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经学的特色及影响

合集下载

清代儒家——新经学

清代儒家——新经学

清代儒家——新经学从明末清初到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从兴盛走向衰落的时期,这时官方儒学——朱子学除了反复咀嚼宋人的残羹剩饭,再也拿不出任何新鲜货色。

相反,民间的儒学倒还具有相当的活力。

清初的知识分子总结明朝亡国的历史教训,认为理学空疏无用,是导致国破家亡的重要原因。

他们摒弃理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以为这才是真儒学。

经学家顾炎武(公元1613—1682年)提出“经学即理学”的口号,说理学讲明心见性,实际是禅学。

它们不研究六经之文,不讨论当代之务,不从事修己治人的实学,也就是说在经学之外搞理学,所以走上迷途。

其实本没有离开经学的理学,因而真正的学问只有一种,那就是经学。

不过顾炎武的经学既与董仲舒式的微言大义之学不同,也与繁琐的考据之学不同,而是经世致用的实学。

他的《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都是阐发、体现他的实学思想的力作,后一本书就是经过多年的实地调查而写成的,记述各地山川形胜、经济状况、风土人情等等,为反清复明、治理天下做准备。

与顾炎武齐名的大思想家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受王学自做主宰思想的影响,发展了儒学中的民主性精华,写成伟大的政治哲学著作《明夷待访录》。

他批评了以往的君主观,尖锐指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在创业时牺牲无数人的性命,守成时搜刮天下人的血汗,以满足一己的私欲。

他认为,上古时代人民是天下之主而君是客,三代以后则倒了过来,君是主而人民是客。

三代以上之法是“天下之法”,后世之法则是君主“一家之法”。

他要求废除“一家之法”,恢复“天下之法”;变君主民客为民主君客,使人民重新成为君的服务对象。

这些思想是近代民主意识的萌芽。

为改变君主专制,他提出把学校变为议政机关,天子的政策法令要经学校议论通过方可实施。

他的学校已经具有资产阶级议会的某些功能,在当时能提出这种设想,的确难能可贵。

黄宗羲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熟悉明史,有专著数部,以布衣身份从事《明史》的修撰,其中不少重大疑难问题是由他定下来的。

清代商业与金融的变迁及其意义

清代商业与金融的变迁及其意义

清代商业与金融的变迁及其意义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一些特点。

在清代初期,中国经济还比较封闭,重农轻商的观念占主导,商业活动较为有限。

但是随着时代逐渐变迁,经济形势得到了一些改变。

在清代商业与金融的变迁中,中国经济的壮大开始显现出来。

清代商业与金融的变迁在清代初期,商业活动的范围还比较有限。

由于封建经济体制的制约和特定的历史背景,商业活动很少涉及到大规模的贸易。

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逐渐发展,光绪年间大量引入洋务技术,中国经济的壮大开始显现出来,这种壮大的趋势波及到了商业和金融领域。

首先,清代商业在规模和范围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由于过去的官方经济体制和私营经济体制的独立运作,不少小型商业机构进行了改变,范围有了扩大,规模更加壮大。

同时,在内外贸易领域,商业活动也逐渐增加。

清代澳门、广州等港口贸易成为著名,广州港也成为与周边地区交流的枢纽。

爱新觉罗玄烨后改善两广海疆的治理,促进了南方商业的发展,商贸往来日渐频繁,许多人开始通过贸易赚取财富。

其次,清代金融业也开始逐渐发展。

清朝统治阶层开始意识到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开始着手整顿金融机构,并引入了一些新的金融业务。

这其中包括了银行业、证券、保险等等。

随着这些金融机构的发展,中国经济也开始逐渐成熟。

清代商业与金融变迁的意义这些变化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商业和金融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壮大提供了新的支撑。

逐渐废除传统的封建经济制度,提高了经济效率,在商贸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在这个过程中,中央政府也开始了新的经济实践,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其次,商业和金融的发展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新的思维和理念。

随着商业和金融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市场环境和金融理念也得到了提升。

不少人从封建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传统经济理念转向现代经济模式。

这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积累了重要的人才。

结语可能有人会问,商业和金融的变迁到底有没有带来什么后遗症呢?其实,古代的商业和金融领域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存在着许多不公正、失信的交易,金融产业的发展十分不稳定,很难保证金融安全,这使得中国的经济始终处于非常不安稳的状态。

第十六章清初经世致用思潮

第十六章清初经世致用思潮

第十六章清初经世致用思潮明末,由于王阳明后学的盛行,士林学风“束书不观,游谈无根”(黄宗羲语),空疏已达极点。

有的打机锋弄隐语,几近狂禅。

针对明末学风的空疏,清初一些学者起而提倡“实学”。

所谓“实学”,用当时颜习斋的话说就是“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而贯穿这所谓“实学”的一个中心思想,便是经世致用的精神。

所谓经世致用,就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当前的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

而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挥自己的学术政治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

被称为清初三大儒的黄宗羲、李颙、孙夏峰不用说,其他如顾炎武、王夫之、唐甄、魏禧,朱之瑜、陆世仪、方以智、傅山、颜元、李塨、王源、刘献庭、顾祖禹等等,都是这一思潮中的主要人物(他们提倡的程度和方面,各有不同)。

从地域上说,当时有两个中心,一个是江、浙一带,黄宗羲、顾炎武、唐甄,魏禧、陆世仪等是其代表:一个是河北、山西、陕西一带,孙夏峰、李颙、傅山、颜元、李塨、王源等是其代表。

他们的社会学说是一致的,都提倡一种与传统的理学不同的崭新学风。

评论时政,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匡时济民”的社会改革方案。

然而,在哲学上他们却各有千秋。

有的是唯物论者,有的是唯心论者,有的信仰程朱,有的信仰陆王,有的折衷程朱、陆王,有的既批判程朱又批判陆王,呈现了一种错综复杂的情况。

深入地研究这一思潮。

该是很有意义的。

一、经世致用思潮的一般特点学以致用,是先秦孔派儒学的传统。

宋代兴起的新儒学即所谓理学(包括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这个传统,专讲道德性命、修身养性,不务实际。

特别到明末的王阳明后学,束书游谈,几近狂禅,学问与社会实际严重脱节。

“明之季年,道学弥尊,科甲弥重,于是点者坐讲心学,以攀援声气,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功名。

致读书之人,十无一二能解事者。

”1甲申革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总结明亡之经验,他们深感书生空谈误国。

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

清代文人思想流派考察:经学派与古文派分析

清代文人思想流派考察:经学派与古文派分析

清代文人思想流派考察:经学派与古文派分析导言古代中国的文人,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创作方式,为人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清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孕育了许多杰出的文人思想流派。

本文将着重探讨清代的两个主要文人思想流派:经学派与古文派,分析他们对于文学与知识的不同追求与影响。

经学派:追求经世致用经学派的起源与特点经学派是清代文人思想中的重要流派,它深受儒家经典所影响,注重实用性与社会关系。

经学派的源起可以追溯到唐代的经学复兴运动,但在宋明时期才得到进一步发展。

清代的经学派继承了宋明时期的学说,并在这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发展。

经学派对文学的贡献经学派的文人注重实用主义,他们强调经典的学习与应用,以培养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经学派的文人以经史为基础,注重实务,他们力求将古代经典知识用于当时的社会实践中。

例如,他们将古代治国安邦的理论与清朝的现实情况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建议。

经学派的文人还注重社会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他们对社会现象、社会制度、社会风俗等进行观察与记录,并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他们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实用主义与社会运作上,而非纯粹的文学创作。

经学派与知识的关系经学派的文人强调学以致用,他们认为知识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因此,他们更加注重实用知识的学习,而相对忽视了纯粹学术研究或是文学创作。

他们认为知识的真正意义在于解决现实问题,服务于社会。

古文派:尚古兼新的文学追求古文派的兴起与特点古文派是清代文人思想中另一个重要的流派,它强调文学的审美与艺术价值。

古文派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唐代的古文运动,但在宋明时期才得到进一步发展。

清代的古文派继承了唐宋的文学创作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

古文派对文学的贡献古文派的文人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他们追求将古代经典的文学风格与自己的感悟与创作相结合。

古文派的文人追求形式的精美与语言的优美,他们热衷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与情感。

明清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

明清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

明清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前言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之一,也是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发展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分析明清时期的经济管理和财务知识,探讨其特点和影响。

经济管理富国政策明清时期,经济管理是国家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

富国政策是明清时期经济管理的核心理念之一。

富国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提高国家的财富水平来增强国家的实力。

这一政策采取了多种手段,包括加强对财政的管理和监督,发展农业和工商业等。

在明朝时期,富国政策体现在加强对农业的管理和发展上。

明朝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实行均田制、发展水利等,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国家的粮食供应。

到了清朝时期,富国政策的重点逐渐转移到了工商业的发展上。

清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鼓励商业发展、加强对工商业的监督等,来推动工商业的繁荣。

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为国家提供了稳定的财政收入。

货币政策明清时期的经济管理还包括对货币的管理和监督。

货币在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货币的管理和调控,以维护经济的稳定和正常运行。

在明朝时期,明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规定货币的种类和价值、限制私人造币等,来加强对货币的管理和监督。

这些措施使得货币得到了有效的调控,维护了货币的稳定和价值。

清朝时期,货币管理的重点逐渐转移到了外汇的管理上。

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制对外贸易、规定外汇的使用等,来加强对外汇的管理和调控。

这些措施使得外汇得到了有效的监管,保护了国家的贸易利益。

财务知识财政收入与支出明清时期的财务知识与财政收入和支出密切相关。

财政收入是国家从各种渠道获取的资金,而财政支出则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各种需求而进行的各种支出。

明朝时期,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土地税、商业税和各种经济活动的利润。

而财政支出则主要用于国家行政管理、军事支出和工程建设等。

到了清朝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财政收入明显增加。

清朝政府通过加强对财政收入的管理和监督,有效控制了财政支出,使得国家财政保持了相对的平衡。

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

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

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期。

其显著特点是:第一,政治上,在辽宋夏金并立和元统一的基础上,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这种发展,表现之一是通过反对外来侵略的胜利和平定叛乱,管辖辽阔疆域的有效措施,维护了国家主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表现之二是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进一步强化,而这种专制制度的发展,正是封建制度趋向没落的反映。

第二,封建经济逐渐发展,它不仅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而且从明朝中后期开始,一种新制度的萌芽——资本主义的萌芽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并逐步增长,日益瓦解自然经济,这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物质因素。

第三,在长期而较稳固的统一局面中,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也在继续发展着。

这种融合又通过共同的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抗击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等为近代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一方面在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依然走在世界的前列,出现了一系列科学巨匠和带总结性的科技著作;明清两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是东部地区,而沿海的江、浙、闽、台,又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社会经济区域的结构来看,江、浙、闽、台的社会经济区域组合,在历史上经历过很大的变动,发展出多个社会经济区域板块。

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上,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传统联系,在宏观上,组成一个大的社会经济区域──东南区。

这也是现在华东经济区的主体。

明清时代,在江南继续保持龙头地位的基础上,闽东南社会经济区域扩展到台湾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海上贸易的联系,本区域形成了活跃的东南沿海贸易圈。

因此,把江、浙、闽、台视为一个社会经济区域进行多视角的研究,是可行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明清时代,东南区域的经济,除受战乱和特大自然灾害影响的年代外,一般都保持增长的势头。

这一时期的经济变迁,呈现了如下的特点:一、在传统的老农业区,即己开发区,主要指沿海、沿江、沿河的平原和河谷地带,土地的农业开发几已饱和,粮食的增长主要依赖深耕细作或新作物(如蕃薯)的引进,但由于人口的繁衍速度超过粮食增长的速度,这些地区相继经历了从粮食输出地到粮食进口地的转变。

简论清初经世致用思想

简论清初经世致用思想

简论清初经世致用思想作者:杨露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9期摘要:经世致用是儒家经邦治国的指导思想。

清初,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因经历明末“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学风和现实的亡国丧家,决定从根本的思想上寻找原因并试图改变王学末流带来的弊端,重新回归到实学,注重经世致用。

这一思潮兴起于清军入关之后,在十七世纪八十年代末趋于衰落,有着其丰富的具体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对后世也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

关键词:清初;经世致用;内容;特征一、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和具体内容经世致用是具有历史渊源的思想,在先秦时期最早出现。

《庄子》一书中的:“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1”最早提出了“经世”一词,意为治理天下。

“经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侧重点不同的具体内涵,其渊源极其深厚,既可以强调人的修养,又可以说明安邦治国,也可以用来解释功利主义。

在明末清初这样一个朝代更迭的时期,由于满清入主中原,各种矛盾激化,这一时期文坛的经世致用的主要强调的是文学对于国家政治、对于民生的有益作用。

经世致用学者们的思想,以社会问题为中心,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

面对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的状况,众多思想家,其中以经世致用学派学者最多,都认真地思考起了这个问题。

其中,黄宗羲认为君主为天下之大害,指出一切罪恶都根源于君主专制制度,成为中国近代反封建专制的先声。

唐甄则从人本学的角度指出君主也是普通人,揭露了对封建君主的个人崇拜。

众多经世致用学者的观点都在不同程度表达了对君主专制的不满,对君权神授产生了致命的打击。

顾炎武批评道:“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机之广,固非一之人所能操也。

”王夫之认为“天下非一家之私”。

经世致用思想家们的思考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强烈不满和批判,要求限制君权的强烈愿望,同情人民的热烈感情,都是这一时代的先进思想2。

第二,关于土地问题的方案。

明末清初时期,土地有高度集中的现象,而思想家们大多反对此类现象,因此,他们想出多种方案以解决土地问题。

清初经世致用的思想与实学的学风

清初经世致用的思想与实学的学风

第35卷第3期Vol.35№.3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Hum.&Soc.Sci.)2007年5月May2007【历史研究】清初经世致用的思想与实学的学风3张晋藩(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北京100088)关键词:清初;法律思想;经世致用;实学摘 要:清初社会的激烈动荡,导致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显著变化,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朱之瑜、傅山、李颙、颜元等人为代表的一代杰出思想家,清醒地认识到专制主义统治所造成的社会危机,以及封建理学对于思想界的扼杀,他们将学术探讨与经世致用结合起来,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和唯心主义理学。

他们的思想涉及到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政治、国家、民族、法制、教育、风俗、人情等各个方面,启迪人们去思考和探索改革时弊的途径,并且形成了与前代迥异的新思想、新学风。

中图分类号:D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2435(2007)0320292206Thought of Pragmatism and Practical Learning during E arly Q ing DynastyZHAN G Jin2fan(Research I nstitute of L egal History,China Universit 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 aw,B ei j ing100088,China)K ey w ords:the early Qing Dynasty;legal thought;pragmatism;practical learningAbstract:The intense turbulence of the society during the early Qing Dynasty caused the remarkable change in the domain of ideological culture.The representative thinkers such as Gu Yanwu,Huang Z ongxi,Wang Fuzhi,Zhu Zhiyu,Fu Shan,Li Yu,and Yan Yuan soberly realized the social crisis created by the autocracy rule,as well as the feudal Confucionism’s strangling of ideology.They combined the academic discussion with pragmatism and straight criticized the feudal despotic system and the idealistic Conf ucianism.Their thought involved all aspects of the real life such as economy,politics,country,nationality,legal system, education,custom,human feelings,and so on.Their thoughts enlightened people to ponder and explore how to reform the ills of the times,and formed the new thoughts and the new school far different f rom the former generation. 17世纪后半期,明朝灭亡与清代继立所造成的“天崩地解”的严峻形势和反清的阶级与民族斗争的激流有力地推动了新思潮的兴起,涌现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朱之瑜、傅山、李颙、颜元等人为代表的一代杰出思想家。

清代经学与国家治理

清代经学与国家治理

清代经学与国家治理一、经学在清代的地位和影响在清代,经学被视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思想资源,对于统治者们的决策和政策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经学强调儒家经典书籍的研究和传承,并将其应用于国家治理之中。

1.经学的教育体系:清代设置了官方经学院校,培养并选拔出人才供给朝廷,推动了经学在社会上的发展。

例如,太平天国时期曾出现“洪洞县馆”等地的民办经学院。

2.经学与政府机构:清朝设立了六部制度,在这些行政机关中,都设有专门负责文件修订、撰写和咨询问题的岗位,以确保政策与儒家思想相契合。

3.如何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科举考试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之一。

其中进士考试从明代继承而来,在清朝进一步加强,并使得儒家知识成为官员必备条件。

二、清代著名经学家与其理论1.邓禹是清代重要的经学家之一。

他主张"巩固基础、推敲修饰",强调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来应对社会问题。

2.王念孙提出“格物致知”思想,主张通过实践和观察来获取知识和科学原理,进而为国家治理提供参考。

3.陆钟琦强调经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并提倡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将经学中的道德伦理与现实政务相结合。

三、清代国家治理中的经学运用示例1.社会稳定与法律制度:清朝统治者借鉴了儒家思想,特别是礼法思想,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法律制度。

这些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教育体制改革:清代通过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着力培养符合儒家价值观的公民,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官员。

3.君主专权与宗法伦理:清朝皇帝运用儒家的君主专权和宗法伦理来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综上所述,清代经学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它不仅影响了各级政府机构的工作方式和政策制定,还在教育体制、法律制度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通过对经学的研究和运用,清朝得以实现相对稳定的统治,并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指导。

国学学术发展简史之六:清代朴学

国学学术发展简史之六:清代朴学

国学学术发展简史之六:清代朴学万献初撰(宋时磊纂集资料)有清一代,是国学全面总结的阶段,三百年学术精博而又深广,分量重而价值高。

清代学术汲取晚明学术游谈心性、空疏误国的惨痛教训,以求真务实的考据之学为主导,考据、义理、辞章相结合,形成质朴实在的学风,因而清代学术被称为“朴学”或“实学”。

汉代经学尤其是古文经学重诂训的实证学风在清代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扬,故清代学术又被称为“汉学”。

梁启超认为:该时代的学术主潮是“厌倦主观的冥想而倾向于客观的考察”,还有一个支流是“排斥理论,提倡实践”。

[1]1644年,清兵入关,中原大地开始了新一轮的政权更迭,进入了异族统治汉族的时代。

以外族身份入主中原的满清统治者,为了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对汉族知识分子采取了笼络与牵制并举的政策。

一方面,推行汉化政策,沿袭明制,开科取士,重用博儒,网罗天下人才,开馆修明史,校理历代典籍,编纂《四库全书》,使民族矛盾渐趋缓和,满清政权逐步得到汉族知识分子的认同。

另一方面,严格控制社会舆论,禁锢自由思想,大兴文字狱,杜绝一切对满清统治不利的思想和言行,最大限度地限制汉族知识分子的主观思考。

社会环境的变换,促使传统学术在清代发生重大转向,众多学者只能埋头整理、发掘历代流传下来的典籍,考据之风大炽,成为清代国学的主流。

清代国学的形态,以经学考据为中心,考据之风渐次衍及众多学科。

经学方面,又以汉学为主、宋学为次,以古文经为主、今文经为辅。

顺治、康熙两朝是清代国学初兴时期,也是学术范式的创制时期,“清初三老”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开风气之先。

乾隆、嘉庆两朝,考据之学遍行,虽在不同地域和师承的基础上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学术支派,但总体精神相似,形成了声势浩大、成果辉煌的“乾嘉学派”,标志着国学的鼎盛期。

道光朝以后,清代国学发展到了第三期,其特征为今文经学的兴起,融合外来新学,以及出土文献的研究。

同时,清代后期也是国学走向衰落的时期。

一、清初学风的转变与朴学范式的建立明代王阳明心学的出现,纠正了宋代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人性的偏颇,形成晚明长于思辨的学术形态。

浅谈中国经学发展

浅谈中国经学发展

浅谈中国经学发展摘要:经学特指中国古代儒家经典文本形成、传承、流传、诠释,以及经世致用的一套学问,是维护华夏民族统一性和稳定性的知识体系、价值原则和意识形态。

经学作为传统国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上至先秦,下迄今日,无时不影响着我们的思维、生活等各个方面。

经之所以为经,就在于它所倡导的价值观。

所以“经学思想”即是关于经学的“价值”和“意义”的思想。

关键词:经学;发展;历史;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经学一直是社会的指导思想,自《庄子·天下篇》、《汉书·艺文志》以及后世关于经、史、子、集的文献分类等等,有关传统的思想文化的陈述都是以经学为纲统合子学的。

后世无论多么伟大的思想家,其影响都是无法与儒家六经相比的。

而两千年间的一般知识分子可以不读诸子百家之书,但很少有不读儒家经典的。

若一部中国思想史(或哲学史)著作不包括经学的内容,你能说它是信史吗?即以子学而言,中国思想家(哲学家)的问题意识,多是从经学衍生出来的,许多哲学命题所讨论的正是经学中的问题,你如果不懂经学,如何能正确的理解那些命题呢?经学的重要性便可想而知了。

关于经学,日本著名经学家本田成之认为,“所谓经学,乃是在宗教、哲学、政治学、道德学的基础上加以文学的、艺术的要素,以规定天下国家或者个人的理想或目的的广义的人生教育学。

”正如他所言,广义的经学几乎涉及到了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

经学既是制度,又是风俗伦理,还是精魂。

对于经学史的研究,既不能仅仅把经学看作是封建帝王实行统治的权术,也不能矫枉过正,把一部经学史简单化成一部经学思想史,甚或变成哲学史的蹩脚的替代品。

经学是五千年中国文明所形成的规范和指导中国人生存的大经大法,对它的探讨就是从整体上探讨传统中国文明的本性及其可能性。

作为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经学中蕴藏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

我们通常所讲的经学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研究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一门学问。

经学在中国古代学术体系中的意义

经学在中国古代学术体系中的意义

经学在中国古代学术体系中的意义
中国古代学术体系中,经学是一种重要的学术学科,它既包括宗教思想,又包括社会政治思想,并且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

经学的出现,使中国古代的思想活动得以更加系统化,使中国文化得以更加完善,使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得以更加繁荣。

经学在中国古代学术体系中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学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经学在中国古代学术体系中,具有很强的社会秩序维护功能,其中的伦理道德规范,可以帮助社会秩序的维护,使社会秩序更加健全。

二是经学对社会实践的指导。

经学在中国古代学术体系中,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指导功能,其中的伦理道德规范,可以帮助社会实践的指导,使社会实践更加健全。

三是经学对政治文化的塑造。

经学在中国古代学术体系中,具有很强的政治文化塑造功能,其中的伦理道德规范,可以帮助政治文化的塑造,使政治文化更加健全。

四是经学对文化传承的保护。

经学在中国古代学术体系中,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保护功能,其中的伦理道德规范,可以帮助文化传承的保护,使文化传承更加健全。

总之,经学在中国古代学术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一种宗教思想,也是一种社会政治思想。

清朝前期的经济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

清朝前期的经济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

清朝前期的经济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清朝前期的经济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一、清代前期的社会经济总量与家庭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二、土地分配中出现的分散趋势显著三、佃农中农化的倾向愈来愈明显四、农民经济向商品性生产和手工业生产倾斜以及农民小商品生产者化五、市场网路的形成市场上物流的增长市场一体化与封建经济的繁荣六、工商业经营中出现了近代化或现代化的因素七、依附关系的松弛化与劳动的自由化八、资本主义萌芽与由传统社会向近代或现代社会过渡的诸种因素九、家庭劳动与雇佣劳动以及家庭劳动优越性的正面作用与负面作用油画的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油画(an oil painting; a painting in oils)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

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

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

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效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物件,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

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

博宝艺术网收藏有很多种油画。

利率的经济功能表现在那些方面?通常利率的变化和市场流动性成反比美国的经济文化表现在那些方面?经济:工业产值:20% 世界第一资讯科技产业产值:37% 世界第一农业产值:10% 世界第一国内生产总值:31% 世界第一政治:除原苏联外无人能与其抗衡。

科技:美国的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每10项重大科技发明中,就有6项是在美国研究成功的,有7项轴线在美国得到应用。

文化:文学:美国的文学被翻译为世界各种语言. 早在美国历史初期, 美国就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作家. 最早的古柏 James Fenimore Cooper, 霍桑 Nathaniel Hawthorne, 以及欧文 Washington Irving 描写出一个年轻并且不断成长的美国. 后来, 梅尔维尔 Herman Melville 写出有关海洋的小说以探讨道德问题. 马克·叶法国则表现了密西西比河上生活的情趣与幽默. 7个美国人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剧作家尤金·欧尼尔与小说家索尔拜娄Saul Bellow、赛珍珠、福克纳、海明威、辛克莱·路易士 Sinclair Lewis以及史坦贝克。

清初经学的特色及影响

清初经学的特色及影响
九 经 应 从 考 文 开 始 , 文 则 应 从 知 音 开 始 [ ] 卷四 考 3(
方 以智对 执“ 粕六 经” 糟 的观 点 给予 驳斥 , 以 为“ 闻道 者 自立 门庭 , 粕 文 字 , 复 及此 , 能 糟 不 其
曼 词 者 , 以其 一 得 管 见 , 洋 自恣 , 之 空 虚 ” 又 洗 逃 。
绾理学 于经学
针 对 宋 明 理 学 末 流 背 离 经 学 的 现 实 , 儒 倡 诸
关 键 词 : 代 初 期 ; 学 ; 色 清 经 特 中 图分 类 号 : 2 9: I 6 2 B 4 Z 2 .7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3 8 2 1 0 0 5 0 17 2 3 ( 0 0) 5— 0 6— 7
清代 初期 虽 以理学 为 盛 , 其 末 流 弊端 已显 但
更加 明确地 说 : 夫 子之 教 , 于《 “ 始 诗》 书 》 终 于 《 , 《 《 》 , 经“ 礼》 乐 ” 治 太枯 不 能 , 太滥 不切 。使 人虚
标高 玄 , 若 大 泯 于 薪 火 。故 日 : 理 学 于 经 岂 藏 学 ” 提 出“ 。 藏理 学 于经 学 ” 的命题 , 图把理 学 试
与经 学统 一起来 。
务胜 于前 人 ; 而不 肖者 汪洋 自恣 , 可穷 诘 。 [] 莫 ”1
( --J 新刻十三经注题序》P81他 发 挥 归 有 光 道  ̄- Ik -( ,. ) 5
在 经 中 的 观 点 , 张 应 以 汉 儒 为 宗 主 去 研 究 经 主
学 , 学 者 之 治 经 也 , 以 汉 人 为 宗 主 ” 但 他 也 “ 必 。
见, 补偏 救弊 的最好 方 法就 是重 新 拾 起古 老 的经

(教学精品)清代前期封建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水平

(教学精品)清代前期封建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水平

清代前期封建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水平导读:本文根据《中国经济史·清代经济卷》,参以师友与时贤的研究,从生产力、生产关系诸方面阐述了清代前期封建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水平。

作者认为,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在清代前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不仅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制度形式、经济运行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其间有新的因素显现。

但从更广阔的范围看,当时的生产与交换以家庭劳动为基础,落后于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生产与交换的经济,落后于近、现代社会,落后于资本主义。

编者按:本文是作者在2002年“中国经济史论坛”关于“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问题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的基础上写成的,文章根据清代经济史课题组多年的研究成果,比较全面分析了清代前期封建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水平,是会议讨论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该文为本坛首次在网上发表。

本坛同时将陆续发表与“再评价”有关的文章和资料,供读者研究参考。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中国经济史·清代经济卷》,参以师友与时贤的研究,从生产力、生产关系诸方面阐述了清代前期封建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水平。

作者认为,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在清代前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不仅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制度形式、经济运行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其间有新的因素显现。

但从更广阔的范围看,当时的生产与交换以家庭劳动为基础,落后于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生产与交换的经济,落后于近、现代社会,落后于资本主义。

关键词:清代前期、经济发展、家庭劳动、雇佣劳动《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绪论》的开篇中说:清代前期的社会经济有重大发展,诸如粮食生产、农业和手工业的商品生产、市场一体化,以及财政制度、租佃制度、雇工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均大大超越前代。

清代社会经济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高峰。

笔者在此所关注的,只是它的特点和水平。

这里,笔者根据《中国经济史·清代经济卷》,参以师友和时贤们的研究,试行撮要归纳为12条,分别叙述如下:一、清代前期的社会经济总量与家庭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清代与前代一样,以农立国,但土地的垦辟有很大成就。

清代实学之风的特点

清代实学之风的特点

清代实学之风的特点
清代实学之风是清代经学与思想解放的产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注重实践。

清代实学强调对学术理论的实践运用,认为只有将学问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实学家们注重实证,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强调学问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对社会有所裨益。

其二,反对空谈。

实学家们不满于朝廷官僚主义的空洞理论,主张实地考察、实地调查,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来研究问题。

他们强调实证,反对光说不做、空谈无益的学风,主张将学问与实践相结合。

其三,重视经世致用。

实学家们强调学问要服务于社会,关注实际问题,追求实用价值。

他们认为学问应当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要能够解决社会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国家的治理和民生福祉做出贡献。

其四,崇尚实证主义。

实学家们倡导实证主义的学风,主张通过实证研究来得出科学的结论。

他们批评过去的经学空泛抽象,主张通过实际观察和实践验证来验证理论,要求学问具有实证性和可验证性。

其五,主张变法创新。

实学家们主张变法创新,改变旧有的体制和观念,推动社会进步。

他们认为传统的经学观念已经过时,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其六,强调实用主义。

实学家们强调知行合一,主张将学问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他们强调实际效果,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反对空洞的学术争论和纸上谈兵。

清代实学之风具有重视实践、反对空谈、经世致用、崇尚实证主义、主张变法创新和强调实用主义等特点。

这种实学之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对中国近代的思想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10 年 9月
第 5期
J ourna l of Hangzhou Norma l Un ivers ity [ Human it ies and Soc i a l Sc i e nces] No. 5. Sep. 2010 21 世纪儒学研究
特邀主持人: 吴光教授
[ 1 ] ( 卷 七十九 与卓去 病记 经
学书 , P. 1706) 广采汉以下乃至当时人的著述 ,
其议 论持平。继 钱谦 益之 后 , 方 以智、 顾 炎武、 朱之 瑜、 黄宗羲、 吕留良、 李 颙、 陈确、 费密等学者遥相 呼应 , 唱为同调。 方以智对执 糟粕六经 的观点给予驳斥, 以 为 闻道者自立门庭, 糟粕文字, 不复及此 , 其能 曼词者, 又以其一得管见 , 洸洋自恣, 逃之空虚 。
( 卷二十八 新 刻十三 经注题 序 , P. 851 ) 他发挥归有光道
自然要进一 步注意经典。他晚年在青 原山持论 更加明确地说 : 夫子之教, 始于 诗 书 , 终于 礼 乐 , 治经 太枯不能 , 太滥不切。使人虚 标高 玄, 岂 若 大 泯 于薪 火。故 曰: 藏 理 学 于 经 学 。 提出 藏理学于经学 的命题 , 试图把理学 与经学统一起来。 顾炎武在批判理学的 基础上提出 理学 , 经 学也 [ 3 ] ( 卷四 与施愚山书 , P. 232 ) 的主张, 把经学视
在经中的观 点, 主张应 以汉 儒为 宗主 去研 究经 学, 学者之治经也 , 必以汉人为宗主 。但他也 强调 : 汉不足求之于唐, 唐不足求之于宋, 唐、 宋
收稿日期 : 2010- 07 - 22 基金项目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 儒藏工程 项目子课题 中国儒学史 成果。 作者简介 : 汪学群 ( 1956 - ), 男 , 北京人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生院教授 , 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 方以智 : 青原山志略 凡例 书院条 , 康熙年间版。
答安东守约 问八条 , P369)
书理只在本文 , 亦即道
理不离经书, 对 经本文认真下 工夫, 其 中道理自 然会体悟。他反对简单地看重经注 , 主张对经注 应若即若离, 进 一步讲读经也 不是目的 , 而要通 过读经明理, 融会贯通其义理 , 才真正做到读经。 黄宗羲反对抄袭语录之糟粕、 不以 六经 为根底 的明人讲学习气, 强调为学必先穷经。吕留良认 为, 不学六经 , 不足通一经 , 主张 士必通经博 古, 明理学为尚。 必通经, 必博古 , 必明理学。 通经博古即是注重经本文 , 明理学即明大道。李 颙提出 明体适用 之学, 应从读书开始 , 其在讲 学时所开列 之书, 首先就是经书。他还提出 道
李恕各论周 礼书 , P. 220) 周公没 [ 11] ( 卷十六 经部 诗类 二 , P. 132 ) 对刘瑾、 辅广等朱熹派门人诗说的批判,

无所 用 图
[ 10 ] ( 卷 首 题 辞 ,
不必区分 先天
后天 。对以图书之学
解释 系辞 河出图, 洛出书 提出质疑, 认为河 图、 洛书不是作 易 的本旨 , 因此治 易 不可拘 泥。他还把伏羲、 文王、 周公、 孔子之 易 视为一 脉相承, 指 出: 九图乃希夷、 康 节、 刘牧之 象数, 非 易 之所谓象数也 [ 10] ( 卷十 象数流 弊 , P. 275) 。 强调朱熹 周易本义 首卷所列的九图与陈抟、 邵 雍、 刘牧诸图不是圣人之 易 , 不过是先天之图 罢了。由此胡氏主张先天之图与圣人之 易 应 分道扬镳 , 离之则两 美, 合 之则两伤 [ 10 ] ( 卷 首 题
清初经学的特色及影响
汪学群
(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 , 北京 100732)

要 : 清代初期虽以理学为盛 , 但其末流弊端已显见 , 补偏救弊的最好方法就是重新拾起古老的经学 , 作为扭转学风的手 段 ,
因此经学之风已渐然兴起。这一时期的经学特色主要包括绾理学于经学之中、 群经辨伪、 编纂经籍、 通经致用四个方面。清 初 诸儒倡导绾理学于经学之中对扭转学风 , 趋于通经学古起了推动作用; 对群 经的考辨 , 预示 着回归经典运动 的到来 ; 而诸经 书 的编纂则促进了相关的考据、 辨伪、 辑佚、 校勘等学问的发展 , 凡此皆开后 来乾嘉汉学复 兴之先河。而清初 经学通经致用的 特 色由于雍乾以来的政治高压等原因未能发扬光大 , 终是学术上的一件憾事。 关键词 : 清代初期 ; 经学 ; 特色 中图分类号 : B249 ; Z126 . 2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1674- 2338( 2010 ) 05- 0056 - 07
辞 , P. 229) ,
清代初期虽以理学为盛, 但其末流弊端已显 见, 补偏救弊的最好方法就是重新拾起古老的经 学, 作为扭转学 风的手段 , 因此经学之 风已渐然 兴起。这一时期的经学 特色主要包括 绾理学于 经学之中、 群经辨伪、 编纂经籍、 通经致用四个方 面。以下作一简述。 一 绾理学于经学
皆不足, 然后求之近代。
57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10 年 9月
第 5期
J ourna l of Hangzhou Norma l Un ivers ity [ Human it ies and Soc i a l Sc i e nces] No. 5. Sep. 2010
炎作 图学辨惑 , 毛奇龄作 河图洛书原舛编 , 驳宋易图书派之非。黄宗羲认为河图、 洛书是地 理之书, 与画卦无关, 因为汉、 唐学者皆未述及今 日之河图、 洛书。至于先天横 图、 先天方位 图皆 非 周易 本有 , 而是后人比附 周易 的产物。黄 宗炎继承发扬其兄的说法, 认为易图就传授源流 来看非古, 而是 后人所造。其 中河图、 洛书 为地 理方册, 先天诸图、 太极图则是宋儒所伪造, 受道 家影响。朱彝尊和 毛奇龄都指出河 图、 洛书、 先 天、 太极诸图的道家性质。胡渭博采众家之长撰 易图 明辨 , 对宋 易图书先 天之学 进行系 统批 判。他认为 , 易
认为 且不传之学亦遗经
得之 , 非得于遗 经之外也。古 今远隔, 舍遗 经而 言得学, 则不本圣门 , 叛道必矣。 圣人之道, 惟 经存之, 舍经无 所谓圣人之道。凿空支蔓 , 儒无 是也。归有 光尝 辟之云 : 自 周至 于今 , 二 千年 间, 先王教化不复见, 赖孔氏书存 , 学者世守以为 家法 , 讲明为天 下国家之具。汉儒谓之讲经 , 后 世谓之讲道。能明于圣人之经, 斯道明矣。世之 论纷纷然异说者, 皆起于讲道也。 有光真不为所 惑哉 ! [ 5 ] ( 卷上 道脉谱论 , PP. 22 - 23) 他主张学儒家 之学当从经书开始 , 经道一体 , 离经不 仅不能悟 道, 反而叛道 , 服膺归有 光有关经与道 密不可分 的思想。自谓 : 密 ( 费密 引者 ) 事先子多年, 艰苦患难阅历久, 见古注疏在后。使历艰苦患难 而不见古注疏 , 无以知道之源 ; 使观古 注疏而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历艰苦患难, 无以见道之实。
[ 2] ( 序 , P. 6 )不满意离开经书而空谈儒学的性理,
针对宋明理学末流背离经学的现实 , 诸儒倡 导应以经为本位, 绾理学于经学之中。钱谦益主 张: 汉儒 谓之讲 经, 而今 世谓 之讲道。圣 人之 经, 即圣人之道也。离经而讲道 , 贤者高自标目, 务胜于前人; 而不肖者汪洋自恣, 莫可穷诘。 [ 1 ]
序论 , P. 21 )把经当成道的源泉, [ 5] ( 卷下 圣门定旨两 变
清初诸儒不局限于对经学的倡导 , 而是对宋 明以来推崇的经书及注疏进行反思 , 从考据出发 指出其讹误不实之处, 掀起了群经辨伪思潮 。 关于 尚书 , 阎若璩继承前人遗绪梳理 古 文尚书 疑案 , 潜心数十年 , 撰成 尚书古文疏证 一书 , 得疏证 128 条。他就史籍所载 古文尚书 篇数、 郑玄注 古文尚书 篇名 , 以及梅赜本 古文 尚书 内容、 文句等 , 引经据古 , 一一指出其矛盾 之处 , 揭出东晋晚出本作伪依据, 得出 晚出于魏 晋间之书 , 盖不古不今, 非伏非孔 , 而欲别为一家 之学者也
56
汪学群
清初经学的特色及影响
WANG Xue qun : T heCharac 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f E arly Q ing s C lassic s
为儒学的正统, 后世理学不究心于 五经 , 而沉 溺于理学家的语录 , 为不知本 , 是禅学。后 来全 祖望把其主张概括为 经学即理学 [ 4] ( 卷 十二 亭 林先生被道碑 , P. 277 ), 道出顾炎武绾理学于经学之 中的用心。顾氏主张从历史角度治经 , 认为经学 有其源流。他还从 考音、 文字 角度治经, 以 为读 九经应从考文开始 , 考文则应从知音开始 [ 3 ] ( 卷 四 答李子德书 , P. 244 ), 强调治经的手段、 工具的重要 意义。他治经尤其 重视经世 , 反对单纯的训 诂、 考证。 费密提出 从古经旧注发明吾道
李子德书 , P. 244 ) 的命题, [ 5 ] ( 卷四 答
学即儒学 的命题 : 其实道学即儒学 , 非于儒学 之外别有所谓道学也。
[ 7] ( 卷十四 周至 答问 , P120 )
在这里, 儒学偏于经 , 道学侧重道 , 经道合流。 清圣祖的 儒学以理学 为主, 但 也不废 经学, 希望融理学于经学当中。牛钮、 陈廷敬在日讲时 对他说: 自汉、 唐儒者专用力于经学 , 以为立身 致用之本 , 而道学即在其中。 [ 8] ( P. 879 ) 他接受道 学即在经学中的主张。 以上绾理学于经学诸 观点可谓清初经 学的 一大特色 , 它预示着经学开始走向复兴。 二 群经辨伪
P. 229 ) ,
派的说诗 , 所掊击者惟刘瑾 诗集传通释 为甚, 辅广 诗童子问 次之 , 其间坚持汉学, 不容一 语之出入。虽未免 或有所偏 , 然引据赅博 , 疏正 详明 , 一一皆有本之谈。 是对朱熹的抨击。 关于 周礼 , 毛奇龄考 订 周礼 虽非 周公 作, 但不可称为伪书 , 当为 战国人书 , 而其礼则 多是周礼 。 他认为 , 周 秦以前 , 并无周 公作 周礼 、 仪礼 一语见于群书 , 亦并无周、 秦以前 群书 , 若孔子、 孟、 老、 荀、 列、 墨、 管、 韩百家及 礼 记 、 大学 、 中庸 、 坊记 、 表记 、 孝经 所引经有 仪礼 、 周礼 一字一句, 则周公不作 此书明矣。 [ 12 ] ( 卷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