问。 • 我们是诗友生来就有缘分,更 何况你我两家还是表亲。
•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唐].韦应物.
•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 解题:
• 此诗约作于大历八、九年(773、 774),时诗人有淮海之行。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 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讲解
• 16.(1)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 (2)艰难苦恨繁霜鬓 • (3)别有幽愁暗恨生 • (4)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 (5)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 (6)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 (7)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孰能无惑 • (共12分,一句1分。)
及笄指的是女子满十五周 岁的时候
• 守仁在母胎中怀了十四个月才 出生,他的奶奶梦见神仙从云 彩中间送婴儿下来,于是取名 云。他五岁还不会说话,一个 有道术的人抚摸了他,改名守 仁,才会说话。十五岁时,曾 到居庸关、山海关访问客人。 经常混在人群中走出边塞,放 眼观览山川地形。二十岁弱冠 之年,参加乡试中举,学业大 有长进。只是他越来越喜欢谈 论军事,并且很会射箭。
• (共5分,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
• 参考题目: • (1)困厄中愈挫愈勇 • (2)不屈不挠,民族本色 • (3)新冠病魔坚韧斩 利剑出鞘喜迎春 • (4)矢志不渝的中华魂 • (5)复兴之路,坚韧导航 • (6)韧性助力成功
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阅读规律和方法。
• 一、以表明时间的词语为纲绳,去串起人物的一生经历。 • 二、以表明官职的升贬为轴心,去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 三、以问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以及事件经过为切口,
• 你问我为何还滞留他方,不返 故乡?只因那淮上秋山,枫林 似火,留得我无限依恋!
•
14.C(3分) “格调昂扬”错,韦应物外放出京,有许多不得已,诗人 不直接回答无法归去,而以“淮上有秋山”作答,有对秋 山之景的喜欢,更是无奈后的自我慰藉,这句以景结情, 含蓄深沉,留下了令人回味的艺术空间。
喜崔明府相过
长,孝宗很眷顾他。王华生
性孝顺,母亲岑氏活过百岁
去世。王华已经七十多岁,
(守丧期间)仍然睡草席吃 粗食,士人议论时都赞美他。
• 翻译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 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达到词达句顺。
• 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 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去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 四、以传记的写作特点为楔子,去把握人物的性格和作者
的观点。 • 五、积累常见实词
• 性爽侠,有节气,士有 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 归之,必尽见存拯,时 亦以此多之。
• 祖莹性情豪爽,气 节很高,处境困窘
失意、命运充满不
顺屡受挫折的士大
夫,都会托命于他,
他必然会尽力关怀
救助,当时人也因 此夸奖他。
• 淮上:指今江苏淮阴一带。
• 梁州:唐代治所在今陕西汉中。 一作“梁川”。诗中抒写与故 友一别十年、突然相逢的喜悦 之情,同时也为萧疏鬓斑而感 慨
•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唐].韦应物.
• 江汉曾为客, • 相逢每醉还。 • 浮云一别后, • 流水十年间。 • 欢笑情如旧, • 萧疏鬓已斑。 • 何因北归去, • 淮上对秋山。
• 第三空:“映照”和“映射”都有照射之意,“映照”中的“照”强调 呼应,“映射”中的“射”意为反射、反映,根据语境应选“映照”。
• 第四空:主旋律,指一般文艺作品的主要精神或基调;主阵地,比喻工 作、斗争的主要场所。原文主语是“这些剧目”,谓语是“弘扬”,故 选“主旋律”。
• 20.(1)混合轨道;(2)短报文通讯功能(或:短信与导航结 合);(3)模式兼容(或:与美国GPS互操作)。
• 17.B(3分)
• 第一空: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 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中流击楫,比喻立志奋发图强。第一空所填 词语应为名词,充当“做”的宾语,所以选择“中流砥柱”。
• 第二空: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自 告奋勇,主动要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前者比后者的语气更强烈,并 且带有大无畏或伸张正义的气概,故选“挺身而出”。
• 此诗前半首和后半首,一悲一喜,悲喜交感, 总的倾向是统一于悲。后四句虽然写“喜”, 却隐约透露出“悲”:“愧君相见频”中的一 个“愧”字,就表现了悲凉的心情。因之,题 中虽着“喜”字,背后却有“悲”的滋味。一 正一反,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使所要表现的 主旨更深化了,更突出了。这就是“反正相生” 手法的艺术效果。
• 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正德十一年八月,
擢右佥都御史,巡
抚南、赣。当是时,
南中盗贼蜂起。守
仁至,知左右多贼
耳目,乃呼老黠隶
诘之。隶战栗不敢 隐,因贳shì其罪, 令伺贼,贼动静无 勿知。
• 弘治十二年(1499)考中进士。 正德十一年(1516)八月,王 守仁升右佥都御史,巡抚 南、赣。当时,南中地带 盗贼蜂拥而起。到任后, 王守仁知道身边有不少人 是贼寇的耳目,于是传呼 年老而狡黠的仆隶加以审 问,仆隶浑身哆嗦不敢隐 瞒,王守仁就此赦免了他 们的罪过,让他们侦察贼 寇,贼寇的动静没有不知 道的。
• 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 王华已经七十多岁,(守丧期间)仍然睡草席吃粗食,士人议论
时都赞美他。
• 守仁娠十四月而 生,祖母梦神人 自云中送儿下, 因名云。五岁不 能言,异人拊之, 更名守仁,乃言。 年十五,访客居 庸、山海关。时 阑出塞,纵观山 川形胜。弱冠举 乡试,学大进。 顾益好言兵,且 善射。
•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唐].韦应物.
•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 想当年客居他乡,飘零江汉; 难忘与你异乡聚首,携手醉还。
• 叹人生聚散无常,恰似那浮云 舒卷; 自别后匆匆十载,真个 是似水流年!
• 喜今日故友重逢,欢笑如旧;细 端详却都已白发稀疏,两鬓斑 斑。
• ①江汉:汉江。汉水源出陕西南部,流经汉 中,与题中“梁州”相应。韦应物曾游梁州, 故云“江汉曾为客”。
• ②此处“浮云”比喻飘泊不定,聚散无常。 “流水”比喻岁月迅速消逝,又暗与“江汉” 呼应。
• ③此句意谓头发稀少而发脚花白。萧疏:零 落稀少。斑:颜色驳杂不纯,此处指头发黑 白相间。
• ④此句意谓淮上风光好,故而留恋不归,回 答上句问话。然淮上实际无山,故“山”字 只能作泛指河山解。表现出对官场的厌弃和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十万。
率领吏士起兵勤王。召
集了八万人,号称三十
万。
• 己酉次丰城,以文定 • 七月十八日驻兵丰城,
为前锋,选遣奉新知 以文定为先锋,先遣奉
县刘守绪袭其伏兵。 新知县刘守绪袭击敌人
乙卯遇于黄家渡,贼 大溃。丙辰复战,官 军却,守仁斩先却者。
的伏兵。二十四日两军 在黄家渡相遇,敌人大 败。二十五日又一次战 斗,官军退却,王守仁
• 7. B(3分) • 文章的主人公不是那个男人,作为次要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也不能作为文章的主题。文章主题要紧扣“青年人价值取向”来 确定。
小说采取对话方式进行叙述好处有:
• 1、推进情节发展,使情节更加紧凑。情节的推进需要用对话的形式进行 展开,对话能够告诉读者,角色在干嘛,下一步准备干什么。
• 15.(1)“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幻无常; “流水”表示岁月如流,年华易逝;“一别” 和“十年”拓宽了时间和空间,蕴含了复杂 的人事变迁。(3分)
• (2)颔联言简意赅,借虚拟之景抒深沉之情, 表达了一别十年的感伤、年华老去的无奈和 世事沧桑的感慨。(3分)
• (共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 酌情给分。)
• 10.B(3分)泛滥道释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 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
• 11.D(3分)己酉,包括后面的乙卯、丙辰在文中都属于纪日。 • 12.A(3分)考中状元的是王守仁的父亲王华。
• 13.(1)王华已经七十多岁,(守丧期间)还睡草席吃粗食,士人 评论时都赞美他。(共5分,“寝苫”“疏食”“多”各1分,句 意2分。)
• 守仁亲率锐卒屯上 杭,佯退师,出不 意捣之,连破四十 余寨。官军进攻, 内外合击,擒斩无 遺。乃立和平县, 置戍而归。自是境 内大定。守仁所将 皆文吏及偏裨(辅 佐的;副)小校, 平数十年巨寇,远 近惊为神。
• 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士 卒屯兵上杭,假装退兵, 出其不意攻打他们,接 连攻下四十多个寨子。 官兵进攻,内外合击, 擒获斩首没有遗漏。于 是设立和平县,设置戍 守后返回。从此境内非 常安定。王守仁所带领 的都是些文职官吏和偏 裨军校,平定了为患数 十年的大贼寇,远近人 士都惊为神明。
游九华归,筑室阳明 不轻易和人说笑。从九
洞。
华山游历归来,在阳明
洞中建造住室。
• 泛滥道释学/数年无所 • 泛览道、释两家的学说, 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 几年下来没有收获。贬官 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 于龙场时,荒僻之地,无
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 事物喟然日:“道在是
书可读,只好天天思索旧 日已得的知识。忽然悟到
之间换船逃跑,王冕
率领的士兵追赶捉住 他。
•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 共三十五天宸濠叛乱就
守仁天姿异敏。年十 被平定了。王守仁天生
七,谒上饶娄谅,与 不同常人。十七岁时拜
论朱子格物大指。还 家,日端坐,讲读 《五经》,不苟言笑。
访上饶人娄谅,和他讲 论朱熹格物之学的大意。 回家以后,每日里正身 而坐,研读《五经》,
•
喜外弟卢纶见宿 ⑴
• 静夜四无邻,
• 荒居旧业贫。
• 雨中黄叶树,
• 灯下白头人。
• 以我独沉久,
• 愧君相见频。
• 平生自有分,
• 况是蔡家亲。
• 此诗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 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 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 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 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 正德十四年六月,命 • 正德十四年六月,受命
勘福建叛军,行至丰 前往福建勘察叛军,走
城而宁王宸濠反。守 到丰城,宁王朱宸濠造
仁急趋吉安,与伍文 反。王守仁急往吉安,
定征调兵食,治器械 和伍文定征调军粮,修
舟楫,传檄暴宸濠罪, 治器械和船只,并发布
俾bǐ守令各率吏士勤 檄文揭露朱宸濠的罪行,
王。合八万人,号三 命令地方守土大臣各自
• 王守仁,字伯安, 余姚人。父华, 成化十七年进士 第一,授修撰。 华有器度,在讲 幄最久,孝宗甚 眷之。华性孝, 母岑年逾百岁卒。 华已年七十余, 犹寝苫蔬食,士 论多之。
•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他的父亲王华,成化十七年 (1481)考中进士第一名,授 官修撰。王华很有器度,在
给皇帝讲书的官位上时间最
矣。”遂笃信不疑。其 格物致知,应当自求于己
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心,而不能去向事物求索,
学者翁然从之,世遂有 慨然感叹说:来自道就在这“阳明学”云。
里呀。”从此深信不疑。
• (探究事物原理,从而 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 感悟到某种心得)。)
他从事教育,专以培养良
知为主。当世学者翕然跟
从,世上于是有了“阳明 学”。
诸军殊死战,贼复大 斩杀先退却的人,于是
败。退保樵舍,联舟 众军拼死战斗,敌人又
为方阵。
ー次大败。退保樵舍,
连船结成方阵。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 •第二天清晨,宸濠正 群臣,官军奄至。以 在会见群臣,官军覆
小舟载薪,乘风纵火, 压而来,用小船载着
焚其副舟。宸濠舟胶 柴草,乘着风势放火,
浅,,仓卒易舟遁, 烧坏了他的副舰。朱 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宸濠的船搁浅,仓猝
• 喜外弟卢纶见宿 • 静夜四无邻, • 荒居旧业贫。 • 雨中黄叶树, • 灯下白头人。 • 以我独沉久, • 愧君相见频。 • 平生自有分, • 况是蔡家亲。
• 静静的深夜四周没有相邻,居 住在荒野因为家中清贫。 • 树上黄叶在雨中纷纷飘零,犹 如灯下白发老人的命运。 • 自惭这样长久地孤独沉沦,辜 负你频繁地来把我慰问。 • 我们是诗友生来就有缘分,更 何况你我两家还是表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