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导干部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绩、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显著提升。
在2006年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我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了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
2011年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完善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部署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
因此,理清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按照古文的理解,“文化”就是“以文教化”。
广义上理解,文化是指与人及活动有关的所有人类活动及其结果,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
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已逝的过去,而是连接过去的现在和奔向未来的今天。
而“精髓”就是“精华”,就是“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何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个问题既是事实判断又是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指的是就事论事;价值判断则是根据某种价值标准来判断事实,是基于事实判断的。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只有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貌。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后出现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
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可以说是东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它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仍发挥着作用。
自汉代儒家思想文化确立它的正统地位,就成为了封建时代主流的统治思想,封建统治者们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不断地发展和改造着儒家思想。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人文精神是儒家文化所体现出来的其重要内涵之一,也是儒家文化核心价值的重要表现。
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吸取什么、提倡什么、弘扬什么、发展什么,直接决定着中国现代文化的未来走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国家重要的精神力量。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人民的智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旗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生动的交融,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精神文化的内核。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博大精深,悠久而璀璨。
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强调的是社会正义、人民利益和国家发展的全局观。
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它更强调的是个人修养、家庭和谐以及社会秩序,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更多地体现了公平正义、法治精神、诚信守法等现代价值观。
这并不代表两者不存在对立关系,相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而来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弘扬。
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已经不再是封闭、僵化的东西,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取向上的交融。
中华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伦理、家国情怀和感恩知足,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谐发展密切相关。
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和而不同”、“仁爱天下”等理念,与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人民至上”、“公平正义”等价值理念有着内在的相关性。
这种关系不仅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也使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具有了更广阔的生命力和更深刻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共同推动了社会风气的正面倾向。
传统文化注重的是礼义廉耻、忠孝节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与中华传统文化中推崇和谐之美、奉献之美、诚信之美、感恩之美等价值观念高度契合。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党员干部为政之德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YiLi Prefecture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No.420202020年第4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党员干部为政之德曹平(中共伊犁州委党校新疆伊宁835000)【收稿日期】2020-10-15【作者简介】曹平(1988~),女,新疆巩留人,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编辑部编辑,研究方向:文化建设。
意识形态研究摘要:为政必须修德,修德是为政的基础。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是我们党历来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思想意蕴深厚,为涵养党员干部为政之德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加强领导干部为政之德建设、纯洁党的干部队伍、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政之德D O I 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20.04.025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87(2020)04-0099-03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员干部的政德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
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
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理念、道德精髓历久弥新,对后世影响无远弗届。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党员干部为政之德,对加强党员干部为政之德建设、纯洁党员干部队伍、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具有重要作用。
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党员干部为政之德的必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德”的真知灼见,也有许多身正品直的古代先贤,作为“德”的践行者,光辉事迹彪炳千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本文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非常重要,传统美德如忠诚、孝顺、诚信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契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也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了道德观念的提升和社会和谐的构建。
两者在尊重人文关怀、奉献公益等方面有共同点,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共同促进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
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纯正性与时代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性相结合,是我们在建设美好社会、推动国家繁荣发展中永恒的追求。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共同点、相互促进、纯正性、时代性、重要性、共同内涵、伟大复兴、持续发展。
1. 引言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现代中国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结晶,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和传统习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精神支柱和道德准则,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指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既有延续传承的关系,也有相互弘扬的作用。
在当代社会,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又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对两者的关系深入探讨和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
2. 正文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是指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进行继承和发扬,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和推广。
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心得体会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在学习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使我受益良多。
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在儒家思想中,讲究礼仪、仁爱、孝行等,这些价值观对于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这些传统文化,我明白了做人的底线和原则,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循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传统文化使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尤其是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时,我体会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卓越才华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例如诗人杜甫的《登高》,通过描绘高山景色,反映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这些古代文学作品不仅使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也增强了我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学习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使我对中国的地域文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中国的地域文化多样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了解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和习俗。
例如中国南方的水乡文化,以其独特的水上交通和建筑风格,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而中国北方的关中文化,则以其豪放自然、深沉雄浑的风格闻名。
这些不同地域的文化让我更加了解和珍视自己所处的地方文化,也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保留和传承好自己的地域文化。
在学习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学习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尤其是对于非专业学习者来说,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和研究传统文化需要更多的努力和耐心。
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学习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学习古代文学需要对历史、哲学和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而研究核心价值观则需要对社会现象和时代背景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学习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是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任务。
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心得体会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创造和积累的文明成果。
它包括了丰富的文学、艺术、宗教、礼仪、哲学、伦理、道德规范等各个方面。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文化魅力。
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的一种价值观念。
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它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
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对于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提高、情操熏陶、道德修养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我对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感受到了中国几千年文明史所孕育出来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包含了丰富的文学、哲学、艺术、礼仪等内容,展现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
比如中国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礼仪制度、思想哲学、传统医药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方面都表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特色。
通过学习这些传统文化,我不仅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也培养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于我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提升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对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如孝顺、忠诚、诚信、仁爱、礼仪等,这些价值观念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之中,成为了中国人民行为准则和思想指南。
在我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这些传统价值观对于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意识到,这些传统价值观念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尤其是其中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道德理念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女提供精神依赖和精神居住,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的仁爱、以人为本、诚实、正义、和谐、和谐的道德观念密切相关。
的价值观“富强,民主国家一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文明与和谐,具有“繁荣、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
自由、平等、正义的价值观行政长官和法治“由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借鉴了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责任平等”的爱国思想,是“学习”的实践理性世界,知行合一”,“说与信”的概念,继承和促进“仁者爱人”的忠诚和宽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发展的结果平在当代中国不断发展,也是其道德观念的最新形式。
中华传统美德,包括仁爱、忠恕、孝、人文主义、诚实,中和、羞耻、简单、节俭、慷慨等,不仅不过时,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加闪亮。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v 因此,我们必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力弘扬道德观念,自觉坚持粗、细、假、真,吸收精华,消除糟粕,积极地赋予它一个新的时代,它与“自由、平等、正义和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相协调,与“爱国主义、奉献”的公民价值协调论,诚信友善”,为全面深化改革寻找最大公约数,为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凝聚一切正能量为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辟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孝道、诚实和仁爱是中国传统文化个体层面最基本的价值范畴。
经过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变化,它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吸引力。
我们要深挖,自觉地继承这些道德观念,积极促进他们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承孝道文化,夯实人的基础。
孝文化的基本价值伦理和热爱祖国,善待他人的优秀品格我是从它诞生的,与“爱国主义、奉献、诚实和友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
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善于运用网络进行传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深入到人们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对人们 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新时期我们要善于发挥网络媒 体在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优势,多对传统文化进行生动活泼的宣 传,坚持正面引导,同时加强监管,不传播错误思想。《关于培育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提到“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 形势,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 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 地。”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化传播,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 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活动,弘扬主流价值观,这是我们做好 网络宣传工作的方向,也是社会责任。只有坚持正面宣传,把握正 确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传统文化宣传中,运用 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主旋律,才能不断壮大主流价值观。
让优秀传统文化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培育与弘扬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前提是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对那些具 有民主性精华、与当代文化相适应和现代社会相 协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继承弘扬,纳 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畴精华,去其糟粕”,但何为精 华?何为糟粕?这个问题弄不清楚,“取”和“去”的说法就毫无 意义。面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吸取什么,扬弃什么,直接 决定着民族精神的延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当务之 急是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 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 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 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党员干部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12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我们提高道德修养很有帮助和启发。
我们一定要抽时间认真学习,认真体会,还要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做到学习传统文化,提高道德修养。
一我是一名普通党员,在柳州市某高校从事一线教育工作。
近年来,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教师,首先认真学习和落实中华传统美德,真心关爱学生,做学生的人生导师。
韩愈《师说》有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当代学者研究发现,世界四大古文明,现今唯有中国还存在,其原因就是中国自古重视教育,尤其重视家庭教育。
《礼记》记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思是建立一个政权、一个国家,领导全国的人民,教学最重要。
只要把人教好了,天下太平,任何困难都能解决。
我主要从事工科教学及科研工作,近年又兼任一个班的专业班主任。
我力求关爱全体学生,尊重且严格要求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教学上,我不断创新,结合过程性考核方案及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有一门课程被认定为精品课程。
针对教学重点,我带头制作了多个教学微课,深受学生欢迎,并获得了自治区及奖励。
科研上,我主持了教育厅一项利用CFD技术支持降阻降油耗科研项目,现已申请CFD发明专利2项,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
“天人合一”的思想由庄子最早提出,现已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所谓天人合一,简而言之是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为一名合格党员,在生活上应该养成环保低碳的生活习惯。
我从2012年开始接触环保酵素,现能利用果皮在家中自制环保酵素,并积极用于家庭清洁,尽量减少家庭化工污染。
在力行环保的进程中,我与从事清洁能源技术的同学时常探讨污水处理等技术问题,现已申请污水处理等发明专利多项。
《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也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
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上)答案94分
课件名称: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上)测试题目共:30 ,总分值:100 ,测试时间:60分钟第1题、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2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3题、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4题、中国人重仁,西方人重智。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5题、“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家庭利益需要,由道家礼教对妇女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方面进行的规范要求。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6题、崇尚道德是我国传统文化最突出的特征。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7题、孟子提出“仁、义、礼、智、信”。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8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不必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9题、中国的“天下”概念是严格具有世界眼光的世界理念,即能够达到孔子标准“以天下观天下”。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10题、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11题、仁爱的核心是()。
(单选题)(分值:3)A.个人主义B.博爱C.推己及人D.利己主义第12题、由于文化上的偶然,中国最早思考了世界制度的问题,即()。
(单选题)(分值:3)A.“三权分立”B.“共产主义”C.“和谐世界”D.“天下理念”第13题、党的()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单选题)(分值:3)A.十五大B.十六大C.十七大D.十八大第14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社会思潮的()。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摘要: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社会主义属性中华文明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明当代的优秀代表,因而它不仅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同时也要赋予中国传统价值观以现代文明的特征,在现代文明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无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因而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文化去激活中国传统价值观里的社会主义文化基因,也是传统价值观在当代社会环境下的一种再生和创新。
关键词: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07-0120-01任何时代的社会意识,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前一时代的社会意识存联系,新的社会意识一定是建立在前人所积累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
其核心思想“和谐”,更是贯穿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始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历史上形成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从狭义上讲,是指历史上形成的精神文化的总和。
当然传统文化不是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是过去的文化、静态的文化,文化传统则是现实中的文化、是动态的文化,传统文化的概念大于文化传统的概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
富强,即富足而强盛。
“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
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
”我国传统文化对国人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儒家。
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可以分为“仁、义、中、和”四个字。
孔子认为,“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内核。
这种“仁”的思想道德推广到政治,就是实行“仁政”。
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心得体会
在学习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些价值观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国家的精神基石,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根源。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记忆,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承载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核心价值观则是对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进行概括和提炼,是我们当代社会的精神指导。
学习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可以丰富我的精神世界,提高我的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道德规范等内容,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了解自己身处的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
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作品也能够给予我美的享受和审美体验。
通过学习和欣赏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我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和创造能力。
学习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可以帮助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统文化中强调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道德规范,核心价值观中也包含了诚信、友善、敬业、创新等诸多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我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从而更好地引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学习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还可以提高我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担当意识。
传统文化中强调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培养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核心价值观中也强调了公平正义、自由平等、人与自然的和谐等价值观,要求我们在行为中关注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我可以加深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与理解,提高自己的社会参与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提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凝聚着中华民族伟大的价值智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理论思想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积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鼓舞人民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理论思想源泉,符合当代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儿女共同的价值选择和愿景。
核心价值观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历史背景中所形成的居于支配地位并起主导作用的优秀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充分汲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的价值资源,在历史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十八大报告:“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明确提出“和谐”的思想,不仅贯穿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始终,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文化基础。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报告从国家、社会、人民三个层面全方位地倡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积极树立科学的价值导向和践行伟大的核心价值观,以引领社会进步思潮、达成凝聚社会共识,进而有力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其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智慧价值资源和有益的方法借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密切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强劲的向心力,同时,科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也将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出巨大的吸引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当今,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深深熏陶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作为一种根植于中国历史和民族精神的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共鸣。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价值体系、教育、道德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论述这种有机融合。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人文关怀、和谐共生的内在价值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仁爱和谐等理念,注重个体与集体、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同样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观念,追求全体人民和谐共生、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
这两种价值观在精神层面上都强调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都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人的品德和智慧。
传统的儒家教育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之才。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则注重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观念。
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都有助于形塑民众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道德观念是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培养个体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倡导孝悌、忠诚、仁爱、诚信等价值观念。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社会道德建设和个人品德修养,倡导诚信、友善、公正、奉献等价值观念。
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都着眼于个体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际和谐。
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达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学艺术形式传承和表达价值观念。
诗歌、散文、戏曲等形式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也通过文学艺术形式呈现给人们,电影、电视剧、小说等形式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1.导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民族的两个重要文化符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标志和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道德价值建设的总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数千年来,中国人为了追求真、善、美、道而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它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融合了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标志。
2.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它展现了我们民族的民族性、历史性、地域性和人文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几代人不断努力,只有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保持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和民族自信。
2.2 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多元化的,它包括诸多方面,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传统医学等等,并且具有多种文化特征,如道德、宗教、艺术、文化传承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修德、修身、涵养情操,讲究礼仪、节俭、诚信等,这些都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道德价值建设的总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18个方面,其中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团结、奉献、公正、法治、自由、平等、公益、文明、和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梦”、人民至上、人文关怀、责任担当。
3.2 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道德价值建设的总要求,是新时代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核心。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两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符号,但是它们之间是有相关联系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kil:xzzk666@ | 保对乎马I由垡优番倍铱立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〇王传礼摘要: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和精髄,文化与价值观天然地具有紧密联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和历史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两者在价值追求和精神实质上高度契合。
增强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实现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既要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追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如何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是任何一个民族及国家,在不断发展和前进过程中不得不直面的重要问题。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我国现代化过程包含着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反思。
增强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实现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一方面,要充分借鉴、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源、优势和生命力,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另一方面,要看到传统文化由于受时代、历史的局限,也会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甚至陈旧的、不合时宜的东西,要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实质高度契合我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内涵丰富,所体现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实质延续至今。
在流派纷呈的传统思想文化中,儒家思想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中国人最基本的精神追求。
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意义上体现了这种追求在当今时代的延续。
从某种程度看,“修身是个人层面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要求。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准则、社会习俗等。
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国家建设的方向。
在学习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道德准则,如仁爱、诚信、孝敬等。
这些道德准则指导人们的行为,强调为人处世的道理。
在现代社会中,这些道德准则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人际关系、社会交往中更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家庭和社区的和谐发展。
家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注重亲情、家教和家风。
社区则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人们通过社区来交流、互助和共同发展。
这种注重家庭和社区的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建立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上。
第三,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个人修养和人生意义的追求。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家们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倡导各种修身养性的方法和思想。
同时,他们也关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许多人生哲学的思考。
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对个人的心灵成长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最后,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相互融合互补。
核心价值观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统一。
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价值取向,也为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温床和支持。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相互融合互补,共同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世界。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个人的心灵成长、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和传承核心价值观,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为现代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作出贡献。
(完整版)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提出了对待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抓住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而且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要求。
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中,最大问题就是共同价值观的确立。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面对国际国内条件变化造成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树立国家伦理价值共识,保障我国文化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共产党一直反复强调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正是从战略高度提升国家伦理价值认同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更是概括了包括“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12个价值理念“作为美好的价值目标,展现着人们为之奋斗的前景与指向,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行;作为基本的价值尺度,为人民提供了衡量各项建设事业得失成效的重要依据,引导着社会的发展航向;作为明确的价值范畴,确立了党和国家、全体社会成员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坚持“尊道而贵德”的好传统,“道”就是世界上永恒运动着的最根本规律;而“德”则是人类对于“道”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它在人生和社会中的体现。
如今,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开始面对新的“道”和“德”:这个“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德”,狭义说就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道德,广义来说,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承载着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提高国家伦理认同的“铸魂工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承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
两者在道德、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方面存在共同点,共同体现出一种爱国爱民、诚信友爱的核心价值。
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和互补也丰富了彼此的内涵,推动了两者的共同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与现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和指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传承,弘扬,共同点,融合,互补,共同发展1. 引言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等,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所在。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既有传承和弘扬的关系,也有共同点和融合的可能性。
在当代社会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孝道、忠诚等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社会公正、和谐等理念相互呼应,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提供了坚实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这种相互传承和弘扬的过程中,两者之间产生了共同点,如强调人民至上、社会稳定和谐、强调道德伦理等等,促进了两者之间的融合和互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中共同发展,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注入了新时代的内涵,共同促进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午
下午
课程
授课人
课程
授课人
4.22
单元安排
佛教文化与当代借鉴
石仑山
彭心安
外请讲座
(地点:十号楼一楼)
4.23
儒家核心价值理念与当前价值选择
徐建忠
自学
4.24
传统政治文化与当代政治民主化进程
牛君
自学
4.25
核心价值体系与基本价值观念
石文静
自学
4.28
墨家的主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杨正武
研讨:传统文化与领导干部价值观
单元结束讨论时,每个学员提交500字左右书面发言提纲,根据提纲及发言情况核定成绩。
培训适应对象
本单元的培训对象主要是从事经济相关工作以及对经济理论和现实热点问题关注的领导干部。
教学内容、形式及时间安排
本单元的教学主要围绕“经济热点问题”这一主题,采用授课、案例教学和讨论等教学形式,安排四次授课、一次讨论,培训持续时间共5天,培训总学时40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1.把握台湾问题的国际因素的基本内容;
2.了解厦门构筑祖国统一前沿平台的基本情况;
3.基本理解闽南文化对当今台湾主体意识发展的影响;
4.了解台湾经济发展及未来两岸经济整合的走向;
5.能够提出若干关于厦门构筑祖国统一前沿平台有价值的意见。
要求:每位学员要选听“台海局势的现状与走势”、“中国统一和美国的角色”;在讨论时提交500字左右书面发言提纲(教师根据提纲及发言质量评定成绩)。
日期
上午
下午
课程
授课人
课程
主持人
4.22
单元教学说明
十七大报告对台政策解读
周明伟
外请讲座
(地点:十号楼一楼)
4.23
现场教学
周明伟
辩论、研讨准备
4.24
两岸经济整合的走向
邓利娟
自学
4.25
闽南文化与台湾主体意识
陈耕
辩论
周明伟
4.28
研讨
嘉宾及教研室老师
研讨总结
周明伟
教学方案
教学团队
负责人
厦门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教授方和荣
其他成员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博导、教授赖小琼
中国建设银行厦门分行副行长生柳荣博士
厦门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副教授谢启标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关注相关理论热点,通过讨论和交流,拓宽视野,加深认识,增强运用经济理论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我国以及本地经济发展提出有益探讨或建设性意见。
日期
上午
下午
课程
授课人
课程
授课人
4.22
单元安排
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方和荣
赖小琼
外请讲座
(地点:十号楼一楼)
4.23
金融热点问题探讨
生柳荣
自学
4.24
《物权法》的经济学透视
方和荣
自学
4.5
生态安全的经济思考(案例教学)
谢启标
自学
4.28
研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厦门发展
自学
领导力与执行力
教学方案
科学思维与哲学智慧
教学方案
教学团队
负责人
厦门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徐建忠
其他成员
厦门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王刚博士
厦门市委党校统战教研室岳世平博士
厦门大学哲学系方轻博士
教学目的和目标
增进培训对象对哲学、科学中的思维方式的了解,提升培训对象的思维素质和创新能力,力图使培训对象能“化知识为方法”、“化知识为德性”,实现“转识(知识)成智(智慧)”。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要求:每位学员在讨论时提交500字左右书面发言提纲(教师根据提纲及发言质量评定成绩)。
培训适应对象
对扩展传统文化知识、加强当代社会价值观建设、领导干部个人修养感兴趣的学员
教学内容、形式及时间安排
本单元的教学主要围绕“传统文化与领导干部价值观”这一主题,采用授课式形式,安排五次授课,一次研讨,培训持续时间共5天,培训总学时40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日期
上午
下午
课程
授课人
课程
授课人
4.22
社会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
杨立茂
外请讲座
(地点:十号楼一楼)
4.23
完善劳动争议制度,平衡各方利益
林明华
自学
4.24
征地拆迁中的维权与发展
黄健雄
自学
4.25
当前信访的形势和任务
林金铸
自学
4.28
研讨:我们应如何缓和与解决社会纠纷
自学
台湾问题与构筑祖国统一前沿平台
传统文化与领导干部价值观
教学方案
教学团队
负责人
厦门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教授石仑山
其他成员
厦门市委党校党副校长、教授彭心安
厦门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徐建忠
厦门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副教授石文静
厦门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讲师牛君
厦门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教师杨正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授课、自学或讨论等方式,扩展领导干部传统文化知识,从儒、佛、道文化精华及西方文化传统中获得借鉴和启示,增加文化积淀,强化领导干部价值观的思考,引导关于价值观、人生观的讨论,以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从精神文化层面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培训适应对象
本主题菜单主要是为党政群机关处级以上公务员设置的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本单元的教学主要围绕“领导力与执行力”这一主题,采用授课式、参与式等教学形式,安排四次授课,一次讨论,培训持续时间共5天,培训总学时40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日期
上午
下午
课程
授课人
课程
授课人
4.22
关于新时期干部领导力提升问题
星期
上午
下午
课程
授课人
课程
授课人
4.22
战略思维在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运用
岳世平
外请讲座
(地点:十号楼一楼)
4.23
案例教学:
如何做到“能谋”?
方轻
自学
4.24
案例教学:
如何做到“善断”?
王刚
自学
4.25
中外哲学掌故
徐建忠
自学
4.28
研讨:如何提升思维水平?
王刚
自学
社会主义的历史考察及发展趋势
教学方案
教学团队
适应对象
本单元的培训内容主要是为从事对台、涉台工作的干部及对此主题有兴趣者设置的,要求选择者积极参与相关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形式及时间安排
本单元的教学主要围绕“台湾问题与构筑祖国统一前沿平台”这一主题,采用授课式、参与式、辩论式、现场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安排了三次授课、一次现场教学、两次参与式教学、一次实地考察,培训持续时间共5天,培训总学时40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陈振华
外请讲座
(地点:十号楼一楼)
4.23
关于新时期干部执行力提升问题
尤京文
自学
4.24
如何处理群体性事件
程红
自学
4.25
如何面对媒体
邹振东
自学
4.28
研讨:请谈谈你本人在提高领导力和执行力上有哪些经验教训
自学
社会纠纷及其解决机制
教学方案
教学团队
负责人
厦门市委党校法学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杨立茂
其他成员
教学方案
教学团队
负责人
厦门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室教授周明伟
其他成员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邓利娟
厦门市台办负责人和市台湾艺术研究所专家等
厦门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室主任、教授冯招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课题授课、研讨、现场教学、辩论、参观考察等方式,使学员充分认识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较全面地了解台湾问题的现状,引导学员思考和探索做台湾人民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进而提出对厦门构筑祖国统一前沿平台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意见。具体的教学目标是:
培训适应对象
本单元的培训内容主要是为行政领导干部、执法部门干部以及专门从事纠纷解决工作的干部等设置,亦可作为单独的能力项目培训。
教学内容、形式及时间安排
本单元的教学主要围绕“多样化纠纷”用“多样化方法”解决的主题,采用讲授、答问、研讨等多种教学形式,安排四次授课,一次研讨,培训持续时间共5天,培训总学时为40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负责人
厦门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尹彦
其他成员
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其颖
华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宜新
厦门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室教师蔡旭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授课、讨论、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改变了20世纪大格局,弄清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其教训,评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主要流派。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
1.领会、掌握一些最重要、最基本的思维技巧,并能将其运用于思考问题、发言讲话、撰写文章、参与讨论、方案论证、行动决策等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
2.领会哲学思维的反思性和开放性特点,提高培训对象的创新能力。
培训适应对象
本单元的培训内容主要是为各级领导干部及兴趣者设置。
教学内容、形式及时间安排
本单元的教学主要围绕“谋和断”思维方式的选择,采用授课式、案例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形式教学,安排了4个专题,培训持续时间共5天,培训总学时40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教学团队
负责人
厦门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教授尤京文
其他成员
厦门卫视总监邹振东
福建省行政学院教授陈振华
厦门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副教授程红
教学目的和要求